英译本 《 红楼梦》 被译成外文最早的是从英译本开始的,即《红楼梦》 第三回片段,由英国人戴维斯(John Francis Davjes ) 1 830 翻译的,译者在他的一篇论文题为<中国的诗歌>发表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杂志1830 年第二期(Transaction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1830 No2 The Poetry of Chinese ) 其中的一段译文是上述论文中的一部分,他把《 红楼梦》第三回宝黛二人初次相见的情景用英文介绍出来,还译出了两首西江月的词,并自述:“对《 红楼梦》 了解的程度有限,但尽量保存作品的原貌”。此译文距离艺术大师曹雪芹逝世(按1764 年算)仅66 年。 Dreams In The Red Chamber Karl A 。F 。Gutzlofe 这是一篇较早的用英文介绍《 红楼梦》 的摘译文章,于1842 年(清道光廿二年)发表在《 中国博物馆》杂志(Chinese Repository ) ,我国广州出版,第七十一卷五月号,这比戴维斯的“中国诗歌”晚12 年,但却给译错了,这位洋先生竟把贾宝玉给译了“宝玉女士”( The Lady Pau Yu )、“忙碌的少女”( The Buoy Lady ) ,还译为“ 难说的妇人”( A Very Petulant Woman )等等,并贬低此书除了闺房琐事之外便一无所有。 2007-12-14 02:15 回复 疾流转石 8位粉丝 3楼 The Dreams of Red Chamber 译者一R Thom汤姆。此文发表在“The Chinese Speaker " (中国话)一书中,此书是译者专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编排的一本普通读本,篇幅简短,也于1846 年(清道光22 年)在我国浙江宁波出版。 The Dreames of The Red Chamber译者-E B鲍拉。 这篇文章已经译到第八回,刊登在上海出版的“中国杂志”( The Chinese Magasine ) 1868 一1869 (清同治七至八年)连载。 1885 , English H A Giles .译者翟理士所介绍的一篇文章,题为:( The Hung Low Mong,Commonly Called —The Dream of Red Chamber " )刊登在Sinulogecaa 汉学”一书中的第四册第一页,在他所著的“中国文学史”中《红楼梦》 却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但只介绍了宝黛二人的悲剧结局。 Hung Low Mong , or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 Chinese Novel by Joly 于1 892 年在香港出版第一册(由“中国邮报”出版378 页),第二册于次年在澳门出版(出版者澳门商务印刷厂),第二册538 页,前后两册,从第一回开始译到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止,卷首有1891 年9 月1 日译者序言,虽未译全,但就当时来讲,还是章回最多的英译本了,这位译者(H Beecroft Joly )曾为英国驻澳门的副领事。 The secret of The Red chaober ”译者w Arthur cornaby (柯尔纳比)这篇“红楼梦的秘密”刊载于1919 年8 月号,“新中国评论”第329 一339 页。这是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有记载的一篇关子《 红楼梦》 的英文论述。 Tsao Hsuen 一Chin and A Kao Ngoh 。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ranslation and Adapted From The Chinese by Chi 一Chen Wang with a Preface by Arthur Woley 译者王季真1 929 年于伦敦出版,这仍是个节译本,全书改编为三十九章。 上述译本于同年又在纽约多伯里泰、杜兰公司再版,首页也有阿瑟麦利的序和译者的引言。 红楼梦孤鸿零雁记选 这是我国早年自己摘译的《 红楼萝》 中、英对照篇由袁家骅等编译并加注于1933 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的“英译巾国文学选辑”第二辑之内。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Florence and ISabel McHugh 麦克休姐妹合译,这是根据(Franz Kubn )科恩的德文译本重译为英文于1957 年在纽约出版。 The Story of The Stone Cao Xueqin Penguin Classics Translated David Hawkes 这是英国新译《 红楼梦》 ,译者霍克斯以《 石头记》 为译名的新译本,全书分五册,但尚未译完全书,这个译本据译者自述基本上是以程高本百二十回为底本,香港明报已于1975 年6 月了日发表过书评,〔 国内的编译参考78 年转载过,〕 至今只出版了一二两卷,由英国企鹅公司出版。译者霍克斯系英国牛津大学中文系教授,于1959 年着手专稿此书翻译。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lation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Illustrated by Tai Tun-Pong 这是《红楼梦》 问世二百年我国自译出版的百二十回英文全译本的第一版,也是《 红楼梦》 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 我国这部全译英文版《 红楼梦》 百二十回本共三册曹雪芹· 高鹗著 杨宪益· 载乃迭合译 戴敦邦插图 外文出版社出版1978 年于北京,译本前八十回依据北京图书馆珍藏的抄本“脂京本”,后四十回依据“程甲本”。全书译完后,曾请“红学”专家吴世昌先生审校,第三册于80 年下半年发行。杨先生是社科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外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译者杨、戴二位除翻译《 红楼梦》 之外还译有楚辞、司马迁史记选、汉魏六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关汉卿杂剧选、牡丹亭、长生殿以及儒林外史等。 2007-12-14 02:17 回复 疾流转石 8位粉丝 4楼 关于霍氏和杨、戴的两个译本,各有千秋,国外对于这两个译本的书评已陆续发表,据英国出版界反应杨译本更接近于原著,用字非常考究,若具备些“汉学”知识的外国读者,便觉杨译本透彻、深奥、脍炙人口。 以上为英译本概况。 (二)论文部分 Harold Acton , " A Chinese Masterpiece " London Magazine 2 15 Dec ,1958 , P 。P 5356 艾克顿在他的“中国的名著”一文中把我国这部《 红楼梦》 和Proust 的A la Recherchedu Temps Perdu 和Anthony Powell Mosic of Time 作了 比较。发表在“伦敦杂志”1958 年12 月。 Some Problems in The Red Chamber Dream 。 上面这篇文章是吴世昌1959 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汉学家会议上的报告。 on The Red Chamber Dream : A Critical study of Tow Annotated Manuscripts of The 18th Contury , 1961 。OXF ord UniveISity Press 。 这是吴世昌用英文写的一部专著“红楼梦探源”。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Anthoy West,“Through a Glass ,Darkly , " New Yorker Nov 。22 , 1958 。PP 。223 一232 。 这位作者维斯特把贾宝玉比作Dmitri Karamazov .在他的作品里,他认为《 红楼梦》 的主题是讲“道德的救赎”( moral Redemption )。 Yi 一tse Mel Feuerwerker " The Chinese Novel in Approaches to the oriental Classics , ed 。Wm Theodore De Bary Morningside Heights 。N 。Y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1959 。pp 。183 。 梅逸芝的这篇论文是以“人像画廊”来描述这部《 红楼梦》 的,她认为这是一部描写青年向生命创进的仪式(Initiation into life ) ,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世界转向一个充满了黑暗和污秽的成人社会。她说这部书比西厢记和牡丹亭更入微更复杂,对人物的刻划确实非常生动、活泼,重要人物也相当多,故此称为“人像画廊”。 Kenneth Rexoroth , a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 Saturday Review , Jan 。1 。1966 。PP 。19 。 这篇论文的作者雷士罗,他认为《 红楼梦》 是给人们读一个“道家的教训”,他说“无为”是救拯的原则,看来洋人对这部书也是怎么认识的都有。 Hsin 一Chong , Themes 一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 Ph 。D 。Dissertation , Indiana University 。1966 ) 作者庄信正在美国印第安大学写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主要的是用西方文学来比较《 红楼梦》 ,文章所起到的作用是帮助外国读者了解和探讨《 红楼梦》 的意义。 Angela Jung Palandrl , awomen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12 , 2 。3 4 。1967 , PP 226 一238 荣之颖的一篇论《 红楼梦中的女性》 ,她指出曹雪芹的《 红楼梦》 和李汝珍的《 镜花缘》同是描写女性的小说,而《红楼梦》 是最成功的,并且《 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又多是有才华和有学识的。 Walter G 。Langlois , “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The Good Farth , and Ma’ s Fate : Chronicles of Social Change in China , "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11 , 1967 , PP 1 一10 。 这篇文章的作者兰罗瓦把《 红楼梦》 和美国赛珍珠的<大地>( Pearl Buch ‘s The Good Earth 1 931 )和法国马尔罗的<人类的命运>( Andre Malraux ' s Man’s Fate )。这三部书合起来用社会学的眼光进行分析,他认为书中的每个人物的活动代表着社会的活动力。 C 。T 。Hsia , aLove and Compassion in Dream of The Red Cbamber , , , Criticism 5 : 3 ( Summer , 1 963 ) , P 269 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 (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1968 ) PP 。289 一290 夏志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 9 68 年发表的两篇论文,“红楼梦中的爱与怜悯”,在他的文章中是以道学的观点来看待的,他认为宝钗本人并不是坏人,同样是贾母一班人的诡计的受害者。 Mei 一shu Hwang , “ Chia Pao 一Yu The Reluctant Quester , “ Tamkang Review L : 1 1970 , PP 。211 一222 。 黄美序他认为《 红楼梦》 不单是一部爱情悲剧之书,他以为贾宝玉的故事是一 个“人世仪式”( Initiation )的故事,他比“罗密欧”( Romeo )更勇敢更有深度,他也和“哈姆雷特,( Hamlet )一样受到痛苦。《 红楼梦》 的主人公贾宝玉为了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争取自立,摆脱一切世俗的引诱、名誉、地位、财富和爱情。 2007-12-14 02:17 回复 疾流转石 8位粉丝 5楼 Lucien M Miller , The Masks of Fiction in Hung 一lou 一mong , Myth Mimesis , and Presrona ( Ph P 。Dissertation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 1970 ) 米勒山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拍克莱校区)写的一篇文章,在他认为《 红楼梦》 是神话小说,因为第一回作者首先就给读者交待了一个神话的背景,该论文共分三个部分,是较长的一篇论文。 Jeanne Knoerle , SP ,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A Critical Study : ( Bloo - mington and London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1 972 ) 这是一位修女为《 红楼梦》 的评价,这篇文章原是她在印第安那大学写的博士论文。论文主要是用小说的结构分析来评论《 红楼梦》 。由于她对注重该书的结构,所以她认为有很多的情节可删掉。 此外尚有一篇考证《 红楼梦》 前后章回是否均出自一人之手的论文。这位作者是世界名汉学家高本汉,他用语言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 红楼梦》 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考证。他采用了有正本的前八十回和程甲本的后四十回为据,选择了三十八个字作比较,其结果前八十回多用之字后四十回中也未少用,于是这位汉学专家发现前八十回和四十回用字完全一致,因此他断定前后百二十回《红楼梦》 均出曹氏一人之手,没有续补之说。 此文作者原名Bernhard Karlgren (高本汉)所撰题为“New Excurslons In chines 。Grammar " , In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stern Antiquitie , ( stockholm ) 1952 No 24 PP 。51 一80 。 《 红楼梦》 这部巨著之所以盛行不衰,是由于它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中外读者和学者的心灵,因而有“红学”之称,近年来海外也增加了很多研究专著和论文,由美国成斯康星大学东亚语文系周策纵等三位教授发起,于80 年6 月在美国陌地生召开的国际红楼梦研讨会,有80 多位海外的“红学”专家出席,共发表了45 篇论文。如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米乐山(Lucin Miller)在会上发表的论文是《 替旋风命名:海德格和曹雪芹》 ,内容是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 红楼梦》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俞珍珠女士的论文是《红楼梦的多元观点与感情》 。有的学者还利用电子计算机研究《 红楼梦》 。周策纵教授说:“《 红楼梦》 是中华民族文学成就的结晶,它在世界_L 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通过这次学术交流大会,代表们认为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在很多方面远远超过了世界水乎,他的《红楼梦》 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术仅是中国的,而是属于世界的。 关于《 红楼梦》 的英文译本和英文论文部分谨辑于此,本文曾经杨宪益先生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