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科学技术并不是生产力的组成要素,并不能独立于劳动者,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单独存在,与管理科学类似,科学技术属于生产的方法论概念,而并非生产力的概念范畴,生产的方法只有依存于生产力的三要素,才可能极大程度地提高生产力水平,而不可能象生产力三要素一样成为生产力组成的独立因素。如产品的配方,是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资料的组成方法,生产工艺则是如何利用生产工具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管理科学则是对生产力的三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实施,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三者都不是生产力的组成要素并依附于生产力三要素而存在,而生产力各要素中并不存在优劣之分,而是统一存在于生产活动当中,缺一不可。以第一生产力,第二生产力,第三生产力等表述去强调生产力组成要素或生产方法的优劣等级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比如同是生产方法论范畴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管理同等重要,而不能进行优劣的比较。片面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割裂了科学技术需依附于劳动者,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而存在的客观关系,往往会阻碍科学技术顺利地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需要通过生产活动和实践去实施和完成的,因此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比科学技术本身更为重要,否则科学技术只能成为束之高阁的成果和论文,更无从谈起如何推动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了。相反,科学技术要转化成生产力,则还要面临更多更为复杂的问题的,如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工艺的稳定性,生产的支持和保证体系,市场和供应链体系等一系列的因素,与生产力的各组成要素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必须从生产力的层次认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水平的进步。生产力是一种能力,而科学技术和管理则是一种方法,方法可以提高和改善能力,但并不等同于能力。中国与西方对于科学技术的认识存在着普遍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研发和生产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重视辩证的发展,如不仅重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更加重视产品量产化的研究,特别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过程的方法论的进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统计科学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是产品的标准化,还包括了过程控制、工程控制的标准化,以及与市场需求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