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起源 "知识产权"一词产生于18世界的德国,但自20世纪开始改用"无形产权"代替"知识产权",自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用"知识产权"后,世界各地均以"知识产权"表述,此处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利、版权外,还应包含商誉、商号等内容我国台湾地区则一直以"智慧财产权"来表述 与一般民事法律不同,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特征,原因在于其起源并非任何一种民事权、财产权,而是起源于"公权"即封建社会的"特权",目的是对思想的控制,或对某一类经济领域的垄断经营 壹 专利制度的起源: "专利"可理解为"独专其利",中国古代曾有过"盐、铁专营"的"专利" ,但不同于现代意义"专利"对于"知识、智慧"的"独专其利"现代意义的"专利"开始于14世纪时期的英国,为避免外国的制造作坊将在英国正在使用着的先进技术吸引走,开始授予早期的"专利" 尽管历史学家有时会追溯至意大利时代,但是1474年威尼斯颁布的世界第一部接近现代意义的专利制度,因要求对技术保密而不符合"专利公开"原则,故,真正现代专利制度的起源是英国1624年垄断法的一个例外性规定(1623垄断法规),而此时的美国,确还处于英国殖民地统治,仍未建国,但确已经在推行英国的专利制度,随着 1783年7月4日美国正式独立,随后在1790年颁布自己的专利法之后,法国于1791年、荷兰于1817年、德国于1877年、日本于1885年先后颁布了自己的专利法而中国,首次现代意义专利制度的是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玕于1859年在其所著《资政新篇》中提出,1898年光绪帝签发《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确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利法 历史学家将专利法的起源归结于对古代商会控制的对抗,他们将专利制度的产生追溯到商业行会作为敏感技术保护者的地位开始消退之际,封建社会末期,专利逐渐取代商业秘密保护;经济学家则认为专利是为促进对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发展起来,稀缺资源特指的是专利法所促进的技术知识 在经济学上,专利法具有合理性,它主要是通过对发明创造的激励,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搭便车的行为创新者由于付出了创造性劳动,有权拥有对于其新技术成果的专有权,而为维护公共利益及促进技术发展,对专有权设定了期限这正是论证知识产权正当性的劳动理 论学说,该学说的理论来源是洛克在《政府论))(下篇)第五章中对个人财产权的证明 贰 商标制度的起源: 接近现代意义商标的最早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传说中的"干将"、"莫邪"宝剑,因为它基本经可以起到指示相同产品的不同来源及质量的功能但将一定标示使用在商品包装上,有目的地让购买者辨认商品来源,即有文字记载、又有实物流转至今,且字号和商标分别存在的,是宋朝山东刘家"功夫针"铺使用的"白兔"商标 与专利为对抗、摆脱行会、商会在一定技术领域控制而获得国家、君主"特权"不同,在商标领域,其起源恰恰是出于行会控制,而此种控制,又被国家、君主作为其一种"特权"加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