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记者的分级各个单位都有所不同,我只给你找到以下这个例子,其他报社电台可能会有所偏差在成都商报、重庆商报这类报纸中,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特别是在同城媒体之间,有些媒体人员是三进三出。“没有新鲜血液就没有发展”。全报社的记者每年有10%的淘汰率,各部门对记者的淘汰率也差不多达到10%。所以他们不敢太注重培养名记者,因为记者成名之时可能即是他们流走之日。记者进入报社的门槛很高,要求是重点大学毕业。记者分为实习记者、转正记者、机动记者,机动记者的作品连续三个月在报社获奖,可以申请升级。记者分为三级。一级记者为最高级记者,据介绍,自成都商报创刊十多年以来,只有四个人升到了一级记者。申请升级的记者,再连续考查三个月,其作品三个月连续在报社获好稿奖即可升级,否则降级。编辑分为十级。设立七级编辑和三级责任编辑,实行岗位定薪制。在评定方面,不以工作年限、职称定岗,而以工作业绩、市场反馈综合评价作为定岗定薪的依据。编辑在把关上做出重要贡献的,把住了重大差错的,可以破格升级。记者和编辑分级制,象军队的军衔一样,提供给人们奋斗的目标,“残酷”的淘汰机制。各报所规定的任务量一般都定得较高,相当于本报每月800分的标准(本报记者的基本工作量是300分)。另外,几家报纸还实行末位淘汰,连续三个月或一年中有四个月在部门排位最后一名即出局,一般一个部门一年要淘汰1—3人。通过与各家报纸座谈,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报社工作压力大,老总是所有压力的总承受人,老总要把这种压力层层分解,不能只压在总编辑头上,要向下分解,首先要把压力分解给部门主任,部门主任也要把压力分解到每个记者,即责权利要对等。在成都晚报、成都商报、重庆商报,部门主任有用人权,对不出稿不出力的记者,部门主任可以辞退,上交报社人力资源部备案;同时,部门主任对记者稿件进行初打分,再由报社考评办统一审核。总编辑把抓稿件的压力压在了部主任肩上,而部主任没有相应的权力管理记者,也就无法调动记者的生产力和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