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历来都是HR重要工作之一,春节后又到了往年的招聘旺季,HR照例应忙于应接不暇地进行筛选简历、面试、考核等等……但今年并非如此。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影响已渗透到企业,“人员削减“、“暂停招聘”、“裁员”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不是意味着HR就不用忙于招聘工作了,轻松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外界的就业危机增加了员工的“卧槽率”,这也意味着大幅降低了企业的人员流动率,企业得不到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来看,危机所带来的人工成本控制又减少了吸引优秀人才的筹码,对于招聘高级人才反而更难了……也许危机给招聘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这里我们就来看,金融危机到底给企业招聘带来哪些影响?市场上的人才供需情况如何?危机下企业采取哪些对应措施? 2009年2月,前程无忧薪酬调查部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招聘的影响”这个话题,从个人和企业HR两方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1186份个人问卷及451份企业问卷。从参与调查的企业性质来看,451家企业中有44%是外商独资企业,其次为民营/私营企业占到34%。个人反馈方面,民营企业为45%,外商独资企业次之,占27%(见图一)。 从参与调查的行业来看,451家企业中有35%是传统行业企业,其次为高科技行业企业占到34%。个人反馈方面,传统行业为39%,高科技行业次之,占33%(见图二)。调查发现一:企业需求与个人意愿“大相径庭” 招聘工作的难易程度、招聘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市场供求情况,无论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二种供需不平衡对企业的招聘工作都存在一定影响。“供不应求”,企业招聘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招聘成本的上升、招聘质量下降、招聘效果不佳等等。而随着金融危机的“驾到”,是否就“供大于求”了呢? 调查数据显示,5%企业认为人才市场供应充足(见图三),仅9%的企业认为人才市场供应短缺,同时已有3%的企业已经暂停了招聘,从表明上来看,显示了目前人才市场现存的“供大于求”现象。 数量上的“供大于求”从一定程度上是解决了招聘难度、招聘成本、招聘质量、招聘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它也“暗藏玄机”,特别是在当今金融危机的局势下。 大幅降低人员流动率。由于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就业危机导致更多个人选择“卧槽”,大幅降低了人员流动率,企业无法的新鲜的血液,对于企业而言拥有人才的概率也相对降低。 高级人才仍紧缺。人才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才都能随手可得,有些高级人才,如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仍是“奇货可居”。一方面,目前的市场薪酬可能达不到高级人才的希望,另一方面,“裁员风潮”又让不少高级人才心存疑虑,不愿意跳槽。 带给HR招聘技巧的新挑战。当今形势下似乎是“百人争一位”,HR几乎不用担心招不到人,但是在百人中选择“对的人”又是一门新的挑战,对于招聘、面试技巧方面更需要下功夫。 从企业实际需求情况来看,调查数据显示,各个行业企业需求都低于“平衡点”(表示企业正常流失正常招聘平衡状态)。传统行业、房地产行业、服务业、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招聘指数都小于平衡点5,最低的为房地产行业为19。而从各行业个人求职倾向数据来看,房地产行业反而最高为9%,其次为高科技,详见图四。 结合图三和图四来看,可谓企业需求和个人意愿大相径庭,人才市场的供应量相对充足,而企业需求量相对缺乏。特别明显的为房地产行业,在个人求职倾向如此高涨的同时,企业的招聘指数又相对低迷。金融危机下,对于实体经济的房地产企业而言,主要三方面压力:销售面积降幅加大; 房价下跌,先行指标显示房价仍面临下降压力; 企业资金压力在不断加大。从访谈中我们得知,很多房地产行业不得不暂停招聘甚至是裁员的形式来控制成本。从个人端来看,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红火的薪酬”,让不少人神往,随手一捞就是一个 “年薪10万”的,技术人员与销售人员的薪酬更让人为之心动,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个人对房地产行业心生向往。 调查发现二:逾半数企业执行人员削减 全球金融危机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转化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并迅速向世界扩散。随着金融危机的继续发展,虚拟经济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IT行业、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贸易|进出口行业,以及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等均受到了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纷纷进行人员削减,“暂停招聘”“裁员”的声音络绎不绝。 从个人端来看,近5成的个人所在部门人员减少,企业人员规模大幅下降。调查数据显示,6%的个人所在的部门相比2008年人员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见图五),其中减少20%以上的比例最高达5%。再来看人员规模同比增长情况,同比增长比例总合为7%。 案例:深圳某计算机公司软件工程师:“我们公司虽然没有裁员,但就我们部门而言,有人走了,老板让我们把他的工作几个人平摊了做了,就不再招聘了。08年的时候我们的部门的人员编制是25个人的,现在只有17个人了…” 从企业端来看,逾半数企业执行人员削减。其中自然流失不再招聘的企业为5%,裁员的企业为7%,09年有裁员计划的企业为7% (见图六)。更引人注意的是,7%企业已采取裁员方式进行人员削减,相当于5个企业中有1个企业已经裁员。 案例:上海某房地产行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年初时候大致裁了20%的人,主要集中在工程、财务和销售这些模块,09年是否会裁员,看发展情况而定…” “一半”,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虽然“这一半”是雨天,但是“另一半”仍然还是晴天。同时,还是有一部分企业正在扩大规模,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同时中国市场对于这次金融来说也可谓是“避风港”,在访谈中我们得知,不少外资企业将大部分业务转向国内,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投资力度。我们相信,在金融危机过后的“晴天”会更添彩虹。 金融危机对企业招聘影响:逾半数企业执行人员削减调查发现三:6%的企业不增加新入职人员薪酬 薪酬一直以来都是倍受关注的话题,目前企业需求下降了,5成企业又采取了人员削减,那么新入职人员的薪酬又将何去何从呢? 调查数据显示,6%的企业不增加新入职人员薪酬,其中1%的企业选择持平,5%企业降低新入职人员薪酬(详见图七),那也就是表示近1/3的企业将降低新入职者薪酬,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减薪”。 这主要受到双方面的压力。对企业而言,金融危机下更注重控制成本,那招聘的人均成本也是其中的一项指标;而对个人而言,市场供应充足,企业需求下滑,找工作是件难事,自然对于薪酬的要求也会放下“高姿态”,有3%的个人认为如果再就业“薪酬和原来差不多就行”,8%的人认为“能找到工作无所谓薪酬”。 从表面上看,企业确实是省下了成本,但更深层次的来看,这样无疑减少了吸引优秀人才的筹码,企业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反而更难了。 案例 北京某医疗行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录用的新员工薪酬大致比去年下降了5%-10%,主要是金融危机了,现在市场要价也低了,公司也希望在成本上越低越好……” 调查发现四:危机下,网络招聘仍为主流渠道 成本控制已是危机下企业的必做的一件事,招聘渠道直接影响到招聘成本,何种方式是“价廉物美”的招聘渠道呢?调查数据显示,2%的企业使用“网站招聘”,其次为“内部推荐”,为2%,详见图八。这也证明了网络招聘的优势,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突破地域限制、求职成功率高、成本相对较低等等。同时,内部推荐也倍受青睐,多种招聘渠道中内部推荐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当然它还具备针对性强,个人适应也较快等优势。看来金融危机下,成本总是放置在企业考虑的第一位上。 调查发现五: 低成本措施——危机下的良策 虽然外部经济环境的急转直下,使得许多企业在招聘管理上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但企业将会如何走好下一步棋才是最为关键的。所谓“重不在发生,而在解决”。对于招聘流程和人员配置上,企业又会有哪些对策呢? 调查数据显示,为了实现更谨慎的招聘,2%的企业选择“试用期评估”(图九)。在企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也许试用期评估可能由于大量的工作容易被忽视,很多企业会做,但是却不“精”。访谈中我们得知,不少企业的HR为了更好的招聘效果,将试用期评估“做好做精”,这无疑是一种控制成本的方式。 从人员配置方面来看,为了控制成本,企业更多采取“优化组织结构”和“合并工作岗位”的方式。数据显示,6%企业采取“优化组织结构”, 31%的企业采取“合并工作岗位”,见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