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发行量大,公司能收到很多求职信,可以借此建立人才库,并树立起发展迅速、机会众多的形象。
但是问题更多。某著名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一位高级经理说:"在中国登广告比在香港或新加坡难多了。在那里只要打电话给报社,过不了几天广告就能登出来。可这儿你不得不走后门。登广告在排一两个月的长队,而且很难事选得知确切的刊登日期。即便多付钱,两星期内可以登上,也还不能挑日子。"
登报招人须先经劳动局批准。
这家公司要求用汉英两种文字写求职信。"有的信显然是别人翻译的,这没用。要是不会看、不会写,也不会说英语,一面试就看出来了。对大家都是白白浪费时间。不懂就别装懂。"
该公司情愿录用态度积极但技能有待提高的人,而不愿招技能不错但态度消极的人。"只要有热情、肯干,即便受教育不高也还可以培养;可要是不积极,就没法用他,"这位人力资源经理解释道。
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总经理区锦辉说:"我们通过报纸招普通员工,象侍者、门童、清洁工等。我们跟报社关系不错,可登广告还是很难,而且得不到想要的版面。广告中可以用企业标识图案和专有字体,但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表达广告内容。有的东西就不能说,必须符合劳动局的规定。"
管理顾问经常代客户招聘,或提供招聘建议。他们怎么看呢?荣炳泉曾在香港和台湾担任人力资源总监多年,1991年起即在上海从事人事及商务咨询工作。对报纸广告他也持否定态度,认为"报纸招聘弊端很大,多数报纸页数太少,广告费高,效果没保障。现在有好工作的人根本不看这些广告,更不会写回信。另外,处理求职申请的人往往太年轻,因为要处理一两千份应聘信,当然是体力活,找工作的人,就会随手寄一份简历。"
荣炳泉建议,如果想登广告招很多人,应该把职位编号,以利分拣。应聘人也应在信封上标明所申请的职位的编号。随求职申请附上一封信是个好主意。如果字体漂亮、清晰,就用手写。否则就打印。用白纸,信要短,务求真实。
作者Stephanie Jones博士系本刊学术编辑。林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