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并十分重视历史文献资料的考察求证,因此在民间文学、西北民俗、西北花儿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国内外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对将花儿推向世界起了重大作用。在研究生指导中,他所指导的美国和德国的两名研究生均以“花儿学”长篇论文分别获得印地安那大学和特里尔大学的博士和硕士学位。他主编的26卷本大型文献丛书《西北民俗文献》已于1990年正式出版发行,并参与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民间文学概论》 (1980 )、《民俗学概论》 ( 1998 )和(中国风俗辞典) (1990 )及《中华民族饮食风俗大观》(1992)等书的编辑撰写工作。他自从 1958 年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后,就开始留心民间文学,特别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花儿。1963年初上莲花山,即被空前盛大的花儿会和深富地方风味的莲花山花儿所深深打动。28岁的柯杨,以其流利的文笔、敏捷的思路,写下了他踏上民间文学之路的第一篇记述性文章(在莲花山花儿会上 》 。文章约 6000 字,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他对莲花山花儿的喜爱。文章中对莲花山花儿和花儿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第一次全方位地展示了他对社会事象的洞察和综合提炼能力。当历史的巨轮步入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继1951年(花儿溯源)在<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二期)发表,柯杨的创作犹如火山爆,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