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术堂了解,撰写科技论文是有流程步骤的,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可以先学习别人的步骤,再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提炼出自己的步骤,从而让写作过程逐渐变得得心应手。我自己总结出了这样8个步骤: 目的 首先,明确自己写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如果是科技论文要用科技论文的语言来撰写,去掉修辞,不要写成新闻或者运用口语化的表达。 其次,要搞明白我为什么写?我要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比如,有大一新生微信我,想让我指导她们完成一个比赛,形式是社会调查报告。那么,就需要首先了解这个比赛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围绕着这个主题再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来决定写什么,从而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还要搞清楚评奖的标准是什么?知道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读者 明确你的读者是谁?他希望看到什么?满足他的需求而不是你自己的,这点尤其重要。当你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你的论文才有可能会基于读者需求来撰写,而不是自嗨。比如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第一读者一定是导师,当你不清楚导师的要求(包括论文格式、内容等方面)时,就要先找导师问清楚,而不是盲目下笔。 阅读 这一步对于科技论文写作尤为关键,注意这里所说的阅读,实际上是:阅读+思考。阅读和思考是一体的,不带思考的阅读是无效的。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方便后续的初稿写作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就需要及时记录下你的思考内容,主要包括做以下三方面的笔记: (1)文献笔记 查阅文献时随手把自己查阅的文献按照参考文献的格式罗列出来,不要等到论文写完了也忘了引用了哪些文献,这一步其实很像是收纳。把看过的文献按照格式要求记录下来,就像是把衣服按照一定方式叠好后放到收纳箱里的过程,便于我们随时找到它(文献)。我们可以借助中国知网自带的“导出文献”功能,轻松实现参考文献笔记。 (2)引用笔记 引用笔记是指把文献阅读中你觉得好的原文和观点通过摘抄或者转换成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方式有两种:可以摘抄内容统一记录整理在一个word文档中,也可以在阅读文献的时候直接用亮显、划线、批注的方式随手在文献上做记录。采用第二种方式时,我都会重新命名文献名字,按照“与自己文章的关联程度排序+关键词”来起名字。 (3)观点笔记 观点笔记主要记录文献阅读过程中你的新想法、新观点。这些想法或者观点是宝贵的灵感火花,有可能会激发你产生新的写作思路,从而成为你论文的创新点。观点笔记一般我会手写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方便放在手边随时记录和翻阅。 头脑风暴 这一步把你想写进论文的所有内容,逐条罗列写出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不加批判的方式尽可能多的罗列,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最好用纸笔记录,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组织 在头脑风暴的基础上,整理、筛选、分类形成论文的框架结构,切记:只需围绕你的论文题目来组织大纲框架,而不是像一个购物狂,看到什么东西好就都加入到购物车,要有所选择,只选择哪些对你题目有用的内容来写。这一步最好能列出到三级标题。 案例or数据 这一步需要完成案例或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其中,在数据分析中,可能会用到数据分析软件,比如Excel、SPSS或者Python、Matlab编程等,建议大家都要至少熟练掌握一个数据分析软件。 初稿 初稿撰写中一定要避免一稿定终身的想法,也就是直接终稿,因为抱着这种想法很容易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反复复修改,不仅影响进度而且因为进展缓慢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初稿是在大纲框架的基础上展开的,这就好比有了骨架,就差“有血有肉”了,这时可以把步骤3中的三种笔记和步骤6中的案例or数据在骨架的适当位置填充进去,让论文内容丰满起来,并且尽量多用图表让表达形式更加丰富。 在初稿写作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卡住写不下去,这时可以回到步骤1-6中查缺补漏,特别是回到步骤3中重新查阅相关文献找到新的写作灵感。 改稿 改稿不要趁热打铁,要让自己的论文“冷一冷”再来改,否则会因为还沉浸在自己的原有想法中而很难发现问题。也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