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医学院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医疗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国外把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视为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标志之一、称为“大学的心脏”。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启迪思维,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学海无涯苦作舟”。“苦”是人们在工业时代的逻辑。在信息时代。要换一种心态来学习。学习没有那么悲观,没有那么消极。没有那么可怕,学习、研究应当是一种享受,当人们想起享受这个词的时候,就会感觉很轻松,因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所以要用享受的心态来对待专业学习。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过去相当多的人以为,学习就是往脑子里不断地添加东西,因此人们很乐于接受加法的学习.甚至是乘法的学习。但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半衰期很短,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所以不要太留恋已经得到的东西,要不断地清理脑海中的“垃圾”,坚决地剔除已经用不上的东西,要学会减法的学习,甚至是除法的学习。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比课堂教学内容更大的自主性、适应性和灵活性。大学生应把学习过程视为一种对信息获取、加工、存储、转化和再生的过程。尤其是新生。进人大学后要尽快适应高校的学习氛围。改进学习方法,在读书时切忌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学图书馆开展了许多为读者服务的项目,如书刊借阅、信息咨询、网络信息资源检索、馆际互借、文献复制、传递服务等。图书馆通常都备有馆藏资源的印刷型目录,这些目录是检索馆藏文献资料的最好工具。不同的读者目录,有着不同的检索功能。但须掌握其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从而获得独立获取知识的主动权。我国大多数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分类都采用国家标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学会熟练地检索目录,无论当前在学校,还是今后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都会使你终身受益。图书馆的分类目录、书名目录、作者目录把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科学有序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一种馆藏文献都可以通过这三种检索工具找到,当然还可以通过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和CALIS联合目录等网上书目查询系统进行文献检索。熟悉馆藏和网络资源一般的图书馆,实行全方位的开架阅读和开架借阅。文献的载体形式也由传统的纸质文献发展到多载体并存,丰富多彩的文献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方式为师生查阅文献资料节省了大量时间。也给不熟悉图书馆馆藏布局、初涉图书馆的新同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新生对图书馆的书库、阅览室、借书处、基藏室、典藏室的各种图书的排架规律、标识、目录体系了解有限,找书、借书不能得心应手,翻来翻去仍然所获不大。无论馆藏文献还是网络资源。一般均采用分类排列,它符合多数读者的习惯,有利于宣传推荐文献,熟悉研究藏书。还要注意排架的规律。什么库存有哪类书,每种文献资料具体摆放在书架的什么方位.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随着课程的进展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增长到相应的部门去浏览自己所需要的文献知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