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方英文以镇安县文科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被西北大学录取,同年9月入该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方英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即始于就读西大期间。1983年7月,方英文大学本科毕业后,不大情愿地被分配回商洛地区文化系统,成为地区文化馆的一名普通干部,主要从事群众文艺创作的组织、辅导工作1983年秋天以后,方英文在商州小城(前为商县县城,今为商洛市商州区)生活、工作了10年。商州是商洛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商洛的文化人,多半聚居于此。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商洛地区文学艺术创作的“气候”和“环境”相对良好,文化人的精神激情普遍高涨,在相互鼓励、相互切磋中,作家们的创作潜力不断得以激活和释放。多年之后,作家丹萌还在文章中对那时商州城里的作家们“一锅糊汤,一盆炭火,一间斗室, 一夫笔耕,互相鼓气,你追我赶”的情形记忆犹新。商州距镇安150多公里,方英文落脚此地,实际上仍属客居异乡,但他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环境,使个人生活、工作与这座城市尤其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相融合。方英文作为作家的人生历程,正是从定居商州开始的。商州10年,方英文的主要精力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散文创作虽时有涉及,但数量终嫌有限。一大批小说作品的陆续问世,使读者对他的叙事智慧和遣词驭句能力有了虽是初步的却又十分鲜明的印象,评论界也开始对他的创作予以关注。商洛工作10年间,方英文已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1993年初,方英文只身来到西安“打工”。初到西安,被一家杂志社聘为副主编。在杂志社供职的一年中,方英文起居条件欠佳,但笔耕热情却为多年创作经历中所少见。一年之内,方英文发表了各类长短文章近100篇。1994年,陕西日报社创办《三秦都市报》,方英文入该报担任文艺部副主任,一年后正式调入报社,1996年,全家由商洛迁入西安。在商洛文化艺术界为他举行的欢送宴会上,方英文风趣地说:“连毛带皮地算,我在商州城里生活了13个年头,伟人毛泽东也在延安生活了整整13年,可以说商州就是我的‘延安时期’”。这一番笑谈背后显然包含了两重意思,一是他的初步文学成就是在定居商州期间取得的,商州对他的创作曾具有“根据地”意义;二是离别商州重入省城,对他来说,又不无“进京赶考”意味,自当有更大作为。此后10年间,方英文一直在陕西日报社工作。2000年4月底,方英文请求报社免去他的《三秦都市报》总编助理管理职务,并希望能到资料室做一名普通资料员。这一请求,显然既是出于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文学创作的考虑,也与方英文的个人生活趣味越来越趋于“名士”化、其比较自由散漫的行止习惯和报社一线管理工作要求不甚合拍相关。根据部门工作需要和方英文的个人意愿,报社领导层改派他担任了《报刊荟萃》杂志的主编。这份刊物发行量比较稳定,日常工作不算特别紧张,对方英文来说,显然是报社环境下一个比较合适的工作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