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高老师的课就站在文化的高度深入浅出地诠释了数学文化中的“平衡”问题。课堂从日常生活中的跷跷板开始,引出了平衡的问题。这是人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直观的“平衡”问题。随后以天平称物体作为问题情境,由天平的平衡引出数量之间的等式,其实也就建构成方程的问题。这里的“平衡”被抽象化了,并且从这种平衡的关系中我们可以通过未知求出未知的数量。课上到这里,应该说数学作为工具的使命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而高老师继续深入挖掘,由数学式子中的平衡拓展到大自然中的平衡,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材料分析,既让学生运用到所学的解方程的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关注平衡的意识。综观全课,本课充满着浓郁的数学文化气息,从跷跷板的平衡、天平的平衡、大自然中的平衡乃至社会关系的平衡,这一步步既使数学的视野在不断扩大,同时又丰满了数学的灵魂。诚然,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说,世间万物的发展不都在遵循着“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规律吗?可以看到:高老师的教学既充满着形而上的意味,又始终形而下地落实到数学思维技能的训练,从富有梯度情境创设中逐步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有人说:在当今数学教育界,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美女,只剩下一副X光照片上的骨架了!是的,在封闭的题海战术训练中,我们眼中的数学只是单纯的算法数学,任何没有灵魂的知识都是苍白而又空泛的,它不能为人的智慧成长提供本质的力量。数学,要真正能起到启迪心智的作用,它应该更加大气,它应该站在一种文化甚至哲理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一种解题的工具。而《生活中的方程》这一课既生动,又深刻,既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又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性,它为我们从传统数学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鲜活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