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态势,各家媒体除了做好综合性新闻外,还陆续推出各类专版,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黑龙江日报也推出如商务专版、文化专版、体育专版、老工业基地专版等。作为专版的记者,应该怎样挖掘和采写新闻才能适应专版的“口味”呢?笔者认为,做好以下三点,就能为专版专刊增加新闻亮点。 一、紧跟形势抓读者关心的事。2003年,笔者在《黑龙江日报》商务专刊做记者时,在日常采访中,感觉从中央到各级地市政府,都非常重视食品健康的问题。而在哈尔滨市,肉鸡销售量非常大,记者就试图从这一视角入手,采访有关食品健康的问题,笔者于是对哈市售鸡市场、江北杀鸡屯等地进行明察暗访,发现了很多鸡(有的甚至是病鸡、瘟鸡)根本没有检疫就流入了市场。在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写出了《每天数千“黑鸡”进市场》一稿,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对售鸡市场进行了整顿。记者在日常采访时,发现人们对名牌手表看好,销售情况也看好,而一些商场手表柜台标注的大多为瑞士手表,笔者对此产生了疑问:哈尔滨会有这么多瑞士手表?这些手表都有正常手续吗?笔者到有关部门采访,有关部门立即对哈市商场进行了突检,发现哈尔滨市的商家有相当一部分手表无正当的报关手续,存在以国产手表充当进口手表的问题,记者写了《哈市哪来这么多瑞士手表》、《“瑞士表”摇身变“深圳”》两篇新闻稿件。给专版写新闻,不仅要符合专版的口味,还要具有新闻性。笔者在《黑龙江日报》文化专刊做记者时,在采访中感觉到文化产业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且南方的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笔者敏感地捕捉到本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迟缓,还由于政策不到位,有的文化企业(尤其是新兴的文化产业———动漫)还欲南迁。于是笔者经过认真采访写了《动漫公“南飞”龙江动画又落空》等系列报道,发表在文化专版上,引起省委省政府的关注,并由此积极出台各种政策扶持“动漫”这一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抓准新闻专版核心。常常听专版的记者们抱怨,专版的新闻不好跑不好抓。其实,每个新闻专版都有自己的办版特色,而且有自己的新闻核心,作为一名专版记者,只要抓准新闻专版的核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新闻嗅觉和新闻敏感,专版的新闻同样容易抓到手。《黑龙江日报》曾办的《商务专版》主要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层次、消费对象、消费理念等,《文化专版》主要是反映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新闻内容,《俄罗斯新闻》主要是反映中俄贸易、中俄友谊、中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抓准了这些新闻专版的核心,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抓新闻了。在商务专刊做记者时,“消费”成了该专刊的新闻核心。笔者就采写了《家电之战:商业格局大洗牌》、《网上理财何时成气候?》、《商家促销火催生“陪购业”》等稿件。笔者在做文化专版记者的时候,有关文化生活、文化现象等成为专版的核心,笔者围绕这一核心,捕捉了大量有关文化方面思考的稿件,比如《“超女”的后经济时代》、《畅销书:流于庸俗化》、《冷清剧场何时能热起来》等。每年9月份是大学生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时候,笔者及时采写了《在活动中体味快乐———扫描我省大学生文化生活》等稿件。这些稿件均发表在文化专刊显著位置,受到同行的好评,成为专版的新闻“亮点”。笔者又根据“俄罗斯专版”办版的特色,采写了大量有关中俄贸易的稿件。比如,反映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退休教授们坚持唱俄文歌的“不老的歌”,借助俄罗斯科技,壮大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紧抓对俄合作契机老工业基地改造应借梯登高》、《跨国种粮第一人》等稿件。 三、善于策划专版的新闻。专版不同于综合新闻,综合新闻版次靠前,读者群多,受到关注的机会也多,而专版则不同,因此,专版要想拉住“读者的眼珠”,必须有“打眼”的稿件。为此,对专版的策划应该成为专版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编辑要策划,记者也要对自己的稿件善于策划。笔者感到,报道策划的超前性不仅仅是一个“早”字所能代表的,它是建立在对信息和全局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种预测和筹划,要有鲜明的采访目的和明确的实施步骤。2005年夏天,笔者在采访中看到,哈尔滨市的很多广场不能成为百姓娱乐休闲的地方,反倒成为商家推销商品的地方。于是,记者就和文化专刊的编辑策划写一组反映文化广场的稿件———《城市休闲广场有点变味》、《文化大戏需要共同唱》等连续报道,受到了好评。报道策划是新闻编采人员的思维创新过程。因此,搞好报道策划应着力反映社会生活的新事物、新观点、新风尚,至于研究和分析社会的热点、疑点、难点,使编采人员的目光始终瞄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最前沿。惟其如此,才能使新闻报道新而不失之肤浅,多而不失之零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