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审美观由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淀形成,传统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哲学观之上,几千年来,儒、道、禅三家作为精神主干而共同构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美学价值体系。这个体系中蕴藏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从思想到行为上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同样也影响着设计师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行为,特别对现代平面艺术设计的构思与创意拓展了更大的思维与表现空间。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观与现代平面设计原则的不谋而合 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艺术设计是文化设计,设计不能拒绝任何优秀传统文化,两者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观念与内涵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美学强调“整体意识”,具体思想表现就是儒家美学的“以和为美”。孔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以“和”为美,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评价时要具有整体意识,“和”而不“分”。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审美、艺术和社会的政治风俗之间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儒家的审美标准。这个审美标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很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都是以这个“和”字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只有“和”才有美,因此中国艺术“所注重的,并不像希腊的静态雕刻一样,只是孤立的个人生命,而是注重全体生命之流所弥漫的灿然仁心与畅然生机”。在中国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中讲究和谐,讲究节制,反对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认为那样会导致“失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古代艺术家的造型审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眩人耳目之物,就像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盲目”,而更多指向“玄素”“冲淡”一类对象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具体表现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就是“尚清”的审美追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审美要求“内敛”,与西方审美观中张扬的唯美主义、片断性思维相比,是一种看待世界更为客观的视角。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观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含蓄与整体之美与现代设计简洁、集中、概括的原则可谓不谋而合。 所谓含蓄,从艺术表现的方式来看,是在不损害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不减少形象感染力这一限制之下,一种更简捷、更概括、更有回味的省略方式。含蓄不拘泥于单纯的形式,含蓄能达到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即意境。王国维曾经说过:“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这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含蓄的魅力。含蓄,包含丰富的内涵和隽意深远的感人力量,能增强设计作品的感染力并引人深思。中国画中的留白,不是有待填充的背景,而是有意义的空间组织,它即水、即云、即天空、即一切,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不把对自然的如实描摹作为创作的最高境界,而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由小见大”“以少胜多”正是含蓄在作品中的表现。中国的诸多艺术种类都或多或少体现着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杭州西湖“三潭印月”那竖在水中的石雕建筑物,它的孔洞与湖水或水中月影形成一种虚幻空间,体现着寓虚于实、虚中见实、虚虚实实、富于变化的空间感染力。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为了便于艺术形象的传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原则上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中国传统艺术中布白、虚形的表现方式,不自觉地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当中,其中甚至包括许多国外著名设计师,都受到这种艺术风格的影响。现代设计界处处都能看到运用含蓄这种表现形式来传达信息的成功实例。如我国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他的许多招贴设计作品充分运用含蓄的黑白对比,以自己独特的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简洁图形语言来传达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中国画的空灵意境到图形设计的负空间、虚拟形,处处显现出传统审美情趣对现代平面设计的深远影响。艺术家和设计师应善于找出一个着力点,以这一着力点显示其余。由于不和盘托出,所以显得无穷无尽,即所谓引一概万,言有尽而意无尽,在有尽中显示无尽,以达到“空则有、有则空”的含蓄美的最高境界。 二、中国传统审美趣味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 中国传统审美一直将意象作为自己的中心范畴,围绕审美意象的创造、传达和读解,衍生出自己的审美原则。这种以意象为中心的美学及其支持下的审美实践,几千年来一直强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并在注重传承民族文化的当代设计界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造型为例,这是以5个中国可爱的孩子为原型,并辅以中国传统吉祥意味的象征动物,如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的形象和奥运圣火为头饰,将中国传统文化——五行说、世界五大洲和奥运五环融为一体,实现了人与自然、运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福娃贝贝的原形是一条鱼。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 “鱼” 和 “水” 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用“鱼跃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它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它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它的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燕”代表燕京,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 国内的艺术设计界也越来越注重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的运用,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陈幼坚、蔡启仁等,就是把中国民族特征和国际性现代艺术的某些特征融为一体的典范。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设计手法的结合,能够将中华传统的文化底蕴表达得更加统一、和谐。 形式的美感因素 在传统与现代平面设计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艺术作品要追求力量的美感,首先要注意到形式的美感因素这个重要问题。对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要求如“入木三分”“绵里藏针”等,这是内涵张力的体现;平面设计讲究由力度带来的扩张感、速度感、运动感等,这是视觉冲击力的体现。力度感还表现在形态对外力的反抗上,形态要勃勃有生机,向上性,拔地而起感;向光性,争取能量感;扩张性,争取空间感等。平面设计的形式美感体现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暗合。 卓越的构思与创意 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在平面设计创作实践中,把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平面设计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将有很大的时代认同感,也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大趋势。平面设计的生命、灵魂在于创意,创意即通过构思与创新来创造平面设计作品的艺术形象,它展示着平面设计师的聪明与才智。平面设计师要想提高设计水平,在设计上有新的突破,必须对传统艺术形式加以重新认识和利用,寻找中国传统审美情趣与现代平面设计原则的衔接点。这种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可和利用。 三、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文化魅力与时代意义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对现代设计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无论怎样的发展,它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民间美学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不但影响着现代艺术运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在艺术与设计领域,中华文化对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包豪斯,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豪斯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中国的老庄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把老庄哲学应用到教学和设计实践中去。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艺术作品的表面,而是在某些方面已成为艺术作品的灵魂。所以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巨大魅力,以及它的广博性都应该继承、发展并传播的。 传统美学思想,常常不是以严格的理论形式来体现,而是以直感性的经验形态或以审美文化来体现。设计不仅仅是感性的表达,它需要经验的积累和灵感的迸发。当真正领悟这种文化情趣时,它常常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感悟。这种感悟能够使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激发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并把设计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东西方文化日益频繁的交流和融合,现代科技、文化艺术、审美情趣给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新观念。设计家应突破各种常规,注重富有创意的设计和民族风格的发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丧失民族文化的世界性,就丧失了艺术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从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跻身于世界民族优秀文化之林,就要勇于吸收、批判地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坚持“立足中华,面向世界”这一理念,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又要反映现代人对时尚的追求。 在世界各文明中,能一脉相承并始终不曾中断的,只有经历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我们应该努力找寻民族传统文化中与其他民族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独特风格,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设计工作中,在设计过程中有的放矢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21世纪东方文化将逐步取代西方文化,即“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济西方文化分析思维之穷,将全人类的文化提高发展到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