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搜会计国际化,很多文章。我复制一个,给你参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改革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会计国际化,我们还有一段艰苦漫长的道路要走。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实务国际化 一、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到国际经济浪潮中去,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寻求自身的发展是很难实现的。同样,由于世界各国都将加入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的经济动荡,也会影响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进会计标准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和资本流动减少或者消除成本和障碍,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并加速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是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而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事,各个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因为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这一过程,各国间的会计差异逐步消除和减少,国际资本市场的效率得以提高,也有助于降低资本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因此,谁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谁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利益之争将决定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别,相应地,根据这些会计标准提供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这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如果不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则很有可能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而要在国际投资、融资或者国际贸易中经常性地调整各国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又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会计准则国际化。 具体而言,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者以及监管者。面对各国企业对资金的要求,债权人、投资者等资金供应者进行决策时,首先需要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然后在对不同国家财务报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最优化投资或贷款决策。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要求不同国家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可比性。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各国对跨国公司进行管制的要求亦相应上升。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制定一套统一会计准则或其他规范标准,不仅可以使各国管理当局按照统一的标准理解和引导(或控制)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而且就跨国公司自身而言,如果各国会计实务相互可比,跨国经营的各个子公司都按照基本相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则既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经营活动的对比、分析和考核。 三、会计实务国际化 会计实务国际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主,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协议要求,我国在享受成员国权利的同时,也将履行成员国的义务。中国会计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将进一步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国际大家庭中,公平、诚信等将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首先,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作为履行成员国义务的一部分,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有制类型、业务种类、境内境外等,将享受国民待遇。来自不同国家、包括银行在内的跨国公司将更多地在中国设厂或者建立分、子公司。这使这些公司所属母国的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冲突凸现出来。以往我们可以制定《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使之超前于国内企业的会计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仍然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久已存在的内外资会计政策差异造成的问题,同时,也带来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会计政策的差异。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意味着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和筹集资本。以往经验表明,按上市的会计标准对我国企业会计报表进行调整,导致同一企业两套会计报表,模糊了企业财务状况,而不是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因此,双重审计除了增加财务费用外,也严重影响了境外发行证券的合理定价,直接增加了资金成本。 最后,政府监管部门正酝酿着境外企业到中国证券市场上市。这意味着中国投资者也与境外投资者一样,共同分享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成果。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境外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仍然按其境外会计标准来编制会计报表,将为中国法律所不容;如果境外公司按国内会计标准调整或编制会计报表,对于那些会计标准高于中国会计标准的国家来说,也无法接受。 所以,面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挑战,我们应认真研究和解决会计国际协调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会计事业发展的步伐。 四、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自1993年7月1日起,我国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行业会计制度,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方面初步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相衔接。财政部当前正在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国际惯例,加速制定具体会计准则,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为了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在2000年1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该制度所制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基本相同。为了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统一企业的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1年11月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会计规范模式的一大特点。 从长远来看,各国会计准则的相互协调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充分支持国际性、区域性机构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所作的努力,在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实践中也充分考虑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会计惯例的内容和特征。 (一)关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和动向,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吸收借鉴 虽然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会计国际化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否则,不但问题无法解决,并且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者失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健康进行,由此带来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我国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针对的发达市场经济背景显然是存在差别的,因而我国的会计标准与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不一致之处,这种情况是受我国的现实环境所限,也是必然存在的。 一方面我们应向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反映我们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会有条件更广泛地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因此,我们对会计国际化的态度应是: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非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当前,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外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协调的重点问题,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与我国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二)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 会计国际化的实质是各国逐步趋同的过程,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我国应当在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积极参与会计的国际协调,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会计环境下呈现出了一些特殊的会计问题,我们要在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对这些特殊问题加以反映,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施加影响,使之关注我们的问题,力求找出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使其成为国际上认可的方法,以尽可能地减少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成本。 尽管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规模及其认可程度日益扩大,但中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要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体现自己的特色。在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所以,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充分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