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是二十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已广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所涵盖的范围却没有统一、规范的认识。仍如传统商务过程一样,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以下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 过去,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试想,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网上浏览后,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网上购物,但所购货物迟迟不能送到手中,甚至出现了买电视机送茶叶的情况,其结果可想而知,消费者只能放弃电子商务,选择更为安全可靠的传统购物方式。 在电子商务中,一些电子出版物,如软件、cd等可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送给购买者,但绝大多数商品仍要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从供应商到购买者的物流过程。我国的许多网上商店由于解决不了物流问题,只好告诉购买者送货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你就不要在我这里买了,电子商务的跨地域优势也就一点也没有了。 1999年9月,我国的一些单位,组织了一次72小时的网上生存测验。测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物流问题,尤其是费尽周折填好订单后漫长的等待,使电子商务的跨时域优势也丧失贻尽。此后的一次市场调查证实,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物流”。再次使人们认识到物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重要的地位,认识到现代化的物流是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物流--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时至今日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在这里,我们总结各种电子商务的定义,将其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的定义如下: ibm对电子商务的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它所强调的是网络计算环境下的商业应用,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也不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下所强调的交易意识的狭义的电子商务(e-commerce),而是把买方、卖方、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在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结合起来的应用。 康柏在其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是这样定义电子商务的“电子商务就是引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业务操作的流程联接”。 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实现物资与人员流程的协调,以实现商业交换活动的过程。 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它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化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纸介质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以及交易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无纸化,并达到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等目的。 这一类电子商务的定义,许多是由美国it厂商提出的,由于其业务范围的限制,it厂商往往把电子商务定位于“无纸贸易”。在这类电子商务的定义中,电子化工具主要是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电子化对象主要是针对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并没有提到物流。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而美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年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通过利用各种机械化、自动化工具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早已日臻完善。同时,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技术创新的本源是需求,即所谓的需求拉动技术创新。作为电子商务前身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的产生是为了简化烦琐、耗时的定单等的处理过程,以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即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处理上的烦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可见,美国在定义电子商务概念之初,就有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作为支持,只须将电子商务与其进行对接即可,而并非电子商务过程不需要物流的电子化。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业起步晚、水平低,在引进电子商务时,并不具备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化物流水平,所以,在引入时,一定要注意配备相应的支持技术--现代化的物流模式,否则电子商务活动难以推广。 因此,有些专家在定义电子商务时,就注意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美国原始电子商务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过程的第二类电子商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