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body标签指定背景图,这样背景图就可以填充整个浏览器viewport了。其实,该方案对所有的块级容器都可以生效。块级容器的宽高是动态的,那么背景图将自动伸缩,充满整个容器。CSS body标签的样式如下:body {/* 加载背景图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s/background-jpg);/* 背景图垂直、水平均居中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 center;/* 背景图不平铺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当内容高度大于图片高度时,背景图像的位置相对于viewport固定 */background-attachment: fixed;/* 让背景图基于容器大小伸缩 */background-size: cover;/* 设置背景颜色,背景图加载过程中会显示背景色 */background-color: #464646;}其实当时在互联网界已经有过一些统一样式表语言的建议了,但CSS是第一个含有“层叠”丰意的样式表语言。在CSS中,一个文件的样式可以从其他的样式表中继承。读者在有些地方可以使用他自己更喜欢的样式,在其他地方则继承或“层叠”作者的样式。这种层叠的方式使作者和读者都可以灵活地加入自己的设计,混合每个人的爱好。哈坤于1994年在芝加哥的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CSS的建议,1995年的www网络会议上CSS又一次被提出,博斯演示了Argo浏览器支持CSS的例子,哈肯也展示了支持CSS的Arena浏览器。同年,W3C组织(World WideWeb Consortium)成立,CSS的创作成员全部成为了W3C的工作小组并且全力以赴负责研发CSS标准,层叠样式表的开发终于走上正轨。有越来越多的成员参与其中,例如微软公司的托马斯·莱尔顿(Thomas Reaxdon),他的努力最终令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支持CSS标准。哈坤、波斯和其他一些人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技术负责人。1996年底,CSS初稿已经完成,同年12月,层叠样式表的第一份正式标准(Cascading style Sheets Level 1)完成,成为w3c的推荐标准。1997年初,W3C组织负责CSS的工作组开始讨论第一版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其讨论结果组成了1998年5月出版的CSS规范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