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导演陈芳打电话给我说,她们五一期间要播出一组特别节目,是关于宣传“八荣八耻”的内容,希望我能以嘉宾的身份参与她们节目的录制。之前关于“八荣八耻”我只是在网上浏览过一眼,具体的内容记不全了,因为要做节目,我又认真的上网看了一遍。上次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做“建设新农村”的节目,这次是少儿频道做“八荣八耻”的节目,两次对我来说都是“现上轿现扎耳朵眼”。这两个话题,对我来说,都是说得太多,做得太少。行动比言语更重要,没有行动的言语只是几句没有份量的空话,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没有好处的。尤其是做“建设新农村”的节目,我从十几岁就离开农村,对现在的农村的确太不了解了。虽然家乡甘肃天水是常在我梦里出现的地方,但是再回到具体的现实,再遇到了现实中的人和事又变得那样的陌生。唯一的收获就是上次节目播出后,我家乡学校的征地问题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很快就解决了。 这次,在认真学习“八荣八耻”的过程中,我觉得这些内容都是对大家最基本品德的要求。如何才能够把这些美德变成每个人的行为?如果有人遵守,有人不遵守,又该如何去办?“凡事总有奖与罚。”但这些美德又不是法律的条文,受到惩罚的也不应该是法律管辖。这是做完节目以后这几天一直困惑我的问题。 在这个节目中,同时还请到另一位嘉宾,是当年在《创业》这部电影中扮演“铁人”的张连文先生,他正在医院住院,身体非常虚弱,但为了这期节目,直接从医院赶到了录制现场。当节目播放《创业》片断的时候。主持人问他的感受是什么,他说,当年石油工人在大庆环境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采到了石油,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封锁……。他情绪热情、激昂,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虽然我从心里不赞成那个年代的蛮干,但这种精神的确让人感动。而今天,国家号召的“八荣八耻”能够成为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也需要信仰,有了信仰才会有了生命的目标,而这些美德就是帮助实现目标的基础。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善恶必有奖罚,这种奖罚不一定是物质的、名誉的,而是长远的、精神的、灵魂的。是永恒的,是任何方式都逃脱不了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孔子以“仁爱”作为美德的框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而关于儒教到底是不是信仰,我曾请教过几位对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有研究的朋友,他们基本都否认儒家文化是一门宗教或者信仰,他们的理由是儒家文化没有人生终极的目标,也没有来世,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只是把它作为工具来使用。但有一位朋友的说法却不同,他说,在中国的传统上,儒和道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信仰,“道”提出了人生的终级目标“天”,这种信仰和外来的宗教信仰中拟人化的‘神’是不同的。而儒家提出来的仁爱就是实现这个信仰最终目标的过程和手段。有了道家信仰的目标“天”,同时儒家有了信仰的手段“仁爱”。儒道共同的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信仰。 今天,人们的智慧和理解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天一个小学生的理解力,掌握的信息量,甚至远远的超过了过去的成年人。在人类的智慧和理解力不断提高的今天,信仰应该是什么呢?我在新浪的博客上曾看到过黎鸣先生对信仰的定义,他说“信仰就是对万事万物唯一性真理坚定不移的认定”,这句话常常出现在我的头脑中。每个人都应该独立的去探求真理,“唯一性真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方式去接近它。理性的、科学的探讨是一条重要的道路。灵性的成长、美德的培养与科学的探求一样,也是探求真理的一条道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探求、接近“唯一性真理”的冲动和本能,尤其当人中年以后。多少人为这一探求和接近而快乐、幸福,甚至殉道。不久前看见有一位领导人说“宗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可我们看一看眼前世界,却又往往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争斗,甚至引起战争,给我们世界制造了多少不和谐。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恐怖主义也常常起源于对宗教的不同理解。有时甚至是同一宗教,因为对经文理解存在的歧义出现了不同的派别,产生了纷争,甚至仇恨。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衡量一个进步的,适合今天人们的信仰,我想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它是不是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不是能使全人类团结在一起。一切带来冲突、不合、战争的宗教信仰都不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需要的是一种振奋人心的新信仰,它肯定并接受外来事物,它充满着喜悦,它能够感觉到身后欢欣鼓舞的宇宙。”(林语堂《美国的智慧》P293) 少儿频道的编导陈芳给我发短信说,希望在我的博客上推荐这期节目。她说因为我的博客上网友访问量大。所以今天写下以上这段话,一是给少儿频道做个广告,二是我对信仰一些粗浅的看法。五一劳动节也不能总歇着,这篇博客也是五一节劳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