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文期刊评价网

发布时间:

中文期刊评价网

不同的查重系统之间的算法,数据库收录情况都不同,因此查重结果也不一样。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可以看看自己学校规定的查重系统是哪款。如果只是作为初稿查重,那都是不错的。

一、创立时间不同

1、知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2、维普网创建于2000年。

3、万方数据库《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始建于1988年。

二、定位不同

1、知网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

2、维普网是全球著名的中文专业信息服务网站,以及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服务网站。

3、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

三、内容资源不同

1、中国知网服务内容包括:

(1)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

(2)数字出版平台:提供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平台由个人数字图书馆、机构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学习平台等。

(3)文献数据评价:主要统计内容包括:A、中国正式出版的7000 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献量及其分类统计表;B、各期刊论文的引文量、引文链接量及其分类统计表;C、期刊论文作者发文量、被引量及其机构统计表;D、CNKI中心网站访问量及分IP地址统计表。

(4)知识检索::文献搜索、数字搜索、翻译助手、图形搜索、专业主题、学术资源、学术统计分析。

2、维普网服务内容包括:

维普网一直致力于对海量的报刊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分析,采集、加工等深层次开发和推广应用。现公司的业务范围已涉及数据库出版发行、知识网络传播、期刊分销、电子期刊制作发行、网络广告、文献资料数字化工程以及基于电子信息资源的多种个性化服务。

3、万方数据库服务内容包括:

(1)成果专利:国内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以及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2)中外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情报所提供的中国国家标准、建设标准、建材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国际电工标准、欧洲标准以及美、英、德、法国国家标准和日本工业标准等。

(3)科技文献:包括会议文献、专业文献、综合文献和英文文献,涵盖面广,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4)机构:包括我国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信息机构的信息。

(5)台湾系列:内容为台湾地区的科技、经济、法规等相关信息。

(6)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学位论文。

LetPub、MedSci和小木虫,不过这些都是投稿人自己的点评,更准确地说是经验分享。最近我们有做一个整合了LetPub、MedSci和小木虫投稿经验的影响因子查询系统,感觉还不错:。点击投稿经验里面的相关链接就可以直接跳到LetPub、MedSci和小木虫的相关页面了,还是比较方便的。

一、创立时间不同

1、知网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2、维普网创建于2000年。

3、万方数据库《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始建于1988年。

二、定位不同

1、知网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

2、维普网是全球著名的中文专业信息服务网站,以及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文献服务网站。

3、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

三、内容资源不同

1、中国知网服务内容包括:

(1)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

(2)数字出版平台:提供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平台由个人数字图书馆、机构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学习平台等。

(3)文献数据评价:主要统计内容包括:A、中国正式出版的7000 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献量及其分类统计表;B、各期刊论文的引文量、引文链接量及其分类统计表;C、期刊论文作者发文量、被引量及其机构统计表;D、CNKI中心网站访问量及分IP地址统计表。

(4)知识检索::文献搜索、数字搜索、翻译助手、图形搜索、专业主题、学术资源、学术统计分析。

2、维普网服务内容包括:

维普网一直致力于对海量的报刊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分析,采集、加工等深层次开发和推广应用。现公司的业务范围已涉及数据库出版发行、知识网络传播、期刊分销、电子期刊制作发行、网络广告、文献资料数字化工程以及基于电子信息资源的多种个性化服务。

3、万方数据库服务内容包括:

(1)成果专利:国内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以及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2)中外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情报所提供的中国国家标准、建设标准、建材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国际电工标准、欧洲标准以及美、英、德、法国国家标准和日本工业标准等。

(3)科技文献:包括会议文献、专业文献、综合文献和英文文献,涵盖面广,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4)机构:包括我国著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信息机构的信息。

(5)台湾系列:内容为台湾地区的科技、经济、法规等相关信息。

(6)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学位论文。

扩展资料:

知网工程的具体目标:

1、大规模集成整合知识信息资源,整体提高资源的综合和增值利用价值;

2、建设知识资源互联网传播扩散与增值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资源共享、数字化学习、知识创新信息化条件;

3、建设知识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平台,为社会各方面提供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信息化手段;

4、为知识资源生产出版部门创造互联网出版发行的市场环境与商业机制,大力促进文化出版事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与跨越式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知网

百度百科-维普网

百度百科-万方数据库

期刊评价网

在中国知网首页点击“出版物检索”,在出版物检索页,输入期刊名称检索到该期刊,就可看到该期刊的相关信息,比如创刊时间、期刊类型、被收录在哪个数据库、下载次数、被引次数、该期刊的影响因子等信息。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现在已经维护好了,尽情登录使用。

即使在国庆假期,优秀的大学老师也没有放下他们的科研事业。本期,小微整理了一些文献查阅、跟踪的方法,帮助大家在浩瀚如烟的文献数据库中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查文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搜索引擎里直接搜索关键词。经过多年paper的洗礼,我们对一些搜索引擎如:百度学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都非常熟悉了。除此之外,以下几个文献搜索引擎也是大家科研过程中获取文献的利器。01 Google Scholar网址:由Google推出的学术搜索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查找学术资料,包括来自学术著作出版商、专业性社团、预印本、各大学及其他学术组织的经同行评论的文章、论文、图书、摘要和技术报告。Tips:有的人可能认为谷歌学术搜索的针对性不强,比如只想要Nature上的文章,是否就不能搜索到了呢?其实不然,例如:Nature出版社官网是,因此你在搜索的关键词后面加上site:显示的结果就全部为Nature出版社的文章,包括Nature正刊和子刊。02 Science Direct网址: Direct全文数据库由荷兰一家全球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商Elsevier推出——Elsevier将其出版的2,500多种期刊和11,000种图书全部数字化并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其中,大部分期刊被SCI、SSCI、EI收录。该数据库涉及众多学科: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商业及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等。03 Web of Science网址: of Science是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网站,收录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等各个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8850(SCI)+3200(SSCI)+1700(AHCI)等多种核心学术期刊。而Web of Science推出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Web of Science仅能搜索到经SCI收录的且已出纸质刊的文献,即:①文章所在的期刊是SCI收录的期刊;②已经出了纸质刊,而不仅仅只是在线发表。04 CiteSeerX(ResearchIndex)网址:采用机器自动识别技术搜集网上以Postscrip和PDF文件格式存在的学术论文,然后依照引文索引方法标引和链接每一篇文章。目前在其数据库中可检索到超过500,000 篇论文。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领域,涉及的主题包括互联网分析与检索、数字图书馆与引文索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元搜索引擎、音频、音乐等。CiteSeerX在网上提供完全免费的服务包括下载PS或PDF格式的全文,系统已实现全天24小时实时更新。05 PubMed Cenral网址: Central(PMC)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的一项服务,存档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科研文献,获得NLM(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授权。其核心主题为医学,但亦包括其他与医学相关的领域,像是护理学或者其他健康学科。它同时也提供对于相关生物医学资讯上相当全面的支援,像生化学与细胞生物学。PubMed Central的资讯并不包括期刊论文的全文,但可能提供指向全文提供者(付费或免费)的链接。Tips:大家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些PMC相关的插件,更方便地使用PMC。06 Arnetminer网址:是一个根据关键词来查找相关专家、论文、会议、关联关系发现等的平台。目前这个系统是针对计算机学科资源做的知识发现服务。该网站涵盖100多万名研究者、300万篇论文信息、3700多万引用关系以及8000多个会议信息。除了上述网站,还有很多优秀的论文搜索平台,如INFOMINE、OCLC、Information Bridge、Base-Search、OJOSE、DOAJ、提供丰富图书资源的Book系列网站等等。大家可以根据各个网站的特点和自己所需挑选适合的搜索平台。文献检索与跟踪想要在浩瀚如烟的文献数据库中准确快速地检索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往往并不能靠往搜索框里随便丢几个单词就办得到。并且,除了准确查找文献,在科研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我们长时间对所需领域的文献进行跟踪。这时候,除了以上文献搜索网站,我们还需要一些文献检索技巧和文献跟踪方法。文献检索1.找好关键词(1)尽可能找到某个关键词正确的表达,很多英文关键词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翻译的那个单词,可以先在相关中文文献里面找到别人的学术化的表达,这样才能有效检索到你想要的文献。(2)对同一个意思,尽可能找到更多准确的单词,比如可以对你想要检索的东西进行细分,找到更多更准确的词。(3)不要输入一长串词,而应该输入最关键的少数几个词。2.二次检索当你在阅读了一些文章对所研究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后,对所需关键词可以进行重新整理,再次检索。比如检索在文章阅读中发现的相关关键词的缩写等。3.注重积累文献查找是有技巧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积累、耐心与对专业的热情。4. 善于借助工具借助相关文献整理工具,如在科研工作者中非常流行的EndNote。网友整理了如何利用EndNote进行文献检索的过程,如下:(1)通过几个自己研究领域的Number Ones的名字,检索到Number Ones的课题组主页并下载Number Ones主页上所有的Publications的PDF全文及其Citations,整理好在EndNote库中。(2)从EndNote库的Journal栏,看Number Ones的文章发表于哪些期刊上,使用RSS阅读器订阅这些期刊。(3)坚持至少要浏览完阅读器中的新增条目。(4)仔细阅读EndNote库中整理好的文献。(5)提炼出自己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关键词"。在文献搜索平台中检索“独一无二的关键词”,发现新的文章,以防使用RSS阅读器浏览时错过重要的文章。本文来源:中国科大研究生会。

ELSEVIER,ScienceDirect,Polymer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ElSEVIER是出版公司,ScienceDirect是其属下的全文数据库,包含约3000种期刊,Palymer是其中的一种期刊。如果购买了ScienceDirect这个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就可以下载阅读全文。

中教期刊评价

期刊能不能评职称,要看你单位的自己的要求和规定,(如只能在核心上发表还是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就可以。价格上差好大一截呢。) 只要是符合要求就都是可以的,《中国教师》杂志是正规期刊,所以是可以的。我之前评职称时找了一位编辑,现在职称评完了,也只记得邮箱 ,直接找她吧,回复挺快的,我发表那次当天就回复了。

中国教师杂志是国家级别的期刊。

《中国教师》创刊于200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类教育期刊。据2018年6月《中国教师》官网显示,《中国教师》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24人、编辑4人。

据2018年6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教师》共出版文献14637篇、总被下载837746次、总被引11076次。据2018年6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教师》载文量为10477篇、被引量为3858次、下载量为103421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中国教师》这本刊是正规期刊,但目前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知网收录的,一个是中国期刊网收录的,建议选认可度高的

中国教工期刊好。中国教师期刊和中国教工期刊相比而言中国教工期刊好,有众多专业知识等。《中国教工》是面向全国教师公开发行的一本刊物,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中国教育发展的动态以及各学校在建设方面的取得的一些成就。

万维期刊评价网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后,还有证明文件。

www 开放分类: 互联网、计算机、www、科技 WWW是World Wide Web (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其创建者伯纳斯•李,在他1991年8月6日创建的第一个网址中解释了万维网的工作原理等内容。他也因此被《时代》杂志评价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100位人物之一。WWW(World Wide Web),是一张附着在Internet上的覆盖全球的信息"蜘蛛网",镶嵌着无数以超文本形式存在的信息,其中有璀璨的明珠,当然也有腐臭的垃圾。有人叫它全球网,有人叫它万维网,或者就简称为Web(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建议,WWW的中译名为"万维网")。WWW是当前Internet上最受欢迎、最为流行、最新的信息检索服务系统。它把Internet上现有资源统统连接起来,使用户能在Internet上已经建立了WWW服务器的所有站点提供超文本媒体资源文档。这是因为,WWW能把各种类型的信息(静止图像、文本声音和音像)无义无缝的集成起来。WWW不仅提供了图形界面的快速信息查找,还可以通过同样的图形界面(GUI)与Internet的其他服务器对接。 由于WWW为全世界的人们提供查找和共享信息的手段,所以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世界上各种组织机构、科研机关、大学、公司厂商热衷于研究开发的信息集合。它基于Internet的查询。信息分布和管理系统,是人们进行交互的多媒体通信动态格式。它的正式提法是:"一种广域超媒体信息检索原始规约,目的是访问巨量的文档"。WWW已经实现的部分是,给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提供一种兼容的手段,以简单的方式去访问各种媒体。它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超媒体网络,改变了人们观察和创建信息的方法。因而,整个世界迅速掀起了研究开发使用WWW的巨大热潮。 WWW诞生于Internet之中,后来成为Internet的一部分,而今天,WWW几乎成了Internet的代名词。通过它,加入其中的每个人能够在瞬间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只要将一根电话线插入你的PC(它可能是你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加上一部移动电话),此时全球的信息就在你的指尖! WWW并不是实际存在于世界的哪一个地方,事实上,WWW的使用者每天都赋予它新的含义。Internet社会的公民们(包括机构和个人),把他们需要公之于众的各类信息以主页(Homepage)的形式嵌入WWW,主页中除了文本外还包括图形、声音和其他媒体形式;而内容则从各类招聘广告到电子版圣经,可以说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主页是在Web上出版的主要形是一些HTML文本(HTML即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识语言)。随着手机上网的飞速发展,最近有的专家把WAP和WWW并称。WAP目前已成为通过移动电话或其他无线终端访问无线信息服务的全球事实标准。它的发展与应用是无可限量的。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就梦想能拥有一个世界性的信息库。在这个数据库中数据不仅能被全球的人们存取,而且应该能轻松地链接其它地方的信息,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重要的信息。它引发了第五次信息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这个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目前正在使用的最流行的系统叫"环球信息网WWW"(World Wide Web)。它的正式定义是"WWW is a wide-area hyper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itiative to give universal access to large universe of documents."简而言之,WWW是一个以Internet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它允许用户在一台计算机通过Internet存取另一台计算机上的信息。从技术角度上说,环球信息网是Internet上那些支持WWW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的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集合,透过它可以存取世界各地的超媒体文件,内容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资料库、以及各式各样的软件。理论上说来,环球信息网包括整个两亿人以上的Internet世界,它包含所有的Web站点、Gopher信息站、FTP档案库、Telnet公共存取帐号、News新闻讨论区以及Wais资料库。所以环球信息网可以说是当今全世界最大的电子资料世界,已经可以把World Wide Web当成是Internet 的同义词了。事实上,一般我们日常所说的"上Internet",其实指的就是连上World Wide Web 。WWW是World Wide Web (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环球信息网之所以称之为信息网,完全是因为它的资源可以互相连接的缘故,全世界目前大概有数万个Web站,每个Web 站都可以透过超链结(Hyper link)与其它Web 站连接,任何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Home Page,放上Web 站,然后在你的Home Page 上面产生链结,与其他人的Home Page 连接,或是连到其他的Web 站;别人也一样可以连到你的Home Page ,或是你的Web 站,整个信息网就这样编织了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环球信息网。本章将简要介绍一下环球信息网的一些概念:客户机、服务器、协议等。在本章中我们还将了解到环球信息网的历史与发展。客户机与服务器客户机、服务器和协议虽然都是很简单的概念,但描述它们比理解它们更难。客户机是一个需要某些东西的程序,而服务器则是提供某些东西的程序。一个客户机可以向许多不同的服务器请求。一个服务器也可以向多个不同的客户机提供服务。通常情况下,一个客户机启动与某个服务器的对话。服务器通常是等待客户机请求的一个自动程序。客户机通常是作为某个用户请求或类似于用户的每个程序提出的请求而运行的。协议是客户机请求服务器和服务器如何应答请求的各种方法的定义。WWW客户机又可称为浏览器。通常的环球信息网上的客户机主要包括:Lynx、Mosaic、Netscape等。通常的服务器来自于CERN、NCSA、Netscape。让我们来看一下Web中客户机与服务器的具体任务。在Web中,客户机的任务是:1.帮助你制作一个请求(通常在单击某个链接点时启动)。2.将你的请求发送给某个服务器。3.通过对直接图象适当解码,呈交HTML文档和传递各种文件给相应的"观察器"(Viewer),把请求所得的结果报告给你。一个观察器是一个可被WWW客户机调用而呈现特定类型文件的程序。当一个声音文件被你的WWW客户机查阅并下载时,它只能用某些程序(例如Windows下的"媒体播放器")来"观察"。通常WWW客户机不仅限于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还可以向其他服务器(例如Gopher、FTP、news、mail)发出请求。一个Web服务器的任务是:1.接受请求2.请求的合法性检查,包括安全性屏蔽。3.针对请求获取并制作数据,包括Java脚本和程序、CGI脚本和程序、为文件设置适当的MIME类型来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4.把信息发送给提出请求的客户机。Web拥有一个被称为"无状态"的协议。这是因为服务器在发送给客户机应答信息后便遗忘了此次交互。在"有状态"的协议中客户机与服务器要记住许多关于彼此和它们的各种请求与应答信息。Web是一个易于实现的协议。因为无状态的协议是很轻松的,它没有多少必需的核心代码和资源。此种协议的另一吸引人的特性是可以方便地从一个服务器转向另一个服务器(在客户机端)或者从一个客户机转到另一客户机(服务器端),而无需过多的清理和跟踪。这种快速转移的能力对于超文本而言是非常理想的。(本章后面有一节介绍超文本的定义)Internet和伴随它产生的一切是一个分布极为广泛的网络。它们支持的标准的或者至少是具有互操作性的协议,允许这种互操作性跨越学术界、商业界乃至于国界。也就是说,Internet、TCP/IP协议、HTTP协议以及WWW不属于任何人所有。不同国家的学校和公司可独立地建立客户机和服务器,而它们在Web上一起协同工作。这种实现方法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其拓展的空间即便不是完全开放的,也是相当开放的。WWW的起源1945年8月份Vannevar Bush在 Atlantic Monthl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正如我们所想到的"的文章,从那时起,关于文档信息的电子化链接的念头就一直萦绕在计算机工作者、信息科学家们的脑海中。作家们远在Bush的文章之前就已预料到这种"链接"。文章的脚注难道不就是用原始的纸笔与其他作品"超链接"吗?难道作家引用和借鉴别人的作品的方法不是更进一步的"超链接"吗?例如,鲁迅的""和茅盾的""两篇作品也是在纸张环境中使用超文本的例子。这说明类似超文本的使用需求已经流行很长时间了。然而正是Bush才把此种想法与电子技术联系在一起。Bush预见到因战争需要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将会被广泛应用,并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总之,Bush关于我们如何组织和使用信息的基本思想已经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WWW和超文本。超文本(Hypertext)这个术语是Ted Nelson于1965年首创的,它通常是指不局限于线性方式的文本。也就是说,超文本文档的部分甚至全部也许都是线性的,但也可能都是非线性的。超文本通过链接或引用其它文本的方式突破了线性方式的局限性。超文本是超媒体的一个子集。超媒体是指这样一种媒体(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录象等),它与其它媒体以非线性方式链接而成。超文本最早是由鼠标器的发明者Douglas Engelbart和Ted Nelson付诸实现的。他们俩的超文本实现工作受到60年代的技术和复杂的设计基础的极大限制。两个人的项目想象成分多于可行的成分。1967年Nelson他把实现分布式超文本的计划命名为Xanadu。Xanadu这个项目是用于处理所有的版权和帐务问题的,按他的说法,Xanadu有足够的健壮性,可用于把全世界的出版物统统联网。虽然其结果是失败的,但它为超文本和WWW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发表短篇作品《接弗兰肯斯坦请拨F》,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正是在这篇文章的启发下创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也许在蒂姆·伯纳斯·李的眼中,真正的超级智慧就蕴藏在未来的网络系统之中。HTML的产生和WWW的发行1989年3月,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即CERN,Tim Berners-Lee提出一项计划,目的是使科学家们能很容易地翻阅同行们的文章。此项计划的后期目标是使科学家们能在服务器上创建新的文档。为了支持此计划,Tim创建了一种新的语言来传输和呈现超文本文档。这种语言就是超文本标注语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它使标准通用标注语言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的一个子集。SGML早已被证明是开放式的语言。用于操纵HTML和其他WWW文档的协议被称为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有关HTTP协议的内容将在第二章加以介绍)。遵照Internet的习惯,几乎所有协议的名称都以TP结尾。而相应的服务器则被称为超文本传输协议守护进程HTTPD(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Daemon)。HTTP使用了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这一概念。简单地说,URL就是文档在环球信息网上的"地址"。URL用于标识Ineternet或者与Internet相连的主机上的任何可用的数据对象。URL中的U常常被认为表示"统一",实际上在许多重要文档中也是这样引用的。在URL概念背后有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提供一定信息条件下,你应能在Internet上的任何一台机器上访问任何可用的公共数据。这些一定的信息由以下的URL基本部分组成:·所使用的访问协议·数据所在的机器·请求数据的数据源端口·通向数据的路径·包含了所需数据的文件的名称 URL的标准格式如下:protocol://machineaddress:port/path/filename例如,想要访问南京理工大学的Web站点,其URL为:年7月,WWW在CERN内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此以后WWW得到了热情的接受,在Internet上开始有所影响。到1993年1月,全世界已有50个为人所知的WWW服务器,各种浏览器软件开始发行。同年2月,伊利诺斯大学Urbana-Champaign分校的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NCSA(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发行了一个新的浏览器软件。从此,WWW已初具规模。NCSA的Mosaic到Netscape看浏览器的发展WWW曾经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用于通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上的可靠的浏览器。Mosaic的问世解决了这个问题。由Joe Hardin领导的NCSA系统开发组开始了一项计划,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很有用的WWW浏览器,不仅能处理Tim Berners-Lee所描述的WWW,而且能支持其他的访问协议。这个客户程序被称作Mosaic,于1993年2月发布。许多计算机专家提出了许多新建议,使得HTML和WWW得到了飞速的发展。NCSA小组详细地研究了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类型的使用,以便识别一些媒体的格式,尤其是声音、图片、动画等。使用MIME类型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一步,因为通用Internet邮件扩充服务MIME早已被作为能定义和编码大多数数据类型的目标。MIME类型有新的优势,体现在可扩充性和已被证明的实用性上。更妙的是大量用于操作MIME的程序代码早已编写出来,随时可用于新的程序——WWW客户机和服务器程序。在HTML中加入了"IMG"标记之后,Mosaic成了真正的多媒体浏览器。超文本页面骤然变得亲切友好了许多。展现得不在仅是科学家和学者们所用的枯燥的学术研究信息,当今世界的各种信息都能以多媒体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Web从此已经成熟,这也正是Internet期望已久的。WWW与面向网络的编程语言JAVA简单地说,JAVA是一个由SUN公司开发而成的新一代编程语言。JAVA的目标是为满足在一个充满各式各样不同种机器、不同种操作平台的网络环境中开以软件。这也正是为什么不论你使用的是哪一种WWW浏览器,哪一种计算机,哪一种操作系统,只要WWW浏览器上面注明了"支持JAVA",你就可以看到生动的起始页的原因。利用JAVA编程语言,你可以在你的起始页中加入各式各样的动态效果,你可以放上一段动画,可以在起始页上建立霓虹灯式的看板,让你的名字在上面不停地转动。如果你愿意,就像一般的窗口程序一样,你还可以放上菜单和按钮,以及滚动条。只要使用JAVA,没有什么你做不到的。为什么JAVA可以做到这些传统起始页上做不到的动态演示呢?没有别的原因,在加入JAVA的支持后,你的起始页已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文件",而是配合JAVA程序的一个活生生的程序实体。正因为这一点,在你使用Netscape Navigator或者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观看各地起始页时,你所用的WWW浏览器不但要负责将HTML格式的文件以正确的格式显示出来,同时也必须负责在你所使用的机器上,执行伴随而来的JAVA程序。事实上,对这样一种伴随起始页而来的JAVA程序,我们取了一种特别的名称,叫Applet,我们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个个小巧可爱的程序。JAVA除了开发附在起始页上的小应用程序外,也具备有开以大型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能力,并且同样可以跨越不同种类的机器、不同种类的操作平台的限制,在各地执行。

万维网是无数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因特网也包括电子邮件、Usenet以及新闻组)。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是由超级链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网络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关于万维网以及浏览万维网的一些世界语术语,我将在以后所发的帖子中陆续作些介绍。

是炸公司,迟早会遇到网络营销推广软件到处钱,很多以为移动通信系统有什么补贴就相信了,一个人十几块钱,还要多少人,刚开始有想到没这种可能的,想想查一下百度才意识到炸公司,打着移动来钱。

中国沼气期刊评价

中国沼气工程建设的发展现状和作用2011-2-21 11:36:58 国际新能源网 从2004年起,连续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沼气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沼气建设尤其是沼气工程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其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国家投资力度显著增加。从2000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示范工程”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类型能源生态模式和工程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2003年至2005年,国家每年投资10亿元用于沼气示范工程建设。2006年至2007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5亿元。2008年初,国家投资增加到30亿元。2009年和2010年,国家又分别投入50亿元和52亿元。大中型沼气工程日渐受到重视,2009年国家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投资额度占总投资额的。国家投资沼气工程建设额度(单位:亿元人民币) 第二,沼气工程建设规模稳步扩张。截止目前,我国已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万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万处、秸秆沼气示范工程47处。在各级政府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下,各类沼气工程连续几年迅猛发展,从2000年的1042处猛增至2009年的万处。仅2009年,全国各地新增各种沼气工程万处,年增,总池容达万立方米,年产沼气亿立方米。其中,新增大型沼气工程931处,年增30%;新增中型沼气工程5986处,年增;新增小型沼气工程10073处,年增。 第三,沼气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截止2009年底,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标准达10项。这些标准涉及沼气工程规模分类、沼气工程设计技术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沼气发电机组等多个领域。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引导下,企业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非常注重企业标准的编制和建设工作。 第四,沼气产业逐步壮大。在国家优惠和激励政策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沼气产品生产、设备研发和工程建设中,甚至一些大型龙头企业也加入到沼气产业发展行列。中国沼气产业化发展程度有所提高:一是各类沼气工程设计和施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具有较高设计生产与施工水平的专业企业逐年增加,一大批企业已经具备了组织实施“交钥匙”工程的能力;二是与沼气工程配套的设备和装备生产的龙头企业迅速成长,相关制造服务企业已有3000余家。 第五,沼气工程节能减排贡献显著。沼气作为一种特殊的清洁能源,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2009年中国沼气开发利用量达到了133亿立方米,可实现替代化石能源21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100万吨。另一方面,争取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项目的支持,使沼气工程开发利用获得更长远的效益。山东民和2万立方米沼气工程已经成为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能源发展机制执行董事会注册的第一个特大型沼气工程。每年收益可达630万元, 第六,沼气建设组织管理不断优化。2007年以来,中国沼气建设进入建管并重发展阶段。为了加强沼气建设规范管理,农业部和发改委先后共同印发了《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强化前期工作,明确管理责任,加快建设进度,严格资金管理,加强质量监督”等具体要求。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项目行政领导责任制和法人责任制;坚持就业准入制度,积极开展沼气生产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坚持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规范建设;坚持招投标制度;坚持项目公开公示制度等。以上所有举措极大地促进沼气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沼气工程建设发展形势良好。作为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沼气建设被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为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各地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等做出显著的贡献。

《中国沼气》杂志刊名: 中国沼气 China Biogas 主办: 中国沼气协会;农业部沼气科技研究所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1166 CN 51-1206/S 邮发代号 62-164 创刊年:198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