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四季养生之道论文

发布时间:

四季养生之道论文

看一下《黄帝内经》就很明白了,里面有很简洁但是很清楚的四季养生的方法和宗旨。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译文: ­ 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人应当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时解开头发,伸展伸展腰肢,以便使情志宣发舒畅开来。天地使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扼杀,赋予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权利一定不要去剥夺,勉励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行为一定不要去破坏。这乃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春天生机不旺、以致供给身体在夏天茂长时所需的正气缺少的缘故。 ­原文: ­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译文: ­ 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身体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长养、以致供给秋天的收敛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到了冬天,还会再导致别的疾病发生。 ­原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译文: ­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劲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原文: ­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译文: ­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 ­

四季的更替没有变永远是春夏秋冬.而人心再变,人的行为习惯在变,那么四季如何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四季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之道 顺应四时进行养生,即四季养生,也就是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理解四季养生的内涵,需要明白中医养生学四季阴阳消长、转化的概念。古代中医认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 冬至 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 夏至 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基于这些观念,中医的四季养生要求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保养阴气,所以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饮、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此外“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还 总结 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 顺应四时进行养生,即四季养生,也就是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理解四季养生的内涵,需要明白中医养生学四季阴阳消长、转化的概念。古代中医认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基于这些观念,中医的四季养生要求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保养阴气,所以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饮、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此外“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还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 四季养生药茶有哪些 春饮花茶 春天阳气生发,但人们却常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春天喝花茶,可以消除“春困”。喝花茶,最好用透明玻璃盖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里,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二三分钟后,即可品饮。 夏饮绿茶 夏日炎热,这时是喝绿茶的好时机。绿茶属于未发酵茶,性寒,有清热、去火、解暑的功效。而且它营养成分较高,还有降血脂、预防血管硬化等食疗作用。绿茶的芽叶细嫩,冲泡时不能用太沸的水,80℃开水即可。冲泡时不必盖上杯盖,以免产生热闷气,影响茶汤的鲜爽。 秋饮青茶(乌龙茶) 秋燥来时,宜饮用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乌龙茶性质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燥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常见的乌龙茶名品有福建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以闽北武夷岩茶、闽南安溪铁观音为着名。乌龙茶习惯浓饮,注重品味闻香,冲泡乌龙茶需100℃沸水,泡后片刻将茶壶里的茶水倒入茶杯里,品时香气浓郁,齿颊留香。 冬饮红茶 冬天寒邪袭人,阳气渐弱,此时喝茶也要着重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能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传统红茶名品有湖红、宜红、宁红、闽红、台红、祁红,以安徽祁门县的祁红为着名。冲泡红茶,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盖上杯盖,以免释放香味。英国人常将祁红和印度红茶搭配,再加牛奶和糖饮用。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将红茶加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暖身,又可增添营养。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 大雪 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猜你喜欢: 1. 浅谈四季养生 2. 浅析四季如何养生 3. 一年四季养生法 4.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知识 5. 中医养生春夏秋冬 6. 四季中药养生

春季

春搭

春季养生,建议早春多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仲春多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晚春多饮用清热利咽的汤类食物。

夏季

排毒下火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多摄取蛋白质,不多食冷饮;多吃蒜和醋;多吃苦味食物;吃菜、吃面要多放醋;瓜果生吃要先洗后烫,最好能天天饮用保健茶、清暑汤。

秋季

秋季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原则,多吃滋阴润燥的芝麻等物;多喝清楚燥热的粥汤;少吃辛辣食物,多吃酸味食物。

冬季

消脂排毒

冬季饮食应注意避寒就温,敛阳护阴。在饮食上多吃高热量、御寒食物,多吃粥,注意进补;晚餐提倡:不过饱,不过荤,不过甜,不过晚。

饮食禁忌

熬绿豆汤、烧菜心时不宜放碱;炖骨头时不宜加醋和冷水;碱酸食品不宜加味精;螃蟹不宜用水煮;烹调肉食品不宜用太多油;红白萝卜不宜合煮;萝卜、人参不宜同服;喝咖啡不宜加糖过多;吃黄鳝不宜爆炒;喝啤酒不宜兑汽水;白酒、啤酒不宜混喝;服用药物不宜用牛奶;拌饺子馅不宜用生油;食海味不宜吃葡萄、柿子、山楂、青果、石榴等。 [1]

科学饮食搭配与四季饮食

编辑

粗细搭配

粗细粮搭配主食,既可增添花样促进食欲,又可丰富营养。细粮中不要只吃精米精面,因为各类谷物表层有B族维生素,加工越细维生素损失越多。因此要提倡粗细粮混吃,例如绿豆干饭、小豆杂合面窝头(玉米面、豆面、小米面)、二米饭(大米、小米)、花卷配玉米粥等,是很符合营养要求的。

生熟搭配

对于蔬菜来说,这种搭配法尤其重要,因为蔬菜中一些维生素遇热时容易遭到破坏,所以建议生吃,如新鲜的西红柿、青椒、生菜、大葱等。当然,生菜必须洗净并消毒后才能食用。

荤素搭配

荤素搭配可以解决蛋白质互补问题。如豆制品和肉类、蛋类、禽类食品搭配,能大大提高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豆制品与肉类食物搭配,既可以使人体获得全面营养,又可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四季养生与食疗 - 四季养生与食疗 南华附二医院中医科 什么是养生 ?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 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 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

中医养生论文之四季篇

看一下《黄帝内经》就很明白了,里面有很简洁但是很清楚的四季养生的方法和宗旨。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译文: ­ 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人应当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时解开头发,伸展伸展腰肢,以便使情志宣发舒畅开来。天地使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扼杀,赋予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权利一定不要去剥夺,勉励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行为一定不要去破坏。这乃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春天生机不旺、以致供给身体在夏天茂长时所需的正气缺少的缘故。 ­原文: ­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译文: ­ 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身体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长养、以致供给秋天的收敛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到了冬天,还会再导致别的疾病发生。 ­原文: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译文: ­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劲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原文: ­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译文: ­ 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 ­

前言

一年四季的气候轮换,自然状况改变之下,人们的生理状况也会受影响。

在不同的时节,我们需要摄取不同的养分来补充身体的需求,一年四季,你的餐单也要跟着换不停。

中医认为世界事物并非独立分离的,而是处于相互和谐状态。

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及规律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以一个整体观来认识世界,更创立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现象。

而人类是一个有机整体,属于自然界的一份子;因此一定受外界环境气候所影响,相应地也会根据需要,产生不同的生理或病理反应。

举例如不同季节,身体脉搏现象,包括节奏、速度、搏动量、张力方面都有转变。

春天偏向弦脉,脉管张力增加;夏天偏向洪脉,脉势盛大骤来骤去;秋天偏向浮脉,手指轻按皮肤表面即能清楚触到搏动;冬天偏向沉脉,轻按不明显,要重按才能感到脉动起伏。

一般在辨症时,中医师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

另外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有季节性;春天好发温病;夏天易中暑;秋天有燥症;冬天有冻伤。

由此,我们需要作出不同的饮食调整。

说情志

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

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戒私欲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

孙思邈说:“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

”故善养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无妄念”,“所至之处,勿得多求”,“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远房室

指性生活有节制。

人的生长发育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

欲保肾精,必须节制 *** ,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

《吕氏春秋》说:“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六淫”。

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

《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等多处论述。

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常宜温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语”,“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

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

他指出:“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体欲常劳,但勿多极”,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

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

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

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

”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

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

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

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饮药酒

《黄帝内经》上说:“夏三月,此谓蕃秀。

”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

夏季属火,五脏中对应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气。

夏季养生要保住好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夏季昼比较长,所以人们的睡眠质量要保持好,药酒在帮助睡眠这方面是经过中药研究所的研究进行研究的,他们研究方面认为药酒在某些方面可以调节身体的物理方面,在物理方面药酒的调节可以舒缓压力,安神补血,在夏季药酒可以减少烦躁,减少夏季带来的不安,夏季气候燥热,以热者凉之,燥者清之的原则,清燥解热乃夏季之要道。

药酒在不同的方向进入脾胃帮助降火消炎。

药酒是传承了不同的理论学说。

的药酒选择要从客观的方面进行考察,不能盲目。

夏季养生选择药酒要多注意。

市面上卖的药酒例如“妙沁药酒”“鸿毛药酒”这两种药酒比较得到社会的信赖。

当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并且正在向更高的水平快速前进。

在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更加关注精神及健康方面的问题。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环境不断变化,亚健康群体日益增加,公众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而养生则是为了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这些与人们当前的需求相契合。

从整个社会的需求来看,在中国专业养生服务方面,中医养生必将是养生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医养生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其养生方式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食膳、药膳、针灸、 *** 、气功五大类,此外还有心理养生等方法。

当然,中医养生也需要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等。

我国有1/3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中医养生行业市场将逐渐发展起来。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健康产业,包括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及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仅占GNP的4%-5%,比许多发展中国家还低,而发达国家一般占到了15%。

2013年我国健康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2万亿,不同层次的需求比如养老需求、保健需求等都在快速增长。

主要方式

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瑜伽养生等内容。

一睡眠,二便利,三饮食。

中医养生讨论专题是组织网友和医护人员进行研究学习中医养生的,主要目的弘扬经典中医知识,挖掘民间中医方剂,推广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的影响;介绍民间中医药方,医师,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增进人们对中医的了解。

客观、公正、通俗地介绍中医,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对中医的理解,并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增加人们对中医的正确认识。

发布和交换中医药信息、国家政策、科研成果等。

特色疗法

中医养生中特色疗法分为:拔罐刮痧气功 *** 药膳

针灸: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 *** 来治疗疾病。

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拔罐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 :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从 *** 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 *** 、运动 *** 和医疗 *** 。

刮痧: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

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药膳食疗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误解1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

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

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

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误解2 :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

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

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

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误解3 :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

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

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相关书籍

中医养生

书名: 中医养生作者:张印生,沈宁,王燕平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4-1

ISBN:

开本:16开

定价: 元

内容简介

《中医养生》是由著名中医临床学家沈绍功主任医师亲授,张印生主任医师、沈宁医师二位弟子和王燕平副研究员,汲取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防病治病经验,结合历代中医养生理论,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编著而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长寿养生之道,介绍了饮食养生、情志养生、体艺养生、四季养生和非药物疗法等九方面内容;下篇健康养生之道,介绍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癌瘤病等九种病证。

全书不仅有养生之术,更重要的是还有治病的方法,并附有穴位图。

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方法易学,是家庭必备的养生工具书。

作者简介

张印生,男,1960年生,研究员、主任医师,汉族,陕西韩城人。

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

沈绍功主任医师嫡传弟子,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务理事。

秉承沈师学术思想、诊疗经验,提出“阳气不足,痰浊有余”学术观点,临证治疗强调天人合一,适当扶阳,祛痰为主,痰淤同治,随证加减。

主编出版《孙思邈医学全书》、《孙一奎医学全书》、《撮要本草蒙筌》、《沈绍功验案精选》、《中医心病治法大全》、《冠心病》、《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等18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孙一奎医学全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医疗专长: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

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长寿养生之道

第一章 饮食养生

第二章体艺养生

第三章 四季养生

第四章房居养生

第五章 浴疗养生

第六章功法养生

第七章 心理养生

第八章针药养生

第九章 保健养生

下篇健康养生之道

第一章冠心病

第二章高血压

第三章中风病

第四章糖尿病

第五章咳喘病

第六章胃病

第七章失眠病

第八章妇儿病

第九章 癌瘤病

说健康

内容介绍:

《从头到脚说健康》由中医文化专家曲黎敏教授主讲,该节目是曲黎敏教授养生健康领域最系统、最完整、最深刻的力作。

曲黎敏教授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广博的中医文化知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入手,以一种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解人生、分析人生,从病症、病因到养生方法,进行多角度跨文化的阐述。

在节目中,曲黎敏教授点出了生活中常见但不为人重视的生活陋习、养生误区以及大道至简的养生之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生气,多做运动。

《伤寒论》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与《黄帝内经》、《难经》、 《神农本草经》并称中国古代中医学四大经典,辨证施治是它的灵魂。

全书共10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首,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

书中将病证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并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证候归纳出症状特点,病变部位、损及脏腑、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辩证治疗的依据。

中医药学在与疾病和衰老的长期斗争中,找到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延年益寿良方要诀。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 *** 位,以及十多个特殊 *** 区均会聚于头部。

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 *** 或 *** ,可去病健身。

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

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 *** 。

撮即上提收缩也。

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 *** 的动作。

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 *** 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

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使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 *** 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

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

扯拉、 *** 、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 *** 。

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弛脊柱的自我锻炼。

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

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

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关于生命现象,历来说法各异,各有其理,也有偏颇。

“生命在于运动”,从文字意义上讲,宇宙万物都在运动之中,人的生命亦然。

“生命在于静止”,也有其理,这里说说生命在于平衡。

①环境平衡: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

要保护适宜人类生活的大环境,创造适宜人们生活的小环境。

人与环境失衡,便会生病,甚至不能生存。

②营养平衡:要调和五味,不偏食。

营养平衡,才能使人均衡发育生长。

③动静平衡:《内经》上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要保持健康,必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动静平衡。

④心理平衡: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精神崩溃会导致身体崩溃。

生气和忧郁可以使人生病。

⑤阴阳平衡:万物均有阴阳属性,一旦阴阳失调,人就生病。

《黄帝内经》说:阴性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

可以说:“生命在于平衡”,失衡就会生病,以至丧生。

中医科普——四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中医四季养生论文范文

中药养生疗法,就是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中药养生论文,供大家参考。中药养生论文篇一:《浅谈中药养生》 摘 要:综观古今,中药养生疗法,源远流长,即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 文章 详细的谈到了中药养生的概念以及意义和作用,更重点谈及了中药与食疗、中药与药酒、中药与膏方等。 总结 了养生的重要性。 关键字: 中药与食疗;膏方;药酒;中药与养生 1中药养生的意义和作用 提高人类的寿限起到积极的作用小而言之,有利于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利于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大而言之,有利于群体健康,社会和谐。并且,它的意义还因人而异:对于健康人群,让他们防范于未然;对于亚健康者,让他们防微杜渐;对于患病之人,让他们祛病康复;对于不治之症者,让他们带病延年。中药养生无疑会对促进我们民族的健康、延缓衰老[1]。 2中药药性的简介 中药的药性,是指中药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实际上中药还有平性,也就是说中药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特性。中药的性质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治疗效应概括而来,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2,3]。中药不同药性的作用:(1)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养阴或补阴等作用,主要用于热证或机能亢进的疾病。(2)温性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化湿、行气、补阳等作用,主要用于寒症或机能减退的症候。(3)平性中药,药性平和,多为滋补药,用于体质衰弱,用寒凉或温热性质中药所不能适应者[2]。 3养生,从脚做起 泡脚的时候添加药剂能起到辅助作用:盐泡:温水中加入两大匙盐巴,盐有消炎杀菌、通便、泻火的效果。爬山累了,脚肿脚胀加盐泡脚很好。姜泡: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老姜生姜,姜有散寒、除湿、活血的作用,治疗感冒效果好。酒泡:温水中加入一瓶米酒,或用其他酒类,可促进血液循环。柠檬泡:温水中加入两片柠檬,可顺气提神,预防感冒。醋泡:温水中加入3大匙的白醋,可中和体内的酸,滋润皮肤。艾草泡:温水加入适量艾草叶或者艾茸,艾草有痛经活血的效果,治疗痛经,治疗怕冷,经济实惠效果好。 中药与食疗 解毒四杰--木耳、绿豆、蜂蜜、猪血 这些是功效显着且最为廉价的解毒食物。木耳因生长在背阴潮湿的环境中,中医认为有补气活血、凉血滋润的作用,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此外,木耳、猪血因具有很强的滑肠作用,经常食用可将肠道内的大部分毒素带出体外。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尿和消暑止渴的作用。蜂蜜生食性凉能清热,熟食性温可补中气,味道甜柔且具润肠、解毒、止痛等功能。印度民间把蜂蜜看成"使人愉快和保持青春的良药" [4]。 排毒小卒--日常蔬菜 在我们常食的蔬菜中,也不乏解毒功臣者,如西红柿甘酸微寒,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凉血活血;冬瓜甘淡微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化痰止渴作用明显;丝瓜甘平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活血作用;黄瓜、竹笋能清热利尿;芹菜可清热利水、凉血清肝热,具有降血压之功效;胡萝卜可与重金属汞结合将其排出体外;大蒜可使体内铅的浓度下降;蘑菇可清洁血液;红薯、芋头、土豆等具有清洁肠道的作用。 中药中的茶 中医认为,茶叶味甘苦,性微寒,能缓解多种毒素。茶叶中含有一种丰富活性物质茶多酚,具有解毒作用[5]。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其对重金属离子沉淀或还原,可作为生物碱中毒的解毒剂。另外,茶多酚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细胞弹性,防止血栓形成,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 中药与药酒 药酒的功能 现在中药调节越来越提上日程人们也越来越把自身保健养生作为主流,不在乎其他。而药酒也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流,少量的饮用坚持每天都在饮用提高身体质量调整身心健康是越来越重要了。而人体是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主要包括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等。 药酒的配伍严格遵从佛家及中医传统理论,兼温、补、和、清、下五个部分,双向调节人体内部功能,使身体达到自然平衡状态,起到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虫草(冬虫夏草)是不可多得的名贵药材,它具有调节免疫系统、肝脏功能、心脏功能、提高细胞能量、直接抗肿瘤作用,抗疲劳等功能[5,6]。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可全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器官的血循环。红景天生长于青藏高寒地带终年积雪的向阳坡上。清热解毒,治咽喉痛,肺痛,理气,治咽喉痛,肺痛;有补肾、养心、安神、调经活血、明目之效用。加快脑梗塞病灶的恢复,对缓解头痛,解除疲劳, 增强 记忆力 等也有显著功效。 保健酒 保健酒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医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历代医药著作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有药酒治疾健身的记载。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中药浸酒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已发展到利用萃取、浸提和生物工程等现代化手段,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份制成高含量的功能药酒。当人们的保健意识日趋增强,一些药物成为食用保健品时,保健酒这一新名词便开始走红。 酒与药的结合产生了全新的酒品--保健酒[6]。保健酒主要特点是在酿造过程中加入了药材,主要以养生健体为主,有保健强身的作用,其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 中药与膏方 膏方意义何在 膏方又名膏剂,俗称"膏滋药",具有滋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用,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它是将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再加入某些辅料,如冰糖或蜂蜜、阿胶或其他胶类等收膏而制成的一种比较稠厚的半流质或半固体的制剂,具有滋补强身,缓衰老,治病纠偏的作用。 只有用好药,配好方,才能熬出好膏方,祛病养生保健康[7]。一般阿胶、人参、鹿茸并称膏方"君药"的三大上品,最为中医保养所推崇,据不完全统计,与阿胶有关的中医药方有3200种之多,其功能性可见一斑。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不但是滋阴补血之上品,而且可以保持膏剂的稠厚度,是收膏必备之药。所以对于熬制膏方,阿胶的正宗性和地道性也很重要。《本草纲目》明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 其正宗性可见一斑。山东东阿县的地下水是制作阿胶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也是为什么东阿产的阿胶最独特,最道地之所在。 用膏方不同禁忌不同 饮食禁忌:膏方进补时,宜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以及有较强刺激性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在服用膏方期间如发生感冒、发热、咳嗽、呕吐、腹泻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先治疗急性疾病。中药膏方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因其疗效确切、服用方便、针对性强等优势而日益受到市民的青睐。现在在老年人群中,中药膏方已成趋势,在青少年人群中也开始崭露头角,相信,不久的将来,膏方这一传统的中医药 文化 将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4结语 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延年益寿的各种 方法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日益感到有繁重的压力,处于亚健康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于是,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医养生开始起到了作用,而膏方作为一种有效养生的方法,受到老百姓更加地关注与推崇。总而言之,人们在养生的过程中要讲科学,讲理性,要知道"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进补都重要[7]。 参考文献: 〔1〕毛德西主编.老中医话说中药养生.北京市:华夏出版社,. 〔2〕胡龙才等编著.中药养生.南京市: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折改梅主编.趣话中药养生经. 〔4〕中药养生堂编著.中药滋补养生堂.北京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5〕张尚国著.自我养生百事通.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6〕严英.四季房事 养生之道[J].家庭科技,1999,(第5期) 〔7〕养生之道[J].开心老年,2012,(第6期) 中药养生论文篇二:《中药养生方剂水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测定》 摘要:试验采用罗丹明B作显色剂测定了古代养生方剂中常见的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等4种中药水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这些中药水提取物对·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呈量效关系,其中红枣的清除能力最强。据此评价其水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 关键词:中药养生方剂;水提取物;·OH;抗氧化能力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很重视养生,出现了很多养生中药方剂。这些方剂可以调节人体机体状态,增进健康,延缓衰老。中医认为,人体健康长寿很重要的条件是先天禀赋强盛,后天营养充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都要靠脾胃供给[1]。正因为如此,众多的养生方剂中护脾养胃类的中药使用较多,本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常见的4种护脾养胃中药养生方剂水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据此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操作简便,测定快速。 1 材料与方法 仪器与试剂 仪器:TU-18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公司);PXS-270型精密离子计(上海精密仪器公司);HH-1型恒温水浴锅(上海比朗仪器公司)。 试剂:H2O2(分析纯);罗丹明B(分析纯);FeSO4·7H2O(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盐酸(分析纯);去离子水。 样品: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均购于中药房。 试验方法 样品抗氧化能力的测定以H2O2和FeSO2·7H2O体系产生的·OH为检测对象,通过在554 nm处检测捕获剂罗丹明B的吸光度进行评价。由于·OH氧化能力强,可以快速地使罗丹明B标准溶液吸光度降低为A0,通过试验证明其降低的程度与·OH的含量有一定量效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这种降低程度实现对·OH的测定。中药的水提取物可以有效清除体系产生的·OH,加入这些水提取物于罗丹明B体系中,使体系溶液吸光度下降的程度降低,其吸光度为AS,罗丹明B标准溶液吸光度为A,则清除率D按以下公式计算: D=(AS-A0)/(A-A0)×100%[2] 从清除率的计算结果大小即可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OH生成量的测定 准确移取罗丹明B标准溶液 mL(2×10-4 mol/L)和邻苯二甲酸氢钾-HCl溶液 mL(pH )2份于两支50 mL容量瓶中,向其中一容量瓶再加入FeSO4标准溶液 mL(5×10-3 mol/L)和H2O2标准溶液 mL(2×10-2 mol/L),另一容量瓶不加,以去离子水定容至50 mL,静置5 min待反应充分后,在554 nm处分别测定这两种溶液的吸光度A0和A,间接测定体系中的·OH。 样品的测定 样品的提取 取4种中药样品若干,经过烘干粉碎后,分别准确称取 g于4个锥形瓶中,各加去离子水100 mL,用文火煮沸40 min后,趁热过滤,滤液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并将滤渣用热水冲洗3次,与滤液合并,待溶液冷却后以去离子水定容[3]。 样品测定 将提取好的样品溶液进行适当稀释测定即:红枣( g/L)、当归( g/L)、黄芩( g/L)、五味子( g/L)。在测定·OH生成量体系中分别加入稀释后的样品溶液各、 、、 mL,在554 nm处测定其吸光度。 2 结果与分析 最佳检测波长的确定 分别测定罗丹明B溶液和罗丹明B-Fe2+-2H2O2体系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结果发现两个光谱图的最大吸收波长均出现在554 nm处,而且罗丹明B-Fe2+-2H2O2体系的谱图中的吸光度比罗丹明B溶液体系小,说明由Fe2+和H2O2作用产生的·OH与罗丹明B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吸光度下降,因此在554 nm处即可对·OH进行测定。 酸度的选择 用配制好的缓冲溶液调节罗丹明B-Fe2+-2H2O2体系的pH分别为、、、、。 测定在不同pH环境下体系的ΔA,结果发现在pH=时ΔA值最大,确定试验在pH 条件下进行效果最佳。 FeSO4加入量的选择 在其他测定条件不变情况下分别加入、、、、 mL的FeSO4标准溶液(5×10-3 mol/L),随着体积的增加,体系ΔA值也不断增大,但加入FeSO4体积达到 mL时,ΔA的值趋于稳定。故本试验中FeSO4溶液最佳用量为 mL。 H2O2加入量的选择 在最佳其他条件下,考察了H2O2加入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当H2O2加入量达到 mL后,继续再增大加入体积,体系ΔA值基本不变,因此试验采用H2O2溶液最佳加入量为 mL。 罗丹明B加入量的选择 在以上最佳条件下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罗丹明B溶液,根据试验确定的检测方法测定空白参比溶液和·OH反应体系的吸光度。结果表明,ΔA值随罗丹明B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罗丹明B用量超过 mL时,空白参比溶液的吸光度太大,超出正常读数范围,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选择罗丹明B最佳用量为 mL。 试剂加入顺序试验 由于·OH存在时间非常短,试验中各种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对测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在该方法中罗丹明B是作为显色剂来测定体系产生的·OH,试验中必须保证 ·OH能与显色剂罗丹明B充分发生反应,所以显色剂罗丹明B的加入应该先于·OH产生之前加入,因此试验最后一步再加入H2O2以产生羟基自由基。 检测时间确定 在上面所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对体系吸光度进行测定,每隔1 min读一次数值,观察测定结果与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1~5 min内,体系的吸光度迅速下降,在5~10 min范围内,吸光度基本无变化即反应完全,所以选择最佳的反应时间为5 min。 测定结果 在试验所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古代养生方剂中常见4种中药水提取物对·OH的清除能力,其测定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水提取物对·OH清除作用均呈量效关系,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红枣提取物的清除能力表现为最强,当归、黄芩次之,五味子最弱,据此评价了其抗氧化能力。 3 结论 本试验以Fenton反应产生·OH,并与显色剂罗丹明B发生反应,使其吸光度降低。养生方剂中常见4种中药水提取物可以清除体系产生的·OH,使体系吸光度下降程度减弱,减弱程度与样品抗氧化能力有关。试验测定结果表明,4种中药水提取物对·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而且所有样品提取物清除率均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呈现一定量效关系,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红枣抗氧化能力最强。本试验选取了常用古代养生方剂中常见4种中药,得到了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对养生方剂的养生机理的解释有一定的帮助。该试验方法评价样品抗氧化能力,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对寻找和筛选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很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苗海.未病与汉方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 26(4):207-211. [2] 王征帆.11种中草药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1,40(9):1563-1568. [3] 张爱梅,刘妮娜.罗丹明B-Mn2+-H2O2体系同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的抗氧化活性[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43(4):280-282. 中药养生论文篇三:《浅谈中药养生保健及市场前景》 中国的中医药食疗养生理论及实践已有500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已传播海外也是世界人民的福祉,更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就有中药养生保健方法类。中药药食养生保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老年人,包括正常体质的老年人和疾病体质的老年人。在疾病体质的老年人中,可根据不同体质采取不同的中药养生保健方法,首先要辨明是虚证实证还是虚实夹杂、诚虚实夹杂是指老年人既有虚证性疾病又有实证性疾病,虚证体质的老年人要应用补益类中药,实证体质的老年人要应用清泻类中药,而虚实夹杂体质的老年人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虚补实泻的方法。根据老年人的体质情况而灵活地应用中药药食养生保健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些食物对人体能起到保健作用的功效成分(或称功能因子),如黄酮、多糖、皂类,功能性油脂搪食纤维等等。我国在1995年修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首次确立了保健食品在国家的 法律地位。卫生部根据这一法规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对我国保健食品所作的定义是:“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 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食品,它具有的特殊功能,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健康,预防疾病,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康复及特定需要的亚健康人群。 经常服一些补益中药、营养药或保健品,可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中医药食疗养生它是随着人们 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温饱问题解决后,对食品功能的一种新的需求。各国纷纷采用“食物保健”来替代“药物保健”,主张“吃出健康”来。所以促进了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并形成了商品和新兴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保健食品产业,在全国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它大部分以药、食用两用的中药为主体原料组成,其品种之多,市场之大,已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的不断增加,除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保健食品的常用原料外,中药、植物药在保健食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现在生产的保健食品中70%以上是以中药原料为基础。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药食同源和食疗、食养的文化传统,在历代的医著和民间的“食谱”、“茶谱”中均有大量使用中药或食物作为养生保健的记载,例如两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载有中药365种,其中上品120种为君药,“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大多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又如宋代《梦梁录茶肆》中记载了许多保健饮品,如缩脾饮,由砂仁、苹果、鸟梅、目草、扁豆、葛根组成,是一种健脾解暑的好饮料。国家卫生部曾颁布三批共87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可用于制作保健食品。2002年又发布了《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公布了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91个,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114个,以及保健食品禁用的中药61个。 除了我国,目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广泛使用中药类的物品养生保健外,近年来在欧、关国家也广泛地将中药及植物药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及食品添加剂中,其中用得最多的有银杏叶、人参、大蒜、连翘、绿茶、紫锥菊、芦荟、越橘等。随着“人类回归 自然”思潮的普及和21世纪医疗模式的转变,用中药、植物等天然产物开发保健食品将会有快速的发展。 中药养生保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都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前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食品的消费能力将不断增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等健康的影响,使人们对健康投资的意识也目益增强,健康成为人们永不满足的追求;过去医药发展的着眼点是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而现在开始注意亚健康人群,特别是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和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对保健食品的需求目益上升。WT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亚健康人群占75%,保健食品正适合这一广大人群的需要;医疗模式的转变,提倡防御、保健、康复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对疾病由治疗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也必将大大地促进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回归自然”的热潮,对以中药、植物药等天然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目益受到青睐;国家也采取 措施 在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保健食品的开发。 现在 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中国中年人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保健食品正适合这一广大人群的需要,而现在中国保健食品的人均消费仅为关国的十七分之一,目本的十一分之一。随着我国蓬勃 发展的 经济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为保健食品带来巨大的商机。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保健食品将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它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争相投资研究、开发、生产和贸易保健食品。 我国保健品市场在加快中药 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开发以中药为主体原料的保建食品的开发。充分发挥贵州中药资源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依靠高新技术,持续创新,重点培养名牌产品,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保健食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以促进全省中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论文的 范文 ,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医养生伦理

【摘要】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 方法 ,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中医;养生;伦理

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 传统 文化 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

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

中国先哲还认识到了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养生学作为极具生命活力的古老学科,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点。事实上,中国养生学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节约、慎用生命的能量,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明代张景岳认为“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后天之弱者常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也就是说一方面先天遗传与健康的关系固然重要,另一方面更为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养”。

中医养生的特征

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的是,西医强调“与疾病做斗争”,即用化学方法对人体的干预、对疾病的斗争和除恶务尽的态度,其前提是疾病出现器质性病变。而事实上,人体在出现器质性病变之前,在能量层面已经表现出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功能性失调。现代医学对器质性病变之前的问题却无能为力,而中医养生着眼于“知未病”和“治未病”,其特征是它对生命和健康秉承着顺应自然的信念、阴阳调和的态度以及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顺应自然的信念

道家认为顺天者寿。违背自然和生命的天性是人健康长寿的第一大敌人。《吕氏春秋・重己》闪耀着顺应自然的思想光辉,大凡生命长久都是顺应它的天性的缘故。使生命不顺的东西是人的欲望,所以圣人一定首先节制欲望,使之适度。房屋大了,阴气就多了;台子高了,阳气就盛了。

阴气多就会得腿脚行走不便的毛病。阳气盛就会得肌肉萎缩活动困难的疾患。这是阴阳不适度带来的疾病。因此,古代帝王不住大房,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珍异,衣服不求过厚过暖。衣服过厚过暖脉理就会闭结,脉理闭结气血就会不通畅。饮食丰盛珍异胃就会过满,胃过满胸腹就会闷胀,胸腹闷胀气就会不通畅。可见,实现健康长寿的路径只能是“道法自然”,而不是“我行我素”,这是已经证实了的人类生存之道的千年智慧和唯一正确的道路。

阴阳调和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阳是宇宙中两个最基本的关系。阴阳和谐是万事万物和谐的根本,若根本不和谐,则什么都谈不上和谐了。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3],说明万物、人事皆以阴阳和谐为存在的条件。所以说阴阳和谐是根本之道,是客观规律。阴阳和谐论影响了中医对健康的看法,如果人体是阴阳和谐的,那就是健康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4]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首要条件,就是看阴阳是否处于一种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阴阳平衡便是阴阳双方在消长和转化的过程中,双方谁都既不太过也不太衰,呈现出的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正常状态。在中医看来,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看作阴阳关系出现了不协调,所以对待疾病的态度应该是调和阴阳而非“与疾病做斗争”。

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完整和最完美的体现,它的生命观、健康观、治疗观等,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具体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最精彩表述。

中庸观反对“过”和“不及”,认为“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因为物极必反也。司马迁在《史记・田叔列传》中指出物极必反是宇宙之道,“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乃天地之常也。《吕氏春秋・重己》曾论述到:从前,先辈圣王修建庭廊园池,只要能够游目眺望、活动身体就可以了了;兴造宫室台榭,只要能够避免干燥和潮湿就可以了;制做车马衣裘,只要能够安身暖体就可以了;备置饭菜酒浆,只要能够适口充饥就可以了;创作音乐歌舞,只要能够娱情养性就可以了。……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并不是喜好节俭,厌恶奢靡,而是要使身心得到适当的调节。不一味地放纵,无过无不及是养生的一个最高境界,也是养生的基本理念。

2中医养生的伦理定位

贵生养生思想根植于道家的贵生思想,只有贵生,才能养生。养生亦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也就是说生命本身是最可宝贵的,贵于生命之外的东西,即一个人不可以用生命去博取身外之物,诸如功名、利禄、道义和理想等。因为生命高于一切,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故“死王乐为生鼠”也。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那么即使失去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健康和长寿。如果一个人贵物轻身,那么即使他得到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却可能失去生命。会有谁愿意杀身以易衣,断首以易冠呢? 《吕氏春秋・重己》有云:“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所以,“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5]

隋唐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起因就是他认为“人命至重,贵比千金”。在贵生的基础上,人们才会去学习养生。养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的量,也就是如何延长寿命。其次就是追求生命的质,也就是身心健康,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重养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毋庸赘言,但同时也带来了疾病的施虐。也就是说经济和技术并不必然带来健康和长寿,“夫道者年皆百岁。”意思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一个“养”字,既是生活方式,也是生存之道,更是获得健康长寿最基本与最巧妙的关键技术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伦理文化,强调修身养性,甚至把“学道”和“养生”看作“一串事”。

首先,重视养德。在中国,不论儒家、佛家还是道家,自古就非常强调道德修养对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在孔子看来,“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在《庄子》中有“德全而神不亏”的思想;《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的思想,认为人的健康长寿和道德相关。孙思邈更是发扬了这个观点,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不能延寿” 。

仁者指博爱济众,乐善好施的美好人格形象。“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宁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6]。儒家甚至把“养德”看作“养生之根”。“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其次,重视养心。中医认为,心乃“君主之官”,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中医养生强调“重在养心”,养心的核心,就是让心态平和,清心寡欲,减少各种欲望,让气血按正常的规律运行。如果杂念重生,心神动荡不安,就会消耗大量能量;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脏调顺,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心理安宁,身体才能健康,才能长寿。

当今世界,利益至上,当思太白先生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境界,才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7]

参考文献

[1]《吕氏春秋・尽数》。

[2]《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

[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4]《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5]《吕氏春秋・贵生》。

[6]《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7]《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试谈中医养生之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人的双足并拢恰象端坐的人体,各组织器官在双足都有其对应的解剖部位,即反射区。运用物理方法(如手指、按摩工具)在人体双足部相应的反射区上施以按、压、刮等手法,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自我保健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足部按摩法。足部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足部按摩已成为时尚的、流行的养生方式和社交方式。适宜的足部按摩能够促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有毒有害代谢产物的排除,起到安神助眠、解除疲劳、自我减痛、自我救急、增强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1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

对称性如果人体的器官成双,则反射区在双足就成对存在,如肾、输尿管、肺、眼、耳等。

整体性人体的两只脚并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全息胚。除了成双的器官外人体还有一些单个器官,靠近人体左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左脚上,如心、脾、降结肠、乙状结肠等。靠近人体右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右脚上如肝、胆、盲肠、回盲瓣等。

特殊性人体的某些器官如鼻、气管、喉、胃、胰、十二指肠、膀胱等,位于人体中间部位,这些特殊位置的器官在反射区的定位上也呈对称性。在对足部反射区的认知和理解上应有立体感,如两脚并在一起,其形状就是一个端坐的人,并在一起的部位称脚内侧,是人体的正中线脊柱的反射区,也是上述器官反射区的分布区域,两脚外侧是肩、肘、膝等的反射区。

2足部按摩的理论依据

中医经络原理早在《黄帝内经·观趾篇》中就有对足部按摩的记载。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在脚上都有经络相连,在连接人体的十二条经脉中,有六条起止于足部,双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且分布着六十多个穴位,通过按摩,能够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化瘀止血,扶正驱邪,刺激会通过穴位接收,沿经络传导,对脏腑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物全息论原理全息论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根据这个理论,每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局部器官都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因此叫全息胚。在足部这个全息胚中,有与人体器官相对应的特点,当人体某器官发生变化时,足部反射区首先会出现反应。相比之下足部按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足部这个全息胚具有发育程度高,最接近整体,足部又是末端的全息胚,神经血管丰富,感觉灵敏,信息传导路径密集,足部的体积和面积比手、耳、鼻等器官都大,便于按摩。

神经反射原理神经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当人体的组织器官出现异常时,与足部相对应的反射区就会出现气泡状、砂粒状、颗粒状、条锁状、小结节样等改变。按摩这些反射区时就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这种痛会沿传入神经向中枢神经传导,再经中枢神经调节并发出新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体内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反应,激发人体潜能,调节体内失衡状态。

实践证明由足部反射区传来的触压和痛觉冲动能形成新的兴奋灶。新的兴奋灶叠加,其强度超过有病理的兴奋灶的强度,从而使病理兴奋灶受到抑制,乃至完全消失。

循环学说经测定足部血液流速为12mm/秒,按摩后血流速度可提高两倍,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足部是处于远离心脏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变异的现象,如皮肤变色、皮下颗粒、索条硬结节等。通过采用足部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这些沉积物排出体外,恢复脏腑的功能。

3按摩的手法、和力度及注意事项

按摩的手法拇指按压法、拇指推法、拇指扒法、食指扣拳法、食指钩掌法、食指捏法、双拇指扒法、握足扣指法、双指钳法等。

按摩的力度应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按摩的手法重则为泻,轻则为补。由足跟向足尖方向为泻,反之为补。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一般敏感区按摩时有痛感。指压力度在3-5公斤,而且必须根据个人的忍耐度,在个人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取得最好的效果,由轻到重,慢而有规律。

注意事项

饭前30分钟、饭后1小时内不可做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前后,施受双方须饮水300-500毫升温开水。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的人及 儿童 、老人按摩前后饮水不要超过150毫升。

女性在怀孕、月经期间不宜做足部按摩。但对月经不调、痛经者按摩时,力度要轻。

各种传染性疾病患者、足部有新鲜或未愈合的伤口,或足部骨折者、足部皮肤有皮肤病,如皮肤上的脓疮、溃疡者、.有出血性或出血倾向的疾病,如尿血、呕血、便血等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病者。不宜做足部按摩。

病人在服药治疗期间接受足部按摩不应停药。

老人和儿童按摩时间要适当缩短,对于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糖尿病、肝病患者,按摩力度要轻,双足按摩不能超过10分钟。

有资质的按摩师才可以对孕妇和月经期妇女做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师操作结束后,须用热水洗手。

4结语

足部按摩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部按摩的详细记载。况且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环通畅,对全身的气血正常运行尤为重要,而足部按摩正是一种最佳的畅通足部血液循环的方法。足部按摩具有固养根气、疏通经络和调解神经的作用。通过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还可以启动机体的调节功能,激发各器官细胞潜能,增强免疫力。通过对上述理论的应用,和对实践的 总结 ,足部按摩,是获取健康生活的必要的方式和方法。

四季的更替没有变永远是春夏秋冬.而人心再变,人的行为习惯在变,那么四季如何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四季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四季养生之道 顺应四时进行养生,即四季养生,也就是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理解四季养生的内涵,需要明白中医养生学四季阴阳消长、转化的概念。古代中医认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 冬至 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 夏至 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基于这些观念,中医的四季养生要求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保养阴气,所以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饮、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此外“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还 总结 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 顺应四时进行养生,即四季养生,也就是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理解四季养生的内涵,需要明白中医养生学四季阴阳消长、转化的概念。古代中医认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基于这些观念,中医的四季养生要求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保养阴气,所以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饮、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此外“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还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 四季养生药茶有哪些 春饮花茶 春天阳气生发,但人们却常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春天喝花茶,可以消除“春困”。喝花茶,最好用透明玻璃盖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里,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二三分钟后,即可品饮。 夏饮绿茶 夏日炎热,这时是喝绿茶的好时机。绿茶属于未发酵茶,性寒,有清热、去火、解暑的功效。而且它营养成分较高,还有降血脂、预防血管硬化等食疗作用。绿茶的芽叶细嫩,冲泡时不能用太沸的水,80℃开水即可。冲泡时不必盖上杯盖,以免产生热闷气,影响茶汤的鲜爽。 秋饮青茶(乌龙茶) 秋燥来时,宜饮用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乌龙茶性质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燥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常见的乌龙茶名品有福建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以闽北武夷岩茶、闽南安溪铁观音为着名。乌龙茶习惯浓饮,注重品味闻香,冲泡乌龙茶需100℃沸水,泡后片刻将茶壶里的茶水倒入茶杯里,品时香气浓郁,齿颊留香。 冬饮红茶 冬天寒邪袭人,阳气渐弱,此时喝茶也要着重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能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传统红茶名品有湖红、宜红、宁红、闽红、台红、祁红,以安徽祁门县的祁红为着名。冲泡红茶,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盖上杯盖,以免释放香味。英国人常将祁红和印度红茶搭配,再加牛奶和糖饮用。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将红茶加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暖身,又可增添营养。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 大雪 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猜你喜欢: 1. 浅谈四季养生 2. 浅析四季如何养生 3. 一年四季养生法 4.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知识 5. 中医养生春夏秋冬 6. 四季中药养生

养生之道议论文

健康的 议论文 800字怎么写?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健康的议论文800字10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一)

健康是生命的调味料,让生活有滋有味;健康是生命的润滑剂,让生活无比流畅。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过健康,关心过健康呢?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不瞒大家说,每当我走过快餐店时,看着门口海报印着的鸡腿、汉堡我也会心动,往往情不自禁的就走了进去。可是,据有关数据显示,这种“洋快餐”平均14天才换一次油,麦当劳炸油中含有重金属“砷”超出规定标准竟高达11倍多,因为油的严重不达标,所加工出来的食物绝大多数都含有致癌物质。吃这种食物,不就等于自己花钱买罪受吗?

还有许多同学早上起来空着肚子,去街上买零食吃。就因为这,我们班时常有人生病拉肚子,不仅影响了学习,还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通过一些调查后,我发现,这些同学吃了零食就不愿意吃主食,总是口袋一有钱就去买零食。可实际上吃零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比如说,零食里含有食品添加剂,长时间食用会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这样一来,其实这零食也就是同学们生病的“罪魁祸首”。

有的人说:“饭后运动很好啊,可以促进消化。”其实不是的,饭后“百步走”,不仅不能让你活“九十九”,还会因为运动量的增加而引起人心脏功能减退,血管硬化,血压下降等现象。

健康生活不仅需要合理的饮食安排,更重要的还是体育锻炼。

每天早晨是我最快乐的时候。一大早起来,我和家人一起去莲湖公园晨练,呼吸新鲜空气,最幸福不过了。因为我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晨练让我头脑清醒,有益于大脑神经,每次老师上课提问,我都会以很标准的答案回馈老师。不单如此,晨练让我拥有了一副好身体,为我减病消灾,为好好学习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种一举多得的好事,怎能不值得大家来学习呢?

“不要在犹豫和恐惧中浪费生命。”这是爱默生的一句 名言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关注健康,重视健康,为美好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实,更加有色彩!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二)

前天,我外婆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发心肌梗塞。省中医院的医生们经过全力抢救,外婆九死一生,挣脱了死神的拥抱。今天下午,我去病房探望外婆,我一走进病房,只见躺在病床上的外婆脸色蜡黄,骨瘦如柴,身上到处粘着监控线,鼻中还插着氧气管。顿时,一股刺骨的寒意冷彻心扉。一时之间,我竟忘了喊一声:“外婆。”

我顿时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扑簌簌地落了下来,我一头扎进外婆的怀抱,摇着外婆说:“外婆,外婆,您快点好起来,我要跟您学弹琵琶、拉二胡,再也不调皮,不惹您生气了”。外婆有气无力地抚摸着我的脑袋对我说:“你一定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珍惜健康啊!”我呜咽着对外婆说:“现在的医学这么发达,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外婆轻声对我说道:“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体验到这种感觉了。过去我整天以咖啡、可乐等饮料代替茶水,荤菜和油炸食品吃得比较多,这些垃圾食品几乎夺走我的生命,你一定要以我的教训为戒啊!”外婆的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使我茅塞顿开。我在生活当中常常忽略健康,狂吃垃圾食品,喝饮料,整天沉迷于游戏,而我真正应该做的是积极锻炼身体,多吃有营养的食物,珍惜健康,不让外婆的悲剧在我们这代人身上重演!

临走时,外婆羡慕地看着我说:“健康真好啊!”望着外婆苍老的面容,我的眼眶不禁又湿润了。我的眼前浮现的是外婆当年健步如飞的健康身姿,我仿佛昨天还与她手牵着手走在公园里欣赏春天的杨柳发嫩芽;品赏夏日荷塘里的莲花;多希望今天能再次与外婆前往公园去品味秋季里的金桂飘香,待到漫天雪花飞舞时,外婆我一定来陪您一起去踏雪赏梅。

走在回家的路上,望着几根脚下的枯枝不禁触景生情,感叹当生命邂逅疾病,顿感生命的脆弱。“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保障。”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所拥有的健康,健康就是所有幸福的前提,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拥有健康就拥有幸福!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三)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很多在以前可能是吞噬整个村庄、部落的不治之症,在今天也许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毛病。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一种新的疾患却越来越普遍的在现代人中蔓延,令很多的临床医学家摇头蹙眉。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感觉自己周身疲乏,胃口不好、头昏失眠,总之是浑身不舒服,可是到了医生那里,横查竖查,就是查不出毛病来。许多人以为是不是医生没本事,抑或是自己在无病呻吟,其实,这就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往往是疾病的前期表现,如不加以重视,就会发展成严重的疾病。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对人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关系,是导致“亚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由于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有了新的标准:不仅要健康的躯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身心都健康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健康。因此,心境恶劣作为一种病症被放到每一个临床医学家的面前。

在各种传媒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因心里疾患而导致的悲剧:考不上大学就跳楼自杀,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行凶杀人,因患上忧郁症而使事业受挫,找不到工作就自暴自弃、服毒寻死……

这些也许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不健康的心绪已潜伏在我们心底,时时蠢蠢欲动,但我们要学会释放,时时保持健康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同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罪魁祸首。

在我们家对面的李叔叔就是一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他时不时地呼朋唤友,直到深夜还在喝酒聊天,吵得人难以入睡。直到凌晨酩酊大醉才会作罢,早上则睡到十一、二点。还曾经因为喝酒喝到胃出血,花了许多钱去医院看。每次走在路上或电梯里,总见他眉头紧锁,不停地抽烟,也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接受“二手烟”,拉着一张脸,好像别人都对不起他似的。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类似这样的人,但他们也许尚不自知,也许还乐在其中,不知危险已悄悄袭来。

很多百岁老人谈到他们健康长寿的秘诀时不外乎几句话: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少酒以及平和乐观的心态。因此,每一个希望自己活的健康,活的有尊严的人都应该谨记这几句话,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快乐!

关注健康,从我做起。身心健康,你我共同追求。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四)

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拥有健壮的身体,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的基础。我们是地球的小主人,也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健康成长应该从我做起,从小抓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平静的心态,培养优秀的素质,用微笑去面对每一天。

妈妈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 故事 :一个小孩,因为父母非常溺爱他,从小养成了无礼、任性、霸道等很多不好习惯。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爸爸单位的同事李伯伯,他不仅没向李伯伯问好,当李伯伯向他打招呼时,他还张口骂人。李伯伯为了让孩子纠正这个不好行为而将此事告诉了他爸爸。当爸爸批评 教育 他时,他不仅没有认错,还对爸爸拳打脚踢,哭闹不已。再后来,他在学校见谁不顺眼,就去打别人,同时他有了网瘾,经常逃学泡在网吧里,如果身上的零花钱用完了,就去偷,再用偷来的钱去上网。最终走进了少年看守所。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人的一生。

中国著名的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5岁时,跟随父母下放到农村。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靠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编著了许多书籍,并成为了作家,成了中国残联副主席。

当我们得知一名年仅12岁女学生因不堪学习重负,留下遗书自缢身亡,一名14岁 八年级 的男生揣着一份未做完的试卷坠楼而去的报道后,我们再看看张海迪的 事迹 ,或许我们的心里会感到震撼,一个残疾人为何会获得那么大的成就?张海迪虽说身体不健全,但她却正确地接受了现实,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对人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靠的是什么?靠的不仅仅是她对生命的执着、勇气和毅力,更重要的是她一颗充满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珍惜生命、不热爱生活,不能健康成长的失败教训,也有很多象张海迪、海伦·凯勒一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成功典型,失败的教训是一面镜子,警示我们严以律己,好的典型是一面旗帜,引导我们奋发向上。我们要从规范行为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健全阳光向上的心理做起,经受住各种考验,拥有一个健康的心;从热爱学习做起,为了我们的理想而奋力拼搏;从珍爱生命做起,善待生命、热爱生命,让生命更加精彩;从宽厚待人、勤俭节约、学会感恩做起,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顺利的绕过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块绊脚石,做一颗向日葵,迎着灿烂的阳光茁壮成长。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五)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多么朴实而深刻的养生之道啊。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天空晴朗,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我们学校在本部大操场上举行了一场体育比赛。比赛的内容是跳大绳。但自已这次没有被选上,不能为自己班出一把力,心中感到很是的失落,只有在场下为上场的同学加油助威了。

只听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随着绳子的甩动,开始有节奏地跳起来。刚开始,同学们跳得不是很顺利,常常被绳子绊倒……我们开始有点失望。再看看场下的老师一个劲儿地为同学们加油、鼓劲:“加油!加油!”此时此刻,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可是,今天我们的同学也许由于紧张,也许是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老是跳错,因此而耽误了不少时间。最后,我们班拿了第二名。通过这次比赛我知道了:我们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只要同学们尽心尽力,就可以了。

体育活动有很多种,下面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个吧!

迎着凉爽的秋风,伴着温暖的阳光,一场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绑腿”跑比赛拉,拉开了帷幕……

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学校在操场上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绑腿”

跑比赛。在比赛前我们处了不知多少搅,不知有多少位同学受伤,但那都是值得。

比赛前我们做了热身运动:伸伸手,弯弯腰,压压腿,舒展舒展身体。一想到马上就要进行比赛了,我紧张得面红耳赤,我的搭档王智鸿见状,拍拍我的肩膀,鼓励我说:“郭宏娜不要紧张,只要努力,我们一定会胜利的。”我微笑着向他点点头。

来到操场,我们熟练地系好了松紧带。“嘟——!”随着哨声响起,比赛开始了。

我们大声喊着“一二,一二”的 口号 想终点冲刺。我们班跑完后,看着别的班跑。其中有的班摔到了,但是他们勇敢地站了起来,继续跑向了终点。

到了6年级跑了,他们有的像雄鹰一样冲向终点,有的像兔子一样……

比赛结束了,我们班拿了第二名。通过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班级团结的无私力量。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六)

埃默森先生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我们如果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人生的理想,就有发挥的可能!埃默森先生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如果不健康,想成就任何事功也难。健康之所以可贵,在于用再多的财富也不能换到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我们要懂得如何养身,才能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

”健康“的 方法 很简单,我们只要每天早睡早起;饮食正常,不吃油炸的食物,做适当规律性的运动……等,就能使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且早睡早起,也能使自己的身体机能正常的运作,还可以呼吸到清晨新鲜的空气。只要我们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并控制食欲,不吃垃圾食物,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运动,那么,想要到百岁时,依然能健步如飞、老当益壮,也绝不是”空想“,是可以实现的梦想。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

现代的人都以为瘦就是美、就是健康。其实并不尽然,像名模姬赛儿,就曾瘦得百病丛生。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爱美,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因为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就会造成病原体的滋生,疾病就会跟着来。有些人是属于易胖体质,所以吸吸空气、喝喝水也会胖,就容易成为被人取笑的对象而拚命减肥,戕害健康,最后连宝贵的生命也赔上了。因此,我们也要有口德,千万别随便嘲笑别人,免得使别人想快速的减肥,却失去了健康。

如果一个人保览群书,知识也很丰富,但是身体却很不健康,需要常常请假去看病或者住院治疗,那么有再多、再丰富的知识也是没有用的。而残障并不等于不健康,像没有双手和双脚的乙武洋匡,他只要坐上轮椅,就可以去电视台上班甚至 出国 旅行,他是一个有朝气、有活力的”健康人“;至谢坤山先生因为发生意外,所以受了很大的伤害,但是他勇敢的接受自己身体的残缺,让自己走过横逆,成为一个身、心、灵都十分健康的人,借着”嘴“画出自己的世界,也借着演讲的机会鼓励别人,他也算是一个”健康人“。我认为健康并不是只有身体的健康而已,还需要加上心理的健康,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人“。

”地球生病了!“这是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担心忧虑的问题。地球已经不健康了,所以北极和南极的冰层才会逐渐融化。而这都是人类造成的,因为我们吹太多的冷气,用太多的石化原料……,所以地球才会慢慢的”发烧“,因此,如何让地球变得更健康,就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了。而如何让我们的身体、心理健康,就要仰赖个人平时的生活作息和保健 措施 了。健康是我们一切的根本,失去了健康,人生就是晦暗的。因此,人人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才能尽情追逐自己的梦想,达成自己的愿望。有了健康,人生才会多彩多姿,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健康,才悔恨不已。唯有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唯有健康,才能使我们自由自在的读书、工作……等,并且完成自己人生的这一趟丰富之旅。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七)

现在的都市人都很注重健康,希望自己能一直身体健康。但是他们却又一直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锻炼,这让他们陷入了两难?

正因于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兴行业,专门搞养生,正好满足这些上班族的“味口”。班还是照样上,只不过在上班过程中,喝喝各种药品,一点儿也不浪费时间。不过这些人就没有想过,光喝什么所谓的养生药,就一定会健康吗?

一个同学的妈妈,就是做这一行的,搞得是什么经络养生,专门帮别人按摩,说是就这么按几下就能变得更加健康,实在是匪夷所思。也许长期按摩真的会有效果,但是这价格可不是一般上班族可以支付地起的。

还有一位亲戚,差不多也是干这行的。先卖完美的,最近推出了一款叫芦苇什么汁的, 广告 做的响响当当,朋友圈大半被大串大串的广告刷屏。其中有一例就是说:有一位原来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就因为喝了这个东西,变成了年级第一。说实话,这个我是一点都不相信,说是变好了还差不多,变成了年级第一实在浮夸。还有说喝了这个东西,甲状腺就被治好了,那还要医院干嘛?

现在的人,都十分相信喝了这些东西,就一定会变好,从而不再去真正锻炼身体,获得真正的健康。

现在的健康变了,似乎可以用金钱去衡量,健康真是那么容易获取的吗?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八)

健康是自然所能给我们准备的最公平最珍贵的礼物。健康是多么可贵!相信每一个生病的患者都深有体会。俗语说:平安是福,健康是本。

健康是美丽的,健康是光明,而与之相对的病魔则是黑暗。光明使我们能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而黑暗会让我们忍受病痛的折磨。我的外婆生病了,看着她因忍受病痛而皱的眉,因缓解疼痛而佝偻的腰,我好心疼。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因为外婆生病全家都忙碌了起来,妈妈每天早起晚回地往医院赶,连我都没有时间管了。奶奶在家给我和外公洗衣做饭,比平时忙了很多。好在外婆马上就要动手术了,等外婆手术后就能慢慢地恢复健康,我们家又会和平日一样热闹而温暖了。到时候我一定会提醒外婆不要总生气,还要注意适当锻炼,这样就能健健康康的了!因为健康的身体需要像阳光一样的有朝气,积极地心态连疾病也会望而却步。

说到健康,我不由得会想到我的舅舅。我舅舅是个聋哑人,他听不到所以也不会说话,虽然他的嗓门很大,但是却不能像我们一样正常的交流,我只能用妈妈交给我的一些简单的手语和写字与他交流。像舅舅这样的残疾人他们会比我们更加渴望健康而又健全的身体,当我们坐在一起叽叽呱呱地聊天时,舅舅就会露出无比羡慕的眼神,他一定很想知道我们说什么,也一定很想加入我们的聊天。所以他总会不断地写字问我或者妈妈,我们在说些什么。

健康健全的身体很重要,健康的心理对我们也很重要。还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的“蓝鲸死亡游戏”。对于那个事件我和妈妈也关注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参加这种游戏的人,心理都不太健康,他们对家庭或者对社会甚至对生活都有着极端的思想,他们喜欢独处,孤僻,他们心理的阴暗面让他们喜欢暗黑,不愿在阳光下积极地面对生活。看着那么多参加这个游戏而走向死亡的人,我觉得不可理解,他们虽然拥有健康的身体,但是却因为不健康的心理而让他们没有明天,没有未来。

所以,健康是多么珍贵呀!健康给我的启示就是:只有健康地活着,才会有精彩的未来。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九)

“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是啊,一辈子是多么的短暂,在这个物质社会,多数人为追求财富而不惜一切,在红灯绿酒中徘徊,在烟雾酒气中穿梭,在各种娱乐场所为谈生意狂欢……

他们想不到自己的健康,看不到那个快撑破的肚子,看不到家人对他们的担心,他们的眼睛里只有钱, 其它 的,一概不论。

我在杂志里看过这样一篇 文章 ,一位商人,他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那充满诱惑的金钱,他不惜一切努力,不分昼夜的工作,为了应酬喝已装不下的酒,日复一日,他的生意是好起来了,可是他的身体跨了,他被医院查出患有癌症,他伤心了,绝望了……

但在医生和家人的鼓励中,他振作了起来,他开始和病魔做斗争,他不再经营他的事业,而是用他挣得钱做自己想做的,他每天都过得特别开心,他的身体好像有了起色,病情有了好转的迹象,虽然他过了三年还是去世了,但至少他懂得了健康的定义。

是啊,健康是什么也换不来的,在健康面前,金钱又算什么,有再多的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去享受,又有何用呢?

“钣后百步走,活到99”一些人会为了健康而这样说,想必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他们为了健康晨练,所以,他们坚持早睡早起,所以,他们想着该怎样的营养搭配才是健康,而这些,貌似都是老年人对健康的健康。

新一代的人,新一代的思想总想着贪睡,去玩,喜欢吃一些垃圾食品……是啊,我们还年轻,有健康可以摔洒,但真有一天,我们有幸可以看到未来的自己的健康,还会像现在这样开心吗?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应追求一个健康的身体。

来,跳健康操吧,“左三圈……”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十)

健康是生命的财富,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世界上因为有了生命才如此丰富美丽,但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暄哗的都市里,我过着自已独特的绿色健康生活。同学们,让我们手拉手,一起来做运动。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让我们过一个健康而又快乐的暑假。

远离油炸食品大街上,小巷里,随处可见油炸食品被人们捧在手心、拿在手里。随着经济地发展,美食也越来越大众化。可是,人们往往被那油炸食品的外表所迷惑,不知其危害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油炸食品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问题。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丙烯酰胺是已知的人类可能致癌物,其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危害。所以,为了你的健康,请不要吃油炸食品。

多做运动今天我和爸爸像往常一样打 羽毛球 时,我问爸爸:“是不是不运动就会得肥胖症呢?”爸爸说:“你上网查查不就知道了?”我连忙打开电脑一查,原来是这样:肥胖症并不是只有不运动才会引发,但我们还是要坚持运动,因为只有健康才是最好的。

拒绝“三无产品”在各个学校旁的小店铺里,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三无”产品。什么“香辣丝”啊,什么“鸡肉条”啊,都是“三无”产品。何谓三无呢?就是:无生产厂名、无生产厂址、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的产品。这种不法商家的产品,我们一定不能因为一时贪吃,而不顾自己的健康!同学们,请关注健康吧!生命只有一次,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从现在起,随我踏上绿色的健康生活之旅吧!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5篇相关文章:

★ 健康的议论文800字5篇

★ 关于健康的作文800字

★ 以健康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 关于健康的800字作文

★ 关于健康生活作文800字

★ 健康成长作文800字

★ 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优秀作文800字5篇

★ 生命的议论文高一800字5篇

★ 学高和身正800字精选议论文5篇

★ 2020关于疫情议论文800字精选5篇

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 方法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 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 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善以后天养先天

父母媾精,生而为人。其禀赋体质厚薄坚脆各不相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先天体质薄弱者,后天若能够善加调摄,也可以尽其天年,长保健康。先天体质强盛,后天若恣意挥霍,不加珍惜,未必不会中途夭亡。 内经上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圣人济世之心,诚可谓今时养生至圭臬也。中医认为,后天之本为脾胃,属土,土爰稼穑,生命赖以生存之气血精微无不经由脾胃的运化而生。养脾胃,首先是节饮食,饮食 规律,寒温适当,饥饱适宜,营养均衡全面,不偏食挑食,避免垃圾食品、不洁食品、变质食品对于脾胃的损伤,这都是无需赘言的常识。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沛,则肌肉健美,肢体运动灵活,反应敏捷。反之亦然。同时,肢体少于运动,气血运行迟滞,脾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发挥,或内生痰湿,形体肥胖,或气血乏源,肌肉萎弱,形体日衰。这即是肢体常运反作用于脾胃的要义。古人讲养生,务令手足躯体常作导引欠伸,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并创立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效的传统养生功法,运动健身配合调息内养之法,不惟外练筋骨,尤且内强五脏,实在是中华医学给予人类摄生保健之瑰宝也。后天脾胃之疾患,与人情绪之状态,关系亦甚大。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肝脏属木,暴怒急躁,抑郁寡欢,肝木失于疏泄,脾土运化不健,则诸类消化系统疾患所由来也。临床所见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几乎都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能不慎乎?

三、明辨体质,慎用药物

如今市场 经济的大势所趋,各种抗衰老养生保健药品琳琅满目。作为商家的宣传,夸大效果,夸大适用范围,包治百病,种种不实甚或欺性的 广告 手段皆是习以为常。而消费者就务必需要具备理性的鉴别眼光,即便自己不具备医学的常识,也应该知道该去咨询专业的医师药师得到正确的指导,否则,本为促进健康不吝资财,反贻其害,岂不冤哉!人之体质按照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常人皆易于掌握者也。平日饮食起居皆有所根据,确是能造福一般民众的真学问。至于疾病之寒热虚实,又非良医所不能明。不少慢性病的患者,本为康复疗疾的初衷,轻信药品广告的蛊惑,甲药试服不效,乙药接踵而至,接二连三,病情愈治愈坏,原本单纯之病机,反为棘手之难题,诚可悲可叹哉!常有患者咨询于我。某某药好是不好?何以答之?唯一言以蔽之,对症者良药也,不对症者,鸩毒也。除外药物,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也有寒温之别。譬如,牛羊肉、鸽子鹌鹑、葱姜桂椒之性热,莲藕、蕹苋笋蒿之性凉,人所共知。但多数人却知而不能行,口腹之欲,其大如斯耶。

四、其他

传统医学中尤关注房中阴阳之术,古籍中言之颇细颇多。总括之,精华糟粕并见,以简单之理论之,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禁,最为中肯。其余林林总总养生观点,尽可以中庸之道而约言之,凡事皆适可而止,勿令不及,勿令太过。总之,鄙人的观点,但凡大道理,可便于实行者,简单最好。如果把一个养生的问题说得纷繁艰涩,便失去了实际的价值。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健康四大基石,简明易记,一望便知,所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讲得很好!

鄙人,从事中医临床者也,实际工作中所见,感受颇多,今试言养生,不免浅薄。然从辩证唯物之思维观之,余所言,应该符合生命健康之本质规律,人所易于理解,易于实行也。诚如是践行,养生之事不难,且非但利于一己之身心,尤且利益社会。国人之身心全面健康,素质之全面提高,社会之和谐安宁,吾一届小中医之愿也!

【摘 要】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重视起居保健养生等。

【关键词】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病症预防。养生,含有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中医养生就是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调养,减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减少疾病,使我们始终精力充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养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这是颐养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重要条件。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保健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善良、忠诚、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道家理论都论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也只有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会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2 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生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筋活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人的气血畅通无阻才会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应该坚持运动,不仅防病治病,又可以强筋骨、利关节、促进消化、增强意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运动的形式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 体育运动 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 武术 、 太极拳 、太级剑、五禽戏、八段锦和适宜的群体运动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的七情六欲与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舒畅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精神极端、心理波动,情感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不利。根据中医原理,我们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的这些情绪与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过度悲伤或者极度愤怒导致一病不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有很多病例都可以证明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身体的影响和危害是最大的,不但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制约着人的寿命。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控喜怒,求平和,杜绝忧悲,节思虑,防惊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心志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增进健康。

4 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对人的饮食进行科学的调整,注意饮食宜忌,平衡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帮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平衡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调配、科学滋养,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而影响健康。只有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气血充足、机体的器官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功能才会活跃,人体适应自然能力增强,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强,达到强身健体、抗衰延寿的功效。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首要目的是吃饱,其次是吃好,也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合理的安排饮食,要了解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调整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合理的安排饮食不但保证机体健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例如:食用动物肝脏可以养肝,又可以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可以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食用大蒜可以预防流感;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食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历代中医都认为合理饮食有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做到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科学调配,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合理搭配,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的物质成分,长期合理食用有利于抗衰延寿。此外,饮食调养要合理配膳,不挑食,不偏食,全面营养;饮食要有节制,要定量、定时。饥饱适中,过饥或过饱,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养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也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有节奏的物质运动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人体本身的节奏,根据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条件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来安排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作的宜忌、房事的宜忌、睡眠的宜忌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中国健康大视野,.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论文的 范文 ,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医养生伦理

【摘要】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 方法 ,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中医;养生;伦理

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 传统 文化 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

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

中国先哲还认识到了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养生学作为极具生命活力的古老学科,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点。事实上,中国养生学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节约、慎用生命的能量,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明代张景岳认为“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后天之弱者常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也就是说一方面先天遗传与健康的关系固然重要,另一方面更为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养”。

中医养生的特征

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的是,西医强调“与疾病做斗争”,即用化学方法对人体的干预、对疾病的斗争和除恶务尽的态度,其前提是疾病出现器质性病变。而事实上,人体在出现器质性病变之前,在能量层面已经表现出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功能性失调。现代医学对器质性病变之前的问题却无能为力,而中医养生着眼于“知未病”和“治未病”,其特征是它对生命和健康秉承着顺应自然的信念、阴阳调和的态度以及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顺应自然的信念

道家认为顺天者寿。违背自然和生命的天性是人健康长寿的第一大敌人。《吕氏春秋・重己》闪耀着顺应自然的思想光辉,大凡生命长久都是顺应它的天性的缘故。使生命不顺的东西是人的欲望,所以圣人一定首先节制欲望,使之适度。房屋大了,阴气就多了;台子高了,阳气就盛了。

阴气多就会得腿脚行走不便的毛病。阳气盛就会得肌肉萎缩活动困难的疾患。这是阴阳不适度带来的疾病。因此,古代帝王不住大房,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珍异,衣服不求过厚过暖。衣服过厚过暖脉理就会闭结,脉理闭结气血就会不通畅。饮食丰盛珍异胃就会过满,胃过满胸腹就会闷胀,胸腹闷胀气就会不通畅。可见,实现健康长寿的路径只能是“道法自然”,而不是“我行我素”,这是已经证实了的人类生存之道的千年智慧和唯一正确的道路。

阴阳调和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阳是宇宙中两个最基本的关系。阴阳和谐是万事万物和谐的根本,若根本不和谐,则什么都谈不上和谐了。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3],说明万物、人事皆以阴阳和谐为存在的条件。所以说阴阳和谐是根本之道,是客观规律。阴阳和谐论影响了中医对健康的看法,如果人体是阴阳和谐的,那就是健康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4]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首要条件,就是看阴阳是否处于一种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阴阳平衡便是阴阳双方在消长和转化的过程中,双方谁都既不太过也不太衰,呈现出的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正常状态。在中医看来,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看作阴阳关系出现了不协调,所以对待疾病的态度应该是调和阴阳而非“与疾病做斗争”。

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完整和最完美的体现,它的生命观、健康观、治疗观等,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具体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最精彩表述。

中庸观反对“过”和“不及”,认为“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因为物极必反也。司马迁在《史记・田叔列传》中指出物极必反是宇宙之道,“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乃天地之常也。《吕氏春秋・重己》曾论述到:从前,先辈圣王修建庭廊园池,只要能够游目眺望、活动身体就可以了了;兴造宫室台榭,只要能够避免干燥和潮湿就可以了;制做车马衣裘,只要能够安身暖体就可以了;备置饭菜酒浆,只要能够适口充饥就可以了;创作音乐歌舞,只要能够娱情养性就可以了。……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并不是喜好节俭,厌恶奢靡,而是要使身心得到适当的调节。不一味地放纵,无过无不及是养生的一个最高境界,也是养生的基本理念。

2中医养生的伦理定位

贵生养生思想根植于道家的贵生思想,只有贵生,才能养生。养生亦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也就是说生命本身是最可宝贵的,贵于生命之外的东西,即一个人不可以用生命去博取身外之物,诸如功名、利禄、道义和理想等。因为生命高于一切,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故“死王乐为生鼠”也。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那么即使失去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健康和长寿。如果一个人贵物轻身,那么即使他得到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却可能失去生命。会有谁愿意杀身以易衣,断首以易冠呢? 《吕氏春秋・重己》有云:“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所以,“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5]

隋唐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起因就是他认为“人命至重,贵比千金”。在贵生的基础上,人们才会去学习养生。养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的量,也就是如何延长寿命。其次就是追求生命的质,也就是身心健康,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重养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毋庸赘言,但同时也带来了疾病的施虐。也就是说经济和技术并不必然带来健康和长寿,“夫道者年皆百岁。”意思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一个“养”字,既是生活方式,也是生存之道,更是获得健康长寿最基本与最巧妙的关键技术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伦理文化,强调修身养性,甚至把“学道”和“养生”看作“一串事”。

首先,重视养德。在中国,不论儒家、佛家还是道家,自古就非常强调道德修养对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在孔子看来,“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在《庄子》中有“德全而神不亏”的思想;《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的思想,认为人的健康长寿和道德相关。孙思邈更是发扬了这个观点,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不能延寿” 。

仁者指博爱济众,乐善好施的美好人格形象。“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宁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6]。儒家甚至把“养德”看作“养生之根”。“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其次,重视养心。中医认为,心乃“君主之官”,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中医养生强调“重在养心”,养心的核心,就是让心态平和,清心寡欲,减少各种欲望,让气血按正常的规律运行。如果杂念重生,心神动荡不安,就会消耗大量能量;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脏调顺,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心理安宁,身体才能健康,才能长寿。

当今世界,利益至上,当思太白先生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境界,才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7]

参考文献

[1]《吕氏春秋・尽数》。

[2]《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

[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4]《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5]《吕氏春秋・贵生》。

[6]《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7]《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试谈中医养生之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人的双足并拢恰象端坐的人体,各组织器官在双足都有其对应的解剖部位,即反射区。运用物理方法(如手指、按摩工具)在人体双足部相应的反射区上施以按、压、刮等手法,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自我保健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足部按摩法。足部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足部按摩已成为时尚的、流行的养生方式和社交方式。适宜的足部按摩能够促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有毒有害代谢产物的排除,起到安神助眠、解除疲劳、自我减痛、自我救急、增强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1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

对称性如果人体的器官成双,则反射区在双足就成对存在,如肾、输尿管、肺、眼、耳等。

整体性人体的两只脚并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全息胚。除了成双的器官外人体还有一些单个器官,靠近人体左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左脚上,如心、脾、降结肠、乙状结肠等。靠近人体右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右脚上如肝、胆、盲肠、回盲瓣等。

特殊性人体的某些器官如鼻、气管、喉、胃、胰、十二指肠、膀胱等,位于人体中间部位,这些特殊位置的器官在反射区的定位上也呈对称性。在对足部反射区的认知和理解上应有立体感,如两脚并在一起,其形状就是一个端坐的人,并在一起的部位称脚内侧,是人体的正中线脊柱的反射区,也是上述器官反射区的分布区域,两脚外侧是肩、肘、膝等的反射区。

2足部按摩的理论依据

中医经络原理早在《黄帝内经·观趾篇》中就有对足部按摩的记载。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在脚上都有经络相连,在连接人体的十二条经脉中,有六条起止于足部,双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且分布着六十多个穴位,通过按摩,能够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化瘀止血,扶正驱邪,刺激会通过穴位接收,沿经络传导,对脏腑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物全息论原理全息论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根据这个理论,每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局部器官都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因此叫全息胚。在足部这个全息胚中,有与人体器官相对应的特点,当人体某器官发生变化时,足部反射区首先会出现反应。相比之下足部按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足部这个全息胚具有发育程度高,最接近整体,足部又是末端的全息胚,神经血管丰富,感觉灵敏,信息传导路径密集,足部的体积和面积比手、耳、鼻等器官都大,便于按摩。

神经反射原理神经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当人体的组织器官出现异常时,与足部相对应的反射区就会出现气泡状、砂粒状、颗粒状、条锁状、小结节样等改变。按摩这些反射区时就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这种痛会沿传入神经向中枢神经传导,再经中枢神经调节并发出新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体内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反应,激发人体潜能,调节体内失衡状态。

实践证明由足部反射区传来的触压和痛觉冲动能形成新的兴奋灶。新的兴奋灶叠加,其强度超过有病理的兴奋灶的强度,从而使病理兴奋灶受到抑制,乃至完全消失。

循环学说经测定足部血液流速为12mm/秒,按摩后血流速度可提高两倍,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足部是处于远离心脏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变异的现象,如皮肤变色、皮下颗粒、索条硬结节等。通过采用足部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这些沉积物排出体外,恢复脏腑的功能。

3按摩的手法、和力度及注意事项

按摩的手法拇指按压法、拇指推法、拇指扒法、食指扣拳法、食指钩掌法、食指捏法、双拇指扒法、握足扣指法、双指钳法等。

按摩的力度应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按摩的手法重则为泻,轻则为补。由足跟向足尖方向为泻,反之为补。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一般敏感区按摩时有痛感。指压力度在3-5公斤,而且必须根据个人的忍耐度,在个人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取得最好的效果,由轻到重,慢而有规律。

注意事项

饭前30分钟、饭后1小时内不可做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前后,施受双方须饮水300-500毫升温开水。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的人及 儿童 、老人按摩前后饮水不要超过150毫升。

女性在怀孕、月经期间不宜做足部按摩。但对月经不调、痛经者按摩时,力度要轻。

各种传染性疾病患者、足部有新鲜或未愈合的伤口,或足部骨折者、足部皮肤有皮肤病,如皮肤上的脓疮、溃疡者、.有出血性或出血倾向的疾病,如尿血、呕血、便血等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病者。不宜做足部按摩。

病人在服药治疗期间接受足部按摩不应停药。

老人和儿童按摩时间要适当缩短,对于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糖尿病、肝病患者,按摩力度要轻,双足按摩不能超过10分钟。

有资质的按摩师才可以对孕妇和月经期妇女做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师操作结束后,须用热水洗手。

4结语

足部按摩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部按摩的详细记载。况且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环通畅,对全身的气血正常运行尤为重要,而足部按摩正是一种最佳的畅通足部血液循环的方法。足部按摩具有固养根气、疏通经络和调解神经的作用。通过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还可以启动机体的调节功能,激发各器官细胞潜能,增强免疫力。通过对上述理论的应用,和对实践的 总结 ,足部按摩,是获取健康生活的必要的方式和方法。

以庄子养生之道为主题的论文

下面一文 愿有益于你! 试论《庄子》里的“道” ——读《庄子》 内容摘要: “道”是庄子思想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庄子的“道”是一种观念,是一种价值评价标准,是一种人格修养方式;庄子之“道”是高远广大无穷的一种境界,是包蕴天地的一种大聪明。 关键词 庄子 道 庄子是先秦思想家中最睿智、最强调个性自由、顺应自然、天人相合的先贤。在庄子思想中,“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整部《庄子》。庄子用“道”的概念解释自然、解释天人关系。本文作为《庄子》一书的读书报告,打算就庄子“道”的概念本身和庄子的自然之道、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作一些探讨。 一、庄子“道”的概念 庄子认为,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宇宙整体就是道,道亦即是宇宙大生命所散发的万物的生命。庄子说:“大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就是说“道”是真实存在的,可以用心感受,但它无形,不可见,不可摸,也无法用语言表述。“道”先天地而生,由“道”生出天地;神和鬼也是“道”生出来的。在《天地》篇里,庄子进一步作了描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意思是“道”包容万物,浩瀚广大。道是渊深幽隐,清澈澄明的。在《知北游》里,庄子借几位寓言人物之口,议论什么是“道”。泰清问无穷:“你知道什么是道吗?”无穷说不知。又问无为,无为说我知道的“道”就是可以贵,可以贱,可以聚合,可以离散,就这么一点。旁边一位名叫无始的说:“道是听不见的,听见的就不是道了。道是不可见的,能见的就不是道了。道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能描述的就不是道了……”。 所以,在《庄子》一书中,“道”是万物生成的根源,也是万物兴衰的主宰,它无所不在。但是“道”又不是具有时空意义的某种实体。这一点正是“道”最神秘的地方和最玄妙之处,因为“道”如果是具有时空意义的某一实体,那么它必然可见、可闻、可触、可传,那么它必然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成为有限的东西。 庄子正是以这种磅礴大气,创造出一种超人的境界,用宇宙心胸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本身。 二、自然之道 比庄子略早和与庄子同时代的许多哲人都用不同的语言描述、解释自然,但是庄子的描述和解释是最生动、最明智、最顺乎自然之性的。 《庄子?天运》第一段文字用15个问句对天地日月及其万物的生成运转提出种种疑问:“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而推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耶?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耶?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在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这些问题很大、很抽象,它涉及宇宙本源和第一推动力从何而来?凡人忧食,智者忧天。庄子不但提出了这些问题,而且在著作中回答了这些问题。“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还不得不佩服庄子超凡的智慧。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对宇宙天地的认识和今天科学家的解释有一些相近之处。“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 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显明的东西是从冥暗中生出来的,有形的东西是从无形中生出来的,精神是从大道中生出来的,形质是从精气中生出来的,万物都是依各别的类形互相产生的。至于天高地广,日月运行,万物昌盛,那是依天然之理自生自成的。庄子还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观点。他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知北游》)庄子认为,气弥漫于宇宙,它以虚无的方式存在:“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人间世》)气又分阴阳,阴阳相对的两种气相互作用,天地的原始状态就发生变化,万物就产生出来。“阴阳错行,则天地大,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这是说,阴阳错乱,则天地大震,于是雷电交加,大槐树被雷电烧死。(《外物》)在《田子方》篇第四节,有孔子问道于老聃的寓言。庄子借老聃的口说:“至阴寒冷,至阳炎热,寒冷出于天,炎热出于地,两者相交融合就化生出万物及其万物运行的规律,却看不见阴阳的形象如何。在《则阳》篇,庄子又借少知和大公调两个寓言人物的对话,讲阴阳相生之理:少知问大公调说:“四方之内,六合之中,万物是从那里产生出来的?”大公调回答说:“阴阳相互作用,相消相长,四时循环,相生相杀……雌雄交合,所以万仪不绝。”这就是庄子气聚物生,实生于虚的思想。在《知北游》第四节中,舜问一位名叫丞的人:“道可以获得并拥有吗?”丞说:“连你的身体都不属于你,你怎么可能拥有道呢?”舜不解地说:“我的身体不是我的,那是谁的呢?”丞说: “你的身体不过是天地委付给你的形体;生命也不是你的,那是天地之阴阳之气交合在你身上;子孙也不是你所拥有的,那是受天地委托延续人世的。”这里又表现出庄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形和神都是天地赋予的。基于这种认识,庄子提出人的思想行为应顺应自然,这就和人定胜天的观念相对立了。 从以上论述可见庄子的自然之道是:宇宙的起始是混一的,有生于无,实生于虚,气为万物的基始,宇宙万物自生自存,万物运行自有成理。这和现代科学探测、考证、推测得出的宇宙知识相比,确有接近之处。 三、为政之道 庄子在《应帝王》篇第一段借寓言人物蒲衣子的口说:“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你现在知道了吗?有虞氏这个帝王不如泰氏这个帝王。有虞氏还标榜仁义拉拢人心,这样做虽然也能得到人心,但是还没有超脱外物的牵累。泰氏睡觉安适舒缓,醒着的时候逍遥自得,任人把自己称为马称为牛,他的智慧见识让人可信,他的德性修养让人觉得真实,他从不受外物的牵累。这就是庄子心目中最理想的统治者形象,心胸舒泰,质朴纯真,没有权谋智巧,也不假借仁义去笼络人心。接着,庄子往下编故事说:有一天肩吾遇到了狂接舆,狂接舆听说肩吾向日中始学习了帝王之术,于是问:“日中始对你讲了些什么?”肩吾说:“日中始对我说,统治百姓的人,只要凭自己的好恶制定出法度,百姓哪有敢不听从的。”狂接舆听了后说:“这完全是自我欺的德性,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天下,就像要在大海中凿出一条河,要让蚊子负起一座大山。真正的圣治是治理百姓的心性,而不是约束他们的行动。应该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天性去行动,让他们干自己能干的事和想干的事。 庄子苦口婆心地告诫帝王们:“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是:放弃求名的心思,放弃智谋的策划,放弃专断的行为,放弃智巧的作为,去息心体会无穷的大道,游心于寂静的境界,感受自然的本性,不矜持不夸耀,使心境空明。至人的用心有如镜子,物来物去从不迎送,如实反映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损伤。庄子心目中的圣治是:“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天地》) 庄子的理想国称为至德之世:“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在《马蹄》篇中,庄子又反复描绘他的理想国:至德之世,人民行为稳重,拙朴无心,山中没有路径通道,水中没有船只桥梁,万物众生,比邻而居,禽兽众多,草木滋长。禽兽可以牵着游玩,鹊鸟的窠巢也可以攀援上去窥望。……至德之世,人和鸟兽同居,和万物并聚,何从区分君子与小人呢?大家都不用智巧,本性就不至于离失,大家都不贪欲,所以都纯真朴实,所以就保住了人的本性。是圣人出来后急急地去求仁、求义、求乐,天下才混乱了。庄子用伯乐治马的故事猛烈尖锐地抨击政治权力对社会造成的灾害:伯乐说我善治马,于是用烙铁烧它,削它的蹄,剪它的毛,穿笼头使绊脚把它拴起来,编在马厩里,这样马被折磨死了十之二三。这还不算,伯乐又让马饿着渴着,还对它野蛮训练,迫使其奔跑,前面有紧勒笼头的祸患,后边有凌厉皮鞭相威协,马又被折磨死了大半……。这个故事无情地揭露了苛政扰民害民的实质。 四、为人之道 得,因此他们登高不怕,入水不溺,入火不热。他有了道,因此他是真人。真人,睡觉的时候不做梦,醒来之后不忧愁,他吃饭感觉不到滋味,他呼吸,深之又深,众人用喉咙呼吸,真人的气能贯穿到脚后根。因为他虚静内敛,引气贯脉,故呼吸自深。真人,不喜欢活着,不害怕死掉,静悄悄来到人世,静悄悄离开人世。他忘不掉生命的原始,却也不探求生命之所终。真人,内心未一,举止娴静,其额头宽广,他发怒就象秋天的风雨,他喜悦就象春天的阳光,他的喜怒哀乐就如四时季节的推移,莫不是自然而然的。” 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往往不是天生成就庄子称呼他心目中人格修养达到理想境界的人为:至人、神人、真人、圣人、德人、大人、天人、全人。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至人、神人、真人、圣人。称谓不同,都代表了他理想人格的形象。 《庄子?逍遥游》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神人形象:“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这恐怕是最早、最形象、最美好的对神人的描绘,后来道家对天仙、地仙的描写,民间对神仙的描绘几乎莫不如此。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至人、神人、圣人都是人格修养最高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自我、功利、名声的概念和意识。在《大宗师》篇中,庄子写道:“真人就是真正的人,真人在弱小面前不横暴,在成功面前不张狂,做了错事不后悔,做了好事不自的,而是在世外高人的指点下修练成的。在《大宗师》第九章中,庄子借孔子和颜回之名编了个寓言,说颜回在孔子的指点下修道,不断进步,最后达到了“坐忘”的最高境界。颜回经过修练,高兴地向孔子说:我进步了,已经忘了礼乐。孔子说还不行。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练。颜回又高兴地对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已经忘记仁义了。孔子说不错,不过还不行。再过了一段时间,颜回经过了极为严格的修练之后找到孔子说:我已经有了更大的进步,已经做到了遗忘了自己的肢体,抛开了自己的聪明,离弃了自身的肉体,已经完全没有了自我意识,和大道相通相融为一,达到了坐忘的境界。孔子听后惊叹不已,感叹到:和万物一体就没有偏私,参与万物的变化就不会偏执,你果真是贤人啊!我愿意追随在你的后边。 庄子认为人世间之所以灾难不断,根源就在于人不顺于自然之性,互相争执,作为太多,都觉得自己了不起,把自身看得很大、很重,看不到或者不承认人本身只不过是天地自然所包含的万物中的一类,更不愿承认单个的人在茫茫人海中不过是苍海一粟,是那样渺小不起眼。可人们对自身在天地宇宙中的地位却浑然不知,争相违抗自然之道,于是闹出很多烦恼与不幸。要解救人世的不幸,根本在于启发人消除种种心机杂念,使之合乎自然之性,达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矛盾的根源皆起于人的以我为中心,起于人的种种偏执和陈见;只要进入忘我境界,这些矛盾就会自然化解。庄子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庄子一方面看到了人生的有限和知识的无限,看到了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会弄得人非常疲困,但庄子并没有叫人毫无作为。庄子的观点是要人“缘督以为经”。庄子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杯水只能芥舟;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还说过只到郊野,带三餐干粮就足够,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如果走百里路就必须准备一宿的粮食。如果要到千里之外,就必须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盘缠。庄子还用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说明社会的极端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同时用庖丁的娴熟表明牛可顺解,世事可以认知并处理遂顺。 庄子反对的是对任何事物过分的人为因素,过分地汲汲以求。庄子是不愿看到过分地人为损伤物性,损害人的身心。在庄子的哲学思想里,宇宙的运动是长流不息的,万物也在无声无息地变化,人是万物中的一类,自然也无可逃避地要参与变化。顺应天理、自然的这种变化,该生即生,该长即长,该老即老,该死即死,这是最快乐的。基于这种认识,庄子特别重视人的内在修养,而不在意外在形体是标致还是残缺。在《德充符》篇中,庄子着意描绘了一批形残而德全的德人,这些形残之人有的断足,有的无趾,有的跛脚,有的脚伛背缺嘴,有的脖子上生大瘤。由于他们都有过人的德性,因此形体上的残缺倒被人遗忘或忽略了,都成了庄子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和世俗之见完全不同。 结语 总之,庄子之“道”,无形无迹,千变万化而没有常规。它失天地生,是造化万物之源,万物自然的生死变化无不体现它的存在。对这个存在,人可用内心去体验参悟,但却无法描绘和言传。故得道之人,首得高远广大无穷之境界,表现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万物相合的人格修养。这种人,治世则无为,无为则不扰民;处人则无争,无争则不伤人;养生则无执,无执则心静。当今之世,纷争四起,物欲横流,人或有为又偏执太甚,得先贤之境界,平淡人心,消解世道之争,或可有益。 参考文献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庄子道论发微》 陶君 《道教论坛》 《试论庄子道的意象》 杨国强 韶关大学学报 《庄子“道”的哲学意义》 徐桂红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论文的 范文 ,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医养生伦理

【摘要】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 方法 ,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中医;养生;伦理

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 传统 文化 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

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

中国先哲还认识到了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养生学作为极具生命活力的古老学科,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点。事实上,中国养生学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节约、慎用生命的能量,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明代张景岳认为“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后天之弱者常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也就是说一方面先天遗传与健康的关系固然重要,另一方面更为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养”。

中医养生的特征

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的是,西医强调“与疾病做斗争”,即用化学方法对人体的干预、对疾病的斗争和除恶务尽的态度,其前提是疾病出现器质性病变。而事实上,人体在出现器质性病变之前,在能量层面已经表现出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功能性失调。现代医学对器质性病变之前的问题却无能为力,而中医养生着眼于“知未病”和“治未病”,其特征是它对生命和健康秉承着顺应自然的信念、阴阳调和的态度以及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顺应自然的信念

道家认为顺天者寿。违背自然和生命的天性是人健康长寿的第一大敌人。《吕氏春秋・重己》闪耀着顺应自然的思想光辉,大凡生命长久都是顺应它的天性的缘故。使生命不顺的东西是人的欲望,所以圣人一定首先节制欲望,使之适度。房屋大了,阴气就多了;台子高了,阳气就盛了。

阴气多就会得腿脚行走不便的毛病。阳气盛就会得肌肉萎缩活动困难的疾患。这是阴阳不适度带来的疾病。因此,古代帝王不住大房,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珍异,衣服不求过厚过暖。衣服过厚过暖脉理就会闭结,脉理闭结气血就会不通畅。饮食丰盛珍异胃就会过满,胃过满胸腹就会闷胀,胸腹闷胀气就会不通畅。可见,实现健康长寿的路径只能是“道法自然”,而不是“我行我素”,这是已经证实了的人类生存之道的千年智慧和唯一正确的道路。

阴阳调和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阳是宇宙中两个最基本的关系。阴阳和谐是万事万物和谐的根本,若根本不和谐,则什么都谈不上和谐了。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3],说明万物、人事皆以阴阳和谐为存在的条件。所以说阴阳和谐是根本之道,是客观规律。阴阳和谐论影响了中医对健康的看法,如果人体是阴阳和谐的,那就是健康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4]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首要条件,就是看阴阳是否处于一种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阴阳平衡便是阴阳双方在消长和转化的过程中,双方谁都既不太过也不太衰,呈现出的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正常状态。在中医看来,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看作阴阳关系出现了不协调,所以对待疾病的态度应该是调和阴阳而非“与疾病做斗争”。

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完整和最完美的体现,它的生命观、健康观、治疗观等,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具体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最精彩表述。

中庸观反对“过”和“不及”,认为“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因为物极必反也。司马迁在《史记・田叔列传》中指出物极必反是宇宙之道,“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乃天地之常也。《吕氏春秋・重己》曾论述到:从前,先辈圣王修建庭廊园池,只要能够游目眺望、活动身体就可以了了;兴造宫室台榭,只要能够避免干燥和潮湿就可以了;制做车马衣裘,只要能够安身暖体就可以了;备置饭菜酒浆,只要能够适口充饥就可以了;创作音乐歌舞,只要能够娱情养性就可以了。……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并不是喜好节俭,厌恶奢靡,而是要使身心得到适当的调节。不一味地放纵,无过无不及是养生的一个最高境界,也是养生的基本理念。

2中医养生的伦理定位

贵生养生思想根植于道家的贵生思想,只有贵生,才能养生。养生亦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也就是说生命本身是最可宝贵的,贵于生命之外的东西,即一个人不可以用生命去博取身外之物,诸如功名、利禄、道义和理想等。因为生命高于一切,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故“死王乐为生鼠”也。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那么即使失去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健康和长寿。如果一个人贵物轻身,那么即使他得到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却可能失去生命。会有谁愿意杀身以易衣,断首以易冠呢? 《吕氏春秋・重己》有云:“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所以,“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5]

隋唐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起因就是他认为“人命至重,贵比千金”。在贵生的基础上,人们才会去学习养生。养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的量,也就是如何延长寿命。其次就是追求生命的质,也就是身心健康,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重养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毋庸赘言,但同时也带来了疾病的施虐。也就是说经济和技术并不必然带来健康和长寿,“夫道者年皆百岁。”意思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一个“养”字,既是生活方式,也是生存之道,更是获得健康长寿最基本与最巧妙的关键技术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伦理文化,强调修身养性,甚至把“学道”和“养生”看作“一串事”。

首先,重视养德。在中国,不论儒家、佛家还是道家,自古就非常强调道德修养对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在孔子看来,“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在《庄子》中有“德全而神不亏”的思想;《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的思想,认为人的健康长寿和道德相关。孙思邈更是发扬了这个观点,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不能延寿” 。

仁者指博爱济众,乐善好施的美好人格形象。“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宁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6]。儒家甚至把“养德”看作“养生之根”。“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其次,重视养心。中医认为,心乃“君主之官”,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中医养生强调“重在养心”,养心的核心,就是让心态平和,清心寡欲,减少各种欲望,让气血按正常的规律运行。如果杂念重生,心神动荡不安,就会消耗大量能量;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脏调顺,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心理安宁,身体才能健康,才能长寿。

当今世界,利益至上,当思太白先生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境界,才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7]

参考文献

[1]《吕氏春秋・尽数》。

[2]《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

[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4]《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5]《吕氏春秋・贵生》。

[6]《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7]《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试谈中医养生之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人的双足并拢恰象端坐的人体,各组织器官在双足都有其对应的解剖部位,即反射区。运用物理方法(如手指、按摩工具)在人体双足部相应的反射区上施以按、压、刮等手法,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自我保健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足部按摩法。足部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足部按摩已成为时尚的、流行的养生方式和社交方式。适宜的足部按摩能够促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有毒有害代谢产物的排除,起到安神助眠、解除疲劳、自我减痛、自我救急、增强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1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

对称性如果人体的器官成双,则反射区在双足就成对存在,如肾、输尿管、肺、眼、耳等。

整体性人体的两只脚并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全息胚。除了成双的器官外人体还有一些单个器官,靠近人体左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左脚上,如心、脾、降结肠、乙状结肠等。靠近人体右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右脚上如肝、胆、盲肠、回盲瓣等。

特殊性人体的某些器官如鼻、气管、喉、胃、胰、十二指肠、膀胱等,位于人体中间部位,这些特殊位置的器官在反射区的定位上也呈对称性。在对足部反射区的认知和理解上应有立体感,如两脚并在一起,其形状就是一个端坐的人,并在一起的部位称脚内侧,是人体的正中线脊柱的反射区,也是上述器官反射区的分布区域,两脚外侧是肩、肘、膝等的反射区。

2足部按摩的理论依据

中医经络原理早在《黄帝内经·观趾篇》中就有对足部按摩的记载。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在脚上都有经络相连,在连接人体的十二条经脉中,有六条起止于足部,双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且分布着六十多个穴位,通过按摩,能够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化瘀止血,扶正驱邪,刺激会通过穴位接收,沿经络传导,对脏腑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物全息论原理全息论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根据这个理论,每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局部器官都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因此叫全息胚。在足部这个全息胚中,有与人体器官相对应的特点,当人体某器官发生变化时,足部反射区首先会出现反应。相比之下足部按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足部这个全息胚具有发育程度高,最接近整体,足部又是末端的全息胚,神经血管丰富,感觉灵敏,信息传导路径密集,足部的体积和面积比手、耳、鼻等器官都大,便于按摩。

神经反射原理神经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当人体的组织器官出现异常时,与足部相对应的反射区就会出现气泡状、砂粒状、颗粒状、条锁状、小结节样等改变。按摩这些反射区时就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这种痛会沿传入神经向中枢神经传导,再经中枢神经调节并发出新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体内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反应,激发人体潜能,调节体内失衡状态。

实践证明由足部反射区传来的触压和痛觉冲动能形成新的兴奋灶。新的兴奋灶叠加,其强度超过有病理的兴奋灶的强度,从而使病理兴奋灶受到抑制,乃至完全消失。

循环学说经测定足部血液流速为12mm/秒,按摩后血流速度可提高两倍,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足部是处于远离心脏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变异的现象,如皮肤变色、皮下颗粒、索条硬结节等。通过采用足部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这些沉积物排出体外,恢复脏腑的功能。

3按摩的手法、和力度及注意事项

按摩的手法拇指按压法、拇指推法、拇指扒法、食指扣拳法、食指钩掌法、食指捏法、双拇指扒法、握足扣指法、双指钳法等。

按摩的力度应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按摩的手法重则为泻,轻则为补。由足跟向足尖方向为泻,反之为补。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一般敏感区按摩时有痛感。指压力度在3-5公斤,而且必须根据个人的忍耐度,在个人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取得最好的效果,由轻到重,慢而有规律。

注意事项

饭前30分钟、饭后1小时内不可做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前后,施受双方须饮水300-500毫升温开水。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的人及 儿童 、老人按摩前后饮水不要超过150毫升。

女性在怀孕、月经期间不宜做足部按摩。但对月经不调、痛经者按摩时,力度要轻。

各种传染性疾病患者、足部有新鲜或未愈合的伤口,或足部骨折者、足部皮肤有皮肤病,如皮肤上的脓疮、溃疡者、.有出血性或出血倾向的疾病,如尿血、呕血、便血等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病者。不宜做足部按摩。

病人在服药治疗期间接受足部按摩不应停药。

老人和儿童按摩时间要适当缩短,对于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糖尿病、肝病患者,按摩力度要轻,双足按摩不能超过10分钟。

有资质的按摩师才可以对孕妇和月经期妇女做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师操作结束后,须用热水洗手。

4结语

足部按摩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部按摩的详细记载。况且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环通畅,对全身的气血正常运行尤为重要,而足部按摩正是一种最佳的畅通足部血液循环的方法。足部按摩具有固养根气、疏通经络和调解神经的作用。通过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还可以启动机体的调节功能,激发各器官细胞潜能,增强免疫力。通过对上述理论的应用,和对实践的 总结 ,足部按摩,是获取健康生活的必要的方式和方法。

浅谈老庄思想中的养生之道 文/燕赵北羽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十三章》 人之为人,精神与肉体同在。精神与肉体分离,则在魂曰“游”,在体则为“尸”。老子所言“载营魄抱一”之意也。故此章可看为前章之展述。前章同述“儿以悦和,雌甘弱守”,此两种形式虽异,然指向同一,可云老子修身之妙谛所在。以婴儿之智,不知世俗之和,而享天然之和。成人居之,知世俗之和,而甘守弱柔,故不争于世,随遇而安,尽享天道赋我。老子本章,展前章之述,达政统之论,贵自者,方可以贵他。不知贵自,则无提他贵也。 管仲保齐桓公霸王天下,临终荐辅助之臣。蒸子之易牙,自阉之竖刁等徒建王不用。而齐桓公不听,故此后有丧身之悲。何者?不吝自,强自于斯,自为标,何论他焉?伤身害自尚可,害他于我何损?当丧必丧,不当丧亦可丧之。此为老子之道,在其前之论也。故管仲亦可以看成道家。更换角度而看事态发展。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老子第廿六章》 本章与十三章基本同意,荣观而燕处,宠辱而不惊,修身之妙道也。患得患失之,不可托天下与之。重者,自也。自不重则为轻,轻则亦失,不变之理也。心怀天下,热心需之。然谨心热实为大缺,必有冷眼。不救水火之民,而为救其更多。断其车而保其帅,断其肢而保其生也者。楚汉之争,有丢车保帅,世俗有毒蛇噬臂,而自断之,保其命也。此为道家之冷眼,换儒家来看,颇似夫子之“勇”论: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篇》 儒道互补,可见一斑也。贵儒而失道,贵道而失儒,皆偏亦。基不同,见相异,然殊途而同归,皆圣人。 老子之后传,庄周于养生更进之。其论为《养生主》。养生,主。主在随其神赋而自得其妙,养身而不逆身,可得长生之道。疱丁解牛,目欲而神止,解牛而不自知,如泥委地尚不知其死。迷离倘惶,神来之笔。故庄子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此章此节,可参南怀谨之《庄子南华》于此不再多述。 卫生者何?卫其生也。如何卫生?庄周在《庚桑楚》章中借南荣趎与老子之口给出作答: 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犹未病也。若趎之闻大道,譬犹饮药以加病也,趎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所能乎!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曰:「然则是至乎?」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儿子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庄周此章,在于言老子之书,老子之言,意在替其发挥之。颇可借荐。进而庄周标明此章之意: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人有修者,乃今有恒;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此谓有恒,有身,方可得天而助。得天而助者,方可为天子。天子者,天下之牧主也。 其实本段亦同为老子十三章所言,“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其理均同。 以此为记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