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跨文化交际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跨文化交际论文的参考文献

Schumann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1978Samovar LA,Porter RE,Stefani Between Cultures. . 1998Hall Edward Silent Language. . 1959 Brown, Psychology. . 1987Hanvey, Awareness. Toward Internationalism:Readings i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 1979 Adler, Shock and the Cross-cultural Learning Experience. Toward Internationalism:Reading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 1987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 本文对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教学策略以及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教学策略对策

一、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

1、跨文化教学中的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文化交流和融合在人类各民族之间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现在社会需要高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只是语言教学或者文化教学是远远达不到的。跨文化教学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以前的外语教学只是针对一些语句的语法和句法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出错误的语法,一些语用的规则语句是否适合,而现在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考虑的问题是能不能培养出跨文化交际的人才,仅凭这些是根本达不到目的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某一种语言文化的范围。例子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这种语言在19世纪殖民扩张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的通用语言。在磨合和融合各国独特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英语所代表的安格鲁撒克逊的文化逐渐消失,它被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所取代。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并没有将本身的语法规则进行改变,然而它伴随着使用者的不同,它在跨文化交际中传达的文化信息也会有所不同。对语言和文化研究之后的产物就是跨文化研究,在外语教学从传统的模式转变到科学的模式过程中,跨文化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把文化教学从直接传授即成的知识文化扩展到了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2、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

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种熏陶的过程,不仅语用的习惯有了特定模式,就连语言的行为和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其实也就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一方面对于固有的语言模式、语用习惯很容易在理解和运用目标语中进行使用;另一方面,将书本上学到的目标语文化看作是“标准文化知识”,并且还要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进行运用。现在的文化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就像前面所讲到的,将文化知识单方面的传授给学习者,对于文化敏感性的培养和文化视野的拓展却忽视了。

Wolfson指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不可以被某一特定的文化社团的交际能力模式进行统领,应该将学习者的不同文化背景作为依据,把不同的交际能力发展起来。例如,同样用英语与韩国人、英国人、美国人甚至非洲裔美国人交流需要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同的,因为其交际能力因其文化特征不同而有所不同———每一种文化在价值观构成中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一定固定使用母语者一方的文化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主导,需要跟据特定的社会语境来选择正确的交际方式。

二、跨文化教学策略

站在外语教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文化敏感性的培养和文化平等性的尊重,这两点是跨文化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人类社会的文化体系是多种多样的,民族之间的文化背景又不是相同的,因此,民族之间的文化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这种差异不仅在英语民族和非英语民族之间有所存在,而且还会在非英语民族的人群之间有所渗透。Widdowson针对学习者发展交际能力有密切关系的文化习得进行了讨论,指出文化习得的目的只限于目的语本族语使用者的文化,那么它起到的作用最多也就是增进学习者和这些文化社团成员的感情;但是,目的语在很多时候也会被学习者用来与其他非本族语使用者进行交流。英语民族的正式文化在交际中需要将交际情境作为依据是学习者在教材中所能获取到的最多文化信息,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跨文化交际的言语行为适当性不能依据使用的语言来决定。例如,中国人与韩国人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交流,交际双方都是非英语民族。英语虽然是交际双方所用的语言,双方交际行为却没有必要循规蹈矩地遵循英语民族的文化习惯,应当顺应中韩两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人类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和发展出语言和文化,每一种文化都具有特性,并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

三、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跨文化教学的实施要素

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教师队伍必须有很高的素质。跨文化教学不可以被教材所束缚,完全依靠教材也是比较难的,它想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多重文化的理解力赋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文化观念和平等对待文化独特性的态度都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给学生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要利用教材,将其中的文化逐渐加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而且还可以对文化的表层现象进行理解,并通过分析讨论,给予学生领悟文化深层结构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言传身教地培养学生把文化知识转化为文化敏感性,从而使跨文化交际可以更好地进行发挥。所以,学生认识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将教师本身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行为作为基础,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所具备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2、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是跨文化教学的基础

跨文化交际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而且还要注重实践,做到真正地将语言和文化融为一体。课程的设置应该将“一言堂”的模式遗弃掉,在学生开始一个研究课题时,要进行分组合作,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对于一些典型问题的方式,需要在研讨会中进行讨论,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来,让学生可以自己找到问题的存在,并且积极主动地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索。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兼备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两方面的内容,对语言地道、文化特征突出的教科书进行选择,以免纯理论的教材出现。阶段性对教科书进行总结,看它的文化知识是不是可以将民族特征、价值观等体现出来。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的地位日渐明显。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直接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探索和学习新的理论,才能跟上教学改革步伐,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煜茹.关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几个问题分析及策略探索[J].教育与管理2011,(08).

[2]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07).

[3]许力生;吴丽萍.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习得问题的反思[J].中国外语2006,(07).

跨文化交际论文最新参考文献

跨文化交际与商务英语翻译论文

【摘要】 自我国加入了WTO之后,对外的经贸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国际贸易当中跨文化的商务性活动经常会出现商务英语的翻译,商务英语是一种商务合作双方都比较认可的服务性语言,实际运用的时候需要强调翻译技巧以及翻译的策略,翻译的过程当中需要适当地融入适应性,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翻译;探究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当中的自然人进行交际的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习惯和历史背景,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令差异能够在传译当中逐渐消失,但是相对的,仅仅强调语言的转换远远不够,需要强调文化内涵。

一、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不同的宗教、哲学系统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由于其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等情况差异,导致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差异。使用汉语的中国,和西方的国家在地域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都存在不同,而这些因素的不同都会造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困难。另外,宗教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商务英语翻译也出现一定的差异。比方说在西方的神话传说当中,“龙”这的单词是“dragon”,是一种比较邪恶的怪物,特别是在中世纪它更是代表了罪恶,甚至在圣经故事当中将撒旦直接称为是“great”,这个单词还有“泼妇”的含义;但是相对的,它在我国则是一种吉祥的代表。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同一个单词指代的事物可能有完全相反的意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就要非常小心这一类单词。

二、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不同的文化观念

“文化”在人们的历史演进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综合体,它包含着人们评价客观事物的具体标准,通常会用来形容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汉语国家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在文化观念上有差异,其沟通方式以及沟通的内容都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比方说,在英语单词当中,“西风”(即zephyr)很好地体现出英国的文化,英国人的文化观念当中,西风属于非常温暖且和煦的风,这是因为英国的自然环境让他们的“西风”是自大西洋而来的温暖海风,在《西风颂》当中就有明确的现;但是相对的,西风在我国则是寒冷的代名词,中国更倾向于“东风送暖”的说法,因此,在翻译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作为翻译人员,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可译性的限制,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

三、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不同的表达语言的形式

民族语言的`使用方式与其文化环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西方国家当中,人们更加倾向于明确且坦率的交流方法,非常讨厌说话不清楚以及模糊性的语言,翻译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一点,另外,西方人往往喜欢礼貌的语言,因此,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翻译人员需要通过礼貌的译文来表现商务活动的交往礼节性等。比方说,在商务英语当中,针对“you”这个单词,翻译人员就可以将其翻译成“您”或者“贵方”等,另外,注意“please”以及“请”字的巧妙使用,表示出对双方的尊敬。

四、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在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因为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商务英语的活动当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是否能够尊重对方国家的生活习惯进行问候和寒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整体形象,能够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继而促进双方成功的合作。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实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模式上的相等,必须要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更。比方说,如果一名翻译人员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熟悉,随意地将美国的一些大商店当中配置的“room”翻译成休息室就是非常不合适的,大部分情况下,商场当中的“room”是说“厕所”,却不是在中国的认知当中机场的休息室;另外,对于中文当中的“挥金如土”以此,直接翻译成“tomoneyearth”就是不正确的,会造成对方的不理解和茫然,因为在英语当中earth指代的大多是“地球”,挥金如“地球”是说不通的,因此需要将其翻译成以下的句子“tomoneywater”才说得通。除此之外,如今西方社会更加欣赏独立精神,长期受他人照顾在西方的认知当中是弱者或者无能的人。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当中需要小心精神,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商务活动的最终目的。

五、结语

总的来说,商务英语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当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就如今经济一体化的情况来看,商务英语的翻译越来越重要,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不但需要强调英语的语言共同点,同时还要拥有语言现象以及表现内容上的独特性,研究跨文化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不但要积极地探究其内涵,还要恰当地使用翻译策略,充分掌握翻译恰当性以及规律性。

参考文献:

[1]沈艳玲.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初探[J].校园英语旬刊,2015(36).

[2]王昕.试论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江苏商论,2015(23).

[3]曾爱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J].鄂州大学学报,2014(09).

在全球化趋势的深入推动下,跨 文化 传播日渐频繁。随着跨文化传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以及影响深度的不断加深,全球化多语境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的探讨和研究已经备受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跨文化交际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副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学把伴随语言交际过程的辅助表达行为称为副语言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副语言在非语言声音、语空和功能性发声上有显著的差异性,解析这些差异性,恰当地运用重读、音调、停顿、延长语音、话轮转接、功能性发声等规律和技巧,以提高跨交际的能力和效果。

论文关键词:副语言;跨文化;文化差异;技巧

副语言(Paralanguage)又称为类语言或伴随语言、辅助语言。副语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用来协助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明态度的非言语技巧的总称。作为语言符号的子系统,副语言行为始终贯穿于言语交际过程,并且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常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副语言作为语言交流的辅助手段,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性。本文将从微观层面解析副语言的文化差异性,阐述副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传达的话语意义和交际功能、副语言使用的规律和技巧,以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副语言分类

语言学文献中把副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副语言是伴随语言的某些声音现象。曹合建将副语言分成个人音质符号(voice identifiers)主要指由生理条件决定的个人声音特征,由语音的非切分成分构成,如一个人的音色、音速、音域、音延、节奏等,能反映个人的年龄、职业和社会地位等;语音修饰符号(vocal modifiers)主要对语义起修饰作用,如笑声、哭声、打嗝、打哈欠等;语音区别符号(vocal charactefi-zers)主要具有决定话语语义的作用,如声音的响度、音高、音量、音速的变化以及对发音器官加以控制而产生的表示不悦、愤怒等情感因素;语音分隔符号(vocal segregates)主要是更深入、细致地反映说话人的意图、状态等,通常用“um”、“ah”、“tlh”和“嗯啊”、“嗯哼”一类的有声符号;语音替代符号(vocal alternates)主要指那些较为准确地把特殊的言语意义表达出来的副语言行为,其作用是取代某些词或话语。

广义的副语言不仅包括狭义的副语言的特征,而且包括非声音特征,如体态语、客体语、语等。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属于狭义的范畴,即没有固定语义的有声行为,包括停顿和沉默。

二、副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差异性比较

副语言作为非语言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交际中必然反映一定的文化特性及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社会成员的习俗、习惯、 思维方式 和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是信息的内在表达,比较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副语言使用的差异性,对于更好解和开展跨文化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1.非语言声音的差异

非语言声音是一种无固定语义却可以传递交际信息的声音,这类声音不是分音节的语言,而是发出声音的“副语言”。如谈话的音量的控制,英语国家的人公开时可以开怀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欢庆会上也会放声大笑,但是在讲课、私下交谈或打电话时声音却比中国人低得多。另外,英语国家的人讲话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表达方式又不想终止发言时常常发出一种声音分隔信号llll或unh,意思是“请稍候”。中国人常常用“这个、那个”来填补空白。英语国家的人感到冷时,会紧抱双臂并发出brr声音,中国人感到冷时所发出的咬紧牙关吸气音,在英语国家却表示为疼痛,尤其是烧伤疼痛。又如中国人在听别人讲话时常常发出mm lllm声,表示在专心静听,英美国家的人却会将这一声音误解为Okay!Okay!I understand,Hurry up and finish talking!

2.语空的差异

语空就是指在运用常规语言进行交流时所出现的话语停顿和沉默。把沉默纳人副语言的范畴,实际上也是广义的语言的一种,只不过是一种音量值为零的语言。中国人的“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引起文化冲突。英语国家的人感到很不习惯的是中国人经常采取沉默的态度,如 报告 人不回答听众的问题;听报告人只是静静地听,不爱提问;交谈中听话人不以明确的声音作出反应;在餐桌上只劝吃劝喝,交谈却不足。中国人将“沉默是金”作为信条,认为停顿和沉默既可以表示无言的赞许,也可以表达无声的抗议;既可以是附和抗议的表示,也可以是决心已定的标志。

3.功能性发声的差异

有些副研究者把功能性发声又称为“特征音”,属于语音修饰符号范畴。在情绪和生理音的控制方面,国家的人非常注意合理地控制,如打哈欠声、打喷嚏声、打嗝等,如无法控制,通常会表示抱歉。对于生理音的控制会更加严格,在他们认为,在他人面前发出生理声音,是缺乏修养、失礼的表现。而中国人往往在这方面不是很在意,在他们看来,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法控制,也不必控制。又如对待吹口哨的问题,英美国家的人认为在熟悉的人面前吹口哨,尤其是男子对女子,往往被认为是对对方容貌的赞美。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三、副语言在跨交际中的应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 英语学习 者要熟练掌握副语言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把握副语言的表达规律,了解副语言使用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将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把握发声韵律特征,避免文化冲突

副语言是有声但没有固定语义的语言。中国人讲汉字有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即使同一个字,意思表达也千差万别。英语中却是通过语句的重读、语调、停顿和延长语音等表达说话者的意图,表达不同的意思。

在跨文化交际中重读不同,话语的意义迥然不同。例如You get the car,在这个 句子 中,重读“You”,特指你,而不是别人;重读“get”指得到,而不是其他动作行为;重读“the car”,说明得到的是汽车,而不是其他的物品。随着重音的改变,句子的语用和话语意义也不同,重音运用不当,将会在文化交际中产生冲突,从而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进行。

语调指说话人抑扬顿挫的变化,有升调、降调、升降调、降升调。不同的语调带有说话人的情感色彩。例如She is kind,用不同的语调,会表达不同的语义。用正常陈述句的语调,句末用降调,表示“她是位善良的女孩”;句末用升调,表示不确定性,一种猜测和怀疑,“她真的很善良吗”;在“is”处降调,表示肯定,指“她确实善良”;在“is”和“kind”处用降升调,暗示“她很善良,但是……”,即有言外之音。

停顿是语音分隔的一种表现形式,停顿在交际中传递着重要信息、聚焦重点、引起听众的注意。例如,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主办权时,说到:“The games 0f the 29th Olympiad 2008 are awar-ded to the city of——Beijing,”在这句话中使用了停顿,充分地渲染了现场的气氛,引起了听者的高度注意,也达到了表达的效果。

延长语音是一个音素在一个词、 短语 或句子中读音时间的长短叫音的长度。说话者可以通过延长单词或单词中的语音来表达说话人的不同语用意图或话语意义。例如“I’m coming,”这旬日常用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延长语音使用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Tony是个调皮的男孩,妈妈让他去拖地,他正在打游戏,这时他拖长了语音“coming”,表示了厌烦和漫不经心的态度。随后,他很费力地在拖地,这时妈妈叫他去吃晚饭,他同样回答了“I’m coming,”但语音显得干净利落、嗓音宏亮,这时却表达了他如释重负、逃避责任的情绪。

2.恰当地运用“话轮转接”,避免沉默不语

“话轮”的含义是指给予说话人的权利与义务及实际所说的话语。20世纪70年代,学家萨克斯(H,Sacks)、谢格罗夫()、杰弗逊()提出了“话轮转接”理论,来说明话语中发言者的变换问题。邓肯将话轮转接分为三类:话轮放弃提示(turn—yielding Cues),讲话人示意自己已讲完,听话人可以说话了,常见的技巧是讲话人语速放慢,然后用缓冲语,如well,you know,听话人就知道自己可以讲话了;话轮回归提示(back—ehannehng CUeS)话轮放弃信号以后示意自己不想说话,希望继续听下去,常见的形式是Mm或Ull huh,或用升调0h,鼓励讲话人继续讲下去;话轮维持提示(turn—maintinng cues)是采用加强音量变化和加快讲话速度的 方法 来抑制听话人的发言要求。如用Ah之类声音填补讲话过程中的停顿,不给对方以插话的机会。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始终坚持作出有声的反应,不可沉默不语,更不可毫无反应,交谈时要注意话轮的自然转接。

3.正确使用功能性发声,避免语意模糊

功能性发声的运用是否得当,主要取决于讲话人在一定语境中的态度,伴随着言语的笑声、哭声、低语声等的副语言,对话语意义起到辅助修饰的作用,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丰富,语意更加明确,有利于信息的准确表达。例如:Jack:MayI have alook at your new pen?Alice:(Sroiling)as you like,Alice的微笑赋予了“as you like”更为直接的态度——允许。如果Alice采用了"yelling"的态度,则表明了Alice的愤怒、不耐烦,那么Jack可能就会打消看这支笔的念头。可见,功能性发声的正确表达,强化了话语意义,避免了语意模糊。

浅谈跨文化交际对 商务英语 翻译的影响

随着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商务往来的逐渐频繁,商务英语翻译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商务英语翻译属于跨文化交际,由于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多种因素,对商务英语翻译结果的准确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对跨文化交际中各个因素进行了 总结 ,分析出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促进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结果的有效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

1.交际语言方面的因素。

商务英语翻译主要是对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解释和转换,因此交际语言方面的差异是商务英语翻译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性比较大,有些语言对于语句的顺序比较看重,但是有些语言主要是侧重于感情的表达等等;第二,句式结构方面的差异,一些语言的句式结构比较复杂,各种词性的词语出现的位置多种多样,翻译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一些语言的句式结构较为简单,各种词性的词出现的位置也比较固定。

2.思维方式方面的因素。

对于英语和汉语来讲,在进行相互翻译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侧重语法和句式等的分析,而且还需要注重思维方式和感情方面的差异性。其在思维方式方面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众所周知, 英语文化 国家的思维方式较为具体,从而影响着他们在语言方面的含义也较为直接;但是,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较为抽象,汉语的语法和句子含义也较为深入,因此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在不同语言的思维方式之间进行转换;第二,在逻辑表达方面,英语主要是从小到大的表达方式,往往重要的因素放在句子的最后面;而汉语的逻辑表达是从大到小的方式,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放在最前面。

3.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社会文化对商务英语翻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活区域文化方面的差异性,比如:英国与我国在区域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区域的差异造成了气候、环境等存在多种差异,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方面,需要注意生活区域的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造成的影响;第二,在宗教习俗方面的差异,例如:英语国家的人们普遍信奉____,而我国主要是以佛教文化为主,因此在其文化中会产生很多与宗教有关的文化信息,需要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进行格外的注意。

二、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策略

1.需要对不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

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文化,即使都是使用英语的国家,其文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提高,需要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深入地了解,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深入地学习,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所以需要对多种文化进行深入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商务英语翻译工作;第二,通过不同的 渠道 了解相关的文化,为了更好地促进世界交流和发展,很多国家通过多种媒体方式积极展示自己的文化,所以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其文化进行学习。

2.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常见的翻译方式:直译主要是指,对英语中的一些词汇或者句式直接进行翻译,这是因为受到跨文化的影响,一些英文中的词汇或者数字,很难找到对应的汉语翻译;相反,采用直译的方式,翻译过来之后大家都能够了解相应的意思。例如:英文中沙发和高尔夫的翻译等等;意译的方式,英文中的很多词汇虽然本身具有的含义有限,但是组成句子之后,整个句子的含义就变得深刻。如果按照词汇进行逐字翻译,无法体现其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直译和意译是非常重要的翻译方式,一定要注重将两者进行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商务英语翻译工作。

3.注意特殊商务英语词汇的翻译。

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很多商务词汇虽然在其他场景下有着其他的含义,但是作为商务英语的词汇,其含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词汇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对商务英语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包括其文化背景和相关词汇的运用,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商务英语翻译工作,进而克服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难题。

小结:商务英语翻译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由于跨文化交际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得商务英语翻译的结果产生偏差。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下对商务英语翻译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进而提出了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顺利开展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肖立青.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及应用策略[J].科教文汇,2015(2015年17):167-168.

[2]王昕.试论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5(23):253-254.

跨文化交际论文英语参考文献

跨文化交际与商务英语翻译论文

【摘要】 自我国加入了WTO之后,对外的经贸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国际贸易当中跨文化的商务性活动经常会出现商务英语的翻译,商务英语是一种商务合作双方都比较认可的服务性语言,实际运用的时候需要强调翻译技巧以及翻译的策略,翻译的过程当中需要适当地融入适应性,本文将就此展开探究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翻译;探究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当中的自然人进行交际的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习惯和历史背景,作为商务英语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令差异能够在传译当中逐渐消失,但是相对的,仅仅强调语言的转换远远不够,需要强调文化内涵。

一、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不同的宗教、哲学系统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由于其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等情况差异,导致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差异。使用汉语的中国,和西方的国家在地域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都存在不同,而这些因素的不同都会造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困难。另外,宗教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商务英语翻译也出现一定的差异。比方说在西方的神话传说当中,“龙”这的单词是“dragon”,是一种比较邪恶的怪物,特别是在中世纪它更是代表了罪恶,甚至在圣经故事当中将撒旦直接称为是“great”,这个单词还有“泼妇”的含义;但是相对的,它在我国则是一种吉祥的代表。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同一个单词指代的事物可能有完全相反的意义,因此,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就要非常小心这一类单词。

二、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不同的文化观念

“文化”在人们的历史演进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综合体,它包含着人们评价客观事物的具体标准,通常会用来形容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汉语国家和英语国家的人民在文化观念上有差异,其沟通方式以及沟通的内容都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比方说,在英语单词当中,“西风”(即zephyr)很好地体现出英国的文化,英国人的文化观念当中,西风属于非常温暖且和煦的风,这是因为英国的自然环境让他们的“西风”是自大西洋而来的温暖海风,在《西风颂》当中就有明确的现;但是相对的,西风在我国则是寒冷的代名词,中国更倾向于“东风送暖”的说法,因此,在翻译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作为翻译人员,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可译性的限制,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

三、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不同的表达语言的形式

民族语言的`使用方式与其文化环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西方国家当中,人们更加倾向于明确且坦率的交流方法,非常讨厌说话不清楚以及模糊性的语言,翻译的时候也要注意到这一点,另外,西方人往往喜欢礼貌的语言,因此,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翻译人员需要通过礼貌的译文来表现商务活动的交往礼节性等。比方说,在商务英语当中,针对“you”这个单词,翻译人员就可以将其翻译成“您”或者“贵方”等,另外,注意“please”以及“请”字的巧妙使用,表示出对双方的尊敬。

四、尊重汉语国家与英语国家在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因为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商务英语的活动当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是否能够尊重对方国家的生活习惯进行问候和寒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整体形象,能够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继而促进双方成功的合作。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实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模式上的相等,必须要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更。比方说,如果一名翻译人员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熟悉,随意地将美国的一些大商店当中配置的“room”翻译成休息室就是非常不合适的,大部分情况下,商场当中的“room”是说“厕所”,却不是在中国的认知当中机场的休息室;另外,对于中文当中的“挥金如土”以此,直接翻译成“tomoneyearth”就是不正确的,会造成对方的不理解和茫然,因为在英语当中earth指代的大多是“地球”,挥金如“地球”是说不通的,因此需要将其翻译成以下的句子“tomoneywater”才说得通。除此之外,如今西方社会更加欣赏独立精神,长期受他人照顾在西方的认知当中是弱者或者无能的人。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工作当中需要小心精神,尊重不同的文化习惯,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商务活动的最终目的。

五、结语

总的来说,商务英语的翻译是跨文化交际当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就如今经济一体化的情况来看,商务英语的翻译越来越重要,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不但需要强调英语的语言共同点,同时还要拥有语言现象以及表现内容上的独特性,研究跨文化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不但要积极地探究其内涵,还要恰当地使用翻译策略,充分掌握翻译恰当性以及规律性。

参考文献:

[1]沈艳玲.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初探[J].校园英语旬刊,2015(36).

[2]王昕.试论商务英语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江苏商论,2015(23).

[3]曾爱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J].鄂州大学学报,2014(09).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往往出现文化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原因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双方对彼此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

关键词:国际贸易;跨文化交际;新趋势

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因为交易的原因不得不频繁来往。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往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影响,使得交流起来难免因为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在国际贸易中,各项活动都涉及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问题,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交流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解决各国人民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变得越发必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在国际贸易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商务活动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内容就是来自不同国家,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的活动。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往往会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谈判失败。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方式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如情感、肢体动作等。因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从小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影响,情感表达方式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跨文化交际对开拓国际市场的影响

因为跨国公司将分支公司设立在国外,这就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开拓市场。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开拓市场的要求也不同。这时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便派上了用场。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国情、国民生活习惯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国家的市场进行调查,有利于跨国公司市场的开拓。相反,如果因为国情的不同,盲目按照本国国情进行市场开拓,往往会造成公司亏损的情况。例如,一家女装生产企业想要在阿拉伯建立分公司,该企业不仅需要在服装设计上下工夫,设计出样式新颖、适合大部分女性接受的样式之外,还要考虑阿拉伯地区女性的地位较低,在阿拉伯地区女性穿衣打扮不能太过暴露。如果在该地区销售比基尼等暴露的女装,那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市场开拓方面的影响。

2.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合作的影响

(1)在语言交际上,任何商谈都需要通过语言才能进行。但是各国语言之间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巨大的语言差异导致合同签订失败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商务会谈过程中,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时,应连名带姓一起介绍。如在美国,一个叫“MarryWhite”的人,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所有贸易成员在第一见面时相互介绍,其他人不熟悉的时候应称呼她(他)“”或“”,等到熟悉了之后才能直接叫名字“Marry”。而这些名字的组成对每个国家的人习惯往往不同。中国人就很少有人只称呼姓而不称呼名字。

(2)在行为习惯上,每个国家的人由于从小受到本国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例如,对德国人来说,严谨是他们做事必须遵循的法则。而对天生浪漫的法国人来说,及时行乐是他们的追求。曾经有一个德国人和法国人在餐桌上谈生意,德国人坚持认为应先谈完生意再吃饭,而法国人却认为应先吃完饭再谈生意。

(3)在肢体动作上,不同国家的人在初次见面相互介绍时,表现出不同的习惯。例如,中国人通过握手表示友好,日本人用鞠躬表示友好。仅仅知道握手或鞠躬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够的,握手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美国人在握手时力道较大,而英国的绅士行为决定了其握手是温柔的,中国人握手讲究眼睛要正视对方,持续几秒钟,然后手要象征性的晃动几下。

3.跨文化交际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而这些小的习惯往往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管理问题。例如,西方人对头衔社会等级的在意程度较低,在日常交往或介绍时,西方人一般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别人对其称呼也只需要称呼姓名即可。而东方人恰恰相反,等级制度森严。与东方人打交道时,除了介绍姓名之外,还要介绍职位头衔,如总经理、董事长等,以示尊重。另外,在平时的称呼中一般也要加上头衔,否则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跨国公司里要制定一套让全体员工都遵守的管理方法,并且不让每个人觉得为难,必须要对来自每个国家的员工进行深入了解,这就涉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未来发展变化和趋势

1.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各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这就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未来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1)跨国公司仍然是是跨文化交流最有利的环境,未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起来,使得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深入。

(2)跨文化交际也不仅仅只限于跨国公司的环境下。随着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国学者相互交流也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以前闭关锁国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了很多。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更多的学者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前来我国学习。

(3)随着科技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不仅仅局限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视频电话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视频进行商务会谈,对世界贸易也有逐渐倾向于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这也是跨文化交际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这种方式的跨文化交际方便了交易双方,节约了在会见的在途时间。

2.跨文化交际的范围更广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国际贸易商务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下,商务合作将仍然是跨文化交际最为重要的场合之一。但是,随着各项科技的发展和需要,跨文化交际也将在更多方面产生需要。

(1)学术交流方面。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一种文化都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发展交流生的现象也日渐频繁。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学者们愿意不远千里去异国他乡求取真知,为跨文化交际拓宽了发展范围。

(2)医学帮助。医学是现代人们十分重要的一种科学文化。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各国的医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各项医学实验的成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福音。随着各国医学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各国的专家可以因为一项手术而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合作。

3.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更深

目前,各国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不够深入。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各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也将更加深入。来自异国的人可更深程度地接触到本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语言交流层面。

结论

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为了减少因为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各国人民之间交流不顺的情况发生,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目前,因语言差异而导致国际贸易难以进行的案例仍然存在。我们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现状和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预测了未来跨文化交际发展的新趋势,以期为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谭盛凤,白志武.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在科技史上的应用———从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谈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97-200.

[2]胡文仲.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J].外国语,2010(6):28-32.

[3]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5):323-327.

[4]冯焕红.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9Z):142-143.

[5]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106-110

摘要: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并设置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多种,能够开发跨文化交际必然成为外语教学界当前主题的中心。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特别是外语的应用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跨文化的外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编写了系统的教材。 1987年9月,全国举行了第一次CET。在此基础上,1989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大学英语考试。这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逐步扩大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中国学生,词汇和语法可以读,可以应付考试,但在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上经常发生。这些必须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以解决和改善。

毫无疑问,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主要障碍除了语言本身,还要从文化背景入手,因为许多语言现象的解释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由被动的学习语言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应用语言知识。因此,在相应的大学英语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性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们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或“学习为中心”,不仅是语言学习,掌握教学规律,而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1、词汇解释的含义为基础,与词的文化内涵相结合

词汇是用来解释语言的基本单位,国家文化的概念是一种参考,它是最脆弱的文化渗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英语,在英语教学和文化方面的指导方面,应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步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在一些常识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恭维,但在另一种语言可能是贬义。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集体主义,相互依存,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西方,是负面,消极的意义。相反资产阶级,野心,在中国人有一定的负面内涵,但它对于西方人是一种恭维。关于“宣传”,英语词典定义为“政治团体影响的信息公开传播,往往夸大甚至虚假信息。”然而,这两个不同的字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贬义的赞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所以,当我们说,促销产品,使用产品的推广,而非产品的宣传。

2、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语言点讲解为辅

日常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讲解课文时,如果不知道语法,不讲语言点(通常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句子),翻译不是造句,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学习母语是不同的。成人环境,认知等因素在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破坏,成人总是下意识地学会了更多的语言和母语。成年学生,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早已定型。关键不在于是否适应中国学生的习惯,而是在于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认知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教学中要解释的文字以及话语分析,应根据文本体裁(叙事,描述,说明,议论等),作者是如何开始的文章(通过什么手段,在附着力的章节和收敛),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要思想),为目的所使用的文字和语气等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方法,和思维习惯,以及讲英语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语言点讲解,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向教师提供一些帮助。我相信,如果不以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即使老师可以说明一个简单的句子或到相应的翻译几个句子,也达不到让学生理解的要求。

3、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讲解

由于在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自身特点的影响下,这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寒暄上的差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熟人,会说“吃了吗”,西方人往往以为中国朋友要邀请他吃饭。而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这句话只是一个普通的寒暄语,相当于在英文“How are you”。社会语言学家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什么样的话,并正式邀请的口头语言的使用,有什么区别。他们发现,正式邀请要远远超过具体的客气话。一般情况下需要邀请时的交谈包括时间,地点,如:“星期六晚上在某餐厅吃饭”,这是一个明确的邀请。再次,在沟通不同主题的选择。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体重等问题,在西方的隐私,似乎谈论这些问题是不适当的,将被视为个人隐私的冒犯。在中国文化,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互相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语音,语法和句子结构的错误,如第三人不带S动词,单数和复数名词误用,甚至不完整的句子结构等,往往不影响沟通的行为。但文化错误,非母语在不适当的言语行为的无意识实施下,往往产生误导,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尊严等等。因此,教师应穿插在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解释,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更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文化差异和沟通失败的结果。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参考文献

1、中西习俗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吴锋针绥化师专学报2003-03-30

跨文化交际的论文文献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往往出现文化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原因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双方对彼此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

关键词:国际贸易;跨文化交际;新趋势

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因为交易的原因不得不频繁来往。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往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影响,使得交流起来难免因为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在国际贸易中,各项活动都涉及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问题,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交流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解决各国人民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变得越发必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在国际贸易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商务活动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内容就是来自不同国家,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的活动。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往往会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谈判失败。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方式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如情感、肢体动作等。因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从小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影响,情感表达方式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跨文化交际对开拓国际市场的影响

因为跨国公司将分支公司设立在国外,这就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开拓市场。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开拓市场的要求也不同。这时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便派上了用场。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国情、国民生活习惯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国家的市场进行调查,有利于跨国公司市场的开拓。相反,如果因为国情的不同,盲目按照本国国情进行市场开拓,往往会造成公司亏损的情况。例如,一家女装生产企业想要在阿拉伯建立分公司,该企业不仅需要在服装设计上下工夫,设计出样式新颖、适合大部分女性接受的样式之外,还要考虑阿拉伯地区女性的地位较低,在阿拉伯地区女性穿衣打扮不能太过暴露。如果在该地区销售比基尼等暴露的女装,那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市场开拓方面的影响。

2.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合作的影响

(1)在语言交际上,任何商谈都需要通过语言才能进行。但是各国语言之间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巨大的语言差异导致合同签订失败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商务会谈过程中,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时,应连名带姓一起介绍。如在美国,一个叫“MarryWhite”的人,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所有贸易成员在第一见面时相互介绍,其他人不熟悉的时候应称呼她(他)“”或“”,等到熟悉了之后才能直接叫名字“Marry”。而这些名字的组成对每个国家的人习惯往往不同。中国人就很少有人只称呼姓而不称呼名字。

(2)在行为习惯上,每个国家的人由于从小受到本国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例如,对德国人来说,严谨是他们做事必须遵循的法则。而对天生浪漫的法国人来说,及时行乐是他们的追求。曾经有一个德国人和法国人在餐桌上谈生意,德国人坚持认为应先谈完生意再吃饭,而法国人却认为应先吃完饭再谈生意。

(3)在肢体动作上,不同国家的人在初次见面相互介绍时,表现出不同的习惯。例如,中国人通过握手表示友好,日本人用鞠躬表示友好。仅仅知道握手或鞠躬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够的,握手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美国人在握手时力道较大,而英国的绅士行为决定了其握手是温柔的,中国人握手讲究眼睛要正视对方,持续几秒钟,然后手要象征性的晃动几下。

3.跨文化交际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而这些小的习惯往往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管理问题。例如,西方人对头衔社会等级的在意程度较低,在日常交往或介绍时,西方人一般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别人对其称呼也只需要称呼姓名即可。而东方人恰恰相反,等级制度森严。与东方人打交道时,除了介绍姓名之外,还要介绍职位头衔,如总经理、董事长等,以示尊重。另外,在平时的称呼中一般也要加上头衔,否则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跨国公司里要制定一套让全体员工都遵守的管理方法,并且不让每个人觉得为难,必须要对来自每个国家的员工进行深入了解,这就涉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未来发展变化和趋势

1.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各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这就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未来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1)跨国公司仍然是是跨文化交流最有利的环境,未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起来,使得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深入。

(2)跨文化交际也不仅仅只限于跨国公司的环境下。随着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国学者相互交流也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以前闭关锁国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了很多。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更多的学者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前来我国学习。

(3)随着科技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不仅仅局限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视频电话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视频进行商务会谈,对世界贸易也有逐渐倾向于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这也是跨文化交际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这种方式的跨文化交际方便了交易双方,节约了在会见的在途时间。

2.跨文化交际的范围更广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国际贸易商务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下,商务合作将仍然是跨文化交际最为重要的场合之一。但是,随着各项科技的发展和需要,跨文化交际也将在更多方面产生需要。

(1)学术交流方面。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一种文化都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发展交流生的现象也日渐频繁。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学者们愿意不远千里去异国他乡求取真知,为跨文化交际拓宽了发展范围。

(2)医学帮助。医学是现代人们十分重要的一种科学文化。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各国的医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各项医学实验的成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福音。随着各国医学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各国的专家可以因为一项手术而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合作。

3.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更深

目前,各国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不够深入。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各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也将更加深入。来自异国的人可更深程度地接触到本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语言交流层面。

结论

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为了减少因为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各国人民之间交流不顺的情况发生,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目前,因语言差异而导致国际贸易难以进行的案例仍然存在。我们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现状和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预测了未来跨文化交际发展的新趋势,以期为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谭盛凤,白志武.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在科技史上的应用———从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谈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97-200.

[2]胡文仲.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J].外国语,2010(6):28-32.

[3]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5):323-327.

[4]冯焕红.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9Z):142-143.

[5]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106-110

摘要: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并设置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多种,能够开发跨文化交际必然成为外语教学界当前主题的中心。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特别是外语的应用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跨文化的外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编写了系统的教材。 1987年9月,全国举行了第一次CET。在此基础上,1989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大学英语考试。这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逐步扩大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中国学生,词汇和语法可以读,可以应付考试,但在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上经常发生。这些必须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以解决和改善。

毫无疑问,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主要障碍除了语言本身,还要从文化背景入手,因为许多语言现象的解释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由被动的学习语言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应用语言知识。因此,在相应的大学英语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性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们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或“学习为中心”,不仅是语言学习,掌握教学规律,而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1、词汇解释的含义为基础,与词的文化内涵相结合

词汇是用来解释语言的基本单位,国家文化的概念是一种参考,它是最脆弱的文化渗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英语,在英语教学和文化方面的指导方面,应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步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在一些常识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恭维,但在另一种语言可能是贬义。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集体主义,相互依存,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西方,是负面,消极的意义。相反资产阶级,野心,在中国人有一定的负面内涵,但它对于西方人是一种恭维。关于“宣传”,英语词典定义为“政治团体影响的信息公开传播,往往夸大甚至虚假信息。”然而,这两个不同的字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贬义的赞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所以,当我们说,促销产品,使用产品的推广,而非产品的宣传。

2、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语言点讲解为辅

日常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讲解课文时,如果不知道语法,不讲语言点(通常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句子),翻译不是造句,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学习母语是不同的。成人环境,认知等因素在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破坏,成人总是下意识地学会了更多的语言和母语。成年学生,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早已定型。关键不在于是否适应中国学生的习惯,而是在于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认知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教学中要解释的文字以及话语分析,应根据文本体裁(叙事,描述,说明,议论等),作者是如何开始的文章(通过什么手段,在附着力的章节和收敛),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要思想),为目的所使用的文字和语气等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方法,和思维习惯,以及讲英语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语言点讲解,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向教师提供一些帮助。我相信,如果不以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即使老师可以说明一个简单的句子或到相应的翻译几个句子,也达不到让学生理解的要求。

3、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讲解

由于在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自身特点的影响下,这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寒暄上的差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熟人,会说“吃了吗”,西方人往往以为中国朋友要邀请他吃饭。而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这句话只是一个普通的寒暄语,相当于在英文“How are you”。社会语言学家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什么样的话,并正式邀请的口头语言的使用,有什么区别。他们发现,正式邀请要远远超过具体的客气话。一般情况下需要邀请时的交谈包括时间,地点,如:“星期六晚上在某餐厅吃饭”,这是一个明确的邀请。再次,在沟通不同主题的选择。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体重等问题,在西方的隐私,似乎谈论这些问题是不适当的,将被视为个人隐私的冒犯。在中国文化,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互相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语音,语法和句子结构的错误,如第三人不带S动词,单数和复数名词误用,甚至不完整的句子结构等,往往不影响沟通的行为。但文化错误,非母语在不适当的言语行为的无意识实施下,往往产生误导,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尊严等等。因此,教师应穿插在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解释,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更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文化差异和沟通失败的结果。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参考文献

1、中西习俗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吴锋针绥化师专学报2003-03-30

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多方面影响,本文从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差异、非语言交际差异、传统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四个方面 ,分析产生交流障碍的原因,指出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对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较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和文化两个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交际即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文化得以形成。而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所以,对于来自不同文化本经的人们走到一起,交际必然会出现故障,及时有效的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差异、非语言交际差异、传统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产生交流障碍的原因,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思维与表达差异对交流的影响

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造成的就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信息编排上,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在文章中,为了使文章鲜明、生动、形象,经常使用华丽的词藻、大量的形容词和丰富的比喻。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讲,由于感情基础的差异,阅读习惯的不同,华丽的词藻一般只能减少传播的清晰性和效果,甚至被视为空话冗词和夸大宣传。根据西方的写作风格,在英语写作中,西方人比较注重逻辑的紧密和事实的陈述,习惯于低调陈述,而不习惯于用词强烈。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在思维方式的差异上,中西文化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人含蓄委婉,思维方式具有意会性,而西方人则很直接,属于直观性。中西方在写信的表达方式上就有不同。西方人在表达这自己的意愿时比较直接,开门见山的将自己的所要求写在最前面,后面才会讲一些寒暄的客套话。而中国人则会很含蓄委婉的提要求,一般到信的末尾才是真正要谈的问题,前面都是寒暄。不同的写法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初次见面就喜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收入状况以表示关心,而西方人对此就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些是个人隐私,他人无权过问。如果问西方女士“How old areyou?”她们很可能会回答“It’s a secret!”西方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年轻而富有朝气,希望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所以不喜欢提及实际的年龄。再如中国人交谈中常遇到的“你去哪儿?”“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冒昧而不受欢迎。

二、 非语言交际差异

非语言交际差异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其中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说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一般而言,南欧地区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的手势运用频繁且夸张;中西欧的国家如德国、英国、荷兰等次之;而远在北方的北欧诸国则又次之,因为他们几乎不会使用手势来表达任何讯息。

三、 传统文化的差异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犹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四、 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不同文化背景里成长起来的人们,其价值观理应有所不同,各有其长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我们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观念,摒弃其糟泊,吸取西方的平等、竞争、效率、个性解放等精神和意识,摒弃其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以及过分自我等意识。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冲突以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从上述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种种影响来看,文化因素是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诸多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干扰和制约等负作用。因而,学习外语离不开对其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彻底解决因文化差异产生的种种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才能成功。这是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条根本有效途径。

经典跨文化交际论文范文参考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往往出现文化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原因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双方对彼此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

关键词:国际贸易;跨文化交际;新趋势

引言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跨国公司的建立、国际贸易不断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因为交易的原因不得不频繁来往。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往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熏陶影响,使得交流起来难免因为各种原因而困难重重。在国际贸易中,各项活动都涉及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问题,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交流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解决各国人民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变得越发必要。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在国际贸易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商务活动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内容就是来自不同国家,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的活动。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往往会因为语言差异而导致谈判失败。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方式表达或传递的信息,如情感、肢体动作等。因为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从小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影响,情感表达方式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跨文化交际对开拓国际市场的影响

因为跨国公司将分支公司设立在国外,这就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开拓市场。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开拓市场的要求也不同。这时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便派上了用场。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国情、国民生活习惯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国家的市场进行调查,有利于跨国公司市场的开拓。相反,如果因为国情的不同,盲目按照本国国情进行市场开拓,往往会造成公司亏损的情况。例如,一家女装生产企业想要在阿拉伯建立分公司,该企业不仅需要在服装设计上下工夫,设计出样式新颖、适合大部分女性接受的样式之外,还要考虑阿拉伯地区女性的地位较低,在阿拉伯地区女性穿衣打扮不能太过暴露。如果在该地区销售比基尼等暴露的女装,那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市场开拓方面的影响。

2.跨文化交际对国际贸易合作的影响

(1)在语言交际上,任何商谈都需要通过语言才能进行。但是各国语言之间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巨大的语言差异导致合同签订失败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商务会谈过程中,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时,应连名带姓一起介绍。如在美国,一个叫“MarryWhite”的人,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所有贸易成员在第一见面时相互介绍,其他人不熟悉的时候应称呼她(他)“”或“”,等到熟悉了之后才能直接叫名字“Marry”。而这些名字的组成对每个国家的人习惯往往不同。中国人就很少有人只称呼姓而不称呼名字。

(2)在行为习惯上,每个国家的人由于从小受到本国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例如,对德国人来说,严谨是他们做事必须遵循的法则。而对天生浪漫的法国人来说,及时行乐是他们的追求。曾经有一个德国人和法国人在餐桌上谈生意,德国人坚持认为应先谈完生意再吃饭,而法国人却认为应先吃完饭再谈生意。

(3)在肢体动作上,不同国家的人在初次见面相互介绍时,表现出不同的习惯。例如,中国人通过握手表示友好,日本人用鞠躬表示友好。仅仅知道握手或鞠躬所表示的意思是不够的,握手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美国人在握手时力道较大,而英国的绅士行为决定了其握手是温柔的,中国人握手讲究眼睛要正视对方,持续几秒钟,然后手要象征性的晃动几下。

3.跨文化交际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而这些小的习惯往往会影响整个公司的管理问题。例如,西方人对头衔社会等级的在意程度较低,在日常交往或介绍时,西方人一般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别人对其称呼也只需要称呼姓名即可。而东方人恰恰相反,等级制度森严。与东方人打交道时,除了介绍姓名之外,还要介绍职位头衔,如总经理、董事长等,以示尊重。另外,在平时的称呼中一般也要加上头衔,否则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情况发生。因此,在跨国公司里要制定一套让全体员工都遵守的管理方法,并且不让每个人觉得为难,必须要对来自每个国家的员工进行深入了解,这就涉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未来发展变化和趋势

1.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各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这就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未来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1)跨国公司仍然是是跨文化交流最有利的环境,未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建立起来,使得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深入。

(2)跨文化交际也不仅仅只限于跨国公司的环境下。随着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国学者相互交流也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以前闭关锁国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了很多。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更多的学者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前来我国学习。

(3)随着科技的进步,跨文化交际已不仅仅局限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视频电话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视频进行商务会谈,对世界贸易也有逐渐倾向于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这也是跨文化交际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这种方式的跨文化交际方便了交易双方,节约了在会见的在途时间。

2.跨文化交际的范围更广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际应用范围最广的就是国际贸易商务合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下,商务合作将仍然是跨文化交际最为重要的场合之一。但是,随着各项科技的发展和需要,跨文化交际也将在更多方面产生需要。

(1)学术交流方面。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一种文化都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发展交流生的现象也日渐频繁。为了学术交流的需要,学者们愿意不远千里去异国他乡求取真知,为跨文化交际拓宽了发展范围。

(2)医学帮助。医学是现代人们十分重要的一种科学文化。随着各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各国的医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各项医学实验的成功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福音。随着各国医学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各国的专家可以因为一项手术而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合作。

3.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更深

目前,各国人民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处于较浅的层次,跨文化交际的内容不够深入。但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各国人民的跨文化交际内容也将更加深入。来自异国的人可更深程度地接触到本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语言交流层面。

结论

跨国公司的建立、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都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可能。未来世界将更加开放,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也将更加频繁。为了减少因为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各国人民之间交流不顺的情况发生,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了重中之重。目前,因语言差异而导致国际贸易难以进行的案例仍然存在。我们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现状和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预测了未来跨文化交际发展的新趋势,以期为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谭盛凤,白志武.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在科技史上的应用———从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谈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97-200.

[2]胡文仲.从学科建设角度看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的现状和未来[J].外国语,2010(6):28-32.

[3]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5):323-327.

[4]冯焕红.跨文化交际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9Z):142-143.

[5]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106-110

摘要: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并设置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多种,能够开发跨文化交际必然成为外语教学界当前主题的中心。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特别是外语的应用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跨文化的外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编写了系统的教材。 1987年9月,全国举行了第一次CET。在此基础上,1989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大学英语考试。这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逐步扩大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中国学生,词汇和语法可以读,可以应付考试,但在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上经常发生。这些必须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以解决和改善。

毫无疑问,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主要障碍除了语言本身,还要从文化背景入手,因为许多语言现象的解释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由被动的学习语言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应用语言知识。因此,在相应的大学英语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性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们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或“学习为中心”,不仅是语言学习,掌握教学规律,而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1、词汇解释的含义为基础,与词的文化内涵相结合

词汇是用来解释语言的基本单位,国家文化的概念是一种参考,它是最脆弱的文化渗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英语,在英语教学和文化方面的指导方面,应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步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在一些常识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恭维,但在另一种语言可能是贬义。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集体主义,相互依存,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西方,是负面,消极的意义。相反资产阶级,野心,在中国人有一定的负面内涵,但它对于西方人是一种恭维。关于“宣传”,英语词典定义为“政治团体影响的信息公开传播,往往夸大甚至虚假信息。”然而,这两个不同的字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贬义的赞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所以,当我们说,促销产品,使用产品的推广,而非产品的宣传。

2、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语言点讲解为辅

日常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讲解课文时,如果不知道语法,不讲语言点(通常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句子),翻译不是造句,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学习母语是不同的。成人环境,认知等因素在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破坏,成人总是下意识地学会了更多的语言和母语。成年学生,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早已定型。关键不在于是否适应中国学生的习惯,而是在于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认知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教学中要解释的文字以及话语分析,应根据文本体裁(叙事,描述,说明,议论等),作者是如何开始的文章(通过什么手段,在附着力的章节和收敛),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要思想),为目的所使用的文字和语气等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方法,和思维习惯,以及讲英语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语言点讲解,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向教师提供一些帮助。我相信,如果不以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即使老师可以说明一个简单的句子或到相应的翻译几个句子,也达不到让学生理解的要求。

3、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讲解

由于在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自身特点的影响下,这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寒暄上的差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熟人,会说“吃了吗”,西方人往往以为中国朋友要邀请他吃饭。而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这句话只是一个普通的寒暄语,相当于在英文“How are you”。社会语言学家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什么样的话,并正式邀请的口头语言的使用,有什么区别。他们发现,正式邀请要远远超过具体的客气话。一般情况下需要邀请时的交谈包括时间,地点,如:“星期六晚上在某餐厅吃饭”,这是一个明确的邀请。再次,在沟通不同主题的选择。年龄,收入,婚姻状况,体重等问题,在西方的隐私,似乎谈论这些问题是不适当的,将被视为个人隐私的冒犯。在中国文化,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是互相关心。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语音,语法和句子结构的错误,如第三人不带S动词,单数和复数名词误用,甚至不完整的句子结构等,往往不影响沟通的行为。但文化错误,非母语在不适当的言语行为的无意识实施下,往往产生误导,甚至伤害对方的感情,尊严等等。因此,教师应穿插在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解释,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习俗,更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文化差异和沟通失败的结果。

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一方面,让学生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思路,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沟通态度,以适应跨文化交际潮流。

参考文献

1、中西习俗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吴锋针绥化师专学报2003-03-30

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跨文化交际的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多方面影响,本文从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差异、非语言交际差异、传统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四个方面 ,分析产生交流障碍的原因,指出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对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较少国际交流中的误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涉及交际和文化两个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交际即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文化得以形成。而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概括地讲,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所以,对于来自不同文化本经的人们走到一起,交际必然会出现故障,及时有效的克服这些交际障碍是跨文化交际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对促进国际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差异、非语言交际差异、传统文化的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产生交流障碍的原因,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思维与表达差异对交流的影响

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造成的就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信息编排上,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在文章中,为了使文章鲜明、生动、形象,经常使用华丽的词藻、大量的形容词和丰富的比喻。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讲,由于感情基础的差异,阅读习惯的不同,华丽的词藻一般只能减少传播的清晰性和效果,甚至被视为空话冗词和夸大宣传。根据西方的写作风格,在英语写作中,西方人比较注重逻辑的紧密和事实的陈述,习惯于低调陈述,而不习惯于用词强烈。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在思维方式的差异上,中西文化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国人含蓄委婉,思维方式具有意会性,而西方人则很直接,属于直观性。中西方在写信的表达方式上就有不同。西方人在表达这自己的意愿时比较直接,开门见山的将自己的所要求写在最前面,后面才会讲一些寒暄的客套话。而中国人则会很含蓄委婉的提要求,一般到信的末尾才是真正要谈的问题,前面都是寒暄。不同的写法反映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初次见面就喜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收入状况以表示关心,而西方人对此就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些是个人隐私,他人无权过问。如果问西方女士“How old areyou?”她们很可能会回答“It’s a secret!”西方人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年轻而富有朝气,希望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所以不喜欢提及实际的年龄。再如中国人交谈中常遇到的“你去哪儿?”“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冒昧而不受欢迎。

二、 非语言交际差异

非语言交际差异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其中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说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一般而言,南欧地区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的手势运用频繁且夸张;中西欧的国家如德国、英国、荷兰等次之;而远在北方的北欧诸国则又次之,因为他们几乎不会使用手势来表达任何讯息。

三、 传统文化的差异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5000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中国的饮食更加博大精深。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菜式多种多样,令人惊叹。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犹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四、 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不同文化背景里成长起来的人们,其价值观理应有所不同,各有其长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世界,我们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观念,摒弃其糟泊,吸取西方的平等、竞争、效率、个性解放等精神和意识,摒弃其拜金主义,物欲主义以及过分自我等意识。随着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中国在世界的崛起,认识和掌握中西方的跨文化价值观差异对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冲突以及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

从上述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所产生的种种影响来看,文化因素是造成跨文化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诸多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干扰和制约等负作用。因而,学习外语离不开对其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只有彻底解决因文化差异产生的种种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才能成功。这是提高人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条根本有效途径。

不同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文化差异。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本文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避免出现文化休克。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交际;教学

1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文化差异。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接人待物,举止言谈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不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老张,老王等等。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又如,中西方两种文化在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2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中西方有如此多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差异又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社会的发展将各个不同的国家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一个企业如果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质量,而且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怪物。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所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面临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在重视语言能力的教学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对待。

3日常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日常交际中体现在很多方面,在英语学习中应充分地了解这些差异。

日常问候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产生误解,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又如,中国人见到熟人习惯问:“去哪里?”,如果对西方人也这样问候,他们可能会很不高兴地回答:“不关你的事。”西方人问候时常说:”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 are you doing?”,熟人间也可以说:“Hello”或“Hi”.

日常称呼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Tom”,对方听了会觉得非常奇怪。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又如中国学生经常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而中国人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重,西方人听起来却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等。

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族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请客

在请客吃饭时,主人会问是否要再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于先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如果与西方人交往时也这样说,对方就不会坚持再劝你,很可能你都吃不饱。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交往中的含蓄和西方人直率的不同。

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经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年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时,经常问“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使人很不高兴。

节日及接受礼物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英语国家有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

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4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等等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渗透到教学中。总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说出正确的英语句子,而且知道面对西方人的时候应该说什么,避免出现交际中的尴尬。

【参考文献】

[1]李常磊.英美文化博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5月.

[2]Paul Norbury,culture smart!Britain.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3月.

[3]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4月.

[4]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6]方文惠.英汉对比语言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论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

[论文摘要]从比较中西餐桌礼仪的餐具使用差异、座次安排差异、就餐氛围差异、及餐桌话语差异四个方面来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旨在说明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论文关键词]餐桌礼仪

易中天先生曾经在《餐桌上的文化》里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精妙阐释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的思想内核则是“个体意识”。所以西方人即使请客吃饭,也是各点各的菜、各喝各的酒,以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文化则认为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群体的共同意志。其目的既然意在人情,意在血缘,则其方式礼仪,自然也就以和为贵了,因此中国人爱聚餐、喜共食、讲和合。笔者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陌生文化,因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交往过程中难免发生文化冲突。笔者从如下四个方面对中西餐桌礼仪进行简单的比较,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一、从餐具使用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筷子刀叉是中西餐桌礼仪最基本差异。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认为:东西方出现进食工具筷子和刀叉的不同,和有关系。筷子要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均成为我国最原始的筷箸原料。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到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笔者提醒在使用餐具时中西均有不同的规范。如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 手里拿着刀叉时切勿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餐品不要一次性切好,尤其带汤汁的餐品,要一小块的逐一切食等等。

二、从座次安排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笔者特别提示西餐入座礼仪: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用餐时,坐姿端正,背挺直,脖子伸长。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记得要抬头挺胸着吃,在把面前的食物送进口中时,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弯下腰以口去就食物。

三、从就餐氛围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餐桌气氛上的差异,中国餐桌上动,西方餐桌上静。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四、从餐桌话语上看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摆在桌上的菜花样繁多,至少有七、八道菜,如果是盛宴,主菜会更多,越名贵、越奇特的菜会越显示主任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而主人却往往要说“今天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多吃一点” “多多包涵”、 “怠慢了您”之类的话。而西方盛宴一般四至五道菜,份量以吃完或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是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大家喜欢她做的菜。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的话。对中西主人的餐桌话语进行推理,很容易得出:中国人遵循了“贬己尊人”的原则。而西方人强调效率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交际中十分注重自身面子的需要。如在宴席上西方人不议论令人作呕之事,会千方百计采用含蓄文雅的词来替代toilet,如:“Where can I wash my hand?”、“I wonder if I could go somewhere.”、“ Can I add some powder?”等。另外,在西方国家不要问“吃饭了吗?”等我国习惯的问候语。“您吃饭了吗?”容易使人莫名其妙,甚至会出现误会。如在英国,你若问人吃饭没有,其含义是你有意请对方吃饭;这对于未婚男女,则表明你有意约会对方。

五、结语

世界上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文化无优劣之分。应该避免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而应采用一种客观的、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追随、模仿异国文化,而应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1]易中天,《餐桌上的文化》,《文汇报.笔会》.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92-127.

[3]李天民,《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10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