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初一下学期数学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一下学期数学论文

数学小论文一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数学小论文二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正如华罗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 数学小论文三 数学是什么 什么是数学?有人说:“数学,不就是数的学问吗?” 这样的说法可不对。因为数学不光研究“数”,也研究“形”,大家都很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也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 历史上,关于什么是数学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数学就是关联;也有人说,数学就是逻辑,“逻辑是数学的青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壮年时代。”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呢?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通过深刻分析数学的起源和本质,精辟地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数量的科学”,“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较确切的说法就是: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 数学。 纯粹数学也叫基础数学,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中小学课本里介绍的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知识,都属于纯粹数学。纯粹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以纯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例如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至于它是梯形稻田的面积,还是梯形机械零件的面积,都无关紧要,大家关心的只是蕴含在这种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 应用数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凡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着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大家常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专门研究信息的“信息论”,就是应用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数学有3个最显著的特征。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数学理论都算有非常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形成的,所以大大超过了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抽象,而且不仅概念是抽象的,连数学方法本身也是抽象的。例如,物理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而数学家则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定理,非得用逻辑推理和计算不可。现在,连数学中过去被认为是比较“直观”的几何学,也在朝着抽象的方向发展。根据公理化思想,几何图形不再是必须知道的内容,它是圆的也好,方的也好,都无关紧要,甚至用桌子、椅子和啤酒杯去代替点、线、面也未尝不可,只要它们满足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合同关系,具备有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就能够构成一门几何学。 体系的严谨性是数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数学思维的正确性表现在逻辑的严谨性上。早在2000多年前,数学家就从几个最基本的结论出发,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丰富的几何学知识整理成一门严密系统的理论,它像一根精美的逻辑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丝丝入扣。所以,数学一直被誉为是“精确科学的典范”。 广泛的应用性也是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20世纪里,随着应用数学分支的大量涌现,数学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科学部门。不仅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仍在广泛地享用数学的成果,连过去很少使用数学的生物学、语言学、历史学等等,也与数学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生物数学、数理经济学、数学心理学、数理语言学、数学历史学等边缘学科。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楼主你好~~ 我为我家省电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家双休日经常出去旅行,也经常为离开家后是否应该拔掉电热水器插头而争执。妈妈认为应该拔掉插头,否则热水器一直在工作,会耗电。而爸爸认为没有必要拔掉插头,因为电热水器会在水温从设定的75℃降到70℃时即使重新加热,需要耗费的电能很少,如果拔掉插头,回来后又要重新加热,如果室温是15℃,那么重新加热到75℃需要消耗的电能更多,更浪费电。在他们的争执下,我决定自己用数学的方法算出到底谁的说法正确。 二、分析与探究 通过测量我得知我们家的电热水器可装水300/7L的水,电热水器的功率为1500W,设定温度为75℃,如果水温从75℃变到70℃,热水器会重新加热, ∵W=cm△t ∴1500t=4200×300/7×5 ∴t=600s 即加热时间为10分钟;如果从15摄氏度的冷水加热到75℃, ∵W=cm△t ∴ 1500t=4200×300/7×60 ∴t=7200s, 即需要加热120分钟。 如果按照妈妈的想法拔掉插头,那么水温会由75℃变为15℃,在回来后给水加热回75℃需要耗电1500W*2h=3kw*h.也就是说需要耗电3千瓦时。 我测得水温降到15℃即水温降低60摄氏度需要4天(电热水器内有保温装置,水降温较慢),则如果不拔掉插头,则若水温降到70℃即降低5℃时加热一次,即每4/(60/5)=1/3天要重新加热一次,所以一天一共加热3次.如果按照爸爸的想法不拔插头,若出去x天,那么一共需要加热3x次,一共加热3x*10=30xmin=.耗电量为 *千瓦时. 当<3时,即x<4时,不拔掉插头省电。 当>3时,即x>4时,拔掉插头省电。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我发现爸爸和妈妈的观点都不正确。当我把我的计算过程将给他们听后,他们都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从此以后,当我们家要出去4天以内时,我们不用频繁地把热水器插头拔掉,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生活;当我们要出去4天以上时,我们才把热水器插头拔掉。我们一年内经常两次去外面旅游7天,如果我们不拔掉插头,可以比拔掉插头省*h.别看它小,如果温州的家庭(211万户)都这么做,一年能够省电费(一度电元)*9495000=5032350元,如果用这笔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如捐赠希望小学,帮助社会福利圆等,在社会上倡导节约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这只是针对我们家的电热水器而言,在4天以内不用电热水器时,我们不用频繁地把热水器插头拔掉,当我们要出去4天以上时,把热水器插头拔掉才会省电。但是为了让所有的家庭都能通过公式计算算出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拔不拔掉插头,我决定再计算一条通式,让所有家庭通过我的通式能正确决定自己该不该拔掉电热水器插头。 设电热水器可装水yL的水,电热水器的功率为 pW,设定温度为75℃,水温降到15℃需要a天(电热水器内有保温装置,水降温较慢),如果水温从75℃变到70℃,热水器会重新加热, ∵W=cm△t ∴ Pt=4200×y×5 ∴t=21000y/Ps 即加热时间为350y/P分钟;如果从15摄氏度 的冷水加热到75℃, ∵W=cm△t ∴Pt=4200×y×60 ∴t=252000y/Ps, 即需要加热252000y/P秒。 如果按照妈妈的想法拔掉插头,那么水温会由75℃变为15℃,在回来后给水加热回75℃需要耗电W=Pt=P*252000y/P =252000y焦耳,也就是说需要耗电252000y焦耳。 我测得水温降到15℃需要a天(电热水器内有保温装置,水降温较慢),则如果不拔掉插头,则若水温降到70℃加热一次,即每a/(60/5)=a/12天要重新加热一次,所以一天一共加热12/a次.如果按照爸爸的想法不拔插头,若出去x天,那么一共需要加热12x/a次,一共加热10*12x/a=120x/amin=7200x/a秒,耗电量为W=Pt=P*7200x/a =7200Px/a焦耳. 当252000y <7200Px/a时,拔掉插头省电。 当252000y >7200Px/a,不拔掉插头省电 即当出去时间x>35ay/P时,拔掉插头。 当时间x<35ay/P时,不需拔掉插头。(水温降到15℃需要a天,电热水器可装水yL的水,电热水器的功率为 pW,出去x天) 赶快把看看自己家的电热水器的说明书,计算计算以后出去时,出去多久才需要拔掉电热水器的插头吧!这条式子既给了你方便,又帮你省了电。 三、问题解决的反思 我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平时愿意动动笔,动动脑,那么数学就能很好地服务于我们。同时,数学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局限于 课堂,数学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我要认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门武器,去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如果对我的回答满意,请选为最佳答案,万分感谢您的帮助,谢谢!(*^__^*) 祝您步步高升!

由于 七年级数学 是重要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七年级新生 数学教学解决 方法

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数学教学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初中数学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代数、有理数、实数、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内容多,难度大,学生感到吃不消,因此对数学产生畏惧感。以下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时出现的问题,谈谈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较之小学数学更为复杂、抽象,特别是数字到字母的转变、具象到抽象的转变等,一些逻辑推理能力稍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学不好,会影响到今后对数学的深入学习。因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尤为重要。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首要必备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 逻辑思维 。

师:已知:HC是∠ACB的角平分线,同学们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什么?

生:因为HC是角平分线,所以∠HCA和∠HCB两个角相等。

师:没错,不仅∠HCA=∠HCB,而且别忘记∠HCA=∠HCB=∠ACB。

师: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和CD交于点G和H,请同学把图画出来。

学生根据对条件的理解画出图形,如图1。

师:∠AGH和∠GHD是内错角,所以∠AGH=∠GHD,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思路,还能推理出什么?

生:因为AB//CD,所以∠FHD=∠FGB,并且∠AGH+∠CHG=180°。

教师先举例说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推理,使学生不至于因为知识点理解有困难而走偏路。通过步步引导,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把握教学内容的衔接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更加系统丰富,如果教师处理不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脱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衔接,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分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初中阶段的系统化,同时,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使学生不会因为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巨大差异而产生恐惧心理。

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我们现在开始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有理数。

学生从书上找到有理数的概念,师引入负数,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区别山峰的海拔高度与盆地的海拔高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生:用负数,就像零上几度和零下几度一样。

师:没错。事实上,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在于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数字部分也就是算术数。

生:也就是说,有理数相比小学的算术数只是多了符号的变化。

师:对,例如:(-5)+(-3),同学们可以先确定符号是“-”,再把数字的部分相加。

生:答案是(-5)+(-3)=-(5+3)=-8。

在算术数到有理数这一重大转变中,教师明确了切入的方向和步骤,使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的内容很好地衔接,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使学生感受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内容上的一脉相承,从而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由小学数学内容或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学,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实战练习,让学生不再对初中数学望而生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极其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大多没有形成特定的学习习惯,往往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要目标,临近考试才看书“临时抱佛脚”。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面对快节奏的学习显得十分不适应。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也能游刃有余。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习惯中,预习和复习尤显重要。

1.重视预习

进入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进度陡然加快,学习难度也逐步加深,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在听课过程中,学生由于没有预览新知识,对教师所讲内容十分茫然,从而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影响继续听讲。久而久之,不仅听课效率下降,更打击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应在布置当天学习内容的作业时,将预习次日学习内容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2.正确把握复习的节奏和掌握复习的方法

复习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习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减缓。因此,在学习新知后若不及时加以巩固复习,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并阶段性回顾单元章节知识,以强化学习效果。

复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新授课后对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另一部分是考试前对知识的回忆和温习。首先是新授课后对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在这一环节,学生总感觉学习时间不够,光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很吃力了,更别说复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把握复习的节奏。教师应该适时在课堂上复习已学知识或点评新旧知识点的联系,用课堂讲习题的方式间接提醒学生复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适应教师的复习节奏和方法,最终化为自己的习惯和方法。其次是考试前对知识的回忆和温习。教师应提醒学生,复习要以教材为本,深入理解知识点,把握重点内容。另外,考过的测试卷也是复习的好资料,考试中暴露的问题正是学生应该重视的复习内容,尤其是七年级新生,不知复习从哪儿下手时,更应该珍惜每一份试卷,认真分析,找出自身知识点的薄弱环节, 总结 失败的教训,从中得到成长与进步。

以上观点均是结合自身的教学 经验 所谈,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切勿生搬硬套。

摘要:学习数学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是获得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能力,以缩短小学学习向初中学习的过渡期。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适应能力,有些问题应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重视

1.重视“小练习”,以体现数学思想 教育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化隐为现原则。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明确的学习对象,教学应当以知识为载体,把隐藏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揭露出来。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反复孕育结论发展形成的过程,采用“小步走”、“多层次”的方式,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三是学生参与原则。应当认识到学生参与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具有动态性、重思辨的特点,要求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逐步领悟、形成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应当按照这些原则教学。例如,应用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难点。这个阶段的应用题,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涉及到实际的应用题,即使这样,也有一些学生对此感到头痛。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应按上述原则,在教学中重视设置一些与讲授问题相关、简单且有层次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些小练习,逐渐体会如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例如:

甲、乙两站相距45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km ,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km。(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快车先开出30分钟后慢车开出,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与快车相遇?

讲解该问题前,我们可按解题思路先让学生想想两种车在具体时间内各走了多少路程,并推出x小时内所走路程的表达式;再让学生想想两车“相遇”在时间上有何特点,各自所走路程与两站间距离有何关系;然后让学生想想“快车先开出30分钟”对各自所走路程以及与两站间距离的关系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通过这类小练习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解题方法做一遍,以理解解题的思想。

这类小练习应具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每步过渡都有铺垫等特点,若再加上适当的图示,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感觉有太大困难。显然,小练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符合“学生参与原则”;围绕原问题,小练习按“小步走”的方式依次提问题,难度由浅入深,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小练习将原问题的基本面目逐步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解决原问题的方法与自己熟悉的方法之间的关系,符合“化隐为显原则”。

2.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

在曾经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地学习,没有机会主动地学习和自主地选择决策,这样学生就失去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创造力创新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尊重学生的各式性,激发勉励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发展,采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为初中数学老师需要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树立适应时代发展必要的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不停改革 教学方法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班级课程授教体系,刺激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对学生有充实的信心和支持带领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本性突破(意为打开缺口突破难关)。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的课程和教学条件正在逐步形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技术在学校教学整个过程中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给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教学和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也给初中数学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3.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曾被简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但这样说过于简单,不利于对数学教学的全面理解。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这是一种侧重于传授内容的总体叙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这是侧重于学生获得发展的叙述。不论是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构筑的数学教学理论,还是着眼于未来,注重 学习方法 的掌握与创造精神发挥的数学教学理论,都必须研究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开拓,探讨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及其统一。特别地,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相适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这对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工作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 反思 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得到发展。另外,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的课程呼唤着创造型的教师,新的时代也将造就优秀的教师。

摘 要: 新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兴趣是各种素质培养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兴趣的培养要从入门抓起,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要从学习习惯抓起。教师要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 实践操作 学习习惯

学生升入七年级伊始,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那么,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入门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入门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可多运用几何体教具进行教学,还有多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体,课上多动手操作,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第三节“几何体表面展开图”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剪、展纸盒,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一点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害怕学数学的心理,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二、要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初步兴趣后,要保持七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永久兴趣,教师还应抓住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对此,我的具体做法: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因而,在导入阶段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学“用平面截几何体”时教师可用实际切豆腐演示的方法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疑点,引起兴趣。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数学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故意制造疑团和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3.联系生活,灵活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的数学因素,教师就应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某些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教材这一编排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节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牌),让学生任意抽取四张牌,然后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使运算结果为24或-24,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 故事 ,做小游戏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使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具体,这样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七年级数学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观察与思考”、“一起探究”、“做一做”、“大家谈谈”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兴趣真正变成永久兴趣。具体做法:

(一)培养观察习惯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引导出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培养思考习惯

具体方法是课前或课中出示思考题,如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出示思考题:你还能想出另外的方法解这道应用题吗?鼓励学生思考多种方法,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三)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探讨,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 措施 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对于数学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尹安群编著.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浅谈七年级数学相关论文

2.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

3.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5.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初一下数学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那2000字的初中数学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2000字的初中数学论文 范文 ,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2000字的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初中数学 学习 方法 指导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初一新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在此,笔者就初中 数学学习方法 的指导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于同行共勉。 一、指导学生读 目前初中新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平方根概念时,同学们都知道“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可是在做判断题时,4是16的平方根( );16的平方根是4( )。这两道判断题前面一道总是做不对,后面一道倒是都能做全对。因为他们更熟悉“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却不能很好的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就因为没好好读懂平方根概念,这使初一新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二、指导学生听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思想专注、专心听讲,激活其原认识结构,并使学生的信息接受与教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②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③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④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 反思 。 四、指导学生写 初一新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比如在学习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下列这些错误学生很容易犯,(-3)2=-32,(2×3)2=2×32,(3\4)2=32\4等等。还有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8-8×(3\2)2=0×9\4=1,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比如:①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还要注意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条件;②要将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③要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更好的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五、指导学生记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 逻辑思维 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 记忆方法 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 教学方法 ,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比如:①理解记忆法,因为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② 简化记忆法,简化记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把文字“浓缩”之后记忆,另一类是用字母符号表达抽象记忆。③形象记忆法,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④对比记忆法,“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增强记忆效果。⑤口诀记忆法,将数学知识编成“ 顺口溜 ”,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⑥系统记忆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整体上掌握知识,可用关系图来帮助记忆。 总之,对初中新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00字的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新的课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改革的关键之一。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仅供参考! 当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这门科的方法方面的情况:许多学生已进入初中,对初中数学教师的上课的方法,不适应,由小学阶段的“手把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式,教师的作用是一个编导,由于学生的依赖性尚未完全脱离,因此,小学阶段“顶呱呱”的学生,就要小学时的轻松了。其次,学生对数学课本的内容,没有一定的阅读习惯与方式方法,习惯于“哇啦哇啦”地读一通,就了事,抓不住重点,对课本的公式、定理,习惯“死记硬背”,导致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能力较差,实际运用能力相应的也较差。再次,学生进入初中,对课堂四十分钟,不能有效利用,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时,东张西望,精力不集中,开小差,更谈不上做笔记,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极差。也有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受老师的影响,对待问题不善于分析、理解,只是一味地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解答习题。也有部分学生一遇到难题,不是自动去思考,查找有关资料,或对手探究,而是“翘首”望着老师,等待老师的解答。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欠缺,顾此失彼的现象严重,部分学生不善于言谈,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也有学生“滔滔不绝”,而做题的格式混乱,模糊不清;在识记理解知识方面,死记的东西多,理解消化的知识较少;也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业,弃之不过目,对错了的习题,没有去找到错误的原因??等等。 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初中数学教师要按照《九年义务 教育 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经验 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 措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 思维训练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较好第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这门科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数学课题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课本 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后,应该对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或做到了心中有数,以便教师在讲解或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比如,组织学生学习“垂线”知识时,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数学课本,找到“垂线的定义”、“ 垂线的画法”、“ 垂线的性质”、“ 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学生阅读,将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本中找到了,就达到了预习的目的,这些预习提问是本课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有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难点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突破。其次,在课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将实行分段阅读,如“点到直线的距离”所在段,提出“如何正确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通过作图与概念对比起来进行分析、理解,就能很容易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快理解点与线关系,而且在概念的抽象过程中意识到类比和归纳方法的存在。课堂阅读在例、习题的教学中有更多的应用,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讨论、边解书中的例、习题,先自己想一下怎么做,再对照例题,这样学生就积极思考、探索、质疑,从而加强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能力。最后,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数学课本。结合每章节所学内容,进一步认真阅读教材,做到概念清晰明了、理解熟记。通过复习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学会自我整理知识。引导学生自我 总结 ,比如“垂线”这节课的小结为:要掌握好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 该熟练掌握。这样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讲是学生终身受用。学会学习不仅要靠老师的指导,尤其要靠学生不断积累方法,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 三、初中数学教师盐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规律,让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归纳为: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会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会列一元一次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一个方程的解。数学教师在教材处理、教法选择、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去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展现思维过程;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让学生从中观察、比较、归纳、领悟一系列的学习规律,通法通理,总结学习的方式方法。 四、初中数学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合的,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加以指导。比如对于差生的指导,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可以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的放矢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听课、学会讨论、学会复习、学会提问、学会总结,以指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初中学生的七年级数学学习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七年级数学处于数学学习的过渡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摘要:对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段是适应中学数学教学、缩短小学学习与中学学习距离的过渡期。如果一开始学生就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那么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要让七年级新生爱上数学课,就要求教师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要有更高的艺术性,在课堂上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教育;喜欢;第一节数学课;学习乐园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07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变“苦学”为“乐学”。下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就如何让七年级新生喜欢上数学课问题谈点浅见。

一、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才会愿学,才会学有所成。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总是微笑地面对学生,从不板著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或孩子来看待,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十分强调理论联络实际。例如,学习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笔者举这样的例子:现在老师存摺上有100元,下午存入300元,明天取出50元,后天取出100元后,存摺上还有多少元?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存摺上的余额是如何计算吗?若余额为负数说明什么?让学生去计算、去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著无穷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她必须爱她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将其当作自己的孩子;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积极的情绪、平易近人的态度、笑容可掬的表情,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愉快、亲切、友好的气氛;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教师的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才真正得到学生的喜爱。

二、上好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进入中学后,数学不再是单纯的计算,而是数学进一步内容拓宽、知识更一步深化,加上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设计好开学第一节数学课非常重要。

第一,课前,教师最好是修饰一下自己,着装大方得体,有亲和力。第一节课最好不要多讲正课,可以讲一些和正课相关联的知识及其生活实用性,让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求知的欲望。若教师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教师,对教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对教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上第一节课要做自我介绍,要有一个漂亮的出彩的亮相,可以介绍自己的过人之处和自认为是闪光点和值得骄傲的地方。这个开场白是最吸引学生的,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过去、教师的长处,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让学生在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要让学生感觉教师是一个博学的教师,聪慧的教师,从心里敬佩的教师。

第二,要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学习方法,首先,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粗略地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笔者要求学生预习时应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知道本节所要讲的内容。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标记,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三做练习,通过练习检验预习效果。

其次,在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操作等过程建构新知,节奏慢、坡度小。很多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到初中后,由于学科的增加和学习内容的抽象,课堂知识容量增大,教学进度较快,演示、操作减少,抽象的思维活动增加,很多学生深感不适应。因此,要教会学生处理好课堂“听”、“思”、“记”的关系。“听”每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问题***,“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思”是指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并善于大胆提出问题。“记”就是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层次掌握,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考才会学习,“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三、让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陶行知曾以《假如我重新做一个小孩》为题,阐明儿童教育应该包括的内容,其中有句发人深思的话,“我要多玩玩”。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练习。我们要传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教法,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1. 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巩固新知识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设计练习时,笔者力求设计各种情节有趣、形式新颖的练习形式。例如:引入负数后,七年级新生的计算出错,很多是符号出错,笔者就设计了如下快速抢答题,1×***-5***= ;1÷***-5***= ;1+***-5***= ;1-***-5*** = ;-1+***-5*** = ;-1-***-5*** = ;-1×***-5*** = ;-1÷***-5*** = ;***-3***= ;***-2***= -2= -2= 。要求回答对的,就通过。回答错的,教师点拨后,出题再做,对了,就编题给同学做,大受学生喜欢,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平时笔者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型别、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 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磁性”课堂。合作学习的情景来源于教师有目的地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自然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合作的冲动和交流的愿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数轴”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校要在校门公路旁植树,每隔3米植一棵树,问在21米长的公路旁植树最多可植几棵树?有学生可能会得出:21÷3=7,可植树7棵;有学生结合数轴就很直观了,可植树8棵。经过大家讨论得到结论为:这类题要结合数轴,要注意考虑线段的端点,否则容易出错。再如,为让学生能找到正方体展开图的相对面,笔者让同桌合作将展开图折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究性活动中,让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同时获得了数学思想和方法,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 合理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启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学习。例如,有一次笔者出示口算“3+***-6***”,一个学生,回答说:3+***-6***=3。笔者没有直接“宣判”对或错,而是说:“非常接近标准答案,你能再想一想吗?”这位学生放松地想了想,答:“3+***-6***=-3。”“你再编一编类似的题目,考考其他同学。”该生自己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体面地坐下了,自尊心得到了保护。每个孩子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宽容和鼓励。在教学中,要多鼓励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眼神、笑容、一个手势等对学生都是一种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信任。所以,每次学生回答后,笔者常用“你很聪明,你的回答对了!”“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同学出错的地方!”等这些充满 *** 、充满鼓励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数学是快乐的,从而喜爱上数学课。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比赛、表演等活动形式,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愉快学习,从而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学习乐趣。

七年级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如果七年级新生能爱上数学课,就可以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为了使七年级学生尽快适应中学数学教学、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必须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让七年级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普天明,黄永明.数学教学方法的更新探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Z1***.

[2] 陈芝红.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新探[J].浙江教育科学,2007***6***.

【摘 要】常听家长说我的小孩小学数学都要考八十几分九十几分,现在上了初中孩子连及格都成问题。究其原因,学生没能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些知识在成人看来很简单,在学生眼里却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孩子们搞好六七年级的衔接,以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关键词】适应;衔接;策略

有关策略的含义,目前在学界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述,其中“策略是旨在达到某种目的而对步骤与方法、技巧等所作的优化组合、精巧安排”。它点出了策略的本质属性,为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六七年级的过渡期,根据个人经验,以生为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

一、上课适当放慢速度,帮助孩子们适应“课堂容量小到课堂容量大”的过渡

小学阶段教学内容较少,初中阶段教学内容较多,课堂容量显然加大.一般来说,小学老师教态较亲切,课内提问次数较多,有时一堂课内每位学生都可能有被问一次的机会,问题多半讲得较细,有时还可反复讲,反复练.,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是基本可以掌握好小学的有关知识的.,而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和每节课的授课内容都比小学多,课内外的时间都比较紧,课内提问,练习,辅导,讲解都不可能像小学那样频繁,那么细,初一新生基本上还具有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导致学习掉队,所以我们初一教师开始一段时间不能操之过急,应顺应小学教师的教法,教学的内容少一些,进度慢一些,在具体讲授每节课知识时,做到形象、直观、对比、有趣等,课堂上尽可能多提问,但要提到要害处,,多启发、多表扬、多练习,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初中学习轨道。

二、做好翻译工作,帮助孩子们“学会对符号语言的理解认识”

由小学具体的数到初中用字母表示数这一飞跃,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学生对表示数的字母作用产生片面认识,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设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目的,让学生知道字母表示数最本质的东西。由于负数的引入引出了绝对值等概念,数的运算出现了符号法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如何让学生很自然地把有理数的运算与非负有理数的运算统一起来,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着力解决的。比如a>0,对七年级的学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老师要具体翻译为字母a表示的是正数,a=a这个式子在七年级学生眼里有些茫然,老师要具体翻译为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这样学生才明确原来这个数可以是0也可以是负数,诸如这样的符号语言式子较多,老师要不厌其烦的将他们翻译成中文语言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理解,从而学会数学符号语言的认识与表述。

三、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孩子适应“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小学几何中对图形的性质和位置关系没有深入的研究,而初中几何就是通过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来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几何图形是研究几何命题的必需的直观工具,对于初中生来说,图形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容易接受。因此,在几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形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思维的困难。例如:已知a>0,b<0,a>b,比较a,-a,b. -b的大小。学生认为没告诉具体数值无法比较,聪明一点的孩子可以用特值法,但对结论的正确与否自己没把握,这是一个代数问题,数形结合仍然适用。教师指导学生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根据a、b的位置标出-a、-b的位置,再根据“数轴上的数从左往右越来越大”进行比较,在直观图形下,学生一目了然,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反数和有理数比较大小的理解,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转化问题的难度。

刚进入七年级学习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因此,更要重视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在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上,不要对学生的理解持较高的要求,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整个知识的发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要动手画图,有时还要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拼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学生就理解了,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四、教师规范书写的展示帮助孩子们适应“单纯的数字运算到规范书写”要求的过渡.

小学数学多是单纯的数字运算,对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不高,而重庆市近些年的数学中考150分的题目,有80分需要过程表述,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高对书写格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初一学生很多时候做解答题只写答案,要么就是几个数字摆在那儿,没有必要的叙述和步骤,只满足于写对答案,而不苛求于解题过程的合理性与逻辑性。所以教师要一步一步把过程详细的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观摩中逐步学会规范的过程书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的个别辅导,作业的检查和批改做到及时评价,及时矫正。讲课时要有意放慢进度,概念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深入浅出地讲,同时,针对七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适应单一的教学法的特点,方法上要讲练结合,严格统一书写格式。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学会运用,学会书写。

五、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帮助孩子们适应“知识难度加大”的过渡

初中生活对七年级新生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的记忆力较强,但理解力较差,习惯于具体思维而不习惯于抽象思维,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老师有依赖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尽量做到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三个方面考察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能变被动为主动。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听课做笔记,如何搞知识小结,习题归类,以及作业的书写格式,做题规范等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课前读书能使学生找出疑点,抓注重点;课后读书能弥补课堂上探索知识时的不足,还能深化所学知识。再次要教会学生如何订正错题,逐步在较高的层次上学会知识概括等等。通过实际例子的思维过程引导,让学生感悟转化思想。让学生感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解决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将数量问题转化成图形问题或将图形问题转化成数量问题等等。

作为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等多方面的情况,在中、小学数学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展开教学,帮助学生顺利过渡。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摘要: 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特点,因此对于数学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比较重要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对于数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必须要重视这个阶段数学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对策

一、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1.对于数学的学习可以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例如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计数、计算以及推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于事物的计数、数量之间各种运算以及比较,这些都是离不开数学的,需要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支持。也许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感觉不到对它的应用。

2.对于数学的学习可以使人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得到锻炼,比如人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科学具有严谨、缜密的特点,所以在学习这门科学的时候除了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外,自然也能锻炼严谨、缜密的思维。也就是说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可以让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产生比较清晰的思路,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从而能够根据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将事物可能发展的趋势和结果进行一个大体的推断,所以说对于数学的学习可以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

3.数学已经深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数学掌握着这个信息化社会,把握住数学,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具有数学读写能力的人和不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其程度也是非常惊人的。数学知识支持多产的、技术强大的精英阶层。曾经得到过诺贝尔奖的杨振宁说过:数学在他的科学生涯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有些学者将信息时代也称之为数学时代,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4.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数学工作者身上的那种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从而激励自己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纵眼望去,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无数的数学家都有着兢兢业业、刻苦勤奋、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让自己能够得到熏陶和震撼。

二、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角度。

(1)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牵强,过度地重视教学中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数学的味道,甚至有些情境的设置离题目太远,根本就不切实际,显得非常生硬,而又刻意。对于一些知识来说,找不到合适的情境来解释也是很正常的,并不是说每个知识点都必须要设置一定的情境,有些问题可能就是来自数学本身,所以对于情境的设定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

(2)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没有透彻的理解课标含义。

新课标提出了三位目标,分别是学科知识、数学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很多教师对此的理解存在着误差;或者是理解了,但是执行起来却存在着偏差。只侧重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并以此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导致了课标的失衡,使数学的教学过于简单和过于程序化。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只重视了训练,而忽视了培养。

(3)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没有灵活性。

很多教师对于数学的教学还停留在以往单一的方法上,所有的教学只是为了应付集体备课,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和研究,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另外,对于所有的学生都采取一样的教学方式,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变动,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很难做到对数学教学的因材施教。

(4)评价方式存在漏洞。

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根本就无法展现一名教师的修养和内功,因为他们不能够对学生做出非常合理的课堂评价。这些教师一般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评价语言或者是评价比较肤浅、过度、琐碎,不存在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根本达不到课堂评价应有的效果。还有一些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语言过激,让学生感觉到其语言上的讽刺性,从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课堂评价如果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引发灵感的碰撞;或者是不能够发挥其指导、激励的功能,那只能说明其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一些教师对于数学的教授就是照本宣科,整个教授过程都是在以教师为主导,这样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进行有效的活动,并不断地积累经验,将其归纳总结成数学问题。

2.学生角度。

(1)作业完成不到位。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自制力比较差,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上往往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在初中阶段,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作业完成的不认真或者是完不成作业一直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由于作业是在家中完成,很多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很少,再加上学生自身较差的自制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完不成作业,甚至出现了抄作业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检查也不认真,在作业中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选择放弃。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去处理作业,而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简单化,同时也妨碍了一些成绩好的同学的进步,从而形成了较差的教学效果。

(2)不喜欢学习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

由于数学学科复杂多变的特点,很多学生对于它的学习提不起任何的兴趣,所以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表现的非常冷漠,给人筋疲力尽的感觉,更有甚者直接以睡觉的方式进行默默的抗拒。

(3)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根本就没有正确的方法,所能做的就是对一些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不懂得去推理和计算,在他们的心里只要记住就可以了,殊不知数学是千变万化的,如果只是单纯的靠记忆,注定是学不会数学的。

(4)频繁的考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负影响。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着各种形式的考试,例如周考、月考等,这种频繁的考试不仅让学生精力上感觉到疲惫,更重要的是当学生成绩较差的时候,往往会挫伤其自尊心,影响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严重的现象可能是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

三、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对策

1.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采取乐意学习的态度。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所以对于这样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要想让学生拥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厌学”转变成“乐学”。小学数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虽然计算量大,但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数字,而初中数学则出现了用字母代替数字,从而提高了数学的抽象性。这表明初中数学又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新的征程。那么要想让学生做到“乐学”,就需要教师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创建符合条件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看到一些比较直观的案例。同时还需要兼并运用一些具有启发式的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完全的放到教学中,展现出最积极的思维能力,诱导他们的学习动机,借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在教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符合教学内容的需求,创设出表面比较浅显,但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些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有自己的观察、分析、思考、判断的能力。将这种方式教授于学生让他们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多对学生进行表扬。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尤其是学生,更加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要用多表扬、少批评的手段来激励学生。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做出一些放弃学习的行为。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的创造一种比较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再加上适当的激励手段,这样就可以使各种程度上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在课堂的提问中,要将各个学生群的水平都兼顾到,让每个水平的学生都有能够答对问题的机会,然后给予回答问题的每一个同学一定的鼓励和肯定,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学生,一定要少批评、少指责、少否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都能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考试来说,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样,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出题,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考试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进入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中。我相信这样的方式肯定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需要教师能够对教材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开发能力,深刻体会出新教材的意图,全面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需要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指导能力,即能够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科学的分析,并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一定的指导;需要教师具有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即对自己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有意识地分析和总结,并从中认知到自己教学的不足。

学生的成长并不是在一堂课上实现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数学的学习可以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可以使人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得到锻炼,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数学工作者身上的那种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从而激励自己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数学已经深入到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所以在对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采取乐意学习的态度,并对学生进行不断地激励,让其能够成为数学王者。总之,身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参考文献:

[1]白东明,金磊。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才智,2012,(1):062.

[2]吴越明。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4,(27):41.

摘要:目前在中考升学率的压力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满堂灌”,课后的课业负担较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根据20多年来亲身的教学经历,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减轻学业负担,规范教学和管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谈了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教学效率

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满堂灌”、课后的课业负担重、教学质量偏低已成为教育界有关人士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要使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教师应当采取措施,精心备课,注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减负”不单纯指减少课时、课本内容、作业量,它不仅是形式上的减少,更是一场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和管理的改革。

笔者在使用浙教版新教材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五方面就如何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总结体会如下。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在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传统与现代等各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

初中生正处青春期,自我表现欲突出,心理呈现出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反映到数学课堂上,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主动学习等现象。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1.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减轻学业负担的重点就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减负”这场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的45分钟教学时间应当合理地利用,任何人都不能浪费,所以教师必须下工夫、花气力去认真钻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全面把握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找准每节课的关键,然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好课堂进程的快慢以及课堂教学的时间。

教师备好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情况、接受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因人施教,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把握学生。课堂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吸收,从而才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的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动力的先导,也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和定理以生动巧妙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把轻松和乐趣带进数学课堂,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可在讲课前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比如,教学“概率”时,教师可以设置“摸奖游戏”:箱子里有10个白球,10个红球,每个学生可以摸5次,连续摸到4个红球就算中奖。通过对中奖概率的分析,学生更加明白“摸奖”的小概率和现实意义,同时也被概率的现实作用深深地吸引住了。

(2)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创设,联系生活实例,或者利用情感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表现欲,适当设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不同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学过的图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学内容增添直观性和形象生动性。

总之,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3.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传统的课堂上,课堂的内容、模式、形式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思考、不会分析、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极大程度地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由于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听明白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却没有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遇到问题时还是一知半解。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目前大力提倡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以探究心理为基础的,所以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就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出数学公式或定理,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再比如,遇到难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帮学生解出来,而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以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出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才可以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做学习的主人。

4.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倡导的目标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既要因材施教,又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台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同等的参与机会,使基础好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并获得同样的成就感。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因式分解”教学中,我设置了5个台阶:

①(x+3)2=x2+()x+()

②z2-10xz+25x2=()

③(x-y)2-8(x-y)+16=()

④x2y+6xy2+9y3=()

⑤若9x2+m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与他人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5.重视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联想,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做到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能力。比如,九年级数学中反比例函数,教师可将其与前面学到的一次函数y=kx+b(k≠0)联系起来,讨论当k分别为正值和负值时两函数图像的关系,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整合不仅指的是课本知识间的相互整合,更重要的是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的相整合。教学过程中所选的题材应尽量来源于实际生活,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学“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其发现历史来讲解,并从生活中找出这一定理的运用。教师也可以将勾股定理与其他领域的内容联系起来,在解决其他相关问题时使用到勾股定理。这样通过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可以使一点一线的知识形成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使学生真正轻松地学习数学,教师应精心备课,把握好课堂45分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初一下册数学论文2000字

浅谈诚实与数学

数学小论文一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数学小论文二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 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同其他科学一样,数学有着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认识它的过去,就是为了了解它的现在和未来.近代数学的发展异常迅速,近30多年来,数学新的理论已经超过了18、19世纪的理论的总和.预计未来的数学成就每“翻一番”要不了10年.所以在认识了数学的过去以后,大致领略一下数学的现在和未来,是很有好处的. 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各门科学都在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人们早就知道它与数学密不可分.在高等学校里,数学系的学生要学普通物理,物理系的学生要学高等数学,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了. 又如化学,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再如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现代数学中叫做“动态”的,它不能只用简单的加减乘除来处理,而要用复杂的“微分方程”来描述.研究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方程、数据、函数曲线、计算机等,最后才能说清楚每家只生一个孩子如何,只生两个孩子又如何等等. 还有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谈到考试,同学们往往认为这是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其实考试手段(口试、笔试等等)以及试卷本身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现代的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就是通过效度、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数量指标来检测考试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的考试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 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关肇直先生说:“数学的发明创造有种种,我认为至少有三种:一种是解决了经典的难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工作;一种是提出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其实在历史上起更大作用的、历史上著名的正是这种人;还有一种就是把原来的理论用在崭新的领域,这是从应用的角度有一个很大的发明创造.”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正是第三种发明创造.“这里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把数学和其他各门科学发展成综合科学的前程无限灿烂.” 正如华罗庚先生在1959年5月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 数学小论文三 数学是什么 什么是数学?有人说:“数学,不就是数的学问吗?” 这样的说法可不对。因为数学不光研究“数”,也研究“形”,大家都很熟悉的三角形、正方形,也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 历史上,关于什么是数学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数学就是关联;也有人说,数学就是逻辑,“逻辑是数学的青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壮年时代。”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学呢?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通过深刻分析数学的起源和本质,精辟地作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断。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数量的科学”,“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根据恩格斯的观点,较确切的说法就是: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 数学。 纯粹数学也叫基础数学,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中小学课本里介绍的代数、几何、微积分、概率论知识,都属于纯粹数学。纯粹数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以纯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例如研究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至于它是梯形稻田的面积,还是梯形机械零件的面积,都无关紧要,大家关心的只是蕴含在这种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 应用数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凡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着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大家常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专门研究信息的“信息论”,就是应用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数学有3个最显著的特征。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数学理论都算有非常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是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形成的,所以大大超过了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抽象,而且不仅概念是抽象的,连数学方法本身也是抽象的。例如,物理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而数学家则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定理,非得用逻辑推理和计算不可。现在,连数学中过去被认为是比较“直观”的几何学,也在朝着抽象的方向发展。根据公理化思想,几何图形不再是必须知道的内容,它是圆的也好,方的也好,都无关紧要,甚至用桌子、椅子和啤酒杯去代替点、线、面也未尝不可,只要它们满足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合同关系,具备有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就能够构成一门几何学。 体系的严谨性是数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数学思维的正确性表现在逻辑的严谨性上。早在2000多年前,数学家就从几个最基本的结论出发,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丰富的几何学知识整理成一门严密系统的理论,它像一根精美的逻辑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丝丝入扣。所以,数学一直被誉为是“精确科学的典范”。 广泛的应用性也是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20世纪里,随着应用数学分支的大量涌现,数学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科学部门。不仅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仍在广泛地享用数学的成果,连过去很少使用数学的生物学、语言学、历史学等等,也与数学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生物数学、数理经济学、数学心理学、数理语言学、数学历史学等边缘学科。 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初一数学小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等,甚至对自己的语言、表情、和板书等都有所考虑,对于教具、实物、模型和实验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和接受所要讲解的知识。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一切都变得更容易实现了。因为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具体的说,在现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如下几点作用: 一、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然而许多的教学内容通常本身较为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善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老是运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感觉比较厌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运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道“智慧爷爷”出的思考题:把一个正方形裁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裁成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有何变化?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何变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想象,然后再电脑演示。演示过程中,画面不断闪烁,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长的变化。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该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二、形象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锄禾》这课,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用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三、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识。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得多媒体教学之精髓了。

初中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那2000字的初中数学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2000字的初中数学论文 范文 ,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2000字的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初中数学 学习 方法 指导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初一新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在此,笔者就初中 数学学习方法 的指导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于同行共勉。 一、指导学生读 目前初中新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平方根概念时,同学们都知道“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可是在做判断题时,4是16的平方根( );16的平方根是4( )。这两道判断题前面一道总是做不对,后面一道倒是都能做全对。因为他们更熟悉“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却不能很好的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就因为没好好读懂平方根概念,这使初一新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读法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仔细阅读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其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再次带着研究者的态度去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编排意图,并归纳要点,把书读“懂”,并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当学生掌握了这三种读法,形成习惯之后,就能从本质上改变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了。 二、指导学生听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思想专注、专心听讲,激活其原认识结构,并使学生的信息接受与教师的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要培养学生会听,注意听教师每节课强调的学习重点,注意听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的方法和过程,注意听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注意听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一节课最后的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三、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②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③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④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 反思 。 四、指导学生写 初一新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比如在学习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下列这些错误学生很容易犯,(-3)2=-32,(2×3)2=2×32,(3\4)2=32\4等等。还有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8-8×(3\2)2=0×9\4=1,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比如:①要教会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还要注意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条件;②要将学生在推理的同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③要训练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更好的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五、指导学生记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 逻辑思维 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 记忆方法 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 教学方法 ,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比如:①理解记忆法,因为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② 简化记忆法,简化记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把文字“浓缩”之后记忆,另一类是用字母符号表达抽象记忆。③形象记忆法,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④对比记忆法,“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增强记忆效果。⑤口诀记忆法,将数学知识编成“ 顺口溜 ”,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⑥系统记忆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整体上掌握知识,可用关系图来帮助记忆。 总之,对初中新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00字的初中数学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新的课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改革的关键之一。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仅供参考! 当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这门科的方法方面的情况:许多学生已进入初中,对初中数学教师的上课的方法,不适应,由小学阶段的“手把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式,教师的作用是一个编导,由于学生的依赖性尚未完全脱离,因此,小学阶段“顶呱呱”的学生,就要小学时的轻松了。其次,学生对数学课本的内容,没有一定的阅读习惯与方式方法,习惯于“哇啦哇啦”地读一通,就了事,抓不住重点,对课本的公式、定理,习惯“死记硬背”,导致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能力较差,实际运用能力相应的也较差。再次,学生进入初中,对课堂四十分钟,不能有效利用,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时,东张西望,精力不集中,开小差,更谈不上做笔记,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极差。也有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受老师的影响,对待问题不善于分析、理解,只是一味地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解答习题。也有部分学生一遇到难题,不是自动去思考,查找有关资料,或对手探究,而是“翘首”望着老师,等待老师的解答。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欠缺,顾此失彼的现象严重,部分学生不善于言谈,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也有学生“滔滔不绝”,而做题的格式混乱,模糊不清;在识记理解知识方面,死记的东西多,理解消化的知识较少;也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业,弃之不过目,对错了的习题,没有去找到错误的原因??等等。 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初中数学教师要按照《九年义务 教育 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经验 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 措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 思维训练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较好第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这门科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数学课题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课本 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后,应该对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或做到了心中有数,以便教师在讲解或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比如,组织学生学习“垂线”知识时,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数学课本,找到“垂线的定义”、“ 垂线的画法”、“ 垂线的性质”、“ 点到直线的距离”。通过学生阅读,将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本中找到了,就达到了预习的目的,这些预习提问是本课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有些问题可以自己解决,难点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突破。其次,在课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将实行分段阅读,如“点到直线的距离”所在段,提出“如何正确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通过作图与概念对比起来进行分析、理解,就能很容易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快理解点与线关系,而且在概念的抽象过程中意识到类比和归纳方法的存在。课堂阅读在例、习题的教学中有更多的应用,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讨论、边解书中的例、习题,先自己想一下怎么做,再对照例题,这样学生就积极思考、探索、质疑,从而加强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能力。最后,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数学课本。结合每章节所学内容,进一步认真阅读教材,做到概念清晰明了、理解熟记。通过复习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学会自我整理知识。引导学生自我 总结 ,比如“垂线”这节课的小结为:要掌握好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 该熟练掌握。这样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讲是学生终身受用。学会学习不仅要靠老师的指导,尤其要靠学生不断积累方法,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 三、初中数学教师盐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规律,让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归纳为: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会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会列一元一次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一个方程的解。数学教师在教材处理、教法选择、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去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展现思维过程;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让学生从中观察、比较、归纳、领悟一系列的学习规律,通法通理,总结学习的方式方法。 四、初中数学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合的,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加以指导。比如对于差生的指导,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可以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的放矢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听课、学会讨论、学会复习、学会提问、学会总结,以指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初一下册数学课题研究论文

由于 七年级数学 是重要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七年级新生 数学教学解决 方法

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数学教学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初中数学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代数、有理数、实数、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内容多,难度大,学生感到吃不消,因此对数学产生畏惧感。以下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时出现的问题,谈谈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较之小学数学更为复杂、抽象,特别是数字到字母的转变、具象到抽象的转变等,一些逻辑推理能力稍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学不好,会影响到今后对数学的深入学习。因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尤为重要。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首要必备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 逻辑思维 。

师:已知:HC是∠ACB的角平分线,同学们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什么?

生:因为HC是角平分线,所以∠HCA和∠HCB两个角相等。

师:没错,不仅∠HCA=∠HCB,而且别忘记∠HCA=∠HCB=∠ACB。

师: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和CD交于点G和H,请同学把图画出来。

学生根据对条件的理解画出图形,如图1。

师:∠AGH和∠GHD是内错角,所以∠AGH=∠GHD,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思路,还能推理出什么?

生:因为AB//CD,所以∠FHD=∠FGB,并且∠AGH+∠CHG=180°。

教师先举例说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推理,使学生不至于因为知识点理解有困难而走偏路。通过步步引导,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把握教学内容的衔接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更加系统丰富,如果教师处理不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脱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衔接,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分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初中阶段的系统化,同时,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使学生不会因为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巨大差异而产生恐惧心理。

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我们现在开始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有理数。

学生从书上找到有理数的概念,师引入负数,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区别山峰的海拔高度与盆地的海拔高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生:用负数,就像零上几度和零下几度一样。

师:没错。事实上,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在于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数字部分也就是算术数。

生:也就是说,有理数相比小学的算术数只是多了符号的变化。

师:对,例如:(-5)+(-3),同学们可以先确定符号是“-”,再把数字的部分相加。

生:答案是(-5)+(-3)=-(5+3)=-8。

在算术数到有理数这一重大转变中,教师明确了切入的方向和步骤,使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的内容很好地衔接,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使学生感受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内容上的一脉相承,从而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由小学数学内容或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学,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实战练习,让学生不再对初中数学望而生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极其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大多没有形成特定的学习习惯,往往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要目标,临近考试才看书“临时抱佛脚”。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面对快节奏的学习显得十分不适应。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也能游刃有余。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习惯中,预习和复习尤显重要。

1.重视预习

进入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进度陡然加快,学习难度也逐步加深,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在听课过程中,学生由于没有预览新知识,对教师所讲内容十分茫然,从而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影响继续听讲。久而久之,不仅听课效率下降,更打击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应在布置当天学习内容的作业时,将预习次日学习内容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2.正确把握复习的节奏和掌握复习的方法

复习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习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减缓。因此,在学习新知后若不及时加以巩固复习,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并阶段性回顾单元章节知识,以强化学习效果。

复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新授课后对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另一部分是考试前对知识的回忆和温习。首先是新授课后对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在这一环节,学生总感觉学习时间不够,光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很吃力了,更别说复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把握复习的节奏。教师应该适时在课堂上复习已学知识或点评新旧知识点的联系,用课堂讲习题的方式间接提醒学生复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适应教师的复习节奏和方法,最终化为自己的习惯和方法。其次是考试前对知识的回忆和温习。教师应提醒学生,复习要以教材为本,深入理解知识点,把握重点内容。另外,考过的测试卷也是复习的好资料,考试中暴露的问题正是学生应该重视的复习内容,尤其是七年级新生,不知复习从哪儿下手时,更应该珍惜每一份试卷,认真分析,找出自身知识点的薄弱环节, 总结 失败的教训,从中得到成长与进步。

以上观点均是结合自身的教学 经验 所谈,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切勿生搬硬套。

摘要:学习数学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是获得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能力,以缩短小学学习向初中学习的过渡期。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适应能力,有些问题应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重视

1.重视“小练习”,以体现数学思想 教育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化隐为现原则。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明确的学习对象,教学应当以知识为载体,把隐藏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揭露出来。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反复孕育结论发展形成的过程,采用“小步走”、“多层次”的方式,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三是学生参与原则。应当认识到学生参与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具有动态性、重思辨的特点,要求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逐步领悟、形成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应当按照这些原则教学。例如,应用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难点。这个阶段的应用题,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涉及到实际的应用题,即使这样,也有一些学生对此感到头痛。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应按上述原则,在教学中重视设置一些与讲授问题相关、简单且有层次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些小练习,逐渐体会如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例如:

甲、乙两站相距45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km ,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km。(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快车先开出30分钟后慢车开出,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与快车相遇?

讲解该问题前,我们可按解题思路先让学生想想两种车在具体时间内各走了多少路程,并推出x小时内所走路程的表达式;再让学生想想两车“相遇”在时间上有何特点,各自所走路程与两站间距离有何关系;然后让学生想想“快车先开出30分钟”对各自所走路程以及与两站间距离的关系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通过这类小练习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解题方法做一遍,以理解解题的思想。

这类小练习应具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每步过渡都有铺垫等特点,若再加上适当的图示,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感觉有太大困难。显然,小练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符合“学生参与原则”;围绕原问题,小练习按“小步走”的方式依次提问题,难度由浅入深,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小练习将原问题的基本面目逐步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解决原问题的方法与自己熟悉的方法之间的关系,符合“化隐为显原则”。

2.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

在曾经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地学习,没有机会主动地学习和自主地选择决策,这样学生就失去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创造力创新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尊重学生的各式性,激发勉励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发展,采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为初中数学老师需要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树立适应时代发展必要的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不停改革 教学方法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班级课程授教体系,刺激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对学生有充实的信心和支持带领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本性突破(意为打开缺口突破难关)。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的课程和教学条件正在逐步形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技术在学校教学整个过程中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给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教学和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也给初中数学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3.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曾被简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但这样说过于简单,不利于对数学教学的全面理解。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这是一种侧重于传授内容的总体叙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这是侧重于学生获得发展的叙述。不论是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构筑的数学教学理论,还是着眼于未来,注重 学习方法 的掌握与创造精神发挥的数学教学理论,都必须研究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开拓,探讨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及其统一。特别地,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相适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这对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工作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 反思 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得到发展。另外,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的课程呼唤着创造型的教师,新的时代也将造就优秀的教师。

摘 要: 新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兴趣是各种素质培养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兴趣的培养要从入门抓起,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要从学习习惯抓起。教师要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 实践操作 学习习惯

学生升入七年级伊始,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那么,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入门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入门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可多运用几何体教具进行教学,还有多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体,课上多动手操作,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第三节“几何体表面展开图”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剪、展纸盒,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一点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害怕学数学的心理,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二、要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初步兴趣后,要保持七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永久兴趣,教师还应抓住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对此,我的具体做法: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因而,在导入阶段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学“用平面截几何体”时教师可用实际切豆腐演示的方法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疑点,引起兴趣。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数学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故意制造疑团和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3.联系生活,灵活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的数学因素,教师就应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某些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教材这一编排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节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牌),让学生任意抽取四张牌,然后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使运算结果为24或-24,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 故事 ,做小游戏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使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具体,这样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七年级数学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观察与思考”、“一起探究”、“做一做”、“大家谈谈”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兴趣真正变成永久兴趣。具体做法:

(一)培养观察习惯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引导出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培养思考习惯

具体方法是课前或课中出示思考题,如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出示思考题:你还能想出另外的方法解这道应用题吗?鼓励学生思考多种方法,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三)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探讨,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 措施 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对于数学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尹安群编著.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浅谈七年级数学相关论文

2.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

3.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5.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楼主你好~~ 我为我家省电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家双休日经常出去旅行,也经常为离开家后是否应该拔掉电热水器插头而争执。妈妈认为应该拔掉插头,否则热水器一直在工作,会耗电。而爸爸认为没有必要拔掉插头,因为电热水器会在水温从设定的75℃降到70℃时即使重新加热,需要耗费的电能很少,如果拔掉插头,回来后又要重新加热,如果室温是15℃,那么重新加热到75℃需要消耗的电能更多,更浪费电。在他们的争执下,我决定自己用数学的方法算出到底谁的说法正确。 二、分析与探究 通过测量我得知我们家的电热水器可装水300/7L的水,电热水器的功率为1500W,设定温度为75℃,如果水温从75℃变到70℃,热水器会重新加热, ∵W=cm△t ∴1500t=4200×300/7×5 ∴t=600s 即加热时间为10分钟;如果从15摄氏度的冷水加热到75℃, ∵W=cm△t ∴ 1500t=4200×300/7×60 ∴t=7200s, 即需要加热120分钟。 如果按照妈妈的想法拔掉插头,那么水温会由75℃变为15℃,在回来后给水加热回75℃需要耗电1500W*2h=3kw*h.也就是说需要耗电3千瓦时。 我测得水温降到15℃即水温降低60摄氏度需要4天(电热水器内有保温装置,水降温较慢),则如果不拔掉插头,则若水温降到70℃即降低5℃时加热一次,即每4/(60/5)=1/3天要重新加热一次,所以一天一共加热3次.如果按照爸爸的想法不拔插头,若出去x天,那么一共需要加热3x次,一共加热3x*10=30xmin=.耗电量为 *千瓦时. 当<3时,即x<4时,不拔掉插头省电。 当>3时,即x>4时,拔掉插头省电。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我发现爸爸和妈妈的观点都不正确。当我把我的计算过程将给他们听后,他们都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了。从此以后,当我们家要出去4天以内时,我们不用频繁地把热水器插头拔掉,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生活;当我们要出去4天以上时,我们才把热水器插头拔掉。我们一年内经常两次去外面旅游7天,如果我们不拔掉插头,可以比拔掉插头省*h.别看它小,如果温州的家庭(211万户)都这么做,一年能够省电费(一度电元)*9495000=5032350元,如果用这笔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如捐赠希望小学,帮助社会福利圆等,在社会上倡导节约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这只是针对我们家的电热水器而言,在4天以内不用电热水器时,我们不用频繁地把热水器插头拔掉,当我们要出去4天以上时,把热水器插头拔掉才会省电。但是为了让所有的家庭都能通过公式计算算出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拔不拔掉插头,我决定再计算一条通式,让所有家庭通过我的通式能正确决定自己该不该拔掉电热水器插头。 设电热水器可装水yL的水,电热水器的功率为 pW,设定温度为75℃,水温降到15℃需要a天(电热水器内有保温装置,水降温较慢),如果水温从75℃变到70℃,热水器会重新加热, ∵W=cm△t ∴ Pt=4200×y×5 ∴t=21000y/Ps 即加热时间为350y/P分钟;如果从15摄氏度 的冷水加热到75℃, ∵W=cm△t ∴Pt=4200×y×60 ∴t=252000y/Ps, 即需要加热252000y/P秒。 如果按照妈妈的想法拔掉插头,那么水温会由75℃变为15℃,在回来后给水加热回75℃需要耗电W=Pt=P*252000y/P =252000y焦耳,也就是说需要耗电252000y焦耳。 我测得水温降到15℃需要a天(电热水器内有保温装置,水降温较慢),则如果不拔掉插头,则若水温降到70℃加热一次,即每a/(60/5)=a/12天要重新加热一次,所以一天一共加热12/a次.如果按照爸爸的想法不拔插头,若出去x天,那么一共需要加热12x/a次,一共加热10*12x/a=120x/amin=7200x/a秒,耗电量为W=Pt=P*7200x/a =7200Px/a焦耳. 当252000y <7200Px/a时,拔掉插头省电。 当252000y >7200Px/a,不拔掉插头省电 即当出去时间x>35ay/P时,拔掉插头。 当时间x<35ay/P时,不需拔掉插头。(水温降到15℃需要a天,电热水器可装水yL的水,电热水器的功率为 pW,出去x天) 赶快把看看自己家的电热水器的说明书,计算计算以后出去时,出去多久才需要拔掉电热水器的插头吧!这条式子既给了你方便,又帮你省了电。 三、问题解决的反思 我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平时愿意动动笔,动动脑,那么数学就能很好地服务于我们。同时,数学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局限于 课堂,数学在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我要认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门武器,去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如果对我的回答满意,请选为最佳答案,万分感谢您的帮助,谢谢!(*^__^*) 祝您步步高升!

好啊,我是初一下册的!

鸡兔同笼 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的确,我总能碰到一些偶然的机遇。华罗庚曾说过:“科学上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数学其实也是这样的,这不,我又在上网时偶然看到了一道思考题。 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经过认真的研究后,我终于理解了这道题的意思: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几只兔? 很明显,这是一道关于鸡兔同笼的题。我曾经学过鸡兔同笼的题,会用列表格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头/个 鸡/只兔/只 腿/条 35 0 35 140 35 10 25 120 35 20 15 100 35 22 13 96 35 23 12 94算出了鸡有23只,兔有12只。可是,用表格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题似乎太复杂了,要是数字很大的话,就会很难算,那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为了寻找到更简便的方法,我又开始了冥思苦想。我爸题又看了几遍后,突发奇想:假设全是鸡,可不可以求出来呢?于是,我进行了验证。一只鸡有两条腿,用35×2=70(条),比总脚数少了94-70=24(只),每差两条腿就说明有一只兔子,就用24÷2=12(只),兔子有12只,35-12=23(只),就算出了鸡有23只,这样,也可以算出这道题的答案,证明我的思路是正确的,这个方法也是正确的。突然,我想起老师说过:“任何一道题,都可以用方程来解决,可以说,方程是万能的!”那么,鸡兔同笼的题用方程也可以解决吗? 经过我的独立思考,发现可以利用兔和鸡不同的脚数来列方程。可以这样做: 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兔子脚的条数为4x,鸡脚的条数为2(35-x) 4x+2(35-x)=94 4x-2x+70=94 2x=94-70 2x=24 x=12 兔子有12只,用(总只数)35-(兔子的只数)12=(鸡的只数)23,所以,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 一道鸡兔同笼题,我竟想出了三种方法来解决,而且思路、答案也都是正确的,这都归功于我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可见,拥有善于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多么重要啊!只要大家都具有这种精神,你们一定就会和我一样有更多的发现,得到更多“偶然的机遇”!

初一数学论文数独

这个是我得市2等奖的论文:关于三阶魔方变换概率的问题成都与林中学高2012级10班 王维祎一、 引言:魔方(Rubik's Cube),也称鲁比克方块。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厄尔诺�6�1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魔方发明后不久就风靡世界,人们发现这个小方块组成的玩意实在是奥妙无穷。当大立方体的某一面平动旋转时,其相邻的各面单一颜色便被破坏,而组成新图案立方体,再转再变化,形成每一面都由不同颜色的小方块拼成。据专家估计三阶魔方的总变化数约等于�6�11019。二、三阶魔方变换的限制条件因为在转动魔方时,转动一次会破环一层,即21个色块,所以需要考虑很多限制情况。也就是魔方永远不会出现的情况。一、魔方不能单独翻转一个棱色块。想象我们对6个中心色块定好了我们喜爱的方向,我们就定好了一个坐标系,这个坐标系的原点就是魔方的体中心。坐标有明确的正负方向。我们可以看见魔方的每一个棱色块都是有一条棱的、,对应于水平、前后、竖直x,y,z三个轴,分别有4条棱和他们每一个平行,我们把这4条棱都标上一个箭头,指向正的方向。现在如果你有一个魔方可以这样做一下。我们现在想象空间中有了这样一个坐标系,和12个箭头。考虑任意面的旋转,(我这里不考虑3个中面的旋转,(因为,1,这样动了坐标系,2,中面的旋转可以等效两个侧面的旋转。),这时我们不考虑魔方,和魔方的花色,把他看成透明的,我们只考虑箭头,每次任意面旋转90度,我们都会让2个箭头改变方向(由正变负),我们只看结果,不考虑转的过程,不区分箭头哪来的。 翻转一个面90度是魔方的原子操作,他只能同时改变2个箭头的方向。所以我们最后不可能得到其他块不变只有1个箭头被翻转,也就是不可能只有一个棱色块被翻转。 二、不能单独翻转一个角色块。首先我们考虑1234四个数的排列问题。1234变成4123,是所有数向右推移一位的变换。大家联想一下魔方,每转一个面90度,4个角,4个棱都是这种变换是吧。 1234变4123 我以后简称(1234),其实也好记,就是1到2,2到3, 3到4,4到1, 要是(1432)就是1到4,4到3,3到2,2到1,就是向左推移。 (1234)是由几个“交换两个数”的变换组成的呢。这里直接给出答案(1234)=(12)(13)(14),(12)的意思就是1到2,2到1。 具体说,我们看 1234变化的过程是这样: �6�1 (12) 2134 �6�1 (13) 3124 �6�1 (14) 4123 正好就是变换(1234)。 这样我们知道(1234)是经过奇数个交换得到的。 任何一个变换都可以由若干个两两交换得到。因为对于一个目标排列如2413,我怎么做呢, 这里面内在的道理就涉及群论的初步。这可能叫做循环群,我不确定,因为我没看过书。 1234全排列有4!=24个,而对1234的变换也有24种。他们构成一个群即一堆元素。 首先需要知道角色块的方向是如何定义的。因为角色块会处在8个不同的位置,他的方向却只有3种,我怎么定义一个移动的坐标,又能准确标示出这3种方向变化呢? 首先让你的视线穿过一个角色块的顶点和整个魔方的体中心,你会看到一个Y,以你的视线为轴,这个角色块可以旋转,有3个位置。如下:0° 120° 240°试试转一个侧面,看看色块在新的位置朝向是怎样的?如果你转一个魔方的右侧面90度,你会发现最靠近你眼睛的那个角色块的朝向转过了120度。盯住这个色块,再转一下,他转到下面来了,为了仍然呈现一个Y,我们这时可以将 魔方底面翻上来,这时我们发现这个角色块又转回了0如此等等。重点是,你观察任何一面的90度旋转,4个角色块,他们的朝向 旋转过的角度总和 一定是360度的整数倍 ,准确的说就是120+240+240+120。 因为,转一个面是最小的原子操作,所以无论经过怎样多少步的操作,我们所有角色块角度变化和都是360*n,所以我们不可能只将一个色块旋转120度或者240,而让其他色块不变化,也因此我们证明了为什么不能单独翻转一个角色块。 三、不能只对调一对色块。1. 封闭性:a和b是群里的元素,那么a*b也是。 2. 存在元素e(其实就是类比乘法里的1)。a*e=e*a=a 3. 每个元素a 都有唯一逆元a-1, a*a-1=a-1*a=e 4. 结合律 (a*b)*c=a*(b*c) �6�1 首先1234是一个排列,他对应了一种变换,就是不变,我用(1)来表示,他就是满足定义第二条的元素e。 �6�1 封闭性,这是显然的,因为只有24种排列,和对应的变换,跑不出去。 �6�1 逆元都是有的,就是把每步逆序然后取反,肯定都在这24个变换当中。 �6�1 结合律看似挺麻烦,其实是显然的,因为(a*b)*c,a*(b*c)的意思都是先a再b再c。 这样他们构成了一个群, 为什么呢?其实我现在也不好说构成了一个群就怎么样。我只是说我可以用群的一些性质。知道这个结构的一些特点了。也可以用分析群的一些视角,一些想法来分析这个系统。 首先我们看这24个变换。 �6�1 (1), 偶 �6�1 (12), (13), (14), (23), (24), (34), 奇 �6�1 (123),(132), (124),(142),(134),(143),(234),(243)偶 这是15个,还剩9个,如果不明白什么意思,看前面,我说一个(243)意思是2到4,4到3,3到2,他把1234的1不动,234三个数字轮换的向左推移一位变成1342。 还有显然的 �6�1 (1234),(1432),奇 �6�1 (14)(23), (13)(24),(12)(34)偶 还剩4个 他们是 �6�1 (13)(12)(24), (12)(14)(13), (14)(23)(12), (13)(24)(12) 奇 我们叫有奇数个 两两交换 组成的变换为奇变换,反之为偶变换,其实就是把群元素标出奇偶性。 我们看到两个奇变换运算得到偶变换,而两个偶变换运算永远得不到奇数变换。 这样偶变换事实上构成了一个子群。 也就是说他们做运算是封闭的。他们是 �6�1 (1), 偶 �6�1 (123),(132), (124),(142),(134),(143),(234),(243)偶 �6�1 (14)(23), (13)(24),(12)(34)偶 这12个元素构成了一个子群。 我好像想错了一些事情,呵呵。 不过前面写出的都是正确的。我可能以后会用到 回到为什么不能只对调一对色块。 为什么?因为一个原子操作,将一个面旋转90度,将4个角做了(1234)或(1432)是一个3个交换的奇变换,4个棱同样是3个交换的奇变换,这样他对所有的色块做的变换总的效果是一个偶变换。 所以对于所有色块的排列,我们能够达成的都是偶变换,而只对调一对色块是一个奇变换。不可能达成。 因此,我们证明了为什么不能只对调一对色块。(至此我们终于完成了魔方总变化数的完整证明,充分而又必要:)一、 计算魔方有多少种变化情况二、 由上局限性证明,得三阶魔方总变化数计算公式: 四、总结。三阶魔方总变化数的道理是这样:六个中心块定好朝向后,我们就不可以翻转魔方了,而他们也正好构成了一个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里,8个角色块全排列8!,而每个角色块又有3种朝向,所以是8!*38,12个棱色块全排列每个有2种朝向是12!*212,这样相乘就是分子,而分母上3*2*2的意义是,保持其他色块不动,不可以单独改变一个角色块朝向,改变一个棱色块朝向,和单独交换一对棱色块或一对角色块的位置。

可以分类讨论

初一年级数学小论文“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身影无处不在。 初一年级的几何是较复杂的一种题目,随常常搞得脑袋一团浆糊,但当解开一题的喜悦感也是无法形容的。全等三角形的解题方法算是简单的,但同解其他几何图形一样,也需要认真的读题目,用所给的条件延伸出另一个或几个关键的条件用来解题。 全等三角形的解题方法很简单,用于普通三角形的有4种,分别是靠两个三角形的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或边边边的相等而全等。当然,三角形中也有特例,比如直角三角形,他拥有一种他自己的解题方法——“HL”。“H”是指直角三角形的斜边,“L”是指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如此,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也不是只可以用那一种方法,用于不同三角形的方法也可以用于直角三角形的。 那让我们先来热个身吧,先来看下边一道题:(此图为自作) 如图,已知AC丄BC,AD丄BD,AD=BC,CE丄AB,DF丄AB,垂足分别是E、F。证明:CE=DF. 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两个垂直条件,AC丄BC,BD丄AD,所以△ACB与△BDA为直角三角形。再仔细看看图就能发现这两个Rt△有一条公共边AB,再加上已知条件AD=BC,就可以证全等了:在Rt△ACB与Rt△BDA中 AD=BC AB=BA 所以Rt△ACB≌Rt△BDA(HL) 因为题目所让我们求的是CE=DF,为了求证这个就必须求△ACE全等于△DFB,首先题目告诉我们了,CE丄AB,DF丄AB,,所以这又是两个直角三角。上面我们已经证明了一个全等,就可以利用上面全等的条件了,因为Rt△ACB≌Rt△BDA,所以AC=BD.又因为AB=BA,且EF为公共边,所以AE=FB,这样就又可以用HL来求这两个图形的全等了: 在Rt△ACE与在Rt△BDF中 CA=DB AE=FB 所以Rt△ACE≌Rt△BDF(HL) 所以CE=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就这样,一道全等的几何体就完成了。其实只要认认真真的读题,将几何的基本概念掌握清楚,还是可以很容易就做出来的,可以在做题目的时候,在图上标标画画,这样更有助于理解。遇到很长的题目也不要害怕一字一字的慢慢读,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懂得变通,灵活一些,你会发现数学还是很有趣的!

先从数独的历史来认知数独:数独很容易就可以学习却很容易上瘾的独立于语言的逻辑谜题,最近由风暴的整个世界。使用纯粹的逻辑和要求没有数学来解决,这些令人着迷的困惑提供无穷的乐趣与智力娱乐益智球迷的所有技能和年龄。太难,也许是不可能的更要找出确切的时间和的地方原始概念的数独 (日语: 数独,sūdoku) 开始,但它似乎出现了第一个魔方相关。根据在线杂志收敛,魔术方块文章中所引用的帕特 Ballew 幻方的想法已转交阿拉伯人从中国人,很可能通过印度,在第八世纪。它讨论了由萨比特 · 伊本 · Qurra,他的亲和数,在早期的第九届方程式而闻名。在百科全书,由一群称为瓦尼铝萨的阿拉伯语学者编制约 990 显示的所有订单从 3 到 9 平方列表 (英语: 弟兄的纯度)。到那个时候出现没有一般的建设性方法。1225 年,根据上面的引文,Ahmed al Buni 表明如何构造幻方使用一种简单的周边技术,但他不可能发现自己的方法。比格斯,指的由 Camman,本文建议由 Moschopoulos 所解释的方法有可能源于波斯和链接到那些由 al Buni 阐述了。Camman 实际上声称到波斯人,援引匿名的波斯手稿 (加勒特集合号 1057,普林斯顿大学) 知道由 Moschopoulos 给出了构造奇数阶幻方的两种方法。即便如此,该文档包含的例子并不显式方法。伊斯兰文学幻方根据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幻方 (在阿拉伯语作为济贫已知) 伊斯兰文学中第一次出现发生在 Jabirean 语料库-伊斯兰医学手稿作品组归因于贾比尔 · 伊本 · 扬 (称为在欧洲别),和一般认为 9 或早期公元前一世纪结束时编制了Jabirean 语料库建议幻方作为缓解分娩时的魅力。这些正方形组成九个单元格的数字 1 到 9 设有中心 5 这样内容的每个行、 列和两条对角线添加达 15。这些数字写在 abjad 字母-数字,和因为这个广场的四个角落包含字母 ba',dal,waw 或 u,和医管局 ',这个特定的广场被称为 buduh 广场。到那个时候,幻方概念变得如此受欢迎的名字 buduh 本身被分配了魔力属性。在随后几年伊斯兰作家开发各种方法形成较大的幻方,哪个没有数字重复和汇总每一行和每一列和两条对角线都是一样。幻方与细胞 4 x 4 或 6 × 6 或 7 x 7 则特别受欢迎,与正在产生的 13 世纪的 10 × 10 正方形。按照在线杂志收敛,所引用的 Ballew,也似乎幻方可能介绍给欧洲通过由亚伯拉罕本梅厄 · 伊本 · 拉 ( 1167年),西班牙的西班牙犹太哲学家和占星家。本梅厄 · 伊本 · 以斯拉记翻译许多阿拉伯语作品为希伯来语和一般有幻方与数字命理学的浓厚兴趣。他游历了整个意大利和超越,并且可能已经负责幻方引入欧洲的人之一。从对拉丁和希腊拉丁幻方拉丁方的概念一直以来至少中世纪时期。从 13 世纪有时阿拉伯语手稿似乎功能第一的拉丁方,往往给出神秘的 Kabblahlic 意义。拉丁语平方米,在阿拉伯语作为济贫 majazi,被称为是包含单元格,每行和每列有相同的符号集是没有重复的幻方的区别一个正方形。这一连串的事件继续的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莱昂哈德 · 欧拉 (1707年-1783)。欧拉欧拉档案,在他纸 De quadratis magicis (关于幻方),在 1776 年 10 月 17 日,圣彼得斯堡学院提交表明如何构造幻方与一定数量的细胞,特别是 9、 16、 25 和 36。本文档中欧拉开始与希腊拉丁方和放对变量的值的约束,这样,其结果是幻方。名称拉丁方,然而,只有在后面的文章从上来欧拉关于拉丁名为研究和宣传 sur une 中篇小说 espece de 争吵神采 (英语: 关于新物种幻方的调查)。欧拉把拉丁文字母放入一个格子,并称之为拉丁方。后来,当他添加希腊字母,他叫它希腊拉丁方阵。支出幻方的不同可能性他生活行为的最后一年,欧拉面临着特别的问题,结合 n 符号每两套,既不在行,也不在一条线一对符号发生两次。他证明了构建希腊拉丁 n 是奇数或 4 的倍数的方法。观察无秩序 2 广场存在,并且无法构建顺序 6 广场,他推测不存在时 n ≡ 2 (mod 4)。事实上,非存在订单 6 平方,是绝对在 1901 年由法国数学家加斯顿留住通过详尽列举的各种可能的安排的符号就可以证实。58 年后,才在 1959 年和计算机的帮助,当两个美国数学家命名为玻色和 Shrikhande,发现欧拉猜想一些反例。在同一年,帕克发现反秩序 10 例。1960 年,帕克,玻色和 Shrikhande 表明欧拉猜想是虚假的所有 n ≥ 10。因此,希腊拉丁方存在的所有订单 n ≥ 3 接口除 n = 6。数独的诞生我们所知数独谜题是实际上的拉丁方; 特殊情况任何解决数独谜题是拉丁方。然而,9 × 9 标准数独设置额外的限制,3 × 3 子群还必须包含数字 1-9。做脑力力量和博士让 Paul 拉哈耶在他科学美国人 2006 年 6 月"科学数独",第一次现代形数独谜题的故事由一位美国建筑师命名 Howard Garns,他从达盖特建筑退休后所引述的研究公司在印第安纳波利斯。Garns 花了欧拉拉丁方概念并将其应用到 9 × 9 网格中加上九 3 x 3 个子网格或框,每个都包含从 1 到 9 的所有数字。由 Garns 的第一个难题出现在 1979 年 5 月版的戴尔铅笔拼图和文字游戏下名称号码的地方,他们被称为仍由本公司直到今天。尽管戴尔没有出版 Garns 的名字对这一难题,脑力力量的研究它出现在名单的参与者在杂志封面上每当一些地方出现了,并缺席从所有其它版本。也有其他指示 Howard Garns 第一个现代的数独游戏创造者的参考。根据维基百科的文章致力于 Garns,绘图员盖特建筑公司命名为乔治 · 威利告诉印第安纳波利斯每月:"我们有两个额外绘图板,有一天 Howard 坐在那边。我走过去,问他什么工作,他说,'哦,游戏'。它看起来像一个纵横字谜,但它有数字。它有小方块。我走在他身边和他掩盖它了。这是一个秘密。另一个同事在公司命名罗伯特 · 德曼证实作证他看到的他认为是一个纵横字谜的"草图"的故事。"我不是真的对它感兴趣了"辛德曼说,"但这是他的事。他只被喜欢这么做。Garns 在 1989 年 10 月 6 日死于癌症,并且埋在冠山公墓,印第安纳波利斯。所以,数独游戏概念不发明了日本很多人可能会相信,但名称数独。1984 年无知者,日本领先益智创建的公司,发现的戴尔的一些地方,决定把他们介绍给他们日本益智球迷。谜题,其中第一名苏吉洼 Dokushin Ni Kagiru,("数字必须单"数字必须只出现一次") 迅速走红。在 1986 年,经过增加了一些重要的改进,主要由制作对称图案和减少的数量给出线索,数独成为最畅销的日本的难题之一。主席的无知者实现数独谜题的唯一问题他们长的名字,Kaji Maki 缩写它数独-(苏 = 数字,位数字;Doku = 单,未婚)。今天有超过 60 万份的数独杂志每个月只在日本出版。与以上所述,在所有的时间几乎没有人在欧洲知道或注意到数独谜题。缓慢进展的老年痴呆症在 2004 年年底 Wayne 古尔德,一个退休的 Hong 香港判断以及益智风扇和一个电脑程序员,参观了伦敦试图说服编辑的纽约时报 》 刊登数独谜题。古尔德,写计算机程序产生的不同的难度级别的数独谜题,要求没钱的谜题。时报 》 决定试一试,并在 2004 年 11 月 12 日推出其第一次的数独谜题。数独在伦敦时报 》 的出版是现象的刚刚开始的一种巨大,迅速传遍英国和其附属国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三天以后,每日邮报开始出版题为"Codenumber"的数独谜题。悉尼每日电讯报 》 随后在 2005 年 5 月 20 日。2005 年 5 月底通过拼图定期刊登在很多全国性的报纸,在英国,包括每日电讯报 》、 独立,卫报 》、 太阳和每日镜报 》。但那不是它。2005 年 7 月通道 4 包括他们 Teletext 服务每日的数独游戏和天空一推出世界上最大数独谜题 — — 275 英尺 (84 米) 的正方形谜题,刻在凿的出生,布里斯托尔附近一座小山的一侧。BBC 电台 4 今天开始读数字在第一的数独游戏电台版朗读。作为大哥哥 Jadegoody 和卡罗尔 · 沃德,她的书如何做数独是畅销书的国家,英国名人有作证其利益作为锻炼心智。即使老师是由政府支持的杂志推荐数独作为大脑锻炼在教室里和已提出建议,解决数独是能够延缓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脑疾病条件。回到曼哈顿2005 年 4 月数独完成一个完整的圆圈,到达回到曼哈顿作为一项常规功能在纽约邮报 》。在 7 月 11 日,星期一,数独热潮蔓延到美国其他地区每日新闻 》 和今日美国 》 启动在同一天的数独谜题时。在两种情况下数独谜题,而不是传统的填字游戏和桥梁墩柱。2006 年的数独繁荣发芽了数以百计的益智书籍和杂志,数独俱乐部、 聊天室、 战略书籍、 视频、 手机游戏、 纸牌游戏、 棋类游戏,日历,陈列产品和甚至一数独游戏的电视剧。数独也兴起在数以千计的世界各地的每日报纸和通常在世界媒体描述作为"魔方的 21 世纪"和"世界上增长最快之谜"。数独的繁荣也萌生了一个巨大的包括较小和较大的网格、 多个重叠网格,网格的对角线和奇数或偶数细胞、 网格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盒子和更多的变异范围。这些变体中有些是很有趣和世界尖端,维持数独的位置作为最受欢迎的逻辑谜题。2006 年 3 月,卢卡,意大利举行了第一次世界数独锦标赛 (WSC) 举办的世界谜题联合会 (WPF)。解决后 45 的数独谜题,包括经典的数独、迷你数独、对角线数独、不规则数独、总和数独,数独多, OddEven和其他的变化,在两天期间,赢得比赛,这是由 Jana Tylova,今年 31 岁来自捷克共和国的经济学家。Thomas 斯奈德,26,哈佛大学的研究生,来了第二次同时魏华黄,30,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名软件工程师,谷歌工作是季军。今天,专用和谜杂志掺数独和数独变形由 Conceptis 经常刊载在超过 35 个国家包括美国、 日本、 英国、 德国、 荷兰、 加拿大、 法国、 俄罗斯、 波兰、 芬兰、 丹麦、 以色列、 匈牙利、 奥地利、 西班牙、 挪威、 瑞典、 希腊、 瑞士、 比利时、 意大利、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捷克共和国、 巴西、 土耳其、 韩国、 泰国、 罗马尼亚、 菲律宾、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秘鲁和更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