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太原理工软件论文查重

发布时间:

太原理工软件论文查重

首先你要找到一个可以查重的软件,然后把你的论文输进行查重,到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查重的报告。

论文查重就是把自己写好的论文通过论文检测系统资源库的比对,得出与各大论文库的相似比。本科毕业论文查重一般要求是百分之三十以内,有的学校要求是百分之二十以内,硕士论文查重一般要求是百分之十五左右。论文查重方式可以在手机上下载并打开迅捷论文查重,点击“开始查询”,输入题目、作者并将论文粘贴在这个地方,然后再点击“开始查重”,等待的过程可能有点久,要耐心等待,查询结束之后,点击“查看报告”即可清楚地了解到论文的重复比例。

25%,知网 ,先用pp查然后进行修改,觉得改差不多了,最后用知网查。(因为知网查比较贵)

国内三大权威论文检测系统就是知网、万方、维普。知网不对个人开放,并且推出了检测预警,个人慎用。万方不能检测互联网的资源,收录的数据资源也并不多,跟知网存在天壤之别。至于维普,是跟知网检测最接近的,不但收录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其先进的检测算法也处于业界领先地位,而且整个检测流程都是用户自主操作,论文的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收费也实在,1元检测1000字,关键是还提供高亮文档下载,方便进行修改。最适合论文需修改的同学或者期刊发表的文章进行检测,搜Gocheck论文检测专家即可找到。

太原理工本科论文查重

日前,维权8年后,年近九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终于等来了中国知网的道歉和70余万元赔款。从2013年起,赵德馨以侵害其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起诉中国知网,并全部胜诉。知网低价甚至免费收录科研人员学术论文,对科研机构和高校师生有偿使用并不断提高价格的做法一直存在争议。“赔偿给赵德馨教授的70万元,是知网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属于赔偿损失的性质。”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表示,从法院的判决结果看,未经作者许可或者存在许可瑕疵时,知网大量收录学术论文并以此牟利属于侵权行为。一般情况下,这些版权保护期内的论文的版权依然属于作者本人。目前,该事件引起连锁反应,赵德馨教授的学生苏少之也和知网打起了官司并胜诉。但记者联系多名专家学者,他们对知网这类行为强烈不满,“需要论文的人要付费下载,结果作者拿不到一分钱”,但均拒绝接受进一步采访。一位青年学者告诉记者:“对于我们来说,论文如果因为维权登不上知网,在学术上,面临很大的损失。”查重机会在网上被“明码标价”,学生负担陡增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论文查重要求,论文查重功能的需求在毕业生群体中暴涨。与维普咨询和万方数据等平台相比,知网收录的学术论文拥有显著的数量、种类优势,其收录的独家期刊在覆盖学科、论文质量上都远超同领域其他平台。2019年第5期《现代法学》上刊发了《学术数据库经营者不公平高价行为的规制困局及其破解》一文,据该文作者统计,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了独家与唯一授权期刊3964种,占我国期刊总量的43%;其中,核心期刊778种,约占全部核心期刊的42%;包含各学科排行前3名的期刊194种,占前3名期刊总数的64%。因此,许多高校要求以知网的查重结果为准。目前,高校普遍为学生免费提供两次知网查重检测,一次是初检,第二次是专业检查,即终检。而用完学校提供的免费论文查重机会,还有很多学生愿意花钱购买更多论文查重服务。一次168元,一次760元,在花了近千元购买论文查重服务后,湖南省某高校毕业生张宜玲“才安心”向学校提交了毕业论文最终版,查重结果接近学校查重的最后结果,为,“这笔钱如果用在伙食上,能在食堂吃一个多月”。对于学生反映的收费高的质疑,知网多次发出通告称,从未对个人用户开放查重功能,只有高校和科研单位等机构用户拥有该权利。2020年4月,知网发布《通告》表示,“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盗用或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检测账号通过网络向个人销售知网学术不端检测服务牟利的行为愈演愈烈”,将采取“对管理不善泄露或倒卖的,包年用户取消包年服务模式,重新核定年度服务数量”等惩罚措施。今年毕业季前夕,网络平台查重费用再次提高,让毕业生们“难以接受”。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发现,商家宣称依托知网的论文查重价格呈上涨趋势,且售价越高,其背后数据库内容更加齐全,甚至出现1800元、2000元一次的报价。此外,为了保证论文不在重复率上遭遇难题,一些电商平台上还衍生出了“降重”服务,即帮助作者降低论文重复率。南昌某高校本科毕业生景怡,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查重和人工智能“降重”服务,花费1500元,五天时间内拿到了“低于学校规定的重复率限制的论文”。针对一篇全文约23000字,重复比率接近30%的本科论文,提供查重和“降重”服务的商家回复记者,“降低到15%以下,收费530元,降低到10%以下,售价660元。2天内反馈,采用中国知网系统”。该商家介绍,降低重复率确保文章大意、学术观点、内容框架、结构不变,语句逻辑通顺,不会增加、删减内容,“我们会找对应专业的修改老师通过改变表述方式,达到降低重复率目的,确保文章专业性”。“查重机会被当作商品买卖,还衍生出‘降重’服务,严重破坏学术规范和学术生态。”一所中部高校人文社科学者李玉说。一方面知网明确规定不向个人开放查重服务,另一方面,学生又有查重需求,为什么学校不能给学生提供多次查重机会呢?“学校提供免费查重机会是告诫学生不要抄袭,而不是帮助学生逃避抄袭的监测。”李玉道出了学校的考量。至此,知网和学校各有理由,却把一部分毕业生的论文查重需求推进了市场。知网连续涨价,高校难以承受此前,多所高校对知网服务价格过高及不断涨价问题,提出疑问。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表示,学校将暂停知网的使用,原因是续订价格太过高昂,且每年报价都在上涨,2010—2016年之间,知网的使用费共上涨高达约132%,年均涨幅约19%,“学校已无力承担”。因为续订知网的价格大幅上涨,“学校无法就续订价格与知网达成一致”,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也发布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这一风波还曾波及河北、山东、云南等地多所高校。据记者了解,这些当事高校不久后便又重新订用了知网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相关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赵教授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依法维权,是因为愤懑于“没收到知网一分钱,下载自己的书居然还要收费”。作为一家掌握独家资源的平台,应当严格守法,尊重知识产权,面对诉讼维权和法院判决,理应服从判决、尊重作者,真正拿出改正错误的诚意。然而,赵教授胜诉后知网随后就下架论文,这种做法既不是正确的态度,更不是合理的做法。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方法如下:

1、初稿自查,一般毕业论文初稿建议先用免费查重系统查重。虽然免费查重系统可能没有这么权威的测试结果,但可以作为参考对初稿进行初步修改。自查建议您使用paperfree论文检测系统。本系统进行查重后,系统会提供一份查重报告和修改意见,你可以根据修改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论文的查重率。

2、定稿自查,初稿修改后,可以了解一下学校规定的查重系统是什么,然后选择同样的查重系统进行自查,这样交到学校后查重会更容易通过。推荐知网、万方、维普检测系统。

毕业论文

1、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

2、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3、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25%,知网 ,先用pp查然后进行修改,觉得改差不多了,最后用知网查。(因为知网查比较贵)

太原理工大学论文查重重复率

赵教授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依法维权,是因为愤懑于“没收到知网一分钱,下载自己的书居然还要收费”。作为一家掌握独家资源的平台,应当严格守法,尊重知识产权,面对诉讼维权和法院判决,理应服从判决、尊重作者,真正拿出改正错误的诚意。然而,赵教授胜诉后知网随后就下架论文,这种做法既不是正确的态度,更不是合理的做法。

知网近日也就此事向媒体表示,知网正常是与学校和期刊编辑部合作的,不与作者直接对接。一般来说,论文作者在向期刊投稿时,期刊的协议书或投稿须知中会注明,稿件采用后将编入知网数据库等表述。因此,知网方面认为,协议书、投稿须知等证据可证明其使用涉案作品获得了赵德馨的许可。但在法院看来,这样的做法“缺乏合同依据”。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多篇相关案件判决书来看,法院认为,学术期刊的投稿须知或没有作者签字确认的线上协议等,不能视为其与赵德馨达成了关于涉案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使用合同。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向中新网记者表示,信息网络传播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可即便如此,相关保护条例也已施行了十余年。记者注意到,2006年7月施行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即明确规定,权利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受著作权法和本条例保护。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应当取得权利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知网低价甚至免费收录科研人员学术论文,对科研机构和高校师生有偿使用并不断提高价格的做法一直存在争议。“赔偿给赵德馨教授的70万元,是知网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属于赔偿损失的性质。”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丛立先表示,从法院的判决结果看,未经作者许可或者存在许可瑕疵时,知网大量收录学术论文并以此牟利属于侵权行为。一般情况下,这些版权保护期内的论文的版权依然属于作者本人。目前,该事件引起连锁反应,赵德馨教授的学生苏少之也和知网打起了官司并胜诉。但记者联系多名专家学者,他们对知网这类行为强烈不满,“需要论文的人要付费下载,结果作者拿不到一分钱”,但均拒绝接受进一步采访。一位青年学者告诉记者:“对于我们来说,论文如果因为维权登不上知网,在学术上,面临很大的损失。”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盲审不是很严。其实就是换不认识你的老师去看你的论文,就跟小时候考试要求在密封线内写名字一个道理。只要按标准做好了研究写好论文没问题,即使文章差一点,认真写了论文,盲审老师也是看得出来的,一般老板们不会为难你,除非你太应付。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论文查重

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大部分的论文查重都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当然,具体花费时间的多少还要根据论文的长度来决定,通常来说,一万字以内的论文,一小时以内就能够拿到查重报告,但是如果两万字或者三万字的论文查重的时间,则会被相应的延长。

毕业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毕业论文能否通过查重,因为这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论文要交给导师进行检测。论文检测完成后,就可以通过查重报告清楚地知道论文的重复率是多少。一篇普通本科论文的重复率不到30%,可以交给导师。然而,许多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检测他们的论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毕业论文查重的步骤。毕业论文检测步骤第一步:找专业的论文检测网站,目前有很多论文检测平台,但是一些小平台的算法都是不准确,没有办法准确的检测出论文的重复率。我们要寻找的是一个专业的论文查重平台。还建议学生可以使用paperfree论文查重系统。这个论文查重平台专业权威,论文查重结果也准确。毕业论文检测第二步:提交论文查重,将论文上传到paperfree论文查重系统进行查重。你可以在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上传论文,检测完成之后就可以知道论文的重复率了。在查重之前,要注意论文的格式是否正确,因为论文的格式会影响论文的重复率。毕业论文检测第三步:查重报告,打印您自己的查重报告是查重的最后一步。查重报告中会明确标注重复的部分,然后可以根据这个报告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修改和调整后,论文需要再次进行检测,直到论文的重复率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然后才能提交给导师。

您好一般都是有一些网站可以进行查重的

知网费用有多高?中国科学院也快用不起了,可能要停用知网CNKI 数据库。

近日,知乎一则帖子登上热搜榜,帖子内容为「网传中国科学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停用知网 CNKI 数据库,真实性如何?」,帖子访问量高达上百万。

帖子主要内容为:「2022 年 4 月 8 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表示: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 (CNKI 数据库出版商) 暂停中科院对 CNKI 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即日起,CNKI 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无法下载。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正考虑通过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对 CNKI 数据库形成替代保障。」

据知乎上多位网友透露,目前中国科学院已有多个研究所都收到了类似邮件通知,未来几周可能就会停用相关数据库。

通告部分截图,图源:

北大等多家单位曾抱怨知网太贵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

2021年底,人民网曾发新闻称,因收费太贵,10年6高校停用知网。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可能中断服务通知。

2016年3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了《“中国知网”可能中断服务通知》称,该校可能无法及时续订知网的原因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

2012年底,南京师范大学就宣布停用知网,改用万方和维普。

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公告。

2014年6月,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发布通知:图书馆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的合同到期,新一轮购买协议已商谈了3个月,因该公司涨价幅度过高和服务内容缩减而未达成一致。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发布公告,直言知网“涨价离谱”,还提供了数据佐证。 公告中提到,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每年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从2010年到2016年的涨幅为,年平均涨幅。 公告中还坦言,为了维护武汉理工大学的权益,图书馆与中国知网的谈判非常艰难。

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公告。

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因与知网就续订价格及使用方式未达成一致,经研究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暂停访问知网数据库。

集美大学图书馆公告。

2021年1月,集美大学图书馆发公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学校对订购方案进行了调整。

据长江日报报道,虽然知网涨价高,但各大高校由于顶不住压力,后来均已恢复知网数据库的订购。

网友:应该另起炉灶

对于这件事,网友纷纷展开讨论。

一位中科院的物理化学博士表示,“虽然我估计这事情最后会达成新的妥协,CNKI打个折,科学院继续买,但看到科学院停止购买CNKI数据库,我还是挺欣慰的。至少根据我以前的工作经验,这玩意根本就没用,买它纯属浪费钱。”

东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就表示,“知网如今已成毒瘤,弊远大于利。”

还有网友抛出一张知网2005年-2021年毛利率图,正如其评价“典型的学术资源垄断——真学阀”。

政协委员建议:国内供用户免费使用

知网是一个知识学习、传播和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 年底,知网的主要市场包括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医院、政府、军队、基础教育等 50 多类科研和学习型行业,共有 2 万多家机构用户,2 千多万个人注册用户。并且,知网还与 530 多家国际出版社达成合作。

然而,近年来,知网却屡屡因稿酬过低、擅自收录、高校收费高等负面消息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中国青年报官博称,2020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谈知网免费,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提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将中国知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并在国内供用户免费使用,比如在浏览论文和下载文献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对国内用户免费开放,另外,论文查重、论文引用检索及大数据服务等都可以继续收费。

倪闽景认为,现在的知网还是很容易通过垄断地位摄取高额的利润,一篇论文的下载费用平均在3元左右,一方面,是技术让知识变得越来越便宜了,可是行业垄断问题却让知识的价格变得越来越昂贵,认为青少年学生等特殊群体,可通过知网获取到免费的专业文献。

来源:科教小站、知乎、机器之心等。

声明:本文整理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太原理工大学博士论文查重

知网的超额利润。不是支持付费。应该只是知识垄断或者是剥削贪婪。更不是合理的投资。有关部门应该加以治理。

知网费用有多高?中国科学院也快用不起了,可能要停用知网CNKI 数据库。

近日,知乎一则帖子登上热搜榜,帖子内容为「网传中国科学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停用知网 CNKI 数据库,真实性如何?」,帖子访问量高达上百万。

帖子主要内容为:「2022 年 4 月 8 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表示: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 (CNKI 数据库出版商) 暂停中科院对 CNKI 数据库的使用权限,即日起,CNKI 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无法下载。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正考虑通过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对 CNKI 数据库形成替代保障。」

据知乎上多位网友透露,目前中国科学院已有多个研究所都收到了类似邮件通知,未来几周可能就会停用相关数据库。

通告部分截图,图源:

北大等多家单位曾抱怨知网太贵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

2021年底,人民网曾发新闻称,因收费太贵,10年6高校停用知网。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可能中断服务通知。

2016年3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了《“中国知网”可能中断服务通知》称,该校可能无法及时续订知网的原因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

2012年底,南京师范大学就宣布停用知网,改用万方和维普。

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公告。

2014年6月,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发布通知:图书馆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的合同到期,新一轮购买协议已商谈了3个月,因该公司涨价幅度过高和服务内容缩减而未达成一致。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发布公告,直言知网“涨价离谱”,还提供了数据佐证。 公告中提到,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每年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从2010年到2016年的涨幅为,年平均涨幅。 公告中还坦言,为了维护武汉理工大学的权益,图书馆与中国知网的谈判非常艰难。

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公告。

2018年12月,太原理工大学因与知网就续订价格及使用方式未达成一致,经研究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暂停访问知网数据库。

集美大学图书馆公告。

2021年1月,集美大学图书馆发公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学校对订购方案进行了调整。

据长江日报报道,虽然知网涨价高,但各大高校由于顶不住压力,后来均已恢复知网数据库的订购。

网友:应该另起炉灶

对于这件事,网友纷纷展开讨论。

一位中科院的物理化学博士表示,“虽然我估计这事情最后会达成新的妥协,CNKI打个折,科学院继续买,但看到科学院停止购买CNKI数据库,我还是挺欣慰的。至少根据我以前的工作经验,这玩意根本就没用,买它纯属浪费钱。”

东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就表示,“知网如今已成毒瘤,弊远大于利。”

还有网友抛出一张知网2005年-2021年毛利率图,正如其评价“典型的学术资源垄断——真学阀”。

政协委员建议:国内供用户免费使用

知网是一个知识学习、传播和应用的交流合作平台。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 年底,知网的主要市场包括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医院、政府、军队、基础教育等 50 多类科研和学习型行业,共有 2 万多家机构用户,2 千多万个人注册用户。并且,知网还与 530 多家国际出版社达成合作。

然而,近年来,知网却屡屡因稿酬过低、擅自收录、高校收费高等负面消息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中国青年报官博称,2020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谈知网免费,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提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将中国知网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并在国内供用户免费使用,比如在浏览论文和下载文献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对国内用户免费开放,另外,论文查重、论文引用检索及大数据服务等都可以继续收费。

倪闽景认为,现在的知网还是很容易通过垄断地位摄取高额的利润,一篇论文的下载费用平均在3元左右,一方面,是技术让知识变得越来越便宜了,可是行业垄断问题却让知识的价格变得越来越昂贵,认为青少年学生等特殊群体,可通过知网获取到免费的专业文献。

来源:科教小站、知乎、机器之心等。

声明:本文整理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知网的超额利润是知识垄断!

综合近几年来一些高校不时退订中国知网以及一些学者状告中国知网以维护合法权益的成功案例,高校科研机构和学者认为中国知网收费过高甚至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则是基本属实的。

中科院作为中国学术的最高殿堂,汇聚了中国最顶尖的专家学者,科研经费以千万元计的比比皆是。如果数据库物有所值,且是科研必须,按说千万费用不在话下。

问题正在于,知网千万元的订费到底贵在哪儿,中科院把国家拨款花在这上面到底值不值,一群承担重要科研任务的学者被知网平台绑架到底该不该。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知网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方股份财报显示,仅2020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毛利率高达;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亿元,毛利率达。借鸡生蛋的生意做成这样,令多少企业汗颜。

但正如法学专家所指出的,“如果学术数据库不再将版权保护作为激励创新的催化剂,而是将其当作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手段,恣意滥用版权实施垄断高价,破坏、妨碍并制约相关市场竞争,其滥用行为便不能逃脱反垄断法的审查和惩治。”

面对公众的质疑,知网应该做出回应,监管部门也应该及时介入。这既是为了保护中科院等用户的利益,也有利于知网自身的健康发展。

“学术界苦知网久矣!”对于国内的高校师生与科研人员来说,知网是做学术研究绕不开的基础工具,但近年来,中国知网凭借其在学术界的垄断地位“坐地起价”,已因频繁涨价多次遭高校抵制。其商业模式,到底是一种知识付费,还是学术垄断?报价年年涨 毛利率超50%据网传消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内部邮件中提到,“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级别,该数据库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这已经不是知网第一次陷入负面舆论。据统计,从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其中包括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原因均为知网收费涨幅过高。武汉理工大学曾统计,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六年间报价涨幅更是高达,年平均涨幅为。不过,在停用一段时间后,多数高校仍恢复了与知网的合作,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据公开资料,CNKI是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在这一领域占据垄断地位。易辰(化名)毕业于悉尼大学传媒实践专业,她告诉记者,在国内写论文想要查询到详尽的文献资料,只能使用知网,老师也会在开题时提醒在知网上多看文献;但在国外不同,不同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文献库,基本上可以满足平时作业论文的需求,如果学校文献库没有,也可以跳转外部链接,到JSTOR eBooks、ProQuest Ebook Central这些平台进行付费查阅下载,选择面很广。屡次卷入争议的知网,到底是何来头?官网显示,中国知网是清华大学下属的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公司。据同方股份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旗下公司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为亿元,归母净利润为万元,毛利率达。“两头通吃”盈利模式遭诟病记者发现,知网高达50%毛利率的背后,是其作者用户“两头通吃”的盈利模式。知网作为我国唯一经国家批准能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单位,硕博研究生要想毕业,必须将论文上传知网旗下的“中国学术不端检测平台”进行查重。在该平台上,从论文初稿到定稿,查重价格从每篇78元到588元不等。而一旦使用该平台查重,就意味着论文被知网自动收录,其他用户想要阅读需付费下载,常规的期刊资源价格是元/页,硕士学位论文元/本,博士学位论文元/本。值得关注的是,论文作者并不能共享这些收益。知网于2016年发布领取学位论文稿酬的通告,提到如果论文被收录,博士论文可领取400元充值卡、100元现金稿酬。可以看到,知网收录论文资源的成本极低,甚至作者为查重上传还要付费,同时用户下载文献的成本却很高,且收益由知网独享。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张教授认为,知网提供论文查重、资源一站式搜索、学术成果电子化这些信息服务,给大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后来不断地收取巨额技术费用,感觉就变味了,尤其让人诟病的是向大学生收取文献下载和论文查重的费用。当下,国内的高校师生已经对知网养成牢固的使用习惯,就连上交毕业论文,学校也会要求在最后附上知网的查重报告。除非找到知网的优质替代,或有更多的平台出现,否则很难撼动知网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就需要国家牵头,教育、科技主管部门及市场监管部门等多部门合作,利用财政经费搭建一个线上‘国家图书馆’,供所有人免费或低成本使用,除了使学术科研更便捷优惠,也能使每位学者的学术成果得到更好的版权保护。”张教授表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