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民交通是期刊嘛

发布时间:

人民交通是期刊嘛

人民交通网是《人民交通》杂志社官方网站,由《人民交通》杂志社主办,于2017年7月正式上线,是交通领域权威新闻发布平台。人民交通网是《人民交通》杂志的网络传播窗口,中央级门户网站,其目标定位是:突出特色,既体现权威性、理论性、指导性,又体现时效性、开放性、互动性,发挥权威网站的引导、整合、服务功能!

你好,人民交通网是交通领域的网站。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管、驾驶园杂志社主办。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新年快乐~

人民交通网讯:2017年7月1日,湖南省正式和人民交通杂志社牵手,成立人民交通杂志社《湖南之声》发行中心,同时杂志社官网人民交通网《湖南之声》运营中心也正式上线。《湖南之声》发行中心将以本刊宗旨“关注交通发展、洞悉交通热点、倡导和谐平安的交通环境”服务社会,欢迎监督指导。 人民交通网 咨询电话:01068537116

人民交通期刊文章

浅谈沥青路面裂缝及处理发表时间:2009-11-20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下旬刊供稿[导读] 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危害及裂缝的种类、产生原因,提出对裂缝的处理措施 杨震 (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摘要: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危害及裂缝的种类、产生原因,提出对裂缝的处理措施。关键词:沥青面层 低温裂缝 反射裂缝 处理 0 引言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在我国高速公路修建中得以广泛应用。但许多新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建成早期便出现路面开裂情况,极大的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 按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裂缝可分成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荷载型裂缝主要由于路面设计不周或施工原因,结构层本身强度不足,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及轴载作用而产生的强度裂缝,最初一般表现为纵向开裂,然后发展为网裂,由于我国普遍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的前提下,这一类荷载裂缝并不是主要的。非荷载裂缝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层开裂在路面形成反射裂缝,一种是沥青路面本身产生的低温裂缝。我国新建高速公路早期路面开裂主要主要为非荷载裂缝,应该给予极大的重视。 1 沥青路面低温裂缝的形成、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位于路面面层的沥青结构层,直接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当温度下降时,沥青面层就会产生收缩变形,由于沥青路面没有收缩缝,于是这种变形会受到基层对路面的摩阻力和路面无限连续板体对收缩变形的约束作用,使沥青面层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温度骤降造成此种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具有的极限抗拉强度时,路面就将出现裂缝,以释放应力。 影响沥青面层温度裂缝的因素主要有: 沥青性质 首先是沥青油源的影响,相对而言稠油沥青在低温时能承受较大的拉伸应变,所以抗裂性能要高得多。 沥青的针入度,当沥青油源相同时,针入度大的沥青有较低的劲度模量,比硬沥青的路面裂缝少。 沥青的延度,特别是15℃延度大小与开裂有一定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采用15℃延度较大的沥青可以减少低温裂缝的产生。 沥青的老化性能,沥青老化后针入度、延度都将下降,沥青将变硬变脆,抵抗低。 温裂缝的能力将大幅降低,造成路面开裂严重。 沥青含蜡量,含蜡量大的沥青脆性增加,温度敏感性大,拉伸应变小,抵抗低温裂缝的能力较差。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 沥青用量,一般来说,沥青用量的增加,混合料的应力松弛性能提高,但是混合料的收缩应变也会相应增大。 矿料组成级配,不同级配组成的混合料的温度应力增长规律有较大的差异,粒径粗的,空隙率大的混合料内部微空隙较多,应力松弛极限温度降低,使温度应力有所减小;由于沥青混合料中加入了矿粉,沥青与矿粉结合后将变得更加粘稠,抵抗低温裂缝的能力将下降。 集料品种,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对裂缝的产生影响很大,粘附性较小的话,沥青与集料的结合力较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变小,抵抗温缩应力的能力就较低,裂缝就容易形成。 施工裂缝,各种纵横向施工由于接缝处理不好,该部位抵抗温缩应力的能力较低,造成温缩应力集中在此处释放,造成开裂。碾压和摊铺温度过低,机械设备对沥青面层拉应力造成新铺层表面产生的微裂缝,以后可能在这些地方开裂。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针对低温裂缝产生的各种因素,应采取以下各项措施,尽量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少裂缝的产生。 选择优质的油源好的稠油沥青,该沥青应具有含蜡量低,且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和施工抗老化性能。 使用与沥青粘附性高的碱性碎石,并使用反击破生产的碎石,同时在混合料中掺入1%~2%的水泥,提高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严格控制配合比设计,尽量合理优化,在配合比设计中要严格控制优化矿料级配组成;对配合比中空隙率与稳定度要进行调整;尽量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强度。严格控制矿粉掺量,粉胶比应该控制在左右。 沥青用量在马歇尔最佳用量±范围内对裂缝影响小,施工中拌合楼应该保证沥青用量,因为沥青用量大对低温抗裂是有益的,但也不能超过此范围,否则会降低高温稳定性。 掺加沥青改性剂,提高沥青抗老化性能。 施工时严格控制摊铺和碾压温度,施工组织必须紧密,大风和降雨时停止摊铺和碾压;宜采用全路宽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纵向接缝。横向接缝施工前要涂刷粘层油并用摊铺机熨平板预热,保证接缝两端连接紧密。摊铺时上下层之间纵向接缝位置应错开15cm(热接缝)或30~40cm(冷接缝)以上,横向接缝均应错开1m以上。 2 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形成及防范、处理措施 在我国现阶段修建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绝大多数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等半刚性类材料修筑路面基层,然而,半刚性材料的缺点在于抗变形能力低,在温度、湿度变化时易产生裂缝,裂缝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使交通荷载产生在面层下部的拉应力比没有裂缝的部位大,当该处集中的拉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极限强度时,沥青面层也将在此处开裂。沥青路面一旦出现裂缝就很容易导致水的下渗,当外荷载作用时在结构层内部产生冲刷,从而导致裂缝发展加快,而半刚性类基层水稳定性较差,极易产生水损害,造成基层松散破坏,最后导致路面结构性破坏,影响路面的使用功能。 要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选用抗冲刷能力好,干缩、温缩系数小、抗拉能力高的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最好使用温度膨胀系数低的骨料;对采用水泥作为无机结合料的半刚性基层,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尽量降低水泥剂量;从而降低基层本身的收缩裂缝的产生机率。 在基层和面层之间设置土工织物、土工格栅中间层或在基层上加铺一层稀浆封层作为应力吸收层,使基层裂缝处的应力集中通过中间层的吸收扩散,从而均匀的传递到沥青面层。 优化半刚性基层配合比,尽量降低细集料的掺配比例,从而降低干缩裂缝的产生。 控制半刚性基层碾压时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0.9倍,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保湿养护,防止基层干晒,养护结束后,立即喷洒沥青乳液,做成透层或粘层,然后尽快铺沥青面层。对分层摊铺的基层,应该使上下层之间接缝位置错开3~4m。 在我国现阶段沥青面层高速公路中,基层一般分三层摊铺,因此在摊铺上一层基层时必须对下承层出现的裂缝进行处理,应该将裂缝凿成1cm宽2cm深的槽,灌入改性乳化沥青,然后在裂缝上覆盖土工布或土工格栅;施工时应准确记录裂缝位置,以后摊铺更上一层结构层时都必须在此位置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进行补强。 3 结语 造成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加强对设计、施工的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提高施工质量,沥青面层裂缝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的。参考文献:[1] 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人民交通出版社..

这表示的是参考文献的类型,一般毕业论文以及各种论文中都要求写,除非你的论文不引用任何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类型主要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电子文献的类型有: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至于你上面提到的参考文献,举个例子,如果这个手册是专著,就应该标[M],格式如下:[8]王洪江、符长青主编.《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手册》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人民交通期刊级别

土木工程,rccse中文oa核心期刊

期刊的中图分类号怎么确定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 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TD矿业工程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TF冶金工业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TJ武器工业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L原子能技术 TM电工技术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S轻工业、手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期刊的分类 不是的,核心期刊有不同的一种是北大核心,一种是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叫SCI,南大核心叫CSSCI,一般来说南大核心比北大核心要好。你想发论文的话可以找我,我是做论文daili的。。 哪些期刊有中图分类号 规定的你的文章所在的门类、学科等信息。需要时查看该书就知道了。 期刊的类别是怎么分级的 1、省级期刊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 2、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 如《现代商业》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3、核心期刊: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极个别评审单位采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期刊级别分类有哪几种 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 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所谓的刊物级别只是期刊行业的一种认识和一些社会机构推出期刊目录,虽然国家没有划分,可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期刊级别的要求。以往的分法为一级刊物、二级刊物、三级刊物。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1、省级期刊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如《陕西教育》主办单位为:陕西省教育厅2、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如《现代商业》主办单位: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3、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目前职称评审部门要求的核心期刊主要是以 “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极个别评审单位采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核心期刊的分类有什么? 目前国内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2大类: 自科科学方面 和 社会科学方面,即通俗常说的 理科 和 文科类。 自然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社会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核心期刊。 什么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这几个号码都是在发表论文的时候用的。中图分类号:《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规定的你的文章所在的门类、学科等信息。需要时查看该书就知道了。文献标识码: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都要求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有5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这个不用你管,是杂志社收到论文后自己编的号码。 麻烦采纳,谢谢! 期刊的刊名是什么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学科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1)马列主义、 *** 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按内容分类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俱》、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按学术地位分类 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两大类。 关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国内对核心期刊的测定,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及通过专家咨询等途径进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第二版从正在出版的近万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1578种核心期刊,并做了简要介绍。在第二版的基础上,2000年又推出了第三版。《总览》是我们了解全国核心期刊的重要工具书。我馆藏书索书号为:Z87/Z65=2和Z87/Z65=3。馆藏地为:综合借书处和中外文采编部。 了解核心期刊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编者而言,可以从核心期刊吸取经验。就读者而言,树立核心期刊意识,可以明确价值取向,提高阅读档次。例如,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阅读《中国语文》、《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而不是本末倒置。就图书馆而言,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订阅时当然是以核心期刊为首选目标。就科研管理部门而言,可以统计分析单位或个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其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人们往往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当然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不是固定不变的。非核心期刊经过努力,可以跻身于核心期刊之列;核心期刊如故步自封,也会被淘汰。 什么叫中图分类号啊? 分类和主题都是从文献知识内容的角度揭示和组织文献资料。分类法是按文献的学科知识属性揭示和组织文献,分类号则是依据一定的分类工具(分类法),采用字母或/和数字作为类目的标识符号。 分类号(FL) 一、为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检索并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识分类号。 二、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 三、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 四、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 或 “〔中图分类号〕” 作为标识。例: 中图分类号: ; 五、英文文章以 “CLC number:”作为标识 (CLC —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知网学科划分是按期刊分类还是按题目分类 我国期刊的现代化管理,使我国期刊走向世界,1988年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中国标准刊号》(GB 9999一88)国家标准(简称国标)。 国标规定中国标准刊号由国际标准刊号(I 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组成。国内统一刊号主要面向国内,所以用GB2659规定的中国国别代码“CN”为识别标志,由报刊登记号和分类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分类号作为国内统一刊号的补充成分说明报刊的主要学科范畴,以便于报刊的分类统计、订阅、图书馆展阅、检索等。但该项国家标准已颁布和实施10多年,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国内统一刊号中对期刊学科类别划分的准确性方面。 目前统一刊号存在的问题分类不准确 国标规定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分类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归类,但许多刊物的学科归类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目划分不一致。例如: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编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为CNn一2493/G3,归人科学、科学研究类,按其《编辑学报》办刊宗旨和报道内容分类应归属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基本大类‘一级类目)下的GZ信息与知识传播二级类目(三级类目G23出版事业、四级类目G232编辑工作)

首先你要弄明白3个名词的定义,也就是代表什么意思: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是供查阅工程技术领域文献的综合性情报检索刊物。简称EI,1884年创刊,年刊,1962年增出月刊本。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编辑出版。每年摘录世界工程技术期刊约3000种,还有会议文献、图书、技术报告和学位论文等,报道文摘约15万条,内容包括全部工程学科和工程活动领域的研究成果。出版形式有印刷本、缩微胶卷、计算机磁带和CD-ROM光盘。文摘按标题词字顺编排,年刊配有著者、著者工作机构和主题等3种索引,以及引用出版物目录和会议目录;月刊只配有著者和主题这2种索引。另外,单独出版《工程标题词表》、《工程出版物目录》和多种专题文摘。主要特点是摘录质量较高,文摘直接按字顺排列,索引简便实用。

3.期刊基本定位: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

区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

即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核心期刊: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CN类刊物:

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1.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于1975年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综合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同时也是“公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南公路科技情报网网刊”。 《公路工程》专门刊载道路、桥梁及交通工程...

2.公路

主,兼顾政策、理论和科学实验。主要服务对象是:从事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监理、管理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市政、铁路、林业、水利、机场、地质、煤矿、石油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

3.公路与汽运

;交通安全与控制;交通信息工程;道路工程;桥隧工程;公路工程机械;工程管理。 《公路与汽运》为首届(2006年)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4.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创刊于1988年,系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公路交通行业最权威的学术性刊物,自创刊以来,一直走在公路交通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公路学报》已成为公路交通领域的名牌期刊,优秀的科...

5.公路交通科技

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最重要、最权威的学术期刊。 本刊目前为第六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公路交通行业唯一入选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公路交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

人民交通期刊怎么样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随着互联网 科技 的发展, 汽车 产业也逐渐向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车辆本身已从封闭的系统变成了开放的系统,智能网联 汽车 将逐渐成为像手机一样的智能终端设备。当 汽车 成为网络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像其他联网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一样,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近几年针对 汽车 的众多攻击事例表明,黑客攻击不仅会造成数据和隐私泄露,还能通过接管和控制车辆驾驶系统,给驾乘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带来了重大隐患。 值得重视的安全问题 早在2015年,两名白帽黑客就通过远程入侵一辆正在路上行驶的切诺基,对其做出减速、关闭引擎、突然制动或者制动失灵等操控,这次事件造成克莱斯勒公司在全球召回了140万辆车并安装了相应补丁。2019年4月,腾讯科恩实验室发布的报告显示,利用特斯拉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存在的缺陷,通过欺Autopilot系统,可以实现让车辆驶入反向车道;即使Autopilot系统没有被车主主动开启,黑客利用已知漏洞获取Autopilot控制权之后,也可以利用Autopilot功能通过 游戏 手柄对车辆行驶方向进行操控。 此外, 汽车 安全漏洞不仅会对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有可能造成城市交通瘫痪,给 社会 公共安全管理带来治理挑战。例如,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发现,在交通高峰期,只要20%的 汽车 被黑客入侵导致熄火,就能有效地让城市交通瘫痪,并导致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等城市混乱,而救护车和消防车也因交通停滞而无法赶到。虽然让数百万辆 汽车 同时遭到协同攻击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这项研究成果显示了 汽车 网络安全风险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随着车联网的发展,智能网联 汽车 受到的攻击面非常广泛。例如,黑客可通过移动App、车联网云平台、OTA空中软件升级、车载T-BOX、车载信息 娱乐 系统、车载诊断系统接口、V2X车路通信等环节和节点存在的漏洞实现对车辆内数据的窃取、对车辆的盗窃以及对车辆驾驶系统自动控制。 同时,除网络安全风险外,加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 汽车 在功能安全性方面也存在重大隐患。截至目前,特拉斯、谷歌Waymo、Uber等公司研制的自动驾驶 汽车 在上路测试过程中都发生过交通事故,Uber公司的自动驾驶 汽车 还曾在2018年3月造成一名行人死亡,特拉斯开发的加载辅助驾驶系统的 汽车 更是造成多起严重的交通事故。这些安全事件都为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发展蒙上了阴影。 科技 “病”还需要用 科技 “药”来治 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链长、防护界面众多,安全问题复杂,为此,产业链各方纷纷加快安全技术研发,提升 汽车 安全防御能力。 整车厂安全意识明显提升,特拉斯连续4年在Pwn2own国际黑客大赛上举办漏洞悬赏计划,已向发现其系统漏洞的黑客提供了数十万美元奖励。2019年,其奖金更是提高为赠送一辆Model 3轿车。国内长安 汽车 、比亚迪、蔚来 汽车 也都纷纷建立信息安全部门,或与网络安全厂商加强合作。 汽车 配套产品供应商积极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侧嵌入网络安全能力,以满足整车厂的安全需求。大陆集团2017年收购以色列 汽车 网络安全公司Argus,并把网络安全放在产品与服务开发的核心位置,目前已发布了端到端安全解决方案,涵盖电子部件安全、部件间通信安全、车辆与外界接口安全、云端安全等。哈曼国际2016年收购 汽车 网络安全公司TowerSec,快速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推出了HARMAN SHIELD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并积极为标致雪铁龙等整车厂商提供智能网联 汽车 平台的网络安全策略。 IT互联网公司以及网络安全企业也积极应对 汽车 网络安全风险。腾讯旗下科恩实验室依靠自身多年的漏洞挖掘经验长期致力于车联网系统的漏洞挖掘与研究。百度2018年4月启动网络安全实验室,负责为自动驾驶 汽车 开发安全解决方案,2018年11月发布一站式 汽车 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可解决黑客攻击和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此外,国内外网络安全厂商纷纷拓展 汽车 安全业务,360推出“ 汽车 安全大脑”解决方案,通过监控、分析、响应的动态防御手段,为智能网联 汽车 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此外,Arxan Technologies、Mocana、Intertrust Technologies等国外安全厂商,亚信安全、梆梆安全、绿盟 科技 等国内安全厂商都将 汽车 安全作为新增业务。同时,国外也涌现多家专注于 汽车 网络安全的初创企业,例如CarsDome、GuardKnox、CyMotive等。 汽车 网络安全的立法挑战 除产业界积极应对 汽车 网络安全挑战外,针对该领域的法案、指南、标准等也在积极推进过程中。美国众议院2017年9月通过的《自动驾驶法案》将网络安全作为单独一个章节,要求自动驾驶车辆厂商必须制定网络安全计划,包括如何应对网络攻击、未授权入侵以及虚假或者恶意控制指令等安全策略,用以保护关键的控制、系统和程序,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对此类系统进行更新。此外,还要求自动驾驶 汽车 制造商必须制定隐私保护计划,明确对车主和乘客信息的收集、使用、分享和存储的相关做法,包括在收集方式、数据最小化、去识别化以及数据留存等方面的做法。 英国政府于2017年8月发布《网联 汽车 和自动驾驶 汽车 的网络安全关键原则》,提出包括加强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管理、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产品售后服务与应急响应机制、整体安全性要求、系统设计、软件安全管理、数据安全、弹性设计在内的 8 项关键原则。随后,在英国交通部和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以及众多 汽车 企业的支持下,英国标准协会于2018年12月发布自动驾驶 汽车 网络安全标准,英国由此成为首个发布此类标准的国家。目前,我国 汽车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制定机构也在加紧制定 汽车 信息安全标准。 针对功能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外都利用法律法规进行规制。各国针对自动驾驶 汽车 上路的立法都非常谨慎。例如出于安全考虑,目前国内外大部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法规都要求自动驾驶 汽车 测试时必须配备经过严格培训的测试人员,测试驾驶人应当始终处于测试车辆的驾驶座位上,要在必要时干预或接管车辆,并强制要求测试主体在测试前购买相关保险,且必须通过封闭道路测试验证后方可在公共和开放道路上进行测试。 当前,全球范围内进入智能网联 汽车 快速发展阶段,企业之间跨界融合、产业重构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产业生态正在快速形成与发展。未来,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在智能网联 汽车 技术发展中产生巨大协同效应,重塑 汽车 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为人类出行方式带来根本性变革。但在当前发展阶段,国内外智能网联 汽车 厂商尚没有构建面向中高级无人驾驶阶段的可信安全体系,无论在功能安全,还是网络安全方面,智能网联 汽车 的安全可靠性都亟待加强。若无安全性保障,将极大地限制智能网联 汽车 的普及应用。因此,安全是智能网联 汽车 发展的基础,产业界各方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在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的过程中,将安全内嵌其中,并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做到持续的安全保障,实现安全与产业发展同步建设。 人民交通》杂志是我国交通领域大型时政类期刊 以传播国家方针政策,展现交通发展进程 助力中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成长为办刊目标 网址: 电话: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顺三条2号 邮政编码:100079‍‍‍ 编辑|贡昶 图文|网络

中外公路杂志,(原《国外公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长沙理工大学(原长沙交通学院)主办。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联谊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全国公路交通行业权威性期刊,发行量在公路系统报刊中居于前列。以下是对其相关信息的介绍。杂志简介它是介绍国外公路信息的中央级技术类科技期刊。主要栏目:国内外公路概况;国外考察见闻;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计算;桥隧工程;建筑材料;交通工程与管理;智能运输系统;公路景观与环保等。读者对象:从事公路、铁路、市政、水利、农林、机场、矿业、石油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首届(2006年)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湖南省优秀科技期刊,1997年荣获交通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发行量大,影响面广。期刊信息刊名:中外公路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主办: 长沙交通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南省长沙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2579CN: 43-1363/U邮发代号: 42-6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外公路曾用刊名:国外公路创刊时间:1976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主要栏目主要栏目有:国内外公路概况、公路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计算、桥隧工程、材料与试验、路桥检测及维修加固、智能运输系统、养护管理等。以上就是中达咨询对中外公路杂志的基本信息的介绍,更多关于中外公路杂志的介绍,请您关注中达咨询的建筑知识栏目。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不是。《资源节约与环保》创刊于1981年,是天津市经委主管、天津市节能协会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刊物。

人民交通杂志是什么级别

《都市快轨交通》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公路交通科技》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还有就是交通大学学报了,杂志之家有更加详细的可以查看!

“国家级期刊”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全国性人民团体、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期刊。可以看出,“国家级期刊”概念的关键点在于主办单位,无论你影响因子多高或多低,只要期刊的主办单位是中央级或国家级单位或机构,期刊就是国家级。这个概念很清晰,从杂志的版权页很容易判断,因国家级单位或单位主要集中于北京,所以国家级大多集中于北京,但也有例外,比如《中国临床研究》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显然,此刊物是国家级期刊,但杂志所在地是江苏省南京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此外,各大高校的学报的主管单位都是国家教育部,但主办单位是高校,所以除核心以外的学报都归到省级期刊行列里。因期刊和论文的高度关联性,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又称为国家级论文发表。

公开发表的论文分为六个级别(类):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3)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分为三个级别(类):内部刊物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第八级-省级内刊,第九级-区级内刊。(4)学术会议论文的分类:①参加国际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四级(C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五级(D类)。②参加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五级(D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六级(E类)。③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E类。未发言的确定为区级内刊。(5)凡收录于教育出版社、书号为“ISBN”类论文专集(或其它刊物)的与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凭发表原件按区级内刊折半计分。(6)非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的认定各级期刊的“增刊、特刊、专刊、综合版、专辑”等上发表的论文,有期刊号的,包括列入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的刊物,以期刊主办单位确定为相应级别内部刊物折半计分。(7)下列情况一般不作为学术论文对待:①与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非密切相关的文章,如评论、文摘、短篇报道、科普文章、文艺、新闻等作品,以及会议简报、动态、讲座等资料性质的材料;②刊号中含有H、HK等由香港出版发行且未被认定准许或不能确定是否准许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刊物;

公路交通科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