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明清小说研究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明清小说研究论文选题

以下题目作为参考:

1、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 (或其他形象)。

2、 试析《诗经》中的婚恋诗(或选“战争诗”、“农事诗”)。

3、 建安文学研究(需选定一个角度)。

4、 论宫体诗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心理。

5、 唐代宫廷诗研究(需选定一个角度)。

6、 浅谈唐代边塞诗的演变.

7、 唐诗中的女性形象。

8、 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

9、 唐五代曲子词研究(需选定一个角度)。

10、 宋词的跨文化传播(需选定一个角度)。

汉语言文学呢,我一向建议从三个方向去写,一个是文学,一个是语言学,一个是民俗学。

对于文学呢,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明清小说居多。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明清小说其实研究得很多很多了,再难翻出新意了。真的。如果老师没有特别的要求,而你也没有什么好的方向呢,我建议几个题目,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参考。

比如明代宦官专权对文人文风的影响,比如正德文坛的大佬,李梦阳啊,王阳明啊。

比如你可以写才子佳人小说,将其中的媒介,媒约的叙事功能做一个演变对比。

比如你可以写诗歌,如果选唐诗我建议你写李贺和白居易,一个诗歌辞赋化,一个诗歌通俗化。

如果你写人,那么有很多比如袁枚,他的翻案诗值得研究研究。

如果把唐僧放到现在社会,他还是否回去取经

文学与仕途的关系.文学与朝代的沉沦.

你擅长哪方面就写哪方面,明清小说篇幅大,可以着手取材的地方比较多,用这个还是比较好写的;

明清小说研究的论文选题题目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 98论纳兰性德词99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所以,明代文学可以选择浅谈明代小说特色为主线作为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浅谈三朝社会文学

明清小说研究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聊斋志异》中的妒、悍妇群像研究《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媒介环境视域下文学创作的职业化之路--以晚清报人小说家为研究中心《淮南子》神话艺术解读唐代青楼题材小说研究近世京津词坛研究《盛京时报》小说研究明清小说与韩国汉文小说女将形象比较研究宋代出使文学研究唐前曹植接受史黄庭坚隐逸诗及其隐逸思想研究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研究--以名者为中心牟氏家谱研究牟菲菲中国海洋大学陆游诗歌的地域文化研究--以绍兴、汉中为中心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1、论《豆棚闲话》作者对儒释道的态度,《东北师大研究生学刊》1993年第4期2、漫谈古人的优生优育观,《吉林人口》1994年第11期3、谈郑板桥的咏竹诗,《南方论刊》1995年第6期4、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吉林教育科学》1995年第2期5、论《诗经》中的“鸿雁”意象,《郑州市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6、诸子散文寓言群落类型分析,《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7、诸子散文寓言群落成因初探,《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中国人大复印资料》1997年第4期8、魏晋小说中的儿童故事管窥,《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全国高校文摘》1997年第3期9、《小雅·鹤鸣》是廋词隐语吗,《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10、《三国志后传》君臣形象论,《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4期11、论魏晋风度在志怪小说中的折射,《辽宁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新华文摘》收目12、明末清初的小说续书理论批评,《语言文学论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版13、论《水浒传》两种续书的艺术缺失,《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1期14、论郑振铎的古代文学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15、明清小说续书理论初探,《中国语文论译丛刊》(韩国)2001年第1辑16、晚清学者对小说续书的批评,《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17、明清小说续书艺术得失及其成因,《中国语文论译丛刊》(韩国)2002年第2辑18、《明清小说续书研究》论文提要,《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第2期19、红楼梦续书创作理论及裕瑞的批评,《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3辑20、明末清初小说续书理论及批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1、文史贯通、纵横交错——评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22、晚清时期的两篇小说理论文章,《清末小说研究》(日本)2004年第1期23、一则长期被误用的材料,《文献》2004年第3期24、《西游补》所附“杂记”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1期25、论续书创作的两难性——小说续书研究之一,《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26、论明清小说续书的接续方式,《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27、传统戏曲“翻案”与明清小说续书,《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中国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8期28、“水浒续书”面面观,《水浒争鸣》第十辑2008年9月29、袁枚和蒲松龄小说观念比较,《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四期30、近三十年《红楼梦》续书述评,《红楼梦学刊》2009年第六辑31、从文化背景看两种《红楼梦》俄译本差异,《华西语文学刊》2011年第2辑32、阅读文学作品与海外汉语教学,《乌克兰高校学术会议文集》2011年6月3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的两种俄译比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34、《金瓶梅》俄译版本及评论,《俄罗斯文艺》2013年第2期35、《史记》俄译百年历程初探,《中国翻译》2013年第3期36、“三言二拍”俄文翻译历程,《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待发)37、唐代传奇俄译和研究初探,《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待发)38、阿列克谢耶夫《聊斋志异》俄译百年历程,(待发)学术著作1、《中国历代公文选读》,副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2、《儿童文学教育价值论纲》,合著,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1月版3、《中国古代分体文学史》,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4、《中国文学史》(上下),下册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5、《明清小说续书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6、《古代小说续书序跋释论》,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7、《中国古代文学》,参编,商务印书馆,2007年8月版科研课题1、2002年,主持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小说名著续书研究LJ2021108072、2004年,参加教育部科研项目,20世纪红学历程与学术思潮研究、2005年,主持浙江省规划课题,古代小说续书序跋释论NX05WX014、2005年,主持浙江师范大学教改课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探索200410355、2008年,主持浙江师范大学青年教改课题,大学与中学古文课程的衔接6、2009年,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古典小说在俄苏的传播和研究,项目编号09YJC751081获奖情况1、2001年6月博士论文《明清小说续书研究》获2001届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毕业论文奖2、2002年8月论文《明清小说续书理论初探》,获辽宁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3、2003年11月获辽宁省社科联2002-2003年度优秀学会工作者荣誉称号4、2004年6月入选浙江师范大学“四级人才梯队”第三层次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2005年12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6、2006年1月专著《明清小说续书研究》获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7、2008年1月专著《古代小说续书序跋释论》获金华市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2008年11月,荣获浙江师范大学2007-2008学年优秀班主任称号9、2010年10月,荣获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大学颁发的“优秀国际文化交流”证书10、2012年12月,获浙江师范大学2009-2012年度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明清小说论文选题新颖

我来提供几个有创意的论文题目:(1)从《儒林外史》、《镜花缘》到《儿女英雄传》——论清朝知识分子眼中的科举制度。这篇论文的要点:上述三部章回体小说都用了大量的篇幅表达作者对科举制度的认知,联系到今天的高考,也许楼主能从中挖掘出更深的内涵展开论述。(2)明末山水小品文的中兴与末路——论公安派和张岱的山水小品文这篇论文的要点:在分析公安派与张岱山水小品文的基础上,论述他们的作品与明朝中前期的散文相比有何进步之处,论述他们的作品与唐宋大家的作品相比有何不足。然后根据上面的对比,总结出明末散文“中兴”与“末路”的趋势(甚至可以联系清初桐城派的散文作对比)。(3)南戏对“曲”体裁的开拓——论《琵琶记》这篇论文的要点:根据高则诚的《琵琶记》,分析元末南戏在元杂剧的基础上有何创新,它为何能传诵千古,它又为走入死胡同的元曲注入了哪些新鲜元素,它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它怎样使“曲”这一题材焕发了生机(甚至可以论述它对后来明清传奇的影响)。上述三个论文题目,(1)是小说,(2)是散文,(3)是戏曲,分属清、明、元三个不同的朝代,楼主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了,而且这些题目也有创意,不会走四大名著或关汉卿杂剧的老路,避免雷同。当然,能否把它们写好就看楼主自己的文学功力了。

关于三国的人物形象分析,的确研究的已经比较普遍,但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写,比如,三国的人物形象和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在写法上的比较。关于这一点,金圣叹已经说过,是因文运事和以文生事的区别,可以以这个为切入点详加论证。应该是个比较好的题目。下面我就为大家说推荐一些关于古代小说 论文 的参考题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徐渭《四声猿》的悲剧色彩 2.由三言二拍看明代的重商思想 3.由张岱小品文看晚明文人的心态 4.《聊斋志异》反映的女性意识 5.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婚恋模式 6.试论魏晋志怪小说的结构特点 7.《任氏传》中任氏形象的创造性 8.比较霍小玉与李娃形象 9. 璩 秀秀形象试析 10.试谈杜十娘形象(可与其他妓=形象做比较研究) 11.试谈《二拍》小说《青楼市探人踪》的情节艺术 12.《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思想价值 13.《三言》中具有反抗性的妇女群像 14.比较类似于《薛仁贵》和《琵琶记》这样的创作 15.《牡丹亭》的创新出奇之处 16.由《十二楼》看李渔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17.刘基与柳宗元寓言之比较 18.谈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关系 19.李渔小说的艺术特点 20.比较魏晋志怪与《聊斋》中的狐仙形象 21.李翠莲形象分析 22.尤三姐形象与李瓶儿形象的比较 23.近二十年研究综述 24.《清波杂志》的文学思想 25.《鹤林玉露》的文学思想 26.某代唐诗选集研究 27.鸿门宴场面描写的深刻涵义 28.李广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缺陷描写 29.李斯的历史功过及人品优劣 30.《史记》个性化语言举例 31.《史记》叙事中的史笔和文笔 32.薄命司的象征意义 33.试论李纨性格二重性的意义 34.谈梦游太虚幻境的梦幻描写 35.海棠诗社与桃花诗社的不同 36.《红楼梦》个性化语言举例 37.王熙凤形象与潘金莲形象的比较 38.《水浒传》小人物分析 39.《史记》创作上的科学性 40.陶渊明的生命与酒 41.王维山水诗的情感模式 42.谢灵运思想构成的复杂性 43.宋代文学对道统观的背离 44.清代女诗人创作面面观 45.唐代五言六句古体诗研究 46.晚唐五代诗人研究

浅谈三朝社会文学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所以,明代文学可以选择浅谈明代小说特色为主线作为论文题目。

明清小说毕业论文选题

这就要看你喜欢哪个,对哪个了解了,个人喜欢唐诗宋词。你可以借鉴一下资料,再下笔。

可以想下有没有喜欢的诗词或小说,或者有感兴趣的作家,都可以写,还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这样会比较好写。

《“通三统”: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历史观念”批判》;《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史》; 《理性视野下的整体观照——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历史的关系及古代文学史理论的演变流程》《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的文学史意义》《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思考》《悲怨:中国古代文学之内驱——一个文学史母题的发展历程描述》《现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弊端及“教材文学史”的编写特点》《文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社团》《历史的诗化——从中国古代文学史对李、杨爱情的阐释切入》《略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性特征》《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的写情圣手》《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全球意识》《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明清禁毁小说政策对小说发展的影响研究》《明清小说“情化”特征浅探》《明清小说宝物功能的范围与禁忌表现》《明清言情类小说与唐传奇才子佳人小说间的异同》《明清小说中“离经叛道”者之初探》《跨越女性身份的藩篱——以明清至现代几部家族小说为例》《补偿视阈下的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明清历史演义小说间谍形象分析》《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女性英雄群体形象的出现及其文化内涵》《明清长篇世情小说中女性的丑怪身体》《明清话本小说中的善恶报应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男权意识下的弃妇命运——由元杂剧中的弃妇命运看作家的男权意识》《元杂剧中歌妓从良情结初探》《元代社会及元杂剧作家的精神追求》《论元代社会对元杂剧悲剧创作的影响》《元杂剧中的浪子形象》《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元杂剧苦乐相错、悲喜交融的特点简析》《从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看宋词中女性形象之流变》

还好意思说你是本科生,写论文还要别人给提供题目,不知道你上学时都干什么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