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优秀地球物理学报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优秀地球物理学报论文格式

1. 刘 洪 刘礼农 杨 辉,波场延拓算子的最佳乘积基函数展开方法研究,中国大陆地球深部结构与动力学研究,科学出版社,483-490,2004,LIU HONG LIU LINONG YANG HUITHE The optimized product base function of wavefield extrapolation operator , research on deep structure and geodynamics of China continental , Science press , Beijing ,483-490, 2004(in Chinese).2. 刘洪 Liu Bin,Sacchi .,应用线性预测和自适应加权最小二乘进行非均匀带限信号去假频,Hong Liu, Bin Liu and Mauricio D. Sacchi ,Dealiasing band-limited uneven data using a linear prediction and adapted weighted least square, CPS/SEG Beijing 2004 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Conterence and Exposition ,20043. Jing-Bo Chen and Hong Liu Two kinds of separable approximations for the one-way wave operator GEOPHYSICS, VOL. 71,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6); P. T1–T5, 4 . Lanbo Liu,Lei Xiao,Hong Liu,And Hongrui Yan3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 Of A Dc Electric Field On SeismicWave Propagation With The Pseudospectral Time Domain MethodPure Appl. Geophys. (2006)Doi . Shou Hao, Liu Hong and Gao Jianhu AVO inversion based on common shot migration, Applied Geophysics,3(2),98-104,20066. 刘礼农,高红伟,刘洪,张剑锋.三维VTI介质中波动方程深度偏移的最优分裂Fourier方法. 地球物理学报,48(2),406-414;Jing-Bo Chen and Hong Liu (2004), Optimization approximation with separable variables for the one-way wave operator, Geophys. Res. Lett., 31, L06613, doi:. Y. Wen, M. Ng, W. Ching and H. Liu ; A Note on the Stability of Toeplitz Matrix Inversion Formulas, 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 Vol. 17 (8), 2004, pp:903-907(SCI cited No. 849WY).8. 谢桂生,刘洪,李幼铭,胡润苗,界面起伏条件下反射/透射算子+单程波方程的地震波模拟,地球物理学报,48(5):1172-1178,2005。Xie Guisheng,Liuhong,Li Youming,Seismic Modeling by Reflection Transmission Operator+One-way Wave Equation,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48(5):1172-1178,2005,9. 张致付,刘 洪,陈景波. 地震偏移的最优可分近似算法实现.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6),1422-1427: Zhang Z F, Liu H, Chen J B, et al. Implement of optimal separable approximation in seismic migration. Chinese J. Geophys. (in Chinese), 2005, 48(6),1422,142710. 刘礼农,刘洪,李幼铭.SEG/EAGE盐丘和推覆体模型的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地球物理学报,47(2),312-320,2004.11. 杨辉、刘洪、李幼铭,单程波方程偏移算子辛格式,地球物理学报,2003, 46(4),533-538. Yanghui, liuhong, li youming High order symplectic scheme for oneway wave equation operator.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46(4), 2003, . 刘喜武,刘洪,刘彬,反假频非均匀地震数据重建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学报 2004,47(2)299-305, a study on reconstruction of de-aliased uneven seismic data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47(2),333-34113. 刘洪, 震电效应研究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前景,地球物理学进展,17 (2 〉211-217,200214. 刘洪 李建勇 杨辉 李幼铭 用谱分解构造单程波辛算子反射地震学论文集,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70-174,2000。15. 刘洪、罗明秋、李幼铭,共反射点轨迹的Hamilton方法,地球物理学报,42(5),685-694,1999。 Liu Hong , Luo Mingqui and Li Youming, HAMILTON METHOD IN DESCRIBING COMMON-REFLECTION-POINT TRAJECTORY,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 42(5), . 刘洪、罗明秋、李幼铭,横向线性变速介质中共炮检距延拓,地球物理学报,42(6),809-817。Liu Hong , Luo Mingqiu and Li Youming, COMMON OFFSET CONTINUATION IN LATERAL LINEARLY VARIED VELOCITY MEDIA ACTA Geophysica Sinica,,42(5),. 刘洪、高红伟、李幼铭、谭俊敏、杨新民,三维复杂地质模型剖分及显示,寸丹集,科学出版社,196-205,1998。18. 刘洪、严洪瑞、徐国庆、李幼铭,电场地震资料的特征,寸丹集,科学出版社,145-153,1998。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不是核心期刊刊名: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主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672-7940CN: 42-1694/TV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创刊时间:2004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如果你想发表论文,我可以帮你。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期刊都可以。

安昌强,宋仲和,陈国英,陈立华,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1993.中国西北地区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36(3):317~325

陈国英,宋仲和,安昌强,陈立华,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1991.华北地区三维地壳上地幔结构.地球物理学报,34(2):172~181

陈立华,宋仲和,安昌强,陈国英,庄真,傅竹武,胡家富,吕梓龄.1992.中国南北带地壳上地幔三维面波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地球物理学报,35(5):574~583

董颐珍.1997.秦巴地区QB-1测线地震测深成果介绍.见:袁学诚主编,阿尔泰-台湾地学断面论文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65~175

高锐,吴功建.1996.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模型与现今地球动力学过程。《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构造和形成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138~148

阚荣举,韩源.1992.云南遮放至马龙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震出版社

李立.1996.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电性特征.地球物理学报,36(增刊):136~139

李秋生,卢德源,高锐,李敬卫,范井义,熊贤明,张之英,刘文,李英康,闫全人,李德兴.2000.横跨西昆仑-塔里木接触带的爆炸地震探测.中国科学(D 辑),30(增刊):16~21

林中洋,蔡文伯,陈学波,王椿镛.1992.青海门源至福建宁德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震出版社

卢德源,李秋生,高锐,李英康,李德兴,刘文,张之英.2000.横跨天山的人工爆炸地震剖面.科学通报,45(9):982~987

卢造勋,夏怀宽.1992.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至辽宁东沟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震出版社

马杏垣,刘昌栓,刘国栋.1991.江苏响水至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质出版社

潘裕生,孔祥儒主编.1998.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演化和动力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20

彭聪,高锐.2000.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岩石圈/软流圈结构横向变化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

宋仲和,安昌强,陈国英,陈立华,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1991.中国西部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各向异性.地球物理学报,34(6):694~707

宋仲和,陈国英,安昌强,陈立华,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1992.中国东部及其相邻海域S波三维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35(3):316~330

孙武城,马宝林,宋松岩,胡鸿翔.1992.湖北随州至内蒙古喀喇沁旗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震出版社

孙武城,徐杰,扬主恩,张先康.1992.上海奉贤至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学断面说明书.北京:地震出版社

汪集旸.1997.深部地热岩石圈研究中的意义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见:张炳喜,洪大卫,吴宣志编,岩石圈研究的现代方法.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13~126

吴功建,高锐,余钦范,程庆云,孟令顺,董学斌,崔作舟,尹周勋,沈显杰,周姚秀.1991.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综合地球物理调查与研究.地球物理学报,34(5):552~562

熊绍柏,赖明惠,刘若宾,于桂生.1993.屯溪—温州地带的岩石圈结构与速度分布.见:李继亮主编,东南大陆岩石圈结构与地质演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50~256

胥颐,刘福田,刘建华,孙若昧.2000.天山地震带的地壳结构与强震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学报,43(2):184~193

徐新忠,齐雄飞,扬长来,党淑娟.1993.青海花石峡—甘肃阿克塞人工爆破地震测深成果.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北京:地震出版社,80p

徐新忠,王有学,蒋亚明,党淑娟,聂定平.1997.新疆可可托海-甘肃阿克塞人工爆破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速度结构研究及其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见袁学诚主编,阿尔泰-台湾地学断面论文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3

尹周勋,赖明惠,熊绍柏,刘宏兵,滕吉文,孔祥儒.1999.华南连县—博罗—港口地带地壳结构及速度分布的爆炸地震探测结果.地球物理学报,42(3):383~392

袁学诚主编.1996.中国地球物理图集,国际岩石圈委员会201 号出版物,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贻侠,孙运生,张兴洲,杨宝俊.1998.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北京:地质出版社

章惠芳.1988.广西柳州爆破观测和桂东地区地壳结构.中国大陆深部构造的研究与进展.北京:地质出版社

章惠芳.1988.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泉州爆破深地震测深资料的再解释.中国地震,4(2):96~102

赵俊猛,李植纯,马宗晋.2003.天山分段性的地球物学分析.北京:地学前缘,第10特刊,125~131

郑晔,滕吉文.1989.随县—马鞍山地带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及郯庐构造带南段的某些特征.地球物理学报,32(6):48~659

朱介寿.1997.中国及其邻区地球三维结构初始模型的建立.地球物理学报,40(5):623~638

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宋仲和,陈国英,安昌强,陈立华.1992.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35(6):694~709

不是核心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格式

《地球物理学报》是地学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之一,被列入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空间地球物理和大气、海洋地球物理以及与地球物理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重点报道创新性研究成果。本刊连续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科技)等。

一区。地球物理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地球物理学报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48年。地理物理学报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是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地球物理学报》主要栏目设有: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热学·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热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磁学·地热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重力与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磁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报英文

还有:Journal of Arid Land 《干旱区科学》(英文版)

这些都是检索系统,一个收录很多论文的数据库。 SCI主要偏重理论性研究。 SSCI是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EI偏工程应用。 CSCD和核心期刊都是中国的数据库。 ISTP是会议论文数据库,以上都是期刊论文。

如果看美欧日三个发达地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代表性期刊应该是美国的《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欧洲(德国)的《Annales Geophysicae》和日本的《Earth, Planets and Space》等。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

地球物理学报中文

主要有如下的收录,这里不支持表格,故略显凌乱。请见谅。此处为SC收录情况:(EI与ISTP,君可自行在GOOGLE中“被×收录的国内期刊”为关键词,搜索DOC或者EXCEL文件。谢谢SCI收录中国期刊一览出版地 收录库 刊名 刊期 ISSN 2003年影响 因子CHINASCI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中文版) MECHANICA SINICA《力学学报》(英文版)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PHYSICA SINICA《物理学报》(中文版)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英文版)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PHYSICS《中国物理》(物理学报一海外版) (英文版)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 IN THEORETICAL PHYSICS《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地质幕》(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B-CHEMISTRY《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G-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国科学G辑》(英文版)Bimonthly1672-1799HONG KONGSCI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JOURNAL OF JOURNAL OF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HEMICAL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文版)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中文版)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中文版)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地质学报》(英文版) MECHANICA SINICA《力学学报》(英文版) MECHANICA SOLIDA SINICA《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METALLURGICA SINICA《金属学报》 OCEANOLOGICA SINICA海洋学报(英文版)Quarterly0253-505XCHINASCI-EACTA PETROLOGICA SINICA《岩石学报》(中文版)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PHYSICA SINICA《物理学报》(中文版) PHYSICO-CHIMICA SINICA《物理化学学报》(中文版)) PHYTOTAXONOM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PHYTOTAXONOMICA SINICA《植物分类学报》(中文版)Bimonthly0529-1526CHINASCI-EACTA POLYMERICA SINICA《高分子学报》(中文版) IN ATMOSPHERIC SCIENCES《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JOURNAL OF ANDROLOGY《亚洲男性学》(英文版)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OCEAN ENGINEERING《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CHEMICAL LETTERS《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中文版)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天体物理学报》(英文版)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中文版)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化学物理学报》(中文版)Bimonthly1003-7713CHINASCI-E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英文版) JOURNAL OF ELECTRONICS《电子学报》(英文版) JOURNAL OF GEOPHYSICS-CHINESE EDITION《地球物理学报》》(中文版)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无机化学学报》(中文版)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中文版)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结构化学》(中文版)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PHYSICS《中国物理(物理学报一海外版)(英)》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 IN THEORETICAL PHYSICS《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地质幕》(英文版) DIVERSITY《真菌多样性》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CHINESE EDITION《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文版)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亚洲天然产品研究杂志》(英文版)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红外与毫米披学报》(英文版) OF INORGANIC MATERIALS《无机材料学报》(中文版)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材料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OF RARE EARTHS《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土壤圈》(英文版)Quarterly1002-0160CHINASCI-E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英文版)Bimonthly1009-0630CHINASCI-E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文版) IN CHEMISTRY《化学进展》(中文版)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文版) METALS《稀有金属》(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B-CHEMISTRY《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INCHINA 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中国科学F辑》(英文版)Bimonthly1009-2757CHINASCI-ESCIENCE INCHINA SERIES G-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国科学G辑》(英文版)Bimonthly1672-1799CHINASCI-E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版) CARBON MATERIALS《新型炭材料》(中文版)Bimonthly1007-8827TAIWANSCI-EASIAN JOURNAL OF CONTROLQuarterly1561-8625TAIWANSCI-E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JOURNAL OF JOURNAL OF OF MECHANICSQuarterly1727-7191TAIWANSCI-E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HEMICAL OF FOOD AND DRUG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KONGSCI-E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1.是。 2.《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物理学中文学术期刊,为半月刊,被SCI-CD、SCI-E、CA、AJ、MR等国际核心检索系统收录。 3.《物理学报》创刊于1933年的《中国物理学报》,1953年更名为《物理学报》。 年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

SCI 2007收录中国期刊一览收录库 刊 名 刊 期 ISSNSCI 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中文版) Semimonthly 0567-7351SCI ACTA MECHANICA SINICA《力学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0567-7718SCI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Monthly 1671-4083SCI ACTA PHYSICA SINICA《物理学报》(中文版) Monthly 1000-3290SCI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Bimonthly 1001-0602SCI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251-0790SC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英文版) Bimonthly 1001-604XSC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Monthly 0366-6999SCI 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物理学报一海外版) (英文版) Monthly 1009-1963SCI 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Monthly 0256-307XSC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 Semimonthly 1001-6538SCI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Monthly 0253-6102SCI EPISODES《地质幕》(英文版) Quarterly 0705-3797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283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291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305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Monthly 1006-9313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321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国科学G辑》(英文版) Bimonthly 1672-1799SCI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香港) Monthly 0929-6646SCI 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 (台湾) Quarterly 0006-8063SCI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 (台湾) Bimonthly 0577-9073SCI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台湾) Quarterly 0304-4920SCI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台湾) Bimonthly 0009-4536SCI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台湾) Bimonthly 0368-1653SCI STATISTICA SINICA (台湾) Quarterly 1017-0405SCI TAIWANES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台湾) Quarterly 1027-5487SCI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台湾) Quarterly 1017-0839SCI ZOOLOGICAL STUDIES (台湾) Quarterly 1021-5506SCI-E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582-9879SCI-E ACTA B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577-7496SCI-E 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中文版) Semimonthly 0567-7351SC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地质学报》(英文版) Quarterly 1000-9515SCI-E ACTA MECHANICA SINICA《力学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0567-7718SCI-E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Quarterly 0894-9166SCI-E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金属学报》 Monthly 0412-1961SCI-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海洋学报(英文版) Quarterly 0253-505XSCI-E ACTA PETROLOGICA SINICA《岩石学报》(中文版) Quarterly 1000-0569SCI-E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Monthly 1671-4083SCI-E ACTA PHYSICA SINICA《物理学报》(中文版) Monthly 1000-3290SCI-E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物理化学学报》(中文版)) Irregular 1000-6818SCI-E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671-4083SCI-E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植物分类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0529-1526SCI-E ACTA POLYMERICA SINICA《高分子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1000-3304SCI-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Bimonthly 0256-1530SCI-E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Monthly 0253-4827SCI-E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亚洲男性学》(英文版) Quarterly 1008-682XSCI-E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英文版) Bimonthly 1001-0602SCI-E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HINESE《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251-0790SCI-E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Quarterly 1005-9040SCI-E CHINA OCEAN ENGINEERING《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Quarterly 0890-5487SCI-E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数学年刊B辑》(英文版) Quarterly 0252-9599SCI-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Monthly 1001-8417SCI-E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中文版) Monthly 0253-3820SCI-E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天体物理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9-9271SCI-E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中文版) Monthly 0253-9837SCI-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4-9541SCI-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化学物理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1003-7713SCI-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中国化学》(英文版) Bimonthly 1001-604XSCI-E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电子学报》(英文版) Quarterly 1022-4653SCI-E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CHINESE EDITION《地球物理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0001-5733SCI-E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无机化学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1001-4861SCI-E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中文版) Monthly 0253-2786SCI-E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Bimonthly 0256-7679SCI-E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结构化学》(中文版) Bimonthly 0254-5861SCI-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Monthly 0366-6999SCI-E CHINESE PHYSICS《中国物理(物理学报一海外版)(英)》 Monthly 1009-1963SCI-E 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Monthly 0256-307XSCI-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 Semimonthly 1001-6538SCI-E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Monthly 0253-6102SCI-E EPISODES《地质幕》(英文版) Quarterly 0705-3797SCI-E FUNGAL DIVERSITY《真菌多样性》 Tri-annual 1560-2745SCI-E HIGH ENERGY PHYSICS AND NUCLEAR PHYSICS-CHINESE EDITION《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文版) Monthly 0254-3052SCI-E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亚洲天然产品研究杂志》(英文版) Quarterly 1028-6020SC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Quarterly 1005-9784SCI-E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Bimonthly 1000-9000SCI-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1-0742SCI-E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红外与毫米披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1-9014SCI-E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无机材料学报》(中文版) Bimonthly 1000-324XSCI-E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Semiannual 1006-706XSCI-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材料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5-0302SCI-E JOURNAL OF RARE EARTHS《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2-0721SCI-E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北京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 Bimonthly 1005-8850SCI-E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英文版) Quarterly 1000-2413SCI-E PEDOSPHERE《土壤圈》(英文版) Quarterly 1002-0160SCI-E 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英文版) Bimonthly 1009-0630SCI-E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中文版) Bimonthly 1000-3282SCI-E PROGRESS IN CHEMISTRY《化学进展》(中文版) Bimonthly 1005-281XSCI-E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文版) Bimonthly 1002-185XSCI-E RARE METALS《稀有金属》(英文版) Quarterly 1001-0521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中国科学A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283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中国科学B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291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C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305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Monthly 1006-9313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中国科学E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6-9321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中国科学F辑》(英文版) Bimonthly 1009-2757SCI-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G-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国科学G辑》(英文版) Bimonthly 1672-1799SCI-E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中文版) Bimonthly 1000-0593SCI-E NEW CARBON MATERIALS《新型炭材料》(中文版) Bimonthly 1007-8827SCI-E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香港) Monthly 0929-6646SCI-E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台湾) Quarterly 1561-8625SCI-E 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 (台湾) Quarterly 0006-8063SCI-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 (台湾) Bimonthly 0577-9073SCI-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台湾) Quarterly 0304-4920SCI-E JOURNAL OF MECHANICS (台湾) Quarterly 1727-7191SCI-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台湾) Bimonthly 0009-4536SCI-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台湾) Bimonthly 0368-1653SCI-E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台湾) Quarterly 1021-9498SCI-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台湾) Bimonthly 1016-2364SCI-E ZOOLOGICAL STUDIES (台湾) Quarterly 1021-5506SCI-E STATISTICA SINICA (台湾) Quarterly 1017-0405SCI-E TAIWANESE JOURNAL OF MATHEMATICS (台湾) Quarterly 1027-5487SCI-E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台湾) Quarterly 1017-0839备注:以上为SCI收录期刊源。论文是否被SCI收录以登陆SCI数据库能够查到检索资料为准。

地球物理学报反演

张明华

(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管志宁

(中国地质大学物探系,北京100083)

摘要在分析以往重磁界面反演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拟合地壳内部磁化强度分布的磁化强度函数和进一步的反演居里深度和磁性地层界面深度的正反演迭代算法。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方法的不足,节省时间,而且具有很高的反演精度和准确度。在以寻找大型和超大型矿床为目标的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中,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区获得了对地质研究和贵金属找矿都有价值的结果。

关键词磁化强度函数高精度地层界面

1磁化强度函数和磁性层界面模型

关于地壳区域磁场场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范围,不同的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设。目前的知识来自对岩石圈和大陆科学钻探的研究。根据目前所得到的地壳综合深部岩石物理剖面参数和磁性矿物的居里点数据[1,2,3,6,8],我们认为,岩石磁性是随深度变化的,在温度高于磁性矿物居里点的深度(简单称为居里深度)以下变为顺磁性。同时,岩石磁化强度在横向上随岩性和地质构造单元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是地壳磁化强度分布的基本特征。我们提出一个能够较好地拟合这一地壳岩石磁性特征的磁化强度函数,见图1a。表达式为: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其中,J(ξ,η,ζ)是磁化强度函数,n=1或2,a(ξ,η)、b(ξ,η)>0和c(ξ,η)≥0是在横向上随不同磁性地质构造单元而变化的变量,ζ是垂向上的深度变量。

我们采用如图1b所示的磁性地层模型用于区域磁异常解释。这是一个上、下界面均为起伏的磁性层模型。模型的上界面以上是弱磁性或无磁性的沉积岩等介质,下界面(居里深度)以下的岩石变为顺磁性。磁性层内存在着由磁化强度函数所描述的纵、横向上的磁性差异。

2反演磁性界面深度的迭代法

图1磁化强度函数与磁性地层模型示意图

a—地壳结构、磁化强度变化及磁化强度函数;b—磁性层模型

为了利用航磁资料对深部地质构造进行解释、了解居里深度和太古宇顶面深度的变化,结合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课题的工作,我们研究了以往所有这方面的反演方法。传统方法或者由于其对地壳磁性假设的近似程度较低,或者由于在反演过程中对磁异常或深度值施加滤波[2,9,4],反演结果准确性和精度受到限制。为此,我们基于前述的磁化强度函数和磁性层模型,研究并提出一种正反演结合迭代反演磁性界面深度的方法,英文简写为MIDI。为节约篇幅,这里给出取n=1和c(ξ,η)=0时的正演计算公式。

利用平面磁场垂直分量Z(x,y)的化极场频谱[2],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其中,Z()uv和F{}表示傅里叶变换或频谱。J(ξ,η,ζ)为磁性层磁化强度。h(ζ,η)=h+Δh(ζ,η),H(ζ,η)=H+△H(ζ,η),分别为上下界面深度。h,H为上下界面的平均深度。Δh(ζ,η)和△H(ζ,η)分别为上下界面的起伏幅度。R(x—ξ,y—η,ζ)=[(x—ζ)2+(y—η)2+ζ2]-1/2。F{R}=exp(-2πf)exp[-2πj(uξ+vη)]/f。

利用指数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有: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我们将磁化强度表达式(1)代入(2)式,最终导出磁性按磁化强度函数变化、上下界面都起伏的磁性层磁场频谱表达式为: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磁场垂直分量Z(x,y)可以由实测得到,或由ΔT(x,y)转换得到。

由正演公式,若其中一个界面的深度已知,则可反演另一界面深度变化。不计级数项的部分可用于直接反演,称为直接反演公式。由直接反演公式结合级数项,即可构筑迭代反演。迭代计算在第n次反演之界面深度值与第n—1次反演之深度值之差,或相邻两次中间磁场频谱值之差满足精度要求时,迭代终止。

3计算方法的精度

常磁化强度情况是本文算法(MIDI)的一个特例。此情况下,MIDI方法与已有方法结果一致。在变磁化强度情况下,理论模型上的反演计算表明,无论对于连续起伏界面,还是对于跳跃起伏界面(尤其是大断裂所致的界面起伏),也不论起伏的形式和幅度如何,MIDI反演都很好地,可以说准确而且相对省时地收敛到已知的理论真值,只是要求反演结果的精确愈高,计算迭代的时间愈长而已。图2a是一个迭代精度要求达到5%即终止的例子。在4M内存的486微机上迭代355次,花费22min。由图明显可见,反演深度等值线(虚线)与理论模型深度(实线)几乎重合。

MIDI方法的一个特点是,不需要对面积性场值进行滤波处理,也不对反演过程中的深度或场值作滤波等可能改变场源特征的处理。所以,反演计算速度快,而且对深度的分辨能力强。使用图2b所示的起伏界面,MIDI方法与Parker法[4,10]进行了对比。用同样的磁化强度计算出磁场值,再由磁场反演界面深度起伏,反演结果分别见图2c、2d。二者的计算时间都限制为20min。显然,MIDI方法的深度分辨能力较强。

4关于平均深度的讨论

平均深度的选择一直是重磁界面反演的一个难题。在MIDI算法,当一个界面已知时,由于磁化强度的非线性变化是事先约束给定的,所以另一个要反演界面的平均深度,可以由反演计算来调整确定。给出一个模型计算的例子如图3。给定上界面的平均深度值h=,其深度起伏为图2b所示的模型。下界面的平均深度H=,下界面水平。计算这一磁性层模型的磁场Z(x,y)。然后,下界面不变,反演上界面。当h给以不同的值时,反演出的深度起伏幅度值Δh(x,y)的平均值(Ria)不同。给定的值大于真值时,Ria为负;给定的值小于真值时,Ria为正。给定的h值越接近真值,Ria越小。当h取真值时,Ria趋于零(由于计算误差而不为零)。Ria对h的真值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因此,我们可用Ria做为指示因子来求解平均深度。

图2理论模型上的方法精度检验

a—实线是给定模型的深度等值线,虚线是MIDI反演结果等值线,MIDI方法与Parker方法对比结果。实例2:b—界面深度模型;c—Parker方法反演结果;d—在与Parker方法计算时间相同时的MIDI反演结果。深度单位:km

图3界面平均深度的调整计算

当平均深度接近真值时,深度起伏平均值(Ria)趋于0

5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居里深度反演

地壳磁性层下界深度即居里深度,是由地壳温度场决定的,是地下热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深部地质构造研究、地震学研究和矿产预测都有重要意义。我们选择深部构造及上部矿产都具有重要价值的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53200km2范围,进行了居里深度分布的反演研究。图4a是该区太古宙地层、岩浆岩、侵入玄武岩分布图。太古宇和玄武岩具有较强磁性。图4b是该区航磁异常图。

图4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太古宙地层分布图(a)与航磁异常图(b)

异常值单位:nT

(1)综合该地区岩石及地层磁性统计结果及有关的已知地层深度结果,大致得磁化强度于不同深度变化的数据,由遗传算法[5]选择出的磁化强度函数为: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第20卷地球物理

(2)为提取居里深度的磁场信息,采用正则化滤波(因子选L=40Km)方法消除浅层磁性变化影响。滤波结果作为居里深度界面起伏和磁性基底顶界起伏二者的综合异常。

(3)根据已知的地层深度资料和人工地震剖面解释[7,11,13],由已知的太古宙地层(Ar)顶界面的位置,通过插值得到全区磁性基底顶界起伏的大致深度。其平均深度在114°以西为°以东为。这一深度分布作为磁性层上界面。

(4)通过计算将居里深度调整为。按反演迭代中间结果中,前后两次的深度值相差5%为迭代终止条件,所得反演结果见图5。可以看到,居里深度的主要凸起与本区主要的深断裂构造相一致。

图5呼和浩特—张家口地区居里面深度变化图

深度等值线单位:km

6蔡家营地区太古宇顶面反演

华北地台北缘地区金、铅、锌等多金属矿产一般与太古宙地层(有时与元古宙地层)顶面起伏和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尤其燕山期侵入岩)关系密切。太古宙地层巨厚,且与上覆地层相比具有强磁性。因而利用航磁异常研究隐伏构造和太古宙地层的顶界面具有较好物理前提。我们选择正在进一步深入和扩大找矿的张家口市蔡家营地区,26112km2范围,进行了研究。对1/20万航磁异常进行消去浅地表干扰的滤波处理[12],利用前述的居里深度结果参与计算,我们得到的蔡家营地区太古宇顶面深度起伏结果见图6。其深度变化与一些剖面上布格重力异常遗传算法反演的结果[5]几乎完全一样。结合该区地质构造、岩浆岩分布和重力异常,我们对反演结果解释于下。

(1)在蔡家营、土城子的南面都存在老地层隆起。蔡家营矿位于老地层四周隆起的凹陷之中,目前的蔡家营矿位于凹陷的次级平缓地段。这一凹陷对应着重力相对低异常,由于该区燕山期岩浆岩密度较低,此凹陷上应有一燕山期隐伏岩体存在。地表已见岩株。与此类似,土城子南面的隆起南侧,张北的西面有一类似的平缓地段。这两个地段应是寻找金、铅、锌等多金属矿床的有望地段。

(2)尚义—张北—土城子之间及其西北的新生代玄武岩层应是比较薄的。从航磁图上以及滤波处理结果上可以清楚说明这一点。土城子西南的太古宇隆起应是在该层玄武岩之下。

(3)尚义到康保之间应该存在一条深大断裂(图6)。这一点从航磁异常图及反演的太古宇顶界起伏可以清楚地看到。断裂两侧的磁场特征和太古宇深度截然不同。

致谢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先生支持与指导,刘士毅教授级高工对蔡家营地区地球物理解释给予极大帮助,谭承泽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古地磁实验室其他老师、姚长利讲师、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郝天珧副研究员为研究工作提供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衷心感谢。

图6菜家营地区太古宇顶面起伏形态图

虚线是推测的深断裂,深度数据单位:km

参考文献

[1]Kelochihovskarya,3.A..Magnetic nonhomogeneity of the of Geophysics(in Russian),1986,8(5):3~23.

[2]管志宁,安玉林.区域磁异常定量解释.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3]郭武林.磁异常区域分量的岩石学解释.物化探译丛,1987,51(4):26~32.

[4]Parker, rapid calculation of potential ~447.

[5]张明华.重磁数据处理新方法研究及其在华北地台北缘地区应用[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995.

[6]Hanson, Curie point depth analysis of annual meeting,SEG,1983.

[7]地质矿产部华北地台北缘物化探遥感编图委员会航磁、重力解释组.华北地台北缘航磁、重力解释成果报告(1:1000000).1993,12.

[8]Hanson,et al..Magnetic anomalies in Japan and its adjacent issue,Journal of eomagnetism and Geo-electricity,1994,46(6).

[9]穆石敏,申宁华,孙运生.区域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0]Parker, Huestis, inversion of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presence of of Geophysical Research,1974,79(11):1587~1592.

[11]王宫福,张文治.华北陆台北缘重磁异常的解释.物探与化探,1992,16(1):31~37.

[12]王继伦.二维最佳线性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地球物理学报,1977,20(2):159~172.

[13]余钦范,马杏垣.华北地区航磁图像处理结果和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地质,1989,11(4):5~14.

313班,现任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主持或参加的项目主要有: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淮北市隐伏岩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地矿部科技成果四等奖)、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安徽部分)(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江淮分水岭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省地矿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安徽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安徽省大中型闭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安徽省西北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安徽省辖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潜力评价,合肥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安徽省天柱山地质公园申报等。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淮北市隐伏岩溶水特征及水资源管理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1993),淮北、阜阳、宿州、蚌埠四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安徽地质,1997),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法讨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安徽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战略研究(安徽地质,2007),(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遗迹及其科学价值(安徽地质,2007),安徽省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现状研究(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舒城市东部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污染分析(地下水,2011)等。 王林清 赣州地质学校83级岩矿分析专业604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生工作处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199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后留校工作,在职继续攻读研究生,2002年获硕士学位,2002年12月被评为副研究员,2008年6月获博士学位。王林清博士在作论坛讲座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生工作处处长(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主要社会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秘书长、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学籍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王林清博士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与学生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先后主持和参与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学校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出版有专著《亲历康博思:大学新生完全手册》(副主编,2004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评为2008年度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特等奖)、《管理经济学》(副主编,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项目质量管理》(副主编,2008年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等书。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高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被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中国高校招生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招生优秀论文,《构建服务型学生工作新体系的实践与探索》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评为2008年度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10年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戴世坤(赣州地质学校82级物探专业215班)男,1964年10月生, 博士后,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91年7月获得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7月获得青岛海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2月于石油大学(北京)完成博士后研究,留校工作至今。研究方向:1、电磁勘探数据处理、数值模拟、反演成像和综合解释;2、震电理论及应用;3、地球物理勘探综合信息处理、反演成像和综合解释;4、计算可视化、人机交互和应用软件开发。讲授课程:1、普通物探(本科);2、地球物理勘探原理(研究生);3、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技术(研究生)。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著作及论文:1. 戴世坤、罗延钟,1993年,二维地电模型多参数反演方法及其在MT测深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报,36(6);2. 董树文、戴世坤,1993年,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科学通报,38(6);3. 戴世坤,1996年,用视模型空间对比进行地球物理反演,地球物理学报,39(4);4. 戴世坤、徐世浙,1997年,MT二维和三维连续介质快速反演,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四期;5. 戴世坤、牟永光,1998年,双相介质中的震电效应和震电波场传播理论,第二届SEG/BEIJING 年会论文集6. shizhe xu, 戴世坤, of electrical potentials along a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a 2-D terrain, geophysics,67(2)(进入三大检索);7. 黄临平、戴世坤,2002年,复杂条件下3-D 电磁场有限元计算方法, 地球科学,27(6);8. 杨辉、戴世坤,2002年,综合地球物理反演综述,地球物理学进展,17(2);9. 徐世浙、戴世坤,2002年,起伏地形位场快速延拓新方法,高校地质学报,27(2)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1、 电磁勘探资料可视化、人机交互综合处理、成像和解释软件系统。已在国内各相关单位广泛推广应用,2000年2月,负责人;2、 大地电磁场拟波动变换和成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12月,负责人;3、 大地电磁场拟波动变换和应用技术,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2000年12月,负责人;4、 双相介质中的震电效应及震电波场传播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年1月,负责人。获奖:1、 中国复杂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理论,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001年;2、 油气储层地球物理理论与实验技术,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02年;大别山大地电磁测深研究报告,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93年。 研究领域高能天体物理(伽玛暴,软重复伽玛暴,TeV blazar, 高能宇宙射线);暗物质间接探测(相关)理论研究教育背景: 紫金山天文台,攻读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 南京大学天文系,攻读硕士学位: 长安大学雁塔校区,测绘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南方工业学校,中专出国学习工作: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短期访问学者: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独立博士后: Hebrew University: 博士后: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访问学者、学生工作经历: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短期访问学者: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独立博士后: Hebrew University, 博士后专利与奖励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new hot paper2004年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出版信息在“伽玛暴”和“暗物质”间接探测相关领域发表(或已投稿)SCI科研论文、综述40余篇,被他引数百次(ADS)。发表论文代表性工作:(1)于2002年首先发现了GRB 990123的反向激波区域是磁化的 (Fan et al. 2002),为伽玛暴的磁化外流体模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于2005年独立提出滞后内激波(late internal shock)模型来解释GRB余辉中X射线闪耀现象(Fan & Wei 2005)。(3)于2006年中总结出了Swift卫星发现的GRB X射线余辉的代表性图象并给出了理论解释框架(Zhang, Fan & Dyks et al. 2006).(4)于2006年率先指出GRB的X射线余辉和光学余辉的拐折不一致现象不能用主流的能量注入模型甚至任何已知简单模型来解释(Fan & Piran 2006, MNRAS, 369, 197)。该疑难现在得到了一致公认并/但尚待解决。(5)首次指出GRB的正向激波同步辐射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逆康普顿散射可能成为Fermi卫星LAT探测器的主要光子来源(Zou, Fan & Piran 2009). 该预言得到了现阶段Fermi-LAT观测的支持。科研活动科研项目1. 黑洞以及其它致密天体物理的研究 (-2013), 科技部973项目, 第四课题组骨干成员2..费米卫星时代的伽玛暴外流体的物质组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主持参与会议以来参加过在美国,以色列,意大利,荷兰,法国,瑞典,以及中国南京,北京等地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或研讨班10多次,做口头报告约10次。被邀请成为国际会议Prompt GRB 2011 workshop 的科学委员会成员。合作情况和境外的有共同兴趣的观测/理论同行(如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Tsvi Piran, 意大利国立天体物理研究所的Stefano Covino, 在英国工作的日本同行Shiho Kobayashi,在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任教的Bing Zhang)建立了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九八七年毕业于赣州地质学校地质专业(127班)现任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院长。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2008年网易“100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成员之一,“宁波银行全员造富神话”独家分析人,曾获湖南省第五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复旦大学“光华”奖学金等,贵州省第一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先后成功地承办了一系列重大学术会议: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八次学科论坛),现为贵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原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2009年7月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赴美国考察团,2010年11月应邀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2010年12月31日应邀参加第二届贵州省委决策咨询博士高端论坛并作大会发言。先后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统计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高等教育》及《复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主要科研成果1.范方志.西方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J].金融研究,2005(11)[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2006(08)]. 2.范方志,汤玉刚.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公共财政还是公共选择[J].复旦学报,2007(03) (该文被《新华文摘》引用).3.范方志.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与演变[J].金融研究(实务版),2007(05).4.范方志,张耿庆.中国技术创新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J].统计研究,2004(11).5.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6.范方志.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实践及其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8(02).7.范方志.2007年我国货币政策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8(06).8.范方志,赵大平.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传递对中国外贸平衡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2).9.范方志,刘望,陈交辉,郑必清.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0(23)(该文入编《三湘青年优秀学术论文集》).10.范方志.西方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J](该文原发表于《金融研究》2005年11期).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2006(08).11.范方志,麻勇爱.旅游消费信贷初探[J].旅游学刊,2006(11).12.范方志,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年会综述[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5).13.范方志,李璐媚.美国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8(9)(被国研网转载).14.范方志,李海海,苏国强.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与政治经济周期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2005(11).15.范方志,苏国强.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5(10).16.范方志.入世,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J].消费经济,2002(06).17.范方志,杨海水.“理性党派信徒”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实证分析——兼论中央银行独立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2).18.范方志,加强《资本论》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综述[J].当代经济研究,2008(10).19.范方志,毛晋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股改上市和道德风险.社会科学辑刊,2004(06).20.范方志.市场经济呼唤存款保险制度[J].经济纵横,1999(06).21.范方志.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的对策思考[J].经济纵横,2006(10).22.伍柏麟,范方志.新制度经济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01).23.范方志,汤玉刚,齐行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和动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04).24.范方志,刘望,陈交辉,郑必清.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修改稿)[J].经济研究参考,2000(114).25.范方志,毛晋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股改观点述评[J].国有资产管理,2004(10).26.范方志.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J].投资研究,2008(01).27.范方志.我国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1999(06).28.范方志.货币政策制度国际比较与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完善[J].东南学术,2006(05).(该文题目被列入《新华文摘》(2006年22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29.范方志,张立军.以金融结构的优化促进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J].中国国情国力,2004(03).30.范方志,汤玉刚,虞拱辰.反思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演变:一个建设性分析框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5).31.范方志.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62).32.范方志,谭燕芝,郭英.论跨域消费[J].消费经济,2003(05).33.范方志.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演变及其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08(03).34.范方志,周陈曦.新旧两类农村金融机构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8(11).35.范方志.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改革[J].开放导报,1999(12).36.范方志,苏国强.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及其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07(12).37.范方志,汤玉刚,齐行黎.国内外银行业聚集上海动因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05).38.范方志,汤玉刚.政府间纵向分权的契约性质:——以浙江强县扩权、强镇扩权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7(11).39.范方志,李海海.中央银行独立性与政治经济周期:中国的实证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5(04).40.范方志. 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41.范方志,周剑.对外直接投资、外部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J].东岳论丛,2003(06)(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C7《高新技术产业化》2004年1期全文转载).42.范方志,赵明勋.中国金融抑制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43.范方志.诺德豪斯—麦克雷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05)(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44.汤玉刚,范方志.财政规模决定:基于经验模型的经济学解释[J].财经研究,2005(10).45.朱波,范方志,汤玉刚.出口退税中央、地方分担机制——运作原理、负面效应与机制优化[J].财经研究,2004(01).46.朱波,范方志.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J].世界经济研究,2005(06).47.范方志.基于选举的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实证分析——兼论中央银行独立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4).48.范方志.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2).49.范方志.金融监管、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J].宁夏社会科学,2009(06).50.范方志.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贵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记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51.范方志.对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的反思[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1).52..范方志.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部门名称和地位的科学界定[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3).53..范方志.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部门名称和地位的科学界定[J]. 马克思主义文摘(人大复印资料),2011(02).54..范方志.房地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收入分配差距[J].青海社会科学,2010(03).55.范方志.我国高房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03).56.范方志.论通货膨胀[J]. 宁夏社会科学,2011(02).参与课题及专著1.主持2006年度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一等资助5万元,中博基字[2006]15号)《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资助编号:20060390108](2006年1月-2007年6月); 2.主持2010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二等资助(三万元)课题《城市化、土地供给制度缺陷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资助编号:20100470934)(2010年6月-2011年6月);3.主持2006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常规性课题《行政级次与经济发展:浙江经验及其超越》[课题编号:06CGYJ24YBX],(2006年9月—2007年6月);4.编著《当代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三联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作者;5.专著《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5月。

韩波1980-1984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获计算数学专业学士学位1984-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计算数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博士学位1989-1992年:哈工大数学系讲师1992-1998年:哈工大数学系副教授1998-目前 :哈工大数学系教授1995-目前 :哈工大数学系硕士生导师2001-目前 :哈工大航天学院一般力学博士生导师东北三省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秘书长,《黑龙江大学学报》编委。 --------------------------------------------------------------------------------学科 基础数学--------------------------------------------------------------------------------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分方程反问题数值解法及应用,非线性不适定算子方程数值解法。研究内容涉及四维地震正反演研究,地质雷达资料处理与解释,波动方程反问题的小波和多重网格方法,双相介质波动方程反演,非线性不适定算子方程的多尺度方法等。--------------------------------------------------------------------------------论著成果[1] modified algorithm for the PST method, IMACS Annals on Comput. Appl. Math.,1991,10:256-261[2] al, A widely convergen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ed parameters of an elliptical equation,[3], A new class of methods for solving nonlinear equations, . Appl. Math.,1994,51:107-111[4] al ,Regularizing-numerical-continuation method for solving the resistivities of the earth,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s,1995,39:109-114[5] al,A widely convergent generalized pulse-spectrum technique for the coefficient inverse problem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6] al Adaptive multigrid method for numerical solutions of elastic wave equation, Appl. Math. Comput., 2002,133:609-614[7]韩波等,多层电磁波测井反演,地球物理学报,1998,41(4):416-423[8]冯国峰,韩波,二维波动方程约束反演的大范围收敛广义脉冲谱方法,地球物理学报,2003,46(2):265-270[9]韩波等,微分算子参数识别反问题的同伦方法,振动工程学报,2000,31:556-560[10]韩波等,非线性不适定算子方程算子与右端项皆有扰动的Landweber迭代法,计算数学,2002,24(4):479-48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