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伯格曼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伯格曼毕业论文

建议把伯格曼的经典影片狠狠地看个三,五遍就行了.尤其是<第七封印>和<芬尼与亚历山大>

色彩艺术在电影表现技巧中的审美价值 [摘要]本文从单色在电影视觉艺术中给人的直接感受,色彩在对比中赋予电影视觉艺术的强烈感染力以及在夸张的色彩设计中创造独特的作品寓意,进而充分体现色彩在影视艺术中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色彩;视觉艺术;审美价值;和谐 [注:该文章转自[中国论文服务网 ] 原文链接:电影《赤壁》的审美价值类别及民族精神 摘要 吴宇森的《赤壁》在延续其“暴力美学”基础上,传递了丰富的审美价值类型,并在追求艺术效果的同时,颠覆了过去对历史人物的善美评判。电影《赤壁》在艺术表现上的审美价值类型,主要体现在:场景的壮美与声效的优美,男性的阳刚与女性的阴柔,叙事的冲淡与情感的纤浓,进而指出影片颠覆过去对历史人物的善美评判,暗合了民族精神——团结。 关键词 审美价值;类型,民族精神;《赤壁》 [注:该文章转自[中国论文服务网 ] 原文链接: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在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之一。 一、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作用 1.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吸收了多种艺术因素,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从审美主体看,人们欣赏影视时,具有视听共享的特点。从审美对象看,影视是以活动的形象画面为主的时空综合性艺术,运动成为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影视以镜头组接构成的视觉画面来传达审美经验,它的艺术手段就是蒙太奇。蒙太奇不仅使影视的一个个镜头按照影视创作者的构思组接成有机的整体,化作直观的流动的视觉形象,而且使镜头与镜头组接之后产生大大超越镜头本身之和的表现力和审美效应,赋予影视艺术在表现时空上的极大自由。 2.影视艺术的审美作用 影视集多种艺术精粹于一身,并以科学技术为坚强后盾,是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最大众化的艺术。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综合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影视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作用,学生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实施影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影视艺术具有审美认识作用,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微观到宏观、直观形象地学习知识,从而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以及自然的认识。影视艺术具有审美娱乐作用,通过欣赏影视节目,学生得到休息和娱乐,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可见,通过学习影视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影视兴趣,扩大影视视野,可以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可以提高感受美、体验美和影视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代写硕士论文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影视艺术鉴赏在影视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是当前影视教育(特别是影视普及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影视鉴赏方法,能够系统分析影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和意蕴、风格,才能在学生和影视艺术之间架起一座审美理解的桥梁。影视艺术这一审美客体只有经过审美主体的审美鉴赏成为审美对象,经过审美的再创造才能呈现出最大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才能最终被人们接受。 影视作品的鉴赏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影视鉴赏学习过程可分为影视审美直觉、影视审美体验和影视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影视审美体验阶段是在审美直觉阶段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对影片《沙漠苦战记》的观摩赏析,通过屏幕上纷乱的马蹄印,学生可以想象得到战马的疲惫不堪;人的脚印由清晰到一条蜿蜒向前的爬行痕迹,学生读懂了士兵的英勇顽强;爬行的痕迹中出现了手枪和军刀,学生意识到战士牺牲了。可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了影片的内涵。审美升华阶段,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理解认识。 三、提高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影视艺术鉴赏课堂教学改革要有明确的指向:必须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首位。 1.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摆脱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而不思的传统教学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体现素质教育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打破以教师、课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讲授式变为启发式,将教师的“教”更多地转变为学生的“学”,将学生的“模仿——重复”变为“发现——探索”。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要多用影视形象说话,少用抽象表述,树立优秀影视作品也是教材的观念;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学习赏析,再由教师重点讲解;先由学生对影视内容质疑提问,再由教师点拨作答;先由学生就影视问题探究讨论,再由教师导出概念结论;尽可能多用小组观摩讨论学习,少用大班集体授课。 2.把握影视艺术鉴赏教学的本质和特点,利用形象的影视作品说话,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从教育的角度看,影视艺术教育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但这不是通过强制性灌输,而是通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作品熏陶和感染,代写留学生论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审美能力在日积月累后提高,美育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久远的,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类课程的教学,放映优秀影视作品、影视片段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综合素质是不能速成的,要靠不断地学习和长期实践的积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制作设备是很容易的事,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却非一日之功,因而影视鉴赏无论是在影视专业教育还是在普及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进行影视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要让学生多看优秀影视作品,多比较、多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学会欣赏作品、解读作品。 四、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1.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影视教学,无论是影视专业教学还是影视普及类教学,无论是影视编导知识的课程教学还是影视鉴赏类课程的教学,放映影视作品或是片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在观摩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材料时,却常常偏离学习目标,被精彩的影视世界所吞噬,背离了观摩的初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影院效应”的影响。电影观众学认为电影受传时存在一种“影院效应”,电影院的观赏环境使观众进入“梦境化的现实”,代写医学论文同时观众还有一种追求影院气氛,追求共赏的倾向,大家同喜同悲。影视教学中“放片子”,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注视着电视荧屏或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这种学习环境与电影院放映环境极为相似,如果任课教师调控不利,学生很容易受“影院效应”的影响。 (2)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消遣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人都需要。影视本身就具有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功能,其中消遣娱乐功能又是主要的。影视的娱乐功能能够起到精神按摩的作用,对缓解学生工作学习压力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学生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寻找影视提供的娱乐,学生在观摩影视作品时很容易受娱乐心理的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2.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主要通过视听诉之于感情,而情感又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欣赏影视作品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和理性的综合过程,必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影视鉴赏时必然要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活动和艺术态度等;必然要分析影视创作表演手法和表现手段的运用;必然要分析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都需要主观理智因素的介入。由看热闹的外行,进入认知主体和审美主体状态,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两个转变: (1)角色的转变——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转变。拥有一定生活经验,同时具备联想和想象心理功能的人,无论他文化程度如何,代写职称论文能“看懂”影视是不成问题的。这种低层次的“看懂”与“审美鉴赏”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学生影视鉴赏要求影视鉴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进入审美层次的鉴赏,没有一定的声光电、色彩、构图和造型知识,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素养,会影响学生对影视的全方位鉴赏。这是由影视的综合性决定的。 (2)审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也是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模式是只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学生影视鉴赏应从这个窄胡同中走出来,重视影视其他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蒙太奇、长镜头、空镜头、主观镜头、结构、细节、画面、声音、色彩、光效、气氛渲染、运动、节奏等)的鉴赏,才有可能全部解释影视的表现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感知影视艺术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因为只有通过影视手段的运用才能使影视内容得以充分表现。 3.影视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尽可能减少“影院效应”和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教学中播放影视作品时应注意: (1)目的明确,有问有答。让学生明确观摩的目的所在,要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看、去思索。观看后,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为了让学生对影视中人物性格化语言的审美价值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欣赏电影《巴黎圣母院》。播放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哪些对白生动地揭示了与吉普赛女郎艾丝米拉达有感情纠葛的四个男人的性格特征?每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观看中,学生眼、耳、手、脑并用,边看、边听、边思索、边记录;观看后,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最后由老师启发提示,得出结论。 (2)宜短不宜长。选取的影视素材和播放的时间都应体现宜短不宜长的原则。播放影视片断过长时,一些学生开始时还能带着问题去观赏,时间一长,大家往往抵挡不住影视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诱惑,而全身心投入到影视所营造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3)两遍播放法。第一遍让学生“随心所欲”,满足“视觉的渴望”,新鲜感过后,再看第二遍开始认知学习。在播放前简述故事梗概,主要情节等,代写英语论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播放中是边播边讲还是播完后再讨论讲解呢?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后者,如果需要可以重播片断。播放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不要过于“专心”情节,应学会“分心”,善于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清时代发展所赋予影视艺术教育的神圣使命——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进而激发他们的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保持主体性、独立性、开放性,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丰富、更美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认识要伴随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不断深化。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赵曼毕业论文

赵曼,女,字吟泽,1976年 生,祖籍山东费县,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人物画艺委会委员 ,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专业画家,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郑州市政府享受专业津贴拔尖人才。主攻中国画写意人物创作,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类美展中参展、获奖并被香港,新加坡等海内外美术机构和藏家收藏,是当代著名画家。

教唱歌的赵曼是湖北财经学院老师。

赵曼,男,1982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留校任教至今。

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1996年于中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担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教研室主任、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等职。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生导师、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先后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国家级统编教材2部,并在《经济日报》、《财政研究》、《财贸经济》、《中国改革》等国家级、省部级报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有:《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运行分析》、《社会保障理论探析与制度改革》。

赵曼教授在社会保障学科领域有广泛的学术影响,被聘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专职研究人员。

民族英雄——赵一曼赵一曼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战争。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海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运动,组织青年农民反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斗争。她能文善武,机智过人。为了启发工人、妇女觉悟,她不时创作一些文艺作品在地下刊物上发表。在一首《滨江述怀》的诗中抒发了她坚定的抗日意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11月间,第2团被日伪军围困于一座山间。她协助团长指挥作战,与敌激战竟日,连续打退敌军6次进攻。团长让赵一曼带领部队突围。赵一曼果断地说:“你是团长,有责任将部队带出去,我来掩护。”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身负重伤。后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民家中养伤,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受伤,昏迷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的侵略罪行。为了得到口供,日军将她送到医院监护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看护人员和看守人。1936年6月28日,在看护人和看守人的帮助下逃出医院。6月30日晨,被敌再次捉捕,收到更加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敌杀害。临刑前,她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英勇就义······赵一曼死了,但赵一曼短暂壮丽的革命生涯,充分表现里热爱祖国,争取独立解放的伟大名族气节;表现了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赵一曼死了,享年31······现在我们正直青春年华,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我们。眼下我们能做的、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我们要学习女英雄——赵一曼不屈不挠

斯蒂芬温伯格毕业论文

可以说所有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都是在PRL上发表论文

史蒂芬·温伯格、阿瑟·伦纳德·肖洛、基普·索恩等。

1979年因弱电统一理论,史蒂芬·温伯格与格拉肖和萨拉姆分享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7年11月20日,史蒂芬·温伯格在物理评论快报(PRL)上发表的一篇标志性的论文:《轻子模型》(A Model of Leptons),为高能粒子物理学在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1年,阿瑟·伦纳德·肖洛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学术领域是激光的研究。肖洛曾放弃没有奖学金的工程学改学物理学专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Townes教授一起工作,在1958年与Townes教授一起写了一篇关于激光的论文在PRL上发表。

2017年,基普·索恩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9月14日,刚刚开机3天的ALIGO便探测到了距离地球13亿光年之外的两个黑洞在合并过程中放射出的引力波。这是在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一百年之后,人类第一次发现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这个发现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RL)杂志和天文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杂志上。基普·索恩称之为“是人类观测到的除了宇宙大爆炸之外最为剧烈的爆炸。”

斯蒂芬·温伯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还是一位富于挑战精神的作家,其影响超出了自身的专业范围,而为哲学家、社会学家、文化学者及公众所关注。遗憾的是,他在中国的知名度远不如另一位斯蒂芬——斯蒂芬·霍金。 “既然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那么在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呢?”在原本不可思议、莫测高深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变得日渐时髦的今天,这个问题也就成了一个为普通人所关心的问题。任何一门艰深的专业理论在变得无比时髦的同时,必定会受到广泛的误解。热寂说是如此,大爆炸理论也是如此。但碰巧有那么一回,提出这个外行问题的不是别人,而是一位有权有势的人。在温伯格的文集《科学反击文化敌手》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略显尴尬的场面:提问者是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回答者是包括温伯格在内的一群顶尖的物理学家。时间是1992年。当时的形势是,他们试图游说戈尔拨钱(83亿美元)建造一个庞然大物——一台超级粒子加速器,仅对撞环部分,直径就达到公里!本来,以这群精英中的精英的才智,回答它应该是区区小事。“呵呵,副总统先生,你问得很好!但……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就像问在绝对零度以下会发生什么一样。”像这样的回答似乎有点儿粗鲁,或者说不够厚道。其实有时候,在特殊的场合下,对付外行提出的外行问题,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虽然不能解惑,却能使其继续保持某种神秘感乃至敬畏感。但他们没有采取这个策略,而是用一种更礼貌、更专业的方式去回答这个问题。有趣的是,几年后就连温伯格本人也不记得是如何回答的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戈尔先生听了一头雾水。这或许就是科学史上的“一分钟”啊!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用其生花妙笔描写过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瞬间——滑铁卢的一分钟。滑铁卢战役打响后,拿破仑手下的一位手握重兵的元帅成了决定整个战役命运的人,但这位元帅只思考了一分钟,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当然,把此一分钟与彼一分钟相比,肯定有诸多的不合适,况且这83亿美元最后还需国会批准。但两者的结局却是相同的:滑铁卢以拿破仑的失败而告终,而这个拟议中的项目以物理学家的失败而告终。“那种支持最终变得不冷不热,且这项工程也被国会取消了。”温伯格在一条注释中写道,大概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 根据杨振宁的看法,20世纪的物理学有两段好时光,一段是第一个1 / 4世纪,这是物理学的黄金时代,标志是两大革命性的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另一段是二战之后的二三十年,大体上相当于第三个1 / 4世纪,这是物理学的白银时代。在理论的革命性方面,白银时代不能与黄金时代相比,但是这个时期,物理学家在核物理、固体物理、基本粒子构造、量子场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而杨振宁和温伯格都是隶属于白银时代的代表人物。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温伯格是基本粒子和量子场论领域里的大家,在弱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方面,他走了一步很关键的妙棋;对于科学爱好者而言,温伯格是一部关于宇宙起源的畅销书《最初三分钟》的作者;而对于很多人文学者而言,温伯格是那位惹是生非并暴得大名的索卡尔的老师。1996年5月,美国著名的左派杂志《社会文本》发表了索卡尔在1994年11月投寄的一篇文化论文,作为物理学家的索卡尔随即自我揭发,这是一篇胡言乱语、用一些时髦的学术词汇(后现代理论)拼凑成的诈文,这一事件在整个西方知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并由此引发了两个几乎互不相干的领域——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一场大争论,即所谓的科学战争(science war)。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社会文本》的编辑决定发表索卡尔的诈文时,一个次要的考虑是,他是大名鼎鼎的温伯格的学生。《科学反击文化敌手》共收有23篇文章,时间跨度15年,最后一篇是发表在1999年《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上的书评,算得上是厚积薄发。但比时间跨度更广阔的是领域跨度,温伯格在文中表达了他对哲学、历史、宗教、诗歌、戏剧、未来社会、科学哲学、生物学、物理学史等方面的看法。哈佛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此书时,大概是为了好卖,起了这样一个名称Facing Up? Science and Its Cultural Adversaries(可直译为“直面:科学及其文化敌手们”),这个略具攻击性的书名并不确切,其中只有7篇涉及到所谓的Cultural Adversaries。毫无疑问,温伯格会坚定地站在索卡尔一边,倒不是因为索卡尔是他的学生,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都是搞理论物理出身的,而是因为一种更深刻的共同经验,亦即最基本的近代自然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熏陶。甚至在文体上,他们的喜好也是相同的,都热爱那种精确、明晰、朴素的文风——但凡受过自然科学训练的人,这几乎是一种天然倾向。对索卡尔的支持,温伯格不光是停留在口头上,年过耳顺的他亲自在报刊上撰写评论文章。发表在《纽约书评》上的《索卡尔的恶作剧》便是此类文章之一,这篇总的调子看似温和的文章不但使温伯格立刻进入到论战的最前沿,而且还显示了其性格中严厉的一面,他比索卡尔更进了一步,认为这种思潮不仅危及科学本身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危及人类的文明(虽然是含蓄地指出这一点)。在很多场合下,温伯格都显示出了这种严厉性,常常给人以“严厉一击”,而他所谓的“文化敌手们”也不仅仅是那些擅自闯入科学领地并大肆践踏的文人们。 即便是在物理学中,温伯格也处于一个相当特殊的位置——基本粒子领域。这个位置不但造就了温伯格的物理思想,对于其一般的科学思想(譬如广义的科学方法)乃至世界观和哲学观的形成,也是有影响的。温伯格反对科学是一种社会建构,即便部分地是一种社会建构,也是错误的。这个时候他所代表的是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而当温伯格以逼近不动点现象为例进行说明时,则显示出了物理学领域的经验对他的影响。“物理学理论就好像是一些吸引我们走向它们的不动点,起点可能由文化决定,过程可能受个人哲学影响,可是不动点仍然在那里。那是任何物理理论都会朝着它们运动的某种东西:一旦我们到达那里,我们就会知道它,然后停下来。”此刻,在逼近的过程中诸如此类的影响已经被清除掉了,“除了像我们所用的数学符号那种不重要的东西外,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这些物理规律仅仅是对实在的一种描述。”对于哲学,温伯格表示自己是一位快乐的门外汉,不喜欢阅读自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直至现代的大多数哲学著作。实际上,他跟他的同行们一样,骨子里就不相信这种哲学能够提出、当然更谈不上解决任何有意义的问题。他一方面瞧不起这类“醉汉的胡言乱语”(爱因斯坦评黑格尔语),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哲学中的杂交水稻——科学哲学能够给科学带来某种实在的帮助。当他以物理学家的谨慎和严厉来检验这些思想时,却发现经常是失望远大于希望。由于库恩的研究成果及其所发明的术语诸如“范式”、“不可通约”等对后现代主义的滥觞影响甚广(“在这方面我的朋友库恩要负责任”),他便对他的科学哲学做了一番研究,得出了一个值得广而告之的结论:只有当科学中的革命达到从前科学(亚里士多德学说)到现代科学在认识自然的某些方面的转变程度,科学革命才似乎符合库恩的描述。牛顿力学的诞生是一个大的范式转变,从那以后,我们对运动的认识就没有符合库恩所描述的转变。 1974年,乘着基本粒子理论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东风,温伯格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意气风发地写道:“人们持久的希望之一就是,找到几条简单而普遍的规律,来解释拥有其全部外在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大自然为什么会如此。此时此刻,我们所能得出的最接近大自然的统一观点是按照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来描述的。”以我个人的愚见,温伯格的意思大概有两点:第一点是希望找到几条最基本的规律来解释宇宙间的所有现象,即要圆一个“终极理论之梦”(他本人就写过这样一本书);第二点则规定了实现这一“宇宙大梦”的方向,即从更微观而非更宏观的层面上去解决,且宏观层面的事情最终或原则上都可以还原到最微观的层面上。这一回,轮到温伯格受到严厉一击了。这是物理学家思维方式的一个可怕的例子,恩斯特·迈尔(Ernst Mayr)如此评论道。迈尔是哈佛大学著名的生物学教授,是进化论“综合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尽管温伯格是他的老朋友,但他一点也不客气(呵呵,跟温伯格一样严厉)。在获悉迈尔的批评后,温伯格在态度上似乎有所松动,认为《科学美国人》上的那段话不过是些老生常谈,况且爱因斯坦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这个古老的梦想至少应该追溯到牛顿那里)。他断然拒绝迈尔赠给他的那顶“不折不扣的还原论者”帽子,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个“折衷的还原论者”。但从温伯格所做的辩解中(“我愿意努力阐述基本粒子物理学何以比其他物理学更基本”),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他其实一点也不“折衷”。迈尔对当代生物学的各个分支有着深刻的理解,著有《生物学思想发展》一书,大概是最有资格攻击温伯格的少数人之一(在这少数人中,应该包括凝聚态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安德森早在1972年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挑战还原论的文章,文章的标题More is different后来成了一句名言,可直译为“多了就是不一样”;顺便说一句,安德森也是反对超级粒子加速器项目的主要人物之一)。物理学与生物学,这是20世纪最具活力,同时也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的两大学科,但《终极理论之梦》的作者与《生物学思想发展》的作者并没有形成类似爱因斯坦和波尔那样持久、热烈、面对面的思想交锋和碰撞,应该是科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英国作家乔伊斯在写作小说《尤利西斯》时,需要借助一个古代范例(荷马的《奥德赛》);温伯格在叙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时,也需要借助一个范例,他所借助的是爱德华·吉本,在一切说英语的国家中最伟大的历史学家。1764年10月,27岁的吉本来到罗马游历,虽然胸中怀有某些含糊的想法,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在到处都是古迹、遗址和传说的罗马城,吉本坠入了一种如痴如醉般的反常情绪中。10月15日傍晚,当他坐在罗马议会大厦遗址上沉思默想,忽然听到赤脚的托钵僧正在朱诺神庙唱着晚祷,情绪的酝酿到达了顶点,灵感之光就在这时闪现了:在他的内心第一次产生了要为罗马帝国的这座“永恒之都”撰写一部衰亡史的念头。“那是在马萨诸塞的剑桥大学,当时我正开着那辆红色的卡玛洛,在驶往我在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办公室的途中,我忽然产生了有关这项我最著名的工作的想法。”温伯格模仿起吉本来,但用的不是吉本的文风。对于科学家而言,吉本的那种澎湃汹涌的文体过于华而不实了,既不精确,也不节制。吉本的灵感更像是一种感召,他所接受的是命运之神的眷顾;而温伯格的灵感则是对问题的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豁然开朗,产生突变的结果。温伯格最著名的工作,就是在所谓的电弱统一理论方面,该理论把自然界中四种最基本的力的两种——电磁力和弱力统一起来了。在灵感出现的两个星期后,温伯格就完成了他的论文,一篇简短的论文。而对于吉本,从最初的灵感到《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最终完成,需要长达23年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上的成果要来得容易些。从温伯格1954年去哥本哈根大学读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到1967年建立电弱统一理论,其间用了13年的时间;而从理论的发表,到它最终被实验证实——得到了1978年斯坦福大学直线加速器中心的一项关键实验的有力支持,又用了11年的时间。 温伯格先生有着广博的人文知识,获得过刘易斯·托马斯奖(以《细胞生命的礼赞》的作者命名的这个奖,是专门用来奖励科学家中的作家的),并因此被人称为诗人科学家,但以我个人的眼光,在温伯格身上,艺术更多的是一种修养,而非气质。在比他年岁稍长的费曼身上,这种气质要明显些。不过在这里,我更愿意作一个严厉的比较——把他与谁都知道的爱因斯坦作比较,并让他相形见绌。并不是因为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而温伯格不会,我所指的是某种心灵深处的东西,这种东西不仅通过文字,也通过行为反映出来。爱因斯坦本人在为其传记写序时就曾说过这样的话:“为作者所忽视的,也许是我性格中那些非理性的、自相矛盾的、可笑的、近乎疯狂的方面。这些东西似乎是那个无时不在起作用的大自然为了它自己的取乐而隐藏在人的性格中的。”在温伯格那里,这种“可笑的、近乎疯狂的方面”要少得多。这也可以从一个他与一位诗人的争论中看出来。这位诗人叫安东尼·赫克特,诗写得怎样我不知道,但显然,他拥有一颗像诗人一样的叛逆之心。当温伯格声称自己活得幸福时,诗人则用叫板的口吻提醒道,他希望温伯格这样说是出于口误,因为古希腊的梭伦使他懂得,人应该把生活中的好事归功于运气。温伯格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充当了一回考据家。在希罗多德的著作中,记载了一段梭伦拜访吕底亚末代国王的故事。国王让梭伦列出一个最幸福的人的名单,梭伦说了几个名字,但都是已经死了的普通人。被激怒的国王质问梭伦,为什么他认为这些普通人比身为国王的他更幸福,梭伦回答说:在人死之前生活是如此地难以预料,因此“幸福”一词应该留待身后,通常,活着的人只有幸运可言。温伯格指出,梭伦慎言“幸福”,是因为古人生活中的风险(尤其是政治家,国王本人的命运即为一例),而这种风险对于他自己,即便是存在,概率也很小,因此他这样说并无不妥。在这场遭遇战中,温伯格获胜了。这是科学家的思维对诗人的思维的胜利。尽管战场是历史领域,获胜的依然是作为物理学家的温伯格,而不是作为诗人的温伯格。此时此刻的温伯格,与那个他所喜爱的历史学家吉本,以及那个有着强烈命运感的爱因斯坦相距是何等的遥远啊。

新纽曼论文格式

说明说上写有支持什么格式的就是什么格式了。在买机回来时不是在一张光盘吗?光盘里有软件,如果不见的话可以上纽曼网上去下载与你的机型对应的转换软件.比如我想下载MOMO-V2008的转换器,我就直接上上搜索就行了,之后我就在系列中找到了,简单吧。

有软件送的啊,我同学都是

RM、RMVB、AVI、MOV、WMV、MKV、VOB等多种格式视频播放,无需其他操作,轻松享受优质影像。

曼彻斯特论文格式

将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对此数学教学是有许多工作可做的。下面仅以讲授初三几何第七章“圆”为例,就如何将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见缝插针”,使科学史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和它密切相关。有关圆的知识在战国时期的《墨经》、《考工记》等书中都有记载,授课中将有关史料穿插进去,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例如讲解圆的定义与性质时,我向学生介绍,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我国已有了圆的概念,考古说明我国夏代奴隶社会以前的原始部落时期就有圆形的建筑。至于圆的定义和性质在《墨经》中已有记载,其中,“圆,一中同长也”,即圆周上各点到中心的长度均相等;此外,还进一步说明“圆,规写交也”,即圆是用圆规画出来的终点与始点相交的线。这与欧几里得的定义相似,而《墨经》成书于公元前4~3世纪,是在欧几里德诞生时间问世的。再比如圆心角、弓形、圆环形、圆内接正六边形、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圆锥等一系列概念与性质,在《墨经》、《考工记》、《九章算术》等书中都有记载,在讲到这些内容时,我便用几句话向同学们作简要介绍。这样,随着这一章教材的不断展开,同学们对我国古代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概貌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我国古代就对这些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特别是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论证几何学的萌芽,几乎与古希腊的几何学同时产生。二、根据教材特点,适当选择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作出过卓越贡献。该章的“读一读:关于圆周率π”对此作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到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最初一些文明古国均取π=3,如我国《周髀算经》就说“径一周三”,后人称之为“古率”。人们通过实践逐步认识到用古率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时,所得到的值均小于实际值,于是不断利用经验数据修正π值,例如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分别得到π=3�1605和π=3�125。后来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利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来求圆周率的近似值,得到当时关于π的最好估值约为:3�1409〈π〈3�1429;此后古希腊的托勒玫约在公元150年左右又进一步求出π=3�141666。我国魏晋时代数学家刘微(约公元3~4世纪)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弧矢割圆术”计算π值。当边数为192时,得到3�141024〈π〈3�142704。后来把边数增加到3072边时,进一步得到π=3�14159,这比托勒玫的结果又有了进步。待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更上一层楼,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求出了准确到七位小数的π值。我国以这一精度,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记录直到公元1429年左右才被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卡西打破,他准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十六位。这样可使同学们明白,人类对圆周率认识的逐步深入,是中外一代代数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我国不仅以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数学方面也曾在一些领域内取得过遥遥领先的地位,创造过多项“世界记录”,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就是其中一项。接着我再说明,我国的科学技术只是近几百年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才逐渐落伍。如今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同学们的肩上。我们要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为了使同学们认识科学的艰辛以及人类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我还进一步介绍:同学们都知道π是无理数,可是在18世纪以前,“π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一直是许多数学家研究的课题之一。直到1767年兰伯脱才证明了π是无理数,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然而人类对于π值的进一步计算并没有终止,例如1610年德国人路多夫根据古典方法,用262边形,计算π到小数点后第35位。他把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这项工作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数刻在他的墓碑上,至今圆周率被德国人称为“路多夫数”。1873年英国的向克斯计算π到707位小数。194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弗格森分析了向克斯计算的结果后,产生了怀疑并决定重算一次。他从1944年5月到1945年5月用了一整年的时间来做此项工作,结果发现向克斯的707位小数只有前面527位是正确的。后来有了电子计算机,有人已经算到第十亿位。同学们要问计算如此高精度的π值究竟有什么意义?专家们认为,至少可以由此来研究π的小数出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对π认识的新突破进一步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几千年来,没有哪一个数比圆周率π更吸引人了。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也使学生受到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三、吃透教材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教学效果。把科学史融入日常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并采取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初三几何教材第七章的7�3节的例题四,是通过计算赵州桥桥拱的半径,使学生掌据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好材料。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上课前我请美术教师画好赵州桥的彩色图画,当它在课堂上展示时,同学们被这造形奇特、气势雄伟的赵州桥画面吸引住了,等待教师的讲解。我指着画面向同学们介绍道:“这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整个桥身是圆弧的一段,长50多米,宽9米多。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宽的河面上。这样巨型的跨度,在当时是首屈一指。而更显示其先进技术的,是大拱圈上的两肩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还增加了洪水季节桥下的过水面积,四个小孔可以辅助渲泄洪水,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创造了敞肩拱的新式桥型,使拱桥的建造技术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比欧州19世纪建造的同类拱桥早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经历了洪水、地震等自然界的袭击和一千多年使用的考验,依然巍然挺立,雄姿焕发,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综合运用包括数学在内的多种科学知识的典范。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算桥拱的半径……”这样引导,同学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University of TorontoI am sure

如果去英国读研究生,需要重点准备一个考试:一是你的语言成绩,最好考雅思成绩(英联邦国家更承认雅思,托福GRE跟你没什么关系,因为是为去美国准备的)。并且有些英国学校不接受托福成绩,所以考雅思成绩保险一些。雅思成绩如果能考到,申请英国大学的可能性就非常高,如果只考到6分,也会有学校直接接收你,即使或5分,很多学校也会允许你提前去读短期语言,然后直接进入硕士正课。去英国读研究生要把本科的平均成绩提高二是要把你本科各学期的平均成绩尽量提高,提高到85分以上会比较有优势,因为英国很多大学要求国内211院校的本科生平均成绩要达到80%,对三本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当然,如果你平均分只有七十多也会有很多学校接收。去英国读研究生要准备好资金三是要有经济基础,去英国读一年基本要十五到二十万人民币(学费加生活费),英国的硕士是一年,所以只要准备好这么多钱就够了。另外,关于英语学习,你可以参加一个雅思培训班,主要是为了了解雅思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技巧,想真正得高分,还需要自己平时的努力,背单词做题练听力和口语,要下苦功夫才行,多看美剧,最好不看字幕,一句一句听,别听太难的。

不想多说,个人经验,金融方面建议选择英国的国王学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