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融资模式的风险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融资模式的风险研究论文

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负债压力的增加。如果企业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有三,①高昂的利息支出;②债务契约限制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损失;③未来还款的压力。负债成本的增加,其后果是将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扩大,它会大大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2.控制股权的稀释。如果企业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是将导致企业原发性股东的股权稀释,其后果是这些股东(包括企业本身)将部分或全部失去剩余收益的控制权或索取权。3.业绩水平的波动。业绩水平的波动既指企业税息前利润(EBIT)水平的变化,也包括每股收益(EPS)的激烈波动。在负债融资下,EBIT的变化会引起EPS的更大程度的波动,从而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业绩波动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讯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机会损失(如信誉损失)。4.投资机会的丧失。企业负债融资不仅可能给企业增加巨额的债务,而且可能会消耗企业大量的自有资本。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即使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也只能望而却步。投资机会的失去,其后果是可能会降低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5.现金存量的短缺。企业在负债融资时可能会大量消耗企业的货币资金,即使企业净资产很丰厚,但也可能会由于现金存量的不足引发各种问题,从而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二、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为了更好地防范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其核心前提在于先预先识别各种财务风险,其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杠杆法。杠杆分析法是狭义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杠杆系数来初步识别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其指标包括财务杠杆系数和资产负债率。DFL=EBIT/(EBIT-I)=△EPS/△EBIT其中:I为利息支出;DFL指财务杠杆系数,它反映企业的税息前利润(EBIT)的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的更大波动程度。DFL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RLA(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RLA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当RLA大于50%,一般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较高,当RLA接近100%水平时,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到了濒临破产的水平。2.EPS法。 EPS分析法主要衡量负债融资前后购买企业每股收益的预期变化,它属于广义上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EPS=[(EBIT-I)(1-t)]/Q其中:EPS为企业每股收益;I为利息支出;t为加权所得税率;Q为发行在外的股票总数。当负债融资之后的EPS大于负债融资前的EPS时,说明企业负债融资决策行为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合理的。3.股权稀释法。股权稀释法主要比较负债融资前后原发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它属于广义的并购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RIE=(Q0+Q1)/(Q0+Q1+Q2)RIE是股权稀释率,它反映企业原始股东所控制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占总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的比率其中:Q0为负债融资前企业的原始股东所持有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1为负债融资时企业的原始股东所增持的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2为负债融资时企业的新股东所持有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当负债融资前后的RIE发生激烈变化,说明负债融资行为将给企业的原始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的风险。如果发行新股后的RIE小于50%,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高,反之,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低。4.成本收益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指比较负债融资的成本与收益水平。它属于广义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RCR=C/RRCR为企业负债融资成本收益率其中:R为负债融资的预期收益。它包括成本节约、分散风险、较早地利用生产能力、取得无形资产和实现协同效应,以及免税优惠等预期收益;C为负债融资的预期成本。它包括直接的购买支出、增加利息、发行费用及佣金和管制成本,以及各种机会损失(如留存收益消耗的机会成本和丧失好的投资机会的损失)。当RCR小于1时,说明预期收益大于预计成本,则负债融资行为是合理的,反之依然。5.现金存量法。指比较负债融资前后企业预计的现金存量水平,看现金水平是否最佳及安全。常用的方法是计算现金流动资产率和现金总资产率。现金流动资产率:RCCA=C/CA现金总资产率: RCA=C/A其中:C为企业广义现金存量,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等;CA为企业的流动资产;A为企业的总资产。负债融资买后的RCCA和RCA越低,说明企业面临的现金短缺的财务风险越高,反之亦然。6.模型法。模型分析法指借助于统计学和数学的模型构建来总体判断负债融资财务风险的方法。最常见的方式是建立回归分析模型,以识别企业是否面临的过高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水平CR=a0+a1X1+a2x2+a3x3+…+anxn+E其中:a0、a1、a2、a3,…,an为系数值;X1、x2、x3,,…,xn为各种财务风险因素;E为残差模型分析法它事先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估计一个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值(CR0)。当企业负债融资后预期CR大于CR0,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很高,反之亦然。三、负债融资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在识别了负债融资的各种财务风险之后,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有效对策来减少或消除财务危机及破产发生的可能性,其对策有三:1.接受风险。如果负债融资可能短期会给企业带来诸如资产负债率上升、企业股权稀释和投资机会丧失,以及业绩水平波动等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负债融资目标企业或许具有战略意义,诸如可以得到协同效应等。如果负债融资后的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则企业可以作出负债融资目标企业的战略决策。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以下风险管理制度:一是风险基金的设立。包括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等;二是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报告;三是风险分析技术的运用,例如实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2.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指企业借助与其他企业或个人的合资、合营等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策略。企业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原因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政策。3.避免风险。避免风险指如果企业有多种负债融资方案可以选择,则可以放弃财务风险较高的负债融资方案。例如,当企业负债融资的预期收益远远低于并购成本,或者导致资产负债率水平剧增,以及每股收益水平严重下滑,则应放弃该负债融资方案,另行考虑其他合理方案。

推荐答案里有好多内容啊,比较全。。。你也可以去投融界看看,他们是国内最专业的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问题分析论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问题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部分企业由于规模有限,资金保障渠道不充足,加之内部管理综合能力的欠缺,现有资金来源往往融资不通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内部资金来源。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各项管理机制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式来看,企业的融资来源有了显著改善。总之,加强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管控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降低融资风险,为中小企业内部经济的稳步发展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市场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资金保障;融资渠道;风险;环境

网络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交流的发展,市场大环境稳步上升,我国的经济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流明显增加,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企业发展性质的不同,在实际运营中难免会出现诸多干扰因素,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阻碍内部融资进程。据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现阶段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面临资金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如果不有效解决,加大融资风险,将会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综合以往经验,有效预防风险,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为后期生产运营工作的稳步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1、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 范 的意义

现阶段的融资工作归属于企业内部财会工作,是服务于企业内部发展的一项积极有益的发展措施。在具体的操作阶段,常常会受到外界的不利因素干扰,阻碍企业内部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企业的正常收益。如果融资管理不当,与预期发展方向不一致,将会加大风险发生的概率,使企业收益收到影响,负债增加,缺乏足够的偿还能力,正常生产运营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想彻底防范风险,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应对能力。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不断优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对企业发展运营加强管控,有效规避融资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市场发展环境,最终保障企业内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1]。

2、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2.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企业的资金输入中,银行的作用大致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模式。直接融资,主要操作模式为利用自身的固定资产或者股票证券等财产,吸引社会各界投资者参与购买,进而获取一定数额的资金来源。这种运作模式在金融业务的协助下,为投资人和企业搭建起桥梁,无须银行参与。同时,这种融资模式问题处理方式相对较为直接,周期较长,一旦产生交易无法逆转。通过银行参与而产生的融资,性质则相反,不具备流通性能,相对间接,期限短,可逆转。在银行的协助下将分散的资金集中存储,随后分配给有需求的企业,在其辅助下建立连接,同时保证融资双方的.共同利益。

2.2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此外,融资项目根据来源渠道还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内部融资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资金,主要包括闲置资金以及部分经营收益,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在发展中的重要资金来源,这种内部融资的操作可有效避免企业内部机密外泄,降低负债风险,为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完备的保障。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常常会需要外部企业的资金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源融资。这些企业主要有一些社会机构(非金融类)的信用贷款以及民间的融资,有时还会有外企投资。这种操作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资金相对充沛,因此备受各行业的中小企业欢迎。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在融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企业机密外泄,风险性相对较大,因此在具体实施阶段要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时刻提高警惕性[2]。

3、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管控问题

3.1财务融资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管理者的风险意识相对较为薄弱,没有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内部管理体系风险防范意识较差,风险因素出现时毫无察觉,一旦发生更是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应对融资风险。虽然事后也会有些适当的处理措施,挽回一部分损失,但是已既成事实,给企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外风险管理策略,对于整个融资过程缺乏规范化的动态管理,一些风险因素被略过,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企业的内部机密被窃取,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此外,还有一部分企业的高层在管理中目光短浅,过分看重金钱的作用,奉行利益至上,更是无视融资风险的严重性。企业内部的员工也是一人多用,员工积极性普遍不高,无有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工作中也是问题百出,风险来袭也毫无防范意识。

3.2缺乏科学的融资规划

中小企业受规模和资金限制,管理者水平有限,融资计划只注重眼前实际,缺乏长远考虑。在具体的融资规划上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年度发展目标制定,导致整个计划无长远性,整体预见性不足。对于企业的综合指标、长远发展计划、未来资金需求、来源渠道均无有效规划,无法实现长久的资金保障,导致后期发展中资金链短缺。融资运作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脱节,整个操作资金损耗过大,造成企业运营成本飙升,负债风险增加[3]。

3.3财会机制不完善

据市场调查,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内部结构相对单一,员工多为亲属关系,管理上也大多碍于情面,缺乏标准化的执行依据。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如果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将会埋下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更有甚者,在融资阶段,银行对企业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信息不匹配,估算结果失真,风险系数较高,因此无法获取足够的银行贷款。时间久了,在银行中的信誉缺失,融资渠道关闭。还有一部分企业即使获得了短期的融资,但由于财务管理不得当,整个运作中的风险管控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其一,由于内部管理上的缺陷,内部人员责权划分不明确,内部无科学有效的融资计划,下达不及时,在决策中常常掺杂个人因素,无法有效规避风险[4]。其二,在企业内部融资中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信息匹配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融资额度的提升,导致部分企业资金不足,影响正常的生产。

3.4融资渠道不畅

从融资来源分析,银行的信用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发展渠道。对于信贷管理,银行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但是现阶段这些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诸多不足,在融资过程中很难经受住银行的重重考核,往往获取的资金额度较小,无法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虽然也在积极拓宽其他途径,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受到一定的政策制约,获批整体额度不高,融资渠道无有效保障。另外的一些渠道存在较大的波动,受市场环境的干扰较大,不利于操作,更是无法形成稳固的融资来源。

4、中小企业提升财务融资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的具体对策

4.1建立科学的融资规划体系

按照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与其匹配的融资实施计划。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内部结构、发展方向和资金需求等综合分析,同时要参照全方位的发展要素,确保融资计划符合企业长期的经济发展需求。融资工作的开展不能与财务管控出现矛盾,二者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按照财务的发展方向制定融资计划,使融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财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做好融资长期规划,从资金的渠道做好合理规划,制定长期规范化融资管理计划,制定科学的管控结构。

4.2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和筹资时机

融资工作的开展要综合市场多方发展要素,掌握国际汇率变化,全面衡量市场、财政及资金的管控措施。根据可能对融资结果产生干扰的各种条件和实时发展动态,科学地选择融资时间,随时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动并及时调整融资计划。结合自身发展运营汇总的资金需求为参考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过科学测算,得出企业在不同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企业融资工作,满足日常生产运营的需求[5]。

4.3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融资阶段,要积极引进新进的工具,根据企业的需求完成定制服务。同时,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和创新企业应收款、各种性质的贷款的内部管理,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常见的融资模式为动产的抵押、租赁等,要不断完善,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为企业发展运营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融资来源,努力学习现代化科技,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研发网贷、众筹、三方运营等多种融资模式,利用网络信贷业务的高流动性、调节性强等特征,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提升实际运作效率。

4.4完善制度建设,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要想提升企业融资的实际应用效果,就要加强内部管理,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工作团队。结合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公众的监督指导,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融资工作。合理划分内部结构,职能、产权划分明确,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管理制度,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提升企业外部形象。中小企业要敢于创新和变革,从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升级,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风险防范能力。

4.5强化内部风险监督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就要从制度入手,不断完善原有风险管控体系,加强监管,将风险隐患扼杀在源头。第一,在管理中要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做到专人专岗。此外,提高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就应该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风险防控预案。重点加强财务部门的风险监管,同时要在决策阶段吸取以往工作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融资风险防御体系,为企业发展运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第二,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发挥管理层的作用,加强对财务基层工作的管控。确保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中各个部门协调作业,有序推动企业的正常发展。

4.6完善财会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中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就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效果,埋下安全隐患,甚至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金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与之匹配的融资计划和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规避可预见性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的比例。主要根据财务日常数据报表的结构和数据等选择适宜的工作指标,完成个性化风险防控制定工作,为中小企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4.7提升信用水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是企业的外部形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信用,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发展相对闭塞,与市场信息严重脱节,对政策的变化了解不够及时,导致部分行为违反市场规则,影响了企业本身的信用,因此企业在融资中整体信用度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重点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积极学习,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自上至下提升对企业信用的重视。制定长期的信用培训方案,打造企业文化,提升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培养全员的团队意识,认识到信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实现内部经济的持久发展打造个性化征信标准,同时在基础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第三,不断优化信用管理技术,积极学习,敢于创新,同时加强外部宣传,积极参加评级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对外形象。

5、结语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在融资运作中要综合考虑,制定全面的防范措施,合理规避风险。提升全员对融资风险的认识,从基础工作抓起,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为企业融资排除一切风险干扰因素。在管理上要兼顾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效率的提升,同时要打造多样化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单一的问题,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

6、参考文献

[1]赵宇红,周宝湘.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对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3):47-48.

[2]郑方松.探讨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管控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17(07):33-36.

[3]荣燕.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评价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1):107+126.

[4]陈凌夷.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3(21):261-263.

[5]郭爱兰.多元融资策略下的中小企业财务融资瓶颈分析[J].北方经贸,2012(09):79+81.

论文融资与风险研究

浅谈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与防范论文关键词:筹资风险 资本结构 防范措施论文摘要:筹资风险是市场经济环境中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风险之一,各类企业都不同程度的面对着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可以为企业所用,运用与控制得当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控制不当就将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甚至是灾难。所以筹资风险分析尤为重要,从筹资风险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筹资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自身积累等方式筹资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过举债筹借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经营活动,即负债经营。这样就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企业筹资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而决定财务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加强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针对不同的筹资风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规避其风险。1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1.1筹资风险的含义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1.2筹资风险的特征1.2.1客观性。筹资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应对,从而减轻或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1.2.2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具有可变性,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1.2.3可控性。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筹资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1.2.4双重性。筹资风险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可能引起筹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2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2.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2.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3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防范机制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第二,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第三,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3.2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永远保持资产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于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3.3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3.4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3.5建立风险预测体系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对事态发展的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负债比率,从而控制投资风险;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负债压力的增加。如果企业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有三,①高昂的利息支出;②债务契约限制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损失;③未来还款的压力。负债成本的增加,其后果是将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扩大,它会大大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2.控制股权的稀释。如果企业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是将导致企业原发性股东的股权稀释,其后果是这些股东(包括企业本身)将部分或全部失去剩余收益的控制权或索取权。3.业绩水平的波动。业绩水平的波动既指企业税息前利润(EBIT)水平的变化,也包括每股收益(EPS)的激烈波动。在负债融资下,EBIT的变化会引起EPS的更大程度的波动,从而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业绩波动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讯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机会损失(如信誉损失)。4.投资机会的丧失。企业负债融资不仅可能给企业增加巨额的债务,而且可能会消耗企业大量的自有资本。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即使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也只能望而却步。投资机会的失去,其后果是可能会降低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5.现金存量的短缺。企业在负债融资时可能会大量消耗企业的货币资金,即使企业净资产很丰厚,但也可能会由于现金存量的不足引发各种问题,从而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二、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为了更好地防范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其核心前提在于先预先识别各种财务风险,其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杠杆法。杠杆分析法是狭义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杠杆系数来初步识别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其指标包括财务杠杆系数和资产负债率。DFL=EBIT/(EBIT-I)=△EPS/△EBIT其中:I为利息支出;DFL指财务杠杆系数,它反映企业的税息前利润(EBIT)的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的更大波动程度。DFL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RLA(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RLA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当RLA大于50%,一般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较高,当RLA接近100%水平时,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到了濒临破产的水平。2.EPS法。 EPS分析法主要衡量负债融资前后购买企业每股收益的预期变化,它属于广义上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EPS=[(EBIT-I)(1-t)]/Q其中:EPS为企业每股收益;I为利息支出;t为加权所得税率;Q为发行在外的股票总数。当负债融资之后的EPS大于负债融资前的EPS时,说明企业负债融资决策行为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合理的。3.股权稀释法。股权稀释法主要比较负债融资前后原发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它属于广义的并购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RIE=(Q0+Q1)/(Q0+Q1+Q2)RIE是股权稀释率,它反映企业原始股东所控制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占总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的比率其中:Q0为负债融资前企业的原始股东所持有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1为负债融资时企业的原始股东所增持的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2为负债融资时企业的新股东所持有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当负债融资前后的RIE发生激烈变化,说明负债融资行为将给企业的原始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的风险。如果发行新股后的RIE小于50%,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高,反之,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低。4.成本收益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指比较负债融资的成本与收益水平。它属于广义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RCR=C/RRCR为企业负债融资成本收益率其中:R为负债融资的预期收益。它包括成本节约、分散风险、较早地利用生产能力、取得无形资产和实现协同效应,以及免税优惠等预期收益;C为负债融资的预期成本。它包括直接的购买支出、增加利息、发行费用及佣金和管制成本,以及各种机会损失(如留存收益消耗的机会成本和丧失好的投资机会的损失)。当RCR小于1时,说明预期收益大于预计成本,则负债融资行为是合理的,反之依然。5.现金存量法。指比较负债融资前后企业预计的现金存量水平,看现金水平是否最佳及安全。常用的方法是计算现金流动资产率和现金总资产率。现金流动资产率:RCCA=C/CA现金总资产率: RCA=C/A其中:C为企业广义现金存量,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等;CA为企业的流动资产;A为企业的总资产。负债融资买后的RCCA和RCA越低,说明企业面临的现金短缺的财务风险越高,反之亦然。6.模型法。模型分析法指借助于统计学和数学的模型构建来总体判断负债融资财务风险的方法。最常见的方式是建立回归分析模型,以识别企业是否面临的过高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水平CR=a0+a1X1+a2x2+a3x3+…+anxn+E其中:a0、a1、a2、a3,…,an为系数值;X1、x2、x3,,…,xn为各种财务风险因素;E为残差模型分析法它事先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估计一个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值(CR0)。当企业负债融资后预期CR大于CR0,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很高,反之亦然。三、负债融资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在识别了负债融资的各种财务风险之后,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有效对策来减少或消除财务危机及破产发生的可能性,其对策有三:1.接受风险。如果负债融资可能短期会给企业带来诸如资产负债率上升、企业股权稀释和投资机会丧失,以及业绩水平波动等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负债融资目标企业或许具有战略意义,诸如可以得到协同效应等。如果负债融资后的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则企业可以作出负债融资目标企业的战略决策。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以下风险管理制度:一是风险基金的设立。包括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等;二是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报告;三是风险分析技术的运用,例如实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2.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指企业借助与其他企业或个人的合资、合营等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策略。企业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原因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政策。3.避免风险。避免风险指如果企业有多种负债融资方案可以选择,则可以放弃财务风险较高的负债融资方案。例如,当企业负债融资的预期收益远远低于并购成本,或者导致资产负债率水平剧增,以及每股收益水平严重下滑,则应放弃该负债融资方案,另行考虑其他合理方案。

融资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中小型企业融资风险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国有中小金融机制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1000余万家,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带动地区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一)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不足内源融资是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所用资金中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等其他资金通常占60%。而在我国,据有关部门调查,即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中小企业资金构成中自有比例也仅为40%,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分别占40%和20%。(二)中小企业融资目前依然是间接融资为主据国家经贸委近期调查,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分别是:东部占60%;中部约70%到80%;西部则高达90%。可见,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很高。同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机构外,民间贷款也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占比为14.59%,而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三)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差别很大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包括金融租赁,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中,民生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比重较高,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外,其余三家银行贷款份额均较小,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性业务服务比例更低。(四)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在历来的调查中,”资金不足”始终被列为中小企业第一位的问题。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一)信贷歧视直到今天,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成分(国有制)歧视”。中小企业获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创造了30%GDP的国有企业获得了70%的银行贷款,而创造了70%GDP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银行贷款,这是极不公平的。在当前银行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有支配地位。所有制背景的不同,使得国有银行主管部门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顾虑重重,生怕中小企业赖债而使自己难脱干系。相比较而言,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即使出呆账,也不会承担政治风险。这导致了国有银行的“逆向选择”,即宁愿向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贷款,也不愿向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贷款。(二)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目前,很多私营中小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一部分乡镇集体企业具有老国企的弊端,一部分演变成家族式企业,而所谓的改制企业有许多还不规范,尤其是有些企业改制的目的就是逃废银行债务,真正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很少。而同时市场结构性过剩,多年的卖方市场的格局转变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由于制度更新滞后,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外援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需求大增。(三)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增强。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负债压力的增加。如果企业采用负债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有三,①高昂的利息支出;②债务契约限制给企业带来的机会损失;③未来还款的压力。负债成本的增加,其后果是将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扩大,它会大大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 2.控制股权的稀释。如果企业采用股票融资的方式来支付并购成本,其可能的风险是将导致企业原发性股东的股权稀释,其后果是这些股东(包括企业本身)将部分或全部失去剩余收益的控制权或索取权。 3.业绩水平的波动。业绩水平的波动既指企业税息前利润(EBIT)水平的变化,也包括每股收益(EPS)的激烈波动。在负债融资下,EBIT的变化会引起EPS的更大程度的波动,从而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的可能性。业绩波动是一个极其不好的讯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机会损失(如信誉损失)。 4.投资机会的丧失。企业负债融资不仅可能给企业增加巨额的债务,而且可能会消耗企业大量的自有资本。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即使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也只能望而却步。投资机会的失去,其后果是可能会降低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5.现金存量的短缺。企业在负债融资时可能会大量消耗企业的货币资金,即使企业净资产很丰厚,但也可能会由于现金存量的不足引发各种问题,从而增加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二、企业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为了更好地防范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其核心前提在于先预先识别各种财务风险,其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杠杆法。杠杆分析法是狭义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杠杆系数来初步识别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其指标包括财务杠杆系数和资产负债率。 DFL=EBIT/(EBIT-I)=△EPS/△EBIT 其中:I为利息支出;DFL指财务杠杆系数,它反映企业的税息前利润(EBIT)的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的更大波动程度。DFL越大,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 RLA(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健康状况的核心指标。RLA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当RLA大于50%,一般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较高,当RLA接近100%水平时,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到了濒临破产的水平。 2.EPS法。 EPS分析法主要衡量负债融资前后购买企业每股收益的预期变化,它属于广义上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 EPS=[(EBIT-I)(1-t)]/Q 其中:EPS为企业每股收益;I为利息支出;t为加权所得税率;Q为发行在外的股票总数。当负债融资之后的EPS大于负债融资前的EPS时,说明企业负债融资决策行为是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合理的。 3.股权稀释法。股权稀释法主要比较负债融资前后原发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它属于广义的并购财务风险的衡量指标。 RIE=(Q0+Q1)/(Q0+Q1+Q2) RIE是股权稀释率,它反映企业原始股东所控制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占总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的比率 其中:Q0为负债融资前企业的原始股东所持有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1为负债融资时企业的原始股东所增持的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Q2为负债融资时企业的新股东所持有新发行的具有表决权的股票数量。 当负债融资前后的RIE发生激烈变化,说明负债融资行为将给企业的原始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的风险。如果发行新股后的RIE小于50%,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高,反之,说明股权稀释的财务风险较低。 4.成本收益法。成本收益分析法指比较负债融资的成本与收益水平。它属于广义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的衡量方法。 RCR=C/R RCR为企业负债融资成本收益率 其中:R为负债融资的预期收益。它包括成本节约、分散风险、较早地利用生产能力、取得无形资产和实现协同效应,以及免税优惠等预期收益;C为负债融资的预期成本。它包括直接的购买支出、增加利息、发行费用及佣金和管制成本,以及各种机会损失(如留存收益消耗的机会成本和丧失好的投资机会的损失)。 当RCR小于1时,说明预期收益大于预计成本,则负债融资行为是合理的,反之依然。 5.现金存量法。指比较负债融资前后企业预计的现金存量水平,看现金水平是否最佳及安全。常用的方法是计算现金流动资产率和现金总资产率。 现金流动资产率:RCCA=C/CA 现金总资产率: RCA=C/A 其中:C为企业广义现金存量,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等;CA为企业的流动资产;A为企业的总资产。 负债融资买后的RCCA和RCA越低,说明企业面临的现金短缺的财务风险越高,反之亦然。 6.模型法。模型分析法指借助于统计学和数学的模型构建来总体判断负债融资财务风险的方法。最常见的方式是建立回归分析模型,以识别企业是否面临的过高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水平CR=a0+a1X1+a2x2+a3x3+…+anxn+E 其中:a0、a1、a2、a3,…,an为系数值;X1、x2、x3,,…,xn为各种财务风险因素;E为残差 模型分析法它事先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估计一个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值(CR0)。当企业负债融资后预期CR大于CR0,则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很高,反之亦然。 三、负债融资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在识别了负债融资的各种财务风险之后,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有效对策来减少或消除财务危机及破产发生的可能性,其对策有三: 1.接受风险。如果负债融资可能短期会给企业带来诸如资产负债率上升、企业股权稀释和投资机会丧失,以及业绩水平波动等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负债融资目标企业或许具有战略意义,诸如可以得到协同效应等。如果负债融资后的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则企业可以作出负债融资目标企业的战略决策。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建立以下风险管理制度:一是风险基金的设立。包括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等;二是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报告;三是风险分析技术的运用,例如实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 2.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指企业借助与其他企业或个人的合资、合营等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策略。企业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原因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政策。 3.避免风险。避免风险指如果企业有多种负债融资方案可以选择,则可以放弃财务风险较高的负债融资方案。例如,当企业负债融资的预期收益远远低于并购成本,或者导致资产负债率水平剧增,以及每股收益水平严重下滑,则应放弃该负债融资方案,另行考虑其他合理方案。

并购融资风险论文的研究角度

企业并购中会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这个过程所产生的会计问题要合理地去解决,那又该如何规划呢?

论题观点来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之间的并购已经是很多企业快速的发展的重要方法的一个方面,企业并购是为了发挥双方资产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事实上对于并购的企业来说,并购发生产生后,该并购活动宣布结束,这并不能表明并购后的企业会实现利润最大化,所有的这些整合是企业并购最最核心的工作,整合并购是每个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假设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已变成影响企业并购是否成功的非常主要原因。对于公司并购中所看到的这些问题,如人力资源和文化整合、有效的沟通以及保留核心员工等,应是公司并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论文基本观点

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系列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并购后企业的一些优势将会消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难以达到并购的目的.,最终导致并购失败,而能够做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工作,对于减少或消除消极的严重后果,加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一、相关理论基础

1.1企业并购

1.2人力资源整合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整合过程冗杂

2.2缺少有效的沟通

2.3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三、企业并购过程的人力资源整合的策略

3.1优化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

3.2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

3.3重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参考文献

1.王长征.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年第12期

2.万希.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战略整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第1期

3.欧亚菲、肖恒.解决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年第2 期

扩展阅读

有关财务分析的论文:企业并购的风险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有关财务分析的论文。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不少企业通过并购取得了超速的发展和骄人的业绩,但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成功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见。因为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一旦控制稍有偏差,便会导致失败。由于财务活动几乎贯穿于整个并购过程,因此由财务活动所引起的财务风险便成为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并购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的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定义是“企业并购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这表明所说的财务风险不仅仅限于并购融资所造成的风险,而且还包括并购过程中各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各种风险因素,如并购前的投资风险、并购过程中的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等等。

投资风险是并购前财务风险的主要种类,它是指企业在并购投资过程中因并购时机和目标企业选择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风险。并购的目标行业选择不当是一种常见的并购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缺乏透彻的掌握。企业并购的行业选择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的,尤其是跨国并购,它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行为。如果高层决策人对本企业整个发展战略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和清醒的认识,跨国并购不是出于战略需要,而是出于偶然因素而突然对目标企业产生兴趣,盲目地选择目标企业,或是出于机会主义心理在毫无准备之下就卷入并购浪潮,就很容易出现投资决策上的巨大风险。如果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不清,选择并购目标企业不当的话,容易导致并购失败。 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企业并购的时机选择不当风险主要分为外部时机选择风险和内部时机选择风险,因此要高度重视并购的时机选择。(1)外部时机选择。经济不景气时,中小企业易倒闭和破产,大企业可以依仗势力强大资金雄厚寻找并购机会。此外,企业并购活动与扩大再生产周期在同一个轨迹上运行,这就是说并购活动有极强的时间性。因此,企业并购要把握时机,注意当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2)内部时机选择。企业产品存在着周期性:开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开创期新开发的产品技术在不断完善中,具有高度技术垄断、产品成本高、市场需求有限等特点。如果企业处在开创期,切忌盲目出击。产品进入成长期以后,生产技术逐步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管理水平日臻提高,市场渠道不断拓宽,产品产量和企业利润都有了迅速增长。这是企业进行并购的一个好时机。成熟期市场极易趋于饱和,产品销售量开始下滑,企业利润开始减少。企业的技术垄断开始削弱。一般来讲,一个企业在这个阶段并购其他企业,比较容易实现。衰退期产品已进入老化阶段,企业销售额与利润呈下降趋势,企业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企业需要考虑并购那种产品还处于开创期的企业。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都是由不合理的定价引起的。因此,我们将并购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定价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满意的回报。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会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定价风险。即使并购目标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充分,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很大,甚至整合失败。(2)目标企业的会计报表风险。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会计报表的过分倚重和事前调查的疏忽。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会计报表等。对会计报表固有缺陷的认识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直接导致并购方的损失或并购失败。 融资风险。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以保证并购能顺利进行。并购决策往往会对企业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利用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资金是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企业并购筹集资金主要有四种渠道:留存收益、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

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越来越依靠兼并、收购(以下简称并购)这一手段来进行企业整合,增强实力,实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企业的外部增长目标。

然而,作为一项复杂的资本运作活动,企业并购蕴含着大量风险,它由多种风险组成,其中财务风险是核心。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概率,几乎成为每个参与并购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试图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健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一种方法能像并购那样迅速而神奇地改变企业的价值。在西方企业发展史上,并购至少己经历了四次高潮,而且至今为止依然热潮不退,第五次并购的高潮又方兴未艾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以前任何一次也无法比拟的。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企业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并购范围已从并购境内企业发展到并购境外企业,企业并购对并购企业的高速发展和技术提升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巨大风险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蕴藏巨大风险的投资业务。并购成功,能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实现跨越式增长;但并购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失败,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为最大限度减少并购风险,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从目标企业选择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融资风险控制、支付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进行论述。

一、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风险与控制。

目标企业的选择即并购前的决策问题,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一个科学、理智、严密谨慎的分析过程,是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首要问题。一旦对并购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或对自身能力评估失误,轻则造成并购效率低,使企业失去机会成本;重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针对目标企业的选择进行风险控制,首先要判断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这作为判断条件之一进行初步遴选,把不符合公司战略的初选企业淘汰掉;其次利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对初步判断人围的目标企业进行筛选,根据初步调查的资料,可参考目标企业的历史财务状况,预测企业并购情况,判断并购的投入能否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进一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目标企业作为并购目标;最后,对筛选出的目标企业进行深人的重点跟踪,同时评估自身状况,基于资源与能力对并购动因进行分析判断,对目标企业进行进一步取舍。总之,审慎地选择目标企业,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可以控制公司并购风险,提高并购效率,节约并购成本。

二、目标企业并购评估风险控制。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主要活动,恰当的企业价值评估、合适的交易价格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分析判断过程,企业价值评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主体企业对其未来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以及实现未来收益可以承担的风险,即可接受并购项目的内部收益率。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主体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支付的并购成本大于并购收益,形成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目标企业的估值与评价直接关系到企业并购的成败,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因此,控制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需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要避免企业价值评估风险,首先要加强尽职调查,以有效降低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诸多风险,为控制企业价值评估提供分析依据;其次应重视尽职调查,完善尽职调查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

第三,做好尽职调查,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从并购实践来看,做好尽职调查,仅依靠公司内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借助外部中介机构的力量是弥补尽职调查内部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但把尽职调查工作完全外包,这种做法也是不J哈当的,需审慎选择中介机构,利用好外部中介机构,协助公司并购决策。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需考虑中介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如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中介机构选派项目组成员与公虱尽职调查组人员在知识结构上是否具有互补性等等,选择合适的中介机构加入目标并购项目是尽职调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重视尽职调查资料的分析是控制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通过外聘中介机构、行业专家与公司人员共同组建专业团队,从资产、负债、财务、经营、市场、战略与法律等多角度对目标企业进行一系列深人调查核实,取得详尽的调查资料是企业价值评估风险控制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尽职调查取得的资料进一步甄别,分析判断,利用财务分析方法、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等,利用调查资料,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估价模型,并根据并购后企业的发展对现有的估价模型进行完善。对同一目标,企业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并购价格,主体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并购动机和对目标企业的基础分析评估资料选取合适的估价方法和模型。在价值评估的过程,企业价值估算涉及的因素,均应全面考虑,通过估算出的企业价值为支付对价和并购谈判提供决策依据。

三、企山乙并购的支付n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与并购资金使用风险、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混合支付(现金十股票十债券),不同的支付方式带来了不同的支付风险。

1、现金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

(2)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并购方面临汇率风险。

(3)加重目标公司股东的税收负担。

2、股票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稀释并购方的股东权益,损害股东价值,使并购交易流产。

(2)导致并购企业的控制权旁落,股权结构变化,甚至导致大股东变换。

(3)对并购后的企业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3、混合支付可能导致的风险:

(1)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2)支付往往分多次完成,延迟了整个并购过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支付风险的控制,要对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及资本结构进行准确评估,结合并购目标的情况,考虑并购动因,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

实践证明,基于并购动因,选择灵活的对价支付方式,是有效控制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例如A公司在2003年并购湖北某民爆企业时,由于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选择现金支付,会带来较大的融资成本及风险。通过与并购目标企业谈判沟通后,在不丧失绝对控股地位的情况下,A公司选用股票支付方式。这样不但节约了并购资金的支付,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及其他的并购项目所需资金,也实现了并购方与被并购方股东双赢,减少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随后,A公司在并购湖南及重庆某企业的.过程,又采用“现金+承担部分债务”的方式,使并购交易成本达到最低,现金支付满足了被购企业原股东退出的要求,承担债务也减轻公司现金支付的规模。同样,在并购西南某矿业公司的民爆资产时选择股票支付方式。采用这一支付方式主要基于以后整合及矿产开采业务合作双方共赢的基础所做出的决策。综合分析并购参与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适合的支付方式,是有效避免支付风险的有效途径。

四、企业并购的融资J又L险。

融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在收购过程中往往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而并购的资金需要主要取决于并购成本所产生的。对并购企业而言,并购的成交价并不等于并购的全部成本,并购成本一般由并购完成成本、整合与营运成本、机会成本等构成,企业融资额度的确定是由并购资金需要量决定的。由于目标企业的选择、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的不确定性,整合与营运成本所需投人的资金的不确定性,势必会增加并购完成成本确定的难度。同时,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所采取的筹资方式会导致自身的财务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财务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是否可以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国际并购中,是否考虑支付货币的选择以及汇率波动的风险。

对于融资风险的控制,必须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资金预算。具体而言,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融资比例问题。如果债务融资所占比例太高,将会导致债务风险加大,最终无法清偿债务,加大并购企业融资风险;而如果负债融资比例太低,又会导致并购成本加大,失去财务杠杆作用。二是在并购融资决策中,需结合并购项目的特点及周期,预测利率周期的变化,并测算不同利率对融资成本造成的影响,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预算可接受利率变化的风险范围,对融资试点及时间周期进行决策。三是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现代企业财务理论表明,企业的一切财务风险最终表现为资本结构风险。这进一步说明了收购方在为企业并购融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状况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变化。企业只有在最优资本结构条件下进行融资安排,才能有效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如果只考虑企业能否融到资本,而不考虑融资的比例安排,不顾融资后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动,势必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并购企业在并购完成后陷人长期困境,甚至被并购拖跨。四是国际并购中需要结合货币支付与汇率波动来灵活安排,采取必要的套期保值操作。五是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的组合,做到内外兼顾,达到控制风险、降低并购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瑞娟、英艳华。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技术与创新管理,2002。陈蓉平。2010。企业并购财务风险2乏其控制。现代经济信。息。11。

海南航空融资风险研究论文

分析海航集团的多元化战略意义: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加速调整,保持优势,引领发展。海航资本集团以租赁、保险、互联网金融、信托、证券等业务为主,通过优势产业领域的投资银行服务,以及多元金融工具的组合与创新为广大客户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打造世界级国际投资银行和现代金融服务业综合运营商。产业结构:租赁、保险、证券、信托、银行、互联网金融、投资银行、担保。下属企业:渤海金控,Aavolon飞机租赁,Seaco船租赁,TIP拖车租赁,皖江租赁,渤海租赁,横琴租赁,沿海银行,扬子江保险,渤海人保,华安财保,渤海信托,联讯证券,渤海担保,天津航空金融服务,聚宝汇等。拥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牌照的海航资本,同样也存在着整合的难题,特别是租赁业务,涉及到不同的国家,不过调整的挑战也不小。海航物流集团承接集团服务“经济四流”之物流的主要载体,业务涵盖基础设施、供销物流、能源商贸、不动产金融四大核心产业。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供销物流、能源商贸、不动产金融四大核心产业。下属企业:海航货运,扬子江货运,海航机场,海口机场,三亚机场,博鳌机场,宜昌机场,满洲里机场,Swissport,海航冷链,海航云商,智慧口岸,尚融金服,海航国贸,广新达等。为了长期发展物流产业,海航将机场等优质资产放入物流集团,形成提供航空货运,仓储,冷链,物流金融等服务的一站式综合航运物流服务商,另外,北方石油和长安航旅和物流产业的关联性不大,可能未来会调整11。海航科技集团致力于成为一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运营、投资和创新,打造共享、分享、生态的“四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平台。产业结构:云、大数据、供应链及IT、数据咨询及服务、智能制造等。2016年12月成立的海航科技,目前更像是IT公司和科技投资公司的集合,2018年6月12日海航集团专项会议要求海航集团聚焦航旅主业后,科技集团虽然是海航未来的新兴机会点,但是不确定性很大。综上,海航的国际化投资并购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根据国内外形势,逐步梳理出清晰的收购逻辑;同时,由于买入的资产整合困难,特别是在2015,2016年等大量购入海外资产后,现金流紧张,导致低价抛售资产(如伦敦金丝雀码头房产),最终,由政府协助应对第四次危机。

财务杠杆过高。资产负债率过高。通过近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看出,其资产负债率相比同行企业高出太多扩张速度过快。内部控制不利。现有资源有效整合缺失,资源,从而达到组织资源配置整体最大规模战略重组计划。风险意识薄弱。由于海航资本结构不合理,多采取债务融资,而决策者未能充分意识到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和偿债能力,没有及时预测和评估资金使用的风险性,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导致其价值损失急速扩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问题分析论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控问题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部分企业由于规模有限,资金保障渠道不充足,加之内部管理综合能力的欠缺,现有资金来源往往融资不通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内部资金来源。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各项管理机制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从现阶段的发展形式来看,企业的融资来源有了显著改善。总之,加强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管控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降低融资风险,为中小企业内部经济的稳步发展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市场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资金保障;融资渠道;风险;环境

网络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交流的发展,市场大环境稳步上升,我国的经济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流明显增加,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企业发展性质的不同,在实际运营中难免会出现诸多干扰因素,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阻碍内部融资进程。据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现阶段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面临资金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如果不有效解决,加大融资风险,将会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综合以往经验,有效预防风险,做好内部管理工作,为后期生产运营工作的稳步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1、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 范 的意义

现阶段的融资工作归属于企业内部财会工作,是服务于企业内部发展的一项积极有益的发展措施。在具体的操作阶段,常常会受到外界的不利因素干扰,阻碍企业内部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企业的正常收益。如果融资管理不当,与预期发展方向不一致,将会加大风险发生的概率,使企业收益收到影响,负债增加,缺乏足够的偿还能力,正常生产运营受到严重的影响。要想彻底防范风险,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应对能力。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不断优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对企业发展运营加强管控,有效规避融资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市场发展环境,最终保障企业内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1]。

2、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2.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企业的资金输入中,银行的作用大致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模式。直接融资,主要操作模式为利用自身的固定资产或者股票证券等财产,吸引社会各界投资者参与购买,进而获取一定数额的资金来源。这种运作模式在金融业务的协助下,为投资人和企业搭建起桥梁,无须银行参与。同时,这种融资模式问题处理方式相对较为直接,周期较长,一旦产生交易无法逆转。通过银行参与而产生的融资,性质则相反,不具备流通性能,相对间接,期限短,可逆转。在银行的协助下将分散的资金集中存储,随后分配给有需求的企业,在其辅助下建立连接,同时保证融资双方的.共同利益。

2.2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此外,融资项目根据来源渠道还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内部融资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资金,主要包括闲置资金以及部分经营收益,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在发展中的重要资金来源,这种内部融资的操作可有效避免企业内部机密外泄,降低负债风险,为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完备的保障。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常常会需要外部企业的资金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源融资。这些企业主要有一些社会机构(非金融类)的信用贷款以及民间的融资,有时还会有外企投资。这种操作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资金相对充沛,因此备受各行业的中小企业欢迎。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在融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导致企业机密外泄,风险性相对较大,因此在具体实施阶段要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时刻提高警惕性[2]。

3、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的管控问题

3.1财务融资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管理者的风险意识相对较为薄弱,没有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内部管理体系风险防范意识较差,风险因素出现时毫无察觉,一旦发生更是手足无措,无法有效应对融资风险。虽然事后也会有些适当的处理措施,挽回一部分损失,但是已既成事实,给企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外风险管理策略,对于整个融资过程缺乏规范化的动态管理,一些风险因素被略过,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企业的内部机密被窃取,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此外,还有一部分企业的高层在管理中目光短浅,过分看重金钱的作用,奉行利益至上,更是无视融资风险的严重性。企业内部的员工也是一人多用,员工积极性普遍不高,无有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工作中也是问题百出,风险来袭也毫无防范意识。

3.2缺乏科学的融资规划

中小企业受规模和资金限制,管理者水平有限,融资计划只注重眼前实际,缺乏长远考虑。在具体的融资规划上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年度发展目标制定,导致整个计划无长远性,整体预见性不足。对于企业的综合指标、长远发展计划、未来资金需求、来源渠道均无有效规划,无法实现长久的资金保障,导致后期发展中资金链短缺。融资运作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脱节,整个操作资金损耗过大,造成企业运营成本飙升,负债风险增加[3]。

3.3财会机制不完善

据市场调查,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内部结构相对单一,员工多为亲属关系,管理上也大多碍于情面,缺乏标准化的执行依据。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如果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将会埋下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增加风险发生的概率。更有甚者,在融资阶段,银行对企业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信息不匹配,估算结果失真,风险系数较高,因此无法获取足够的银行贷款。时间久了,在银行中的信誉缺失,融资渠道关闭。还有一部分企业即使获得了短期的融资,但由于财务管理不得当,整个运作中的风险管控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其一,由于内部管理上的缺陷,内部人员责权划分不明确,内部无科学有效的融资计划,下达不及时,在决策中常常掺杂个人因素,无法有效规避风险[4]。其二,在企业内部融资中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信息匹配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融资额度的提升,导致部分企业资金不足,影响正常的生产。

3.4融资渠道不畅

从融资来源分析,银行的信用贷款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发展渠道。对于信贷管理,银行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但是现阶段这些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诸多不足,在融资过程中很难经受住银行的重重考核,往往获取的资金额度较小,无法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虽然也在积极拓宽其他途径,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受到一定的政策制约,获批整体额度不高,融资渠道无有效保障。另外的一些渠道存在较大的波动,受市场环境的干扰较大,不利于操作,更是无法形成稳固的融资来源。

4、中小企业提升财务融资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的具体对策

4.1建立科学的融资规划体系

按照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与其匹配的融资实施计划。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现状、内部结构、发展方向和资金需求等综合分析,同时要参照全方位的发展要素,确保融资计划符合企业长期的经济发展需求。融资工作的开展不能与财务管控出现矛盾,二者共同服务于企业发展,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按照财务的发展方向制定融资计划,使融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财务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做好融资长期规划,从资金的渠道做好合理规划,制定长期规范化融资管理计划,制定科学的管控结构。

4.2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和筹资时机

融资工作的开展要综合市场多方发展要素,掌握国际汇率变化,全面衡量市场、财政及资金的管控措施。根据可能对融资结果产生干扰的各种条件和实时发展动态,科学地选择融资时间,随时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动并及时调整融资计划。结合自身发展运营汇总的资金需求为参考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过科学测算,得出企业在不同时段的资金使用情况,有计划地开展企业融资工作,满足日常生产运营的需求[5]。

4.3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融资阶段,要积极引进新进的工具,根据企业的需求完成定制服务。同时,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和创新企业应收款、各种性质的贷款的内部管理,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常见的融资模式为动产的抵押、租赁等,要不断完善,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为企业发展运营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不断学习,不断拓展融资来源,努力学习现代化科技,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研发网贷、众筹、三方运营等多种融资模式,利用网络信贷业务的高流动性、调节性强等特征,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提升实际运作效率。

4.4完善制度建设,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要想提升企业融资的实际应用效果,就要加强内部管理,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工作团队。结合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公众的监督指导,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融资工作。合理划分内部结构,职能、产权划分明确,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管理制度,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提升企业外部形象。中小企业要敢于创新和变革,从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升级,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风险防范能力。

4.5强化内部风险监督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就要从制度入手,不断完善原有风险管控体系,加强监管,将风险隐患扼杀在源头。第一,在管理中要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做到专人专岗。此外,提高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就应该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风险防控预案。重点加强财务部门的风险监管,同时要在决策阶段吸取以往工作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融资风险防御体系,为企业发展运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第二,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发挥管理层的作用,加强对财务基层工作的管控。确保在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中各个部门协调作业,有序推动企业的正常发展。

4.6完善财会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中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就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效果,埋下安全隐患,甚至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金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与之匹配的融资计划和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规避可预见性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降低融资风险发生的比例。主要根据财务日常数据报表的结构和数据等选择适宜的工作指标,完成个性化风险防控制定工作,为中小企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4.7提升信用水平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是企业的外部形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信用,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发展相对闭塞,与市场信息严重脱节,对政策的变化了解不够及时,导致部分行为违反市场规则,影响了企业本身的信用,因此企业在融资中整体信用度不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重点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积极学习,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自上至下提升对企业信用的重视。制定长期的信用培训方案,打造企业文化,提升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培养全员的团队意识,认识到信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实现内部经济的持久发展打造个性化征信标准,同时在基础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第三,不断优化信用管理技术,积极学习,敢于创新,同时加强外部宣传,积极参加评级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对外形象。

5、结语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在融资运作中要综合考虑,制定全面的防范措施,合理规避风险。提升全员对融资风险的认识,从基础工作抓起,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为企业融资排除一切风险干扰因素。在管理上要兼顾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效率的提升,同时要打造多样化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单一的问题,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

6、参考文献

[1]赵宇红,周宝湘.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对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3):47-48.

[2]郑方松.探讨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管控策略[J].全国流通经济,2017(07):33-36.

[3]荣燕.中小企业财务融资风险评价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1):107+126.

[4]陈凌夷.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3(21):261-263.

[5]郭爱兰.多元融资策略下的中小企业财务融资瓶颈分析[J].北方经贸,2012(09):79+81.

财务杠杆过高。海航先后并购了酒店、金融等诸多产业,与主业关联性不强,且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而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借款,是典型的杠杆收购,造成了大量的负债。然而,并购的份额并不足以使海航进入并购企业决策层,利润回报率低,且无法充分的利用和整合并购资源,导致财务杠杆过高,资金期限匹配不合理,短期无法偿还债务。资产负债率过高。通过近年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看出,其资产负债率相比同行企业高出太多,已经出现现金流严重不足,无法及时偿还债务的现象。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偏离,资产周转效率低,运营能力下降,经营困难都是其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为了弥补损失,不得不以巨额杠杆再次融资确保公司正常运转。扩张速度过快。扩张速度过快首先冲击的就是资金链,同时因诸多并购业务与主业无太大关联性,同样的投资决策和战略去从事不同行业的业务,导致跨行业并购风险远比同行业并购高。要多元化发展需要具备与之匹配的多元化战略,海航在进行多元化战略布局和优化方面存在较大的缺失。内部控制不利。海航疯狂扩张背后,导致负债率超高,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企业内部未能及时有效做出预警,并向决策者提供财务风险的评估和反馈,又无法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及时化解,从如今的财务状况正说明了其内控体系、内部流程优化的不利。现有资源有效整合缺失。企业需要深入分析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与战略的匹配性是否一致,并根据战略需求及当前流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优化核心流程并配以相关资源,从而达到组织资源配置整体最优水平,实现对企业战略的有效支撑。海航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未对现有资源及购入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单纯的资产增长未能对企业的良好经验起到更好的作用。大规模战略重组计划。发展之初,由于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进行了一系列超越自身实力的大规模跨区域并购,以迅速拉升企业地位。但由于并购规模较大,使得海航欠下超过20亿元的巨额债务,伴随“非典”疫情对航空业产生的重创,行业迅速陷入冰冻期。内部财务决策机制失灵。企业任何决策都应受到财务决策机制的指引,对高层管理者的行为也应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海航盲目开展投资并购等活动,财务风险概率大幅提高。风险意识薄弱。由于海航资本结构不合理,多采取债务融资,而决策者未能充分意识到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和偿债能力,没有及时预测和评估资金使用的风险性,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导致其价值损失急速扩大。合理管控以降低财务风险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企业在资金融资渠道和方式上需要拓宽,对企业资金合理安排;可以从规模特点、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融资选择,以期降低成本,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增加资金收益,促进资本结构稳定,从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资金管理,并进行制度和管理创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和周转率。增加风险防范意识。企业要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需要全员参与和支持,这样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企业设立的制度才有强有力的支撑点。企业由于层级结构复杂等原因会导致股权分权复杂,管理容易混乱,若上下级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与协调,财务风险便有可能爆发。加强宏观环境分析。大型企业有着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无疑离不开对宏观环境的分析,而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宏观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财务危机。因此,做好外部环境分析,及时找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减少外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工作。无论企业规模如何,对财务风险都要足够重视,并通过科学方法加以控制,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决策机制建设,提升企业战略决策的有效性,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