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3000字 换25的积分,不可能的事
实事求是的意义是我们办一切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规律出发. 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事例主观偏见和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 关系:①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也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实质: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三者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搞好,不断有所作为,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胜利.党的十六大把“与时俱进”增写进党章总纲,明确党的建设的第二项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以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与此相适应,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类实践的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地发展、上升和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正是由于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才使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也只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品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品质,是贯串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指导思想的生机活力、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的。无论是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还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永葆其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使自己的指导思想、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与不断变化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理论,开辟新境界。在这里,解放思想是统一思想的基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加强全党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不丢掉“老祖宗”,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讲新话,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如果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谈不上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会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勇于进行理论创新,使全党思想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达到高度的统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团结全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前提条件。我们干的是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对于别国的经验,我们又不能照搬照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关于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阐叙。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又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始终遵循的原则。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体制障碍、结构束缚、增长粗放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有这些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关键要靠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用思想解放促经济社会发展,用改革开放带动社会全面进步。 解放思想再出发 ,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必然要解开并打碎违背历史发展要求的精神枷锁,思想解放成为历史的必然。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能够看清历史前进的大势,抓住机遇,适时带领群众前进,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要想弄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就不得不谈到其历史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实践证明,坚持了这条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会出现偏差、遭受挫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向前进的法宝。但是,从社会上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因在哪里?一是,主观反映客观,特别是揭示客观规律,是非常困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无止境,探索规律无穷期。无论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观念以及所获得的知识无不受到所处历史条件的限制。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是仅凭主观愿望就能轻易揭示和把握的。因此,要主观反映客观,主观符合客观,就要认真研究求“是”的规律,努力去揭示规律、认识规律,这的确是不容易做到的。对于我们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而言,从表面看似这与我们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我们的生活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在运用它或者违背它。大学是培养我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地方,我们要时时刻刻铭记这些最基本的精神。可是光记住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运用它。这样才能够达到理解和掌握,进而深刻的领会。我愿意结合现实中的实践来表明我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我们工科的一些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似乎没有多大的必要,认为那是文科的东西,对我们没有用处,所以就有很多诸如逃课的现象发生。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它说的是一个教授对他的理工科学生说:恭喜你们,你们是历史的火车头。而他又对他的文科学生说:恭喜你们,你们是历史火车的驾驶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科并不是那么简单或死板的东西,而是用来知道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学问。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正确的进行学习和生活。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来增加就业,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等。这从个方面也体现出了解放思想的精神。在某些方面我们更加需要自己来解放自己的思想,比如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能一味的高不成低不就,也不能非要一毕业就拿高薪,这样是非常不明智的思想。 重实践,重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一种很高的认识,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对重视实践的学科学生来说要求我们做到这些是困难的,但是是必要的。 做不到重实践就不会得真知,就更加不可能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因为它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必须要求。同样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勇气打破旧思想束缚的大学能够取得什么成绩,只有大胆进行改革,革掉那些与实际不符或者严重背离实际的规章制度,给大学以相当的自由宽松的气氛。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最近学校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图书馆不能带书进,我认为这种禁止是非常不明智的,难道图书就让它摆在那里,而自称馆藏多少多少,这样我们宁可不要那么多,学校要千方百计的促进学生进图书馆而不是相反。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时期的起始阶段及整个进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世纪新征程中,始终是起统帅、开路作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 一定要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谨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刻用这一思想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更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并不断的丰富其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上我们党有三次解放思想的大讨论,而今,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解放思想其实也就是解放我们的行动,下面是带来的关于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关于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大力弘扬的优良传统。胡 *** 在 *** 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对解放思想恰如其分的历史定位和科学评价。纵观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就不难发现,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每一次大的挫折和失误,也都能从思想封闭和僵化中找到直接原因。可见,解放思想不仅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既然解放思想这么重要,而且我们党一再反复强调,那为什么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领导同志解放思想的步子迈得不大呢?这是非常令人深思的。本文试图从解放思想难的成因上作些分析。
成因之一:陈旧思想观念束缚,不愿解放思想
*** 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 ***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有些同志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不愿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仍然抱着过去的老观念、老套路、老经验不放,总觉得老办法省时省力,老套路驾轻就熟,老经验实在管用。虽然口头上也强调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但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却不愿开动脑筋,习惯于用僵化的思想应对生动的社会实践,用陈旧的思路应付上级指示,甚至对新观念、新事物视为异物,予以排斥。特别是个别领导同志工作作风漂浮,官僚习气严重,自己不愿解放思想,也不许别人解放思想,致使单位死气沉沉,工作平平淡淡。我们说解放思想,首先就是要从这些陈旧的、过时的、僵化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推动事业发展。
成因之二:民主空气不浓,不便于解放思想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深化,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但从区域性看,一些单位民主气氛不浓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有些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比如,有的党组织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够有力,重大问题集体讨论不够充分,存在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有的领导同志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一线和基层情况若明若暗,甚至心中无数;还有的调动基层群众民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够,形式单一,渠道不畅,群众的意见难以反映,群众的心声难以表达,群众的公论进入不了决策,等等。这些都无形地给自身和群众的思想解放设定了障碍,增加了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解放思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同志强调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先决条件。这就告诫我们,解放思想不仅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更要大力拓展党外民主渠道,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运作机制。这将是一项迫切的、现实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成因之三:素质能力欠缺,不善于解放思想
我们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与解放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应当看到,这些年我们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政治思想觉悟、政策理论水平、学历知识结构、实际工作能力等已经大为改善和提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自身的素质能力与岗位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有的干工作事无钜细、不抓大事,深陷事务主义的泥沼,总埋怨自己分身无术;有的整天泡在会议上,泡在档案中,泡在讲话中,不论大事小事,似乎不开会就不够重视,不讲话就不够力度;有的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知识结构不够系统、不够厚实;有的虽然政策理论水平比较高,但现代高科技知识却比较贫乏;有的做具体工作可以,但把关定向的能力却比较薄弱;还有的工作岗位变动后,对新的角色不愿去适应,对新的情况不愿多了解,靠吃老本过日子,等等。这些素质能力上的欠缺,制约著解放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即使这些同志有解放思想的强烈愿望,由于素质能力的局限,却往往不知如何去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解放思想。因此说,提高解放思想的能力,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也才能为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成因之四:害怕风险,不敢解放思想
干任何事业甚至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解放思想也不例外,同样需要经受各种风险的考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为什么总是前怕狼后怕虎,不敢解放思想呢?主要是怕担责任、担风险。有的抱着出头椽子先烂的想法,不敢勇为人先,担心枪打出头鸟,丢了乌纱帽;有的认为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确实需要解放思想,推陈出新,但就怕演砸了,影响了自己的政绩,败坏了自己的名誉,得不偿失;还有的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平平稳稳守摊子,缺乏一股干事业的闯劲。究其原因,这些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总怕官位不保、利益受损,甚至影响升迁。我们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崭新的事业需要崭新的思想。如若干什么事情总是左顾右盼,谨小慎微,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挑战精神,长期下去,我们的思想就会冻结,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我们要永远铭记 *** 同志的这段名言: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成因之五:风气不正,不利于解放思想
对于我们党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来说,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也是走在前列的。但在个别领导干部身上,也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不能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对待解放思想,而是借解放思想之名,热衷于打政策上的擦边球,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区域性不顾全域性,为了眼前不顾长远,为了个人政绩不顾群众利益。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干部以解放思想的名义,把下舞厅、洗桑拿、跑关系、忙受贿当成家常便饭,思想由低俗变成肮脏,行动由扭曲变为 *** 。试看一些下马的高官,身边有多少依附的红颜,家中有多少不义的财产,交往中有多少不正常的关系。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思考如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问题,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寻求个人的精神 *** 和满足私欲。这些害群之马,往往唱着解放思想的高调,干著损党、损国、损民的龌龊勾当,玷污了解放思想的声誉,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致使部分群众对解放思想产生了误解,负面作用很大。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的正确方向和基本原则。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分民所忧,解民所难。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必须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打牢解放思想的群众基础,聚集解放思想的动力支援。
篇二:关于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当前,新一轮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大讨论的热潮正在湖湘大地兴起。国税部门作为经济执法部门,担负著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重任,理应责无旁贷地通过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积极查询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效能、改进作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全域性,依法组织税收收入,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xx赶超崛起为己任,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胡 *** 同志说过: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宝。近年来,xx市国税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 *** 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项国税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随着xx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税收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难点,同时全省兄弟市州国税工作也呈现出百舸争流、跨越发展的局面。因此,全市各级国税机关和全体国税干部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克服小成则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观念,克服精神不振、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等倾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持以开放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开明的心态探索税收工作规律,树立和落实适应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税收新理念,确保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国税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为xx的赶超崛起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一是必须树立税收经济理念。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来源于经济。
税收工作要始终围绕和服务经济发展大局,通过发挥税收职能,发展经济,拓宽税基,涵养税源,依法取予,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税收,实现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增长的良性互动。二是必须树立税收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税,是税务部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是在当前组织收入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更要严格执行组织收入原则和纪律,坚决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不越权减免税。收入进度不理想的县区要从分析评估、征管质效等方面找收入补缺口,进度好的县区要继续加快组织收入步伐,既不竭泽而渔,又不使税源流失。三是必须树立税收公平理念。按照公平正义的要求,树立权利本位的思想,在税收执法中对纳税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从实体和程式上尊重并保护纳税人的法定权利。四是必须大力弘扬以德为先,修德重行的舜帝精神,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柳子精神,以能为基,虚怀若谷的楠竹精神,以苦为乐,无私奉献的松树精神,以和为贵,包容万物的潇水精神,以廉为荣,公道正派的爱莲精神等6种极富xx地方特色的宝贵传统精神,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热情的态度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每一位xx国税人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勤征细管抓收入,用心服务树形象,以人为本促和谐,廉洁从税保平安的推动者与实践者。
二、以大力组织收入为己任,担好聚集财政收入的主力军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确保xx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针对xx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西瓜税源偏少、芝麻税源也不多的实际,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巨集观经济和税收政策调整、冰雪、洪涝灾害等的影响,全市组织收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要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始终把收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扬抱西瓜不怕多掏劲,拣芝麻不怕多弯腰的精神,紧紧围绕xx市经济税源实际,坚持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谋增收之道,虑增收之策,施增收之举,确保税收收入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双丰收,坚决打赢今年的组织收入攻坚战,为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援。
一是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进一步澄清全市各县区、各行业、各类纳税人的底数,全面掌握纳税人的基本情况、纳税情况、税负情况;进一步加强征管基础建设,健全分析、评估、监控、稽查四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强力推进税控收款机、即开即奖发票等以票控税装置与机制,从源头上堵塞税收跑冒滴漏。
二是切实强化重点税源管理。重点税源控管是确保完成收入任务的牛鼻子。全市国税系统要对重点税源实施动态式管理、贴近式服务,全面了解和掌握重点税源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生产经营及纳税情况,对重点税源的生产经营及纳税的变动情况了如指掌,快速应对,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三是切实加强所得税管理。各级国税部门要进一步实施监控管理,不断提高所得税分析评估和汇算清缴质量,防止利用新法实施偷、逃所得税税款现象的发生;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资讯交流,积极探索房地产等行业应税收入的核实机制,做到管住、管好。
四是切实加强小规模纳税人和新开工纳税人的管理。大力开展税收专项整治,逐户排查、逐户清理,全面掌握他们的生产经营和申报纳税情况,对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及时进行一般纳税人认定,纳入正常管理,迅速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和新开工纳税人的征管水平,实现堵漏征收。五是切实加大组织收入的问责追究力度。采取月度收入专题分析、调研督导、明察暗访、年终量化考核等形式,对组织收入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没有完成相关指标的,严格实施问责追究,不断提升全系统组织收入工作的执行力,确保完成市级收入增长20%的目标。
三、以打造和谐国税为己任,全面提升国税机关的软实力
收好税必须带好队。全市各级国税机关要从全域性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意义,不仅要重视税收收入、强化征管、严格执法等硬指标,同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干部精神信念、队伍凝聚力和国税形象等软实力建设,为更好地履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援。
一是以能力建设为基础,提升全员素养,解决学习力问题。解放思想就是要彻底改变思维僵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意识,牢固树立勤于学习、专于思考意识,变被迫学习为我要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时尚和需要。引入和借鉴教育培训的先进理念,以先行而后知的体验方式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挖掘自身潜力,熔炼团队精神,优化和扩充套件培训效果。坚持以职责为考题、以岗位为考场,实施全员应知应会教育素质工程,使大家知晓岗位管理技能,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从容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二是以建立优秀领导班子为抓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解决执行力问题。在税收整体工作中,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居于核心位置,是焦点和关键。
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遵守党纪党规,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认真坚持**集中制原则,主要领导负全责,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在不越位不越权的前提下,加强分工合作。敢于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严格自我要求,自觉做到廉洁从税,模范带头。三是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实现人尽其才,解决和谐力问题。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原则,在选人用人上坚持以人为本,看年龄不唯年龄、看学历不唯学历、看职称不唯职称、看资历不唯资历,激励干部职工团结奋进,在系统内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和谐氛围。健全和完善岗责体系,把考核评价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升降、去留等切身利益联络起来,让吃苦的人吃香,实干的人实惠。四是以廉洁兴税为主题,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解决清廉力问题。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严格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为主线,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加大政务公开、办税公开力度,对内实行税务人员廉政承诺担保公示制度,对外推行税务人员公开面向纳税人述职述廉制度,自觉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和评判,从而把内部与外部监督、上级与下级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工作环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在全市政风行风评议中继续保持先进位次。
四、以内和外顺为己任,着力营造综合治税的好环境
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加快发展的优势所在。国税工作离不开地方党委 *** 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援。要促进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争取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援,为税收工作营造内和外顺的好环境。
一是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在依法治税、依法征收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大税收收入工作,壮大地方财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税收支援。要充分发挥税务部门的优势,搞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等税收政策等的前瞻性调研,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认真做好培植税源工作。要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在政策调整时尽可能争取更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二是主动协调,健全协税网路。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主动置身于地方党委、 *** 的领导之下,积极争取各级党委、 *** 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援。主动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协调,完善协税网路。坚持国地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资讯共享,形成协税的同心力;建立与公安部门联合打击偷、抗税的执法机制,形成协税的威慑力;加强与财政、工商、审计、媒体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协税的合力,着力营造起 *** 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氛围。
三是优化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坚持执法与服务并举,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没有句号的理念,把优化纳税服务贯彻到税收征管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税收服务制度和工作机制,加速建设现代化的电子税务局,加快推行电子申报、网上办税,逐步实现让纳税人走出办税服务厅。深入推进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继续实行一站式、一窗式、限时制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使尽可能多的基层分局或办税服务厅成为优质文明服务示范视窗,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国税形象。
篇三:关于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范文
历史上我们党有三次解放思想的大讨论,而今,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解放思想其实也就是解放我们的行动,诚如: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最终,我们还是用行动来证明了思想的解放,理论联络实际,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首先还是解放我们自己的思想。一方面就体现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要从以前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没有新观念,就没有新方法,也就谈不上自主创新,因此,我们在学习解放思想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思想解放开来,具有创新精神,诚如胡 *** 主席所说:改革创新,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思想解放就是自主创新,创新就是改革、发展;另一方面是,所谓思想,必然有所思,有所想,在学习中,我们就要善于思考,有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是解放思想的最大标志,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解放了思想,就要能积极对各种思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而达到真正的思想解放。具体的,我们要反思自己,把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思考一下,有过错的地方则改进,优良的地方继续发扬。
二、解放思想更多的体现在学习当中。首先,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要对党的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大讨论作一个深入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的把握住解放思想的内涵;其次,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我们更好的回报社会和国家的基础,学习理论要和我们的学习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解放思想还有一个内涵,就是终身的学习,正如 *** 所说:有人可能会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还要进行多久,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到了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这也就表明了解放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终身学习,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常学常新,在学习中不断的解放自己。
三、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学习最终是体现在实践上的。首先是解放思想本身就是解放行动, *** 曾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就表明了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因此,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实践的层面上来;具体地,我们就要有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精神,把解放思想和实际行动紧密结合。
四、解放思想不仅仅是解放现实,还解放了未来,人类历史上的解放无不是由思想的解放作为先导的,在现今这个时代,我们以思想作为一切解放的前提,思想解放了,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才有前进的可能;而对于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思想所能想到的,也就是我们明天所能实现的,思想决定了我们的一生,思想的解放对于我们来说有两大意义,一是思想解放了,看得更远、更长、更广、更深,在巨集观上对历史有了总结,对现实有了指导,对未来有了把握;二是思想解放了,我们的行动的步伐更快了,也更加的实际了,也就是说我们能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能在实践中解放思想。
主要写一下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的基本要求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总结的注意事项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总结的基本格式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深化教学改革是毛概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对高校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构建有效毛概教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1500字毛概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1500字毛概论文范文篇1 学校给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 大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是我们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决定这个人未来一生的走向。如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都需要依靠自身的认识论与 方法 论来做出判断。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科学的人生目标的实现。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思想路线,它是科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可以从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以及基本内容的解读中看到其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这些哲学方法对我们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大学阶段甚至更早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未来的路如何走?选择的工作是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何的看待自己成功与失败?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设计人生,如何规划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我们的期望与判断是合理的、科学的,是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条件的,是具备成功条件的。尊重实际,不带主观随意性,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应该掌握辩证的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是科学的、正确的。 回忆过去的道路,我们的人生被太多的人设计。有各种各样的人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应该如何抉择。有些意见我们可以借鉴,但也仅仅是借鉴,生活的道路还需自己去走,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判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来指导。从实际出发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目标,不断进行 总结 和调整,以期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实际,最客观、最有成功可能性的成长道路。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得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决不能在思想上走错路。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必须要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牢牢的把握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以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学习和坚持中国法制精神。 另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好这门课程是有利于我们 考研 究生的,有利于我们在研究生考试中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可以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无论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忽视。 1500字毛概论文范文篇2:《浅谈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精髓》 摘要:毛泽东的最大成绩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邓小平的突出贡献是把“解放思想”包括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来,并且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然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本质上不完全是一回事,二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键词: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我党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的新的概括,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本质特征 粉碎“_”后,中国该走向何处,在这艰难的时刻,邓小平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这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党思想路线。这种提法也得到了全党的普遍认同。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 报告 中再次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2]两代领导集体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也给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我认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二者的含义。 实事求是,本是古代 成语 ,源于“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指史料古籍整理中的严谨治学态度,在中国哲学史上不具有普遍哲学意义。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重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他说:“‘实事’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3]实事求是成了科学概念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原则: 第一,认识的科学性。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我们在认识世界时,必须按世界本来的面目去认识,从呈现的联系中把握世界,而不要附加任何主观想象的东西。 第二,认识的辩证法原则。这是指人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了认识的这一辩证法。 第三,科学的认识作风。这是指思想和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是针对主观主义、 经验 主义和本本主义而言。 解放思想的含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4]““””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各种禁令和枷锁的束缚,采取僵化的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固定不变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的就不能做,最终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思想水平停留在过去陈旧的理论阶段,看不惯新生事物,对任何新鲜的东西持拒绝、排斥和抵触的情绪,使整个思想界学术界呈现出“禁若寒蝉”、“鸦雀无声”的沉闷局面。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禁锢、僵化和保守而提出来的。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不是一回事,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各自所讲的内容不同。解放思想是想不想和能不能冲破思想的禁锢、僵化和保守的问题,而实事求是是指人们用什么样态度、想法和作风认识事物。 第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二个不同的判断。前者是关于主体对对象之意义所持的主观态度判断。后者是对客观的事实的判断,即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的规律。 第三,二者的目标取向不同。实事求是是以客体及其本质为目标取向,突出了客体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解放思想是以主体及其素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主体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打破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主体获得解放。 由此,我们断定解放思想与事实求是是有区别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从事物发展的过程看,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表现在: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不从思想的禁锢、僵化、保守中解放出来,冲破一切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敢地闯,大胆地试,就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不能把握和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就不能实事求是。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作风,即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否则,解放思想就会走到反面。1958年的大跃进这一段历史提醒我们,解放思想不是想入非非,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受到严厉地惩罚。 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统一体,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把二者并提的哲学意义 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不仅仅有政治意义,而且具有哲学意义。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升到带有普遍性的哲学问题,成为人们认识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众所周知,人的认识受人的精神因素的制约。人的精神因素包括:(一)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二)人的 爱好 。(三)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其中,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对人的认识的制约作用最大。人们的思维定式不同,实践活动的结果也不一样。 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要受人的思想精神状况的制约。人的精神状况的好坏,思想水平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认识水平的好坏高低。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突出了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强调了主体的经济状态,精神条件的重要性。提倡在无任何禁令枷锁下,也要不断解放思想,这是无止境的。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只要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就必须解放思想,反对僵化,这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阶级尤为重要,否则就会亡党亡国。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给党的思想路线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新局面,成功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猜你喜欢: 1. 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2. 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3. 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4. 关于四个全面的毛概论文3000字 5. 毛概论文题目大全 6. 有关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去查找历史的课业资料,上面有你想要的
论文 3000字 换25的积分,不可能的事
论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和条件作者:郭进文[摘要] 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以及推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条件,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过来指导实践。实践与认识这种辩证关系表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通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然成风,成为改善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因此,现在我们最重要的是如何实践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追求并达到造就良好的社会风尚的目的。一、深刻认识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党中央15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的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可以解决当代大学生做什么人?如何做人和怎样做好人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一步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由此可见,这些论述包含着重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它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的进步和发展,对于规范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改进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确立鲜明的人生价值导向,预防青年大学生违法犯罪,进一步推进高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部分高校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德育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修身、养性、齐家、平天下,提高他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社会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完全一致的,通过大学生中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实践,就能使大学生成为一个“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公民。但是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相比,有的高校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没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坚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三)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和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具备高度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等。但他们又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的顾问。社会公德面临挑战,一些丧失荣辱观的现象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大学生,应当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大学生观念更新,热爱祖国,开拓创新,学习进取,科学文明已成为主流。但在高校中,也存在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辩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这些现状的出现损坏大学的良好形象,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大学生美好形象,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高校教师重大责任。为此,我们必须率先重范,言传身教地加强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在实践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影响“八荣八耻”的新歌,在校园里形成健康向上良好氛围。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两个重要条件古人说:“知易行难,行重于言。”道德实践是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途径,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前提。我认为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备二个重要心理素质和条件:(一)获得荣誉靠实干和奉献达芬奇曾说过:“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古今多少帝王公侯,可是都没有在我们记忆里留下一丝痕迹,就因为他们只想用庄园和财富留给后世,岂不见多少人在钱财上一贫如洗,但在美德上却是豪富呢?读了达芬奇的话后,我想,荣誉是不能靠金钱、地位和权力获得的,要取得真正的荣誉必须靠实干加上贡献。并且要尽力追求道德上的荣誉。追求荣誉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取得荣誉的方法因人不同而不同。有的是以金钱取得,叫金钱荣誉观、有的以权力取得,叫权力荣誉观;关系取得叫做关系荣誉观;有的靠实干加贡献取得荣誉,叫做真正荣誉观。这后一种方法取得荣誉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我国著名作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范进中举的事。写得很好。范进中举前,是穷秀才,谁都看不起他。连向岳父借钱赶考都借不到。但范进中举后,令人刮目相看,谁都想巴结讨好他,后来他又买了屋、土地和金银财富,光宗耀祖,名声大振,名声随名位来,而权力一旦失去,名声又似乎大跌其价了。这种情况说明荣誉中包含着权力的因素,而事实上这种由官高权重换来的“名”,也最多只能让自己在青史上留个名字,跟荣誉联系不上。古代皇帝人民好评的不多,而鲁班、黄道婆、李时珍等无职无权,平常得很,却为人类作出突出贡献,永远受到人们的赞誉。法国的一名思想家认为“人的价值应以品德为衡量标准。”我认为权力、地位、金钱和关系不能代表荣誉。他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品德和他本身的素质。荣誉的获得是依靠发挥自己的品格优势,为党、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的时候,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的评价。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说:“美国之所以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这是由于美国有一个爱迪生。”因为爱迪生在实践中发明了电灯和配电系统。他的发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人类带来光明和财富,改善了人们生存状况。全世界绝不会忘记爱迪生这样造福人类的伟大的科学家。我们的大学生和教师,是社会的比较优秀人才,有成为伟人,获得荣誉的能力和优势,我们应当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担负着社会责任,要甘于吃苦,甘于吃亏,多做贡献,这样才能获得社会高度肯定和评价,这样的荣誉才是永恒的我们要做自己发光的金子,事实说明,荣誉只能靠自己的实干和贡献争取。面对荣誉,我们要想这个荣誉是否做出来的?在这个荣誉里,我们贡献是什么?是名大小?要实事求是,获得安心合理,不能图有虚名。(二)要不耻辱必须抛弃虚荣心谁都有虚荣心,显示自己,想得到过高的评价。这种心理是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虚荣心是耻辱和恶行的制造者。盲目追求虚荣,会使人做出丑事和坏事,成人们的笑柄或走向犯罪深渊。什么是虚荣?我理解就是盲目追求名誉,不用道德,修养获得名誉,就是虚荣。虚荣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引诱一些定力不定的人走向沉论。也可以使某些人不知荣辱,用各种手段追求名利挂上沾名钓善的恶名。毛主席说:“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这是我们人生座佑铭,要永记心里。做名人,做强人,要靠自己的道德修养去取得,毕竟名人,强人较少,不能只盯着名利,不顾别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家都获得荣誉,才能誉满天下。事实上太重视名利的人,往往得不到荣誉。枪打出头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虚荣讲的道德论理,实质都是物质利益在作祟。据报导:北京某大学有个教授为了出名争利。竟然抄袭别人文章发表;还有上海某大学有一个教授院长为了享受,竟走上嫖娼犯罪道路。这是他们虚荣心突出表现,他们成了虚荣典型的牺牲品。我们抛弃和反对虚荣,是因为它不能促使人们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可以这样说,无论是虚荣,还是荣誉,都是附属品,人真正重要的应该是自身的品德。彼特拉大就说过:“我永远不会劝你生活得没有大志,但我要劝你把美德放在光荣之前——光荣在一定意义上是美德的影子。”“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心死不休”金钱和名利是最令人陶醉的毒品。现在,有的青少年好逸恶劳、偷窃、吸毒、赌博等,成人社会的一些不道德现象也开始向青少年漫延,这就是上帝向人们发出警告。鲁迅高呼“救救孩子”,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包括大学教师,要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严于律己,改造自己,用良好的党风、政风和校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带动和影响青年大学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环境,同时要敢于抵制和反对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袭,使我们都成为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观的钢铁长城。总之我们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上看,“实干奉献”和“抛弃虚荣心”确定两个重要条件。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既然是现代社会道德准则,我们就要拿“八荣八耻”来衡量我们的言行和一切工作,符合的就坚持实践,不符合的就不能去做。实质不是一个做什么人?怎么样做人?怎样做好人的问题。一个人从人生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荣誉与耻辱,你是做八荣之人,还是当八耻之徒,人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有一首民歌唱得好,“地要自己翻,苗要亲手裁,没有汗水洒,那有丰收来。”荣誉是靠自己的实干和奉献才能取得的,耻辱是因为虚荣心造成的。可见,实干、奉献与抛弃虚荣心,对于我们大学生师生实践社会主义荣誉观是多么重要啊!(作者系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参考资料: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必修课牡丹江师范学院 邓晨光从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更突出地体现为一种价值导向、尊严导向和责任感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去引导大学生解读这个“课题”,使之由外部规范内化为广大青年学子的人格精神,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促进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的调节器。现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社会规范呈现纷杂化趋向的历史阶段。作为具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必须要明确应该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使其行为准则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并通过这种规范去调节自身和社会的行为。道德品质是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大学生把其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使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相协调、与公共利益相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明辨是非美丑的矫正机。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澄清了荣辱观上的错误认识,确立了是与非的界限。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变革的环境下,一些大学生由于受到了外来因素的不良影响,失去了道德准则,在错杂的是非善恶面前不知何去何从。大学校园内功利主义、浮躁心态、拜金享乐主义流行,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人和事也屡见不鲜。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信号。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促进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新载体。价值多元化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多元价值一方面使人们的独立性和选择的空间得到扩展,另一方面也在价值裂变和分化中出现紊乱、无序。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新载体,大学生才能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牵引力。大学生成长的过程更应该是知荣明辱、治身修德的过程。“八荣八耻”与当代大学生渴望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大学生如果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优良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其自身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对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助推仪。“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大学生有着重大的素质提升作用。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文明的水平,从而也决定了其发展的限度。无论中西方对道德与人性的关系之认识有多大差异,但对道德特别是荣辱观对人的教化功能的认识则是一致的。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从这一层面来说,大学生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为青年一代及全社会做出表率。参考资料: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心得体会内容预览: 八荣八耻学习心得在我的脑海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似乎离我很远,开始还觉得是我们的上层建筑用来给大家讲大道理的,好像没有什么很实在的东西我们能够抓得住。但细细想来,却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其实在现在看来,纵向比较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人民生活,我们今天的日子可以说富足安康;横向比较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我们也能够感觉到一定程度上的优越感,也就是老师们在课堂上讲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吧。应该说,大部分的老百姓看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好不好,主要是看自己的生活好不好,腰包鼓不鼓。他们不能也没有意识去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但今天我们大部分的老百姓都觉得社会主义确实好,社会主义带给大家幸福生活。这在六七十年代也许就只是大家嘴里唱的歌,但今天我 们都能够切切实实地感觉到。所以说,在中国“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动了国家的生产力,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在中国,三代领导人都紧紧抓住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并结合我国国情将其发展开来,创造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然后又将其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我认为,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当中,我们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一党专政,不容易让国家走大的弯路。就算有方针政策上的……参考资料:
一、经典文献类: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5、《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版。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8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年版。 8、《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二、研究著作类: 1、张静如主编:《毛泽东研究全书》(全五卷),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 2、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3、权延赤著:《走下上神坛的毛泽东》,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 4、龚育之等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年版。 5、黄允升等著:《历史怎样选择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徐焰著:《军事家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7、李君如著:《毛泽东与近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李君如著:《毛泽东与后毛泽东的当代中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沙健孙:《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选择》,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马启民:《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美】本杰明·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三、经典著作 毛泽东著作: 1.《实践论》、《矛盾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 2.《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 3.《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 4.《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 5.《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文集》第6卷) 6.《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文集》第7卷) 7.《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毛泽东文集》第8卷) 邓小平著作: 1.《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中国的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政治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
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理论 问题只有清楚什么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首要理论问题,才能真正理 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理论问题就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 首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如何不断地完善社会主 义制度。这些问题长久以来都没有得 到彻底解决。邓小平指出“我们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的制度,必须坚 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以前闹革命, 就是为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崇高 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 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远大的理 想。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很 多条,最重要的就是一条,就是要搞 清楚这一个问题。 ” 其次,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是总设计师在领导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 程中,反复思考的首要基本理论。理 解这个首要理论问题,对于推进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于建设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大的理论意1义和现实意义。当然,新时期的思想 解放就是要在这个问题上的解放。二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 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这个首要理论的基础上,理 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关键是要进 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的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 路线不动摇。邓小平就是根据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经验,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了长期的 探索,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揭示了 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1980 年 5 月,邓小平在会见几内 亚总统杜尔时指出, “社会主义是一个 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 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就 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里邓小 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并且指出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搞好社会主义,还提出了衡量“社会主 义本质”的两条标准:一是要不断的 发展生产力;二是努力提高人民的收 入。 第二个阶段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 本质论断的雏形时期。在 1986 年的秋 天,邓小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的两大 原则,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达到共同富 裕。 ”这两大原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 本质论断的雏形。 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期, 我国的 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已经进 入了攻坚阶段。针对长期以来把市场 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点,邓 小平多次指出: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 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 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 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经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 “社会主 义不是少数人富裕起来,大多数人穷。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 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 西” 。在 90 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时 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 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不难看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 断的最终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 程,因此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 待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二)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使 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 一个新的高度首先,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 括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一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发展生产力2放在了本质论断的首要地位,揭示了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经济 是基础,与“经济是一切上层建筑基 础”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在传统的理 论中,把社会主义的认识局限在生产 关系的层次,人为的脱离了生产力抽 象的谈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发展 生产力不仅是社会主义建立与发展的 物质基础而且还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 有之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生 产力的发展方面,同时也是实现“消 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的保证。 其次, 这一科学论断既包括了生产 力的问题,又包括了生产关系的问题, 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 的统一。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生产力构成;“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 的。其中彼此又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有 机体。 再次, 本质论断为完善和发展共有 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共 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要达到的最终目 标,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握 好这一原则。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 本质时,多次强调要坚持以公有制为 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这是我们坚 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科 学的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首要解决的 理论问题,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 认识。当然,这一切对于我们在坚持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 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 方向发展有着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 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我们用 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求我们坚持 与时俱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 概括是一个时代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回首三十年的改革之路,站在新的征 程上,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否也应 该继续发展?三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 时代发展的结果,具有它的时代特色。 在今天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应该有新的 发展。 一方面,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 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 本质的完整论断,与此同时它还应当 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即使对社会主 义的主观认识正确,人们也只能在客 观现实提供的可能范围内去逐步体现 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不能超越这个范 围。因此,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侧重点是不 相同的:即使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 发展阶段,其侧重点也会有差别。在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 重新转变其侧重点,根据时代发展的 要求,在邓小平的本质论断中应该加 入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或者加入 关于“人”的东西。 社会中的人是社会建设和发展 的主体,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的发展 史。如果,忽视人的存在,忽视人的 重要性那么也就无所谓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中应该 更加突出作为主体的人的因素。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本 质论断的前提,也是“共同富裕”目 标能否实现的保证。因此,在改革开 放建设的过程中很长时间坚持“效率 优先”的原则,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坚 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 重公平” 。这种认为盲目追求的是经济 的先发展,退其次才注意了公平问题, 也就是相当于在如何处理“生产力和3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时人为的予以 阻断。经济的发展是生产力的问题, 对人的注重、对公平问题的处理是生 产关系的问题,既然提出“初次分配 注重的是效率,再次分配才注重公平” 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原理是不相符的。应该调整这层规定, 在初次分配中也应该注重公平,归根 到一点就是要坚持从“人”出发,坚 持以人为本。因此,社会主义本质内 涵理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其出发点。这 样才能和最终目的相协调、相呼应, 这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之意。 另一方面,一国可以建成现实的 社会主义,但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能处在这个 实现这个目标的动态过程之中。现实 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叫社会主义,是因 为它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 础,表明已经踏上正确的道路并朝着 共产主义的方向在前进,也说明它将 经历一个比 “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 ‘一 下子’同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要经 历一个更长的过渡时期或初级阶段, 现实的社会主义至多是一个“不够格 的社会主义”,“地域性的”社会主 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 国际较量还没有结束。1992 年邓小平 南巡时的如下讲话也可以从这个意义 上理解,邓小平说:“我们搞社会主 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 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 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 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当然, 邓小平很明显这首先是就一国的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而就生存、发 展、巩固来说的,强调了一国社会主 义在资本主义的挤压下生存和发展的 艰巨性、长期性。而作为“世界历史 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出现, 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遥远未来的事情。 因此,现实一国的社会主义在这样一 个国际环境下,面临的生存环境是险恶的。即使如此现实社会主义也不可 能在封闭的条件下搞建设,总要受到 资本主义的经济、文化、政治、生活 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这是一国社会主 义不能实现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富裕 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一国社会主义内部能不能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呢?在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 充分发挥出来以前,在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还属于我们经济追赶的目标甚至 已经赶上的条件下,只要市场经济还 存在,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就不可 能在一个国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共同富裕。 尽管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但市 场经济却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伴 侣。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实现 否定之否定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一 定不存在市场经济,也一定不同于现 实的社会主义。现实的社会主义还要 补通过市场经济来发展生产力的课, 即使现在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赶上了当 今最发达的美国甚至超过了美国,我 国也不能指望达到共同富裕。从理论 上来讲,只有当我国在生产力水平上 先赶上美国,然后与美国以及其他国 家一起继续借助市场经济在生产力进 参考文献: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消灭了市场经济, 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共同富裕才能实 现。不难理解市场经济就是效率经济, 收人差距、两极分化和剥削的存在是 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性。就是说共同 富裕不是市场经济的目标,而是社会 和政府追求的目标。只有当市场经济 带动生产力发展到足以使政府或社会 采取措施实现真正收人公平时,共同 富裕才能够从可能性变成现实性。从 现实来看,政府也要追求公平,但必 须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效率也就是差别 或不公平为前提,牺牲了当前的市场 经济效率也将最终丧失整个社会公平 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必须以全球世界历史性的社 会主义革命为前提,需要全人类的共 同努力才能完成。 当然,社会主义不仅仅是要求 一国和某几个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最终要取代资本主义也就是整 个世界就应该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 本质,理应是以人为本为基础上的世 界范围内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 是全世界历史性任务。
记忆里的马克思,是挂在墙上的严肃画像,和恩格斯并列着;记忆里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小到大政治课本里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记忆里身边的马克思主义,是天天在耳边回响的“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从来不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自己有任何实质的相关,更无法理解其会对我们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那时的马克思主义,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进入大学,学新闻.于是,我始料不及,却又是急不可待的冲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推开新闻学的大门,是一个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交汇杂糅的世界.无论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角度,或者人类思想史的传衍变迁——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任何一个视角,任何一条通往现代文明的道路上,马克思及其理论都是必经之所.同时,作为新闻学学科本身而言,和马克思及其理论的关系只可用四个字形容——“密不可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理论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伟大的实践者.他们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活动,始终伴随着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报刊活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战斗岁月中,他们创办、主编和参加编辑的报刊有十余家,先后为近百家各国报刊撰写稿件.在长期的报刊活动实践中,他们通过撰写的大量文章、文件和信件,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职能以及工作原则、规律等等阐发过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论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提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时间,可是其中的许多基本观点、基本理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基本方法.它要求我们要用历史的、发展的和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运用这种方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就是要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新闻工作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放在当时所处的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去研究和分析它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实际意义及理论价值,在此基础上把握其精神实质及理论内涵.同样,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要从我国的国情,从我国当前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把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中的理论原理和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我国当前新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形成,本身是实践的结果,它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为实践服务.因此,不应该把它看作纯粹“概念性”、“理论性”的东西,更不应该把它视为“空头理论”,否定它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自觉地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来指导当前的新闻实践,规范自身的新闻传播行为.在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一些文章后,我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犀利、富有魅力的文笔和极富战斗力的写作风格所折服.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论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既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又能够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能力.我回想起本科时第一堂新闻专业课的内容,“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媒介经营和管理体系,在保证良好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求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非空话.
中国近代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才成为科学的。它的酝酿、问世过程,大致经历了前奏、孕育、胚胎成型和诞生四个阶段。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关于马克思和近代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马克思和近代史的论文 范文 一:马克思看侵华——读《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马克思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世人将其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段。古老的华夏农耕文明到现代科技智能化时代,绝非一日之寒,承上启下的近代史,与其说是中华文明褪去浮色改头换面的日光浴,不如说是中华儿女硬把锄头当长枪的血泪史。
工业革命的兴起像阳光下的气泡一样,将西方人七彩斑斓的财富之梦送往地广人稠的东方,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农耕封建思想的格格不入引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自此,一部长达百年之久的近代史篇拉开帷幕。然而,长矛如何抵挡得住洋枪,战败的中国在政治、军事、外交和人民生活上都受到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打压。
马克思在文中提到亚罗号划艇的“侮辱事件”。亚罗号划艇是一只中国小船,曾被用来偷运私盐,船上有几名歹徒——中国的海盗和走私贩子。缉私水师得知这些罪犯就在船上,便逮捕了他们。可是因为这次逮捕妨碍了货主的商务,船长就向英国领事控告。他急忙返回领事馆,用命令式的口吻向两广总督提出书面要求:放回被捕者并道歉,同时致书香港的约翰·包令爵士和海军将军西马糜各厘,说什么他和英国国旗遭到了不可容忍的侮辱,并且相当明显地暗示说,期待已久的向广州来一次示威的良机到来了。 西马糜各厘将军率领英国舰队抵达,旋即开始了另一轮公函往来:海军将军态度蛮横,大肆恫吓,中国总督则心平气和、冷静沉着、彬彬有礼。西马糜各厘将军要求在广州城内当面会商。叶总督说,这违反先例,而且乔治·文翰爵士曾答应不提这种要求。如果有必要,他愿意按照常例在城外会晤,或者采取其他不违反中国习惯与相沿已久的礼节的方式来满足海军将军的愿望。但是这一切都未能使这位英国强权在东方的好战的代表称心如意。一场极端不义的战争就由这样一个荒谬的理由开始,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我们泱泱大国,就这样被英国的一个将军、领事踩在脚下,为了他们野蛮的私利而挑起殃及百姓的无义战争,实在令人心寒心痛。
我们不否认英国民主制度的优秀,也不但光为本国人牟利而不惜别国人的安
危为代价的民主是虚伪的,不过是贪心的幌子罢了。“我国根据条约应享有的权利已遭到破坏,而在当地负责保护我国在世界那个地区利益的人员,不仅有理由而且有义务尽量利用他们所能采取的手段来表示对这些暴行的义愤。” 这是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勋爵当年发表的演说,他们大肆攻击中国人违背条约的义务、侮辱英国的国旗、羞辱旅居中国的外国人,却根本举不出一个合理的原因来解释是非对错。实情也被议会中的花言巧语歪曲得面目全非,以致使那些真正想弄清这个问题真相的人深受其误。
当然,究其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任人宰割?马克思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中国,压抑着的鸦片战争时燃起的仇英火种,爆发成了任何和平和友好的表示都未必能扑灭的愤怒烈火。”鸦片战争的失败,霸王条款的签订,给了英国为所欲为的通行证。说到底是中国的国力衰弱,人心惶惶,内忧外患!而且,当时的中国并不全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正义傲然。就如上文“侮辱事件”中提到的亚罗号划艇,船上坐的是中国的海盗和走私贩子,他们为英国人卖命牟利!英国人为了一群中国人来攻打中国人,这是多么可笑的逻辑。所以,在指责英国人的同时,中国人也应检讨自己。
近代史的长河中,中国可谓是一路摸爬滚打,曲曲折折地到了现代。没有实力的国家终究会被沦为别国的殖民地,这一点已在许多土地上得到见证。于国于人都是如此。马克思看到了英国的残酷侵华这是一种同情,我们作为当事人,不能只有愤青式的宣泄,更应该是跌倒后的 反思 。
关于马克思和近代史的论文范文二: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容提要: 中国在1979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此之后,中国踏入改革开放的进程。在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国家的经济及政治建设受到破坏以后,中国于此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到现在,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十分显著的,人们在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的作用的时候,也要看到这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那么,改革开放到底是如何反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何意义?本文将重点描述这些。
一、 改革开放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
中国从1956年选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党的八大对于如何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从1957年开始,我们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开始了‘长达二十年左的错误’。到1976年后,“”结束后中国面临这样的图景:
政治上,““””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
经济上,““””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77年12月,据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估计,““””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
文化 上,这场由文化领域肇始的“大革命”,对教科文的摧残尤其严重。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遭受浩劫,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受到残酷迫害。
思想上,““””还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二)、国际背景:
中外经济科技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中国面临沉重压力,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持续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这个时期也被称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6历时十年的““””结束了,中国获得了重新出发的重大转机。面对这样的转机,中国再也不能失却也不容失却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确立了“实践”至上的权威,不点名地批判了“两个凡是”。
从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先行召开了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后第三天召开的。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二、 改革开放的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正是在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同时,拓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改革, 不可能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
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显著的科学系统性、开拓进取性、继承发扬性、时代先进性、务实开放性等重要特征。把握这些重要特征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更加证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正确性。而这些,无不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在时间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解决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面临的中心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意而言,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回答的主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使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成功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不断创新体制与完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二个重大问题,也是其先进性的体现。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中国特色的体制变革道路,建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回答的主题。要让马克思主义传承下去,保持其先进性和与现在社会相结合尤为重要。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作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概括,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立足我国实际,规划了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的渐进式改革路线,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过去以江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三个代表”精神,永保党的先进性和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使其与中国现在的发展情况相结合,与时俱进,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先进性。
科学的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又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因而,这一理论体系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理论。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离开马克思主义,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改革开放就会以失败而告终。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当而且必须向前发展,必须跟上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只有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才能充分发挥对改革开放的指导作用。
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拓展而向前推进,改革开放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正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推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并不断推进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向新的理论境界。改革开放战略目标的制定、发展道路的选择、发展举措的实施等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并根据改革开放实践的新鲜 经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
四、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要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 措施 的协调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紧紧围绕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不失时机地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不断的创新,不断的促其发展,它才能永葆活力,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前进的道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要实现干部“说教”与“身教”相结合,以“身教”为主。在当今情况下,能否有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是党员干部如何“说教”马克思主义、是否进行方式 方法 创新的问题,而是领导干部自身如何作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感召力从来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靠先进分子的行为做出来的。
五、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既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同时还要付诸实践,并在实践的检验中来不断的促进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一定要与中国的历史相结合,与中国的 传统文化 相结合,与中国各方面的实际相结合,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所带来的真正的实惠,这样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快。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取得就在于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也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分不开。改革开放不断开拓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促进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新时期不断探索、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新的实践中不断推进,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表明自己的感想,即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写出能支撑观点的事实,展开联想。一篇简单的论文就完成了。正文:
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
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
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
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
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我可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