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审核

发布时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审核

蒋学华教授作为负责人组织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糖蛋白在口服中药制剂吸收中的作用与调控研究”、“中药口服给药系统设计与评价中的生物药剂学方法研究”和“中药制剂物质基础细胞模型筛选方法研究”。研究中将Caco-2细胞模型首先应用于中药药效物质的筛选,提出了以细胞模型筛选药效物质基础成分为指导,调控药物释放速度和改变药物膜透过性为手段,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动力学相关性研究为中心,设计与优化口服中药速效与缓释制剂处方工艺的中药现代化研究思路,对中药生物药剂学学科的创建与中药制剂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蒋学华教授作为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癌药物器官靶向毫微粒给药系统质量评价研究”和国家医药技术创新博士项目“肝靶向阿克拉霉素A毫微粒冻干针剂的研究”,制备出具肝靶向特征的阿克拉霉素A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纳米粒和阿克拉霉素A聚乳酸纳米粒,进行了器官靶向纳米粒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研究工作,提出了系统的器官靶向纳米粒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为器官靶向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蒋学华教授负责完成了近百项新药临床药动学研究与生物利用度评价研究,为我国新药Ⅰ期临床研究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并公开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是四川省知名的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专家,在国内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评价研究领域有较高声望。在研究开发领域,蒋学华教授负责完成了数十项新药药剂学开发研究。包括萘哌地尔片、格列美脲胶囊、阿莫西林/双氯青霉素胶囊、注射用他唑吧坦钠/哌拉西林钠、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等。蒋学华教授大力倡导临床药学教育和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参与了我国首次临床药学本科教学计划的拟定与实施,作为负责人针对临床药师培养与临床药学工作,主持并实施了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四川省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和多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这一领域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组织全国临床药学的继续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我国早期的临床药学人才,为我国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发表了与之相关的论文10余篇。是我国知名的临床药学教育家与临床药学学科创建者之一。蒋学华教授为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动学”、“药物现代评价方法”、“高等药动学”“临床药学研究方法”和“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是四川省精品课程“药事管理学”的课程负责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以其渊博的知识为我国药学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药研制:“萘哌地尔片”,2001年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制剂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 20010137(发证日期:2001.3.14.)“格列美脲及其胶囊”,2000年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制剂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20000529与x20000530(发证日期:2000.12.15.)“注射用奥沙利铂(冻干针剂)”,2001年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制剂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20010568(发证日期:2001.9.6.)“阿莫西林/双氯青霉素胶囊”,1999年获国家三类新药证书(制剂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19990109(发证日期:1999.7.28.)“注射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1999年获国家三类新药证书(制剂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19990143(发证日期:1999.7.28.)“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2004年获国家三类新药证书(项目负责人);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H20040651(发证日期:2004.6.24.)专利申请:2005.10.26.申请的发明专利:“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及其用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开号:CN1686104A(第一发明人);2003.3.26. 申请的发明专利:“对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有协同作用的抗菌素组合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公开号:CN1404834(第四发明人);获奖:“尿中异烟肼及其代谢物乙酰异烟肼的比色测定及汉藏135例乙酰化代谢测定”获1988年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二主研);“药品溶液颜色检查法标准化研究”获1992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二主研);“以诺氟沙星为模型药物考察毫微粒眼用新剂型的基础研究”,获1999年度四川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主研);“诺氟沙星毫微粒眼用新剂型的基础研究”,获2000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主研);2000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评为 “作出突出贡献的四川省博士学位获得者”;“21世纪初药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04年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负责人);“21世纪初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药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5年在四川省第十一次社科成果评奖中获社科优秀成果奖并被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评定为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项目负责人);作为负责人承担的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癌药物器官靶向毫微粒给药系统质量评价研究”。批准号39570842;经费8万;起止年月:1996.1.-1998.12.代表性论著近三年发表的主要论文1. 利福平和异烟肼联用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华西药学杂志,2003,18(1):16;2. HPLC测定人血浆中的酮洛芬,华西药学杂志,2003,18(1):50;3. 新时期医院药学与药学教育,药学教育,2003,19(1):1;4. 关于缓、控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试验的讨论,中国医药导刊,2003,5(2):150;5. 制剂工艺条件下的胸腺五肽稳定性评价,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2):292;6. RP-HPLC同时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浓度,华西药学杂志,2003,18(2):110;7. 灯盏花素在家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学学报,2003,38(5):371;8. 空腹与饱服大剂量烟酸缓释片的药动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3):129;9. Pharmacokinetics of scutellarin in dogs,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03,12(3):127;10. 阿莫西林对格列美脲在草犬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中国药学杂志, 2003,38(3):207;11. Determination of Sulphonylurea Glimepiride in Dog Serum by RP-HPLC with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3,12(2):101;12. 阿芬咖片中阿司匹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3,20(4):661;13. 灯盏花素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3,20(4):692;14. 异福片中利福平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国药房,2003,14(7):416;15. 异福酰胺片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8):475;16. 人参皂甙Re提取方法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 2003,23(4):667;17. 献血者服用中药后延期献血期限设定的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389;18. 食物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 13(6):43;19. 3种放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国药房,2003,14(10):601;20. 萘哌地尔生物黏附性缓释胶囊处方及体外黏附力测定,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34(9):448;21. 阿莫西林对格列美脲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华西药学杂志,2003,18(4):246;22. 醋柳黄酮缓释胶囊中总黄酮及槲皮素、异鼠李素的含量测定,华西药学杂志,2004,19(1):41;23. 群体药动学理论及其应用,中国药房,2004,15(1):50;24. 加替沙星制剂中有关物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3):146;25. RP-HPLC测定血浆中乌拉地尔的浓度,华西药学杂志,2004,19(2):119;26. RP-HPLC测定犬血浆中3种丹参酮的浓度,华西药学杂志,2004,19(2):121;27. 萘哌地尔缓释胶囊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中国药房.2004. 15(5):269;28. 异福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4. 21(2):132;29. 格列美脲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0):886;30. 胸腺肽胶囊的研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8):483;31. 头孢哌酮及其与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中国药房,2004,15(8):469;32. 阿克拉霉素A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体外释药规律研究,中国药房,2004,15(9):533;33. 乌拉地尔缓释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123;34. 国产塞克硝唑片剂与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20):114;35. 黄藤素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及其释药特性,华西药学杂志,2005,20(2):113;36.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规律,华西药学杂志,2005,20(2):133;37. Labrasol对肠P-糖蛋白功能的影响,华西药学杂志,2005,20(2):139;38. 临床药师任职技术(准入)条件的探讨,中国药房,2005,16(7)484;39. 药动学模型的辨识问题研究,中国药房,2005,16(7)525;40. 谷胱甘肽制剂人体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3):297;41. P-糖蛋白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5,16(10):787;42. HPLC测定人血浆中茴三硫浓度,药物分析杂志,2005,25(8):970;43. 大鼠在体吸收连翘苷的机理研究,华西药学杂志,2005,20(5):387;44. 注射用奥曲肽在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华西药学杂志,2005,20(5):414;45. 关于医疗机构药师优良工作规范(GPP)的探讨,华西药学杂志,2005,20(5):466;46. 丹参醇提物在大鼠体内动力学研究,中草药,2005,36(10):1480 ;47. 细胞间渗透促进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南药学,2005,3(6):36348. Absorption profiles of sanchinoside R1 and ginsenoside Rg1 in the rat intestine. European Journal of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2005,30(4):261;49. 阿糖胞苷纳米粒冻干针剂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1):145;5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EG-scutellarin Conjugates. A Potential PEG Ester Prodrug for the Oral Delivery of Scutellarin,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6,17(1):85代表性论著1. 主编:《药物评价方法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 2005年;2. 参加编写:《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3. 参加编写:《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4. 参加编写:《靶向给药制剂》,四川科技出版社,成都,1997年;5. 参加编写:《实用临床药物动力学》,四川大学出版社,成都,1997年;6. 副主编:《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使用手册》,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北京,2001年;

如果外审时间还比较短,就再耐心等等,如果外审时间久了,可以咨询编辑部问问情况。很多外审专家都是兼职的,他们的身份可能是教授、工程师、研究员、学者等等各种身份,人家自己平常也有事需要忙,抽空才会给你审核。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李晓天,1965年生,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4年河南大学毕业,1993年~1996年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攻读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2年~2005年在中国药科大学攻读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研究生, 2006年5月~2006年11月作为外聘专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药学院临床药学系副主任,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河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会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药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药理毒理的研究。参与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863”、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工作,发明专利一项。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有:盐酸关附甲素I类创新药物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关附壬素、关附胺醇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应用Caco-2细胞模型对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的体内外吸收相关性进行研究(国家863项目);肾小管膜转运蛋白研究(国家自然基金);I类抗癌新药OGP46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包括复方二甲双胍片、奥美拉唑胶囊、氧化苦参碱缓释胶囊等数十个新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工作。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1部,参编卫生部统编教材《药理学》1部,参编《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1部。近几年来先后在《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of Asia》、《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 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环球中医药杂志编辑部主任

张纾难,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副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编委。

环球中医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任名誉总编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任总编辑,陈可冀、肖培根等7名两院院士,100多名国内外著名中医药专家分别担任杂志顾问、编委或领导职务。

这里的约稿很多,类型也多,粉红和蓝色都是比较有信誉的,如果编辑比较负责,友爱的,下面一定有回复的,你按照自己文章的类型风格参照约稿去投吧。网址打不上,你自己搜索吧,哎。百度里搜索,天使领域,第一个论坛,浮云殿版块。注册下就能看见,是一个写手编辑聚集的私人向交流论坛,网络小说类杂志约稿,这里的信息最及时了,分类也清楚。而且最重要的,不会稿。 稿费在标题上,兰色都是有信誉的。一个帖子就是一个约稿,宣传贴是编辑常驻浮云可以及时回答大家问题的,每个帖子的回贴反馈就会告诉你这家杂志大家探路的成果。如果你真的喜欢写作,相信一定有耐心在浮云翻看约稿,而且里面有些写手是经常出现在各个杂志目录上的。可以和他们多交流。投稿说实话,实力一方面,运气一方面,人际也是重要一方面。

张纾难,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副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官网编辑部主任

梁万年于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博士学位。2002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4月至10月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UIC)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4月至10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UT)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主编、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院管理杂志常务编委、医院院长论坛杂志副主编、北京预防医学会副会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是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级人才,北京市跨世纪人才。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市卫生局常务副局长。主要从事管理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全科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863计划、北京市奥组委、教育部、卫生部、北京市科委、世界银行等2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成果奖共 4 项。支配科研经费共 800 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出版专著(译著等)18 部。现指导6名博士学位研究生,9名硕士学位研究生,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0余名。曾任北京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常务副局长,协助处理市卫生局日常工作,负责市卫生局办公室、社区卫生、妇幼卫生、人事方面工作。现任卫生部应急办公室主任。

张纾难,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副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编委。

张纾难 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中日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兼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世界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委会主委;《现代临床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中医急症》、《环球中医药》、《世界中医药》等杂志编委。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6部。科研方面,多次主持、参与国家级、部局级科研课题项目。先后应邀赴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地交流与讲学。多次获得行业专项课题基金的资助。曾荣获2003年卫生部直属机关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获“全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年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百名优秀科普专家”。多次受邀参加央视《健康之路》《健康进行式》访谈,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养生堂》等访谈栏目擅长: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疾病(纤维化),肺心病,哮喘,尘肺,矽肺,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鼻炎,咽炎,等及多种呼吸疾病与过敏性疾病。

韩建军,男,1963年4月29日出生,河北省邯郸市人;获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2005年,担任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社长;2005年-2006年,担任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正处级);2007年至今,担任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正处级)。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总干事,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协会理事,河北省期刊协会副秘书长。

现代医院管理杂志编辑部主任

(1)刘鹏珍,陶红兵,武广华,班博,柯晓华,梁婧等.国内外临床路径变异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2):100-103(通讯作者)(2)陶红兵,郭淑岩,曲豪,刘鹏珍,梁婧,柯晓华等.临床路径管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住院费用影响的比较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0):742-744(第一作者)(3)梁婧,陶红兵,郭淑岩,曲豪,刘鹏珍,柯晓华等. 医疗保险的不同支付方式对实施临床路径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0):739-742(通讯作者)(4)柯晓华,陶红兵,梁婧,刘鹏珍.医院专家支援社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12-13 (通讯作者)(5)陶红兵,刘鹏珍,梁婧等,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概况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28-30(6)郑红,陶红兵,叶建君,侯双翼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因子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59-62(通讯作者)(7)谢舒,陶红兵等.医院不同管理岗位素质需求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 24(7):54-57(通讯作者)(8)梁婧,陶红兵等.医疗质量第三方评价现状研究及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1, 24(6):19-22(通讯作者)(9)陶红兵,梁婧,梁铭会,刘鹏珍,郭淑岩,曲豪,柯晓华.我国不同地区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的比较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12):804-808(第一作者)(10)宋丹;刘成伟;王军;陈燕;杨红丽;陶红兵,曲豪等.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及对策探析 [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0):30-31 (通讯作者)(11)郭淑岩,陶红兵,曲豪,柯晓华,刘鹏珍,梁婧.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医疗服务流程的关键环节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12):808-811 (通讯作者)(12)陶红兵,叶建君,苗卫军,侯双翼,熊光练,余瑶,郭石林,陈璞.活动性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发病判别模型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7):676-679(第一作者)(13)陶红兵,苗卫军,叶建君,&, lt;, /SPAN>侯双翼,余瑶,郭石林,陈璞.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5):526-527第一作者)(14)陶红兵.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分工合作:基本前提与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1):6-10(第一作者)(15) 曲豪,陶红兵,郭淑岩,陈璞,苗卫军.实施临床路径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管理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8):11-12 (通讯作者)(16) 张明新,江捍平,罗乐宣,方鹏骞,张英姬,陈虾,郭淑岩,陈璞,陶红兵.深圳市院办院管模式下双向转诊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40-41 (通讯作者)(17) 江捍平,罗乐宣,张英姬,罗晓琼,陈虾,郭淑岩,陶红兵.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医院良性互动机制构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9,12(9A)1646-1648(通讯作者)(18)金晶,陶红兵,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可持续性改进策略[J].医学与社会,2009,22(9):18-20(通讯作者)(19) 郭淑岩,江捍平,罗乐宣,张英姬,罗晓琼,陈虾,陶红兵. 深圳市院办院管模式下人才培养互动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9, 22(7):21-22(通讯作者)(20) 苗卫军,陶红兵. 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涵及外延的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4):28-30(通讯作者)(21) 陶红兵,苗卫军,陈璞等.剖宫产住院费用控制系统评价指标的研究及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8,28(7):18-19(23) 陶红兵,陈璞,方鹏骞等.临床路径费用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中国医院管理,2008,28(7):16-18(24) 陶红兵,郭石林、陈璞等. 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8,27(2):63-65(25) 陶红兵,郭石林,余瑶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中职能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70-1271(26) 陶红兵,郭石林. 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90-91(27) 陶红兵,余瑶.未献血人群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1008-1009(28) 陶红兵,陈璞,郭石林,等.农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调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8,24(6):672-673(29) 陶红兵,郭石林.双向转诊面临的问题及患者合理分流机制的设想.中国医院管理,2007,27(9):50-51(30) 陶红兵,余瑶,方鹏骞.基于临床路径控制医疗费用.中国社会保障,2007,(10):48-49(31) 陶红兵 郭石林 张新平等.城镇社区病人就医非理性选择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医学与社会,2007,20(6):16-17(32) 陶红兵,方鹏骞,张文斌等. 农村贫困地区育龄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194-3196(33) 陶红兵,苗卫军.影响公民无偿献血的顾虑因素分析及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4):277-279(34) 陶红兵,叶建军,魏晟等.结核病患者的主动发现模式以及应用,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8,35(2):63-64(35) 陶红兵,郭石林,方鹏骞等.实习医学生锐器刺伤原因及防护对策研究,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6):523-525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独著,《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医疗质量与费用控制策略》,科学出版社,2010.7(2)副主编,《现代医院管理教程》(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9.1(3)副主编,《输血风险管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4)编委,《当代社会保障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

颜楚荣是广东省海丰县人。颜楚荣,男,1953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977年考入中山医学院医疗系临床医疗专业。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部署部管医院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医院伦理与文化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代医院管理》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