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陇东学报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陇东学报影响因子

生物和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算很高的,cell之类的可以到三四十。想物理、化学类到十几就算国际领先水平了。3-4也不算烂,但也不算好,一般学校里博士发3-4的文章就可以毕业了。

以上这些准确来说是属于核心期刊 最高级别的 含金量最高的20种 那么国家级的图书资料专业期刊还有非核心的 也可以 比如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呢 另外国家级期刊4篇也行 有谁知道 怎么查阅国家级期刊 告我一下 谢谢

1、目前外文期刊的影响因子用JCR检索。中文的用中国知网。

2、主要查找办法:

(1)、JCR

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它隶属于汤森路透集团。该网站需要授权才可访问,需要用大学代理账号。

(2)、SCI期刊数据库

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

SCI的影响因子一般于每年的6月份公布,由汤森路透统计发布,此为最准确的官方版本,其他网站均以此为版本,只作为参考意义,并非100%准确。

PubMed中文网旗下的SCI期刊数据库也可以查询期刊近十年的影响因子及变化曲线,期刊覆盖领域。

(3)、MedSCI

MedSCI也可查询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来自网友上传。

扩展资料:

1、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2、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3、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

4、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5.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2.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

5、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0.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

6、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

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7、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

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

其中,

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

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

影响

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

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

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影响因子:

X=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

Y=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发文量的总和

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

扩展资料: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指标: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是指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

综合影响因子是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是指文、理科综合,是以科技类期刊及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计算

这两者都是按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东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历史上,东北大学师生曾是“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在建设时期,学校先后研发出国内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块超级钢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技术、钢铁工业节能理论和技术、控轧控冷技术、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2011年-2015年12月,学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5126项,获各类科技奖励23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一等奖44项;获得国家专利1050项,其中发明专利814项;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共14644篇。学校科技经费自1995年突破亿元以来,连年攀升。1999年东北大学的全口径科研经费为2.04亿元,居全国高校第六位;2000年达2.72亿元,人均科研经费19.22万元,是“九五”初期的2倍;2002年全口径科研经费为3.28亿元,人均22.69万元 。2014年,学校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120亿元,科技产业综合指标名列全国高校第三位 。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2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 。建有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战略培育基地、民政部城乡社区研究院等人文社科基地 。 平台级别科研平台名称国家重点实验室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EPM)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电磁冶金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 计算机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冶金自动化工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级技术分中心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东北大学分中心 太原重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技术中心东北大学分中心 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最早)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医学影像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航空动力装备振动及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特殊钢先进冶金工艺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工程研究中心 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有色金属冶金过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国家安监总局研究中心 国家一级安全培训中心和安全评价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部研究中心 滤料检测研究中心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材料各向异性设计与织构控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现代冶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材料电磁过程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冶金资源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重大装备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实验室 辽宁省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制造系统与物流优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数字化装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1月7日,东北大学图书馆有纸本藏书263万册,订购外文现刊367种,中文现刊2048种,初步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采矿、冶金为特色,包括材料、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工程、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藏书体系。近十年图书馆加大文献资源结构调整力度,购入了SCI、IEL、Elsevier、Ei Village 、Springer Link、CNKI、超星、万方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 。 学报期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创刊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每期152页,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Ei Compendex核心期刊。本刊所载论文或摘要被7家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15家国内著名数据库或检索刊物收录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9年创刊,双月刊,每期112页。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据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2010年社会科学版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052,在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673种)中排名22;期刊影响因子为0.406 。

光化学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C. H. Wells认为,光化学研究的是“吸收了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分子所经历的化学行为和物理过程”。N. J. Turro则认为“光化学研究的是电子激发态分子的化学行为和物理过程”。由于电子激发态通常由分子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形成,所以上述两种定义的实质是一样的。光化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永久性化学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由于历史的和实验技术方面的原因,光化学所涉及的光的波长范围为 100~1000纳米,即由紫外至近红外波段。比紫外波长更短的电磁辐射,如X或γ射线所引起的光电离和有关化学属于辐射化学的范畴。至于远红外或波长更长的电磁波,一般认为其光子能量不足以引起光化学过程,因此不属于光化学的研究范畴。观察到有些化学反应可以由高功率的红外激光所引发,但将其归属于红外激光化学的范畴。影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影像可以由光学设备获取,如照相机、镜子、望远镜及显微镜等;也可以人为创作,如手工绘画图像等。影像也是一种视觉符号。通过专业设计的影像,可以发展成人与人沟通的视觉语言,也可以了解世界美术中大量的平面绘画、立体雕塑与建筑。

刘涛, 李琳, 于景坤, 徐吉林. Al2O3对9YSZ固体电解质烧结及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8): 1137-40. (Ei收录).刘涛, 李琳, 于景坤, 马北越. 固体电化学定硫传感器在熔融金属中的应用. 中国冶金, 2010, 20(11): 1-3, 8.刘涛, 李琳, 于景坤. 固体混合电势型CO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工业计量, 2010, 20(4): 1-4.于景坤, 刘涛, 陈敏. MgS+1.5%ZrS2固体电解质硫浓差电池的实验研究. 金属学报, 2005, 41(12): 1285-8.(Sci,Ei收录,影响因子0.477)刘涛, 于景坤, 陈敏. MgS+TiS2固体电解质定硫探头的研制.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6(4): 370-2.(Ei收录)刘涛, 于景坤, 袁宇皓. 利用温度梯度法合成硫化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6(3): 260-2.(Ei收录)刘涛, 于景坤, 李琳. 辅助电极型定硫传感器的研究. 第十四届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 2008-7.刘涛, 常小明, 于景坤. ZrS2和MgS辅助电极的合成.《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7.李秉强, 李志强, 刘涛, 于景坤. 钢包底吹气体透气砖内温度和应力分布.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31(7): 970-2, 989. (Ei收录)蔺 瑞, 颜正国, 刘 涛, 于景坤. 60t钢包浇注过程中汇流旋涡形成机理. 过程工程学报, 2010, 10(4): 655-9.马北越,于景坤, 刘涛, 庄辉. 碳热还原氮化锆英石合成ZrN-Si3N4复合材料. 耐火材料, 2009, 43(5): 343-5, 349, 一级刊物.刘诗薇, 于景坤, 颜正国, 刘涛. 鱼雷罐车热量损失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材料与冶金学报, 2010, 9(3): 159-63, 167.获奖情况科研奖励:(1) 2006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MgS+1.5%ZrS2固体电解质硫浓差电池的实验研究,于景坤,刘涛,陈敏.(2) 2010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 刘涛,李琳,于景坤.其它奖励:2009年“在科技工作中为学院作出突出贡献”,2010.1

东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以下是北大中文核心的目录,在北大的目录里级别其实难度,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可以,没有容难的区别。因此优助推荐从目录里找:中华医学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争鸣 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 卫生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营养学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材 针刺研究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针灸 中药药理与临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殖与避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肿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癌症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肺癌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新进展 眼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放射学实践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医学与哲学(B)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这个要到科技部情报研究所的网站去下载即可。百度一下“爱思医学信息网”,这个站也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给录用通知,根据《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当所选文章被录用后会在官网显示,并以短信的方式发布录用通知通知本人。《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月刊,16开本。

刊名: 森林工程 Forest Engineering主办: 东北林业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005XCN: 23-1388/S邮发代号:14-170复合影响因子:0.684综合影响因子:0.45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森林工程曾用刊名:森林采运科学创刊时间:1985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目前就是普通期刊,应该就是几百元吧!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属于。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中有列明。“核心期刊”这个名号有很多机构都在用,有不同的版本。但我们通常说的,也是一般作为职称评定等所要求的核心期刊,是北大编制的,也即上文提及的。详细可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检索网上查询。

不好投。《东北农业大学学报》(中文版)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农业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不好投,1950年已创刊为《哈农学报》,1957年正式创刊为《东北农学院学报》,1994年因学院升为东北农业大学,故更名为《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毫无疑问,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影响因子远高于江西农业大学。东北农大属于211大学,江西农大很一般,两校就不在一个级别上。以上所言,仅供参考。

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ung Pei Nung Yeh Ta Hsueh Hsueh Pao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1005-9369DNDXEA同行评议:是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CSCD扩展库(E)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CSCD扩展库(E)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0.629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0.414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版)《引证报告》2015年版影响因子:0.375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排序:综合性农业科学 - 第35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排序:综合性农业科学类 - 第31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排序:综合性农业科学 - 第 25 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