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计算机系专科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计算机系专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从而解决我们身边各种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计算机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低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与西方国家比,还是远远比不上。很多单位和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限制在对电子文档的处理,没有建立内部的网站,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是比较低,计算机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国家应充分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开发研究,大力培养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努力提高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1.2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的信息产业研发的投资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充足的研究投入,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不起来。没有充足的研究资金投入,我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不能真正的适应某些系统的要求。我国的重大工程、重要行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大多不是自主研发的,很多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软硬件和信息系统。而西方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化水平之所以那么高,主要还是因为其信息产业研发投资的力度充足。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大力引进国外的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开发具有特色的、先进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以更好的服务国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1.3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关,而我国的地域经济差异比较大,因此我国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各地域的计算机普及程度及水平差距比较大,在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计算机的应用还是比较局限比较落后的,但是在沿海及台湾地区,计算机的应用就比较广泛了。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重点是大陆和西部地区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2计算机应用的趋势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应用正向应用微型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巨型化、应用网络化发展。应用微型化主要表现在当前计算机已经向微型化发展,微型化的计算机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仪表仪器、家用电器等小型设备,正是微型化计算设备的应用仪表仪器、家用电器等小型设备的运用更加方便快捷。应用微型化还表现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笔记本型和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更受青睐,性价比也更高,使用也更加方便。应用智能化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应用主要是服务于人类,只有更加切合人类使用,更加智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才具有发展的潜力。因此说计算机应用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计算机除了能将人的感官行为和思维逻辑过程进行完美的模拟,还能进行学习、推理、逻辑判断。应用巨型化是指计算机的运算精度更准、运算速度更快,且储备容量更大、功能性更强。应用网络化是指计算机应用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很多系统的产生都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如交通运输系统、商业系统、银行系统等正是计算机应用网络化的具体体现。

3结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当前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过程检测与控制领域、数值计算领域、数据处理领域等。计算机应用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社会的信息化,增加社会的交往。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计算机技术水平低、信息产业化投资力度小、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等。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应用正向应用微型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巨型化、应用网络化发展。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考核基本都采用期末笔试和上机相结合的模式,既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也顾及到实际操作,虽然看上去完美无缺。但是这样的考核机制是否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掌握情况?以Word操作为例,学生做的只不过是根据所列出的素材和操作要求进行修改操作。但是在真正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提供完整的素材和操作要求。而是需要学生从一份空白文档开始撰写和编排。因此我们要考核的因该是学生的标准Word文档独立撰写能力,而不是模仿操作能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项目化设计实施策略

2.1以项目为抓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共识,准确的说就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项目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降低理论知识在课程中的比重,比如硬件和软件知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电脑组装的模拟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从硬件选配到装机、系统安装、上网设置、常用软件查找等一系列操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重要的理论知识点拆成小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基本讲解,比如在组装内存和硬盘时,讲解RAM和ROM之间的区别。在网络设置中引入网络安全的概念。这样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注意对于知识的取舍,对于一些非计算机专业不需要掌握的知识如:计算机软件设计模型,计算机数码存储方式等等则可简略带过。

2.2结合专业实际设计项目驱动,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这个目的进行。使学生明白通过学习这门课可使他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中,我才用了一个贯穿项目的教学方法,即以一个水工建筑物实习报告项目为一个整体。把整个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Word文本主体。Excel数据计算与ppt汇报材料制作等等。项目二:水工建筑物认识报告通过水工建筑物认识报告项目学生可以前期明确自己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可以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掌握解决的方法。并通过项目的完成来实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今后运用office软件熟练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设置更为合理互动的考核机制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3 浅议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人们或企业通过数据库存放的信息越来越多。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与否则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企业等利益各方。 文章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在明确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定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并制定了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模式 八九十年代至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个人和企业都倾向于用网络来处理个人的事情,并将很多资料和信息存放在网络上以便使用。而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对这一活动进行技术支撑。 人们一般将个人资料等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和安全之用。这些个人资料往往包含有个人隐私并且非常重要,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能够查看相关资料。同样,现代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区域全侯段数据的查询和应用方便,提高 企业管理 效率。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很是重要。但是如果数据库受到人为或病毒的攻击,个人隐私或企业重要信息就面临被窃取或流失的危险,进而对个人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设定数据库管理之目标、分析数据库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式。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及其安全管理特征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将数据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内数据(记录、文件等)的集合。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计算机存储和操作数据的方式,从数据库发展形态和模型特点角度,将数据库划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按照数据库应用领域和范围,将数据库划分为: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方志数据库系统等。 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并其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加强。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特征 数据库安全管理往往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完整、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使用的前提。数据安全涉及数据本身的安全以及数据防护安全两个方面。通常需要注意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以及因人为、程序、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也即将需保护信息和其他信息分开;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数据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审计和加密。 2.数据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是保证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四个方面。数据完整与否通常涉及到数据录入等方面。数据由于输入等种种原因,会发生输入无效或错误信息等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通常采用包括外键、约束、规则和触发器等 方法 。系统很好地处理了这四者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补缺点。 3.并发控制 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池”,对数据的取用不仅要满足一个用户的使用,还要允许多用户同时对数据的取用。为了保证用户取用数据一致性就涉及到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指的是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此类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4.故障恢复 目前,保护数据库系统免受破坏的措施有很多,它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及并发事务能够正确执行,但是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操作人员的事务这些是不能够进行避免的。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甚至有时会使得数据库受到破坏,导致数据库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丢失。故障恢复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数据库从错误状态向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方向进行恢复。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使用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对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实现全区域或全侯段数据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满足企业或个人动态办公的需求。同时数据共享必须保障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访问简化。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访问进行简化,使得在更为逻辑的层次上实现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访问。数据访问简化一方面提高了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个人或企业使用数据的方便性,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有效。数据有效性一方面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需是可以使用的,不能存在过多的冗杂数据;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得到保证。 数据独立性保障。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保障数据的独立性,减少程序对数据和数据结构的依赖。 数据安全性保障。是保障在数据库共享情况下维护数据所有者利益。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的具体目标就是提供充分的服务,并且保证关键信息不被泄露。 三、数据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角度来讲,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方面问题、系统管理问题和数据库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 操作方面。操作方面往往涉及到病毒、后门、数据库系统以及 操作系统 等方面的关联性。病毒方面,部分病毒可以依附于操作系统从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操作系统后门在方便特征参数设置等的同时,也给黑客等留了后门使其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等。 管理方面。对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对数据库等的管理往往提留在设置访问权限等方面。数据库安全管控措施较少或不到位,未能定期检测和发现数据库存在的漏洞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数据库自身问题。虽然关系数据库系统应用时间较长,特性较强大,产品也较成熟,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在操作系统和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体现出其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安全特性,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成熟度还是不够。 四、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用户标识与鉴别 用户识别和鉴别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库系统可使用多种识别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其中用户名输入识别、口令识别、身份随即识别等作为常用的安全防范方法。 (二)安全模式 通过安全模式来判断安全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关系,并满足关键数据安全的需求。安全模式通常包括多级安全模式和多边安全模型。多级安全模式首先在军用安全保密系统中使用,包括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每一级人员的访问权限。多边安全模式则能防范横向信息泄露。 (三)访问控制 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保证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的正常访问,是通过主体访问设置保护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实现的策略: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限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四)安全审计 由专业审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和管理当局的授权,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作出相应评价。安全审计涉及四个基本要素:控制目标、安全漏洞、控制措施和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目标是指企业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的安全控制要求。 五、结束语 数据安全问题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和最为重要的问题。数据库的安全围绕着防范和减轻风险的角度展开。数据库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措施,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保障数据的安全,确保安全风险不为用户带来风险等。文章在指出数据库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用户识别、设置安全模式、进行访问控制等角度提出了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婷,杨新荣.数据库安全技术理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2]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4 浅谈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 摘要:互连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给计算机黑客、病毒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同时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总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网页病毒,在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即时聊天过程中,也会导致密码被盗等情况。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有些网站的数据被破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技术 互联网以其高效率和快捷方便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用其来处理各种事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送、网上购物、信息的处理、网上炒股和网上办公。所有这些都与互连网的开放性及匿名性有关。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网络不安全导致人们对网络望而生畏,以上问题也使人们在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弱项是面对威胁与攻击时容易被破坏甚至导致瘫痪。因为它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被新病毒攻击时束手无策,在建立网络协议时,有些安全问题没有被安排在内,虽然又新加了许多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但是黑客的攻击还是让计算机本身防不胜防,让一些安全措施显得无力,所以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表现的更加严重。 (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所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了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以后才进行漏洞的修补,所以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中还存在缺陷和漏洞,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计算机被接入网络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 (三)计算机安全配置不正确 进行安全配置时,因为配置不正确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比如,没有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那么本身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中,启动过程中,很多安全缺口也会随之打开,可以与这一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随之启用。只有在用户禁止此程序的运行,或者对它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时,才可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四)使用对象的安全意识差 当用户口令设置较简单,有时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用或者与他人共用,这些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应用的广泛,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破坏性不断增强,病毒的产生与蔓延使信息系统不再可靠,不再安全,计算机受到的威胁是巨大的,同时也给各个单位造成了很多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数据的欺 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借机对假数据进行输入。 (二)特洛伊木马 在计算机内通过不正确的手段装入秘密指令或者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它通过合法的身份隐藏于其他的程序中,某时刻会发作,这时会产生威胁,当本机在完成任务时,它会实施非授权功能。比如复制一段超过系统授权的程序等。 (三)截收信息 黑客或者病毒在进行攻击时,有可能会利用搭线或者是电磁辐射的范围内进行截收,对重要信息进行截获或者借助于信息流以及自身的流向、通信频度及长度等参数加以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及保留。 (四)对程序的攻击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较强,活动较频繁,它深深地隐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借助于木马对用户进行技术性的欺,对用户进行激活。甚至借助于逻辑炸弹来发作,对系统进行攻击并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活动。 (五) 其它 网络攻击方式 黑客或者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其不可用,导致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访问,拒绝各种服务,有的还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不再完整,有些还有可能假装主机对合法用户进行非法入侵,使系统资源遭受破坏等。 三、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一)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防护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通过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于操作系统这一层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假设,对系统内核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内核中除掉,进一步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强调,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利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借助于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检查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将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成D1、C1、C2、B1、B2、B3、A几个等级,它的安全等级主要是从低到高。当前大多数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达到了C2级,它的特征包括:一是利用用户注册名和口令使系统加以识别;二是系统通过用户的注册名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裁定;三是通过系统对所有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审核与记录;四对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进行创建。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借助于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破坏,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它产生的威胁与破坏力是不可估计的,比如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充分说明了,如果不对病毒进行提前预防,它所造成损失更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病毒的预防。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的频繁破坏,频繁扫描与频繁监测,主要通过工作站对防病毒的芯片、网络目录以及各种文件加强了访问权限的设置等。预防病毒主要借助于网络这一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与防范意识,经常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对病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在线报警技术,使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被病毒入侵时,网管人员能够检测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被攻击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三)对 网络技术 的加密 对网络进行加密技术的提高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做了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窃听,还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等,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主要是对网内的数据进行保护,对网内的文件、口令及控制信息实施保护,对网上传输的数据加以保护。这种对网络实施的加密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及节点加密几种方式来实现。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对各个端点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完成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所做的加密保护;对节点进行加密主要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加密保护。各用户针对网络情况对上述三种加密方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收发双方的密钥的异同进行分类,对这些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常规密码算法与公匙密码算法。通过对其应用这一过程,人们主要是把常规密码与公钥密码有机结合。比如:使用DES或者IDEA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而使用RSA对会话密钥进行传递。假如根据多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的算法与分组密码的算法,而序列密码的算法在每次计算时只加密一个比特。 (四)加强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对被保护的网络和外界所设置的屏障,它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合形成了相对安全的网关,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对它的鉴别、限制与更改,使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主要是用户通过系统显示自己身份证明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份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证明。通过这两个过程对通信双方真实身份进行判定与验证,借助于这两项工作完成身份的验证。计算机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对发出请求的用户做出身份验证,对它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如果判定为合法用户,对该用户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对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可以进行访问。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它主要涉及到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的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物理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相应措施。所以,一定要通过多种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比较保密的政策及明晰的安全策略,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逐步加强,给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网络信息安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钟乐海,王朝斌,李艳梅.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吴金龙,蔡灿辉,王晋隆.网络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2. 有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大学专科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3 浅议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遍使用,人们或企业通过数据库存放的信息越来越多。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与否则涉及到个人隐私或企业等利益各方。 文章 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在明确数据库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定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并制定了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模式 八九十年代至此,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个人和企业都倾向于用网络来处理个人的事情,并将很多资料和信息存放在网络上以便使用。而计算机数据库就是对这一活动进行技术支撑。 人们一般将个人资料等存放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以方便和安全之用。这些个人资料往往包含有个人隐私并且非常重要,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能够查看相关资料。同样,现代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各种业务数据。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访问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区域全侯段数据的查询和应用方便,提高 企业管理 效率。企业数据库对企业很是重要。但是如果数据库受到人为或病毒的攻击,个人隐私或企业重要信息就面临被窃取或流失的危险,进而对个人或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失。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和特征的梳理,设定数据库管理之目标、分析数据库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模式。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及其安全管理特征 (一)计算机数据库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Database)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将数据组织起来并存储在计算机内数据(记录、文件等)的集合。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计算机存储和操作数据的方式,从数据库发展形态和模型特点角度,将数据库划分为: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类。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按照数据库应用领域和范围,将数据库划分为: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地质数据库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系统、地方志数据库系统等。 总体而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并其安全性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加强。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特征 数据库安全管理往往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完整、并发控制和故障恢复等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使用的前提。数据安全涉及数据本身的安全以及数据防护安全两个方面。通常需要注意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以及因人为、程序、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损坏或丢失。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也即将需保护信息和其他信息分开;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不同数据的访问;对数据进行审计和加密。 2.数据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是保证接收信息的全面性,包括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完整性通常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等四个方面。数据完整与否通常涉及到数据录入等方面。数据由于输入等种种原因,会发生输入无效或错误信息等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通常采用包括外键、约束、规则和触发器等 方法 。系统很好地处理了这四者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互交叉使用,相补缺点。 3.并发控制 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资源可以说是一个“信息池”,对数据的取用不仅要满足一个用户的使用,还要允许多用户同时对数据的取用。为了保证用户取用数据一致性就涉及到并发控制。并发控制指的是当多个用户同时更新运行时,用于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各种技术。并发机制不正确可能导致脏读、幻读和不可重复读等此类问题。并发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一个用户的工作不会对另一个用户的工作产生不合理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措施保证了当用户和其他用户一起操作时,所得的结果和她单独操作时的结果是一样的。在另一些情况下,这表示用户的工作按预定的方式受其他用户的影响。 4.故障恢复 目前,保护数据库系统免受破坏的措施有很多,它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坏以及并发事务能够正确执行,但是计算机的硬件故障、操作人员的事务这些是不能够进行避免的。而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都会受到它的影响,甚至有时会使得数据库受到破坏,导致数据库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丢失。故障恢复的功能就是能够实现数据库从错误状态向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方向进行恢复。 二、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 数据的安全和完整使用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对具有使用权限的用户实现全区域或全侯段数据信息共享能够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满足企业或个人动态办公的需求。同时数据共享必须保障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和对数据的统一管理。 数据访问简化。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访问进行简化,使得在更为逻辑的层次上实现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访问。数据访问简化一方面提高了对数据库中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个人或企业使用数据的方便性,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有效。数据有效性一方面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需是可以使用的,不能存在过多的冗杂数据;另一方面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得到保证。 数据独立性保障。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加上数据的存取又由DBMS负责,从而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保障数据的独立性,减少程序对数据和数据结构的依赖。 数据安全性保障。是保障在数据库共享情况下维护数据所有者利益。数据的集中存放和管理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的具体目标就是提供充分的服务,并且保证关键信息不被泄露。 三、数据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角度来讲,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方面问题、系统管理问题和数据库自身问题等三个方面。 操作方面。操作方面往往涉及到病毒、后门、数据库系统以及 操作系统 等方面的关联性。病毒方面,部分病毒可以依附于操作系统从而对数据库造成危害;操作系统后门在方便特征参数设置等的同时,也给黑客等留了后门使其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等。 管理方面。对数据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对数据库等的管理往往提留在设置访问权限等方面。数据库安全管控措施较少或不到位,未能定期检测和发现数据库存在的漏洞以及面临的安全威胁。 数据库自身问题。虽然关系数据库系统应用时间较长,特性较强大,产品也较成熟,但是实际中并没有在操作系统和现在普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体现出其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安全特性,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成熟度还是不够。 四、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一)用户标识与鉴别 用户识别和鉴别是数据库系统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措施。数据库系统可使用多种识别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级别。其中用户名输入识别、口令识别、身份随即识别等作为常用的安全防范方法。 (二)安全模式 通过安全模式来判断安全重要方面与系统行为关系,并满足关键数据安全的需求。安全模式通常包括多级安全模式和多边安全模型。多级安全模式首先在军用安全保密系统中使用,包括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每一级人员的访问权限。多边安全模式则能防范横向信息泄露。 (三)访问控制 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保证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的正常访问,是通过主体访问设置保护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实现的策略: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限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等。 (四)安全审计 由专业审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和管理当局的授权,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作出相应评价。安全审计涉及四个基本要素:控制目标、安全漏洞、控制措施和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目标是指企业根据具体的计算机应用,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的安全控制要求。 五、结束语 数据安全问题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的常见和最为重要的问题。数据库的安全围绕着防范和减轻风险的角度展开。数据库管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计划和措施,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保障数据的安全,确保安全风险不为用户带来风险等。文章在指出数据库系统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用户识别、设置安全模式、进行访问控制等角度提出了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许婷,杨新荣.数据库安全技术理论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4. [2]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 [3]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刘启原,刘怡.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篇4 浅谈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 摘要:互连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给计算机黑客、病毒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同时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总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网页病毒,在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即时聊天过程中,也会导致密码被盗等情况。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有些网站的数据被破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技术 互联网以其高效率和快捷方便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用其来处理各种事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送、网上购物、信息的处理、网上炒股和网上办公。所有这些都与互连网的开放性及匿名性有关。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网络不安全导致人们对网络望而生畏,以上问题也使人们在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弱项是面对威胁与攻击时容易被破坏甚至导致瘫痪。因为它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被新病毒攻击时束手无策,在建立网络协议时,有些安全问题没有被安排在内,虽然又新加了许多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但是黑客的攻击还是让计算机本身防不胜防,让一些安全措施显得无力,所以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表现的更加严重。 (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所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了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以后才进行漏洞的修补,所以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中还存在缺陷和漏洞,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计算机被接入网络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 (三)计算机安全配置不正确 进行安全配置时,因为配置不正确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比如,没有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那么本身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中,启动过程中,很多安全缺口也会随之打开,可以与这一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随之启用。只有在用户禁止此程序的运行,或者对它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时,才可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四)使用对象的安全意识差 当用户口令设置较简单,有时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用或者与他人共用,这些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应用的广泛,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破坏性不断增强,病毒的产生与蔓延使信息系统不再可靠,不再安全,计算机受到的威胁是巨大的,同时也给各个单位造成了很多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数据的欺 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借机对假数据进行输入。 (二)特洛伊木马 在计算机内通过不正确的手段装入秘密指令或者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它通过合法的身份隐藏于其他的程序中,某时刻会发作,这时会产生威胁,当本机在完成任务时,它会实施非授权功能。比如复制一段超过系统授权的程序等。 (三)截收信息 黑客或者病毒在进行攻击时,有可能会利用搭线或者是电磁辐射的范围内进行截收,对重要信息进行截获或者借助于信息流以及自身的流向、通信频度及长度等参数加以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及保留。 (四)对程序的攻击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较强,活动较频繁,它深深地隐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借助于木马对用户进行技术性的欺,对用户进行激活。甚至借助于逻辑炸弹来发作,对系统进行攻击并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活动。 (五) 其它 网络攻击方式 黑客或者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其不可用,导致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访问,拒绝各种服务,有的还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不再完整,有些还有可能假装主机对合法用户进行非法入侵,使系统资源遭受破坏等。 三、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一)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防护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通过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于操作系统这一层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假设,对系统内核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内核中除掉,进一步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强调,在技术上不断加强。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利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借助于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检查等。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将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成D1、C1、C2、B1、B2、B3、A几个等级,它的安全等级主要是从低到高。当前大多数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达到了C2级,它的特征包括:一是利用用户注册名和口令使系统加以识别;二是系统通过用户的注册名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裁定;三是通过系统对所有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审核与记录;四对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进行创建。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借助于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破坏,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它产生的威胁与破坏力是不可估计的,比如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充分说明了,如果不对病毒进行提前预防,它所造成损失更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病毒的预防。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的频繁破坏,频繁扫描与频繁监测,主要通过工作站对防病毒的芯片、网络目录以及各种文件加强了访问权限的设置等。预防病毒主要借助于网络这一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与防范意识,经常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对病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在线报警技术,使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被病毒入侵时,网管人员能够检测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被攻击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三)对 网络技术 的加密 对网络进行加密技术的提高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做了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窃听,还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等,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主要是对网内的数据进行保护,对网内的文件、口令及控制信息实施保护,对网上传输的数据加以保护。这种对网络实施的加密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及节点加密几种方式来实现。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对各个端点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完成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所做的加密保护;对节点进行加密主要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加密保护。各用户针对网络情况对上述三种加密方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收发双方的密钥的异同进行分类,对这些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常规密码算法与公匙密码算法。通过对其应用这一过程,人们主要是把常规密码与公钥密码有机结合。比如:使用DES或者IDEA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而使用RSA对会话密钥进行传递。假如根据多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的算法与分组密码的算法,而序列密码的算法在每次计算时只加密一个比特。 (四)加强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对被保护的网络和外界所设置的屏障,它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合形成了相对安全的网关,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对它的鉴别、限制与更改,使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主要是用户通过系统显示自己身份证明的一个过程。通过身份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证明。通过这两个过程对通信双方真实身份进行判定与验证,借助于这两项工作完成身份的验证。计算机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对发出请求的用户做出身份验证,对它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如果判定为合法用户,对该用户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对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可以进行访问。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它主要涉及到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的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物理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相应措施。所以,一定要通过多种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比较保密的政策及明晰的安全策略,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逐步加强,给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月波.网络信息安全[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钟乐海,王朝斌,李艳梅.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张千里.网络安全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吴金龙,蔡灿辉,王晋隆.网络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评语 2. 有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4.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6.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而传统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探究》 [摘 要]如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时刻牵动着百姓的神经。本篇 文章 主要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安全; 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紧密联系起来。然而随着 网络技术 本身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大。而所谓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际就是针对互联网所采取的管理技术 措施 ,通过相应的措施,来使得网络环境之内的数据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1 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信息自身的不确定性。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通过网络人们发送个人、集体或单位的信息,供其他网民阅读。然而,网络的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传播者可以上网播发任何信息,由于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就会出现一些虚假信息或内容表述不明确的信息来混淆视听。另外,随着人们利用计算机存储个人信息的普及,许多不法分子通过不合理的途径盗取私人信息,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给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1.2 安全软件设计滞后。计算机的出现为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工作 方法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时空的界限被打破,人们利用计算机几乎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可谓是“一机在手,可知天下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系统总是不时的感染病毒或者出现被黑客侵略的问题,对计算机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且相关的病毒查杀软件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才相继出现,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还有就是在一些正常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或者维护工作不完备,一旦有大批量的访问时就出现卡机、瘫痪的状况,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1.3计算机硬件配置不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经历了从台式电脑到 笔记本 的转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笔记本掌上电脑,手机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充满人们的生活。许多有头脑的商家都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投入这一行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每个商家无所不用其极,而价格优势可以说是对顾客最大的刺激。在保证较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各大商家为了继续维持自身利益把降低成本作为解决途径,这就造成了计算机很多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缺失。还有就是大量盗版软件和系统的使用,造成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不稳定,在系统存在大量漏洞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泄露了使用者的信息。 1.4网络系统管理薄弱。我国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过程中,现如今,所呈现出的基础都还较为薄弱,并且信息安全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完善,这也是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时常暴露出“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网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本身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于网络 系统安全 进行严格的过滤。部分工作人员抱着不法的目的故意泄露安全信息。这主要是由于灰色产业链下,一直都有着利益的来往,部分工作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私自将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贩卖给他人,这也就直接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2.1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识 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这一弊端之下,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轻者只是对个人姓名等一些基本信息的泄露,重者甚至会泄露诸如账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的重要信息,进而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提高个人和单位的安全意识,增加他们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常识的培训非常重要。另外,计算机用户还可以在使用计算机上网时尽可能少的填写个人信息,即便填写也要在有一定信誉和权威的官方网站;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他人电脑时要及时的删除遗留下的个人信息。 2.2完善相关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并完善以高等学历 教育 为主,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科认证培训为辅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网络安全专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可以有选择地开设网络安全类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基础与防火墙、 操作系统 安全、数据加密与PKI技术等选修课,举办网络安全专题讲座,结合培训、认证机制,引进网络安全职业资格认证(如NCSE、CISP、CIW)等多种途径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3运用网络技术保证信息安全 防火墙是阻止网络黑客非法进入某个机构网络的主要屏障。它利用内网的边缘,对计算机、其他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之间进行互相隔离,最大程度上阻止黑客的非法活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访问控制,它主要是控制网络资源不被黑客进入,目前技术条件所支持的访问控制策略主要以基于规则和角色的两种方式为主。基于规则控制的访问控制的策略有很多,如架设防火墙、口令认证、身份认证、证书访问控制等。基于角色主要针对一些局域网之间,主要控制角色行为,这是最实用也是最安全的。其他控制措施还有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网络端口节点安全控制等。 2.4进一步完善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工作 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数据的备份,应进行额外检查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备份和归档?。定期(每周)检查原始数据,防止原始数据的错误传播到备份数据中。?把每次进行备份的情况都通过电子文档记录下来。?定期(至少每年)测试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确保数据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恢复,并基于测试结果改进备份方案。确保可靠和正确地获得可需要备份的数据。如数据库、业务数据等。核验并确保获取备份数据的过程是否可靠的,备份程序是否进行正确的配置。备份驱动器(例如磁带驱动器)也应定期(每月)进行维护备份介质应定期(每周)检查其是否正常,并定期更换。确保进行备份的人员经过了培训并具备足够的技能。当备份人员暂时无法工作时,应有其他人可完成备份工作。 2.5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举措,同时,要求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重点保障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保护公众、维护国家的安全。立足国情、以我为主、管理与技术并重,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最后发挥各界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凭借自身的优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假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当,就会导致数据遗失、泄露等问题,那么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除了相关部门需要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进行防护措施建立和管理持续完善以外,广大群众也应当要自觉的树立起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宏飞 . 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策略研究[J]. 南信息与电脑 ( 理论版 ),2012(3). [2] 周游 .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 [3]千一男,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9期 [4]魏建兵,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的研究与探讨[J]硅谷,2011年22期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试谈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 摘要:对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探讨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该课教学的意义,采用恰当的 教学方法 ,实施有效的课前有准备、课中有策略、课后有延伸教学步骤,注重教学中的基础操作的训练、小学生认知规律、游戏引入教学、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等环节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关键字: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 教学 认知规律 一、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教学意义重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理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小学生也不例外。教育部提出“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在全国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只是一种基本知识的普及,其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的用途、硬件的结构、操作软件系统,并学会最基本的操作程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的拓展,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让小学生掌握部分将终身受益的基本应用技术,并在学习计算机基本常识过程中让大脑智力得到开发,让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协调提高。 在具体教学中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 儿童 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并能紧贴《教学大纲》要求,用科学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保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构建一种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教学过程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被广泛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教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不是单纯地讲解菜单和命令的使用,那样的话,会出现教师讲,学生玩的现象,导致授课效率很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可以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任务分解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为此,我在选择任务时,将大的任务分割成许多的小任务,将每一个小任务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小任务中的一个知识点,然后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也不适合安排很大的任务,需把任务分割到每一节课中长期训练,如指法训练。 三、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有准备 计算机教学它既相同于 其它 学科,又有别于其它学科,所以,它同样需要教师的备课。然而,这里的“备”却包含既要备软件又要备硬件。备软件,即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教材,不仅要掌握小学阶整个的教材内容,更要清楚课时教材所在的章节、内容、教材特点、难易程度、重点难点。备教法,要明确上课过程中使用什么合适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学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还有第三者—计算机的参与。所以必须对它也要备一备,即备硬件。一台计算机正常工作,就意味着每个学生能正常地接受学习,要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备好计算机,让计算机在课堂上正常工作,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十分重要。最后还得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便备的课能顺利进行,完成目标。 (二)课中有策略 备课是前提,上课是关键。如何使备好的课上好,有效率,贵在有法,且得法。而稳定教学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方法。 教学中,除了人的因素外,计算机因素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全部都得通过计算机,计算机既是学的目的,更是学习的工具,而它却又偏最会出现问题,到问题,就要学会调控。 (三)课后有延伸 一堂精心准备的计算机课往往在上完之后还会发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现在同年级班级比较多,为避免在下个班出现同一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不断 反思 改进,以使教案不断趋于完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一)注重基础操作的训练 计算机信息管理课中最基础的是打字练习,所有的信息与思考,都得通过键盘打字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在字根练习过程中,可以结合 一年级语文 课识字阶段的笔顺教学,采用计算机编码将要教学的字拆成部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汉字的笔顺,引起学习兴趣,使笔顺教学避免枯燥、死板的情况,活跃了课常教学气氛。在打字速度练习时,可以让孩子们输入自己心里想的话或者在电脑上写 作文 ,激起他们借助计算机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在灵活处理的细节实践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二)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要尊重小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小学计算机老师在展示学生作品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夸奖的语言,诸如:“你的排版布局太大方啦”、“你画的小伙伴真棒”、“你的指法练的太精准啦”、“你击键速度又快又准”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看到自己的成绩,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会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掀起学生们再次学习赶追超的高潮,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强化学习效果,增强友谊。 (三)游戏引入教学中 小学生只有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差, 学习态度 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他们只有对教学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兴奋点,才能以最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会逐渐降低,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样肯定是无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游戏教学法,以此为切入点,把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 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的同时,开发小学生的素质和智力。 小学生对计算机的规范操作,对早期的养成教育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并且,在指法练习中准确性的要求,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一丝不苟、刻苦的精神;在软件学习的操作中,有的学生会因为争得第一而欢呼,而有的则会因为落后而沮丧,这时,教师便可以教导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展自我、展现自我。 五、小结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孩子们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科学、提高科学 文化 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我们将在具体教学中,以启蒙为本、技能为主、尊重小学生心理特征、学用结合、循序渐进、立足普及、适度提高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凌勇滦.激发学计算机学习兴趣教辅结合寓教于乐——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心得[J].科技致富向导.2012(4). [2]牛美敬.浅议小学计算机的有效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1(9). [3]赵岩.浅论小学计算机的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1(1). [4]胡春花.小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技巧初探[J].新课程:小学(中旬).2011(1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三:《浅析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摘要:本文旨在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进行阐述,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的设定、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以及对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数据进行加密等信息管理策略,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为互联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防火墙;增加访问策略;数据加密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线路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光纤已经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中主要的通信线路,从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快速的交互式数据传递以及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快速传播的信息告诉公路。由于互联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计算机网络中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者技术来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对信息资源本身、操作人员、应用技术以及网络结构等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服务过程。 二、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以通讯线路和通讯设备为基础,将不同区域内的计算机系统连接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通信网络系统,并且能够利用设备中特有的计算机软件来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在线服务、协同处理和分布计算等通信服务功能。计算机网络有利也有弊,只有人们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才能正确高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同时用法律和政策来制约并引导网络信息市场,增强全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建设,才能有效地健全网络信息管理体制,完善网络信息市场运营,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复杂,加上有一部分人以了谋取个人私利,通过互联网络发布各种有害信息,从而加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难度,使互联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力度,来解决各种互联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各种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自身传递的信息以及网路中个中服务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包含IP地址、域名和自治系统号AS的管理的基础运行信息管理,对网络中提供信息服务的服务器的配置情况、运行负载情况以及信息服务的可用性和完整性的服务器管理,同时对计算机网络访问用户的姓名、身份识别、权限等进行的用户信息管理以及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信息发布、信息过滤索引和导航等。但是由于人为的疏忽以及技术自身的缺陷,使得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地抵制互联网络中各种潜在威胁,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络更加容易传播,互联网自身协议的不完善,为不法分子入侵互联网络提供了可能,导致计算机网络或者企业内部网络存在安全隐患,人为地对于网络内部用户权限分配规则不明朗,为计算机网络造成了不必要的安全漏洞,操作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为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打开方便之门,使计算机网络时时刻刻受到安全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保证互联网络正常稳定安全运行。 (一)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是限制传输信息通过的一种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是采用网络隔离而保护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措施,它通过智能甄选外部网络请求,来允许或者阻止其是否能够访问计算机网络,同时配合相应的杀毒软件和防病毒策略,对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出入口进行设置保护,不仅能够防止外来访客恶意攻击,同时保护了计算机内部网络的文件以及数据安全,另外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增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对网络中的各种操作时时刻刻进行扫描并自动识别破坏性代码流,当有发现时可以自行记录并进行报警、阻断通信连接或者相应的安全策略等操作,从而确保了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增加了互联网络的容错率。 (二)增加数据加密策略 互联网络中防止信息窃听、篡改、泄露等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对计算机网络中应用数据、文件、传输口令以及控制信息等传输信息等采取数据加密可以有效地增加侵入者破译传输信息的难度,从而保护了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安全,减少入侵黑客对信息进行非法操作的可能性。数据加密是采用各种不同的算法,将原始信息通过特殊的技术,按照特定的算法与密钥值进行的数据处理。在收发双方协定加密算法和密钥之后,在信息传输时可以根据协定的加密算法和密钥对进行加密操作,然后将生成的加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当接收者收到传播数据后,根据协定的密钥,采用解密算法对其进行解密操作,从而得到原始数据,从而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三)增加访问策略 访问权限的设定可以让访客不能访问某些受保护的文件和数据,防火墙机制就是其中一种访问策略设定。当然,我们还需要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设置多级访问权限,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首先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访问者进行权限分配,内部用户和外来用户对于网络中资源的使用权限和范围不同,同时设置对于不同的内部用户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目录级别访问权限也不同,保障了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以及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网络的检测控制,从而增加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四、结语

计算机专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逐渐普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尝试从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出发,将CDIO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平时授课过程,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能够提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CDIO;实践能力

1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一门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方法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为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技术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目前课程教学多是以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教学的模式进行,学生反映上课即使听懂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尤其编程能力弱的学起来更加吃力,通常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理论性强,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有具有较好的编程功底,这使得学这课程之前让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实验课程中学生独立完成的是一些已有结论的验证性实验,以致学生软件编程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升。(3)课程考核以闭卷理论知识点考核作为重点,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可能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甚至一些编程题目,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规律相应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探索,以CDIO教学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进行每个教学环节落实,让学生以自主主动地、有机联系地方式学习。CDIO模式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强调知识的运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创新、设计和知识的综合应用;既要强调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能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改革措施

目前,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实验部分的改革。

2.1教学方法设计[1]

基于CDIO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牵引,以任务为依托,把课堂教学环境模拟成CDIO教育环境,即以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任务,整个项目具备详细的系统开发过程,有较完整的系统结构、及基本需要的一些功能模块,在功能模块中有数据能演示,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向学生详细地介绍项目任务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各个环节,从项目任务的需求分析,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到后期的运行和维护等。尤其一些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为了便于、强化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小任务。

(3)通过项目任务的贯穿,可以对已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后续课程的知识点以设问方式引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使前后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使课程知识结构更系统。

2.2实验教学设计

以往实验课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查找互联网翻阅书本很快能找到解决路径。加上现在实验课时有限,通常布置一些小的项目,尽量涵盖课堂教学所涉及知识点,比如布置编程实现计算器。4-5人组成一个小组,以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分析,分配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作完成。在这过程中包含一个CDIO项目周期[1](构思———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实现———编写代码、运作———作品测试、演示等)。实验课各小组汇报并演示所开发设计的项目。根据演示作品功能完整性、美观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作为实验考评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合作沟通能力也得到锻炼。

2.3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多年来,我们都鼓励学生参加蓝桥杯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类似比赛,通过参与比赛,学生编程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对课程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上一个台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比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学习目的性更强更明确,学习积极性相应地也提高了。这种做法也是符合CDIO理念,提高学生系统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的。

2.4教改存在问题

教改中存在最大问题可能是项目任务资源不足,类似教材不多,可供参考的有限,每个项目任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包含各知识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编制。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应该素材不断会增加,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

3结束语

CDIO理念在强调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针对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CDIO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要求,探讨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立章.基于CDIO工程教学模式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科技,2011(10):208-210.

[2]邱胜海,高成冲,王云霞,等.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课程实验项目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7(21):43-45.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学管理对规范高校各项管理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立足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讨论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对计算机专业建立完备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体现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深化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为领导者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提供依据。在当前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现实背景下,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的研究,能够推动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队伍来进行教学的督导,督导者需要从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发展计划出发来对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总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对不同的专业和系别进行具体的规划。针对计算机专业,要保证学生学习到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突出学生专业方向的培养;要能够满足社会或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满足国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沟通问题的能力。总之,督导者不仅要起到严格把关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长期提供优质服务,广泛收集各种建议和意见,尽可能给学生和老师创造宽松有利的学习条件。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不断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老师要注意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紧跟其发展潮流,不能脱离社会落后于时代;青年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老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有很多像慕课(MOOC)这样的网络开放新兴课程不断涌现,老师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上也要给老师更多学习的机会,多组织青年教师到社会上的一线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训。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需要不断保持学习的专业,它更新换代特别快,从事计算机方面工作的学生要终身学习。所以老师不能只是授之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质量管理要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计算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是原来单打独斗就可以完成一个任务的时代,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教学中必须坚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更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课外拓展培训以及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机制。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系统负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每个学校其实都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然而对于不同的院系专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管理模式尚不完备

随着计算机专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难以跟上实际的发展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手段以及学生的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大部分是理论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而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建立不同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不同专业特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顺应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资源短缺

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大部分课程安排到机房进行教学,学习实践同步教学的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但是鉴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实践课课时明显不足,使得教学的开展不是很顺利。计算机专业作为应用性要求较高的专业系别之一,要比其他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特别是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其对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管理,还是以行政权力为重要手段,在体系中缺少专家学者的监控,忽视他们的建议,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很难理性地诊断和解决问题,不能以教育改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主管者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方面,过度重视理论化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看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缺乏综合能力。

(四)教学的连贯性和发展性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连贯性,课程学习必须在前序课程学习的条件下,后序课程才能很好地展开。这就要求排课的老师和讲授的老师有积极的沟通,在先序课程完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后序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实际排课当中排课老师和授课老师往往沟通不足,这也是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

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有序运行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需要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公正、负责、公开地进行不定期监控,另一方面要充分调用老师、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调用各种渠道,全面地收集教学一线反馈的教学信息,并根据教学信息对各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调整。针对上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下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设立教学团队和导师制度

计算机专业现在趋向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一个工程,所以需要在一个团队负责人领导下有组织地进行。建立一支稳定、相对独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团队,可以让大家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因为一个团队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大致一样,这就方便组内成员可以经常组织讨论教学计划、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命题、成绩评定、成绩分析、实训实践的实施等问题。对于学生,可以在入校的时候给学生分配导师,导师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学生专业方向的学习计划和安排,同时老师有研究项目也可以让学生早日参与到项目中来,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评估工作

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学院领导组织听课环节,每年安排优秀教师、青年教师进行公开课,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大家给青年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使青年教师可以及时看到自身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互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本领域或者同一门课的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分享,优势互补,因为同方向老师更加了解相关课程,可以给出更直接的建议。最后是学生评课。学生既是教育的接受者和评判者,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与学是双方面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学生评教工作一般在每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对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管理系统。学生评教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好坏最有发言权。另外还可以建立学科竞赛,奖学金,扣分机制,惩罚机制等。教师评学与学生评教形成了良性互动,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提供多渠道学习机会

对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展开集训,观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实践环节,到企业中学习;组织教师进行微课、说课竞赛,分享教学心得;聘请学术型教师开展讲座,开拓视野,关注计算机最新发展动态。对于学生,经常聘请一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学者展开交流,组织学生去一些实际的企业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竞赛,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四)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从专业的讲解上,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学习,更要与时俱进地给学生补充学科的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时下比较热门的计算机方向和知识有很好的了解。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把以前单纯的老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学生做主角,老师答疑解惑而已的良好教学模式。

(五)重视实践实训的教学

计算机是一个需要学生动手练习的课程。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当作以后工作的实战演习,为以后培养较高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除了引进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在双赢的前提下,可以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使实训发展得到良性运转。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是符合学校发展规律的。在教学管理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使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既能强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又能积极适应教学发展的现代化,保持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讨和实践的问题。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角色要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才能利于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要健全质量责任制度,明确领导的管理职责,院系主要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本部门教学质量优劣反映其工作业绩;要重视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更多机会提高自己,不仅给学生推行导师制度,也可以给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进行指导;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专业,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多与知名计算机企业合作,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凡.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保障方案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25(3):141-143.

[2]邓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学管理水平[J].高教学刊,2014,14:108-109.

[3]王红茹.提高《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探索[J].科技教育,2015,9:151-152.

[4]王承淑.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7(4):112-116.

[5]施燕.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0):197-198.

[6]冯志敏,林麒,贾让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运行[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28-30.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而传统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一:《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探究》 [摘 要]如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时刻牵动着百姓的神经。本篇 文章 主要针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安全; 管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紧密联系起来。然而随着 网络技术 本身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威胁也在不断增大。而所谓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际就是针对互联网所采取的管理技术 措施 ,通过相应的措施,来使得网络环境之内的数据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1 计算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信息自身的不确定性。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接受者,通过网络人们发送个人、集体或单位的信息,供其他网民阅读。然而,网络的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传播者可以上网播发任何信息,由于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就会出现一些虚假信息或内容表述不明确的信息来混淆视听。另外,随着人们利用计算机存储个人信息的普及,许多不法分子通过不合理的途径盗取私人信息,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给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 1.2 安全软件设计滞后。计算机的出现为各项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工作 方法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时空的界限被打破,人们利用计算机几乎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动态,可谓是“一机在手,可知天下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系统总是不时的感染病毒或者出现被黑客侵略的问题,对计算机用户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且相关的病毒查杀软件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才相继出现,具有严重的滞后性。还有就是在一些正常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或者维护工作不完备,一旦有大批量的访问时就出现卡机、瘫痪的状况,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1.3计算机硬件配置不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经历了从台式电脑到 笔记本 的转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笔记本掌上电脑,手机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充满人们的生活。许多有头脑的商家都看到了这一商机,纷纷投入这一行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每个商家无所不用其极,而价格优势可以说是对顾客最大的刺激。在保证较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各大商家为了继续维持自身利益把降低成本作为解决途径,这就造成了计算机很多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缺失。还有就是大量盗版软件和系统的使用,造成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不稳定,在系统存在大量漏洞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泄露了使用者的信息。 1.4网络系统管理薄弱。我国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起步,远远落后于欧美过程中,现如今,所呈现出的基础都还较为薄弱,并且信息安全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完善,这也是我国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时常暴露出“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网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本身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于网络 系统安全 进行严格的过滤。部分工作人员抱着不法的目的故意泄露安全信息。这主要是由于灰色产业链下,一直都有着利益的来往,部分工作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私自将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贩卖给他人,这也就直接导致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2.1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识 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这一弊端之下,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轻者只是对个人姓名等一些基本信息的泄露,重者甚至会泄露诸如账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的重要信息,进而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提高个人和单位的安全意识,增加他们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常识的培训非常重要。另外,计算机用户还可以在使用计算机上网时尽可能少的填写个人信息,即便填写也要在有一定信誉和权威的官方网站;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他人电脑时要及时的删除遗留下的个人信息。 2.2完善相关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并完善以高等学历 教育 为主,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各科认证培训为辅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网络安全专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院校可以有选择地开设网络安全类课程,开设网络安全基础与防火墙、 操作系统 安全、数据加密与PKI技术等选修课,举办网络安全专题讲座,结合培训、认证机制,引进网络安全职业资格认证(如NCSE、CISP、CIW)等多种途径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我国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2.3运用网络技术保证信息安全 防火墙是阻止网络黑客非法进入某个机构网络的主要屏障。它利用内网的边缘,对计算机、其他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之间进行互相隔离,最大程度上阻止黑客的非法活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访问控制,它主要是控制网络资源不被黑客进入,目前技术条件所支持的访问控制策略主要以基于规则和角色的两种方式为主。基于规则控制的访问控制的策略有很多,如架设防火墙、口令认证、身份认证、证书访问控制等。基于角色主要针对一些局域网之间,主要控制角色行为,这是最实用也是最安全的。其他控制措施还有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网络端口节点安全控制等。 2.4进一步完善数据保密及数据备份工作 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数据的备份,应进行额外检查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备份和归档?。定期(每周)检查原始数据,防止原始数据的错误传播到备份数据中。?把每次进行备份的情况都通过电子文档记录下来。?定期(至少每年)测试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确保数据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恢复,并基于测试结果改进备份方案。确保可靠和正确地获得可需要备份的数据。如数据库、业务数据等。核验并确保获取备份数据的过程是否可靠的,备份程序是否进行正确的配置。备份驱动器(例如磁带驱动器)也应定期(每月)进行维护备份介质应定期(每周)检查其是否正常,并定期更换。确保进行备份的人员经过了培训并具备足够的技能。当备份人员暂时无法工作时,应有其他人可完成备份工作。 2.5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2012年,工信部发布了《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举措,同时,要求强化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重点保障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创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发展、保护公众、维护国家的安全。立足国情、以我为主、管理与技术并重,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最后发挥各界积极性,共同构筑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凭借自身的优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假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当,就会导致数据遗失、泄露等问题,那么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除了相关部门需要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进行防护措施建立和管理持续完善以外,广大群众也应当要自觉的树立起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宏飞 . 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策略研究[J]. 南信息与电脑 ( 理论版 ),2012(3). [2] 周游 .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研究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 [3]千一男,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29期 [4]魏建兵,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的研究与探讨[J]硅谷,2011年22期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二:《试谈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 摘要:对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探讨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该课教学的意义,采用恰当的 教学方法 ,实施有效的课前有准备、课中有策略、课后有延伸教学步骤,注重教学中的基础操作的训练、小学生认知规律、游戏引入教学、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等环节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关键字: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 教学 认知规律 一、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教学意义重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管理技术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小学生也不例外。教育部提出“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在全国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只是一种基本知识的普及,其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的用途、硬件的结构、操作软件系统,并学会最基本的操作程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的拓展,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让小学生掌握部分将终身受益的基本应用技术,并在学习计算机基本常识过程中让大脑智力得到开发,让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协调提高。 在具体教学中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 儿童 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并能紧贴《教学大纲》要求,用科学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保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构建一种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教学过程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是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课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二、有效开展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被广泛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很有实效的教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小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孩子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对于应用软件的使用,不是单纯地讲解菜单和命令的使用,那样的话,会出现教师讲,学生玩的现象,导致授课效率很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可以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任务分解法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为此,我在选择任务时,将大的任务分割成许多的小任务,将每一个小任务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小任务中的一个知识点,然后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也不适合安排很大的任务,需把任务分割到每一节课中长期训练,如指法训练。 三、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有准备 计算机教学它既相同于 其它 学科,又有别于其它学科,所以,它同样需要教师的备课。然而,这里的“备”却包含既要备软件又要备硬件。备软件,即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教材,不仅要掌握小学阶整个的教材内容,更要清楚课时教材所在的章节、内容、教材特点、难易程度、重点难点。备教法,要明确上课过程中使用什么合适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学生,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还有第三者—计算机的参与。所以必须对它也要备一备,即备硬件。一台计算机正常工作,就意味着每个学生能正常地接受学习,要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备好计算机,让计算机在课堂上正常工作,很好地为学生服务十分重要。最后还得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以便备的课能顺利进行,完成目标。 (二)课中有策略 备课是前提,上课是关键。如何使备好的课上好,有效率,贵在有法,且得法。而稳定教学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是最直接的方法。 教学中,除了人的因素外,计算机因素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全部都得通过计算机,计算机既是学的目的,更是学习的工具,而它却又偏最会出现问题,到问题,就要学会调控。 (三)课后有延伸 一堂精心准备的计算机课往往在上完之后还会发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现在同年级班级比较多,为避免在下个班出现同一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不断 反思 改进,以使教案不断趋于完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应注意的关键环节 (一)注重基础操作的训练 计算机信息管理课中最基础的是打字练习,所有的信息与思考,都得通过键盘打字输入到计算机程序中。在字根练习过程中,可以结合 一年级语文 课识字阶段的笔顺教学,采用计算机编码将要教学的字拆成部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汉字的笔顺,引起学习兴趣,使笔顺教学避免枯燥、死板的情况,活跃了课常教学气氛。在打字速度练习时,可以让孩子们输入自己心里想的话或者在电脑上写 作文 ,激起他们借助计算机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在灵活处理的细节实践中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二)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要尊重小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小学计算机老师在展示学生作品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夸奖的语言,诸如:“你的排版布局太大方啦”、“你画的小伙伴真棒”、“你的指法练的太精准啦”、“你击键速度又快又准”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看到自己的成绩,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会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掀起学生们再次学习赶追超的高潮,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强化学习效果,增强友谊。 (三)游戏引入教学中 小学生只有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情绪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对事物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差, 学习态度 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喜好。他们只有对教学感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兴奋点,才能以最大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热情会逐渐降低,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样肯定是无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注重运用游戏教学法,以此为切入点,把游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迎合了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素质、能力培养是教学关键 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的同时,开发小学生的素质和智力。 小学生对计算机的规范操作,对早期的养成教育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并且,在指法练习中准确性的要求,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一丝不苟、刻苦的精神;在软件学习的操作中,有的学生会因为争得第一而欢呼,而有的则会因为落后而沮丧,这时,教师便可以教导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展自我、展现自我。 五、小结 小学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孩子们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科学、提高科学 文化 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计算机教师,我们将在具体教学中,以启蒙为本、技能为主、尊重小学生心理特征、学用结合、循序渐进、立足普及、适度提高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新路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凌勇滦.激发学计算机学习兴趣教辅结合寓教于乐——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心得[J].科技致富向导.2012(4). [2]牛美敬.浅议小学计算机的有效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1(9). [3]赵岩.浅论小学计算机的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1(1). [4]胡春花.小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与技巧初探[J].新课程:小学(中旬).2011(1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篇三:《浅析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摘要:本文旨在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进行阐述,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的设定、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以及对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数据进行加密等信息管理策略,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为互联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防火墙;增加访问策略;数据加密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通信线路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光纤已经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中主要的通信线路,从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快速的交互式数据传递以及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快速传播的信息告诉公路。由于互联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计算机网络中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者技术来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对信息资源本身、操作人员、应用技术以及网络结构等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服务过程。 二、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以通讯线路和通讯设备为基础,将不同区域内的计算机系统连接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通信网络系统,并且能够利用设备中特有的计算机软件来来实现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在线服务、协同处理和分布计算等通信服务功能。计算机网络有利也有弊,只有人们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才能正确高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同时用法律和政策来制约并引导网络信息市场,增强全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建设,才能有效地健全网络信息管理体制,完善网络信息市场运营,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由于计算机网络中充斥的各种信息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复杂,加上有一部分人以了谋取个人私利,通过互联网络发布各种有害信息,从而加重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难度,使互联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力度,来解决各种互联网络的信息管理的各种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自身传递的信息以及网路中个中服务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包含IP地址、域名和自治系统号AS的管理的基础运行信息管理,对网络中提供信息服务的服务器的配置情况、运行负载情况以及信息服务的可用性和完整性的服务器管理,同时对计算机网络访问用户的姓名、身份识别、权限等进行的用户信息管理以及对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信息发布、信息过滤索引和导航等。但是由于人为的疏忽以及技术自身的缺陷,使得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完全地抵制互联网络中各种潜在威胁,导致计算机网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络更加容易传播,互联网自身协议的不完善,为不法分子入侵互联网络提供了可能,导致计算机网络或者企业内部网络存在安全隐患,人为地对于网络内部用户权限分配规则不明朗,为计算机网络造成了不必要的安全漏洞,操作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为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打开方便之门,使计算机网络时时刻刻受到安全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保证互联网络正常稳定安全运行。 (一)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是限制传输信息通过的一种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是采用网络隔离而保护计算机网络的有效措施,它通过智能甄选外部网络请求,来允许或者阻止其是否能够访问计算机网络,同时配合相应的杀毒软件和防病毒策略,对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出入口进行设置保护,不仅能够防止外来访客恶意攻击,同时保护了计算机内部网络的文件以及数据安全,另外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增设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对网络中的各种操作时时刻刻进行扫描并自动识别破坏性代码流,当有发现时可以自行记录并进行报警、阻断通信连接或者相应的安全策略等操作,从而确保了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增加了互联网络的容错率。 (二)增加数据加密策略 互联网络中防止信息窃听、篡改、泄露等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对计算机网络中应用数据、文件、传输口令以及控制信息等传输信息等采取数据加密可以有效地增加侵入者破译传输信息的难度,从而保护了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安全,减少入侵黑客对信息进行非法操作的可能性。数据加密是采用各种不同的算法,将原始信息通过特殊的技术,按照特定的算法与密钥值进行的数据处理。在收发双方协定加密算法和密钥之后,在信息传输时可以根据协定的加密算法和密钥对进行加密操作,然后将生成的加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当接收者收到传播数据后,根据协定的密钥,采用解密算法对其进行解密操作,从而得到原始数据,从而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三)增加访问策略 访问权限的设定可以让访客不能访问某些受保护的文件和数据,防火墙机制就是其中一种访问策略设定。当然,我们还需要增加计算机网络的访问策略,设置多级访问权限,从而保证计算机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首先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访问者进行权限分配,内部用户和外来用户对于网络中资源的使用权限和范围不同,同时设置对于不同的内部用户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目录级别访问权限也不同,保障了文件和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以及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网络的检测控制,从而增加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四、结语

专科计算机系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从而解决我们身边各种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专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计算机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低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与西方国家比,还是远远比不上。很多单位和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限制在对电子文档的处理,没有建立内部的网站,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是比较低,计算机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国家应充分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开发研究,大力培养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努力提高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1.2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的信息产业研发的投资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充足的研究投入,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不起来。没有充足的研究资金投入,我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不能真正的适应某些系统的要求。我国的重大工程、重要行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大多不是自主研发的,很多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软硬件和信息系统。而西方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化水平之所以那么高,主要还是因为其信息产业研发投资的力度充足。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大力引进国外的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开发具有特色的、先进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以更好的服务国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1.3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关,而我国的地域经济差异比较大,因此我国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各地域的计算机普及程度及水平差距比较大,在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计算机的应用还是比较局限比较落后的,但是在沿海及台湾地区,计算机的应用就比较广泛了。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重点是大陆和西部地区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2计算机应用的趋势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应用正向应用微型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巨型化、应用网络化发展。应用微型化主要表现在当前计算机已经向微型化发展,微型化的计算机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仪表仪器、家用电器等小型设备,正是微型化计算设备的应用仪表仪器、家用电器等小型设备的运用更加方便快捷。应用微型化还表现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笔记本型和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更受青睐,性价比也更高,使用也更加方便。应用智能化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应用主要是服务于人类,只有更加切合人类使用,更加智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才具有发展的潜力。因此说计算机应用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计算机除了能将人的感官行为和思维逻辑过程进行完美的模拟,还能进行学习、推理、逻辑判断。应用巨型化是指计算机的运算精度更准、运算速度更快,且储备容量更大、功能性更强。应用网络化是指计算机应用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很多系统的产生都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如交通运输系统、商业系统、银行系统等正是计算机应用网络化的具体体现。

3结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当前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过程检测与控制领域、数值计算领域、数据处理领域等。计算机应用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社会的信息化,增加社会的交往。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计算机技术水平低、信息产业化投资力度小、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等。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应用正向应用微型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巨型化、应用网络化发展。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考核基本都采用期末笔试和上机相结合的模式,既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也顾及到实际操作,虽然看上去完美无缺。但是这样的考核机制是否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能力掌握情况?以Word操作为例,学生做的只不过是根据所列出的素材和操作要求进行修改操作。但是在真正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提供完整的素材和操作要求。而是需要学生从一份空白文档开始撰写和编排。因此我们要考核的因该是学生的标准Word文档独立撰写能力,而不是模仿操作能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项目化设计实施策略

2.1以项目为抓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共识,准确的说就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项目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同时降低理论知识在课程中的比重,比如硬件和软件知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电脑组装的模拟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从硬件选配到装机、系统安装、上网设置、常用软件查找等一系列操作。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把重要的理论知识点拆成小在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基本讲解,比如在组装内存和硬盘时,讲解RAM和ROM之间的区别。在网络设置中引入网络安全的概念。这样在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注意对于知识的取舍,对于一些非计算机专业不需要掌握的知识如:计算机软件设计模型,计算机数码存储方式等等则可简略带过。

2.2结合专业实际设计项目驱动,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这个目的进行。使学生明白通过学习这门课可使他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水利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中,我才用了一个贯穿项目的教学方法,即以一个水工建筑物实习报告项目为一个整体。把整个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Word文本主体。Excel数据计算与ppt汇报材料制作等等。项目二:水工建筑物认识报告通过水工建筑物认识报告项目学生可以前期明确自己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可以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掌握解决的方法。并通过项目的完成来实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今后运用office软件熟练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设置更为合理互动的考核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也在迅速扩充套件,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并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带了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不仅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奠定技校生的计算机能力基础。因此,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采用专案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专案化

随着我国IT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语言程式设计、网页设计、区域网组建与维护能力,这就给当前的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从最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反馈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其在企业的上岗能力,更是影响到其后续的职业发展。因此,改进目前技工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已迫在眉睫。笔者学院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确立了专案化教学的模式。通过考核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以及学生的就业上岗情况,我们发现专案化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均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专案化教学模式

作为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一环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技校生只要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即可,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专案化教学则是在充分掌握技校生的实际能力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对学生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专案,每个专案均以实用为目的,理论部分简单明了,应用部分详细实用,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教学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学,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采用专案化模式的现实意义

1.突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

技工院校由于其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成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但受制于实际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采用专案化教学模式,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应用技能。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技校生学好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的关键因素。但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兴趣,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以一个个专案任务逐步地使学生体会到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

3.理实并举

近年来不少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已经发现没有必需的计算机理论基础,那些“时髦”的专业技能终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的每一个专案不仅要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实训内容,这样既能便于教师的备课,还能便于学生巩固知识,更能便于学生课外自学。

三、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专案化教学实践

1.合理设定专案

在充分考虑当前技校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将来就业需要的前提下,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点相结合,分别设定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中文WindowsXP作业系统、应用文书处理软体Word2003、应用电子表格软体Excel2003、应用简报制作软体PowerPoint2003、掌握计算机网路基础知识等专案。每个专案都有重点提示和比较经典的习题,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2.任务驱动

根据技校生的兴趣点,我们在每个专案里又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应用简报制作软体PowerPoint2003”这一专案中,我们布置了认识PowerPoint2003、掌握简报的基本操作、编辑幻灯片、新增幻灯片中的物件、修饰简报、放映与列印简报等任务,并以例项为主线,使学生在应用例项的制作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3.科学考核

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主要采用理论考试的模式,有的则采用理论+实训的模式。由于技校生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考核方式采取“分层考核”,区别对待的方法。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考核他们掌握教师课堂所讲授内容的情况以及基本操作的正确步骤;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在此基础上,要有意识地扩充套件、提高,这样就能实现以考核促教学、以考核促实训的良好局面。

四、小结

总之,技工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专案+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模式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序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计算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大专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力,那么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要更加的注重对学对学生解决问题技巧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具体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手段。

【关键词】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计算机技术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1]。大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先进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在目前的大专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缺失和弊端,影响着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实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

一、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一直是影响教学成效提成的阻碍,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陈旧,还是一些简单的理论灌输,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但教师的这一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增强。

2.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大专学生由于本身的文化水平和一些本科的院校存在一些差距,自控能力不强,另外再加上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方法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2]。在课堂上缺乏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不强,并且自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从而导致了整体学习效率的低下。

3.课程内容缺乏系统的联络。

目前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各个知识模组之间的联络性不强,再加上学生本身自我能力水平的限制导致对一些知识无法做到自主的联络和整合,久而久之导致了各种知识过于分散,在对于知识的应用上面容易存在一些遗漏和忘记,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合理的使用,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知识的实用性。

二、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1.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

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来不断的优化教学的方法,以此来更好的迎合学生的需求。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项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小型的技术比赛,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同时也提升学习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为学生创立更多的实践机会,多去参加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助于保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无目标的教学往往是比较被动和杂乱的,所以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每一项知识让学生掌握的程度和学生达到的效果进行严格的规定,尽量的将教学掌握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加的具有优势。另外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身树立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对自己进行一个合适的定位,以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增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

3.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也是目前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学生自我的差异导致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有着自身差异的学生还是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那么对于班级内的一部分学生是不太适合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等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3]。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还要在课下的时候和学生多沟通、交流,以此来透视学生的内心,明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的一些缺失和不足,从而有助于在课堂上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策略。

4.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对该专业的教师进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该对一些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的提高和培养,根据社会技术的发展优化教师队伍,使教师在自身的知识内容上面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扩宽教师的知识面。在高素质队伍的支援下,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掌握才会更加的全面,学习效果更加的高效。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某一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完全取决于是否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用自己的幽默或者是人格魅力来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4]。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今后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明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另外还要做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优化教学的策略,提升教学的效率,促进大专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赖薇.试论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碟软体与应用,2013,19:244+246.

[2]陈宁宁.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1.26.

[3]郑康林.试论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2014,23:98+58.

[4]郑秀辉.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03.25.

毕业论文本科计算机专业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在企业方面管理和培训方面,计算机软件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和 总结 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综合其他学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 方法 ,结合我校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熟练的操作和使用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技能。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是由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完成,开发出的各种软件,也大部分由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操作和使用。吉林医药学院针对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但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多样,教学学时有限,学生程序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给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综合其他学校的教学方式,结合吉林医药学院实际情况,对“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和实践。

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第一,课程内容多,覆盖范围广。吉林医药学院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在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B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后开设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了四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 操作系统 ”和“软件工程”。在有限的学时中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教师与学生都面临很大的挑战。[1]

第二,课程学时有限。吉林医药学院“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有5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将这有限的学时分配后,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更加受限,在短时间内学好该课程,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极大的挑战。受课时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对枯燥和抽象的知识无法深入讲解,没有时间通过更多的实例对概念和算法演示和说明;学生缺少足够的程序设计 经验 和调试能力,对所学内容无法融会贯通。以“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数据结构部分内容讲授为例,对于顺序表、链表、栈、队列、树、图、排序和查找等知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只能集中讲解相关知识的概念、思想及算法实现,学生练习操作时也只能是将算法在机器上实现,但具体的应用、程序设计以及调试等技巧课堂上无法细致讲解,同样,对于大部分学生,具体的应用在练习操作时练习不到。[2]

第三,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了解所学内容在其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目的和意义。但是,由于“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涵盖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浮于表面,课堂讲授以概念和理论为主,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经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了解不深。学生学习“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后,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算法,但无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3]

第四,学生的程序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吉林医药学院“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开设于学生大二下学期,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但C语言课程对于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概念抽象且规则繁多,掌握困难。对于C语言中数据的存储、算法编写、程序设计及调试等尤其畏惧、困惑,加深了接下来数据结构部分学习的难度。又由于“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之间间隔一个学期,这让学生本就不牢固的C编程知识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更加困难。

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学习“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为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样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以上是吉林医药学院“软件基础基础”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各个问题相互影响和制约,进一步影响到“软基”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效果。针对以上问题,考查其他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吉林医药学院的“软件技术基础”在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第一,利用现代 教育 技术,实例化教学。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方法,在选择教材方面,选取案例详细的教材,弥补教学学时的不足。理论课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学环境优秀,每一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辅助教学,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增加动画等元素,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的例子和生动的讲解展示给学生。如讲解数据结构中栈的存储结构、定义及算法时,利用学生熟知的手枪中的弹夹讲解;讲队列相关知识的时候,利用学生最经常使用的车站买票等生动形象的例子。再如,讲解数据库中范式概念的时候,利用学生熟悉的班级学生作为对象,分别解释各个范式的区别……

第二,对比归纳,强调总结。受到课时等客观条件限制,经多轮授课发现,学生在学习“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知识时,会有囫囵吞枣的感觉,知识无法吸收透彻并应用,已经开始下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讲授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凝练,对相似知识多进行归纳总结,用尽量少的语言复习与对比相关内容,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第三,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对于教师,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勤能补拙,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复习C语言等学过的知识,利用实验课程序调试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讲解程序并引导学生对程序跟踪,仔细观察程序变量的变化,总结经验,对程序进行优化,打下良好的程序设计基础。吉林医药学院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有18学时,实验课上除了验证课堂讲授的内容,学生无法更进一步的学习深入的内容,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我校为生工的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自主上机练习环境。对有进一步学习需要的学生,在每周三下午开设第二课堂,由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讲解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采用课程设计,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据结构和数据库部分基础知识学习后,分别要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在数据结构部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不同的设计题目,限定提交作业时间。为解决学生可能是网络下载或他人协作帮助完成作业的情况,需要学生对程序进行注释,要求学生能读懂程序。针对数据库部分,采用学生分组完成数据库题目的方式,数据库题目可采用教师命题和学生选题的方式,学生分组采用学生自主分组,要求每组5-6成员,每位成员负责数据库的不同部分,最后根据每人负责的设计难易程度评价学生的成绩。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给与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和压力,对于程序设计能力稍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达到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协同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工作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教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和个人学习情况及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瑞,孙伟,张自嘉,杨双翼.《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04):129~135.

[2]陈帝伊,马孝义,辛全才.“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计算机教育2009(22):68~69.

[3]伦向敏,门洪,兰建军.《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27)

摘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软件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今时代计算机软件技术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潜力,为人类的前进做出了巨大贡献。该文主要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主要方式、应用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述了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时期;计算机开发技术;应用;趋势

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概述

一般来说,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计算机应用软件指的是为了帮助用户解决使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设计的软件,比如娱乐、管理、文档等方面的软件;系统软件则指的是计算机本身所携带的软件,主要用于保障计算机的运行、维护等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和实用环境。从本质上来看,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运行的最为频繁的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而非计算机本身,可以说,没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就无法正常使用。20世纪中期,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较为落后,仅仅停留在手工软件开发阶段,工作效率低下,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开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人们对其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软件开发一词重新被定义:为了实现计算机的程序运行而采用的规则以及方法等相关的文档等都属于计算机软件的范畴。发展到当今时代,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大致经历了程序设计过程、软件过程、软件工程三个时期,随着时间的变化,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现状

2.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现状

当今时代无所不在的网络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支撑着互联网发展的正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和运行。随着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国内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也迅速成长,为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各大高等院校设立了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相关的专业及方向,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重点院校的专业人数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从事于软件开发行业的人才不断增多。

2.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重要性

正是有了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才推动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可以说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对当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整个信息网络的核心部分,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将网络信息传输和远程控制变为了现实,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信息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隐私性,保证人们在畅想网络所带来的自由时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大大提升了人们的体验感。此外,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以促进计算机使用和软件技术之间的问题,实现两者有机融合,从而拓展了计算机的适用范围和适用领域,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3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问题

首先,信用值计算问题。这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关键在于信用机制,由于没有统一的信用机制,因此,会导致计算方法的不同。多数情况下,采取的是乘性减、加性增的方法,加性增主要是用来处理信誉度增加的问题,这样可以对恶意节点形成约束作用。其次,是数据安全问题。虽然现阶段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经十分成熟,但是在面对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数据丢失等问题时,还是无法有效遏止,很容易造成机密文件被窃取泄露的问题,这对相关人员、机构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最后,是版权问题。这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中最严重最泛滥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版权保护法规还没有完全形成体系,再加上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等因素,软件技术开发的成果很容易被窃取,这大大降低了软件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也会对我国的软件行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3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主要方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方式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各方面理论知识也日臻完善,总的来说,现阶段最主要的软件开发方式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法、原型化方法和自动形式的系统开发法三种方式:3.1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法该软件开发方式亦被称为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三种方式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使用手段,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法着眼于软件的整体性和全局性,主要用于复杂的系统开发阶段。这种方式将软件的开发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子阶段,降低了原有软件系统的难度,便于更好的操作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法的缺点在于开发耗时长,各阶段之间缺乏独立性,前后联系密切增大了工作量。3.2原形化方法这种开发方式主要指的是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商讨决定一个统一的软件模型之后进入开发阶段并不断修改调整,直到达到用户的要求即可。这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开发手法,其优点在于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目标性强,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和技术浪费,缺点在于适用范围较小,只可用于小型简易的软件系统开发。3.3自动形式的软件开发方法主要特点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的开发目的和内容详细说明,对开发过程则不过多赘述,其优点在于可以根据软件的要求自主设计编码。

4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

任何一种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提升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开发计算机软件就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性、高效性,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举例来说,在对两个不同的软件系统VB6.0+Access和Web+_ml+Active 进 行应用时,就要根据软件本身的特点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由于第一个软件的版本与微软的版本相同,因此在安装时就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运行,无需其他辅助的系统软件,安装成功后,该系统在使用时操作流畅快捷,使用方便,并且没有其他多余的附加产品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该软件的用户需求就会不断提升,可能会因为用户过多而对使用体验造成影响,这就需要人工进行调整。而第二种软件在安装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安装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使用量。这就说明在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将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体验,唯有如此,才能获取更多的使用率和利润。

5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主要目标,其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势必会为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人与物之间相互连接物联网将会是以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2)服务性。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应用之前就是为了解决人们处理问题时的难题,未来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将借助先进的开发理念更全面、更细致的满足用户的体验和需求,所以服务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也是今后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智能化。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会更加趋向人性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是人类计算机软件的重要进步,是高科技的一次突破性进展。

4)开放化。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开放化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享,在技术上则指的是软件源代码的开放和软件产品的标准化,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可以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从根本上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实现整个软件行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伟.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80-80+82.

[2]刘芳.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向[J].中国新通信,2015(13):89-89.

[3]左岑.试析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展望[J].才智,2013(12):384-384.

[4]刘凯英.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3(1):69.

[5]潘其琳.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3):249-25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软件技术相关 文章 :

1.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2.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大全参考

3.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论文

4.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毕业论文

5.关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毕业论文

6.计算机软件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计算机毕业论文

随着毕业日子的到来,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下面是我整理的本科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摘要】

论文关键词:我们常常站在老师的角度,抱怨学生不好好学,文化基础不好,而学生、家长、社会会怎么说呢?说教育这么多年就没有变化?看看商品市场发生的变化有多大,看看企业竞争有多么激烈,而你们学校却四平八稳的,老师夹一本书,在课堂上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讲多久就讲多久,然后离开学校,还埋怨学生不听!学生为什么对游戏那么感兴趣?对网络上的东西那么感兴趣?我们需要反思,反思什么?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引导必须得有一个全新的理念。”我们努力在课程改革上做了一些尝试后认为教学内容就是典型企业工作任务的制作流程,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让学生去根据客户要求调研,分析、决策,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把一个个满意的作品交上来

全国知名职教专家、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杜明汉来我校做报告,有一段话深深振憾了我,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常常站在老师的角度,抱怨学生不好好学,文化基础不好,而学生、家长、社会会怎么说呢?说教育这么多年就没有变化?看看商品市场发生的变化有多大,看看企业竞争有多么激烈,而你们学校却四平八稳的,老师夹一本书,在课堂上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讲多久就讲多久,然后离开学校,还埋怨学生不听!学生为什么对游戏那么感兴趣?对网络上的东西那么感兴趣?我们需要反思,反思什么?之后,我们努力在课程改革上做了一些尝试,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操作课程实践项目教学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为了教软件而教软件,而要把软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任务中来,那么如何灵活运用成了我们探索的方向。现在我就从三方面说明一下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浅薄认识。

一、单科教学,不便于融会贯通,不利于综合设计能力培养。

首先,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软件操作课程主要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方正飞腾、方正书版、3DSMAX、AUTOCAD等,以前我们采用的都是类似《PhotoShop平面设计教程》类的单科教程,每节课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一门软件的某些工具(命令)进行案例教学,一个案例做完后不知道这个工具(命令)将来在工作实践中哪个地方会常用,做好的案例也不知往哪儿用,时间长了学习积极性被打消了,这个工具(命令)的用法也会因为印象不深刻,记忆不牢固而忘掉。也就是说学只是为了学,而不是为了用。

其次,每门软件都有它的特色,比如PhotoShop在图像处理方面有很强功能,这是其他软件所不能及的,在绘制平面矢量图时CorelDRAW和IlluStrator无疑又是最方便的、方正软件在报刊杂志排版方面又简单又快捷,3DSMAX在做三维立体构图时功能又是无可比拟的、AUTOCAD在制图方面又是强手。平时我们每个老师只熟悉其中一门课进行教学,遇到一个实际任务,往往仅凭一个软件很难快速完成,学生在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方面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工作中的综合设计要求。经过企业专家的访谈和论证,老板想要的毕业生不是只会某个软件的操作员,而是有较强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应变和创造能力的设计师,这就是说我们以前的实践教学内容远远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和需求,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大胆改革,使我们的教学任务变成企业的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就是企业的业务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再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多个学科横切,重组教学内容,教材就是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流程。

经过到企业的多次实践,和企业专家多次交流沟通后,我们专业的老师有一个共同认识,我们的实践教学内容就应该是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制作流程,从接到客户的一个要求开始,到分析、决策,设计多种方案,确定方案后,打印印刷、裁切出成品、客户提货等,整个工作流程都应该是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那么我们的课程内容如何体现呢?教材又该怎么编写呢?我初步认为我们不按软件来分课程,按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来分课程,至少分四门课程《数码图像后期处理》、《网站美工》、《印刷前期排版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比如《数码图像后期处理》一书则主要是PhotoShop软件调图修图功能的应用,项目一:婚纱影楼的数码照制作(5寸照、7寸照、写真照等),项目二是证件照制作,(1寸照,2寸照、驾照、身份证照、护照等)项目三:婚纱照制作(婚纱相册,大幅婚纱照,电子相册等),这块可能用到电子相册制作软件或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教程。《网站美工》主要针对网站设计前期的静态网页设计,主要是用PhotoShop软件对图像素材的调色、再加工,网页插画设计等知识点。

再如:《印刷前期排版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两本书以CorelDRAW软件或IlluStrator软件操作为主,针对不同的任务用到什么软件,教什么软件,比如每幅作品中都有数码照片的调色和图像再加工,那就讲PhotoShop的调色技巧,书籍装帧项目中书内页排版就讲方正飞腾软件,封皮就用CorelDRAW或IlluStrator软件,这两本书我们主要提取了九个典型工作任务:彩页印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报纸排版设计、异形不干胶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板面设计、字体设计、卡片设计。这样,我们把教材就变成了企业中常用的工作任务,我们的一个项目任务涉及到多个软件的操作技巧,用到哪科就讲哪科,教会学生把所有学科融会贯通起来,灵活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而且每一个项目涉及到不同的输出工具和制作流程,学生每学完一个项目就能实实在在地掌握这个项目从始至终的工作流程和技巧,到企业中就能很会适应工作环境。

三、投身企业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适应教师岗位更高的要求。

课程内容改革后影响到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早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学生,杜明汉院长强调:“现在,在知识的海洋里,到处都是知识,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渠道接受知识,学生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接触事物的时间,速度比我们老师接触的又早又快,老师不再是掌握知识最多的,也不是最权威的,那么我们靠什么来吸引学生呢?”我想我们以前把教软件操作当作教学重点是个误区,我们应该利用最多5%的时间教会学生学习软件里的命令和工具有哪些?怎么用?把95%的时间用在让学生去根据客户要求调研,分析、决策,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把一个个满意的作品交上来。

至于调研可以直接去市场调研,也可以到网络上调研,也可以同学们互换角色模拟调研,必须让学生到实践中寻求他想要的答案,在调研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对新任务的分析决策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便是老师指导加引导的时候,可以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启发和辅导,从而让学生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作品上交后,还要进行多元化评价,使同学们每一次创作后都能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取长补短。

这对我们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掌握一门设计软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从一门软件的精通到多门软件的精通,从参与企业实践,到能独当一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都需要教师静静地潜下身来,谦虚认真地向企业专家学习,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才能把控课堂上的每一个节奏,才能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才能把每个技能点落实到实处。

总之,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才刚开始,我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生一起去创造新知识,新技能,做好学生的帮助者,指导者。

论文摘要:学生是我们课堂的演员,教师则是我们课堂的导演。必要的教学条件是我们成功课堂的保证。

关键字:计算机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实践课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学生是我们课堂的演员,教师则是我们课堂的'导演。必要的教学条件是我们成功课堂的保证。现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功能齐全的机房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

功能齐全是指常用软件均具备,而且具备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全部功能。没有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机房,会对我们计算机教学起到极大的限制作用。例如:我们给学生讲《excel2003》的函数时,有相当一部分中专学生对英文单词写的数学函数不认识,哪我们怎么办呢?一个一个的讲呢还是让她们自己去解决?当然,不是都讲,提前安装《金山快译》,万事大吉。这只是一个小例子罢了,我们应该考虑的凡是教学需要的,都要有提前的预见性。

二、教师充分的备课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作为计算机实践课,那就更需要我们教师提前给学生安排好上课内容,并有预见性的作出任务的难易程度预测。所以我们备课时,就得把每一节课内容任务化,细节化,活动化,既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让学生清楚任务,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解决任务。 例如,我给学生讲解《网页模板》时,网页原有站点和网页素材已经给出,我列出了下列任务:

1、什么是网页模板,有何功能?

2、如何制作网页模板,注意什么问题?

3、如何应用网页模板?

4、互联网上有哪些网页模板,怎么使用?

四大任务让学生既要看懂教材又要切实从机器上实现,难度也依次拉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适当的教学方法是一节课成功的法宝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计算机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四、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一节课成功的保证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按规则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有学生守则,我们教师也要有自己的实践课堂规则。上课铃响后,教师精神抖擞,面带微笑走进机房,声音要足够的洪响“上课”,班长喊“起立”,如此同时学生们齐喊“老师好”,教师还礼“同学们好,请坐下”。不能省,因为礼貌有时也是相互制约的,良好的制约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知恩图报,便于师生实践课的良好沟通。课堂上如发现学生不遵守纪律,教师可采取目光示意,语言警告等形式,巧妙地处理突发事件,不得叫学生停课或外出,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语言应有一定的威慑力,让学生感受父亲般的震撼。铁的纪律柔的氛围,让学生知道老师确实为他们好,让学生自感羞愧。

五、学生积极的参与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教师的激情是上好课的灵魂,建筑施工论文有激情的教师才能令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课堂上师生双方的情绪会相互影响和相互感染,要想让学生的情绪积极与兴奋,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表扬与鼓励学生要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学生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情绪高涨、激情勃发、行动迅速。相反,如果教师表情严肃、语调平淡,试问,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又怎能放得开、轻松而又自如地投入课堂学习呢?所以计算机实践课必需相对要求学生活动自由,讨论自由,为了共同的问题或任务,一切活动自由皆在老师的控制中,让学生有的放矢的放开。

六、赏识的教学评价是一节课成功的升华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才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最根本的目标。我们应该关注学生需要什么,关注每一个孩子自主发展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求统一模式,也不求同一水平。如果,这节课我成功帮助了一个学困生树立信心,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果,这节课我交给了学生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如果,这节课我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探索的刺激与收获的满足,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那么,这就是一节有价值的课!同时也就是一节成功的课!

综上所述,我认为上好一节计算机实践课,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条件成熟后,一节课自然成功。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究方向及其策略》,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2、《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指导》,李秀 姚瑞霞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3、《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徐肇杰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4、《计算机实践课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龚 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