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论文题目

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摘 要:在西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的管理工具,已经在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也引入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及公众-社会满意度的提升,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关键词:绩效管理;博物馆一、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一)现行管理体制下博物馆的现状当前我国一般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没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投入和产出不对等,因而也制约了本该日愈增长加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不少博物馆仅能生存下去还捉襟见肘,要上项目就力不从心。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究其原因是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方式的单一、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性、多层管理行成事实上的无责任人等,这类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行业规范,即便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无统一规范和标准。第二,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及员工综合表现缺乏完善的评定体系,考核工具陈旧、考核 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并且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更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完善和提高。第三,博物馆组织对员工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第四,缺少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缺乏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第五,缺乏评价激励机制。就上述博物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看,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制的合乎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制。(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第一,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的必须。改善博物馆治理结构,推行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之间、公众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和职工之间形成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公众、行政主管部门和员工的评价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第二,引进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容易量化,便于操作,以及现阶段的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有了特定绩效目标、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这一活动中都是主动者,关乎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关心绩效,势必行成双方互动的局面,其结果必将推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引进绩效管理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施绩效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无论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方面的工作,都会容易做到合理、科学,而这二者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博物馆导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与引导组织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通过关注一些体现组织绩效的使命及核心价值,比如公众参与性、博物馆责任性等,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以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为前提,建立自身的目标体系。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内含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这与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只要细分一下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责任,就会发现文博工作比其它许多工作更需要一种更为严密,更具约束力的分工负责制,而保证这种负责制不落空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来自外部的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职工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更主要的一方是来自员工本人的自律,而推助这种自律的动力除员工自身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外,更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事实上,许多公共部有如博物馆一直在呼唤和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绩效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随着绩效管理的引入,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人人的工作目标清楚,极大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性,工作不再单纯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样,为博物馆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有效监督,是博物馆提升自己不可缺的宝贵资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的关系,强化健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从内部和外部促进博物馆绩效的提高。三、博物馆实施绩效管理实施方向谷峻岭: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一)争取博物馆发展管理的自主权为全面有效地推行绩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政事分开的核心是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下放权力,让事业单位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再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对于带有强制行政命令提供的公共服务(例如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展览陈列等)或公共产品(例如为配合该地区举办的某项重大活动而举办的展览活动等),行政主管部门除保障资金来源、协调方方面面关系外,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落实。同时博物馆也应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之际,力争减少直接干预,尽量摆脱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力求获人事和财务的自主权,拥有人员配置和资金支配的权力,按照博物馆行业性质和宗旨,确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实施博物馆绩效管理的理论前提,也是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础。(二)建立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博物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既可以使博物馆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能对博物馆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博物馆确立相关级别提供依据。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硬件”方面, 一是“软件”方面。“硬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体量,包括展厅、公共设施、库房、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中心等方面在建筑体量、安防、技防、通讯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软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机构设置、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三)建立公共责任机制博物馆应在仿效私人部门责任机制基础上对传统责任机制进行改进,将传统复杂而模糊的政治责任机制转变为二个导向的责任机制,即以结果和观众为导向,用实际收到的社会效益衡量组织绩效;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博物馆直接对员工、观众和社会责任机制。(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博物馆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紧编制、满负荷、高效率”的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合理调整各类人员的结构,优化馆内各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实现博物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用人自主、人员自主择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的新的机制。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博物馆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博物馆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在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大力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活力。(五)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实施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博物馆同其他依靠政府财政吃饭的单位一样,在体制改革尚未取得成效之前,绩效成绩利用难以在博物馆的管理体系和分配体系中起到应有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按劳分配,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实行岗位靠竞争、建立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分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政策,对关键岗位的特殊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课题工资等分配形式,逐步完善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参考文献:〔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Eic Readera.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 4.〔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6〕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9〕〔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美〕 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1〕彭剑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中山大学文物与博物馆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是22年中山大学社人院文博专业上岸研究生,文博235分,专业课排名第1。长路漫漫,研途有你,分享一些心得给在座的各位学子哈~~~

Part1:关于择校:

我认为应该考虑一下三点因素:

①上岸难度:

双一流院校的报考难度比普通一本院校大,北上广的城市院校会比二线城市的难度大。另外,我们可以从招生人数上看,郑州大学、社科院等每年招生人数量大,但是不见得容易上岸,因为报考的人数也尤其多嘛。

比如,一些学校分数难度有大小年之分,也许第1年特别简单,次年报考人数便会陡然增加。所以应该合理分析各校文博专业的报录比、大小年之分。合理评估自身实力,恰选择报考院校,这是最重要的喔。

②历年真题:

我们要根据自己身的能力选择相应的题目风格。由于文博专业全都是自命题,不同学校的题风完全不同。从考题方向上看,大部分是以博物馆和考古为主,有些学校会有特色,划分了具体方向,比如故宫学、文物保护、科技考古等等,不同方向的试题也是不一样的。从试题形式上看,有的学校全是论述题,比如复旦、中山、南京大学;有的学校会考选择、判断题,比如以往几年的云南大学。其余大部分学校都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三者结合。从考点分布上看,有的偏博物馆学、有的偏重考古学。但是据本人观察了各个学校,总体上看现阶段考古学相关题目的分值最大,但趋势是博物馆学的题目占比逐渐增大。具体而言,不同学校侧重点不一样。有些学校爱考城址和墓葬、有些学校爱考偏远的名词解释、也有些学校特别爱考本地考古,所以要多了解一下,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③学校地区:

虑一下家庭、深造、就业等相关信息。毕竟读研了,年纪也不小了嘛,不同地区的学校,对我们未来一系列的影响还是很大滴。

以上三点,就是本人择校所考虑的因素哈。每位同学的自身情况都不一样,因人而异,鞋子的舒适程度只有自己才知道。我们要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做出最佳的选择~~~

Part2:关于中大的初试考情:

第一节:考情

中大的文博专业分两个院系招生,分别是社会学与人类学院(以下简称社人院)和历史学系招生。社人院每年统考招收人数浮动在12个上下,历史学系每年统考招收人数浮动在18个左右,

社人院和历史系的初试题目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报考之初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二者区别在于日后的研究方向及其相关课程上,社人院的偏考古、历史系的偏博物馆。社人的课除了基本的考古学 博物馆学 文物学,其他选修课都是偏考古的,比如南方考古 中亚考古 艺术考古 科技考古。历史那边是一些文物和博物馆方面的,比如书画,陶瓷,博物馆展览的课

复试上,会略有区别,具体我就不透露啦,大家可以上中大的社人院和历史系的官网看看复试详情,具体有什么要求侧重。复试由于人数多的原因,历史学系的竞争可能稍微激烈一点。

第二节:考纲

在官方网站上,我们只能看见寥寥数行的考纲内容:

没有给指定的参考书目、也没有特别具体的知识范围。But,我们可以特别注意黄字部分,说明中大的题目偏文博而非考古。

So,中大文博专业课有两大难点。第一,由于知识体系庞大而又零散,加之未指定参考书目,考生不清楚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第二,文博知识浩瀚如海洋,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过于孤立、分散、难以背诵记忆,更难论述。

中大初试的题目为全部论述,9道中选6道作答,每道50分,一门300,政治英语各100,满分500。考题偏向博物馆与陶瓷、书画等文物学,相对不重考察考古内容。由于全是论述,相当6个小作文,略偏玄学。所以初试的难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

(2019年是真题的分界点,这年开始从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换成只有论述,而且题目变幻莫测、灵活多变。每道50分,若少答了一道大题基本宣判死刑,相当刺激。)

其中,书画、陶瓷基本是每年必考的,对于这两部分同学们要重点复习喔。考古的题目相对来说比较基础,这两天的考古题通常是给定一个时空范围,任你自由发挥。

Part3:专业课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博物馆学

起初,我用的是陈红京老师编写的《马工程博物馆学概论》。我把这本书的每个章节划分为了4个部分。分别是博物馆学的基本内容、藏品管理、策展相关、运营四个部分。熟练掌握四个部分后,找一些针对性的题目练习。或者自己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出题”。

然后,熟悉了课本理论知识之余,可以看一些拓展书目论文,比如生态博物馆的专题、博物馆学定义的变迁,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关系等等。了解各个内容的历史背景、发展变迁、具体措施,形成自己的独有的观点。

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多去线下的博物馆参观浏览,看看每个展出的内容、原因、背景,结合知识细致分析。现在线咨询发达了,也可以关注一下著名的展览。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可以浏览网上看看国家博物馆的每个展出,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展出这个”,“这个展出有什么特色”,“这个展是怎样策划的”等等问题。

第二节:文物学和考古学部分

文物学的内容除了文物价值、文物鉴定等基础理论,还包括陶瓷、玉器、青铜、钱币、书画、墓葬、城址等等。这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 文物学和考古很多内容是交叉的,所以复习考古学的话,也相当于把文物学复习了一遍。

这块知识我是用最直接、最基础的方法哈,一个字:背。具体过程分为以下4个序号部分。

①感知。随便挑一本富有趣味性的专题书,亦或是专题纪录片,茶余饭后,花点时间看完,形成一点粗浅、形象的轮廓认知。

②归纳。每个专题都找一本相对权威的书籍或者视频,它们基本都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那么可以梳理总结每个时代的背景、特征、代表器物。整理时,可以参考一丢丢百度,但绝不可以复制粘贴!!!因为百度网页上的描述多半艰深晦涩,或是乏于学术,甚至很多根本不精准。到时候识记背诵的时候只会精疲力尽、欲哭无泪。一定要用平实、易描述的语言进行概括。

③输入。背背背,背了就多分。背也是有诀窍,讲方法的。首先,不要死记硬背,能用自己的学术性语言写下来就行。其次,反复背,多巩固。从10月开始背的话,每天背6个小时,大概要背到11月下旬。至少背6遍以上。第1、第2是最艰难的,可能需要占据近三分之二的时间,第3遍也挺难的,到了第4遍会轻松起来。5、6遍的时候,读一遍和背一遍的时间速度基本没什么区别啦。最后,不同专题有不同的识记小窍门。以石窟寺为例,壁画、形制、造像等都是根据时代背景会有特定的变迁规律,这里不多赘述啦。推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格,每天的背诵任务打个勾,一张A4纸大概能打几十天吧,2张足够啦。这时候,距离你打怪升级一步之遥!

④产出。背完后思考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瓷器为例,从夏商原始瓷→唐南青北白→宋五大民窑→元青花和颜色釉→明清彩瓷。有哪些典型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它们有哪些影响?从技术工艺、原料产地、社会风气、外销订单等因素逐个分析。当你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并且能够有条理的串联起来。无论题型怎么变,当考到“论述明代外销瓷” “论述宋元外销瓷” “评述景德镇瓷器”等真题时候,就可以有很明晰的逻辑思路,而且不怕字数不够。(本人第一年考试的时候直接列举,没有分析,失分惨重,血泪教训啊啊啊啊)

关于文物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做成思维导图:

Part4:参考书目

从历年真题来看,王宏钧《博基》、李晓东《文物学》和张之恒《通论》的小部分是必须要重点参考的。“文物与博物馆”,题中之义应当重点把握,即“文物”与“博物馆”将会是这个专业最重要的两个部分,而从文物衍生的“文化遗产”,和作为博物馆藏品上方来源的“考古”两部分就是应当包括的次重要范围,这四个部分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当理性分配好时间与精力。

博物馆参考书目系列推荐:

《博物馆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博物馆理论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谁的文化》 詹姆斯·库

《当代中国博物馆》《当代美国博物馆》 段勇

《思考埃尔金大理石雕》 李洁 译

《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 潘守永

《博物馆与当代社会若干问题的研究》 吕建昌

文物参考书目系列推荐:

《文物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书画》 杨仁恺

《瓷话中国》 曾玲玲

《极简中国古代建筑史》 楼庆西

考古学参考书目系列推荐:

《考古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古学十八讲》 张彦远

《考古学通论》张之恒

《新祥旭考研辅导班专业课讲义》

Part5:关于复试备考:

前言:由于学校要求了不能透露任何复试相关内容,所以笔者只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备考方法喔。

首先,由于初试的复习过程看了许多书籍,我便根据初试课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的。考古学上,把历年历代的考古学重要发现挑出来,配合考古中国的一些视频。文物学和博物馆学的准备,就是把之前整理的知识框架再捋一捋,比如文物鉴定、文物分类、文物价值的框架重新默写个三四遍。以及梳理博物馆教材中的每个篇章结构,背诵一下相对基础的论述题。总而言之,就是把之前学习的所有知识有针对性的总结,一方面巩固温习自己的学科体系,另一方面结构化吸收已有的知识脉络。

其次,整理时政热点。根据关注官方公众号的推送,比如弘博网、社科院考古官网、文博中国等等。或者在新闻联播里出现和考古文博相关的热点,都仔细思考这些热点可能出的发散问题。另外,每年的十大大考古发现也需要重点关注喔,出炉时间正好紧挨着复试的时候。回答一些最新的专业新闻,可能会让老师耳目一新。

最后,找一些小伙伴进行模拟面试。把自己认为可能提问的问题交给他,让他作为面试人员,进行现场的仿真模拟。这一步主要是查询一些不熟练、意外的问题情况,同时也可以避免自己复试现场时过度紧张。如果你是跨考的同学,没有熟悉的小伙伴,可以去一些文博考研的群里寻找有需求的同伴喔。

以上就是我本人关于的文博考研的复习建议哈,若有恒,何须三更灯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考研需要爆发力,更需要的是耐力,祝同学们研途顺利,一战成硕!!!

博物馆学论文题目

一、博物馆旅游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全球范围内来看,著名的国际中心城市在发展都市旅游业时,几乎无不依仗博物馆的建设,并以此闻名于世,吸引大量的游客。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2006 年共接待参观者830 万人次,大英博物馆每年接待人数也在460万人次左右,上海博物馆一年的游客接待量也大约在106 万人次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休闲必将成为21 世纪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类在社会新文明体系创设中的精神归宿[1]。休闲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旅游的逐渐兴起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诉求。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正迎合了文化旅游的潮流,顺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和青睐。由此,笔者认为,博物馆旅游可以定义为: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者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暂时只能找到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1、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特色书店设计研究 2、试论社交媒体带来的人际交往空间演变 3、高校大学生创业实验基地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4、休闲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旧建筑改造研究 5、众创时代下的创新型孵化器建筑设计研究 6、广州地区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研究 7、城市商业中心娱乐休闲场所微区位研究 8、基于HMM和ANN混合模型的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 9、酒店“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过程和效果研究 10、梦吧咖啡厅营销策略研究 11、高校校园边缘空间的优化方法研究 12、中国城市青年旅舍设计研究 13、功能复合化趋势下的博物馆空间组织研究 14、基于商业业态提升的古镇风貌整治 15、工业风在小空间威斯汀咖啡厅的应用 16、高校学生宿舍功能配置设计研究 17、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 18、《树洞》心灵咖啡店商业计划书 19、长春市中心城区文化娱乐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20、临颍县电影院室内设计 21、集约空间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2、大学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2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茶楼商业模式转型研究 24、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案例解析 25、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大学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研究 26、基于心理账户弹性特征下消费者行为决策的研究 27、基于街区尺度的城市休闲空间研究 28、城市自助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 29、五星级酒店部门着装及配比设计研究 30、日本不同形态咖啡店的社会作用研究 31、色彩搭配在咖啡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2、温情治愈系动画创作模式研究 33、清大智博公司东师咖啡厅营销策略研究 34、高层总部办公建筑交往空间研究 35、娱乐的力量 36、大数据与PSPL调研法相结合的美国城市主街区公共空间调查与研究 37、“佳缘”校园文化咖啡厅联盟商业计划书 38、高校学术交流中心设计研究 39、济南市区餐饮店名研究 40、咖啡厅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1、城市综合性公园餐饮服务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42、餐饮空间的情景式设计方法研究 43、企业自用办公楼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44、公共建筑中人性化的服务空间 45、当代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研究 46、广州餐饮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47、高校餐饮空间多元性设计初探 48、广州市大学校园居学社区的建构研究 49、基于话题分类的汉语教学影视片段资源库构建 50、基于用户体验的咖啡厅营销推广设计研究 51、妹岛和世建筑创作的时代适应性研究 52、蒙太奇在微电影《爱在等待》中的应用 53、中原咖啡的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54、治愈系主题酒店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55、手办模型主题咖啡店设计研究 56、高校图书馆复合型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研究 57、成都市中心区餐饮业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58、丹麦当代文化建筑场所精神的营造 59、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商业化研究 60、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 61、大连城市中青年游戏休闲行为研究 62、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 63、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 64、创新和成长导向下的大学校园声环境及建设策略研究 65、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区比较研究 66、文化娱乐设施集聚区建设研究 67、研究型大学的协同创新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68、我迷故我在 69、复合空间视野下当代学术型图书馆的'行为模式与空间定位 70、商务型会所的研究 71、体现饮食文化特色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餐饮空间构建策略及设计研究 72、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学生中心”设计研究 73、骑行行动咖啡品牌策略研究 74、北京地区星级酒店餐饮功能和空间设计研究 75、博物馆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 76、译者素养在翻实践中的体现 77、国内星级酒店餐饮空间策划与设计 78、温泉度假酒店空间设计研究 79、以行为需求为导向的广州地区大学生宿舍底层空间设计研究 80、公共建筑外部空间的公共性策略研究 81、关于茶馆休闲空间的社会功能分析 82、上海休闲娱乐区布局及设施配置研究 83、成都CF咖啡师培训学校创业计划书 84、研发型高科技园办公区的休闲空间研究 85、餐饮业员工情绪劳动、组织承诺对服务破坏的影响 86、餐饮空间室内光环境意境塑造研究 87、基于移动设备的O2O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88、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89、论海口骑楼建筑文化在当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90、平庸与日常的“观照”-《此处》的创作阐释 91、大学设计专业学习行为模式及交往场所研究 92、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研究 93、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近地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整合探研 94、现代综合医院餐饮服务空间建筑设计研究 95、城市遗产视角下的西安德福巷研究 96、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97、岭南地区复合型文化建筑休闲空间设计研究 98、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共交往空间研究 99、旅游广告中民族文化传播问题研究 100、大型博物馆主要公众服务空间设计 101、办公室设计对员工身心健康正向影响之可能性 102、基于“乐活”理念的城市滨水区游憩行为研究 103、如何提高谈话类节目的魅力-栏目《三百六十行》创作分析 104、巴黎博物馆“非展览类”公共空间功能复合化研究 105、原生装饰系统在咖啡休闲空间中的应用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博物馆专业毕业论文

同学,你这是需要写开题报告好写,别急

环艺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环艺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于金阳.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工艺制备[J].国际公关,2020(05):164-165.

[2]李一鸣,李岩斌.环艺设计“空间”的感知与界定[J].戏剧之家,2020(03):212.

[3]陈祉音.浅析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1):71-72.

[4]肖昶.高校环艺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01):87.

[5]肖昶.建筑设计中的环艺设计理念的开发创新[J].居舍,2020(03):111+123.

[6]张海兰.论数字绘画艺术对环艺手绘效果图教学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20(01):202-203.

[7]周帆扬.三维虚拟VR技术在环艺设计中应用探析[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6):52-54.

[8]张悦.经济转型视角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新思路[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97.

[9]李爽.环艺设计中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研究[J].居舍,2019(32):110.

[10]毛悦.探讨室内设计的文化环艺理念[J].居舍,2019(31):107.

[11]王生权.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5):85-86.

[12]韩晓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环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138-139.

[13]王菲,王桂锋.基于环艺专业不同方向的工程图学与AutoCAD教学融合设计探究[J].科技视界,2019(27):188-190.

[14]唐丹.设计学 环艺效果图《k歌沐足豪华包间》[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13.

[15]崔晨馨.《老街区改造设计》环艺[J].大众文艺,2019(13):267.

[16]刘颖.建筑空间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20):96.

[17]李爽.虚拟现实技术在环艺设计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地产,2019(13):62.

[18]王生权.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意趣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3):76-77.

[19]刘佳男.环艺室内设计中的材料美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7):81-82.

[20].我校艺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选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3):2.

[2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艺术学部[J].装饰,2019(06):146.

[22]周帆扬.非线性设计在环艺中的应用创造[J].艺术科技,2019,32(06):234+253.

[23]李茂泉.浅析生肖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6):41-42.

[24]彭云群.《工业风餐厅设计效果图》环艺[J].大众文艺,2019(10):7.

[25]孙欣怡.钢笔速写在环境艺术设计手绘中的重要性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84-85.

[26]黄友慧,陈雪.四川省高职院校环艺专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2):171-172.

[27]王瑾文.试论当代美学在室内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9(02):262+265.

[28]王默.简析环艺设计中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J].艺术科技,2019,32(03):211.

[29]范丽慧.环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国际公关,2019(03):138.

[30]黄鹏.基于虚拟现实的环艺建模设计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9,27(05):44-47.

[31]程龙.环艺室内设计的现代化发展要求[J].建材与装饰,2019(07):107-108.

[32]高俊晓.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9(02):85+189.

[33]朱雯慧.环艺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作用及适合性探讨[J].艺术科技,2019,32(01):222.

[34]金林彩,张志辉.区域文化基础上的高校环艺课程体系研究[J].农家参谋,2019(02):161.

[35]周丽霞.手工印染饰品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8,40(12):72-73.

[36]刘闰双.从《红楼梦》看家庭环艺设计对学生诗情的涵养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22-23.

[37]梅文兵.“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环艺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138-139+142.

[38]王怀忠,唐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平台搭建探究[J].经贸实践,2018(19):269.

[39]韩明玥.浅谈高职环艺专业实训项目的应用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213.

[40]陈虹宇,凌宝玉.文化的逻辑:不止于设计——以环艺专业博物馆展陈设计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9):119-120.

[41]段晶晶.数字技术影响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交际,2018(16):86-87.

[42]陈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观[J].艺海,2018(08):94-96.

[43]徐欣怡.浅析我国高校环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135.

[44]郑毅.设计成本自动跟踪分析系统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8):62-65.

[45]权凤.浅析非茶场所环艺设计中茶文化装饰的融入策略[J].福建茶叶,2018,40(09):116.

[46]翟宇.基于环艺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55.

[47]李继侠.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8,40(08):106.

[48]孙薇.环境艺术设计融入茶元素的造型结合[J].福建茶叶,2018,40(08):111.

[49]张悦.浅谈废渣陶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问题[J].农家参谋,2018(13):262.

[50]祁铁英.论古典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06):24-25+21.

[51]刘洋.中国传统色彩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03):68-69+79.

[52]张枞.我国茶文化在环艺软装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8,40(07):351.

[53]张怀强.基于茶文化的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07):109.

[54]杨旭东.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意趣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5):240-241.

[55]彭金奇.论环境艺术对现代茶馆设计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8,40(06):488.

[56]申泽,杨瑛.论优秀的现代环艺设计师素质的几点思考[J].西部皮革,2018,40(08):134.

[57]高峰.环艺专业家具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133.

[58]苏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3):118.

[59]刘义付.生态理念视野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3):167-168.

[60]雷祯祥.环艺设计中数字技术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5):75.

[61]谭茗洋,朱晓青.论古典元素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8(04):123-124.

[62]冉临春.探讨古典艺术在当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04):245.

[63]解丽洁.关于环艺设计与空间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8(05):139.

[64]刘旭.BIM技术在高校环艺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2):158.

[65]杨帅.北欧高校图书馆环艺设计理念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06):214-215.

[66]周耀,关圣锡.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工艺制备[J].设计,2018(01):142-143.

[67]施锋.关于环艺设计与空间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4):110-112.

[68]张岩.环艺设计中传统元素的作用及适合性[J].建材与装饰,2017(50):121.

[69]王楠.地域文化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与价值[J].艺术科技,2017,30(12):349.

[70]周耀,关圣锡.分析环艺设计中艺术玻璃的应用形式[J].设计,2017(23):68-69.

[71]杨军.试论环艺设计的安全环保意识[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1):59-60.

[72]邓后平.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7(15):48+50.

[73]宋妮.茶元素与环艺景观设计的结合点分析[J].福建茶叶,2017,39(11):280-281.

[74]陈虹宇,黄韵,周健.“设计的表现”与“表现的设计”——环艺专业设计表现课程研究与创新[J].建筑与文化,2017(11):185-186.

[75]周耀,关圣锡.艺术玻璃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分析[J].设计,2017(21):150-151.

[76]董玥,孟梅林.对生态性环艺设计的分析和思考[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05):68-69.

[77]康凯.手绘效果图在环艺设计中的重要性初探[J].艺术科技,2017,30(06):297.

[78]王庆伟.环艺设计对改善雾霾污染的手段与效果论证[J].戏剧之家,2017(20):139+141.

[79]黄红春.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环境设计教育研究[J].大众文艺,2017(16):266.

[80]董雨.古典艺术在当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7(15):142.

[81]康凯.探究环艺设计中的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性[J].大众文艺,2017(14):64.

[82]杨桦.试论茶树在城市景观园林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39(07):104-105.

[83]徐启春.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7(13):56-57.

[84]任鹏程,张小茜.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7,30(03):314.

[85]唐力.浅议室内环艺设计中的人文元素设计[J].大众文艺,2017(12):77.

[86]张媛.废品陶瓷的美学意义及其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10):59.

[87]冉临春.分析环艺设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才智,2017(14):37.

[88]蔡清.陶瓷环艺设计中的生活元素浅析[J].陶瓷学报,2017,38(02):281-283.

[89]程辉.有教无类 师生情缘——怀念我的导师杨文会先生[J].雕塑,2017(02):71.

[90]徐晓宇.回族传统图饰纹样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02.

[91]万若妍.简析环艺设计中的古典美与功能的适合性[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15.

[92]尤毛毛.谈家居配饰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221.

[93]赵晓路.关于环艺专业家具设计课必要性及发展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7(05):132-133.

[94]刘续威.浅谈室内设计中家具的分隔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39.

[95]王刚.浅析高校环艺课程中传统元素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24.

[96]陈庆福.浅谈环艺设计的创作方法[J].大众文艺,2017(03):74.

[97]何方园.VR技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1):69-70.

[98]熊清华.人类学视域中的环境艺术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1):33-37.

[99]栾宇,郭佳.环艺展示空间中灯光的运用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2):95-96.

[100]刘婷婷,李江.立足日常生活 扎根地缘文化──沈康的建筑环艺设计教学与实践[J].装饰,2016(11):64-69.

[101]王金瑞,郭涌.仿真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之我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42+56.

一、博物馆旅游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全球范围内来看,著名的国际中心城市在发展都市旅游业时,几乎无不依仗博物馆的建设,并以此闻名于世,吸引大量的游客。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2006 年共接待参观者830 万人次,大英博物馆每年接待人数也在460万人次左右,上海博物馆一年的游客接待量也大约在106 万人次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休闲必将成为21 世纪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类在社会新文明体系创设中的精神归宿[1]。休闲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旅游的逐渐兴起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诉求。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正迎合了文化旅游的潮流,顺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和青睐。由此,笔者认为,博物馆旅游可以定义为: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者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暂时只能找到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文物与博物馆毕业论文范本

1、为适应我国现代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发展对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文物与博物馆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2、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Museology”,英文缩写为“M.C.H.M”。 3、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文物管理机构及各类博物馆、研究机构、出版机构、社团组织、文物商店、拍卖行等,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较好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能胜任较高水平业务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文物与博物馆专门人才。 4、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文物与博物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实物教学、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5、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文物与博物馆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6、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文物与博物馆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七、学位论文须与文物与博物馆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文物与博物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文物与博物馆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文物与博物馆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摘 要:在西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的管理工具,已经在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也引入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及公众-社会满意度的提升,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关键词:绩效管理;博物馆一、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一)现行管理体制下博物馆的现状当前我国一般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没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投入和产出不对等,因而也制约了本该日愈增长加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不少博物馆仅能生存下去还捉襟见肘,要上项目就力不从心。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究其原因是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方式的单一、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性、多层管理行成事实上的无责任人等,这类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行业规范,即便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无统一规范和标准。第二,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及员工综合表现缺乏完善的评定体系,考核工具陈旧、考核 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并且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更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完善和提高。第三,博物馆组织对员工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第四,缺少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缺乏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第五,缺乏评价激励机制。就上述博物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看,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制的合乎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制。(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第一,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的必须。改善博物馆治理结构,推行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之间、公众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和职工之间形成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公众、行政主管部门和员工的评价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第二,引进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容易量化,便于操作,以及现阶段的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有了特定绩效目标、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这一活动中都是主动者,关乎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关心绩效,势必行成双方互动的局面,其结果必将推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三,引进绩效管理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实施绩效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无论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方面的工作,都会容易做到合理、科学,而这二者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博物馆导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与引导组织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通过关注一些体现组织绩效的使命及核心价值,比如公众参与性、博物馆责任性等,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以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为前提,建立自身的目标体系。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内含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这与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只要细分一下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责任,就会发现文博工作比其它许多工作更需要一种更为严密,更具约束力的分工负责制,而保证这种负责制不落空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来自外部的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职工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更主要的一方是来自员工本人的自律,而推助这种自律的动力除员工自身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外,更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事实上,许多公共部有如博物馆一直在呼唤和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制度。绩效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随着绩效管理的引入,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人人的工作目标清楚,极大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性,工作不再单纯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样,为博物馆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有效监督,是博物馆提升自己不可缺的宝贵资源。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的关系,强化健全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从内部和外部促进博物馆绩效的提高。三、博物馆实施绩效管理实施方向谷峻岭: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一)争取博物馆发展管理的自主权为全面有效地推行绩效管理,必须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政事分开的核心是减少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下放权力,让事业单位拥有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再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对于带有强制行政命令提供的公共服务(例如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展览陈列等)或公共产品(例如为配合该地区举办的某项重大活动而举办的展览活动等),行政主管部门除保障资金来源、协调方方面面关系外,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博物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落实。同时博物馆也应借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之际,力争减少直接干预,尽量摆脱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的地位,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和机动权,力求获人事和财务的自主权,拥有人员配置和资金支配的权力,按照博物馆行业性质和宗旨,确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实施博物馆绩效管理的理论前提,也是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基础。(二)建立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博物馆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既可以使博物馆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又能对博物馆进行科学的评估,为博物馆确立相关级别提供依据。博物馆行业标准和规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硬件”方面, 一是“软件”方面。“硬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体量,包括展厅、公共设施、库房、研究中心、文物修复中心等方面在建筑体量、安防、技防、通讯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软件”方面, 包括博物馆的人员结构、机构设置、管理水平、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三)建立公共责任机制博物馆应在仿效私人部门责任机制基础上对传统责任机制进行改进,将传统复杂而模糊的政治责任机制转变为二个导向的责任机制,即以结果和观众为导向,用实际收到的社会效益衡量组织绩效;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博物馆直接对员工、观众和社会责任机制。(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博物馆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紧编制、满负荷、高效率”的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合理调整各类人员的结构,优化馆内各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实现博物馆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用人自主、人员自主择岗、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的新的机制。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博物馆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博物馆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任职条件。在推行聘用制的过程中,大力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活力。(五)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实施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博物馆同其他依靠政府财政吃饭的单位一样,在体制改革尚未取得成效之前,绩效成绩利用难以在博物馆的管理体系和分配体系中起到应有的促进和激励作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按劳分配,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实行岗位靠竞争、建立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分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政策,对关键岗位的特殊人才可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课题工资等分配形式,逐步完善收入分配的约束机制。参考文献:〔1〕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4〕Eic Readera.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 4.〔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6〕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9〕〔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美〕 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1〕彭剑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百度吧。。。 没有白来的便宜。。。

博物馆馆藏文物整理与研究论文

深圳博物馆目录[隐藏]基本信息优美环境展室一览出版书籍参观指南新馆简介[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建馆时间深圳博物馆于1981年建立,1988年11月开馆。建馆目标深圳博物馆是一座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类博物馆,是深圳文物收藏和历史研究中心。主要目标是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博物馆。他以面向大众的最广义的教育和传播知识为宗旨。通过展览、出版刊物、讲座和研讨会,让大众了解了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窥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藏品数目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二万余件,有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有展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古代历史和艺术珍品,也有近、现代深圳发展历史上意义重大的历史资料。这些珍贵文物是博物馆的重要物质基础。[编辑本段]优美环境深圳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曲折的长廊将展楼、文物库、办公楼和影视厅四座单体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建筑群。展楼前广场宽阔,南广场所树立的铸铜雕塑《闯》是我市标志性的著名雕塑。庭院四周绿树如茵,繁花似锦。挺拔的乔木、整洁的绿篱、姹紫嫣红的花卉、绿油油的草坪,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处以昂然的气息。展览大楼是一座四层的古堡式建筑,外表用米黄色泰山砖镶嵌,大门两侧镶嵌有花岗石雕塑《古代耕战图》,门前喷泉水池矗立十二生肖石雕,池内水清鱼跃。展楼内以中央大厅为中心,螺旋式分布了4层32个展厅。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中庭设有3部观光电梯,观众通过观光电梯先上4楼,参观完展览就不知不觉到了一楼。展楼内装饰以清新淡雅为主色调,展览布置与陈列内容相协调。展厅为全封闭形式,采用中央空调合主控光源,配备有多种类保安设施和自动报警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开国内博物馆设施现代化先河。[编辑本段]展室一览《古代深圳》《古代深圳》是我馆基本陈列之一,展厅面积近200平方米,位于展览大楼4层第1号厅。该陈列自1988年11月我馆开馆时起正式向公众开放,1999年11月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制作。展厅陈列的二百多件文物为我市出土文物之精选,展览分“原始足迹”、“文明曙光”、“郡县设置”、“粤海门户”、“海防重镇”等5个部分内容,以实物资料复原了深圳古代历史的基本面貌。陈列手法新颖、别具一格,极具观赏性。如“原始足迹”部分,陈列的出土文物与复原的新石器时代海边居民的生活场景融为一体,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近代深圳》《近代深圳》是我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展面积330平方米,位于展览大楼4层第3号厅。1988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改补充,重新设计和布陈,获得专家和公众的广泛好评。该陈列分为“英国的殖民侵略和新安人民的抗争”、“辛亥前后的新安社会”、“中共宝安县党组织的建立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抗日烽火”、“宝安解放”五个部分,展出图片160多张、实物100多件,通过雕塑、油画、壁画等艺术语言与环境烘托,翔实生动地展示了宝安人民对英国殖民割占香港地区的抗争和抗击日本侵略,以及抗日东江纵队在日军的封锁下营救大批文化人等重大历史事件。整个展览资料翔实,色调沉静,给人以震撼的历史感,是观众了解近代深圳人民那种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自由而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精神的生动教材。《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我馆的常设展览之一。展览面积500平方米,共展出各类野生动物标本1000余件。这里展出的动物标本分为兽类、鸟类和蝴蝶等三类,有些还是世界珍稀品种。该展览向观众介绍野生动物知识,并表达这样一种思想: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他们与人类友好相处,共同生活时自然规律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素质的提高,中华民族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类也终将进入一个与野生动物共生共荣的和谐世界。《海洋生物》《海洋生物》展览是我馆常设展览之一。展览面积200平方米,共展出海洋生物标本及古生物化石标本1000余件和大量宇航出版社《海洋地图集》的图绘资料。这是一个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展览,它不但向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了解海洋、了解祖国的课堂,也在观众,尤其是青少年面前展现了人类至今还不掌握的自然之谜。因此,它又是一把打开自然迷宫之门的钥匙,让青少年在科学的天地里探索,为开发祖国的海洋事业和生物科学而努力。[编辑本段]出版书籍深圳博物馆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机构,自建馆以来已经出版了《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创业史》、《深圳特区史》、《让历史告诉未来》、《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深圳市博物馆建馆十周年论文集》等专著和《深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南粤客家围》等大型图录,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使我馆成为了深圳历史和客家文化的重要研究机构。[编辑本段]参观指南交通方式一、公交车--市委站观光巴士1、观光巴士2、3、8、12、101、103、104、113、203、204、K113、K204、223、215、311路公交车二、地铁1号线 科学馆站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00--下午5:00周一闭馆免费参观[编辑本段]新馆简介地理位置深圳博物馆新馆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市民中心东翼,是深圳标志性大型建筑市民中心的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建筑高度26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展楼三层,四层为天台。建筑设计方案采用国际招标,由美国著名设计师李铭仪中标设计。市民中心整体造型如大鹏展翅,气势磅礴而博物馆自身则庄重内敛,耐人寻味。功能规划新馆建筑用地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展览区三层,办公北区五层,办公南区三层。其中中厅面积2160平方米,展厅面积9000平方米。新馆诞生背景深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腾飞。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深圳市委、市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1998年底,决定在市民中心辟建32000平方米的博物馆新馆,将老馆作为古代艺术博物馆。2008年7月,新馆四个基本陈列场馆施工和场景搭建基本完成,163个艺术类二次创作项目大样稿完成后转入成品制作,9月底公共区域装修完工,10月底基本完成布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和专有设备采购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深圳博物馆新馆的建成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的厚礼。深圳博物馆也将从一个以地志性类博物馆,发展成为一个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于一身的“以地志性为主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型”博物馆。向海内外观众集中展示南粤地区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自然博物、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并提供文物鉴赏,收藏咨询等多种公共社会文化服务。不断丰富深圳市民和海内外观众对深圳历史文化的认识,并成为深圳市民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开放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1)衣冠不整谢绝进馆。(2)禁止携带宠物进馆。(3)请勿触摸展品。(4)请勿大声喧哗,追逐嬉戏;请关闭移动电话。(5)请保持环境卫生,勿在展厅饮食、吸烟、乱丢废弃物。(6)请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保持参观秩序。(7)部分展厅开放拍摄,但禁止用闪光灯、立架,并禁止用于商业和出版使用。(8)大件行李请寄存。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源远流长,因此博物馆自身馆藏十分丰富,并有着一定的教育和研究意义,因此,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进行旅游方面的开发,所以“博物馆旅游”这一课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首先对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问题进行相关概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博物馆旅游事业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博物馆 特色旅游 开发利用 1.引言 博物馆的功能是进行文物标本的收集、保管和研究等,这些文物标本包括古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对于国家来说,博物馆通过馆藏文物的展览,能够对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进行展示,而且还能够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宣传,所以,进行博物馆的旅游开发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我国博物馆作为高品位、高档次的旅游地点,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积淀,成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的旅游地点,因此,对于博物馆自身来说,应充分认识到博物馆自身职能的变化,将博物馆作为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胜地进行开发,对于国家、博物馆和大量游客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馆点数量少,经济效益差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根据调查,我国现有博物馆大约两千家左右,而且参观者寥寥无几,其自身经济效益较差,甚至难以维持自身开销,与其他国家相比,拿美国为例,虽然其建国时间较短,却有着万余家博物馆,超过四亿参观者每年光临参观,这对于我国来说,不仅影响了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同时影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脚步。 2.2博物馆自身经费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除了诸如故宫博物院之类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博物馆之外,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往往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这使我国博物馆往往没有良好的设备,使得大量展品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影响了博物馆的展览效果,更影响到许多博物馆的展品安全,从而导致我国博物馆的展品受损,如湖北省博物馆,正是因为装修问题使四件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被损坏,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3文物保护不够得力 同自然景观不同,博物馆的活动区域有限,尤其是在节假日游客集中的时间,博物馆由于承载力有限,有可能导致文物受损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许多故居、遗址类的博物馆,由于自身展品往往暴露在自然条件下,大量没有素质的游客经常在文物上论涂乱画,造成文物的破坏,损失难以预测。 2.4管理方式呆板,展示技术落后,服务内容单一 近年来,虽然我国许多博物馆已经在管理上有所创新,但从总体来看,博物馆的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管理方式保守,服务态度死板,让人有敬而远之的感觉,而且博物馆的展览,没有以游客为基础,其陈列往往过于专业化,让游客不能进行相应的了解,缺乏游客的参与度,很难吸引更多游客进行游览和参观,因此,在此方面,博物馆应根据自身情况,树立创新意识,学习先进的博物馆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管理,从而提升自身的服务品质。 2.5没有合理的宣传和促销工作 博物馆从很大程度来说,是一个进行历史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的场所,因此对于广大游览者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很多博物馆往往没有合理的宣传和促销工作,缺乏相应的宣传材料,甚至在游客来到博物馆后,都没有适合游客参观游览的书面材料,没有适合博物馆自身的纪念品和特色产品,此外,适合博物馆自身的导游人员和讲解人员也严重匮乏,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博物馆特色旅游的发展。 2.6博物馆与旅游部门的联系较少 现在许多博物馆仍然未能摆脱传统观念,仍然将自己视为非营利性的教育部门,因为不需要考虑自身效率问题,更不需要和旅游部门共同开发其旅游价值,这和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开发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国博物馆的发展,需要和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在提高旅游业层次的前提下,大力提升博物馆的品质和旅游管理水平。 3.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分析 众所周知,受到我国历史文化影响,我国博物馆展品有着一定的水平和价值,因此对于旅游来说,我国博物馆资源有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但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博物馆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不够理想,因此,笔者根据这种情况,提出开发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的策略,以期对博物馆旅游事业进行开发。 3.1更新观念,和旅游业紧密结合 首先,博物馆自身要更新观念,摆脱以往仅仅进行收藏文物、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工作的框套,认清博物馆展品的品味和价值,并结合相关专家和学者的论证和研究,通过旅游行业进行效益创收,而且,博物馆应伸出橄榄枝,和旅游部门进行紧密联合,首先,博物馆需要认识到,博物馆和旅游行业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首先,晾着直接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博物馆将自身的展品特点、展出时间等传递给当地的信息部门,而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社可以将当地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并及时反馈相关的旅游信息。 此外,为了开展博物馆旅游,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始加入旅游行业协会,并加强了和其他地区博物馆的联系,通过经验交流,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认识到旅游开发的重要性,通过推出精品博物馆旅游线路、节假日优惠的方式,对博物馆特色旅游进行开发和利用。 3.2提高博物馆服务质量和配套设施品质,开发娱乐参与式旅游项目 博物馆当前的发展,是一个从蜂蜜走向开发的过程,过去,参观者往往局限于博物馆内部展品的参观,而随着博物馆特色旅游的发展,动态参观方式开始逐渐兴起,这种参观方式,是以保护相关展品为前提的,在这种前提下,博物馆需要认真组织相应的参观活动,比如在陶瓷博物馆当中进行陶艺制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需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在保护展品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特色旅游的魅力。 3.3发挥文物优势,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热点博物馆的旅游人数已经超过了自身的承载能力,而且其管理水平和基础设施不够先进,往往造成文物的损失,因此对于博物馆来说,需要对自身文物进行恰当的规划和统筹,确定自身承载力,对于有价值的展品,可以通过建造仿制品等方式进行展出,这样既能发挥文物优势,更能对文物进行恰当的开发和利用,而与此同时,各类旅游产品往往受到众多游客的欢迎,尤其对于博物馆来说,可以将自身的展品制成仿制品,促进游客的购买欲,满足了大量游客的需求。 3.4统筹规划,进行博物馆资源的开发 一般来说,博物馆自身的特色,除了和馆内展品有关之外,也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关,因此,博物馆需要充分考虑到自身展品的特色,并结合当地的文化,对博物馆开展宣传,如四川自贡市自古以来便由于盐业的昌盛发生,有着“盐都”之称,因此在博物馆建设中抓住这一特点,突出展品特色,并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利用。 3.5博物馆要联合各类社会力量进行建设 在博物馆的建设过程当中,政府资助往往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政府资助不应该成为博物馆资金的唯一来源,需要从社会力量中寻找帮助,才能得到发展,除了社会力量的赞助外,国家需要鼓励私人博物馆的建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从而促进博物馆的发展。 3.6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训,扩大宣传与促销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历史的缩影,对于国家来说有着一定的价值,但是,许多博物馆工作人员往往素质较低,未能摆脱陈旧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博物馆导游和讲解员,对博物馆的情况往往一知半解,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博物馆应加大自身宣传促销,通过广告、宣传材料的推出,吸引更多游客进行参观游览。 4.结语 本文从博物馆实际出发,探讨了博物馆在旅游开发方面的种种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策略,博物馆自身有着极大的旅游开发资源,这需要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促进博物馆特色旅游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佩群,李建萍.假日生意经·文化消费篇[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236-237. [2]章采烈.中国博物馆特色旅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5-20. [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194-196. 作者简介: 高攀(1976-),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陕西长安,单位:西安市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中心(西安市青龙寺遗址保管所)职称:已取得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遗址保护。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