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英文文学类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英文文学类论文范文

文学艺术关乎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文学作品是我们人类外化的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国文学方面的 毕业 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1、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大多数语言所具有的内在属性,模糊语言在我们的语言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罗素在1923年写的一篇有名的论文《论模糊性》中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汪培庄为伍铁平所著《模糊语言学》所做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属性,因而是语言学所不能回避的对象。”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形象性。基本上大多数读者都是通过在脑海里的再造想象欣赏文学作品的,这种再造想象的特征之一就是模糊语言。也正是这种模糊语言的使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彰显了文字的魅力。典型的一段如莎士比亚在《王子复仇记》中一句“to be,or not to be”短短几个词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和解读,同时也让这句话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2、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翻译就好像婚姻一样,它是一种互相妥协的文字艺术。同样的语言翻译也是拥有不同语言以及不同 文化 背景的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优秀的语言翻译带来的是成功的交流,而劣质的翻译也会导致误解。在这样重要的情况下,翻译就会显得异常重要,面对不同的语言,翻译者就需要采取恰如其分的翻译方式,以实现不同语言的信息成功传递。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的文学翻译也是对原著作者精神的模糊转达。 2.1、符合原文精神 文章 翻译的首要 方法 就是以对应的形式再现原文的模糊语言美感。比如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卷首引诗:Let me live out my years in heat of blood/ Let me lie drunken with the dreamer’s wine/ Let me not see this soul-house built of mud/ Go toppling to the dust a vacant shrine! (让我在热血沸腾中度此一生! /让我在醇酒般的梦幻里醉沉!/莫使我眼见这 泥塑 的肉身,/终以空虚的躯壳毁于泥尘!) 译文里面的语言就是诗歌创作中形象与模糊思维互相交感的出品,翻译可谓是恰如其分,不但精确化,还模糊化,文章美感仍在。如此译文更激发读者的 想象力 ,使语言具有活力。 2.2、模糊描述,再现意象美 翻译者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模糊描述,再现原作中人物意象模糊所创造的美感。比如在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丹·布朗运用了一连串的意象语言,目的就是为了形容兰登的模样。对原文作者来说,这些人物的外形描述的内涵隽永而且意味深长,也是作者布朗对小说主角兰登形象刻画的一种表达,所以这些模糊语言描述也具有了象征意味,相对读者来说,这些形象描述之外的意义能否转化为读者的意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中文译本中,翻译者就对此进行了有利的铺垫,比如“锐利的眼睛”、“一片暗色的胡碴”等等,就无形中为下文的“书卷气吸引力 ”进行了较为有利的铺垫也是成功地保留了原文的意象美感。 2.3、模糊单词的翻译 各种语言都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模糊性,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单词在一种语言中的概念是模糊的,那么在另一种语言中也会同样存在模糊的概念。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采用模糊对模糊的翻 译原则翻译。比如在王佐良所译Thoughts on Various Subjects 中的有一句,如下:“Complaint is the largest Tribute Heaven rec Eives, and the sincerest Part of our Devotion.”翻译为“怨言是上天 得自我们的最大贡物,也是我们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在这里翻译者将文中的模糊单词“largest”和“sincerest” 翻译成 “最大”和“最真诚”大概是最合时宜的翻译了。一般来说,在模糊 语言的翻译中,运用“模糊对模糊”的原则是最常见得,也是最省力的。 但是也有些特殊的情况,由于模糊词与其邻词之间的清晰度不明显,导致在翻译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就要运用某些目 标语 中的表达来翻译原来语言中的模糊词。 比如:Stood up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on the calm summer night through which I was journeying, noting the pale reminiscence of day that still lingered in the northern sky. (A. G. Gardiner: A Fellow-Traveler) 站起来眺望旅途窗外那沉寂的夏季的傍晚,注视着那白日的暗淡余晖仍逗留在北方的天空。从客观上来说,“night”可以翻译成“傍晚”和“晚上”,这是两个边界不很清晰的模糊词汇。之所以把“night”翻译成“傍晚”一来这样翻译忠于原文、也通顺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来使读者容易理解,也便于接受。 由于模糊词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有些时候翻译者也会根据具体的语境,翻译时采用更为精确的语言,使的翻译文章更加出彩。由此也可以看到翻译者的巧妙地翻译方式。 3、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 文学语言的 艺术是一种模糊语言的艺术。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拓展了读者的视野,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还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所以,文学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学翻译成功的关键就是掌握好翻译策略将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翻译好。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翻译意识,要尽可能把握原作的精华。同时,翻译者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现原作的模糊意蕴。 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2 论西方 典故 与英美文学 教育 摘 要:英美文学教学的困难之一是学生面对西方典故的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加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 英美文学西方典故;《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 在目前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 英语学习 的目的日趋功利,对口语大力提倡,对等级考试和各类水平测试给予极大的关注,英美文学等人文学科教育的作用似乎渐渐被人遗忘。而中西文化传统存在的巨大差异在中西文学传统中都突出地表现出来,使得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英美文学课遇到的重重障碍的表现之一就是英语典故的运用。 典故(allusions)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更透彻地说明事理,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更有力地抒发感情,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炼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强化艺术效果。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提高对英语的欣赏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 《圣经》与英美文学 《圣经》是__的一部经典,由于它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对西方各国的文学艺术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英语民族文学艺术史上,有不少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艺术家都采用《圣经》中的 故事 和 传说 为题材,创作出许多诗歌,戏剧,小说,音乐和绘画。而更多的故事传说和只言片语则进入英语日常用语,成为广泛使用的《圣经》典故。 英美作家引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如Shakespeare所著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当Portia假装肯定Shylock 这一磅肉(a pound of flesh)合同时,Shylock高兴地喊道:“A Daniel come to judgment! Yea, a Daniel!--- O wise young judge, how I do honour thee!”Daniel是《圣经》中希伯来预言家,他聪颖过人,公允无私,执法如山。在这里,用这一典故把Portia比作智慧而又刚直不阿的法官。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十分强烈的。 二、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英美文学 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其中古希腊罗马神话更是英美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典故的重要来源,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这些 神话故事 为背景或主题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以希腊神话为第一来源的《荷马史诗》可谓开西方文学之先河,深受西方人的熟悉和喜爱。中世纪伟大诗人但丁的力作《神曲》,虽然写的是__道德主题,里面却用了不少希腊神话故事。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作家的悲剧中,大量采用希腊神话故事。弥尔顿的《失乐园》虽以《圣经》故事为主题,但诗句中却随处可见希腊神话的典故。在拜伦的《哀希腊》(The Isles of Greece)一诗中,出自希腊神话的典故更是比比皆是,而这些典故均为英语民族所熟悉。又如现代作家D.H.劳伦斯名作《儿子与情人》所表现的“恋母情结”的主题,就是源自希腊神话俄狄蒲斯(Oedipus),通过隐喻与象征的手法使得这篇名作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三、世界名著、民间传说、 寓言故事 与英美文学 一些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都为英语语言文学提供了许许多多富有表现力的典故。莎士比亚戏剧(Shakespeare’s plays),《一千零一夜》(Arabian Nights),《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安徒生 童话故事 》(Andersen’s Fairy Tales And Stories)等等,都为英语民族所喜闻乐见。因此,它们入典成为英美文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莎剧《哈姆莱特》(Hamlet)中的哈姆莱特是为父复仇的丹麦王子,由于他生性犹豫不决,致使复仇计划一再延误。现在Hamlet便用来比喻忧郁不满而又优柔寡断的人。《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寓言诗人的创作源泉,经常为后代作家所引用,成为寄托教训,说明事理的典故。 酸葡萄(sour grapes),是指《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因够不着葡萄而把它称为“酸葡萄”,来聊以自慰。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则指装扮成正人君子的敌人,而“cry wolf”(喊狼来了)则用来指发虚假警报。又如《一千零一夜》中的《芝麻开门》(Open Sesame),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Cinderella),德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浮士德》(Faust)等等,早已在英美文学中屡被运用。 由于历史的传统和文化的背景不一样,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典故。引用典故,已成为世界文学传统的修辞艺术。典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强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往往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英美文学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和英语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因此,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增加典故的教学内容,不仅符合英美文学教学大纲要求,还体现了英语专业语言教学的趣味性和活泼性。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客观的、原汁原昧的英语语言,体验经典精邃的文学语言的表达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娜. 中西文化导入与英美文学教学[J].文教资料,2005,(26). [2] 郭慧. 英美文学与英语学习[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5). [3] 赵亦倩.英美文学课堂中的文化渗透[J]. 考试周刊,2008,(30). [4] 胡文仲.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当代英美文学之中的存在主义隶属于当代西方国家的哲学体系,也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中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语言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了解其中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这个方法其实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不断诵读,确实能够有效地稳固学生对于单词、句子结构、整体语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就是阅读再多遍,也不可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是涵盖面极广的语言的精炼和巧妙的运用。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和使用只会高出一般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会比这个要求更低,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学这一元素,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教学实践,教师们发现,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确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且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达到了兼具考试和实用两个层次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决定着语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的精炼。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于该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学习。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国家,也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极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数年中精通是绝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未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国语言的学习尚且如此,更遑论拒自己国家千里万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特别巨大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具备极强文字驾驭能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精炼与巧妙组合,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帮助,还直接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这种元素是无法进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通过对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中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要点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其实我们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举例来说,对于非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听和说不必考核,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对于语文的考察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能读懂和能写出两个层次,语文的考核会考核学生对于古文、现代文深刻的理解,要体会隐藏在纸面上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对于英语的考核就没有这么深入。当然,对母语的考核和对外语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是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与英语母语的人流畅沟通的,所以要求必须要提高。但是又因为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错的方法。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关于“兼听”和“偏听”的讨论。在语言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的这种信仰更加坚定。并且刨除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些直接的元素来考虑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会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在情感的表达上,这种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国家都一致的。并且当前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如果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其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审美和价值观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解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绝不仅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学名著就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改革。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个教育体制变动较大的只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并不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具体到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目标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谈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倾斜。想要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量。并且为了由于英语这门学科并不会吸引大多数的学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对的考核对敦促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本身这种模式都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够仅仅是考试。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理解,一举多得。第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那么相应的,教师的英美文学素养必须也有所保障,并且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的领会,并且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要求比传统的英语教师要高得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对西方文化较为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有涉猎。这样能力全面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英美文学素养。第三,当前的英语教材亟需改编。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课上的部分讲解和课下的学生自觉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要做到将英美文学素养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当前的英语教材是中国的相关专家和一些国外的相关专家联合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确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但是却在文学性上有些许的不足之处。未来英语教材应当在保有现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英语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这样对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感和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是更加有利的。当然,英美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产生了一些困难的,因为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语、修辞和非常规的英语用法,不过对于适应了这些困难以后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

在解决了基本的教育体制、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前提条件以后,就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第一,要设置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学生读写和教师讲解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己先通读设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师生交流或者同学间的交流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动,例如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读后感的诵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要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活动,组织相关的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活动等等。第二,多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从网络中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资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作者的背景、文学作品的整体逻辑和脉络等等,并且借助于多媒体的设备,用各种声光影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仅仅给学生视觉刺激的教师模式。其实这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信息,还能够真正地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被动地“教”为主体向现在的主动地“学”而转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变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说和写。每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会有感悟,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深化,将这些在不断阅读中积攒的一点一滴逐渐融合成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果比传统的模式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点是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明显的,不利的地方则是学生需要认知的事情太多、太繁琐了。但是其实能够正视和有效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又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但是教学和学习实效是非常差的。近些年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不断地研究大学英语的创新出路,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动。而在当前形势下,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成为了一项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不小成果的手段。当然,这种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普通高校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设置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曾经备受青睐。然而,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潮冲击下,功利主义泛滥,实用型的课程如口语、听力、翻译课等成了重要的专业课程。英美文学课则显得可有可无,逐渐被边缘化。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大压缩英美文学课程。根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时仅为72个学时,其中,英国文学36个学时,美国文学36个学时。每周两个课时的文学课,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概念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是作为两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是把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本应分开的课程合为一体,称为英美文学。还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英美文学史”这门课,只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分别开设一学期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学生对整个英美文学史没有系统和宏观的把握,就直接研读作品,使学生只掌握少数具体的作家作品,对各个文学流派、文学传承以及与时代的联系缺乏整体掌握。

(二)课时安排偏少,边缘化趋势突出

为迎合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全国外语院系刮起了一股砍削文学课的飓风。更改教学大纲,削减文学课程,并不顾自己的实际,硬性增设经贸、金融等课程。英美文学课从一二十人小班的、讨论式的教学变成了一两百人的大班讲授式,从两个学年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外语院系干脆把英美文学课定为选修课,英美文学课遭遇严重的“边缘化”。

(三)开设时间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尽管是英语专业,但在大学一二年级很少接触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文学功底差,到了大三突然接触深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剧作《浮士德》、《麦克白》等,感到艰涩难懂,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我们除了要重视专业教育外,也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加强学生在文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而学习外国文学是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而重要的一环。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大大降低了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的将只是翻译工具,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师,应该以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为己任,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走出英美文学课程困境,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人文价值。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许多年来,英美文学的教材一直沿用“文学史+选读”的固定而陈旧的模式,教材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列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史知识,如所有作家的时代背景、生卒年月、作品概况介绍等,这些内容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实,将宝贵的教材篇幅用来介绍背景知识是不科学的,这可能会让学生忽略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应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并提升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建议是在作品之前设置一些预习作业与问题,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查找和总结作家介绍和作品背景,将宝贵的篇幅留给文学作品本身。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遴选也是教材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往往是厚古薄今,尤其是早期的经典著作对古英语涉猎过多,如学生在文学课的开始就遭遇内容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难以把握作品的精髓与内涵,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英美文学时间跨度大、内容非常广泛,名家名作不胜枚举,教材的设置和作家的取舍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宏观把握下的重点筛选,比如在讲美国文学中的当代戏剧时,应将重点集中于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并将他们的写作风格、历史传承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代表作如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找出现代人的孤独、欲望和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等剧作家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学时期的科学把握,也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降低学习难度。

(二)改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衍生出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美文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则疲于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自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见解和思考,更不用说对文学经典的鉴赏与文学情趣的提升。由于教材死板,授课方式墨守成规,英美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语言知识点,而没有提升对文学文本的整体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研究性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开始时,由教师推荐一些有关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课题给学生进行研究,如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研究、美国梦文学研究、美国现代戏剧研究等。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承担不同的课题,并在课堂上用幻灯片等方式陈述研究结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适时组织收看英文原版电影等。

(三)采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英美文学远离我们熟悉的母语环境和语言习惯,且跨越时代久远,陈旧、落后的“书+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难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多媒体设施不足和设施陈旧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推广铺平道路。

首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抽象、晦涩的文学作品通过视频、音频等材料更生动、直接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耳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改善英美文学课堂上沉闷、单调、枯燥的教师一言堂的顽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能更大限度地克服授课时间与授课场所的限制,有助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向课外有效延伸,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材料,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懂得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快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类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篇1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摘要]很多英美经典电影,都是以英美文学为蓝本进行改编的。将文字转换为银幕上的画面,这样的变化,更有利于观众对原作中角色的定位。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本文以一些经典的英美电影,对比那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包括对爱情的执著、自我价值的追求、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的方面。 [关键词]英美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一、引 言 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从莎士比亚时期开始,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法国、美国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活跃程度,特别是随着电影产业的兴起,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更加有利于对原作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展示。在这一点上,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英美电影,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诠释了电影视角下的女性角色新特点,其中对于女性主义的形象表现极为突出。 二、女性对于爱情的执著 爱情,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一直延续的格调。无论是辉煌的史诗巨制,还是社会小人物的刻画写实,其中都有着爱情的主题。在爱情面前,电影,或者说原作中的这些女性角色们,敢于为了爱情反抗传统,反抗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世俗。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的小说《廊桥遗梦》的电影中,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之间的爱情,突破了家庭与婚姻的禁制,两人的爱情在当时是一种被唾弃的行为,是对婚姻的背叛,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在电影中,弗朗西斯卡在意大利长大,嫁人后随丈夫来到了美国。源于意大利的浪漫,弗朗西斯卡在美国乡村的生活无聊至极,在她与罗伯特的爱情中,尽情洋溢着自身的浪漫风情,这是冲破了世俗枷锁的爱情。弗朗西斯卡的爱情让观众落泪,是因为她没有因为爱而放弃自己的家庭,她仍旧记得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但却为了爱希望自己死后能与罗伯特在一起。 在原著中,弗朗西斯卡这一角色,对其爱情的描写文字较多,而在电影中,人们通过女演员眉宇间的那抹思念,很直接地理解了她对罗伯特执著的爱以及对家的责任感。爱情与女性之间,似乎是文学作品中必然保留的桥段,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英美电影中,爱情的主旋律,不仅是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一种致敬,更符合潮流下的电影要求。 又如在《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爱,而无其他杂糅的情感。当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虽然罗切斯特的豪宅已经被他那个疯子般的妻子烧毁,虽然罗切斯特因此而失明,但是简?爱按照心中对于爱的执著,认为这样的罗切斯特仍旧是自己的最爱。简?爱因为自己的爱而成为罗切斯特的天使,罗切斯特的余生因为简?爱而精彩。 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在尊重英国女性作家奥斯汀原著的基础上,小说中的人物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爱情,一直被人们所谈论。伊丽莎白的爱情观中,没有金钱财富,没有地位差距,有的是彼此之间的了解,是两人之间的彼此相爱。通过电影中,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渴望平等,不难让观众理解原著中的那个对爱情很执著的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伊丽莎白的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不需要无聊的高姿态和耍酷态度。 伊丽莎白这样的爱情观,也正是原著作者奥斯汀的爱情观。我们在看这些英美电影时,对于银幕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更加直观的理解,而爱情这种在银幕上独特表现的情感,更容易让我们通过电影了解原著中女性的爱情世界,那是一个执著的感情观。 但是这样的爱情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很难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女性的爱情执著观,带来的往往是爱情悲剧。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对于爱情也是固执的,哪怕被自己的爱人阿尔芒误会,她仍旧默默地承担着因为爱情而带来的伤害。不管爱情的结果怎样,对于爱情,这些女性仍旧是那么执著与肯定。 三、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权主义 在众多的英美电影中,都很好地再现了原著中反抗男权的思想,即强烈的女权主义。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最为显著的表现点。目前,改编的英美电影中,多以20世纪初期的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蓝本,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开始阐述女权主义,反对男权。这种现象并不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所独有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很多的女性实际上开始走出家门,进入了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而这些女性正是反抗男权的代表,她们的身上少了些浪漫的气息,但是却多了一些职业性的元素。她们更加关注社会、政治等话题,这些女性角色,追求的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很多的英美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在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女性角色斯嘉丽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而在以《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中,观众对于那个富家大小姐斯嘉丽印象深刻。影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战争夺取了斯嘉丽家庭的一切,而斯嘉丽在重重困难中,从一个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大小姐,成长为一个智慧的现代女性。 斯嘉丽这个女性形象在原著中,属于写实人物,米切尔对于这个人物没有泾渭分明的描述,而是做了真实的叙述。在电影中,这种感觉更加直观一些,斯嘉丽似乎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所以,很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不再是一个独立于外的弱势群体,导演与作者都在强调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她们有着自我价值。在电影《名利场》中,那个为了跻身上层社会的蓓基,按照现代的评判观点来看,用“女强人”来形容蓓基更加合适。 她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惜卖弄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歌声,甚至自己的肉体,蓓基一直在展示着自己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勾引好友艾米利亚的哥哥乔斯,还是对克劳莱家族继承人的罗登,蓓基都成功地将自己的价值融入计谋当中。 这些女性形象,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女权思想在电影或小说中都毫无掩饰。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本是巴黎的一个名妓,但是她爱上了阿尔芒,并与之在乡下同居。 阿尔芒的父亲认为是玛格丽特葬送了儿子的前程,胁迫玛格丽特移情别恋,而阿尔芒信以为真,愤怒下当众羞辱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终因病而亡,而阿尔芒事后知道了缘由后,悔恨不已。玛格丽特的死,是爱情悲剧的表现,更是对男权世界一种无声的反抗。同样地,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一开始,伊丽莎白因为达西的高傲而没有接受他的表白。 我们通过电影,再去原著中寻找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会发现奥斯汀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那奇妙的爱情。直到达西改掉了自己的“臭毛病”,伊丽莎白才真正地接受了达西。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对于达西的那种大男子主义很厌恶,她故意地对达西冷漠,也正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在哈代的《无名的裘德》改编成电影后,苏的“新女性”形象更加凸显,她敢于追求自我的价值而反抗学校的规定,敢于直面对裘德的爱。 四、悲剧色彩浓重的女性形象 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的英美电影中,很多女性形象都是悲剧性的。这些女性形象虽不至于占据英美文学作品的大半,但是在我们观看的很多英美电影中,这样的悲剧色彩,似乎更受到导演和编剧的欢迎,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更多是与作品创作背景下的大多数女性有着明显的思想和行为区别。正是因为这些女性角色“前卫”的行为,造成了她们悲剧的产生。这些悲剧多体现在女性的爱情上,还有社会阶级的残酷压榨上。 例如,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芳汀这个角色,被赶出了工厂,死在了医院里。她本有一个美好的爱情,但是却被情人抛弃,独自带着女儿珂赛特。在改编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被迫去那个她永不想涉足的地方,卖了自己的头发、牙齿,甚至是身体。当I Dreamed a Dream响起时,芳汀的悲剧终究发生了。对于芳汀的死,是悲剧的结局,也是她的解脱。 又如,在《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这个角色,是莎士比亚在17世纪塑造的形象,而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和中国的传统女性一样,对父亲和兄长十分尊敬,甚至达到了盲从的地步。然而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对她的表白,被奥菲利亚的父亲否决。当奥菲利亚的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后,奥菲利亚崩溃了。她一直在无声地承受着一切,但悲剧的脚步没有因为她停止。一个纤弱的女子,一个温柔的女子,一个性格柔弱的女子,在那个年代注定了她的悲剧色彩。 在英美文学中,女性的悲剧色彩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电影改编后,这种女性悲剧更加真实。她们与周围生活的格格不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除去《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这种被社会压到无法喘息的女性外,还有爱情带来的悲剧。例如在《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她有着自己的家庭,却爱上了罗伯特。 这样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在道德的束缚下,在伦理的谴责下,弗朗西斯卡的爱情只能以悲剧结束,四天深入骨髓的爱情,折磨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这样的悲剧让观众更加心痛。同样地,在《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也是一个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凯瑟琳对于爱情的渴望极其矛盾,她希望自己的爱情是不受世俗影响的纯净的爱,还期望能够找到身世好、家境富裕的白马王子。凯瑟琳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是纯净的,为此不惜打破社会的道德枷锁。而凯瑟琳还是放不下对财富的向往,她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成为山庄的女主人。这是世俗中“美好”的婚姻,但她对爱情的矛盾,让她无法割舍爱情,最后为之付出了生命。 五、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无论是对爱情的执著,还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抑或是悲剧性的色彩,通过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表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英美文学作品中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女性主义在文字上的宣泄,在银幕上的爆发。在19世纪,简?奥斯汀、勃朗特等一大批女作家走向英美文学的高处,她们反对男权,发扬女性主义。例如,在勃朗特的《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积极向上,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了男主人公罗彻斯特。 在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中,简?爱一直保持着克制和清醒,她嘲笑那些可笑的权贵,她向往平等。简?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简?爱对于爱情的追求,一直保持着独立。她知道了罗彻斯特有妻子后,不愿贬低自己的地位价值,选择离去。而当她认识到自己对罗彻斯特的情感后,不顾罗彻斯特的失明和一无所有,仍旧回到罗彻斯特的身边。简?爱的容貌也许并不出众,但是她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她追求独立和自主,她有更加吸引男性的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特别是简?爱对于经济独立的认识。这都是独立自主女性形象的表现。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中,简?爱都让我们感叹不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同样的女性特质,我们在《名利场》中的蓓基身上也能看到一些,蓓基的“女强人”特点,正是她独立自主的一些体现,虽然她一直想傍上一个富翁。 六、结 语 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爱情还是自我价值,抑或是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方面,都有着吸引人的地方。通过电影的展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似乎活了过来,以电影来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耐人寻味,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闲来无事,可以走进影院,去回顾一下这些英美经典。 [参考文献] [1]辛淑兰.超越傲慢与偏见:从女性视角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幸福婚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2]黄治康.《呼啸山庄》的女性意识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王盈盈.从女性视角解读美国电影《廊桥遗梦》[J].电影文学,2013(08). [4]陶曦,李雯倩.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J].电影文学,2010(12).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篇2 浅析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二者关系 摘 要:通过英美文学作品与我国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发现,英美文学主题,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定位为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而我国文学作品人和自然的关系为相互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主题;人和自然 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在“人和自然”的主题方面存在差异,是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和研究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作品的重要线索。 一、英美文学发展的分析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英国文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英国与美国语言因为同属于一个英语体系,长久以来认为美国文学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两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 文化 的等外在力量的影响,以及遵循文学内部自身规律,其文学发展历经了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维多利亚、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战后则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中古英语时期的文学较以前在扩展主题、丰富类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深受到__的影响,传奇小说及诗歌逐步流行。 二、英美文学中人和自然的主题分析 尽管英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多元化,但社会的存在无外乎人和自然,世界上好多文学作品都是反映“人和自然”这一主题的,当然英美文学也不例外。 英美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力图揭示在特定条件下主宰人的行为的两种力量:一方面是遗传,是人内在的力量,具体来说是描写人对其生物本能的依赖,即人追求爱情、金钱和享受的不可压抑、无法阻挡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是外在的力量,是作家对人所生存的社会的研究,具体来说,是描写高度文明的社会给人造成的威胁与围困。民族传统依据每个民族生活的社会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传统一经形成便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能长久地在民族成员中保留下去。 自然,既是人类的母亲和摇篮,又是人类的敌人和战场。这种矛盾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的自然观念中,便是两种对立的心态: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这种对立一直贯穿英美思想、文学传统的始终。就文学家个体而言,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性和变动性。有的礼赞、崇拜自然,有的在对抗、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突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有的聚焦于特殊的人化了的自然环境,有的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的交融,有的显示出超时代的远见卓识。 三、我国文学作品中人和自然的分析 我国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 故事 含有丰富的泛神论思想:自然界的一切都神圣不可毁坏,因为一切都是从一个叫“盘古”的巨人身体长出来的———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 收藏 ;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云,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 传说 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人类应该爱护自然和其他一切生命。 四、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中“人和自然”对比分析 在探讨英美文学中的“人与自然”时,实际上是包含着比较与借鉴的意图的。通过通读惠特曼、梭罗等人的作品,我们了解到他们都是受到过我国宗教和哲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识到,我国文学作品中包含的天人统一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事实上,现代西方某些哲学、伦理学在理论建构之际,就已经吸收了一些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天人统一的智慧。德国学者格罗伊从东西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对立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以印度佛教和我国道教为代表的东方传统“人与自然”与英美作品中反映的“人和自然”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遗憾的是我国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急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大量引进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忽略对本国文化传统的建设与更新,如今已面临比西方国家更为严峻的自然问题。目前我国在大力倡导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样一个思潮巨变的历史时刻,一方面,作家们应该大力弘扬我们祖先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大力推出优良作品;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有责任感,要注重社会的我和自然的我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健红.论英美文学教学的道德关联性[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11).

当代英美文学之中的存在主义隶属于当代西方国家的哲学体系,也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中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语言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了解其中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这个方法其实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不断诵读,确实能够有效地稳固学生对于单词、句子结构、整体语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就是阅读再多遍,也不可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是涵盖面极广的语言的精炼和巧妙的运用。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和使用只会高出一般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会比这个要求更低,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学这一元素,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教学实践,教师们发现,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确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且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达到了兼具考试和实用两个层次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决定着语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的精炼。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于该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学习。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国家,也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极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数年中精通是绝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未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国语言的学习尚且如此,更遑论拒自己国家千里万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特别巨大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具备极强文字驾驭能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精炼与巧妙组合,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帮助,还直接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这种元素是无法进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通过对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中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要点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其实我们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举例来说,对于非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听和说不必考核,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对于语文的考察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能读懂和能写出两个层次,语文的考核会考核学生对于古文、现代文深刻的理解,要体会隐藏在纸面上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对于英语的考核就没有这么深入。当然,对母语的考核和对外语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是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与英语母语的人流畅沟通的,所以要求必须要提高。但是又因为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错的方法。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关于“兼听”和“偏听”的讨论。在语言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的这种信仰更加坚定。并且刨除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些直接的元素来考虑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会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在情感的表达上,这种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国家都一致的。并且当前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如果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其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审美和价值观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解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绝不仅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学名著就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改革。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个教育体制变动较大的只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并不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具体到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目标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谈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倾斜。想要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量。并且为了由于英语这门学科并不会吸引大多数的学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对的考核对敦促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本身这种模式都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够仅仅是考试。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理解,一举多得。第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那么相应的,教师的英美文学素养必须也有所保障,并且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的领会,并且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要求比传统的英语教师要高得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对西方文化较为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有涉猎。这样能力全面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英美文学素养。第三,当前的英语教材亟需改编。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课上的部分讲解和课下的学生自觉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要做到将英美文学素养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当前的英语教材是中国的相关专家和一些国外的相关专家联合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确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但是却在文学性上有些许的不足之处。未来英语教材应当在保有现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英语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这样对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感和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是更加有利的。当然,英美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产生了一些困难的,因为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语、修辞和非常规的英语用法,不过对于适应了这些困难以后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

在解决了基本的教育体制、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前提条件以后,就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第一,要设置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学生读写和教师讲解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己先通读设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师生交流或者同学间的交流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动,例如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读后感的诵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要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活动,组织相关的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活动等等。第二,多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从网络中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资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作者的背景、文学作品的整体逻辑和脉络等等,并且借助于多媒体的设备,用各种声光影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仅仅给学生视觉刺激的教师模式。其实这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信息,还能够真正地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被动地“教”为主体向现在的主动地“学”而转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变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说和写。每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会有感悟,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深化,将这些在不断阅读中积攒的一点一滴逐渐融合成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果比传统的模式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点是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明显的,不利的地方则是学生需要认知的事情太多、太繁琐了。但是其实能够正视和有效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又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但是教学和学习实效是非常差的。近些年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不断地研究大学英语的创新出路,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动。而在当前形势下,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成为了一项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不小成果的手段。当然,这种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普通高校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设置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曾经备受青睐。然而,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潮冲击下,功利主义泛滥,实用型的课程如口语、听力、翻译课等成了重要的专业课程。英美文学课则显得可有可无,逐渐被边缘化。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大压缩英美文学课程。根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时仅为72个学时,其中,英国文学36个学时,美国文学36个学时。每周两个课时的文学课,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概念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是作为两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是把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本应分开的课程合为一体,称为英美文学。还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英美文学史”这门课,只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分别开设一学期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学生对整个英美文学史没有系统和宏观的把握,就直接研读作品,使学生只掌握少数具体的作家作品,对各个文学流派、文学传承以及与时代的联系缺乏整体掌握。

(二)课时安排偏少,边缘化趋势突出

为迎合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全国外语院系刮起了一股砍削文学课的飓风。更改教学大纲,削减文学课程,并不顾自己的实际,硬性增设经贸、金融等课程。英美文学课从一二十人小班的、讨论式的教学变成了一两百人的大班讲授式,从两个学年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外语院系干脆把英美文学课定为选修课,英美文学课遭遇严重的“边缘化”。

(三)开设时间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尽管是英语专业,但在大学一二年级很少接触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文学功底差,到了大三突然接触深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剧作《浮士德》、《麦克白》等,感到艰涩难懂,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我们除了要重视专业教育外,也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加强学生在文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而学习外国文学是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而重要的一环。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大大降低了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的将只是翻译工具,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师,应该以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为己任,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走出英美文学课程困境,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人文价值。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许多年来,英美文学的教材一直沿用“文学史+选读”的固定而陈旧的模式,教材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列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史知识,如所有作家的时代背景、生卒年月、作品概况介绍等,这些内容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实,将宝贵的教材篇幅用来介绍背景知识是不科学的,这可能会让学生忽略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应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并提升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建议是在作品之前设置一些预习作业与问题,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查找和总结作家介绍和作品背景,将宝贵的篇幅留给文学作品本身。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遴选也是教材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往往是厚古薄今,尤其是早期的经典著作对古英语涉猎过多,如学生在文学课的开始就遭遇内容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难以把握作品的精髓与内涵,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英美文学时间跨度大、内容非常广泛,名家名作不胜枚举,教材的设置和作家的取舍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宏观把握下的重点筛选,比如在讲美国文学中的当代戏剧时,应将重点集中于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并将他们的写作风格、历史传承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代表作如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找出现代人的孤独、欲望和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等剧作家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学时期的科学把握,也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降低学习难度。

(二)改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衍生出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美文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则疲于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自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见解和思考,更不用说对文学经典的鉴赏与文学情趣的提升。由于教材死板,授课方式墨守成规,英美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语言知识点,而没有提升对文学文本的整体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研究性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开始时,由教师推荐一些有关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课题给学生进行研究,如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研究、美国梦文学研究、美国现代戏剧研究等。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承担不同的课题,并在课堂上用幻灯片等方式陈述研究结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适时组织收看英文原版电影等。

(三)采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英美文学远离我们熟悉的母语环境和语言习惯,且跨越时代久远,陈旧、落后的“书+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难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多媒体设施不足和设施陈旧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推广铺平道路。

首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抽象、晦涩的文学作品通过视频、音频等材料更生动、直接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耳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改善英美文学课堂上沉闷、单调、枯燥的教师一言堂的顽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能更大限度地克服授课时间与授课场所的限制,有助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向课外有效延伸,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材料,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懂得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快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英语文学文化类论文范文

当代英美文学之中的存在主义隶属于当代西方国家的哲学体系,也属于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的流派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在中国,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这句话的含义是在语言学习中,只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了解其中的含义。在英语学习中这个方法其实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不断诵读,确实能够有效地稳固学生对于单词、句子结构、整体语感的掌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并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就是阅读再多遍,也不可能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但是涵盖面极广的语言的精炼和巧妙的运用。文学作品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和使用只会高出一般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而不会比这个要求更低,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引入英美文学这一元素,以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呢?答案是肯定的,经过教学实践,教师们发现,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确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且学生的英语驾驭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达到了兼具考试和实用两个层次的价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深刻了解西方文化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文化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决定着语言的所有要素。任何一种语言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文明的精炼。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就是对于该国家或者地区文化的学习。对于母语的学习和本国文化的学习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为即便是再小的国家,也最少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极为深厚的,想要在短短十数年中精通是绝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中国学生每个人的语文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未必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很好的原因所在。本国语言的学习尚且如此,更遑论拒自己国家千里万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特别巨大的国家的语言的学习。而每一个国家都有具备极强文字驾驭能力的人,他们的文学作品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精炼与巧妙组合,不仅对语言文字的解析十分有帮助,还直接体现了本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文化这种元素是无法进行教育的,只能自己去感悟,通过对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敏感程度。

2、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能力

中国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要点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其实我们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这个层次是非常低的。举例来说,对于非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来说,听和说不必考核,因为这是每一个中国人进行交流的前提,但是对于语文的考察却不会仅仅停留在能读懂和能写出两个层次,语文的考核会考核学生对于古文、现代文深刻的理解,要体会隐藏在纸面上的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元素。但是对于英语的考核就没有这么深入。当然,对母语的考核和对外语的考核肯定是要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多能够适应国际化的优秀人才,是要让这些学生将来能够在国际上与英语母语的人流畅沟通的,所以要求必须要提高。但是又因为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能力,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文化就是不错的方法。

3、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关于“兼听”和“偏听”的讨论。在语言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尽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能够对全世界范围内各种意识形态都有一种较为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的这种信仰更加坚定。并且刨除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的碰撞这些直接的元素来考虑的话,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会讴歌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在情感的表达上,这种人文的思潮是任何国家都一致的。并且当前的时代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如果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对其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文学作品在提升审美和价值观念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其中的人文性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望尘莫及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解析

1、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绝不仅仅是多看基本英美文学名著就能达到目的的,还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改革。第一,要进行教育体制上的必要革新。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是似乎整个教育体制变动较大的只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似乎并不大。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高等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任务,其改革的成效将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那么具体到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这一目标上,自然不可以免地要谈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天平倾斜。想要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必然要做的是加大学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阅读量。并且为了由于英语这门学科并不会吸引大多数的学生,所以有必要用相对的考核对敦促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当然,本身这种模式都是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考核自然也不能够仅仅是考试。可以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和比赛,既增加趣味性,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理解,一举多得。第二,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有必要了。既然要求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有一定的提升,那么相应的,教师的英美文学素养必须也有所保障,并且教师在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也应当有相应的提升。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英美文学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刻的领会,并且主动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创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要求比传统的英语教师要高得多。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牢固的英语基础知识、对西方文化较为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对世界各国的一些文化知识都有涉猎。这样能力全面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优秀的英美文学素养。第三,当前的英语教材亟需改编。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课上的部分讲解和课下的学生自觉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要做到将英美文学素养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重要要素之一,就需要对现有的英语教材进行改编。当前的英语教材是中国的相关专家和一些国外的相关专家联合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确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但是却在文学性上有些许的不足之处。未来英语教材应当在保有现有的模式下,加入大篇幅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专门为他们设置的英语教材,而是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这样对培养他们真正的语感和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是更加有利的。当然,英美文学作品加入教材中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产生了一些困难的,因为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大量俚语、修辞和非常规的英语用法,不过对于适应了这些困难以后的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就会变得更加简单。

2、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现实路径

在解决了基本的教育体制、教材、教师三方面的前提条件以后,就完全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了。第一,要设置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学生读写和教师讲解就能够完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首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讲解之前自己先通读设定的篇章,找出自己完全无法理解的地方,用师生交流或者同学间的交流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多采取一些活动,例如文学作品的演绎、文学作品读后感的诵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敏感,也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要进行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活动,组织相关的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活动等等。第二,多利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从网络中获取英美文学作品的相关资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作者的背景、文学作品的整体逻辑和脉络等等,并且借助于多媒体的设备,用各种声光影结合的形式改变以往仅仅给学生视觉刺激的教师模式。其实这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文学作品的信息,还能够真正地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被动地“教”为主体向现在的主动地“学”而转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变得更有成效。第三,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鼓励学生说和写。每一个人阅读文学作品以后,或多或少地心中一定会有感悟,教师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这种感受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让学生将自己心中模糊的感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和深化,将这些在不断阅读中积攒的一点一滴逐渐融合成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成果比传统的模式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对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点是学生一旦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对于英美文学素养的提升来说是非常明显的,不利的地方则是学生需要认知的事情太多、太繁琐了。但是其实能够正视和有效利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生,才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又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作用。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是各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但是教学和学习实效是非常差的。近些年来,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不断地研究大学英语的创新出路,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较大的变动。而在当前形势下,引入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成为了一项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不小成果的手段。当然,这种模式还处在初级阶段,各项工作还不够完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必将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国际化趋势的人才。

普通高校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设置的目的不仅在于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训练,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育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曾经备受青睐。然而,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潮冲击下,功利主义泛滥,实用型的课程如口语、听力、翻译课等成了重要的专业课程。英美文学课则显得可有可无,逐渐被边缘化。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大大压缩英美文学课程。根据调查,河南省大部分本科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时仅为72个学时,其中,英国文学36个学时,美国文学36个学时。每周两个课时的文学课,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普通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概念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是作为两门课程还是一门课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外语学院都是把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本应分开的课程合为一体,称为英美文学。还有些学校没有开设“英美文学史”这门课,只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分别开设一学期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学生对整个英美文学史没有系统和宏观的把握,就直接研读作品,使学生只掌握少数具体的作家作品,对各个文学流派、文学传承以及与时代的联系缺乏整体掌握。

(二)课时安排偏少,边缘化趋势突出

为迎合重商主义的社会风气,全国外语院系刮起了一股砍削文学课的飓风。更改教学大纲,削减文学课程,并不顾自己的实际,硬性增设经贸、金融等课程。英美文学课从一二十人小班的、讨论式的教学变成了一两百人的大班讲授式,从两个学年的课程“浓缩”到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有的外语院系干脆把英美文学课定为选修课,英美文学课遭遇严重的“边缘化”。

(三)开设时间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很多学生尽管是英语专业,但在大学一二年级很少接触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文学功底差,到了大三突然接触深奥的文学作品,如经典剧作《浮士德》、《麦克白》等,感到艰涩难懂,因而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很差。实际上,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我们除了要重视专业教育外,也要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加强学生在文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而学习外国文学是提高综合素质有效而重要的一环。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与教学的现状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大大降低了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大学英语专业培养的将只是翻译工具,而不是全面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作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师,应该以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为己任,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走出英美文学课程困境,充分发挥英美文学的人文价值。

二、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许多年来,英美文学的教材一直沿用“文学史+选读”的固定而陈旧的模式,教材按照历史顺序,分别列出各种各样的文学史知识,如所有作家的时代背景、生卒年月、作品概况介绍等,这些内容占了大部分的篇幅。其实,将宝贵的教材篇幅用来介绍背景知识是不科学的,这可能会让学生忽略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应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并提升文学批评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的建议是在作品之前设置一些预习作业与问题,让学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查找和总结作家介绍和作品背景,将宝贵的篇幅留给文学作品本身。作家和文学作品的遴选也是教材改革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往往是厚古薄今,尤其是早期的经典著作对古英语涉猎过多,如学生在文学课的开始就遭遇内容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难以把握作品的精髓与内涵,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英美文学时间跨度大、内容非常广泛,名家名作不胜枚举,教材的设置和作家的取舍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宏观把握下的重点筛选,比如在讲美国文学中的当代戏剧时,应将重点集中于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戏剧家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并将他们的写作风格、历史传承进行对比研究,对其代表作如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进行对比阅读分析,找出现代人的孤独、欲望和工业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等剧作家想要揭示的共同主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不同文学时期的科学把握,也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降低学习难度。

(二)改革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模式

由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衍生出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美文学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则疲于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自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见解和思考,更不用说对文学经典的鉴赏与文学情趣的提升。由于教材死板,授课方式墨守成规,英美文学课变成了精读课+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语言知识点,而没有提升对文学文本的整体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英美文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研究性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开始时,由教师推荐一些有关英美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课题给学生进行研究,如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研究、美国梦文学研究、美国现代戏剧研究等。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承担不同的课题,并在课堂上用幻灯片等方式陈述研究结果。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渠道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英文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戏剧表演、适时组织收看英文原版电影等。

(三)采用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英美文学远离我们熟悉的母语环境和语言习惯,且跨越时代久远,陈旧、落后的“书+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情景,难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多媒体设施不足和设施陈旧等问题,高校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为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推广铺平道路。

首先,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抽象、晦涩的文学作品通过视频、音频等材料更生动、直接和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耳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改善英美文学课堂上沉闷、单调、枯燥的教师一言堂的顽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能更大限度地克服授课时间与授课场所的限制,有助于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向课外有效延伸,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材料,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为之服务的方案,确定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类型和使用技巧,使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授课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懂得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快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效配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类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篇1 从英美经典电影分析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摘要]很多英美经典电影,都是以英美文学为蓝本进行改编的。将文字转换为银幕上的画面,这样的变化,更有利于观众对原作中角色的定位。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本文以一些经典的英美电影,对比那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包括对爱情的执著、自我价值的追求、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的方面。 [关键词]英美电影;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一、引 言 女性角色,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话题制造的永恒话题。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背景的变化,也变换着不同的色彩。从莎士比亚时期开始,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法国、美国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为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活跃程度,特别是随着电影产业的兴起,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更加有利于对原作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展示。在这一点上,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英美电影,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诠释了电影视角下的女性角色新特点,其中对于女性主义的形象表现极为突出。 二、女性对于爱情的执著 爱情,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一直延续的格调。无论是辉煌的史诗巨制,还是社会小人物的刻画写实,其中都有着爱情的主题。在爱情面前,电影,或者说原作中的这些女性角色们,敢于为了爱情反抗传统,反抗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世俗。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的小说《廊桥遗梦》的电影中,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之间的爱情,突破了家庭与婚姻的禁制,两人的爱情在当时是一种被唾弃的行为,是对婚姻的背叛,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在电影中,弗朗西斯卡在意大利长大,嫁人后随丈夫来到了美国。源于意大利的浪漫,弗朗西斯卡在美国乡村的生活无聊至极,在她与罗伯特的爱情中,尽情洋溢着自身的浪漫风情,这是冲破了世俗枷锁的爱情。弗朗西斯卡的爱情让观众落泪,是因为她没有因为爱而放弃自己的家庭,她仍旧记得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但却为了爱希望自己死后能与罗伯特在一起。 在原著中,弗朗西斯卡这一角色,对其爱情的描写文字较多,而在电影中,人们通过女演员眉宇间的那抹思念,很直接地理解了她对罗伯特执著的爱以及对家的责任感。爱情与女性之间,似乎是文学作品中必然保留的桥段,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英美电影中,爱情的主旋律,不仅是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一种致敬,更符合潮流下的电影要求。 又如在《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是一种纯粹的爱,而无其他杂糅的情感。当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虽然罗切斯特的豪宅已经被他那个疯子般的妻子烧毁,虽然罗切斯特因此而失明,但是简?爱按照心中对于爱的执著,认为这样的罗切斯特仍旧是自己的最爱。简?爱因为自己的爱而成为罗切斯特的天使,罗切斯特的余生因为简?爱而精彩。 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在尊重英国女性作家奥斯汀原著的基础上,小说中的人物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爱情,一直被人们所谈论。伊丽莎白的爱情观中,没有金钱财富,没有地位差距,有的是彼此之间的了解,是两人之间的彼此相爱。通过电影中,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渴望平等,不难让观众理解原著中的那个对爱情很执著的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伊丽莎白的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不需要无聊的高姿态和耍酷态度。 伊丽莎白这样的爱情观,也正是原著作者奥斯汀的爱情观。我们在看这些英美电影时,对于银幕中的女性形象有着更加直观的理解,而爱情这种在银幕上独特表现的情感,更容易让我们通过电影了解原著中女性的爱情世界,那是一个执著的感情观。 但是这样的爱情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很难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女性的爱情执著观,带来的往往是爱情悲剧。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对于爱情也是固执的,哪怕被自己的爱人阿尔芒误会,她仍旧默默地承担着因为爱情而带来的伤害。不管爱情的结果怎样,对于爱情,这些女性仍旧是那么执著与肯定。 三、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权主义 在众多的英美电影中,都很好地再现了原著中反抗男权的思想,即强烈的女权主义。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最为显著的表现点。目前,改编的英美电影中,多以20世纪初期的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蓝本,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开始阐述女权主义,反对男权。这种现象并不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所独有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很多的女性实际上开始走出家门,进入了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而这些女性正是反抗男权的代表,她们的身上少了些浪漫的气息,但是却多了一些职业性的元素。她们更加关注社会、政治等话题,这些女性角色,追求的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很多的英美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在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女性角色斯嘉丽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而在以《飘》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中,观众对于那个富家大小姐斯嘉丽印象深刻。影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战争夺取了斯嘉丽家庭的一切,而斯嘉丽在重重困难中,从一个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大小姐,成长为一个智慧的现代女性。 斯嘉丽这个女性形象在原著中,属于写实人物,米切尔对于这个人物没有泾渭分明的描述,而是做了真实的叙述。在电影中,这种感觉更加直观一些,斯嘉丽似乎是一个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所以,很多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不再是一个独立于外的弱势群体,导演与作者都在强调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她们有着自我价值。在电影《名利场》中,那个为了跻身上层社会的蓓基,按照现代的评判观点来看,用“女强人”来形容蓓基更加合适。 她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惜卖弄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歌声,甚至自己的肉体,蓓基一直在展示着自己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勾引好友艾米利亚的哥哥乔斯,还是对克劳莱家族继承人的罗登,蓓基都成功地将自己的价值融入计谋当中。 这些女性形象,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女权思想在电影或小说中都毫无掩饰。在电影《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本是巴黎的一个名妓,但是她爱上了阿尔芒,并与之在乡下同居。 阿尔芒的父亲认为是玛格丽特葬送了儿子的前程,胁迫玛格丽特移情别恋,而阿尔芒信以为真,愤怒下当众羞辱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终因病而亡,而阿尔芒事后知道了缘由后,悔恨不已。玛格丽特的死,是爱情悲剧的表现,更是对男权世界一种无声的反抗。同样地,在电影《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一开始,伊丽莎白因为达西的高傲而没有接受他的表白。 我们通过电影,再去原著中寻找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会发现奥斯汀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那奇妙的爱情。直到达西改掉了自己的“臭毛病”,伊丽莎白才真正地接受了达西。伊丽莎白虽然爱着达西,但是对于达西的那种大男子主义很厌恶,她故意地对达西冷漠,也正是对男权的一种反抗。在哈代的《无名的裘德》改编成电影后,苏的“新女性”形象更加凸显,她敢于追求自我的价值而反抗学校的规定,敢于直面对裘德的爱。 四、悲剧色彩浓重的女性形象 以英美文学作品改编的英美电影中,很多女性形象都是悲剧性的。这些女性形象虽不至于占据英美文学作品的大半,但是在我们观看的很多英美电影中,这样的悲剧色彩,似乎更受到导演和编剧的欢迎,也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更多是与作品创作背景下的大多数女性有着明显的思想和行为区别。正是因为这些女性角色“前卫”的行为,造成了她们悲剧的产生。这些悲剧多体现在女性的爱情上,还有社会阶级的残酷压榨上。 例如,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芳汀这个角色,被赶出了工厂,死在了医院里。她本有一个美好的爱情,但是却被情人抛弃,独自带着女儿珂赛特。在改编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被迫去那个她永不想涉足的地方,卖了自己的头发、牙齿,甚至是身体。当I Dreamed a Dream响起时,芳汀的悲剧终究发生了。对于芳汀的死,是悲剧的结局,也是她的解脱。 又如,在《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这个角色,是莎士比亚在17世纪塑造的形象,而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和中国的传统女性一样,对父亲和兄长十分尊敬,甚至达到了盲从的地步。然而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对她的表白,被奥菲利亚的父亲否决。当奥菲利亚的父亲被哈姆雷特杀死后,奥菲利亚崩溃了。她一直在无声地承受着一切,但悲剧的脚步没有因为她停止。一个纤弱的女子,一个温柔的女子,一个性格柔弱的女子,在那个年代注定了她的悲剧色彩。 在英美文学中,女性的悲剧色彩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电影改编后,这种女性悲剧更加真实。她们与周围生活的格格不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除去《哈姆雷特》中奥菲利亚这种被社会压到无法喘息的女性外,还有爱情带来的悲剧。例如在《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她有着自己的家庭,却爱上了罗伯特。 这样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在道德的束缚下,在伦理的谴责下,弗朗西斯卡的爱情只能以悲剧结束,四天深入骨髓的爱情,折磨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这样的悲剧让观众更加心痛。同样地,在《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凯瑟琳,也是一个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凯瑟琳对于爱情的渴望极其矛盾,她希望自己的爱情是不受世俗影响的纯净的爱,还期望能够找到身世好、家境富裕的白马王子。凯瑟琳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是纯净的,为此不惜打破社会的道德枷锁。而凯瑟琳还是放不下对财富的向往,她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成为山庄的女主人。这是世俗中“美好”的婚姻,但她对爱情的矛盾,让她无法割舍爱情,最后为之付出了生命。 五、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无论是对爱情的执著,还是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抑或是悲剧性的色彩,通过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表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英美文学作品中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女性主义在文字上的宣泄,在银幕上的爆发。在19世纪,简?奥斯汀、勃朗特等一大批女作家走向英美文学的高处,她们反对男权,发扬女性主义。例如,在勃朗特的《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积极向上,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了男主人公罗彻斯特。 在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中,简?爱一直保持着克制和清醒,她嘲笑那些可笑的权贵,她向往平等。简?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角色,简?爱对于爱情的追求,一直保持着独立。她知道了罗彻斯特有妻子后,不愿贬低自己的地位价值,选择离去。而当她认识到自己对罗彻斯特的情感后,不顾罗彻斯特的失明和一无所有,仍旧回到罗彻斯特的身边。简?爱的容貌也许并不出众,但是她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她追求独立和自主,她有更加吸引男性的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特别是简?爱对于经济独立的认识。这都是独立自主女性形象的表现。无论是电影还是原著中,简?爱都让我们感叹不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女性!同样的女性特质,我们在《名利场》中的蓓基身上也能看到一些,蓓基的“女强人”特点,正是她独立自主的一些体现,虽然她一直想傍上一个富翁。 六、结 语 女性形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爱情还是自我价值,抑或是悲剧色彩和独立自主方面,都有着吸引人的地方。通过电影的展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似乎活了过来,以电影来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耐人寻味,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闲来无事,可以走进影院,去回顾一下这些英美经典。 [参考文献] [1]辛淑兰.超越傲慢与偏见:从女性视角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幸福婚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2]黄治康.《呼啸山庄》的女性意识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王盈盈.从女性视角解读美国电影《廊桥遗梦》[J].电影文学,2013(08). [4]陶曦,李雯倩.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J].电影文学,2010(12).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篇2 浅析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二者关系 摘 要:通过英美文学作品与我国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发现,英美文学主题,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定位为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而我国文学作品人和自然的关系为相互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主题;人和自然 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在“人和自然”的主题方面存在差异,是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和研究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作品的重要线索。 一、英美文学发展的分析 英美文学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长期以来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英国文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英国与美国语言因为同属于一个英语体系,长久以来认为美国文学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两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 文化 的等外在力量的影响,以及遵循文学内部自身规律,其文学发展历经了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维多利亚、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战后则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中古英语时期的文学较以前在扩展主题、丰富类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深受到__的影响,传奇小说及诗歌逐步流行。 二、英美文学中人和自然的主题分析 尽管英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多元化,但社会的存在无外乎人和自然,世界上好多文学作品都是反映“人和自然”这一主题的,当然英美文学也不例外。 英美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力图揭示在特定条件下主宰人的行为的两种力量:一方面是遗传,是人内在的力量,具体来说是描写人对其生物本能的依赖,即人追求爱情、金钱和享受的不可压抑、无法阻挡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是外在的力量,是作家对人所生存的社会的研究,具体来说,是描写高度文明的社会给人造成的威胁与围困。民族传统依据每个民族生活的社会条件和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传统一经形成便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能长久地在民族成员中保留下去。 自然,既是人类的母亲和摇篮,又是人类的敌人和战场。这种矛盾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的自然观念中,便是两种对立的心态: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这种对立一直贯穿英美思想、文学传统的始终。就文学家个体而言,他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性和变动性。有的礼赞、崇拜自然,有的在对抗、征服自然的过程中突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有的聚焦于特殊的人化了的自然环境,有的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的交融,有的显示出超时代的远见卓识。 三、我国文学作品中人和自然的分析 我国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 故事 含有丰富的泛神论思想:自然界的一切都神圣不可毁坏,因为一切都是从一个叫“盘古”的巨人身体长出来的———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 收藏 ;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云,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 传说 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人类应该爱护自然和其他一切生命。 四、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学中“人和自然”对比分析 在探讨英美文学中的“人与自然”时,实际上是包含着比较与借鉴的意图的。通过通读惠特曼、梭罗等人的作品,我们了解到他们都是受到过我国宗教和哲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认识到,我国文学作品中包含的天人统一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事实上,现代西方某些哲学、伦理学在理论建构之际,就已经吸收了一些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天人统一的智慧。德国学者格罗伊从东西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对立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以印度佛教和我国道教为代表的东方传统“人与自然”与英美作品中反映的“人和自然”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遗憾的是我国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急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大量引进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忽略对本国文化传统的建设与更新,如今已面临比西方国家更为严峻的自然问题。目前我国在大力倡导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在这样一个思潮巨变的历史时刻,一方面,作家们应该大力弘扬我们祖先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大力推出优良作品;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有责任感,要注重社会的我和自然的我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健红.论英美文学教学的道德关联性[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11).

关于英语教学类论文范文

英语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语言,英语教学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篇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 摘要: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 反思 ,分析其正面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英语;学习资料 1前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充满信息化,故而英语这门语言课中所蕴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多媒体技术是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安装成本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实现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的正面效应 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 学习英语 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的一个首要作用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在小学阶段接触过英语,但是 英语学习 更多是集中在口语练习和兴趣培养方面,到了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发生很大变化,学生除了要记忆单词、 句子 之外,还要学习系统的语法知识。随着英语难度的增加,学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而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可以将抽象的语言知识以文字、动画等形象展现出来,将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学习英语时,由于教课内容较为简单,教师多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如模型、实物、挂图等,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听觉、视觉受到直观的冲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但是这种教学随着初中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实物教学的效果受到限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则可以极大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多媒体技术具有实物模拟功能,为学生提供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学习资料。巧用多媒体创造真实的学生练习口语的情境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 英语口语 学习怎么那么难;很难遇到外国人,见了也不敢说话……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学习语言就需要口语训练环境。学生耳濡目染的都是汉语的各种说法,英语练习缺乏真实的能够说英语的环境。尽管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到很多的英语知识,但是受到母语的限制,在课下很少有练习的机会,仅靠课堂上的学习很难掌握。再加上初中英语知识要比小学阶段复杂难懂得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多是讲解性质的,不可能向小学教师那样玩耍着教学,同时也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练习,故而也就成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困难。采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创设跟本课内容相关的英语学习真实环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口语练习,并学以致用。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除了记忆一些词汇、词组之外,还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等,这些单靠教师的讲解并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则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巧用多媒体活跃英语课堂学习氛围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初中英语课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英语。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仍然保留有孩提时代活泼好动的秉性,通过多媒体技术学习初中英语,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以图片、动画展现的具象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转化成为最强大的学习动力,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可以保留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这股兴趣将成为学生英语成绩提高的最强大的力量来源。对于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就节省了书写大量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将需要讲解的知识全部打在课件上,这样便有了更多的时间跟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同时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的负面效应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滥用或错用的现象在各个课堂都可以见到。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英语课堂的初衷是要提升教学效率,但是随着滥用多媒体的现象出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便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下面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应用中出现的负面效应。 现象之一:教师应付备课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逐渐普及,一些负面的影响也随之产生,阻碍了英语课堂的高效。如教师在备课中有种应付的心态,在原来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想上好课离不开对教材、教学参考的认真研读,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的使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开展英语教学。网络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资源库,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很方便地寻找、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课件和资源,这样就造成教师在备课时不认真对待,应付心态严重,最终阻碍了教师自我素质的提升,同时也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不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现象之二:板书的重要性被忽视板书是课堂的灵魂,是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教师讲课脉络的重要凭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凭借板书传递给学生英语知识,加深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知识的理解。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的使用,教师适应了点击鼠标展现知识的方式,将书写板书这一重要的步骤基本省略。虽然上文提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的使用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中完全抛弃书写板书的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可以从课件上学到一些知识,但是学生无法区分知识的重要与否,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系统掌握。书写板书可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强调,帮助他们区分知识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现象之三:课件制作不合理在多媒体技术和初中英语课堂整合过程中,有些英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新奇性过分推崇和追求,认为只要英语课的课件制作得精美新奇就可以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臣服于课件,提高其英语成绩。在这一目的的驱使之下,教师将一些动态的图案、漫画穿插进英语课件之中,如旋转的小球、奔跑的小狗、跳动的小闹钟、一闪一闪的小灯等,通过这些动态图案的应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抓住,使之造成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知识讲解上,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参考文献 [1]俞毅成.浅谈多媒体教学及其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王军.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4(2). [3]赵雪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 实践与研究,2001(6). [4]曾小艳.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5). [5]张冬梅.多媒体与英语教学[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4). [6]陈艳.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误区及其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篇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措施 》 摘要: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英语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改进 教学 方法 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兴趣;自学能力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愉快的。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长期以来,有些初中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甚至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障碍。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当前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有爱心,有责任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互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要多使用表扬用语,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自信、轻松、愉快,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其次,通过趣味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通过风趣幽默的开场白、生动有趣的小 故事 ,用多媒体播放视听材料、歌曲、电影片段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开展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比如教学词汇时可用猜词游戏,讲授课文时,可组织小组竞争游戏。最后,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课内外相结合,课下可让学生在教室办英语角、英语专栏,收集一些英语小故事、 成语 、笑话等,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游戏、对话比赛等活动。这样,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准备,踊跃参加,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能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二、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比直接传授给学生英语知识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更具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让学生多读多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 英语阅读 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阅读重在理解,学生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 文章 内容,还要从细节上理解,注意关键词句。教师要让学生多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比如,记忆单词的方法、各种阅读方法、写作的方法技巧等,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多做 总结 ,使学生将前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通过这些环节,全面提高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三、巧设活动,注重实效 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怎样设计课堂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要想使活动更具实效性,我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教学活动目标要明确,情境创设要合理,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要注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要注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具体而言,首先,活动要围绕内容展开。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理清思路,安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根据每一个环节要达到的目标设置相关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并突出教学重难点。其次,活动要难易适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把握好课堂活动的难易程度,分层设计课堂活动,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在较有难度的地方给学生一些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尽情表现,基础差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有所收获。 四、科学地运用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缺点和不足,从而达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纠正学生错误,使学生有效弥补不足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正面评价,那么他们就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就会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就会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进步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会下降。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他们有进步,就要鼓励他们,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增强自信心,在英语学习上都能进步。教师还要注意在表扬的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查漏补缺,积极进步。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信心十足、积极主动地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徐永芳.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2). [2]陈露露.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9).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篇三:《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受到应试的影响,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的落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行为交际,这就突出强调了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难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来提高英语口语教学呢? 一、口语教学存在的不利因素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案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两个方面。 1.从教学方式来看 虽然我国初中教育已经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体制的本质还并没有发生变化,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之下,初中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方案中就容易延续以往的应试教学作风,采用照本宣科和理念式教学,也就是将口语的基本理论进行重点强调,而忽视口语练习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通过阅读课文或者背诵课本的方式,企图让学生通过更多的自我阅读,来提升其口语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口语中的偏差指正和标准化教导;另一方面,在初中的口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让学生独自学习,并没有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方式,或者合作教学方式,这就会让初中的英语口语教学失去了趣味性,而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 2.从教学内容上来看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是以课本内容为主,也就是模范课本的对话和句子内容,来让学生进行口语方面的联系,从本质上上来说,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内容是专注于英语本身,而没有加注对英语的各类相关性的延生,那么,像 英语 文化 、影视等内容并没有引用到初中英语的口语教学中,而英语教学发展到现阶段,口语教学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机械式的教学,开始走向丰富性和多样化的教学,像影视和文化等内容早就已经进入了口语教学,成为了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师却因为教学课程的难度系数低,而存在一定的疏忽,这就让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显得单一,再加上教学方式上的疏忽,则会导致整个英语口语教学课堂的枯燥和乏味。 3.教师的综合素质低 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中学英语教师都非常的紧缺。这方面在农村体现得更为严重,甚至在大量的农村学校中因为没有英语教师而放弃了英语这一学科,也有许多其他的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合格的英语教师,只能聘请读过高中的短期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严重缺少规范而系统的训练,只是随自己的习惯心性来给学生授课,结果将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训练方法,进而接受了错误的发音,学习了地道的方言英语,最终错失了学习标准英语的机会。 二、口语教学的具体对策 1.口语教学生活化 一节成功的外语课,应该设有丰富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断增强对已学知识的驾驭能力。英语口语教学应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创设生活情景,这样更利于口语教学生活化。设置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空间之中,让他们用情感去体验,在较短时间内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在设置情境时如果能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学好外语,学生只有更多接触外语和使用外语。学习口语要有讲究,让学生学习不常用的口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设置情景时一定要贴近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生活趣事。由学生已知的信息,导入目 标语 言结构,学生学起来就会轻松很多。甚至遇到一些生词时,单凭理解就可以知道它的意思与用法。 2.注重学生英语基本功 语言基本功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影响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如语音不标准、语调不规范、句型运用不熟练、语法不过关等都是学生口语水平偏低的原因。 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应从基本的语音语流讲解开始,夯实学生英语基本功。语音语流学习中有很多学生较难掌握的重要内容,如连读、爆破、弱读等。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基本知识,再慢慢过渡到句型训练,并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巩固练习,力争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语音面貌。 语法也是制约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原因之一.所以语法讲解是西部不发达地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语法讲解。并引导学生大量背诵教材中的 经典句子 ,让学生在掌握语法基础的同时提升英语语感。 3.鼓励学生大胆说 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说讲英语,从而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坚持尽量用英语跟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比如,学习了简单的交际用语后,教师早上上课前要求学生用英语问好:“Good morning,Teacher!”迟到时先问:“May I come in?”打扰别人要说:“Excuse me.”得到别人帮助以及受到别人赞美应回答:“Thank you!”等等。让学生先由简单的对话开始,慢慢习惯用英语交流,从而提高自身英语口语能力。而在学生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即使有时发音不准或者表达不够流畅时,教师应委婉地帮助其纠正,并给予积极鼓励。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大胆说英语,最终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适时纠正错误 犯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在口语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各项交际活动.以期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口语能力的提高一定是在实际运用中来实现的。教师切忌盲目地责怪学生.而要耐心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他们说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促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外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口语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5.提高自身素质 初中英语口语的培养对于同学们日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更加重视口语的训练,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后的教学中改进课堂教育方式,让口语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更加具有意义,同学们能够在课堂中得到更多的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 三、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英语口语的教学已被大家所注重,这不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也反映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师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英语处理教材内容,并且要求学生用英语参加课堂实践活动,用英语提问及回答问题,通过说的实际培养听说能力。师生在课堂上都说英语,这已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和优秀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方向。 猜你喜欢: 1.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2. 初中英语优秀论文 3.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发表 4. 英语文学类论文范文 5. 初中英语教学计划范文

专业英语教学论文2000字范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专业英语教学论文20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索与探讨

摘要: 专业英语在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国际先进的技术紧密接轨,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其将来研究课题的质量。本文针对高等农业院校专业外语教学中的教材编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进行了讨论,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以期提高高校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专业英语;农业;高等教育

专业英语也称为科技英语,与高等院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有较大的区别,是各个专业结合本专业特点,向学生讲授的主要包含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及科技论文相关内容的一门英语课程。大部分专业都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有些还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来进行,以此促进学生以国际化的视角来深入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农业院校由于其所开设专业的特点,除常见的栽培学、植物保护学、植物营养及环境相关的英文内容外,大部分专业也都会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及相关内容。不同院系在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上也有所不同,有的设为必修课,有的设为选修课,有的设为研究生课程,由此可见,各个院系都很重视专业外语在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从农业院校专业英语的教学出发,对农业相关院校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加以改进和完善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推动农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和国际化,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一、根据专业特点编撰教材

目前,专业外语的教学尚无针对农业院校专业特点编撰的相关专业外语教材,开设专业外语的院系多采用自编的形式为教学搜集素材和教学内容。并且,随着授课老师的更换,讲授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根据授课老师专业的不同,教学内容也偏向某一特定领域。目前这种状况对学生学习专业词汇相当不利,对于将来的英语论文写作也没有太大的帮助。针对这一情况,不同院系应该根据本院系的专业设置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适合本院系专业的英语教材,教材内容应囊括本院系所设置专业的基本英语词汇和理论知识。这样本院系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过程中不仅仅能接触到本专业的英语词汇和论文知识,对于相关专业的英语词汇也有较广泛的认知,由此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与知识储备。编撰过程中应注意涵盖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英语词汇和科技文章,可以参考相关专业中文教材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来组织英文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中、英专业知识进行对照学习,比较容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只识中文而不知英文表达方法,或者学到专业英语词汇时却不知道对应的中文表述。当学生有了扎实的中文理论知识,再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知识时,就很容易产生兴趣,也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英文文献教学内容

由于农业院校的专业特点,不可避免的会学习到本领域内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而教材在选择内容上偏重较为基础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因此无法在教材中迅速、及时的体现出来。那么在讲授过程中就应该适时的增加2~3篇最新的英文研究文献进行讲授,让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英语词汇和知识之后也能接触到本领域最先进的研究理论、成果和技术,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求学或深造的愿望。这部分英文文献讲授内容可以从国际知名杂志的刊发内容中选择,而且讲授内容的可变灵活性可以让每一届学生都能接触到当年最新发表的一些相关专业的科学论文,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更新。英文文献的教学内容作为专业英语教材教学内容之外的补充,能够更好地体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词汇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对于某些需要发表论文的学生更加重要,在论文的撰写方面将起到尤为积极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英文及学术水平

目前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但由于其专业的局限性,往往发生这种情况,即在讲授自己较为熟悉或与自己的研究领域较近的英语词汇及知识时得心应手,讲的也比较透彻,而在涉及自己较为陌生的英语词汇及知识时,就稍显不足,讲解也稍显欠缺,不免给学生讲授内容不均匀的感觉,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也受讲授老师的影响而偏向某一方面的英语学习。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院系在安排任课老师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专业及英文水平安排2~3位老师任课在讲授不同内容时,由对要讲授的内容较为熟悉的教师讲授,这样就可避免对教材内容讲授不均、甚至略过某一内容的现象发生。同时,任课老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和写作水平,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最新的研究文献,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这样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才可以通过老师学习到更新、更专业的专业英语。

四、加强与学生的英文交流

在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会选择多用中文进行解释讲析,或者对一些专业词汇与生僻词汇以中文加以解释,在整个过程中仍然以中文为主。英译中成了最主要的授课模式。为了使学生建立英文思维,教师可以尝试以英文解释英文,并且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英文。这样除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当然,这种以英语为主的授课模式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极大的关系。任课老师应该以此为目标,在不断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以英文为主要交流语言,通过专业英语课程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所收获。学校也应适当的给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保证专业英语的授课质量,也为本专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提供保障。

五、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专业英语的授课对象是高校学生,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为主要内容,撰写英文的短小综述或简介,并请学生在全班或者小组间以英文进行交流讨论,或将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掌握专业词汇的使用和表述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院系条件聘请相关专业的外国专家讲授部分学时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加强与国际专家的交流与联系。只有学生有兴趣,教师有能力,学习有条件,专业英语课程才能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才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提供保障。

六、使用多媒体教学

无论哪类课程,现在基本上都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有的课程可以图文并茂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并配以老师的讲解,课堂氛围就会相对活泼。但是,专业英语课程有其特殊性,主要依赖文字教学,即在老师制作的幻灯中多以文字出现,同时教师的讲解也受英语语言水平的限制,多以中文加以说明。这样的内容呈现方式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消极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购买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科教影像制品,在适当的讲解过一些专业词汇后进行播放,在播放过程中,也可对影像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用法进行讲解,或对讲解中未曾涉及的新技术或理论加以解释。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同时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词汇量,也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影像内容的选择受市场现有产品的限制,在选择范围较窄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相关学科的影像制品作为替代,比如,分子生物学专业的英语课程可适当选择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成或者生物进化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七、与专业实验相结合

由于多数农业院校开设的专业都有其相应的实验技术,且实验教学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和相应的专业实验教学相结合,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同时能够胜任实验教学,这样在一次实验课程设置中就可以完成两项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学习实验技术和专业英语词汇,起到双重的作用。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量,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消化学习的技术和词汇,并可在学生的自己动手过程中加深印象。

八、增加课下英语交流时间

英语语言的提高只有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才能实现,专业英语也不例外。由于高校的英语考试制度,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普遍较高,但对专业英语却不太积极。针对这一点,可以在课下增加英语交流时间,不仅仅是任课老师,也可邀请其他课程英语水平较好的老师参加,针对一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普通英语的积极性,使课程与课程之间互相产生良性循环,彼此促进,取得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并且,课下的英语交流对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与英语水平也是一个促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专业英语既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外语课程,其内容涉及英语与中文两种语言,也涉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任课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也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并且要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优秀合格的学生。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课程特点,极力创造好的教学条件,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取得一流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燕.高校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36-37.

[2]胡伟莲,戴德慧.生物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53-54.

[3]万冬,潘杰.制药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92-92.

[4]陈静茹,田砾,万小梅.专业外语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4,(1 ):69-70.

[5]苗艳丽.制药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4,(14):224-225.

英语学习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英语作文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高中英语作文议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英语作文议论文范文篇1

Encouraging Buying Cars Isn’t Fit For Today

目前不适合鼓励买车

Nowadays, we can often hear the discussion whether buying cars should be encouraged. Some people suggest that we should buy cars. But others claim that driving cars is not a wise idea.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am in favor of the latter opinion.

To begin with, there are few parking lots, so the streets are made narrower by the cars parked along the roads. For example, my father could not find any place to park when we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Moreover, many drivers do not obey regulations, because people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rule of traffic. For instance, I often see people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still red.

Last but not least, the growth of new roads’construction is usually slower than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ars. For example, the length of the road has gone up by 20% in 2002. However, the number of cars increased by 50% in the meantime.

From what have been discussed above, we could draw a conclusion that encouraging buying cars is not fit for today.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就我看

in favor of 赞成

to begin with 首先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例如

moreover 并且

last but not least 其次

in the meantime 同时draw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

高中英语作文议论文范文篇2

The Good and Bad Sides of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燃放鞭炮的利与弊

Dear Editor,

I’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our discussion we had on the afternoon of last Wednesday about the good and bad sides of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20 boy and 20 girl students attended the discussion. As a result, 40% of them believe that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certainly adds pleasure and joy to the festival, therefore, it is a wonderful tradition. But another 4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causes air and noise pollution, and what’s worse, it sometimes causes terrible accidents to us and to our property. The other 20% have never thought about it or don’t care a bit.

Yours truly,

Li Hua

the good and bad sides of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燃放鞭炮的利与弊

as a result 结果

It is a wonderful tradition. 它是一个优良传统。

what’s worse 更糟的是

think about 想起,想到

高中英语作文议论文范文篇3

Disability

残疾

There are too many disabled people in the world. They have no differenc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Some of them were disabled when they were born, the others were injured or hurt in all kinds of accidents, which made them disabled. Almost all of us feel sorry for them. We commiserate with them because they are another kind of people. But some disabled people refuse others’commiseration. They think they can do everything by themselves. They don’t consider themselves as people who have defects. They think they are the same as normal people.

In fact,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hould be taken care of by others. They get help from the government or some beneficent organizations in society. But that’s not enough. They must look after themselves on their own. When a baby with disabilities is born, it should be taught to learn some particular skills to live. Or else, it would fail in the future. So one with disabilities must have abundant confidence to fit the hard life without others’help.

too many disabled people 太多残疾人

commiserate with them 同情他们

consider themselves as 把自己当作……

the same as 和……同样

taken care of 照看,照顾

look after themselves on their own 自己照顾自己

or else 否则in the future 将来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 教育 、军事、经济、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极大地促进了这些领域的进步和快速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文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英美文学中的文学批评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不同理论学派所持有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每个学派之间都有其丰富的理论基础,从多维的角度去进行主客观的文学批评,正是因为文学批评有着其自身科学性、审美性、公信力等方面的特点,能够包容多种批评学派的存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科学的批评。

关键词:英美文学;文学批评

一、文学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意义

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相应的文学教育理论课程,而在关于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文学批评与文学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学批评可以从其独特的视角关注和解读英美文学作品,得到与众不同的观点,从而充分了解了整部英美文学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内涵。文学批评也为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一把打开其大门的钥匙,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想关注英美文学,更好地促进了英美文学的发展。以文学批评基本理论为依据,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将有助于在学习作品过程中,避免传统的、印象式的解读,使学生通过对原著的充分解读,仔细品味原著中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以及写作的手法,培养学生踏实阅读的学风,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二、英美文学中文学批评的多方位表现形式

1.英美文学中新批评理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出现以兰色姆(J.C.Ransom,1888-1974)、威姆塞特(W.K.Wimsatt,1907-1975)等为代表,形成了英美文学中的“新批评”理论。他们认为一切从作者的原始写作动机与作者的阅读感受为出发点所进行的文学批评都是“错误的谬论”,脱离了文学批评的初衷,将文学批评的对象进行了根本的转移,即转移到了文学作品对阅读者心理影响方面上,脱离了被批评对象的本身,从而沦为了单一的印象论。英美文学中的新批评理论认为单纯依靠阅读者的感觉,会使阅读者产生相对的“阅读错觉”——即带入阅读者已有的自我认知来干扰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客观的文学批评。新批评理论强调的是以尊重和细读原著为基础,对原著进行客观、公正的、不带有固有主观意识的文学批评,形成踏实阅读的风气。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新批评理论,也就是说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原著,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进行课上探讨,这样才能赋予学生机会去利用新批评理论认识英美文学、了解英美文学、发现英美文学的精髓所在,主动地去学习英美文学。

2.英美文学中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在整个英美文学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来不缺少批评的新声音和新形式的产生于与发展,斯坦利.费希(StanleyFish)就对新批评理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单纯的从作品本身进行分析而忽略了读者的作用,是对整个阅读过程的误解。“读者反应批评”强调原著作品对于读者的影响,读者在阅读原著后所起到的作用以及能够从中得到的感受为重点。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读者为重,从读者的角度来诠释“文学批评”的过程。作品需要“留白”,这些留白的地方正是读者阅读完作品之后进行的“自我想象”,是对作品新的解读和延展,得到一种“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交流。但是这种理论由于强调的是读者的作用,而每位读者都是不同的个体,即便对同一文学作品,也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和看法。这是“读者反应批评理论”所面对的最大的难题。

三、英美文学作品中文学批评的特点

1.文学批评与多种学科紧密相连。

在英美文学中文学批评几乎是文学研究的 同义词 ,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这一整个过程不单单是一种文学行为,更是与多种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的文学批评都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学科。尤其是文学批评中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充分运用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感受,来对文学作品进行文学批评,得到了相关作品的反馈。

2.英美文学中的文学批评具有审美性。

不论是以新批评理论为基础,还是以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为基础,大部分的文学批评都具有审美性。这里的审美性指的是它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关注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性和美学性,批评者需要按照美的规律,从文学作品的美学方向出发对原著进行审美性分析,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到作品,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

3.英美文学中的文学批评具有科学性。

任何形式的文学批评都不应该脱离科学发展的实际,正确的文学批评在批评者进行美学、艺术学批评的同时也要利用理性的 逻辑思维 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的批评。批评者需要具备科学的创造性,用科学的研究 方法 、研究思维、研究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批评,并且能够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查阅大量丰富的文学资料来对原著进行周密的、系统的分析和判断,不可参杂大量的个人主观思想、狭隘偏见,以对原著进行科学的文学批评。

四、结束语

英美文学中的文学批评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不同理论学派所持有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每个学派之间都有其丰富的理论基础,从多维的角度去进行主客观的文学批评,正是因为文学批评有着其自身科学性、审美性、公信力等方面的特点,能够包容多种批评学派的存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科学的批评。文学又有着其特殊的地方,不同于其他客观事物,不能用一般规律去对它进行解读和分析,正是因为有了文学批评的存在,才能够在不同读者角度,不同理论支持下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探究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了解原著作者的真实意图, 总结 归纳英美文学发展特点,以便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英美文学课的困境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刘仪华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3025

2、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鲁吉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012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结合的人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只注重科学知识而忽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将会成为一个只拥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英美文学导入作为一种新的导入模式,可以拓宽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符合《要求》中集多种教学模式的需要.另外,我国普通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大都是理科生,在高中阶段把注意力集中在数理化和生物的学习上,对英美文学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综合 文化 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融入英美文学导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学知识和西方文化,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文化素养.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学习期间都学习过英美文学,其中一些教师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就是英美文学.教师掌握丰富的英美文学知识,有能力在导入中融入该方面的知识.所以,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学生的求知欲和教师能力几方面来看,英美文学导入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受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感、疲惫感和焦虑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而文学导入“可以减轻学习者的焦虑感,以利于语言习得”[2].英美文学导入可帮助学生摆脱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的负面影响,对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时,即使没有家长、教师的督促,学生也会对这一学科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从中获得学习这一学科的乐趣.目前,我国大多数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学习英语 ,到大学一年级基本学习了十年英语,多数学生已经对英语产生厌倦感.所以,让学生继续学习英语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英美文学方面的知识在高中阶段接触得较少或只接触一些浅显的内容,在导入中加入英美文学内容会使学生们觉得很新颖,从而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解并提高学习兴趣.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七单元“FacetoFacewithGuns”中有一个 句子 :Turingthosepa-gesandstudyingtheirphotographsislikeflowingonthesadcurrentthat,likeBlake’sThames,seemsto“markineveryface,marksofweakness,marksofwoe[3]”.这句话实际上引用了美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著作《伦敦》中的诗句,教师可以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的诗歌特点对《伦敦》进行分析,可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对课文中句子的准确理解.《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中,SectionA部分的 文章 标题是“AsHisNameIs,SoIsHe!”,有的教师会根据文章标题从人名的角度进行导入,但如果从文学角度进行导入会更加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这个标题实际上出自《圣经》箴言第七章,原句是“Asamanthinkethinhisheart,soheis.”教师可以从《圣经》这个角度进行导入,学生基本都听说过《圣经》,但了解得不是很多,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圣经》中伊甸园、诺亚方舟、出埃及记等著名的 故事 .另外,《圣经》不仅是__的经典,也是西方文学的源头,许多英美文学中的著名作品都与《圣经》有关.综合考察这些受《圣经》影响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文学作品对圣经 典故 的运用非常灵活多样.就圣经典故的类型而言,就有语典、人典、事典、意象、结构模式、观念等诸多种类[4].霍桑的《红字》、梅尔维尔的《白鲸》、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许多英美文学经典作品中的对白、典故和意象都源自《圣经》.通过从《圣经》角度进行导入,学生们可以了解《圣经》与文学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增加对英美文学和英语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学生们可以从中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出现了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约翰•弥尔顿和美国作家大卫•梭罗,教师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作为切入点进行导入,用这些作品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教师也可从课文中出现的单词进行导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中出现了colony这个单词,学生们看注释都知道它是“殖民地”的意思,教师可以从文学角度进行导入,欧洲的清教徒移民在北美先后建立十三块殖民地,美国文学深受清教主义的影响,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就如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样深远,历史学家巴斯认为,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6].清教徒提倡的谦卑、诚实、勤奋、节俭以及在艰难环境下的乐观精神也对美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清教主义奠定了美国民主并塑造了美国人民的性格,美国人的勤奋、节俭和乐观与清教主义是分不开的.同时,很多美国作家在创作中深受清教主义的影响,这些作家的作品文风简朴,语言清新、直接.所以,通过对清教主义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从根源上了解美国人的性格,有助于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结合的人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只注重科学知识而忽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将会成为一个只拥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人文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精神方面的修养.《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七单元“LightenYourLoadandSaveYourLife”中出现了本•富兰克林,教师可以把富兰克林作为导入的对象.富兰克林不仅是政治家、科学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的《自传》中,富兰克林为自己规定了十三条需要培养的美德,包括节制、沉默寡言、生活秩序、决心、简朴、勤勉、诚恳、公正、适度、清洁、贞洁和谦虚等.这十三条美德对当今的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富兰克林为典范,在日常生活中以十三条美德要求自己.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对这些美德进行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并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所以,英美文学导入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

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知识了解得相对匮乏,同时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入方法也比较单一.所以,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英美文学知识进行导入,既可以解决课堂导入的单一问题,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学知识的了解,有助于他们了解西方文化并提高其人文素质,这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发展需要,满足21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英美电影文学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周震,丁文英外语电化教学2002-02-2026

2、独白与交往,何去何从?——浅论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吕洪灵;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8-0126

英文学术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 英语学术论文范文

2. 编辑视野下的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论文

3. 学术论文英文题名和英文摘要的写作

4. 关于学术论文中文摘要英语翻译的思考论文

5. 研究生中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构建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