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关于少儿论文的期刊

发布时间:

关于少儿论文的期刊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鸭~集结各学科领域最优秀的专家学者,从科学家到院士,从科学达人到科普大咖;《知识就是力量》联合国内权威科学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会、……只为向青少年传递权威而生动,专业而有趣的科普知识。

这个嘛,说几个做个参考吧,少儿的像 1、《少儿爱科学》 理由这是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蝉联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 2、《科学课》 理由这是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和我国唯一的小学科学课程专业刊物 3、《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版) 理由是这本是科技教师指导小发明 4、《科技展望》——探索发现 5、《少儿科技》 6、《少年科普世界》 理由是关注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的少儿科普杂志,有很多与学生互动的栏目 7、《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理由是精美的科普杂志,特别关注当前的科学热门,综合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的天堂。 8、《未来科学家》小学版 9、《实验教学与仪器》你自己看看吧,只是做个参考意见。

《少年电脑世界》,《探索历史》,《少年交际与口才》,《探索财富》等,很多拓展知识,很不错

我推荐一本,《都市人·现代育儿》幼教荟,季刊,专门发表幼师论文,如有相关需要,可以私聊。

少儿期刊

科普阅读是赋予孩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些书籍就像是一块块拼图,帮孩子们拼出更大更完整的图景!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适合少儿看的科普杂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儿童科普杂志,环球少年地理

推荐理由:内容新奇,幽默风趣,图片精美。知识有趣,栏目好玩,故事真实。

适合年龄:6-12岁小学生。全年订阅12期。

《环球少年地理》中不仅涵盖了科学、地理、历史和文化,还包含了很多新奇事物的内容,它是一本风趣幽默的科学读物,精美的图片搭配作者的笔触,以一种非常有趣的形式,将知识更好地呈现了出来,大大扩展孩子的眼界,可以让6-12岁的儿童在惊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十分适合小学生阅读。

2、低幼科普,环球少年地理幼儿版

推荐理由:简单温情故事,好玩乐趣横生。图片真实精美,知识科学有趣。赠送游戏贴纸,锻炼手眼协调。

适合年龄:2-7岁儿童、学生。全年订阅12期。

《环球少年地理》杂志与《美国国家国家地理幼儿版》版权合作,它有着简单易懂的故事,科学有趣的知识,还有精美真实的图片,会带着孩子在些许惊讶中逐渐认识这个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读者,文学爱好者必读

推荐理由: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青年文学。博采中外,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生活哲理融入文章,内容丰富多样。

适合年龄:能够独立阅读的所有年龄。全年订阅24期。

《读者》编发的文章极其注重思想性与可读性,它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让你在阅读中感受文字与精神的交汇,这本杂志将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生活的哲理都巧妙地融入了文章之中,有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4、亲子读物,红袋鼠幼儿画报

推荐理由:幼儿故事出自儿童文学作家之手。幼儿图画出自儿童绘画画师之笔。

适合年龄:3-7岁幼儿阅读。全年订阅12期。

《幼儿画报》之中的每一篇故事均出自儿童文学作家之手,其中的每一幅画都出自儿童画家之笔,它深受3-7岁幼儿及其家长和老师的喜爱,借助故事传授知识是它存在的最大价值。

5、小学生杂志,米小圈上学记

推荐理由:好玩搞笑,教你如何轻松写日记。拓展视野,介绍全世界的风俗人情。

适合年龄:1-5年级学生阅读。全年订阅12期。

米小圈上学记里描绘了一个好玩、搞笑,又很倒霉的米小圈同学,很适合1-5年纪的学生阅读,《米小圈》的故事里教悲观的孩子学会乐观,让乐观的孩子更受欢迎,并且还会教小朋友轻松写日记。

扩展资料:

1、《东方娃娃》适合3-6岁

《东方娃娃》分为智力刊、美术刊、绘本刊、幼儿大科学

自1999年创刊以来,《东方娃娃》编辑部一直坚持以“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始一生爱的旅程”的宗旨以及“蹲下来与儿童说话”的姿态,以适合幼儿的图画书理念以及特别贴近幼儿阅读心里的编辑方式,精心打磨刊物,在刊物创意和设计上锐意进取、独树一帜,力图改变中国孩子的阅读现状并提升他们的阅读品味,为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2、《环球探索杂志青少年版》适合6-14岁

《环球探索》(青少年版)是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独家授权、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推荐和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读者对象是6-14岁的青少年。

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45种语言、20亿用户所能看到的缤纷世界,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科技发展和科学实验四大领域火热呈现,带给孩子“大科普”的阅读感受,真正体验到环球探索的魅力。

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科普讲师团专家的鼎力支持,专业科普人士的亲笔著述,紧跟国内外最新发生的科学事件,展现全球优秀摄影师的.倾力之作,为小读者呈现人生第一本科普学习类杂志,奉献精彩绝伦的科普视觉盛宴。

3、《博物》 8岁以上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是在CNG同一品牌下,依据读者定位不同而产生的两本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杂志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知。

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身,图文并茂,紧跟时代。内容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具有科学性、权威性、趣味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4、《我们爱科学》儿童版适合6-12岁

《我们爱科学》画报版是共青团中央主管的唯一国家级少儿科普期刊。

中国少儿科普第一刊,全国少工委少年儿童科普教育指定用刊,中国少儿报刊金奖得主,获同类刊物新闻出版总署最高品质认证。同类刊物发行量最大,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生动活泼趣味,神奇时尚精彩,快乐提升智慧,内容丰富。通俗实用科学课,动手动脑好教材。

5、《少年时》(原同龄鸟)适合6-15岁

《少年时》是儿童启蒙教育高端产品,邀请西方优秀的文学和科学作家团队一起创造。制作团队具有中西跨国教育和文化背景,深刻了解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异同。

《少年时》内容的思想是,培养孩子的国际观和创新力,倡导全面教育,包括中国学校缺失的生命,科学,人文和英语教育。

6、《十月少年文学》适合8-13岁

《十月少年文学》是一本专门为少年儿童创办的纯文学期刊,她秉承《十月》纯正的文学品格,与《十月》一脉相承,血脉相连。本刊由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担任主编,面向8—13岁的儿童读者,其内容以当代儿童文学大家的中长篇作品为主,兼顾短篇作品。

7、《儿童文学》儿童版适合7-10岁/《儿童文学》少年版 7-12

《儿童文学》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于1963年联合创办,风雨50年,哺育三代人,其麾下汇集了几代最有名望的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本刊刊登的文学作品,冰清玉洁,品位高雅,可读性强,既教读书,又教做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读者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

2014年1月,《儿童文学》改为周刊,分为“少年双本套”和“童年双本套”两个套装。《儿童文学》少年双本套,由《儿童文学》(经典版)和《儿童文学》(选萃版)组成,将原创精品儿童文学和精粹的文摘作品相结合,既能让孩子读到当代精彩的文学佳作,又能使孩子享受丰富多样的阅读趣味,在陶冶心灵的同时,提高写作水平,可谓一套在手,阅读写作两不愁!

8、《幼儿画报》适合3-7岁

《幼儿画报》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创设适合中国幼儿身心发展的栏目及内容,如:“红袋鼠的自我保护故事” “好习惯故事” “宝宝唱成语故事” “奥运城堡漫游记”等栏目。每篇故事均由著名幼儿教育专家指导, 保证了《幼儿画报》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幼儿画报》书刊主角:红袋鼠、火帽子、跳跳蛙、草莓兔、呼噜猪、叮当狗、乐乐、悠悠和嘟嘟熊。

《幼儿画报》成为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优秀幼儿期刊,成为中国邮政报刊发行网惟一推荐的幼儿期刊,并荣获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在同类期刊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高品质认证。其月发行量已超过百万,稳居同类期刊首位。

9、《东方宝宝》适合0~4岁

创刊伊始,《东方宝宝》就坚持“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始一生爱的旅程”的宗旨,希望宝宝在刚刚开始睁开眼睛了解世界之时,就能得到高品质的精神食粮,不但能获得知识,更能了解情感,感受爱,因而在心智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

该刊每期包括:大16开全彩色正刊、16开副刊和 一本小小书。独特的圆角设计充满人性化,故事生动、图画精美,多年来一直倡导先进的育儿理念,传播最新的育儿知识,深受小宝宝和年轻父母的喜爱,发行量在同类刊物中居于前列。《东方宝宝》-办刊理念:自创刊以来,《东方宝宝》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更和改版,但是其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办刊精神却始终不渝。

10、《萌》适合3-7岁

绘本月刊《萌》既是国内第一本绘本资讯类刊物,又是国内第一本针对绘本馆和绘本爱好者的刊物,旨在帮助更多家庭开启绘本生活,更是蒲蒲兰首次以绘本月刊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全球优秀绘本。

过去,蒲蒲兰已经把绘本馆做成了世界最美书店;现在,蒲蒲兰会把《萌》做成世界最美绘本月刊。

11、《锋绘》适合 3-7岁

《故事飞船·宝宝会读》是法国顶级绘本杂志,同时有线上精品阅读课程,更科学的提高宝宝阅读能力。作为法国法国百万畅销杂志,从中精选孩子最爱的故事,加入国内获奖作者原创故事,让杂志的图文更加丰满,让孩子从此迷恋上阅读。

12、《好奇号》适合6-12岁

《好奇号》杂志每期拥有128页超大容量,包含“科学前沿”、“考古少年”、“世界故事”三大板块。通过主题化和互动化的内容设置,深度融入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和探索。

《好奇号》杂志从科学、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反映了世界最新发展趋势,有助于塑造孩子的大视野与大格局。

此外,《好奇号》杂志每期加赠一本32页中英双语读物(源自旗舰儿童文学杂志Cricket),帮助孩子从小融入美式英语语境,更好学习英语,提升竞争力。

13、《环球少年地理》适合7-14岁

《环球少年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的中文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青岛城市传媒合作推出的《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NG KIDS》)——《环球少年地理》,在2013年1月11日正式发刊,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目前全球发行量很大的儿童科普杂志《NG KIds》美国国家地理儿童版,作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1888年创刊至今,国家地理杂志已经成为世界上广为人知的一本杂志。众多的欧美名人都是看着《NG KIds》国家地理儿童版长大,历任美国总统的办公桌上总会有一本国家地理杂志。

《环球少年地理》将与《NG KIDS》同步发行,可以让中国小读者在第一时间看到全球最顶尖的少儿人文杂志。与此同时,该杂志还将编加涵盖自然、动物、人文历史、考古探险等科普知识的中国本土内容,让孩子们从中也能感受到锦绣中华的绚丽多姿。

14、《科幻世界》适合12-16岁

《科幻世界》以发表科幻小说为主,国内众多知名科幻作家,皆在此受到全国科幻读者的瞩目。包括雨果获奖作品:刘慈欣的《三体》,也是首发连载于《科幻世界》,并在此一战成名,《三体》也获得了该届《科幻世界》“银河奖”。

近期《科幻世界》再次携刘慈欣新作《不能共存的节日》与科幻小说爱好者见面。《科幻世界》刊载过许多优秀原创科幻小说,本杂志不仅发掘了众多优秀的科幻小说家,同时也是科幻爱好者的乐园。如果你是一个科幻小说家,这里是你实现梦想的地方,如果你是科幻小说爱好者《科幻世界》绝对能满足你对所有的科幻的需求和期待。

15、《十万个为什么启蒙版》适合 6-9岁

启迪科学智慧,激发创造灵感,内容趣味丰富,插图精致,知识丰富,内容新颖,打造诸多精彩栏目, 提高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6、《探索历史》适合6-12岁

《探索历史》以精彩的原创历史故事、惊险的探险故事、幽默风趣的漫画等形式,向儿童传递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探索历史》旨在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和智慧。

富有特色的我形象设计:“终极BOSS”H博士、“酷炫狂霸”东芭拉、“极品说书人”孔龙、“资深宅女”乌米,以及“记者里说相声最好”的特约小记者史奇、哆哆为您共同打造精彩绝伦的《探索历史》。

17、《万物》适合8-15岁

这是一本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科普杂志!令人赞叹的超酷图片,逼真的三维原理大解构、脑洞大开的思维挑战,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不知不觉迷上科学。原汁原味呈现英国原版精华,汇集全球顶尖的科学作者资源,为青少年传递世界知识与智慧的结晶。这也是How It Works杂志畅销全球、长盛不衰的秘诀。

适合一二年级订阅的杂志:中国儿童报和我们爱科学。

是全国少年先锋队队报,以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我们爱科学,创刊于1960年,是我国最早创刊的少儿科普期刊,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少儿科普期刊,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

小哥白尼,系列杂志创刊于1997年,由陕西省出版印刷公司主管、主办,以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技教育、激发创新思维为办刊宗旨。

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

“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时效的报纸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

中国最早的杂志为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行时间延续5年多,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本样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号纪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杂志

关于青少年论文期刊

建议可以给《新课程报 语文导刊》的校园作家版投稿,这份报纸刊登率是相当高的。编辑的qq在百度搜索其报刊名就行

投一些中学生杂志吧,比如中学生博览这些专门针对初中生收稿子, 竟然小一点,不过初三还是应该努力学习的,过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果你非要投稿,可以去壹品 尤 刊 版块,那里约稿多,,也有很多有爱的写手,我就见过不少高中生,已经过了不少中学生杂志。貌似那些人就是从初中开始写文投稿的。

《萌芽》这可是在中国最受中学生欢迎的杂志哦,这是《萌芽》的投稿方式:1.纸张稿邮局投寄:邮寄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萌芽杂志社,邮编200040。请在信封上标明稿件体裁(小说、散文、纪实、长篇四类选其一)以及所投栏目。2.网上投稿:投稿邮箱: 。请务必在邮件主题一栏里注明“投稿”字样,同时标明稿件体裁(小说、散文、纪实、长篇四类选其一),如有明确的投稿栏目,也请在标题栏内注明,以便于系统自动识别分类。3.因为投稿邮箱存在难以预料的不稳定性,因此如果一旦遇有网上投稿障碍,还请作者及时以纸张稿邮局投寄。 还可以投《创新作文》《课堂内外》等杂志,这些杂志都挺受中学生的欢迎哦,祝你好运吧!加油!

若你是初次投稿,建议先找些门槛低的省级期刊投稿,这类杂志有《科学与文化》、《读者俱乐部》。另外《知识窗》、《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这些杂志你也可去试试。投稿时,你还要注意投稿格式,电子邮件投稿注意事项。

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期刊论文

导读:历史上不乏知识分子在真诚地为民请命的时候,却导致祸国殃民的后果,对此,当代知识分子还刚刚开始觉醒。当前,中国知识分子正致力于疏理自己与官方政治社会的关系,并逐渐将自己与之疏离开来,接下来的工作将是进一步反省自己与民间世界的关系,正视自己与民间的距离。我们并不主张一种新的民粹主义,主张知识分子重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实际上,主张知识分子应关怀民间和具有民间意识,与主张将知识分子消弭于民间并非一回事,也决不等于“媚俗”。一个清醒地认识到并同时拒守着自己与官方政治社会和民间社会之间距离的知识分子阶级,恰恰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也只有当知识分子清醒地意识到了其与民间的距离时,他才会认真地去了解和理解民间,毕竟,民间社会虽然是历史的本体,但民间历史仍有待于知识分子去书写,这是当代知识分子所不可推托的文化使命。 对外开放,在使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同时,也回过头来更仔细地审视自己,文化史研究因此而兴。 一个国家的文化,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浑沌一体的,而是有着复杂的内在结构的织成物,存在着地域、民族、阶级、职业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别,其中,阶级差别是文化差别的重要原因,不同的阶级,由于其经济力量、社会地位、历史传统和教育机会的不同,而承当和依循着不同的文化,在古代中国,我们大致可以将文化划分为统治阶级、知识阶级和平民阶级文化,三种文化无疑都对整体的民族文化有所贡献,问题是,在三者中,何者应是中国文化的本体,因而应成为文化史研究的主体? 文化是由人承当并作用于人的,如果文化丧失了对人的作用,就不再是活生生的文化,而成了仅供游人观赏的文物古董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则是由这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所承当的,因此,在民族人口中占主体的阶级的文化,自然就是民族文化的主体,也就是说,文化史研究固然应关心统治阶级和知识阶级的上层文化,即所谓政治文化和精英文化,但更应该关注民众的下层文化,即民间文化。只有民间文化而不是别的,才应成为文化史研究的主体,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史,首先应该是民间文化史。 如果我们承认无论过去和现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永远是民众,承认民众是历史的主体,那么,我们就必须同时承认,要理解我们这个民族,要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就首先要理解民众,理解民间的历史和精神,而民间精神和历史只能保存于民间文化中,在气象万千的民间文化中,蕴含了民间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语言方式、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寄托了民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惟有理解了民间文化,才算真正切中了我们民族的命脉,聆听了我们民族的心声。如果说,民间文化是一条汇纳百川的浩浩巨流,那么,帝王豪杰、文人精英的文化只能是这一巨流偶或激起的浪花,甚或只是虚浮的的泡沫。 将民间文化确立为文化史的主体,有着实践的和理论的意义。 其实践意义在于,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一个民族的变革,主要是人的变革,而首要的自然是展占其人口大多数的平民大众的变革,其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一切文化侧面的变革,而欲求自新,必先温古,即认识民族主要是民众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人们不是常说要现代化首先要了解国情么?而中国亿万民众的文化-精神传统与现状,就是最大的国情。民间文化以及它所陶冶凝炼的民间精神,直接关乎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法治制度的等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 不过,本文所关心的主要是民间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民间文化研究的实践意义迫切要求文化研究对民间文化的关注,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中国当代学术界的“文化热” 虽历久不衰,但热点却似乎总是那有限的几个,什么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嘉乾朴学等等,主要是一些思想史问题,在民间文化研究领域,虽也不乏默默的工作者,但其成果却未能在学术界激起应有的反响,民间文化仍处在学术视野的边缘,学术关注的焦点仍是思想史,而人们却是在文化史的名义下谈论思想史问题的(只要翻检一下时下流行的几份精英学术刊物,这一点就一目了然了),于是,文化史被归结为思想史,而思想史又被顺理成章地简化为哲学史、经典著述史。 思想史固然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如知识分子通常所相信的那样,是文化史的主要部分,更不能以思想史取代文化史。 首先,就文化形态学而言,思想在文化整体结构中,只是最表面的层次,我们不妨将之称为文化整体结构的“上层建筑”。 按其存在形态,文化现象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事情层。指人们在具体生活中的具体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思,每时每刻都在大量的涌现着和消失着的人生百态、世间万象,诸如送往迎来、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等,文化的这一层次以具体的行为的形态而存在,说穿了,就是生活本身。第二,制度层,即引导人们的具体行为、制约人们的生活实践的规范或模式,包括生活方式、交际方式、语言方式、思维方式、感知方式等等,它们使人们的行为成为有序的、可预期的。文化的这一层次以成文的或口传的典章制度的形态而存在,如礼仪、法典、谣谚等等。第三,意义层。即人们用以解释世界以领会其意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等等,它赋于世界以意义,使人们的世界成为意义世界。 文化的这一层次往往以高度抽象化、合理化的思想体系的形态而存在,如神学、哲学等。 文化的三个层次,相互引发、相互依托。从现成的形态学的角度讲,毋庸置疑,意义体系是文化的最深层次。人们的具体生活实践总是受一定的文化制度所制约的,而一定的文化制度总需相应的意义体系作为其合理性或合法性的辩护,因此,一言体系,或曰特定的思想体系,就被当成整个文化构成的奠基者,要理解一种文化现象,就首需理解其相应的思想或哲学体系。 然而,现成的形态学的关系不能被当成历史的发生学的顺序。文化史既然是关于文化的历史,就必须以历史的目光来理解文化,按文化现象各层次的自然发生顺序来理解其相互关系。就发生学的意义而言,意义体系是文化整体构成的最表面层次,而生活实践才是其发生的渊源和存在的基础。这正与其形态学意义上的关系相反。 这实在并不难理解。因为,生活,惟有具体的生活本身,才是文化萌芽、成长并植根于其中的沃土。先有人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才有人类的一切,也才有人类的文化。具体地讲,人们只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积淀、总结、升华和抽象,才建立了一定的文化制度: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总之,文化制度在生活中涌现并凝结成形的,说穿了,人们只有先如此这般地做事情,然后,才会有如此这般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这些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它们流传于口头就成了谣言、古训,著于竹帛就成了典章、史册,而体现于生活本身就是民俗仪节。另一方面,文化制度产生于生活,却又反过来约束和规定生活:礼仪源于交际又反过来约束交际,语法源于说话又反过来约束说话,逻辑源于思考又反过来约束思考。文化制度又是意义体系赖以产生的基础。一定的文化制度确定了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设定了人们在世界中的地位,也设定了人们看待世界的立场,从而,就决定了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制度中并依赖于一定的文化制度来领会和理解世界的,人们置身于怎样的制度中,他在这一制度中处于怎样的位置,他就怎样领会和理解世界,世界就会又怎样的意义,这也就是说,一定的意义体系总是建立于一定的文化制度之上的,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制度而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的阶级也因其在文化制度中的不同地位而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往往被思想史家视为文化最基本层次的思想体系或哲学传统,实际上是文化整体结构中最迟产生和分化出来的层次,它最初还是水乳交融地寓于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文化制度中,只是随着社会的分化,随着专事精神生产的知识分子的产生,它才以神学或哲学的形式蜕变和分化出来,而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知识分子(最初是以巫史兼王的身分出现的),同时也就将作为其存在基础的思想体系置于文化的统治地位,并借助为之所垄断的历史叙述和学术著述宣传和强化这一被颠倒了的文化观,而昧于历史辩证法并囿于文字典籍理解历史的后世的知识分子也果真相信了这种编造的文化历史,并继续编造着这种颠倒了的历史,以至于连自己的生存也被头足倒立地颠倒了过来。 既然,只是由于人们先已如此这般地生活着,然后才演生出如此这般的文化制度,才最终编造出如此这般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那么,要研究文化,就必须从生活、从活生生的生活出发,只有首先理解了生活本身,理解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事象和形形色色的文化制度,然后才能理解思想。文化研究应从研究文化制度和思想体系是如何从生活实践中生成和分化出来的,而不是相反,研究生活是如何莫名其妙地从思想体系中分泌出来的,毕竟,人是为生活而思想,而不是为思想而生活,人们从来不是先建立一种世界观或人生观,然后才开始生活,而只是在生活历程中才逐渐有了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即是表面看来是先有思想后有生活的知识分子,他具体选择何种思想体系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有其粗俗的物质生活前提的,这个道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划时代巨著中已讲得很明白,马克思将被知识分子尤其是哲学家颠倒的历史重新扳正过来。 应该说,自从马克思出,人们再也没有理由仅仅局限于思想史的范畴叙述思想史,再也没有理由使文化史的研究依赖于思想史,尤其在我们这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度里,然而,事情却恰恰相反,在西方人文科学界已将历史和文化研究的目光投向世俗文化从而导致历史观和史学方法的根本转变的时候,我们的人文学术界却仍执著于一些陈旧的问题和理路不放,古代经院学术(经学)的哲学方法,仍被奉为学问正宗,几千年的学统和道统绵绵不绝,既是我们的骄傲,可也是我们的包袱,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觉悟,学术方法的积习较之思想观点的教条更难于被觉察和清除,学统较之道统更根深蒂固。

对中国民间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反思文化是一个民族独有的东西,它是这个民族得以继续存在的基础,当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或者被其他的文化形式所代替,失去了民族存在基础的时候,那么即便它的人民仍旧存在,这个民族的存在和消亡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当越来越多的文化形式从原有的那种昌盛发展到现在的濒危乃至已经消失,谁该为这些事情负责?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如痴如醉地沉醉在圣诞节、万圣节、NBA、足球以及情人节等西方文化的氛围中,还有多少人能够从春节、庙会、传统戏剧、皮影戏、传统民乐等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中找寻到往日的那种新鲜和快乐?当另外一种“崇洋媚外”在我们中间悄然流行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抵抗西方文化侵略的阵地前举起了自己手中的“枪”!很多民间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民间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夏挽群告诉记者,民间文化主要包括四种,即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但是从目前的很多情况来看,这些传承着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文化形式却在各种各样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市场、生存发展的空间以至于走向消亡。民间文学的种类很多,我国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形式几乎在河南都可以找到,它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它们构成了中国口继文学的通史,对过去人们的道德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河南的神话被称为中国神话的奇迹之一,新郑黄帝、周口伏羲、泌阳盘古等表达了东方才有的内在而隽永的民族想象。然而,民间文学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异,有些不再流传,迅速消失,继而消亡。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它们也是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产生、发展并传承下来。中国的民间戏剧发源于原始劳动歌舞,是世界戏剧三大源流之一。河南民间戏剧在民国末期调查有80多个剧种,这其中有道情、二夹弦等,但是据现在的调查和统计只剩下30多个,建国后平均每年消亡一个剧种。夏挽群说,每个剧种的消亡都意味着这种戏剧音乐表演形式的消亡,而剩下的30多个剧种也是惨淡经营,专业的演出已经很少了。而在刚解放时,河南有大量的专业剧团走乡串户,现在很多还存在的专业剧团却面临着生存危机,好一些的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夏挽群给记者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在河南鄢陵有一种乐器叫做筹,是过去随着佛教音乐而产生的,现在实际上已经消亡了,仅存的一位能够吹奏该乐器的老人也已经在前不久去世了。在丽江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是每一个到丽江的人必听的。但如今,随着纳西古乐的势微、失传与衰落,该音乐形式也将变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民间美术包括瓷器、泥塑、玉雕、年画、剪纸等种类,它们也是很珍贵的一笔遗产。夏挽群给记者介绍说,河南淮阳太昊陵的泥泥狗,虽说看起来很粗糙,但是它有很深厚的历史底蕴,被称为史前图腾,它把原始的信息带到了现代。以前在太昊陵的庙会上简直到了热销的程度,然而现在对泥泥狗的制作已经越来越少了。笔者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去太昊陵烧香,总会带回一些憨态可掬的泥泥狗,它们给笔者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而现在却很少有孩子们能够见到这种工艺玩具了。传统工艺美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遇到了新的挑战,福建为人们所熟知的工艺美术行业,如脱胎漆器、软木画、竹编、德化瓷塑都处于后继乏人的困难境地。北京、江苏、浙江等工艺美术发达的省、市同样陷入不景气的状态。其他艺术形式如年画、剪纸过去在民间都很流行,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木版年画,除专家、学者、外国人外,很少有人问津。而对剪纸,目前学习的人主要是农村妇女,年轻人并不重视它的传承。民俗文化反映了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各种习俗,如庙会和春节等。这些传统节日中有着大量的民族内涵,然而随着西方大量节日的到来,中国的很多节日却在逐渐淡出。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指出:“很多民族的民俗民风都已经没有了,充满中国民间文化气息的春节本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的体现,而我们现在却不知道该如何去过了!如今节日没有了文化的载体,文化内涵变得越来越空泛,人们也就对节日失去兴趣了。”“孔雀公主”杨丽萍忧心于她看到的云南的变化: 许多绝技因为失去了用途而濒于失传,新生的一代喜欢牛仔裤甚于传统服装。一位专家在调查了基诺族巴卡村寨后指出,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保护,这里的民族口碑文史及其风俗传承机制,有可能在20年内消失。而这种状况,在云南众多的村寨之中并不鲜见。著名作家冯骥才忧心忡忡地说,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的村寨都变成了洋楼,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如果继续这样发展,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我们剥夺了它们生存发展的权利冯骥才曾经这样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文化没有载体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人们对外来的东西觉得特新鲜,把原来的东西都扔掉了。”夏挽群也告诉记者,出现各种民族民间文化失去发展机会乃至走向消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农耕时代已经结束,进入了工业时代,这些直接导致了原来民间民族文化生存的土壤变化,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习惯以及精神的变异。事实上,我们为之自豪的中华文化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半是精英和典籍的文化,一半是民间文化。两部分同等重要,相互不能代替。民间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五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以及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坚实的精神内含。可是,由于民间文化长期不被重视,也没有从文化上、从全球化的背景上来看待这个“中华文化的一半”,因而至今我们对于民间文化的整体状况认识不清、心无底数,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今民间文化到底消失得怎样。再次,民间文化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存方式,和经典文化以及典籍文化相比,它从没有像它们一样用各种方式进行加强。并且民间文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的传承一般都是口口相传,并且还有很多“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禁忌,传承的范围也很窄,大都是师傅传给徒弟、父亲传给儿子等这样的形式,一旦出现断线,它这种形式很快就可能消亡。韵味无穷的皮影木偶,流浪四方的说唱艺人,诙谐幽默的曲艺形式……这些经过几千年来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诸多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组成了今日博大精深的中华五千年文明。然而,也正是由于它们大多只是凭借着口传心授、相当脆弱的方式代代相传。面对开放与交流的加强,多元文化潮流的冲击,绝技绝艺传人越来越感到困惑与无奈:一方面,随着年岁渐老,他们带徒传艺的期盼越来越强烈而急迫;另一方面,年轻人忙着打工挣钱、追逐新潮,对民族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不多,能沉静下来学习观摩的就更少。一旦没有传承人,就如断线风筝,即刻消失,化为乌有。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它必然遭受致命的冲击。最后,民间文化从没得到过正确的认识,甚至一直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民间文化还没有来得及作好进行细致的整理的准备,西方的各种文化就来到中国,它们这种带有商业行为的文化形式拥有更多强大的资本,对中国的民间民族文化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东方人特别是年轻人还去追求时尚,这种浮躁行为对中国民间民族文化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一种文化存在几年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出现了全国性的文化反思,这种反思的结果处于认识的三个层面上。首先认为民间文化的断裂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断裂。因此,对待民间文化不应该采取历史虚无主义认识,不能让其断裂而应传承下去。如果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就可以割裂,那么,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恐怕早就不存在了。尽管不可否认经典文化和典籍文化的巨大作用,但是更应该看到民间文化是亿万劳动人民的劳动结晶,保护民间文化就是从民间文化延续上发出的呼喊。其次是东西方更加激烈的碰撞使得民间文化地位的上升,成为现代文化的基础和底色,也成为民族文化共识、民族文化绵延赓续的基础和情感的纽带。若东方的文化全部消亡、大脑中的记忆荡然无存,全部被西方的文化所代替,那么中华民族将会是一个什么概念就应该重新考虑了。夏挽群说,这些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运动的产生,而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护民族先进遗产则成为了这场运动的高潮。再次可以上升到国家文化安全的层面上。美国中情局的用心可谓是极其险恶的,他们已经将这种险恶用心用于对付中国正在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人,并将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加大。从日本对中国台湾的50年文化侵略就可以看出端倪,在那50年中,日本的用心同样险恶,他们要求台湾同胞不准说中国话只能说日语,不让过中国的节日,扒掉中国的庙宇改建日本的神社,这些直接导致了目前在台湾仍旧有人信奉日本文化乃至承认日本文化。日本的险恶用心就是想通过这些来改变甚至抹杀台湾同胞心中的文化记忆,这种行为已经上升并涉及到了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上来了。民间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拯救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不仅仅是从上述三个层面上说的,因为我们的民间文化还承担着政治资源、教育资源、道德资源、文化产业资源和未来文化建设资源等五个资源的功能。“民间文化不同于经史子集,它们存在于普通的民居和人们的生活起居中,是生活的文化,是民族个性特征和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夏挽群说。从历史传承来看,民间文化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有专家认为,在中华文明的演进史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每当有形的物质文化受到损毁时,口头的非物质文化就会发挥它巨大的历史功能,维系、保护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人类远古文明唯一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是和口头非物质文化具有延绵不断的强大生命力直接相关的。可以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信念的“活史”,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留住民族记忆的背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有其生生不息、长远发展的可能和潜能。就此来说,遵循人类口头文化的艺术规律,及时抢救濒危文化遗产,使人类社会创造的非物质文化能够代代相传,文明成果能够千年流淌,源远流长。这既是国民的责任,更是薪火相传的使命。我们能否留住它们曾经的辉煌?随着认识的逐步提升,中国的文化保护已经从原来的那种自在状态变成了自觉的状态,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立法工作。夏挽群介绍说,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加快对这些方面的立法进程。2003年2月18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还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这个工程是我国首次对民间文化进行国家级抢救、普查和整理,工程将耗时10年。当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经在15个省展开,并对其中重要的民间文化进行保护,2004年该工程在另外9个省市进行。冯骥才还和地方学校合作编写乡土教材,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同样是剪纸,河南西部的剪纸大都自己玩玩,但河北蔚县剪纸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数千万元。“这就涉及到市场理念的问题。”夏挽群认为,有些民间艺术难以和市场接轨,即便扶持也难以长久。对那些历史渊源深厚、文化信息丰富、能够和市场接轨的民间艺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比如曾经是高贵的象征地河南开封的滕派蝶画,他们正在寻求更多的解决办法,以此来推动它进入市场,继而得以更好地传承。对一些已经无法迎合市场的民间艺术形式,该怎么办?“那就养起来。”夏挽群说。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只有当人们普遍认识到民族的文化是精粹、值得世界关注时,传统文化才能得到重视。因此,夏挽群认为,“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加强这个方面的重视,抓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应该从中小学入手,在教材中不仅要加入历史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各地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因此应该从培养本地的文化认识上进行文化的传承。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这些!”而对于下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是革新的最好手段之一。据介绍,目前在全国各级学校的课内外教育中,很难看到传统民间文化的身影。有关专家不无忧虑地说道:“下一代教育和兴趣的缺失,将可能断送传统民间文化的未来!”

从少数名族的文化差异,地域风情,一集各民族团结一致,和谐友爱,共同繁荣等方面吧。

关于幼儿园保教论文期刊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3] Sheridan,S.,Schuster,K.M.Evaluation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4] Powell.Families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16]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11] 石中英. liuxue86.com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幼儿园来时评职称论文一定要发表在正规有效的刊物上,能够体现期刊的有效主要是对于国内、国际刊号上、邮发刊号上,以及期刊的影响因子指数等等方面,这些都是可以看出期刊是否是有效以及对于这个行业的影响程度的主要方面,以下就是幼儿园教师职称论文收录较好的刊物,希望对幼教人员有所帮助。幼儿教育杂志征收幼师职称论文《幼儿教育》杂志:国内统一刊号:33-1042/G4,国际标准刊号:1004-4604。杂志是普及幼教科学理论,总结幼教先进经验,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优秀典型。当前杂志主要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读都对象,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幼儿教育政策,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改革成果,交流幼儿园、托儿所、家庭教育经验,介绍国内外幼儿教育信息,提供幼儿教育活动材料和教学参考资料。当代学前教育杂志征收幼儿教学职称论文《当代学前教育》是由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学前教育类专业刊物,是目前湖北省唯一的一份幼教杂志。杂志的国内统一刊号:42-1767/G4,国际标准刊号:1005-8958。《当代学前教育》当前所开设的主要栏目有:理论前沿、园所建设、教育实践、教师随笔、活动设计、家长天地、健康成长、幼教大观、资源共享、名师名园。杂志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 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学前课程研究杂志征收幼儿教学职称论文《学前课程研究》杂志的国际刊号为1673-9531,国内刊号为34-1031/G4,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月刊),2007年3月正式创刊,反映学前课程研究领域的前沿、重点和热点问题,反映国内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和信息;来稿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行动导向意义;力求主题明确,立论新颖,论据充分,论证周密,文字精练。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中论文的研究撰写不仅是教师人员评审的依据,同时论文的撰写研究也是幼教人员在教学事业中新教学理念和管理应用上的主要方面,因此幼教的管理与发展都离不开教学人员的不断研究发展。

毕业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论文中引用 文章 需要注意引用的规范性。 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 教育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幼儿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2]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 [13]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 [14] 张丽娟着. 儿童 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 [15]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 王牧华,靳玉乐. 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3) [2] 顾晓莲. 幼儿教师体态语对活动有效性的影响[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02) [3] 张银萍.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4] 姜美芬. 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 山东教育(幼教刊). 2006(15) [5] 丁文婷. 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6] 丁洁. 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杨晓红. 幼儿园饮食营养教学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邢羽佳. 兰州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钟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宋婷婷.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1] 王明利. 跨 文化 交流中非语言行为之分析[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12] 吴海云. 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有效性初探[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5(05) [13] 周鹏生. 国内外教师体态语研究之比较[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6(09) [14] 袁爱玲. 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7(02) [15] 李胜男,岑国桢. 生态环境说、人生历程说--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6) 幼儿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 李佳.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陈红. “我”喜欢的幼儿园[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程丽英.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儿童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4] 亢云洁. 牵着你的手,一起长大[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 徐霞. 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1 [6] 庞敏. 改革开放后西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政策的演进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7] 严燕华. 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8] 赵丽.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13年)[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高莉. 家庭旅游对儿童的教育价值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王月嘉. 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韩婉姝. 兰州市学前儿童父亲父性意识调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2] 王丽萍. 山西省太原市城区“独一代” 家庭教育 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3] 郭猛. 兰州城区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14] 孙娓娓.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家园合作的个案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5] 葛莺芳.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9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0期.甄丽娜.仇晓春.[2].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10期.郑三元.[3].完整经验的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5期.陈纳.[4].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期.张玉敏.许卓娅.[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6期.周榕.[6].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2期.王春燕.林静峰.[7]."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9期.赵南.[8].试论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新课程·上旬》.2016年2期.赵彩丽.[9].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12期.顾荣芳.[1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6期.刘慧.二、幼儿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范元涛.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学前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赵楠.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9作者:何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作者:吴婵.学前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7].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邵小佩.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作者:魏婷.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作者:陈曼丽.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学前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幼儿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oblemsolvingby56yearsoldkindergartenchildreninacomputerprogrammingenvironment:Acasestudy.G.FessakisE.GouliE.Mavroudi《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Apr.[2]InquiryEventsasaToolforChangingScienceTeachingEfficacyBeliefofKindergartenandElementarySchoolTeachers.HaimEshach《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SCI.20034[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BringingElementaryEducationTechniquestoUndergraduateComputerScienceClasses.ShannonPollardRobertC.Duvall《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AnICTMusicalApproachforTeachingtheConceptoftheAngleinKindergarten.Bratitsis,TharrenosTatsis,KonstantinosAmanatidou,Anna201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