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从答辩的角度来谈谈法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从答辩的角度来谈谈法学毕业论文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上午好!

我是20xx级1班的XXX,我的论文题目是《论工伤与非工伤的法律界定》。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伤事故也不断涌现,然而工伤事故发生的情形是多种多样的,加之法律法规方面的缺陷,工伤认定成为了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劳动行政管理的一大难点。目前,党和政府正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也要求逐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工伤保险这一板块。而工伤认定则是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必要前提。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我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关并贴近社会热点的工伤认定作为课题。

通过探究工伤与非工伤的法律界定,对工伤认定的法律界定有全面详尽的理解,并结合具体案例和国外经验论述我国工伤与非工伤界定的法律制度缺失与困惑。提高对工伤认定的法律原则的普及和认识,得出处理新时期工伤认定中特殊情况和有争议的案件的有效方法。

论文的第一部分对工伤和工伤认定的概念进行了描述,阐述了工伤认定的几个基本条件,为下面的论述做了铺垫。第二部分结合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以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视同工伤的情形、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和认定工伤的流程和条件组成了我国工伤与非工伤的法律界定这一大点。第三部分分别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国家为例,论述了国外工伤与非工伤的法律界定。第四部分探究我国现阶段工伤认定的三个法律难点:工伤认定制度上存在问题,工伤认定行政与司法的矛盾和几种特殊情况下工伤与非工伤的法律界定。最后一部分对我国工伤认定提出了一下几点完善建议:明晰工伤认定标准、修改部分工伤保险条例和有限制的扩大工伤认定范围。

论文所运用的逻辑关系是总分总关系。先综述工伤认定,在分别叙述我国和国外的工伤认定现状以及我国工伤认定目前存在的法律难点,最后提出完善建议。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同的见解,虽然影响了论文的进度,但是通过自己对这些观点的辨别,也增长了知识,加深了印象,最终是有益无害的。其中,一部分观点认为应该在我国扩大工伤认定的范围,最大限度的维护劳动者利益,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现有的工伤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该加以限制。在看待这两种观点时我有开始有点混淆,没有将其区分开来,最后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有限制的扩大工伤认定范围和明晰工伤认定的标准。

由于文字和研究深度有限,我认为还有很多和我的论文有密切关系但是没有提及的或者论述的不够明确。一是一些典型情况下的工伤认定只提到了串岗、过劳死、精神损害等几种,对于社会上关注的上下班途中的事故伤害是否属于工伤没有过的阐述。二是由于专业限制,在对我国工伤与非工伤的法律界定提出完善建议时提出的建议比较少也欠具体。

以上就是我的答辩自述,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篇法学毕业论文答辩的范文,希望对大四法学专业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哦!

你好,法律方面的论文大部分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写的:1.选题,你在生活中发现存在哪些法律问题,你对这个法律问题有看法。比如:论保险代位求偿行使中的若干法律问题。2.选好你要写的论题后,就开始查找有关论题方面的资料,比如现行规定,学者们对这方面的定义,主流的观点,这方面的案例等。3.大概熟悉在你论题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对问题的认识后,就可以开始着手正文了。4.各个学校都有对论文格式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来完成论文。多和同学交流,不懂就问老师。5.跟你说说正文怎么写。本科论文可以分成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中文摘要,引言,相关概念特征,立法现状等;第二部分,重点是第二部分,这一部分要求你提出在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第三部分就是把你的参考文献列出,再致谢就可以了。谢谢,请采纳!

如何写法律方面的论文???学术堂来告诉你:一、法学毕业论文的目的与要求认真撰写法学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法学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检验.详言之,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法学中的理论问题和司法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研究,并能明确、恰当、充分地表述研究的成果,开始学习、初步掌握分析和解决某一专门学术问题的方法,锻炼撰写论文以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写法学毕业论文,就是要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将来写什么都可以.撰写法学毕业论文的要求有三个方面:(1)从理论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确定法学毕业论文题目,论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楚,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2)法学毕业论文要能反映出学生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和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力求有自己的新见解,材料要充实,坚决反对大段摘抄、整篇抄袭、请人代写等不良现象.(3)论文要能系统地阐明法学毕业论文题目所包括的主要问题,并力求做到概念明确、文理通顺、逻辑严谨、结论合理,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学术思想.二、法学毕业论文题目和论证角度首先,确定自己的法学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如法律专业有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婚姻家庭法、国际私法等多门课程.这就要求法学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会和知识背景确定了大的方向后,还要确定具体的方向.虽然法学毕业论文论述的只是某一基本问题的一点,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学术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其次,选择具体的法学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是本学科中带有基本性质的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大题目容易写得很肤浅,没有价值,小题目能做出大文章,容易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三、法学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一)搜集材料所谓准备,主要就是充分占有资料,研究、参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读的书看的论文很少,知识贫乏,是没法写论文和提出新的见解来的.如何搜集资料?可以围绕法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具体题目,去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的专着、论文集、主要法学期刊以及最近几年的统编教材,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查找法学论文.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二)提炼材料,确定论证的主题和方法在提炼材料的过程中,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同意别人的论点,但自已有独特的感受,可从新的角度补充新的理由,丰富别人的论点.二是不同意别人的见解,可以展开争论,但必须注意忠实地引用原文,说明自己的理由.三是受了别人的启发,在别人见解的基础上产生新见解,或者别人没有讲到,自已有见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创见.论文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对这个法律问题研究成果的基本观点.主题应力求做到以下五点:一要正确,符合法理和客观规律.二要新颖,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人云亦云.三要直白,不要隐讳.法学毕业论文的主题越直白明确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让读者云山雾罩,看后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四是主题要贯彻始终,在文章中不能改变,应围绕中心和基本观点去写.五是主题要简明,理论要深厚.论证方法是说明主题的基本方法.一般来说,法学毕业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是立论,即确立文章的基本论点,围绕这个主题,全面阐述它的正确性、必要性和适用性.有时,也适当运用驳论的方法,如针对某个问题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对它们进行评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从具体的论述方法来看,一般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三)法学毕业论文提纲拟写法学毕业论文提纲的主要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构建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论文定稿后,修正或保留的提纲就变成了目录.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理论系统,而不是毫无层次、毫无逻辑联系地罗列和堆砌在一起.四、法学毕业论文的初稿(一)运用逻辑思维写学术论文,逻辑上有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个别);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个别)到一般.依靠逻辑思维所产生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观点作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自然会形成自已的新观点,写出自己的法学毕业论文,就不会只是停留于抄录他人现成的观点和材料.(二)主题突出,论点鲜明(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确、简练流畅五、法学毕业论文格式和规范要求(一)法学毕业论文格式打印使用B5纸,便于存档,装订线在左面.法学毕业论文打印一般用宋体.文章题目用3号黑体,题名应简明、具体、恰当,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正文内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一级题序及标题用"一、二、三……"序号和小3黑体.二级题序及标题用"(一)(二)(三)……"序号和4号黑体.三级题序及标题用"1、2、3……"序号和小4黑体.四级题序及标题用"(1)、(2)、(3)……"序号,不用黑体.正文用小4号宋体.这样,文章就眉清目透,井井有条.当然,这种分题也不是绝对的,要结合实际,该怎样分,就怎样分,但要遵循分题的规则.此外,分成几级题目也是可以变通的,例如不用"1、2、3……",改用"一是、二是、三是"或"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也是可以的,但是,无论用什么,都要层次清楚.法学毕业论文格式为:封面;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封面的作用在于使别人知道这是一篇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是指摘录下来的要点,主要是表述本文的主要观点,一般为100-200字.摘要的写作方法,我认为包括两部分:一是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论题的意义,二是将法学毕业论文几部分内容表述为阐述论文观点的一段话.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应选3-8个.(二)法学毕业论文注释现代学术视注释为学术规范与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论着和文章中,注释不是装饰品,它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引用他人成说,注示出处,既表示相关论说非作者独造,并对他人成果给予应有之尊重,又可为读者提供该领域的文献信息,以便利后来之研究.二是反映了作者观点与其他学者观点的联系与区别,或者是对作者自己观点的进一步说明,因而,也是正文不可缺少的补充部分.三是大量的引文意味着作者的研究的确是在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及所积累的资料基础上进行的,不是凭空捏造的.注释要写得规范.最规范的,就是《法学研究》的注释方法:分为着作类、论文类、文集类、译作类、报纸类、古籍类、辞书类、港台着作、外文类等九个类别,并有注释例;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引用资料非来自原始出处者,注明"转引自";等等.详细的内容请看《法学研究》上的注释体例和文章的注释方法.为提高刊物质量和文献信息计量、评价与研究的水平,促进学术成果在网络化、数字化条件下的交流与传播,教育部2000年1月颁发了《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其中注释主要用于以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和补充说明,注释序号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参考文献置于文本,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列举了其格式,详情请看《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或其它中文社科学术期刊.写法学毕业论文,上述两种注释方法,可选择一种使用,但不能交叉使用.六、法学毕业论文的修改定稿、答辩法学毕业论文初稿完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大到问题是否提得鲜明中肯,论点和论据有无说服力,结构层次是否严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有无废话,语言表述是否简洁准确,通顺流畅,符号使用是否恰当,等等.自己修改后,再交给指导教师进行修改,然后定稿.为了使法学毕业论文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论文答辩制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答辩是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毕业论文的全面检查.答辩首先由学生本人简要介绍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思路、主要观点,然后由答辩委员会向答辩人提问,让作者略作准备做出回答,从而进一步考查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的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答辩提出的问题,不管作者当场是否能作出完善的回答,都是对于作者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

从四史角度谈谈生活中的哲学论文

生活就是不断地经历聚散分合,并努力找寻自我的过程。 生活又像做文章一样,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论是功成名就,还是一败涂地。一觉醒来,日子还是照样要过。学着以平常心对待世间的各种变故。古人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这个境界吧。 假如还没有到这个境界,那我们又该如何? 是选择自甘堕落,随波逐流,还是励精图治,勇往直前。 不论你以前是怎么选的,但是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悲欢离合之后,我们也该有理智的选择了。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经历人世间的一切苦难。就像当年的释迦摩尼,放弃高贵的身份和安逸的生活,离开故乡,独自寻找那解除众生痛苦的方法。 有时,我会大胆的猜想:我们原本是满天神佛,因感受到了众生的痛苦而起了恻隐之心,下界和众生一起经历。希望有一天,众生能和他们一样,脱离低级趣味,顿悟成佛! 几亿年过去了,恐龙灭绝了,猴子进化成了人类,人类也活了几千年了。 然而我们依旧摆脱不了黄赌毒,依旧张着血盆大口,吃着世间万物。在大家看来,那就是邪恶,是肮脏的。平心自问,当今世上有谁看见美女不心动,有谁能脱离人生这场大的赌局,又有谁染上毒品后能轻易的戒掉? 几乎没有吧!既然无法改变世间的真理和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并掌握它。 生活亦是如此,违背常理的事尽量不去做。然后问问自己最想得到什么? 学习如何取舍,将会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是生活中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进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有意识的摆脱纯粹抽象的思辨而把现实的生活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是生活中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进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的生活 意识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地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的产物,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是“绝对精神”,费尔巴哈哲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感性,即直观的感性世界和直观的抽象的人。马克思批判神秘主义的“绝对精神”使哲学的出发点回归于感性世界,又批判直观的感性,使哲学落脚于人的生活,落脚于由于人的活动而历史地变化这的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摆脱纯粹的思辩而回归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使得自己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哲学,包括古希腊哲学,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黑格尔的哲学以及费尔巴哈的哲学在本质上有一个共同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相区别的——特征,即这些哲学都是在思维中提出抽象的问题同时又试图通过抽象的思辩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古希腊的本体论哲学追问世界的本原,按其不同的逻辑线索可分为两支。其中一类哲学家往往将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泰勒斯的“水”和赫拉克利特的“火”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其实这些哲学家只是借用了这些具体的物质的名称。一旦“水”成为泰勒斯世界的本原,并以此为起点描述世界的演化图景,“水”就不是泰勒斯看见的水而变为思维的符号,成为泰勒斯表达想象中世界本原的符号。另一类哲学家则把一种纯粹的思维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柏拉图的“理念”,他把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当作世界的本原。这两种哲学的共同点在于都在追问世界的本原,并都把只是存在於哲学家头脑中的非感性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并以脱离经验的方式对世界作出解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本原问题的提出本身是抽象的,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种解释也只是假说,是思维的游戏。

近代认识论哲学从一开始就活动于抽象的观念之中。其两大理论倾向,即经验论和唯理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把作为生活中的自然与人抽象的存在与思维对立起来并试图通过各种解释来使之统一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生活中人与自然本来就是统一的,只有通过思维的抽象中二者才能分离。

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精神”作为其哲学的根据,认为世界历史就是“绝对精神”外化的产物,这样感性的世界就被归为精神的东西,现实的历史程序被说成是精神的程序。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思辨的哲学并不是完全否定思辨的哲学,即使是思辨的哲学中也包含有许多对于现实世界合理的理解,黑格尔哲学用辩证法正是马克思继承了的东西。

费尔巴哈强调感性直观,对感性世界的解释只是局限在对世界的单纯直观理解中,其错误在于直观地把世界看现成的世界,而不是由于人的活动历史地变化著的世界。其次,费尔巴哈把人仅仅看做是“感性物件”而不是从事感性活动的人。这正如他直观地看到的世界是静止的一样,他看到的人是静止的人,抽象的人,费尔巴哈看到的人只是在现实、独立、肉体的人,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络,但是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因而也是处于物质的联络中的人。由于费尔巴哈看到的是没有历史的世界,因而费尔巴哈对感官世界的直观感受中,他必然碰到他的意识相矛盾的情况,就是作为唯物主义者,他看到了改造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必然性,他就不可避免的重新坠入了唯心主义。

如果说以上的哲学都是将作为现实世界反映的意识中的世界等同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因而它们对于世界的批判也从没有越出思辨的水平的话,那么直到马克思,哲学第一次自觉地把人的意识看作是人类生活和生活世界的反映,看作是倒立著的现实而不是现实本身。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思辨哲学的虚幻,在生活世界找到了自己的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地——人的生活

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近代哲学本质上只是思辨哲学来说,“思维”只是思维中的“思维”而不是生活中意识,“存在”也只是思维中的“存在”而不是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它以生活作为出发点而言超越了之前哲学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意识作为不同于物质力量的精神力量对于人类个体和人类历史产生影响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从前英雄创造历史,神创造历史的哲学的依据。意识在现实性上是人类个体意识,是个体本质的组成部分。个体的人的活动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物质活动,而是人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事实上,意识是与感性的东西异质的东西,它不是现实的存在,它仅仅是人脑的产物。意识的东西和感性的东西,意识活动和感性活动共存于人类个体身上,二者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相不一致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只有感性活动即物件化的活动才是现实的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真正实现。意识的东西必须以感性的东西为基础,意识活动必须以感性活动为基础。如果将意识看作是现实的东西,把意识活动看作是人的本质,如将某种幻想的东西当作真实的东西从而脱离现实的感性活动或否认现实的感性活动。这实际上是意识活动的异化,即人在意识中创造的东西被当做是真实的东西而取得了某种独立的地位,并反过来阻碍了人现实的历史程序。符合现实的意识或说是符合现实的幻想则是人类本质或者说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创造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解放的学说,他所批判的绝不是意识活动本身,它所批判的是意识活动的异化,是独立于生活以外而阻碍人类现实历史程序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不仅脱离人的物质活动也独立于人的自由意志,是与人的生活根本对立的东西。

马克思认为并不是意识决定生活,反过来,其实是生活决定着意识。人的意识是不同于感性存在物的东西,它仅仅是人脑的产物。在人类刚刚踏入自己历史的时候,意识只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它是与现实的环境和实践活动直接统一的。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与现实的实践活动相统一的意识脱离实践成为独立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成为了意识形态。这样,意识脱离实践而转化为意识形态,即“纯粹的”理论,这样的理论脱离于现实世界,是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虚幻世界,却被作为解释现实世界、规范现实世界的依据。马克思走出革命性的一步,提出意识或说哲学的依据人的生活或者说是生活着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生活出发批判作为意识形态的哲学,但并非要取消哲学,事实上哲学本身就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而且是这个世界的补充,是精神领域的补充。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需要哲学,只有通过哲学人类才能把握自身。

三、理解生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依据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活即人的生活或生活着的人作为构建理论的依据和自己哲学的出发点,生活包含了现实世界的一切现实问题,同样也蕴含了一切未来社会的萌芽。理解这一出发点首先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就是从人的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人类生活方式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有过三种阐述,即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是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实际上是对人的活动或者说就是人的生活的三个方面的抽象,自由自觉是对人与自己意识的关系即人的意识活动的抽象,实践则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的物质活动的抽象,社会关系的总和则是对于人与人关系的抽象。这三种关系只是生活的三个方面,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的抽象,现实的人不可能只是表现为其中一个方面,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人的生活,是生活。对人的三种关系以及这三种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使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也是对于生活理想的抽象,即最高的生活方式是人的各种关系全面自由的生活方式。其次,如果我们理解生活决定意识的原理,我们就能正确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马克思对其时代生活的抽象,其分析生活的普遍原理往往隐藏在一系列具体分析之中。我们要用我们的现实生活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普遍的原理而摒弃其中已经是虚幻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过去人间的东西也是天国的东西。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有一个弟子问师傅:“世界上真的有佛祖吗?”师傅说“有的。”弟子问:“可是我为什么看不见呢?”于是师傅带着弟子到了一个漆黑的密室,师傅对弟子说:“你看那边墙角里有一把斧子,你看见吗?”弟子张大了眼睛,可是密室太黑了,什么也看不见。于是说:“没有啊。”师傅点亮了蜡烛,在密室的墙角确确实实放着一把斧子。你看不见的就一定没有吗?她讲完故事后说道:“同学们,我不想灌输任何东西给你们,请记住,在任何事情没有被证明之前,请千万不要相信;在任何事情没有被证伪之前,也请不要不相信。一切的一切最终都需要你自己找到那根蜡烛,点燃自己的智慧之光。否则你的人生就永远重复着自己的昨天,抑或是重复着别人的昨天。是啊,我在听了那些话之后真的很激动,我忽然发现,我一直是这个社会的奴隶,听着别人的话,唱着别人的歌,咀嚼着别人的思想,咽下别人的唾沫。面对社会上那么多不公平的现象,我的心灵被污浊,我痛苦的反省自己的罪恶,却无能无力。在后来这位出色的哲学老师的带领下,我进入了奇妙的哲学世界,其实说起来真正开始看哲学书,还是因为刘墉的一篇文章,那时的我处在成长的躁动期,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往极端想,于是有很多“有没有意义”的问题,“写那么多作业有没有意义,背那么多公式有没有意义,每天都要吃饭有没有意义,人反正是要死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个世界存在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消沉的时候,忽然看到刘墉说,“其实你问那么多有无意义的问题前,早已经有了答案了,其实你只是在用那些问题不断打击自己而已。”我震惊了,不错,我就是这样,我只是因为无能无力,因为觉得没有意义,觉得没有信心,觉得没有能力,觉得没办法证明自己,所以在为自己找借口而已,只是在用这些“有没有意义”的问题慰藉自己而已。但是在这个社会面前,我没有勇气承认,因为在这个世俗的社会里,我必须保护自己,必须寻找自己的面具。但是,我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的虚伪,痛恨自己的罪恶,痛恨自己的无知。那些陌生的名字在那些空虚的夜里一遍一遍地游荡在眼前,从叔本华到尼采,从加缪到萨特,从胡塞儿到海德格尔,从弗洛伊德到拉康。我的注意力却无意识地集中到了形而上之的悲观主义、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上。记得第一个让我感动的是休谟,当时翻开书本看到的就是他的学说,他认为人只能停留在知觉的王国,知觉以外的实体是否存在,无法知道。他说:“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因为任何一种个别的动作或活动重复了多次之后,便会产生一种倾向,使我们并不凭借任何推理或理解过程,就重新进行同样的动作或活动。我们经常说,这种倾向就是习惯的结果”。我于是怀疑自己的认知,怀疑我的思想,怀疑一切可以怀疑的存在,我会这样思考完全是因为后天的习惯势力,怎么办,我已经不是纯粹的“我”了,我属于“我们”,我只是那么多我们中的渺小的一个而已。我又一次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是一个人,我真的是一个人吗?我渴望我活着只是为了我是一个人,而不是别的什么。在这五光十色的尘世,我很难保持自己,很难保持自己不受外界的诱惑,而我只要不由自主地睁开眼睛,即使是最高尚的诱惑,我也会立即成为“我们”之中的一个。我已经不属于自己。当我发现这点时,我觉得很生气,因为我被社会,被这个假装文明的社会,我的周围的虚伪的人只是在用他们的假慈悲在灌输他们的自以为仁义、道德的观念给我。于是我想改变点什么,虽然我也知道结果可能什么都不是,但是总该做些什么。当然我不是那种偏激的人,因为我还做不到那么绝对,毕竟我承认了自己的社会性。这是没法改变的事实,但我至少还可以拒绝,对,我可以拒绝我所不认同的东西,当我刚想雀跃时,忽然有一个声音沉重的打击了我,那是柏格森。我没有看过他的什么书,他写过什么《形而上学导言》,在《评述》里记了他关于认识论的理论,从近代以来,西方认识论一直高扬理性或理智,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所相信的东西都是理性。实体或实在性只能为理性所把握,形而上学是理性的产物。但是,柏格森反对西方哲学的这种理性主义传统,反对在哲学研究中应用理智,主张只有直觉才能达到形而上学,才能把握具有形而上学实在性的“生命冲动”和“绵延”。我对他的“生命冲动”、“绵延”不很理解,但我明确了一点:理性也是有缺陷的。既然如此,我又有什么理由去评判,别人的对与错呢?那么我的拒绝又有什么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似乎陷入了绝望的循环,也就是那个时候接触到了叔本华。这个名字像中国人的悲观主义哲学家,让我很着迷。不管他说什么,或许我无法理解,但是我却有共鸣,我想每个人对于共鸣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像某些干瘪的说教只有讨厌。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他认为,世界既然被意志所驱策,那么,这世界就注定是一个痛苦的世界。而人生活于这样的世界里,他的一生只能是对痛苦的一种体验。人生之所以注定要痛苦,这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人是世界意志客体化的最高等级。所谓最高,就是说在这个阶段,生命意志中分化出自身的对立面——理智。理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命意志,让人活得更好。但是,理智一出现,就发现人原来注定要死亡。死亡是威胁人类的最大灾祸;人生的最大恐惧来自对死亡的忧虑。那些达官巨贾们可以居则琼楼玉字,宴则通宵达旦,但毕竟也难免一死,在注定要到来的死亡面前,珠玉,珍宝、舞会、盛宴,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叔本华比喻说,人生好像在吹肥皂泡,明知迟早要破,可还是在吹。不但吹,还要比谁吹得大,吹得五光十色、富丽堂皇。为此,就免不了要挖空心思、费尽心力,然而心下却明白地知道这个肥皂泡迟早要破。人生如斯,岂不痛苦。(叔本华:《作为意志初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233页)

谈谈大学毕业论文答辩该如何准备

首先应该熟悉自己的论文结构,然后对导师会提问到的地方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才能够准备好答辩。

第一步:熟悉论文。

在答辩前每天朗读论文,熟悉论文,读和看的过程注意力要集中。

第二步:提前做好PPT、论文阐述部分。

提前做好PPT,PPT怎么做网上有很多教程。基本的要求是不超过20-30张;PPT尽量使用图片、图表,文字说明尽量少;模版和字体颜色对比鲜明。PPT切记把文字搬上去照着念,大忌!要事先对着论文熟悉PPT,用秒表控制时间,最好根据PPT另外拟定一份“答辩稿”,这篇稿子就是你答辩时要说的内容,口语化一些。

第三步:提前做好自由问答准备。

评委不同,问答习惯不一样,根据论文、专业来综合提出问题。老师们不可能阅读大量的论文,所以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大方向的,或者题目引申的。你可以根据这些事先推测他们会问些什么问题,然后先拟好答案。

第四步:答辩当天的准备。

介绍一下基本流程:1.论文阐述2.自由问答(一般为3个问题,基本上会提前10分钟左右给到你问题,你可以事先准备答案,有的学校是提问题临时回答)。

以上就是毕业论文答辩准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本平台!

首先要对我们的毕业论文进行全面的梳理,了解到自己毕业论文当中所提及到的重点知识内容,然后进行记忆背诵,对导师有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提前模拟演练,然后调整自己的心态。

论文答辩谈谈你选题的意义

老师问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其实也就是在问你的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你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把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出来就可以了。回答的时候要记得说出这个主题相关的一些问题,就是说你研究的这个论文主题涉及的方面是存在什么问题的,这些问题对实际的工作有什么影响,改善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等。综合分析这些因素之后,你就决定研究这个主题,选择了这个题目。还要说出通过你的这次研究之后,能够对这些问题有什么解决或者启发。

可以回答老师,根据你的文献研究,这一个方面还有不少研究的空间,值得你深入研究分析。

选题问题可能涉及到你的研究兴趣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如果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之前已经认真了解过,可以大胆地告诉导师,如果还没有确定研究方向,可以和老师说说你的选题来源以及之前收集过的资料。

老师问为什么选择这个论文题目,其实也就是在问你的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你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把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出来就可以了。

学生在自述结束后,应认真听取开题答辩评委的意见,答辩通过的同学需认真按计划完成各阶段工作。答辩未通过的同学,会后请尽快与各自的指导老师协商,然后在答辩结束前完成修改后的开题报告;

答辩结束后,答辩评委老师评出成绩,答辩秘书填好开题答辩记录。答辩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未通过开题答辩者,不得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未通过开题答辩,擅自进行毕业设计者,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视为无效。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有: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重点在于表示明白论文选题的对理论研究有哪些贡献,或者对实践具有哪些帮助和指导。

除此之外还有:

第一,在相关的选题相关领域进行搜索,明确当下该选题有哪些研究成果,还有哪些部分是需要去修改和补充的。对选题有一个综合性的判断。

第二,进入实战的部分,简单讲述一下该课题的起源和发展情况,接着阐明选题需要重点去解决哪些问题,也就是讨论的范围。

第三,最后对你的选题进行价值性评估,说明这篇论文对理论产生哪些实质的推动作用,有什么指导的意义。

步骤如下:

1、尊敬的各位老师:

2、您们好!

3、我叫xx,xx级xx班,(学号是xxxxxxx),我论文的题目是《xxxxxx》。这篇论文是在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期间,xx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

在此,感谢xx老师的精心指导,同时也对各位评审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论文的审阅和答辩表示感谢。下面我就把论文的基本思路向各位答辩老师作出简要陈述。

4、选题缘由。

5、选择本课题作为我论文的写作题材的原因。

6、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7、选定题目后,为了完成论文,我进行了资料的收集,拟定提纲,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一系列程序。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8、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9、本篇论文已经完成,总的来说,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在论文中一些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足之处,一些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会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使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10、我的答辩自述完毕,感谢各位老师!

谈谈尊重学生的毕业论文

尊重教育,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和尊重,以树立其自尊、自爱、自信心态,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一种主体教育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尊重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尊重教育”的论文篇一

《浅谈尊重教育》

摘要: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有必要贯彻尊重教育的理念,以推进人文教育的发展。因为尊重,方可形成和谐宽松的氛围;因为和谐,因为宽松,方可培育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尊重教育和谐创造性人才

37岁的大卫帕卡德曾经说过:“一家公司有比为股东挣钱更崇高的责任,我们应该对员工负责,应该承认他们的尊严。”正是创始人帕卡德这种尊重别人的思想和精神,缔造出了今天惠普(HP)这个产业帝国。

所以尊重教育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新世纪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空前发展,尊重需要越来越强。在“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们十分有必要将“尊重的教育”渗透、扩展到基础教育中去。

提起尊重,多年来。人们总习惯于谈尊师重教。其实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俗话说:“若先取之,必先予之。”人生而平等,要学生尊重教师,做老师的也必须给予学生尊重。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始终是,尽可能对人提出较多要求,但同时尽可能对人尊重。”可以说,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和改正错误、缺点。任何不尊重的行为都有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大大降低教育的成效。所以面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应当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立足于爱,寓严于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信任学生,发自内心地关怀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满腔热情地教育鼓励,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从生理、心理上体罚、侮辱学生。尊重其人格、自尊心,形成和谐自然的氛围。这样,让他们在尊重的氛围里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国的教育似乎过了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这一导向常常使教师们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试卷,同样的要求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有些学生如鱼得水,找到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可也有一些学生厌学,甚至逃学,视学习如洪水猛兽。

五个手指伸出来。各有长短,可绝不是最长的作用最大。它们各有特点,少了任何一个都是有残缺的。人类社会也一样,人人生而不同,每一个个体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组成的,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但对我们的社会都会有独特的贡献,正是人的个体差异才造就了人类社会的精彩,更何况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培养没有模式,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的能力结构、发展水平的差异给予他最需要和最合适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潜能最大化地展露出来。

当然,尊重不等于盲目顺从,学生犯锚是难免的,点拨、指正,让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在途中要尊重学生的合理成分,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比如一棵树。只有树干向上发展是单调的,枝繁叶茂才更精彩。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培养出多样化的、有创造性的人才。

而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尤其要尊重学生的思维。

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对作品形象的分析和对作品的感悟,而这方面的教学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不善于全面地、客观地权衡事物,思维不一定全面、准确,加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但不管怎样,这都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值得尊重。教师可以与之讨论、探讨、说服,切忌用标准化答案要求学生,甚至粗暴遏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记得在翻译《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时,我参照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学习从不满足,教育别人从不厌倦,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时就有个学生认为不对,说应该翻译成“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呢?”我为难了,因为从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上看,字字落实,两种答案都讲得通,但是却涉及孔予的性格,是绵里藏针还是个性张扬?在接下来的探讨中,我发现这个学生的答案很有道理,他说,从孔子的生平经历看,他周游列国十几年,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开设私塾,广收门徒,也是为传播知识以及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样的孔子肯定是个性张扬的,而不是一个事事谦虚的人。经过慎重考虑,我尊重了他的思维,承认他的答案很有道理。

这个个例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并不是盲目的,具备一定的思辨性,值得我们尊重。而学生的思维一旦得到尊重。其后继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这将使他们不再盲目崇拜权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相信这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尊重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学得主动,他们的探索欲望、创造精神才能得到激发。

近年来语文试卷在涉及答案时,总会出现“参考…言之成理即可”等字样,我觉得这正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尊重。我们平时的教学也应朝这个方向努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早就把尊重需要作为人的基本需要之一。而在人本思想空前膨胀的今天,尊重需要愈加值得教育界的重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能以积极的心态、平等的态度、关爱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必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的花圃方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蜂飞蝶舞,异彩纷呈。

关于“尊重教育”的论文篇二

《做好尊重学生的工作》

【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我们应该热爱学生,信赖、尊重他们,理解、宽容他们,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也能从以往因教育孩子而腻烦、厌恶的情绪中走出来,从教育过程中找到一片温馨。

【关键词】尊严;以人为本;自信

大学毕业后走上了自己向往的教师工作,从教的第一年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到现今已经整整8年了。在这8年中,在这带领一届届孩子一起走过他们美好的学习生涯过程中,我也在一点一点地积累教育心得,也在一点一点地提高着自己的教学素养,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者成长成一名在学生心目中倍受尊敬的班主任。在这8年中,回想成功的历程,另我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只有在得到足够的尊重中,才能真正做好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一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懂得尊重学生,一定要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才能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思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安全感、愉悦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尊重,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尊严

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上、感受上,然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的尊严上。”一个从小失去尊严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难拥有健全的人格。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画家,他才华横溢但胆小怕事。一次,有人请他与几个朋友吃饭。他始终坐在桌角,不怎么跟大家交谈,更拒绝吃鸡蛋,大家觉得很纳闷。后来,一次谈心中,他透露了其中的秘密。原来,他上幼儿园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邻床的小朋友从家里拿来一篮子吃的东西,挂在床头。一天,这个小朋友告诉老师说鸡蛋丢了。老师没有调查清楚,就认为是这个画家偷吃了。他不承认,老师就把他关进了小黑屋,说不承认就不放他出来。这位画家说当时他害怕极了,就违心地承认了。于是,小朋友们总骂他是“小偷”。那年他四岁。从此,他一见鸡蛋便有一种恐惧感。

听了这个故事,我难过得直想哭。这位教师真的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吗?且不说他在侦查过程中的种种失误,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不知道他的极端行为伤害的是一个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以及彻底践踏了一个年幼孩子的尊严。如果这位教师听到这位画家的这番话,不知道会不会让他好好反省呢?

其实,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尊重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尊重学生就要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遗憾的是,教师侮辱学生的事件仍屡屡发生,有的甚至令人发指。学生也是人,而且是独立的人,尤其对未成年人,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要知道,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践踏的东西。一个失去尊严的学生,长大了很难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难抬起头来走路。人没有了尊严,哪里还谈得上自信、自强?而学生对尊严的理解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老师的教诲和自己的亲身感受才能慢慢领悟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去做引导者,而不能去做践踏者,而唯有尊重学生才是引导的起点。

二、尊重,“以人为本”的真谛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同样有尊严,并且由于他们还不能完全独立的现状,他们自尊心更强,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的今天,只有真正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不再以“教官”“判官”的面孔,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而换之以平等交流的态度、语气;换之以耐心、细心、将心比心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这才是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作为老师一定要改变陈旧的观念,把学生看成真正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充分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亲近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真心热爱,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尊重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老师都去尊重每一位学生,就一定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也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铺就一条崭新的道路。

老师与学生,是校园这个大竹林里的一棵棵竹子,他们应该是平等地扎根于泥土。因此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是老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还记得上学期月考结束后,我要学生们把卷子带回家,让家长在上面对老师写几句话。我班一个女学生羞答答的把试卷交给我,看得出她的表情很尴尬。我接过试卷,看到试卷上赫然写着这样几句话:这个学生学习差,平时也不好好学习,希望老师多批评教育。我当时心就一揪,心想:“怎么能这么说孩子呢?这不是给孩子泼冷水吗?我一定要帮孩子把尊严找回来。”想到这里我赶紧把孩子拉过来,很严肃地说:“姚婷呀,我不同意你爸爸的意见!我觉得他说的不对!”孩子愣在那儿了,她可能根本就没想到我会说出那样的话,她甚至会认为我会借机嘲讽她一番呢!“你看姚婷,我知道你基础不是很好这是实际情况,可是我也知道你并不甘心落后,对不对?你也很想把成绩搞好,你不像你爸爸说的那样不用功。”孩子低下了头。我接着说:“我看见你上课很认真,笔记也记得很详细。”我刚说到这儿,孩子眼泪“哗”流了下来。我赶紧递过一张纸,用手轻轻抚了抚她的头说:“不哭,老师知道你心里苦,我也知道你长大了,懂事了。”孩子哭得更伤心了。我知道我的话触动了孩子的心弦,她被感动了。最后孩子慢慢擦干眼泪哽咽着说:“老师你放心,我会继续努力的!”我笑着点点头“我相信你,我都看到了,我很高兴。不过你也别怪你爸爸,虽然他错怪你了,但他也是为你而急的!谅解他好吗?”“嗯,我知道,我会证明给他看的。”她深深向我鞠了一躬说:“那老师,你忙,我先走了!”她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是那样的虔诚,那种敬重的眼神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让我明白了尊重的意义。作为老师不可能在不平等的环境中获得真正的尊重,而只有在尊重学生的行为中获得真正的尊重。同样学生也只有在被尊重的情况下,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

三、尊重,让学生找回自信

自信源于个体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充沛的自信心是个人成功的不竭源泉和原动力。学生正处于自信心形成与确定的初期,教师的每一份尊重和信赖,都是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与雨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对于教育服务者而言,就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尊重,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在实践中我尝试运用“请学生坐下来谈话”、“不从窥视孔中看人”、“不用‘差生’一词”、“先向学生问好”等做法;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他一句真诚的鼓励;当学生违反纪律时,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增强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并积极把握教育契机,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的快感。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尊重呢?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肯定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关心。而要做到尊重,那就必须要求教师细心,敏锐捕捉学生脸上的“晴雨表”,予细节处,予无声处给孩子尊重。公务员之家:

3.1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全面细致去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而从我们实际教育过程来看,很多时候,学生出现各种异样的时候,都是因为家庭或者自身心理出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变化。而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如果没有在以前进行过深入细致的了解、沟通,那么他在处理这些异常情况时就会武断甚至进一步伤害孩子。所以我们要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是既要了解学生本身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或事;既要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缺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虑。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实效。

3.2因势利导,化逆反为诚恳接受。

“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这句话原意指善于打仗的人,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方能取胜。这里是说教育者应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倾向等状况,从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加以教育诱导,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由自发的倾向变成自觉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在了解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孩子的性格特征、日常行为习惯等进行教育,因势利导,积极的在错误的行为中抓住能让孩子惊醒的事物,进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不会因为逆反心理而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而会觉得老师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是真正对自己好的,而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3.3教师的言语要注意掌握分寸。

一句粗暴的话语,可以让一颗良知尚存的心灵彻底毁灭;而一句充满信赖的话语,又可使一个正在沉沦的灵魂得到拯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就要礼貌地对待学生,不能用“笨蛋”、“傻瓜”……这些带有侮辱,挖苦的字眼刺激学生,使他们失去自信和自尊。

多少来年来,我们的教育似乎铸就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是老师,你就得听我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尊重教育”却让老师明白了一个道理:“苦口婆心”,“经验之谈”代替不了学生的成长。成长需要时间,成熟需要磨练。老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空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是一门情感艺术,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孩子,我们应该热爱学生,信赖、尊重他们,理解、宽容他们,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而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老师也能从以往因教育孩子而腻烦、厌恶的情绪中走出来,从教育过程中找到一片温馨。

以学生为中心的毕业论文精选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来自于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其核心理论要求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将儿童释放出来。他特别强调要尊重儿童的心灵和自由的天性,遵循儿童发展中教育规律的重要性。将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各类学校教育中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和近代西方教育家卢梭、第斯多惠、斯宾塞等人的教学思想,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结果。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不是简单地将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独立实现知识认知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发挥启发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研究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客观规律,从中发现创新点,形成自己的独特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回答问题。

(二)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于二战后出现于欧洲,到20世纪六十年代由英国教学专家所广泛采用。情景教学法又称视听法,该方法认为知识的学习与知识使用的“情景空间”有密切的联系,强调要注重特定情景环境中产生的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的自然关系,不强调预设目标,不对学生提出僵化固定的教学要求。情景教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一种极具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合作教学理论于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并在美国教育学家的倡导实施下于八十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合作教学是以建立和组织学习中人的关系为基点,通过设计先导目标,以全员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团体讲授为前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技能和心理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应用

(一)发现教学的应用。

通过多年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些现象,一些由教师设定好的题目由于多种原因(如学术性过强或脱离现实内容生僻等)往往乏人问津,而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问题或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有研究热情。所以,我们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中尝试应用发现教学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大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学生兴趣不大,简单采用请教老师或同学交流的方式来解决;而另一些问题往往能引发一段时间的持久兴趣。不论是哪种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其对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兴趣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鼓励学生根据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设题目。

2、在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时,鼓励有意向的同学对知名学术问题开展研究讨论。知名学术问题通常具有高的知名度和隐含的高回报收益,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如能解决知名问题,对于今后的进一步深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助力。

(二)情景教学的应用。

毕业论文主要于本科教学阶段的最后两个学期开展,这一阶段大部分学生要么在准备研究生考试和复试,要么已经进入意向单位进行实习或工作。在校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大多还能抽出时间,着手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而工作实习的学生就显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了。针对这些同学应用情景教学策略。具体做法为:鼓励工作实习同学在特定的.工作情景中,发现具体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在努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也完成毕业论文的要求。例如,宜家家居是来自瑞典的全球最大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每年会吸纳部分实习生进行短期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针对宜家采购系统结合实习工作写出了论文“宜家家具订购网的分析与设计”,就把毕业论文与现实很好地进行了结合。

(三)合作教学的应用。

合作教学策略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启示为:

1、导师在设置毕业论文题目时可以有意识地将相关题目分组,同类子题目成立论文小组,开展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时,导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相关题目,如连锁快餐店的管理系统设计,连锁咖啡厅的管理系统分析、连锁书店的管理系统的实现等。由于这些题目的主要设计目标相同,可以让这些同学在把握自己独特特点的情况下结合成论文小组开展合作,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2、从导师的研究课题中遴选学生能力所及的部分,由学生完成,开展导师与学生合作。导师还可以对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进行筛选,选取学生有兴趣能完成的部分,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论文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

三、毕业论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在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中,我们要在选题时充分使用发现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将毕业论文与实际问题充分结合。同时,提醒导师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和自己的科研现状对论文题目进行设计。我们将本着“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目标,以提高论文水平促进毕业论文工作发展为动力,继续深化毕业论文改革,争取让毕业论文工作进一步发展提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