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的定义和作用如下: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我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般都是在评高级职称、评学位奖学金、保研留学还有就是找工作用得到。
1、毕业拿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生,大多都会参与项目课题研究,很容易出学术成果,把学术成果发表到核心期刊上,-方面是对自己学业成绩的肯定,-方面也能完成学校的毕业任务,顺利毕业。
2、拿奖学金、各种奖励。大学为了鼓励研究生创新研究,会设置各种奖学金,数额客观,如果能多发点核心期刊论文,奖学金很容易拿到手,那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啊生活费啊就不用愁了,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3、考博士。如果你毕业后想考博士,那研究生期间必须发几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博士生面试时老师都会看你在研究生期间都有哪些成果,考察你的研究能力,核心期刊论文是最直观的凭据。
核心期刊定义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
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7、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核心期刊的特点:
1、集中性。
指少量的一组核心期刊集中了某学科大部分高质量论文。1934年,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揭示了文献聚散定律,为核心期刊研究奠定了基础。所以集中性是核心期刊最基本的特点。
2、代表性。
指某一学科的一组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代表着这一学科的最新水平和发展方向。这一特点是由核心期刊的集中性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一组核心期刊集中了某学科的大部分高质量论文,因此,它自然就代表着这一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学科研究的每一进展基本上都首先反映在这些核心期刊所登载的论文上。追踪这些期刊的论文,就能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
一般省级国家级学报期刊一般要求30%以内,普刊的标准并不高,核心学报相比较其他刊物,对重复率的要求更为严格一些,大部分核心学报的查重率要求不高于10-15%,国际学术期刊很多是要求不高于5%,这里的标准可以说最基本的底线要求了,如果要想顺利通过检测,建议作者把重复率压在标准以下,有时候接近标准也是非常危险的,既然重复率标准如此关键,作者就要掌握一定的引用技巧才行,不是不能引用,要科学引用。
期刊投稿论文查重率不超过30%,如果超过这个比例,那么这篇论文就不会被发表。期刊又分为普通期刊以及核心期刊,普通期刊对于投稿论文的查重率相对较宽松一些,一般都是在25%-30%之间,不可以超过这个标准。核心期刊对于投稿论文的要求要严格得多,一般要控制在5%-10%之间,同时也要注意所投稿期刊的具体要求。
期刊论文,仅仅是发表在杂志和刊物上的论文,需要在杂志上刊登出来,这是期刊论文的定义。期刊论文必须在杂志社通过查重处理,重复率达标后才能进行刊载。很多朋友写好期刊论文之后,都会选择知网论文查重平台进行查重,知网查重的重复率标准和杂志社是非常接近的,达标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左右,那么期刊论文在知网如何查重呢?期刊论文查重方法在知网和其它论文查重方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先登录中国知网查重入口,然后我们按照平台的提示说明进行操作就行。在指望平台上查重,期刊类论文收费68元每篇,统一的价格,如果其他类型的论文,则是另外的计费方式方法。任何作为一种不同类型的论文在知网论文查重入口都可以查,长篇幅的两个小时左右出报告,短的半个小时数据可以通过出具检测技术方面的报告。既然是查重的系统,那么学生论文当中的重复率部分就都会给查重需求者标注出来,这个问题标注方法就是论文内容进行修改和降重处理的参考。有了这个参考依据,论文要怎么修改,怎么降重,才会有方向。知网查重,并不会对不同种类论文有区别对待,所有论文在这个平台都是一种操作方式,查重方只需要登录网站,然后提交论文,按照提示付款后,就可以马上进行论文查重。
普通(省级或国家级)期刊的查重率在25%-30%之间。核心期刊的查重率一般应控制在5%-10%以内。全国最大最靠谱的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也可搜17年前的: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毕业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期刊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最新政策、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大纲,搜: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详搜: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高级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
下载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就可以看到了。这个目录就是厦门大学认定的核心刊物,保研、评奖学金都是从这个刊物上认定的,你可以从这个核心目录里面找到会计类的刊物。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在文献情报源的实际分布中,存在着一种核心期刊效应,即某一专业的世界上的大量科学论文,是集中在少量的科学期刊中。
进入这个页面,下载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2008年版)。这个目录就是我们学校认定的核心刊物,保研、评奖学金都是从这个刊物上认定的,你可以从这个核心目录里面找到会计类的刊物。比如鼎鼎大名的《会计研究》,不过这个是一类核心发表难度也很大,咱小本本就努努力,发表二类核心吧。
是本科学报,没法给你划分几类。
这个问题一时说不清楚,反正现在评职称很多单位要求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如果大家有需要,本人可代为推荐发表。
中文核心期刊制是近年来我国推广甚力而问题又最多的学术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引起很大争议。核心期刊的选定标准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与其刊载论文的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其选定范围为全国所有期刊,并没有对学术与非学术期刊进行严格的区分。因此,核心期刊不等于刊载优秀论文的学术期刊,它主要是用来供图书馆采购、收藏、导读时作参考的,而不是用来评价学术论文水平的,也不具备这一功能。只是由于核心期刊确定者的误导与实施者的滥用,才使一项文献计量学的科研成果承担了它不应承担的任务,从而给我国学术评价体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对此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加以研究,如确有必要以期刊作为学术论文的一项评价指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另行制定标准。一.颇有争议的新举措经过数年不遗余力的推行,中文核心期刊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的确认方面,如在相当一批科研教学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教师、研究人员完成工作量等,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一定时间段内,在所谓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有些单位还将核心期刊分为若干等级,并确定相应的奖金额度,以示鼓励。这项据说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的新举措,在学术界引起很大争议,而且是说"坏话"的人越来越多。或认为,"这种形式主义的认定法实在是搞乱了科学研究"[1];或认为,"所谓的‘核心期刊'论,不仅没有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与进步,相反抑制了学术发展,堪称影响恶劣,祸莫大焉"[2];也有学人干脆斥之为"一场乱了规矩的学术闹剧"[3]。实际上,该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也的确出了一些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汉大学邓晓芒教授愤然辞去"博导"职务一事。原因就是他的博士生未能按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无法取得答辩资格。邓教授认为,他能保证学生论文做得好,但不能保证论文在哪一级刊物上发表。而校方则坚持说,实行该项制度是为鼓励学生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4]。邓晓芒的辞职曾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震动[5]。日前,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目前学术界推行最广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即第三版,以下简称《总览》)的部分内容,研读了作为《总览》前言的《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走访了部分专家学者。才了解到,自1992年9月问世以来已出第三版,"新闻出版界、教育界、科技界、科研管理部门、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均对该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该书适应了社会需要,填补了在此之前国内缺少该类工具的空白"[6]的《总览》,并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也仅仅是一项"文献计量学"科研成果[7]。无论从其目标还是其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来看,《总览》都不是用来评价学术论文水平高低的。但在实践中,却被阴差阳错地广泛应用于职称和学位评审等方面,成为近年来我国推广甚力而问题又最多的学术评价体系。二.核心期刊的理论依据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以下先介绍一下核心期刊(Core Journal)的理论依据。根据《报告》,各类"期刊文献数量浩如烟海,但是它们在期刊中的分布,它们的流通与使用都存在一定的规律,那便是‘集中与分散'规律,这些规律构成核心期刊的基础":(1)一次文献(首发)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1934年,英国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Bradford)首先发现了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其登载相关论文减少的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这少数信息密度大、载文量多的期刊可称为核心期刊。(2)二次文献(文摘、题录、索引等)的分布规律。二次文献所反映的期刊论文的分布,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委员会在1967年的一篇研究文章中写道:"从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重要文摘杂志中发现了一条规律,它们所列出的或编成文摘的75%的论文,仅来自它们所收摘的全部期刊的10%。"这说明,在对科学出版物进行组织加工时,也存在一个核心区,对应一组核心期刊。(3)引文分布规律。《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在1971年统计了2 000种期刊中的约1 000 000篇参考文献后发现,24%的被引频次高的文章出自25种期刊,50%出自152种期刊,75%出自767种期刊,而其余的被引文章则散布在数量大得多的期刊中。该研究表明,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区与广为分散的相关区。 因此,"文献从它的出现、情报加工、使用三方面所呈现出的核心效应及由此派生出的其他因素(载文率、影响因子、即时被引率、半衰期、共引关系等)的集中效应,在核心期刊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测定核心期刊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实际测定时,应当综合"布拉德福式的载文量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次文献收录量大"和"加菲尔德式的被引次数多"的"各种优点",在众多期刊之中最后确定哪些为核心期刊;其标准当然就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三.《总览》的筛选依据与特征1.以数量为主要依据据《报告》介绍,《总览》选出的1 571种核心期刊的筛选步骤和依据,大致如下: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总数超过万种)作为统计研究的对象(港、澳、台期刊暂不计入),整个筛选依次分三步完成。第一步,采集数据。筛选指标有6项:(1)被索量统计;(2)被摘量统计;(3)被引量统计;(4)载文量统计;(5)被摘率统计;(6)影响因子。第二步,综合筛选。(1)初选结果构成矩阵;(2)求隶属度,构成评价矩阵;(3)加权平均。第三步,专家评审。将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送专家评审,请学科专家鉴定筛选结果是否符合该学科的实际情况。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即产生该学科的核心期刊表。最后,《总览》选取累积载文量占总载文量的30%~50%,累积文摘量占总文摘量的50%~70%,累积被引量占总被引量的70%~80%的刊作为核心期刊。由上可知,《总览》的主要依据即"筛选指标"都是从数量上考虑的。即将某一类期刊所刊文献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等各项指标综合后降序排队,排在一定比例之内的高指标者即为核心期刊。虽然有"专家评审"这一项,但由于是在事先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进行评审,因此不可能从其他比如学术水平方面整体性地进行调整。据了解,《总览》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对核心期刊的选定标准,专家的意见一般只占7%~10%。拥有年度收文量最大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引文库的研制者(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数据库部)则认为,由于社会科学有特殊性,以及目前期刊数据的不规范性和不完整性,在核心期刊的评选中,专家的意见应占10%~20%。即使如此,专家的作用也不过是在总体认定基础上的微调而已。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总览》会选出什么样的核心期刊可想而知。一些纯学术而且品格极高的期刊如《中国哲学史》榜上无名,而一些文学期刊,如《收获》、《十月》、《当代》、《小说月刊》,甚至大众文学期刊如《民间文学》、《故事会》也都被选为"核心",也就不足为怪了。2.学术与非学术未作区分什么是学术期刊?什么是非学术期刊?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关于期刊的定性,以笔者比较熟悉的宗教学类为例。该类共收入8种核心期刊,除了《世界宗教研究》和《宗教学研究》是学术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外,《法音》、《中国道教》、《中国穆斯林》、《中国天主教》和《天风》等5种都是宗教协会的会刊,《中国宗教》则是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的行业刊物。然而,按照《总览》的说法,《法音》是"学术性刊物",《中国道教》是"道教学术性刊物",《中国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全国性学术刊物",《中国天主教》是"宗教学术刊物",《天风》是"基督教刊物"。这5种宗教协会的会刊,都不是学术性期刊,但除了《天风》还实事求是以外,其他4种都冒用了"学术"名称。这样一来,它们与真正的"专业学术性刊物"比如《世界宗教研究》,就没有了性质上的区别。关于期刊的宗旨,以所谓"学术性刊物"《法音》为例。据《总览》介绍,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法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生'为宗旨。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佛教文化。"其中虽然有"研究"一说,但从总体上看,很难将其定性为"学术性刊物"。实际上,《法音》刊发的学术性文章比例很小,而且也多未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去做。这当然不是缺点而是它的特点,因为其办刊宗旨就不是学术研究,即使有学术性文章也多是为了宣扬佛教文化。上述其他几种宗教协会的会刊,宗旨与《法音》大同小异。因此,这类非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从学术角度来看,基本上属于资料性文献,而不是学术论文。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践中,这些资料性文献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往往大于学术论文。比如《中国宗教》称:"本刊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报刊转载。"[8]据笔者了解,其"多次被......转载",主要是文件、报道等资料性文献。以这种资料性文献的转载率为准而确定的核心期刊,当然不宜称为学术核心期刊。四.盲目应用的误区由上可知,核心期刊不等于刊载优秀论文的学术期刊,它并不具备评价学术论文水平的功能。但在实践中,却被有关部门用来承担它承担不了任务,变成了"核心期刊制",从而给我国学术评价体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1.《总览》的误导《总览》为什么会在应用中完全走了样?笔者发现,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总览》自身。从《总览》所依据的核心期刊理论即"集中与分散"规律可以看出,所谓核心期刊主要是以数量为基础的一个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结果。虽有"对该主题最有贡献"、"重要文摘杂志"和"被引频次高"之说,但我们很难认为这是对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的价值判断。"被引频次高"自不待言,"最有贡献"与"重要",也都是从数量角度说的。但是,到了《报告》给核心期刊定义时,却发生很大变化:"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很显然,《报告》给出的定义与其所依据的理论,有了一个实质性的改变,即具有了明确的价值判断。数量虽然仍是重要特征,但事实上是从质量方面给核心期刊重新下了定义。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核心期刊除了"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外,发表在上面的论文,必然具有"学术水平较高",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研究状况"、"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优点。不可否认,一般情况下或从理论上说,"载文量多"、"收录量大"、"被引次数多"的期刊,其刊载的论文,整体上要质量好一些、水平高一些。但实际上,数量多即质量好,只是一种可能性,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反过来认定,刊载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就一定比刊载于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水平高或"较高"。高质量的论文很可能未刊载于核心期刊,其"二次文献收录"与"被引次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其价值之前,自然也不会很多。从《报告》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核心期刊主要是由数量上"多"决定的,充其量不过是对期刊的评优——"实际筛选出来的核心期刊只能从总体上大致反映学科期刊的状况",而决不能认为是对其刊载论文水平的认定,虽然这两者有一定关系。但《报告》在下定义时,却把对期刊的评优与对其刊载论文的评优混为一谈,运用到科研项目比如《总览》中,核心期刊就有了"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等质量内涵[9]。在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数量多与质量好人为地统一起来,"核心期刊"由定量到定性,变成了"刊载优秀论文的期刊"。这种作法是比较轻率的,从引发的问题来看,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另外,《总览》也没有对"论文"与"文章"作出必要的区分。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文献,从《报告》所依据的理论来看,三个"分布规律"中有两个是用"论文",一个是用"文章"表示。但"论文"与"文章"有什么不同,《报告》并没有任何说明。从定义来看,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指的就是"论文",而且还有"学术"、"研究"等字样。人们会很容易由此认为,《总览》中收入的期刊全部是学术期刊,至少该期刊载文应以论文为主。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导。在这种情况下,《报告》提出"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研究成果评价工作时",可以把相关学科的核心期刊表作为选择的参考"[10],虽然说是"参考",也是很不适当的。此次调查之前,笔者一直认为,核心期刊就是刊载优秀论文的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从笔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的情况看,这基本上也是学界同仁的共识,不然的话,有关部门也不可能将其无条件地作为学术评价指标。这类误解的产生,显然与《总览》的误导和对核心期刊作用的夸大有密切关系。2.研究成果的滥用《总览》的作者虽然将核心期刊定义为刊载"学术水平较高"论文的期刊,但他们毕竟是研究者,最清楚该项成果的实际意义与功能。因此,《报告》用黑体字作了如下的强调:"核心与非核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过分夸大核心期刊的作用,不恰当地使用核心期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中文核心期刊表只是一种参考工具书"。"尤其在评定职称的问题上,一定要依据评定的专业范围、学术级别等具体情况自己定出适合于本单位的‘重要期刊表',而不应不加选择地搬用核心期刊表"。"用户们‘参考'核心期刊表,经过甄别后选定自己需用的期刊,才是正确使用核心期刊表的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核心期刊并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一项研究成果。据有关专家介绍,核心期刊的意义最初只有两个。一是为读者方便,可以提高效率,便于集中查找某专业的大多数论文;二是为图书馆优化馆藏提供方便。现在许多单位将其简单地用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硬性指标,是把经给念歪了。对此,《报告》上也写得清清楚楚:"本课题并非纯理论研究,评出的核心刊有实用价值,主要供各类图书馆采购、收藏、导读时作参考"。但是,在实践中,要进行这种分别是非常困难的,对文献计量学不甚了了的绝大多数学人,根本就不知道核心期刊是怎么选出来的。事实上,无论执行部门还是被评定者,都把它作为了一个强制性的评价体系,不少人甚至以为它就是一项国家标准。由于《总览》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权威,即使有些重点科研教学单位自己独立确定核心期刊,也并未改变《总览》的基本原则。就笔者了解,其核心期刊无论分类体系还是具体刊物,都是从《总览》上抄来的,然后加加减减,顶多再分个ABC级别。而一些科研能力较差的单位,更难另搞一套,只好全盘照抄。任何一项评价,抽象的标准相对来说比较难于执行,而非常具体者就容易操作。某篇论文到底是什么水平,尤其是那些一时无法检验的理论性成果,其水平往往很难认定。但如果以发表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来评估,则一目了然,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有这样简便易行的办法,科研管理部门求还求不来呢,现成的工具岂有不用之理?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编辑的工作成绩评估,一向缺乏可信度高的依据,论文水平高低一直被认为主要是作者的事,与编辑关系不大。在许多人眼中,编辑已经被降为没有学术水准,只能查找错别字和病句的工匠。在这种情况下,编辑渴望水平得到学术界承认的心情极为迫切,核心期刊制无疑会受到那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核心期刊"编辑们的热烈欢迎。结果,在一部分学人的鼓吹与炒作之下,本来应由专家承担的责任,就交给一个什么级别的刊物了。当然,核心期刊的误用,与当前我们学术界浮躁心态也有一定关系,反映出我国科研管理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无论什么事,说风就是雨,一听说有个什么"好"办法,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盲目跟风,大干快上。甚至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核心期刊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大规模地迅速推广,以致人为地制造了许多矛盾。总之,一项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的科研成果[11],在没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定是否适合推广的情况下,就在全国相当一批科研教学单位内文不对题地盲目推行开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科研管理上的一个重大失误。五.核心期刊制的出路关于核心期刊制的出路,有学人提议"取消核心刊物制度,代之以核心论文制度"[12]。笔者以为该意见很有参考价值。以下谈些补充看法。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核心期刊与核心期刊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对期刊的评选,后者是这种评选结果的运用。期刊"载文量",文献"收录量"、"被引次数",都是客观存在,并不是人为产生的。按照一定标准将期刊分为核心与非核心,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是社会的需要。因此,核心期刊所面临的不是取消,而是如何才能更科学地评选的问题。至于说将核心期刊变成核心期刊制即一种评价体系,则必须非常的慎重。这一标准适合不适合学术论文的等级评定,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近读学人文章,多是从如何"科学"、"公平"评选,以及能否在发稿质量上严格把关方面,对核心期刊制提出批评。似乎只要核心期刊评选准确,发稿严格,就可以避免诸多弊端,发挥积极作用。然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核心期刊评选"科学"、"公平",发稿严格把关,也不可能用来作为评价学术论文水平高低的标准,因为它根本就不具备这一功能。按照《总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所选出核心期刊其实与学术评价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并不是为学术成果评价服务的。《总览》如果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改造,是不能运用到学术评价体系中去的。如果经过多方论证,确有必要把学术期刊作为一项成果评价指标,就必须重新确定选刊标准和方法,以选出适用于学术成果评价的核心期刊即《报告》所说的"重要期刊表"。而各单位科研部门在推行这一评价体系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逐一甄别有关期刊后,再制定自己的"重要期刊表"。如果没有能力,可参照情况相近单位实施。至于现在的《总览》,只能作为基础资料使用。这些工作没有做之前,核心期刊制应当取消或暂缓实行。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即使选出了符合要求的"重要期刊",也不能削足适履,作茧自缚,只认衣冠不认人。不能说凡是发在重要期刊上的论文,就一定比发在非重要期刊上的论文水平高。对于发表在重要期刊上的论文,其水平也要请有关专家重新审核,他们不能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对于非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如果作者认为达到相当水平,可以向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请,请专家鉴定,确实达到重要期刊水平者,应视为相同等级论文。总之,对于核心期刊制,应当重新加以研究,若要以之作为学术评价指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另行制定标准。本文只是从核心期刊理论与实践矛盾角度,谈了一些粗浅看法。由于笔者不是文献学专业人员,对现行核心期刊制也没有进行全面调查,加上水平有限,错漏之处肯定不少。希望抛砖引玉,将这个影响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重要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rccse是ResearchCenterforChineseScienceEvaluation的缩写。指的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像临床医学进展这种就是rccse收录的核心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原《湖北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8年,是以刊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前瞻性科研论文为主,面向广大医学及相关学科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者,介绍医学科研动态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目前为双月刊,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主编刘经南院士,常务副主编徐才万(教授)。
收录或以《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为资料来源的国内外数据库有:Dialog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网络信息源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暨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国内外检索类期刊有: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荷兰医学文献》(EM)等。本刊是首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立足武汉大学,面向全国,依托武汉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享誉全国的知名度,全面反映我校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现状,及时报道我校重大科研成果和进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刊严格遵循“作者是上帝、稿源是基础、编辑是保证、质量是根本”的20字办刊指导思想,加快了发展步伐,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重要评价指标逐年明显上升,基金论文比例成倍增长,深受广大教学、临床、科研人员的青睐和好评。欢迎校内外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一式两份)。
扩展资料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的整体学术质量始终处在中国高校文科学报的前列,现为中国社会科学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的来源期刊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会学》文摘的索引源刊物。2010年,再次入选“湖北十大名刊”;2002年、2006年,连续被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
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其专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 200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2009年,获首届湖北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严格来说,增刊是不被认可的,有的学校(单位)明确标注不认可增刊。但是有的单没有强调这一点,所以发表出来也能用。如果竞争比较大,还是不建议发增刊。
问题一:增刊录用 是什么意思 期刊分为正刊和增刊,正刊就是主要的刊物,增刊是增加的副刊,增刊没什么意义,级别不够,评职称时是不算数的理论上是说,作者的稿件虽没达到录用标准,但研究意义显著,所以可发表在增刊,实际就是变相要收点版面费。 针对这种问题,可以发邮件给论文编辑,说明自己的处理方法: 1、正刊发表付版面费 。 2、退回稿件,选择其他期刊进行投稿。 问题二:论文发表在增刊上和正式刊物有什么区别吗? 增刊和省级刊物都有CN和ISSN双刊号;省级刊物是正式刊物 一般评职称单位都承认,增刊有的单位不承认 根据每个单位的规定不同而不同,恭的地方根据单位不同都会对刊物分级别(在国家刊物中没有级别这一说法),大致没有多大的区别,需要发表 品优刊 或许能帮你 问题三:论文投稿显示增刊征文是什么意思 这个没有明确的限制,论文的写作是根据你对课题方向的确定,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具体的参考文献是根据论文方向而定的,楼主自己多去看看相关文献就可以了,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 问题四:论文发表在增刊上和正式刊物有什么区别吗? 增刊和省级刊物都有CN和ISSN双刊号;省级刊物是正式刊物 一般评职称单位都承认,增刊有的单位不承认 根据每个单位的规定不同而不同,有的地方根据单位不同都会对刊物分级别(在国家刊物中没有级别这一说法),大致没有多大的区别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五:论文发表在增刊和正式刊物上有什么区别 这个区别很大! 增刊的评职称是不承认的! 分刊也不承认! 只有在正式刊物上才承认! 记得有一次一个工程师 就发到增刊上了! 回头问我,我说您试试吧 估计不行!后来打电话问的职改办! 真的不行,就在我这补了一篇! 问题六:怎样辨别正刊与增刊 很明显的。正刊是标明期数的,*年*月刊,而增刊则没有期数,只是注明“增刊”。一般在封面,但现在一些期刊为了迎合某些人的需要而故意淡化处理增刊的标志,不过在版权页还是要注明的。仔细看封面有无期数!把正刊、期刊各找一本,认真比对一下! 问题七:什么是增刊?在增刊上发表论文有用吗 什么是增刊 比如一个月刊,一年只出12期,但这个刊物想出15期,那多出的3期就是增刊。 增刊上的文章的含金量要大大小于正刊的含金量。 问题八:正刊,专刊和增刊的区别 正刊是指期刊正常出版的期刊,比如月刊,每月出一本,连续的,就是正刊。一般封面上都注明1期、2期、3期…… 总第xx期等等。 增刊和专刊,都是临时性出的,是在正刊之外的。不属于正常连续出版的期数里面,一般增刊或专刊都会在封面上注明“增刊”“专刊”字样,也有的注明“Z1”“Z2”,没有注明是第几期。正常情况下,增刊的内容是不被期刊网收录的。 不过最近几年,学术刊物的增刊和专刊不细分了,有些编辑部出增刊和专刊的时候,就故意在封面上写上第xx期,不注明或者在极其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注明“增刊”“专刊”字样,以迷惑作者和读者,甚至还有的增刊内容也上了期刊网,这样的更具有迷惑性,所以作者在发表文章前,一定要弄清楚是不是增刊。 问题九:核心期刊增刊算是核心的论文吗?和正刊有什么区别啊? 建议不要发增刊 现在评职称,增刊一般不算分了,连普通的刊物都比不上,更不要提算不算核心了。也有个别单位算分的,不过这样的单位不多。 你问问你们单位人事处,如果算分的话,就发增刊,增刊版面费底,而且文章及其容易通过。 报刊逢纪念日或有某种需要时增加的篇幅或另出的册子。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两期增刊,增刊文章不被中国期刊网收录,(现在也有少数期刊的增刊被期刊网收录了)而增刊与正刊相比,虽然其不为非法刊物,但在质量上远远不如正刊物。因此增刊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学校,事业单位等评定职称时不被认可。 说白了,增刊就是为了增加编辑部的收入才出的,因为增刊都是公开收费的。 问题十:正刊、专刊、增刊的区别? 正刊是指期刊正常出版的期刊,比如月刊,每月出一本,连续的,就是正刊。一般封面上都注明1期、2期、3期…… 总第xx期等等。 增刊和专刊,都是临时性出的,是在正刊之外的。不属于正常连续出版的期数里面,一般增刊或专刊都会在封面上注明“增刊”“专刊”字样,也有的注明“Z1”“Z2”,没有注明是第几期。正常情况下,增刊的内容是不被期刊网收录的。 不过最近几年,学术刊物的增刊和专刊不算分了,有些编辑部出增刊和专刊的时候,就故意在封面上写上第xx期,不注明或者在极其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注明“增刊”“专刊”字样,以迷惑作者和读者,甚至还有的增刊内容也上了网,这样的更具有迷惑性,所以作者在发表文章前,一定要弄清楚是不是增刊。
综述:增刊不算是核心论文。增刊和正刊主要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正刊是有CN刊号按新闻出版总署的报备规定公开发行的期刊。而增刊是期刊是正刊的基础上通过向新闻出版总署报备而增加发行的期刊。同属于一个期刊,但从影响力来讲增刊是正刊的一个补充。
2、发行时间不同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两期增刊,增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刊号都是与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完全一致的,但时间不固定,可以是定期出版的增刊,也可以是不定期出版的增刊。
3、学术地位不同
正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有独立的办刊方针。增刊通常用来出版专辑、合集或纪念特刊。学术期刊通常把一些具有相当水准,但又无法在正常周期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稿安排在增刊上,因此增刊的学术影响力较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