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国内外老年冠心病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内外老年冠心病研究现状论文

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关于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摘要】回顾总结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护士首先应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作用,灵活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疾病的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以帮助,从而降低了病人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身疾病,由于社会、心理、个性和生物等诸多易患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该病多发生于40~50岁之后,患病率为3%~5%,近年大有增高趋势。关于冠心病的研究很多,尤其是行为医学在综合防治冠心病过程中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有研究表明,对冠心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临床资料

在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两年间,共对98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48~70岁,平均60.5岁,文化程度小学45例,中学33例,大学20例;患者家属100位,男32位,女68位,年龄在23~60岁之间,平均41岁,文化程度初中26位,高中、中专共43位,大学31位。

2健康教育

2.1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2.1.1 心理指导: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应激密切相关,外界的应激源,如理化的、生理的、社会的因素经常持久地作用于机体,会产生心身紧迫状态,导致疾病。所以患者所处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减少各种噪音,应保持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作好充分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使患者烦恼、激动的事。

2.1.2 饮食指导: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低脂低盐,不能过饱,宜少食多餐,忌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禁烟酒,给予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多喝水,供给新鲜蔬菜,以维持足够的营养及保护血管。对于饱和性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猪油、牛油、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易导致动脉硬化的食物应适当限制,不宜过量。少食多餐是为避免吃得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

2.1.3休息指导:重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置于心电监护室,保持病室安静,一切日常生活由护士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在护士的帮助下逐渐增大活动量,由起床、站立、慢走、室内步行,逐步增加医疗体操,直至院内行走,允许探视、看报、看电视等,但应避免过于疲劳。恢复期患者可恢复原先日常活动,逐步增加散步等活动。

2.1.4 用药指导:硝酸甘油是冠心病的首选药,应告诉病人要舌下含服,不要吞服。应用扩血管药物后要定期测量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病人应慢慢起床,头晕时平卧片刻,必要时给予吸氧。抗凝药使用时应注意身上有无出血点、瘀斑,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对于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不能漏服或随意停药,因食物能延缓药物的吸收,故应在饭前服用,静脉输液的速度不可随意调整,应由护士严格掌握。

2.1.5 生活指导: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对便秘者可用首演结肠走形方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者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

2.2出院后健康教育

2.2.1 根据心功能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心功能Ⅰ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Ⅱ级患者应增加休息,但可起床活动;心功能Ⅳ级患者限制活动,增加卧床时间;心功能Ⅵ级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2.2.2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进食量,低盐低脂,忌烟酒。

2.2.3 按医嘱准时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如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2.2.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2.5 经常到门诊随访,坚持服药,不能中断。

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3.1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从理论上阐述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冠心病发作的因素,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学习互相配合,掌握避免不良因素刺激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3.2个别指导:在日常的治疗护理或在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中,发现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3.3建立健康教育手册:内容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识,如冠心病发作的机制、诱发原因、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应等。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患者和家属掌握。

4结果

4.1改变了护士角色与护理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中,护士的角色不仅是照顾者和管理者,更是教育者和研究者;护理方法不是过去的“以监管为主”的看护方式,而是以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综合考虑。

4.2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诱发冠心病发作的因素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在不同时期应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避免诱发因素的不良刺激,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4.3有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健康指导过程中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要有一定的授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

5结论

通过我们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可激励患者积极参加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使重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防病能力。把健康知识教给冠心病人,使他们改变认识模式,调整饮食结构,降低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作为护士应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社会背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使每个病人都能接受与理解,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肖春芳.冠心病的健康教育.中华常见病临床研究.2005,5(2):102-103.

[2]曹翠蓉.心血管病恢复期的护理.中华误诊学杂志.2005,2005(3):393.

[3]程建初,邱桂香.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2005,3(13):1235-1236.

作者简介:马海静,黑龙江省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主管护师,本科学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在上升,因此对冠心病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一:《冠心病护理 教育 论文》 1临床资料 52例冠心病患者,男的27例,女的25例;年龄均在38~75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均为冠心病。 2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2.1基本知识的教育 首先,对护士以及非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宣传、培训教育,使他们充分的了解了该病之后再此基础上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该病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初步的了解该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易导致相关的不良后果。例如,常见的病因有:高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等;其他的因素有:饮食、肥胖、遗传等。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因,及时的预防并配合治疗。还要让患者相信,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甚佳,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才能健康。 2.2饮食的调整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手段是饮食的调整,它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介绍饮食调整的具体 措施 和意义,使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能灵活的调整饮食的材料和进餐的量次,保证患者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天进餐3~5次,每餐控制在6~7成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食物要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以及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从而保持体内营养的平衡,尤其是要避免暴食暴饮,不能喝浓茶、浓咖啡,以免加快心率。另外患者有吸烟习惯的一定要戒烟、戒酒。针对身体肥胖的患者要控制食欲以及食量,因为过度的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量,影响心脏的功能。因而,通过控制和调整饮食对患者的血压和体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延缓和预防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3药物的治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重点,但是用何药因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首先护士要清楚药物药性、特点、用药原则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然后合理给药,在输液的过程中严格的控制速度。其次,让患者以及家属清楚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等。进行口服给药时,注意给药的时间、剂量、 方法 。针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患,在出院之后要继续使用地高辛,由于该药的中毒量和治疗量是相当的接近,所以在使用使强调剂量,既不能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又不能随意加量(引发中毒)。嘱咐患者定时到院测脉搏,脉搏不能低于65次/min,若是在家中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或者是心病加重的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分型护理 该病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焦虑型、猜疑型、孤独型、恐惧型。 3.1焦虑型的护理 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患者对病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预后效果、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治疗等,患者通常会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等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接近患者,并进行交谈,从而建立良好、稳定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处处为患者着想,并给予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照顾、鼓励。及时的向患者透露治疗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并做详细的解释,从而为患者树立与病魔战斗的信心。平时也可为患者提供轻音乐、书刊等,减轻患者焦虑的心态。 3.2猜疑型 该类型是属于一种自我消极的暗示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使患者对周围的事情过分的敏感,将自己的病情严重化,并怀疑医生、护士,不相信家属;从而表现为情绪的低落、消极,疑心重重。该类型的护理方式主要是:疏导、关心、鼓励。以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早患者的面前说话要大方、自信,避免患者猜疑。生活上和精神上要贴心的照顾,在医院允许的制度下,让患者及时的了解病情的发展,并鼓励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3.3孤独型 这类型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住进了陌生的医院,产生了孤独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畏惧心理,抽出多余的时间同患者进行交谈,疏导患者的心理,尽全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允许患者家属的陪护等,让患者的医院里充分的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配合治疗。 3.4恐惧型 主要是应为患者重从健康突然转变为病人,加之对冠心病的认知缺乏,使患者产生了恐惧紧张的心态。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心态,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热情的接待患者,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冠心病,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还要以优质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二:《冠心病护理医学论文》 一、药学服务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 1、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药学服务逐渐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应该大力提倡药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让医者、药者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就医质量,更好的完成治疗。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比较薄弱。我们应该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参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治疗,给病人提供药学知识、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病人教育和咨询,药动学的咨询和营养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选择。药师要多与病人沟通接触,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冠心病的医师和药师应该具有临床药师大多具有医学和药学的双重知识结构,具备提供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有帮助的专业的服务。冠心病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有备选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向病人提供既经济又能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大大降低冠心病治疗的总费用,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整个社会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时非常必要的。冠心病药学人员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 经验 ,除了有冠心病药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具有更多更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涨趋势,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也出现了普遍的患病态势,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价格不一,有的治疗药物甚至很昂贵,因此,提高冠心病的药物服务成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2、药学服务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履行的职责 首先,要求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不管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上都必须是合格的优质的。因此在药品的采购时,从合法的 渠道 获得药品,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采购;注意药品的贮存,减少药品的变质;保证药品在疗患者该次治疗的服用期间处于安全的有效状态。其次,药学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要求药学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的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性能均有全面的了解。药物治疗服用前,药学人员应对病人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在药物治疗前,还要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第三、药学人员应提供经济的冠心病治疗药物。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上涨过高的医药费用已给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和严重浪费,要求药学人员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四、在临床的药学人员有能力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信息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地为患者使用药品。药学人员还应该积极深入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处方分析,进行新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 二、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应用 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主动关心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应该同时进行,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的治疗效果。单一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都不可能完全至于冠心病患者的病症。 1、冠心病患者治疗服务的注意事项 (1)药学服务人员应该与冠心病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心态,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达成共同促进康复的默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患冠心病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疏导患者对并征得紧张情绪。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上沟通,并从生活上照顾他们,比如给他们最大的精神安慰,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嘱其进食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有助于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治疗。 2、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服务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科学用药,并加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1)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 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或者护士应该主动的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加之合理的药物服务,提高患者的信心。 (2)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药物服务人员应该与医生和护士一起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对患者提供药物服务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认识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三、小结 药学人员通过 医学知识 的培训,掌握一定的冠心病临床医学知识,对冠心病患者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善于发现医生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方药学服务。心理护理即使安抚患者的不安焦躁情绪,保证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序进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合理温馨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及临床症状,对于保证疗效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才能得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双重保障,整体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素质。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理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心护理干预(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实践;效果 冠心病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多存在系列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易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影响预后及康复进程,加强心理护理具有十分必要性[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 总结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1-82岁,平均(65.8±2.5)岁。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均以程度不等的出汗、心率加快、心悸气短、心前区胸骨后放射性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5例,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57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 体操 作步骤如下。 1.2.1 健康指导 依据患者个体类型,对心理护理方案行个性化制订,护理人员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同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就患者主诉耐心倾听,针对性劝告、安慰、鼓励、疏导、解释等。使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合理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就冠心病基础知识、诊疗方法、注意事项进行简要讲解,并介绍同类型预后良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情,提高配合依从性[2]。 1.2.2 环境干预 营养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声音嘈杂,物品需有序摆放,加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感官系统的调节,使患者在整洁、有序、规范的环境稳定情绪,平复入院前失望、急躁、痛苦、焦虑、恐惧心情。维持心率、心压在正常水平,为疾病康复创造条件。 1.2.3 心理支持 积极开展不定期访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交流,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讲明,以防控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为重要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这一,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取得配合,使其知晓自身言行的好坏直接对患者心理及治疗造成直接影响,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开办心理门诊,行针对性疏导。 1.2.4 音乐疗法干预 音乐为一种物理能量,物理能量的适度应用可提高多种病症患者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出现共振和谐现象,提高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对精神和躯体痛苦加以缓解。可了解患者的喜好,播放喜欢的音乐,但音量需<60分贝,以缓解情绪。 1.2.5 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干预 可依据练习程序,将全身肌肉有意识的逐步放松和绷紧,以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应激水平,促使生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进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在加强放松训练过程中,需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少进饮食,双手在垂上自然垂直放置,使整体身体处于自然、舒适的状态,加强指导,完成肌肉放松训练。 1.2.6 生活指导 日常生活需有节奏及相对规律,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保持乐观心境。可鼓励患者学习绘画、书法,听相声、看喜剧,达到松弛、怡养心情的目的。克服心理障碍,并与医生的诊治密切配合,以降低意外事件率。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及抑郁量表(HAD)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共包括14个项目,≥11分为确诊病例,8-10分疑似病例,≤7分无症状。并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间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7±1.7)d,对照组为(9.2±3.1)d,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公众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不断调整,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病发生比例,冠心病为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精神、心理、社会干预的重要性渐引起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中,针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指导、环境干预、心理支持、音乐及肌肉放松疗法、生活指导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淑芳,贾淑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5):29-30. [2] 李方江,张凡,岳秉宏,等.老年冠心病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2):1485-1486. 猜你喜欢: 1. 护理自考本科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4. 护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冠心病的研究现状论文

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关于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摘要】回顾总结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护士首先应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作用,灵活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疾病的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以帮助,从而降低了病人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身疾病,由于社会、心理、个性和生物等诸多易患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该病多发生于40~50岁之后,患病率为3%~5%,近年大有增高趋势。关于冠心病的研究很多,尤其是行为医学在综合防治冠心病过程中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有研究表明,对冠心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临床资料

在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两年间,共对98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48~70岁,平均60.5岁,文化程度小学45例,中学33例,大学20例;患者家属100位,男32位,女68位,年龄在23~60岁之间,平均41岁,文化程度初中26位,高中、中专共43位,大学31位。

2健康教育

2.1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2.1.1 心理指导: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应激密切相关,外界的应激源,如理化的、生理的、社会的因素经常持久地作用于机体,会产生心身紧迫状态,导致疾病。所以患者所处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减少各种噪音,应保持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作好充分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使患者烦恼、激动的事。

2.1.2 饮食指导: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低脂低盐,不能过饱,宜少食多餐,忌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禁烟酒,给予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多喝水,供给新鲜蔬菜,以维持足够的营养及保护血管。对于饱和性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猪油、牛油、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易导致动脉硬化的食物应适当限制,不宜过量。少食多餐是为避免吃得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

2.1.3休息指导:重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置于心电监护室,保持病室安静,一切日常生活由护士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在护士的帮助下逐渐增大活动量,由起床、站立、慢走、室内步行,逐步增加医疗体操,直至院内行走,允许探视、看报、看电视等,但应避免过于疲劳。恢复期患者可恢复原先日常活动,逐步增加散步等活动。

2.1.4 用药指导:硝酸甘油是冠心病的首选药,应告诉病人要舌下含服,不要吞服。应用扩血管药物后要定期测量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病人应慢慢起床,头晕时平卧片刻,必要时给予吸氧。抗凝药使用时应注意身上有无出血点、瘀斑,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对于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不能漏服或随意停药,因食物能延缓药物的吸收,故应在饭前服用,静脉输液的速度不可随意调整,应由护士严格掌握。

2.1.5 生活指导: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对便秘者可用首演结肠走形方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者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

2.2出院后健康教育

2.2.1 根据心功能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心功能Ⅰ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Ⅱ级患者应增加休息,但可起床活动;心功能Ⅳ级患者限制活动,增加卧床时间;心功能Ⅵ级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2.2.2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进食量,低盐低脂,忌烟酒。

2.2.3 按医嘱准时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如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2.2.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2.5 经常到门诊随访,坚持服药,不能中断。

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3.1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从理论上阐述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冠心病发作的因素,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学习互相配合,掌握避免不良因素刺激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3.2个别指导:在日常的治疗护理或在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中,发现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3.3建立健康教育手册:内容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识,如冠心病发作的机制、诱发原因、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应等。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患者和家属掌握。

4结果

4.1改变了护士角色与护理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中,护士的角色不仅是照顾者和管理者,更是教育者和研究者;护理方法不是过去的“以监管为主”的看护方式,而是以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综合考虑。

4.2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诱发冠心病发作的因素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在不同时期应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避免诱发因素的不良刺激,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4.3有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健康指导过程中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要有一定的授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

5结论

通过我们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可激励患者积极参加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使重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防病能力。把健康知识教给冠心病人,使他们改变认识模式,调整饮食结构,降低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作为护士应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社会背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使每个病人都能接受与理解,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肖春芳.冠心病的健康教育.中华常见病临床研究.2005,5(2):102-103.

[2]曹翠蓉.心血管病恢复期的护理.中华误诊学杂志.2005,2005(3):393.

[3]程建初,邱桂香.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2005,3(13):1235-1236.

作者简介:马海静,黑龙江省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主管护师,本科学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在上升,因此对冠心病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一:《冠心病护理 教育 论文》 1临床资料 52例冠心病患者,男的27例,女的25例;年龄均在38~75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均为冠心病。 2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2.1基本知识的教育 首先,对护士以及非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宣传、培训教育,使他们充分的了解了该病之后再此基础上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该病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初步的了解该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易导致相关的不良后果。例如,常见的病因有:高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等;其他的因素有:饮食、肥胖、遗传等。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因,及时的预防并配合治疗。还要让患者相信,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甚佳,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才能健康。 2.2饮食的调整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手段是饮食的调整,它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介绍饮食调整的具体 措施 和意义,使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能灵活的调整饮食的材料和进餐的量次,保证患者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天进餐3~5次,每餐控制在6~7成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食物要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以及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从而保持体内营养的平衡,尤其是要避免暴食暴饮,不能喝浓茶、浓咖啡,以免加快心率。另外患者有吸烟习惯的一定要戒烟、戒酒。针对身体肥胖的患者要控制食欲以及食量,因为过度的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量,影响心脏的功能。因而,通过控制和调整饮食对患者的血压和体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延缓和预防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3药物的治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重点,但是用何药因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首先护士要清楚药物药性、特点、用药原则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然后合理给药,在输液的过程中严格的控制速度。其次,让患者以及家属清楚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等。进行口服给药时,注意给药的时间、剂量、 方法 。针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患,在出院之后要继续使用地高辛,由于该药的中毒量和治疗量是相当的接近,所以在使用使强调剂量,既不能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又不能随意加量(引发中毒)。嘱咐患者定时到院测脉搏,脉搏不能低于65次/min,若是在家中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或者是心病加重的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分型护理 该病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焦虑型、猜疑型、孤独型、恐惧型。 3.1焦虑型的护理 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患者对病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预后效果、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治疗等,患者通常会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等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接近患者,并进行交谈,从而建立良好、稳定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处处为患者着想,并给予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照顾、鼓励。及时的向患者透露治疗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并做详细的解释,从而为患者树立与病魔战斗的信心。平时也可为患者提供轻音乐、书刊等,减轻患者焦虑的心态。 3.2猜疑型 该类型是属于一种自我消极的暗示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使患者对周围的事情过分的敏感,将自己的病情严重化,并怀疑医生、护士,不相信家属;从而表现为情绪的低落、消极,疑心重重。该类型的护理方式主要是:疏导、关心、鼓励。以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早患者的面前说话要大方、自信,避免患者猜疑。生活上和精神上要贴心的照顾,在医院允许的制度下,让患者及时的了解病情的发展,并鼓励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3.3孤独型 这类型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住进了陌生的医院,产生了孤独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畏惧心理,抽出多余的时间同患者进行交谈,疏导患者的心理,尽全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允许患者家属的陪护等,让患者的医院里充分的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配合治疗。 3.4恐惧型 主要是应为患者重从健康突然转变为病人,加之对冠心病的认知缺乏,使患者产生了恐惧紧张的心态。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心态,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热情的接待患者,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冠心病,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还要以优质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二:《冠心病护理医学论文》 一、药学服务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 1、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药学服务逐渐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应该大力提倡药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让医者、药者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就医质量,更好的完成治疗。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比较薄弱。我们应该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参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治疗,给病人提供药学知识、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病人教育和咨询,药动学的咨询和营养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选择。药师要多与病人沟通接触,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冠心病的医师和药师应该具有临床药师大多具有医学和药学的双重知识结构,具备提供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有帮助的专业的服务。冠心病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有备选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向病人提供既经济又能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大大降低冠心病治疗的总费用,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整个社会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时非常必要的。冠心病药学人员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 经验 ,除了有冠心病药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具有更多更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涨趋势,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也出现了普遍的患病态势,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价格不一,有的治疗药物甚至很昂贵,因此,提高冠心病的药物服务成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2、药学服务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履行的职责 首先,要求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不管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上都必须是合格的优质的。因此在药品的采购时,从合法的 渠道 获得药品,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采购;注意药品的贮存,减少药品的变质;保证药品在疗患者该次治疗的服用期间处于安全的有效状态。其次,药学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要求药学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的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性能均有全面的了解。药物治疗服用前,药学人员应对病人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在药物治疗前,还要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第三、药学人员应提供经济的冠心病治疗药物。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上涨过高的医药费用已给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和严重浪费,要求药学人员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四、在临床的药学人员有能力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信息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地为患者使用药品。药学人员还应该积极深入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处方分析,进行新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 二、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应用 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主动关心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应该同时进行,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的治疗效果。单一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都不可能完全至于冠心病患者的病症。 1、冠心病患者治疗服务的注意事项 (1)药学服务人员应该与冠心病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心态,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达成共同促进康复的默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患冠心病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疏导患者对并征得紧张情绪。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上沟通,并从生活上照顾他们,比如给他们最大的精神安慰,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嘱其进食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有助于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治疗。 2、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服务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科学用药,并加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1)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 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或者护士应该主动的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加之合理的药物服务,提高患者的信心。 (2)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药物服务人员应该与医生和护士一起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对患者提供药物服务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认识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三、小结 药学人员通过 医学知识 的培训,掌握一定的冠心病临床医学知识,对冠心病患者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善于发现医生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方药学服务。心理护理即使安抚患者的不安焦躁情绪,保证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序进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合理温馨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及临床症状,对于保证疗效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才能得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双重保障,整体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素质。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理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心护理干预(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实践;效果 冠心病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多存在系列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易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影响预后及康复进程,加强心理护理具有十分必要性[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 总结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1-82岁,平均(65.8±2.5)岁。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均以程度不等的出汗、心率加快、心悸气短、心前区胸骨后放射性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5例,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57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 体操 作步骤如下。 1.2.1 健康指导 依据患者个体类型,对心理护理方案行个性化制订,护理人员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同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就患者主诉耐心倾听,针对性劝告、安慰、鼓励、疏导、解释等。使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合理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就冠心病基础知识、诊疗方法、注意事项进行简要讲解,并介绍同类型预后良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情,提高配合依从性[2]。 1.2.2 环境干预 营养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声音嘈杂,物品需有序摆放,加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感官系统的调节,使患者在整洁、有序、规范的环境稳定情绪,平复入院前失望、急躁、痛苦、焦虑、恐惧心情。维持心率、心压在正常水平,为疾病康复创造条件。 1.2.3 心理支持 积极开展不定期访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交流,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讲明,以防控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为重要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这一,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取得配合,使其知晓自身言行的好坏直接对患者心理及治疗造成直接影响,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开办心理门诊,行针对性疏导。 1.2.4 音乐疗法干预 音乐为一种物理能量,物理能量的适度应用可提高多种病症患者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出现共振和谐现象,提高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对精神和躯体痛苦加以缓解。可了解患者的喜好,播放喜欢的音乐,但音量需<60分贝,以缓解情绪。 1.2.5 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干预 可依据练习程序,将全身肌肉有意识的逐步放松和绷紧,以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应激水平,促使生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进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在加强放松训练过程中,需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少进饮食,双手在垂上自然垂直放置,使整体身体处于自然、舒适的状态,加强指导,完成肌肉放松训练。 1.2.6 生活指导 日常生活需有节奏及相对规律,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保持乐观心境。可鼓励患者学习绘画、书法,听相声、看喜剧,达到松弛、怡养心情的目的。克服心理障碍,并与医生的诊治密切配合,以降低意外事件率。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及抑郁量表(HAD)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共包括14个项目,≥11分为确诊病例,8-10分疑似病例,≤7分无症状。并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间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7±1.7)d,对照组为(9.2±3.1)d,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公众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不断调整,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病发生比例,冠心病为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精神、心理、社会干预的重要性渐引起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中,针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指导、环境干预、心理支持、音乐及肌肉放松疗法、生活指导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淑芳,贾淑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5):29-30. [2] 李方江,张凡,岳秉宏,等.老年冠心病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2):1485-1486. 猜你喜欢: 1. 护理自考本科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4. 护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新冠疫苗研发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新冠肺炎疫苗采用多途径技术,何时可以使用?新冠疫苗是我们所有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在各种技术都处于不利地位,许多人希望它能尽快成功,但也希望它能够逐步使用。市场上的新冠疫苗,即使人类能够成功度过危机,经济也可以复苏。这里是一个全面的分析,朋友可以指出:

首先,中国新冠疫苗正在成功开发,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承认:

新冠疫苗的开发是一个重要问题,但也引起了全世界所有人的关注,我们都希望新冠疫苗能够尽快上市,以便全球贸易能够逐渐正常化。因此,开发新冠疫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一些大国的努力。在这方面,中国科学家处于世界前列,目前,中国研发新冠疫苗进展非常迅速它已经进入了最后的临床阶段,并逐渐开始准备市场。新疫苗的开发是王储的唯一认可,这意味着安全没有问题,现在中国是一种新疫苗根据目前的信息,王储很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上市,这将需要一些时间,这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其次,俄罗斯还推出了新冠疫苗,现在也即将开始全面营销阶段:

俄罗斯科学家在9月中旬宣布,他们还研制了新冠疫苗,普京总统的女儿成为第一批使用疫苗的人,当然,现在俄罗斯新冠疫苗也需要事先检查经过一系列行动,全球科学界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预计将于明年春天开始使用。

在美国、英国和欧洲,瓶颈可能会在未来停止:

美国和英国在研究新冠疫苗方面,事实上,这是一个重大挫折,他们最近在研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一些受影响的人,甚至欧美也在研发新冠疫苗在经济衰退时期,明年下半年市场可能会逐渐开始,这是最乐观的结果。

领先水平,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为人们免费接种开了,而别的国家现在却还没有研究出来,所以我们国家处于领先水平。

一、 新冠疫情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机遇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早在2003年,SARS大流行时阿里巴巴全体员工不得不回家办公酝酿出淘宝这个巨大的电商平台。在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许多企业也积极调整战略,增加生产线。如,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特斯拉(Tesla)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特殊经济时期开始跨界增加生产线生产呼吸机。我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开始增加生产线来生产口罩。总之,实体经济若能在特殊经济时期抓住机遇,那就会带来巨大的收益。新型冠状病毒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防护用品需求暴增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消费者产生了恐慌情绪,对口罩、消毒水、防护衣、紫外线灯、防护手套等卫生防护用品的需求量暴涨,这对实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各大实体经济厂商若能抓住机遇,调整战略做详细市场分析与消费者偏好调查,合理做出战略调整,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生产,企业就可以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特殊经济时期保存实力并且有机会取得巨大的收益。(二)疫情暂缓期的消费反弹新冠疫情较严重时,由于防疫政策、消费者的恐慌情绪等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产生了短暂的下降,但是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新冠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以及政府有效的防疫政策对新冠疫情的作用等因素使得新冠疫情有所缓解,形成了一个疫情暂缓期。这个疫情暂时缓解的时期给实体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机遇。疫情最严重时,居家隔离令的施行把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压抑到了极限,一旦疫情到了暂缓期,那么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较疫情前及疫情严重时会大大增加,消费就会出现极大的反弹,消费者会因为心理作用去大量购买商品来保持内心的平衡。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发放的优惠券更加会促使消费者消费购买产品。实体经济厂商若能够对产品的生产、分配和销售供货做出合理的规划,那么就能够有条不紊的应对疫情冲击并且能够借助疫情带来的机遇去长远健康的发展。二、 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一)居家隔离令促使实体经济萧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极大的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居家隔离令”是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以来产生的新名词,它为阻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目前中国的疫情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停工、隔离排查、封城等防疫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进一步传播。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我国首先提出“居家隔离令”政策,建议人们不出门、不聚集,使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后续有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模仿。但若居家隔离政策使用不当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以美国实体经济为例,居家隔离所提倡的“不外出,不聚集”导致人们无法正常工作,工厂无法继续生产制造,实体店无法正常营业。来自智库的一项分析显示,这些被迫关闭的企业最后将产生恶性循环,企业将因为不能正常营业而资金短缺,资金短缺就会导致采购原材料、机器设备不及时,存货不能得到保障,甚至开始大量裁员,造成大量人口失业,生活资金短缺,购买力下降,导致整个经济社会无法正常运行。(二) 食品、餐饮行业进货渠道安全性及检疫问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导致经济社会流动性暂停,工厂、店面停业,消费者不敢外出消费,工人不能工作,企业资金断裂。实体经济的核心成分是资金,拥有资金才能投资和发展经济。对于食品、餐饮行业来说,房屋租金、税收、工人工资及补贴以及仓库积压的不易长期保存的食材成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对于无风险基金和风险应对机制的小微型企业甚至会造成灭顶之灾。新冠疫情的发生对食品、餐饮行业来说需要在食材进货渠道及检疫问题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郑州二七广场的餐饮实体店喜虾客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喜虾客餐厅因为在疫情期间营业时对食材厄瓜多尔白虾在进货渠道上没有严格监督把控,购进了新型冠状病毒呈阳性的食材,导致在社交网络抖音、微博上上热搜,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疫情期间食品、餐饮企业尤其应该要注意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对进货渠道严格把关,对食材严格检测来保证安全性,从而来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三)消费者的刻板印象新冠疫情期间消费者的刻板印象也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冲击。第一,在新冠疫情严重的敏感时期,一旦一种商品出问题,消费者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绝这种商品包括其相关商品。郑州“喜虾客”事件就反映出这个问题。喜虾客在郑州的实体店购进了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白虾食材导致那段时间在店里消费过的消费者产生了恐慌心理,未消费过的顾客也很长时间不去消费白虾,即使是有检测合格证明的白虾,消费者也不愿意去购买。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刻板印象。消费者的这种心态导致包括喜虾客在内的饭店、鲜虾冷冻加工厂、含虾加工食品和半成品生产厂商以及白虾养殖厂都受到重创。这是新冠疫情期间存在的特殊心态,会对实体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第二是消费者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会产生疑心加重的心态。一些大型商场为在疫情期间减少损失、保持顾客流量而做了认真详细的疫情防护措施,如在商场内部设置温馨提示标语提醒顾客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在商场入口设置扫健康码区域并为进入商场的消费者免费提供免洗洗手液和消毒水等防疫物品。即使商场做了充足的防疫措施,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消费者还是容易内心敏感并习惯性的认为公共场所不安全,从而尽可能的减少进入商场等公共购物场所的次数,这对于商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目前,似乎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获得全面的疫苗接种,因为这种类型的吸入式疫苗只能用于完成指定人群的接种,在接种六个月后接种两剂灭活疫苗。加强紧急情况下的免疫接种。

疫苗分为三种类型:灭活疫苗、重组蛋白H疫苗。批准接种新疫苗也代表着在中国接种H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新冠肺炎疫苗。预防大流行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根据实验数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口服吸入来选择将疫苗分解成小颗粒的喷雾剂来完成疫苗接种,以帮助人体改善保护。临床上,与以前的疫苗相比,新疫苗的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高,免疫效果更强。

吸入疫苗

2022年10月13日,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新进展,据报道,天野之弥已在拉丁美洲、东南亚甚至世界各地进行了吸入疫苗的临床试验。与像我这样的疫苗接种相比,为了更快地获得批准,新冠疫苗可以刺激更有效的抗体,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种疫苗与以前的疫苗有很大不同。一种模型的有用性可以以冻干粉末的形式储存,并且可以在2-8摄氏度下稳定储存和运输,这有助于广泛传播疫苗并改善获得疫苗的机会。

何时不广泛接种疫苗?

如果一个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心脏病等潜在疾病,则不适合重新接种疫苗,即吸入疫苗、非注射疫苗、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的全面通告。目前,中国新冠肺炎的预防正处于关键阶段。新冠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过第三阶段临床试验和相关部门的完成,同时在质量控制、安全等方面做得很好,继续加强新冠肺炎感染的预防和技术发展。

养老产业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老年市场越来越大,但是养老市场却呈现供应不足状态。当前养老模式结构距离国务院提出的“9073”模式结构尚有差距,机构养老数量及质量尚待发展,供应不足使得大量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养老服务市场。

需求方面,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老年人消费能力上升推动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巨大的养老需求为养老市场带来了宽阔的市场前景,预计2022年养老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0万亿。

养老市场供应不足

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颁布的《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定义,养老产业,是以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等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养老及相关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包括专门为养老或老年人提供产品的活动,以及适合老年人的养老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老年市场越来越大,但是企业供给却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结构为居家养老占市场份额96%,社区养老占3%,机构养老占1%,距离国务院提出的“9073”模式结构尚有差距。

2016-2020年,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虽然由2.8万个增长至3.8万个,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来说还有上涨空间。另外,目前养老市场两极分化,一种是高端养老地产项目不符合多数人群需要,另一端是当前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交通不便,服务质量不高,不符合对中档养老机构的需求。

因此面对消费升级的变化和健康需求的转型,更需要多样化、专业化、针对性的市场开发,机构养老数量及质量上尚待发展。

我国养老市场供应不足,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广阔的前景吸引大量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养老服务市场。据AgeLifePro统计,截至2020年底,已有至少11个国家的40家公司进军中国养老市场,遍布17个省份,已建成44个项目,这些外企中有12家来自美国,11家来自日本,11家来自欧洲,1家来自韩国,1家来自新加坡;其中,美企和日企成为进军中国养老市场的大部队,占比超过50%。在中国的养老市场,美国、日本、欧洲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经形成。

养老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持续上升,老龄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日常保健护理,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77.3岁。

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全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约有1.77亿,占全国人口的12.64%,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国家7%的标准;60岁人以上人口约有2.68亿,占全国人口的18.87%。

另外,老年人消费能力上升推动养老服务的需求增长,2020年城乡老年人人均消费支出约为16307元,医疗支出占比较2014年提升了9.2%,表明老年人对于健康的追求明显升高。

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加速,中国养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2018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已超6.56万亿。由于中产阶级养老意识的逐渐扩大,对养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巨大的老龄社会为养老市场带来了宽阔的市场前景,预计2022年养老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0万亿。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内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医养结合,打造中国养老新模式;强调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养老是大趋势;从生存所需到精神所需:老年旅游、心理精神。

1、医养结合,打造中国养老新模式

近年大热的“医养结合”是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上游是健康管理、中游是急性医疗、下游是康复护理,形成医养结合生态链。可进一步满足高龄、失能以及患有慢性病老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2、强调社区、居家养老

从传统文化、居住习惯及经济条件等多方面来看, 我国老年人普遍偏好居家养老,只有失能老人、高龄老人才是机构养老的重点对象。伴随着人口的急剧老龄化,机构养老只能解决3%的养老问题,剩下的则由居家养老(90%)和社区养老(7%)解决。

3、智慧养老是大趋势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升级,传统养老服务产业联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形成智慧健康养老生态,能助力养老资源实现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为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4、从生存所需到精神所需:老年旅游、心理精神

现代老年人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生活能够自理、经济实力较好的老年人,旅居养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市场上也逐渐涌现出广场舞相关项目,或者是老年社交、情绪管理等相关产品。

我国养老产业概况

从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阶段来看,时间线可以细致地划分为2013年养老产业启动元年、2014年政策密集出台年、2015年消化吸收落实年以及2016年养老产业全面开放年。从养老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占比最高。

2009-2015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整体呈波动变化。2015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1.6万个。2010-2015年我国社会服务机构床位以及养老机构床位均稳步上升。2010-2015年,我国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具体来看,2015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3张,比上年增长11.4%。综合来看,我国的养老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

近几年,养老地产逐渐成为国内外新的投资热点,养老、医疗、劳动力等问题日渐突出。所以,养老物业的投资前景广阔,市场广阔,但在一般的运营风险之外,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健全,也是投资者,包括有意购买养老公寓、养老设施和服务的普通民众,都必须重视。养老地产是把养老主题融入房地产开发项目,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市场需要。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养老地产具有的居住功能、服务功能、养老保险的保障功能和反向融资功能。养老地产,从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到装修设计,这些建筑产品的发展都是符合高档住宅的发展规律,其创新的关键是设计的适老性。中国的养老房地产市场在2020年将达到14757亿元,与2019年的13307亿相比,增长了10.90%。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面前,各方资金都在蠢蠢欲动。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而在这一领域,以开发和经营养老物业为主要内容的养老物业公司和机构进入了这一领域。万科,保利,首创,绿城,龙湖,复星,远洋,都在为养老地产而竞争,而国外的公司也在不断的进入我们的养老地产领域。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这几年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65岁及以上人群2021年将达到2.01亿,较2020年增长5.01%;到2020年,老人的抚养率将达到21.1%,增长1.4%。在未来,老年人数量的增长将会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按照“十四五”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国将扶持300家康复机构转变为普惠养老机构,1000家公立养老机构增设护理型病床,支持城市依托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医养结合设施。加强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培训,扩大其病床供应,使其病床比例达到55%,更好地满足老年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服务需求。中国养老房地产“巨大蛋糕”的出现,在吸引大量资金的同时,也给其经营和发展能力带来了诸多挑战。在这种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利润分配成为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长期的投资和长期的收益特性,决定了养老行业的最终利润来源是服务,但是目前我国的养老行业还处在一个短时期,初期的投入不能收回,日常的收入也不能平衡,这就导致了养老行业的经营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养老公寓的“家+”服务模式有望美国目前高度商业化的养老物业管理模式,由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和国家的不同,在面对庞大的养老需求时,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和支持,所以日韩养老产业的商业与政府相结合的模式更值得国内借鉴。而在商业化养老物业的发展中,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辅助养老模式,推动提供单独居住、辅助服务的模式,将成为未来最具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到了2021年将达到9.51万亿元。根据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综合测算,中国养老产业到2022年将超过10兆元,到2030年达到20万亿元,并有望在未来超越传统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而综合养老地产则是将养老产业多个方面的资源结合起来,为整个产业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猫冠状病毒研究现状论文题目

猫得了新冠病毒,其实和人类一样,都是可以抑制的,所以大家在疫情期间最好不要把宠物带出去,以免感染非常麻烦

随着冠状病毒在世界迅速传播,有些人开始担心它是否会在宠物及人之间 互相传染。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些宠物被传染的报导:比利时有一只猫及香港有 两只狗已经感染。猫和狗与人类是最为密切接触,因此了解他们对 SARS-CoV-2 进行 COVID-19 控制的敏感性非常重要,最新研究的作者于 3 月 31 日发表在 bioRxiv 上,尚未经过同行审查。

中国的研究人员说,猫可以感染导致 COVID-19 的冠状病毒,并可以将其传 播给其他猫,但狗并不真正容易感染。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研究小组还得出结 论,鸡、猪和鸭不太可能感染病毒。

其他科学家说,这发现很有趣,但猫主人还不必惊慌。俄亥俄州的病毒学 家 Linda Saif 说,这些结果是根据实验室实验得出的,在实验中,有意向少量动 物施用了高剂量的 SARS-CoV-2 病毒,它们并不代表人与宠物之间有真实互动, 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被感染的猫分泌了足够的冠状病毒以将其传播给人们。

由病毒学家 Bu Zhigao 带领的研究小组将 SARS-CoV-2 病毒样本植入了五只 家猫的鼻子。在六天后对其中两只动物进行安乐死后,研究人员在其上呼吸道 中发现了病毒 RNA 和传染性病毒颗粒。另外三只感染的猫则是放在未感染的猫 科动物旁边的笼子里。研究小组后来在其中一只暴露的健康猫中检测到病毒 RNA,这证明它受到带有病毒的猫所呼出的飞沫,飞沫中带有病毒而被感染。 被感染的猫也产生对抗 SARS-COV-2 的抗体。作者也指出,对猫的 SARS-CoV-2 进 行监视应被视为消除人类 COVID-19 的一部分。

无症状

香港城市大学的流行病学家 Dirk Pfeiffer 表示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 COVID- 19 的过程中应考虑使用猫,但它们并不是该病传播的主要因素。因此,毫无疑 问,控制 COVID-19 的重点必须坚定地放在减少人对人传播的风险上。

但是 Saif 说,没有被感染的猫表现出疾病症状,暴露于被感染动物的三只 猫中只有一只感染了这种病毒。所以病毒应该不会再猫中有高度的传播,另外 传播的方式还没确定,因为在研究时,并未描述笼子的设置方式,健康的猫也

有可能是从感染的猫的排泄物中感染了病毒。所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其 中包含了给予不同剂量的病毒在猫身上进行测试,以观察它们是否可以将其传 染给其他的猫。

先前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猫可能被感染并传播给其他 猫。但在 SARS 大流行期间,没有迹象表明 SARS 冠状病毒已在家猫中广泛传播 或从猫传播给人类。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建议,若患有 COVID-19 的人应限制与宠物有过度的亲密 接触,像是抚摸,舔食及共享食物。

其他生物

另外作者也发现,雪貂极易感染 COVID-19 冠状病毒,这表明它们使动物成 为测试潜在疫苗和药物的合适的对象。雪貂已被用作流行性感冒研究的模型, 一些实验室已经开始对它们进行 COVID-19 研究。 而狗似乎对这种病毒的敏感性比较低,研究人员将五只幼犬接种 SARS-CoV- 2 疫苗,发现其中两只从粪便中排出了病毒 RNA,但没有一条含有传染性病 毒。在猪、鸡与鸭也进行相似的研究,在研究中,故意接种该病毒的动物或暴 露于该动物的动物中并未现病毒 RNA。

这些研究发现,这些物种均未在 COVID-19 流行病学中起作用。

猫冠状并不可怕,可以治也不难治,引发猫咪发的冠状主要有猫肠道冠状和猫传染性腹膜炎。肠道感染冠状是猫咪最常见的感染方式,一般会引起轻微的胃肠道症状,比如腹泻便血等。也有一些猫咪会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猫传染性腹膜炎,可以理解为是由冠状突变而来。它的发生概率比较低,死亡率高,在过去被认为是一种绝症。出现一些相关治疗药物,确实可以缓解抑制猫的传染性腹膜炎,猫的冠病毒传染性很强,几乎接触过冠状的猫咪都会传染。冠状主要依靠排毒接触传播。

一、也有一些幸运的猫咪,不会感染冠状,这可能与这些猫咪天生缺乏某些受体有关。也就是说这些猫咪,一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大部分出现冠状症状的猫咪,也表现出自限性。所谓自限性疾是指,在没有治疗的条件下,疾发展到一定程度自行停止,同时疾持续感染,即使通过治疗也无法干预。

二、在猫咪冠状病毒,自限性体现在即使用药,也无法治疗腹泻的症状,无法干预猫咪排毒。由于冠状病毒自限性的存在,在猫咪的正常免疫流程中,并不包含冠状病毒一项。往往猫咪冠状病毒的抗体滴度是比较低的水平,如果猫咪体内冠状病毒的抗体滴度很高,那一定是感染过冠状病毒,只不过并没有表现出症状,所以遇到猫咪冠状病毒并不需要担心,积极配合治疗就会治愈。

三、如果是传染性腹膜炎,使用新药物确实有效,但药物价格很高,而且获取不易,所以对于猫传腹的治疗依然很棘手。避免让猫咪接触冠状病毒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正常冠状病毒的病毒粒子能在干燥分泌物中存活七周,好在常规的消毒剂消毒就可以灭活病毒。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