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自动化学报编委建议

发布时间:

自动化学报编委建议

方崇智,1919年11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 2012年04月18日 凌晨2:00逝世于北京。自幼苦读诗书,记忆力超人。15岁考入江苏省立扬州中学高中部普通科,毕业后考取交通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机械系。由于当年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才历尽艰辛,辗转到重庆中央大学攻读机械工程,1942年毕业,获工学士学位。毕业后在昆明中央机械制造厂任技术员,三年的工厂工作实践,为终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牢固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英国,先在英国著名的机床制造公司NewallEngg.Co.和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翌年转入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传热学方面取得突出研究成果,获得英国科学技术研究部(DSIR)研究基金的资助。在英国留学的四年,是方崇智完善知识的重要时期,面对一流的科学技术、丰富的图书资料,他如饥似渴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他经常利用假期到英国许多公司考察、实践,凭借赴英之前在昆明中央机器厂的工作经验,自己动手制造实验设备,出色地完成了《TheMechanismofDropwiseCondensation》博士学位论文,194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英期间,受英国学者的熏陶,形成了严谨的科学作风、实干的工作精神和专心育人的师德。回国之后,始终以这些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教育自己的学生。在他学成之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得到了当时在伦敦的中国进步青年组织的帮助,先赴香港,转道天津,于1949年9月来到了北京。他之所以要在此时回到祖国,就是因为自幼饱尝旧社会连年战祸之若,现在终于要解放了,国家百废待兴,回国有用武之地、要借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民族经济,强大自己的祖国。他深感民族文化水平不高,国家难以强盛,民族难以兴旺,于是立志献身教育,献身科学。在巧遇当年中央大学的老师李酉山教授之后,方崇智应邀受聘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副教授。1952年中国院系调整,调到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任副教授。1956年,开始为培养研究生辛勤耕耘。1962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中国恢复学衔制度后,他被评为首批博士导师,成为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科学家的学术带头人。历任清华大学汽轮机及自动化教研室主任;热工量测及自动控制教研室主任;工业仪表及自动化教研室主任;清华大学自动控制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自动化学报》编委、顾问;高等工业学校热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教材编审组副组长,高等工业学校仪器仪表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职业生涯“过程控制”学科的创始者几十年来,方崇智为创立过程控制学科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50年代,在中国高等学校,过程控制还是一个缺门。1955年经苏联专家建议,清华大学设立了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自动化专门化,当时方崇智教授在汽轮机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已发现自动控制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毅然服从工作需要,组建教研室,担负起电站自动化专门化的教学任务。这就是清华1960年成立的热工量测及自动控制专业的前身,它实际上也是中国过程控制专业的第一个雏型。他主持制定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规划,明确了学科方向,描绘出了这个学科体系的基本轮廓。1957年2月,他为“自动化”专门化的学生讲授“自动调节系统及计算”,随同听课的还有来自兄弟院校的教师和设计院的技术人员。1958年,他为中国第一期自动化进修班讲授“发电厂锅炉设备的自动调节”,还开出了“自动调节原理”、“热工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等多门课程,为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培养了一批从事过程控制科研和教学的骨干。这些学术骨干回到中国各地后,同建国后陆续回国的有关专家一起,先后建立了各类过程控制专业,在中国逐步形成了过程控制学科。在形成国内过程控制学科的过程中。方崇智起了积极的主导作用。50年代党号召向苏联学习,吸收苏联高等教育经验,改造旧的教育制度,他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积极学习俄文,以便更好地学习苏联的经验。然而,方崇智凭着早年在英国接触到的事实,认为在学习苏联的同时,不应该完全放弃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可能。因此,在5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自觉地注意西方国家的技术发展动向,并着手分析研究西方有关过程控制的图书和资料,他很快发现苏联的仪表工业比较落后,加之其工业生产设备和工艺陈旧,以致各个工业部门的仪表自动化的装备和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先进工业国家。同时也深深感到苏联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太专太窄。不符合中国经济建设需要,他认为许多工业部门对仪表自动化专门人才的需求是共同的。完全应该也有可能拓宽专业面。1960年就是本着上述指导思想,他组建了热工量测及自动控制专业,开始采用西方国家有关过程控制的教材。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国内许多高等学校过程控制专业的形成和发展。此后几十年,他坚持在过程控制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以发展中国的过程控制事业为己任。当然过程控制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要靠众人的努力,但是方崇智作为这个学科的主要带头人,无论在清华大学或是在中国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他受到中国众多过程控制学者尊敬和爱戴的原因之一。为了发展中国的过程控制学科,方崇智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构想,扩大了过程控制学科的外延,丰富了过程控制学科的内涵。撰写了以经典控制理论为基础的过程控制学科的论著和教材。到70年代末期,方崇智又及时地将以状态空间描述为基础的现代控制理论移植到过程控制中,并为师资水平的提高专为教师开设了“现代控制理论”课,他积极开展有关系统结构、建模方法、多变量系统设计、过程计算机控制等科学研究,同时提倡研究非线性控制、鲁棒控制、适应性控制、预测控制、容错控制、模糊控制、基于专家系统的控制、基于模式识别的智能控制以及过程故障检测与诊断的研究,不断拓宽了过程控制的研究领域。至80年代,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的高等过程控制学科也就逐步形成了。1987年方崇智又参考国外把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eSystem)的概念移植到过程控制学科的发展中,提出中国也应在连续生产过程中进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将工厂全部生产活动所需的信息和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形成一个能适应生产环境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多变性达到总体最优的高质量、高效益、高柔性的智能生产系统。这种设想把过程控制推向综合自动化的高度,必将对国民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创建和发展过程控制学科的过程中,方崇智始终认为科研是学科发展的生命线。自50年代以来,他亲自领导和主持过多项科研工作,如直流锅炉的动态特性研究、电站自动化系统、化肥生产过程最优控制、煤气四遥系统、建模理论和方法、快速辨识算法、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理论与方法、芳烃联合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精馏塔优化控制、长输管线的查堵检漏、预测控制等,其中芳烃联合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获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长输管线的查堵检漏的研究多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国外杂志和会议上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和重视。加热炉建模与优化、预测推理控制以及双线性系统的辨识及自适应控制获教委博士点基金的资助。方崇智认为:发展过程控制学科,除了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外,教材和实验室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早在1962年他就亲自编写了“自动调节原理”、“热工过程自动化”等专业教材,80年代又相继组织编写了“过程控制”、“过程辨识”、“过程计算机控制”等高质量的教材,并把美国著名过程控制专家Shinskey的著作《过程控制系统》翻译成中文出版,推荐作为教学参考书。《过程控制系统》一书曾获化学工业出版社优秀图书奖,颇受国内同行欢迎。《过程辨识》一书曾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奖,在国内影响很大,受同行好评并推荐参加中国优秀图书评比,台湾某出版社亦准备发行此书。方崇智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早在60年代,他就明确提出“没有实验室水平就没有专业水平”的指导思想。在他的影响下,实验室成为教师的活动中心。在实验室建设中,他总是亲自设计、亲自动手,经他一手建设起来的实验设备不下十几种,如水力模拟控制系统、热交换器模拟控制系统、长输管线模拟故障诊断装置等,这些实验设备在教学和科研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经历了三代改型的水力模拟控制系统曾多次获教学实验奖。它们对国内同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起了推动作用。“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方崇智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他没有把自己局限于单一的过程控制学科上,而是挑起了“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学科学术带头人的重任。该学科覆盖以下五个专业方向:控制理论、控制工程、工业过程计算机控制与管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控制系统仿真,该学科设有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于1988年被评为中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他为该学科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培养学术梯队倾注了大量心血,使该学科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各项工作成果显著,仅“七五”期间就获国家奖4项、部委级奖12项、经鉴定达到国际水平的13项、年经济效益超过百万元的8项、专利4项、发表论文366篇、出版教材专著23本,1991年1月他所指导的一名博士生还获得中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多年来方崇智所主持的科研工作一直跟踪本学科的世界前沿,在故障诊断理论和方法研究及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可靠、高效能地运行,除了对生产需要实施良好的控制外,还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视,以便当生产过程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处理。由此形成的故障诊断和预报研究方向引起方崇智的特别注意。80年代初便开始组织力量,探索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几年来相继获得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长输管线模拟实验装置上,利用相关分析法。模型残差分析法对长输管线泄漏和堵塞的研究获得了与国际水平相当的成果,工业管线上的初步试验结果证明具有良好实际应用前景。在大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向量投影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故障信号向量在观测信号空间上的投影来实现故障检测与分离,较传统的谱分析法对故障检测的灵敏度高,计算量小,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实时检测。近年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方崇智又提出一种新的故障诊断模式,即将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故障-模式匹配、基于逻辑模型的故障诊断、时间-空间分析、逻辑滤波器和状态观测器等故障诊断方法综合起来,在柔性黑板结构的支持下,实现高性能的故障检测与诊断。在故障诊断理论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首次推导了故障检测观测器的一般结构,摆脱了以往的检测观测器形式上的约束,为获得最大故障分离信息准备了必要条件。同时提出一种故障分离的鲁棒性原理,进而研究用鲁棒观测器来实现故障分离。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利用线性系统理论研究检测观测器的性质及其解法,另一方面利用逻辑代数和鲁棒性向量概念对故障的可分离性、故障分离及诊断的推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在这两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导出了提取最大故障分离信息的方法,并构造了高度系统化的故障诊断系统设计方法,这套故障诊断理论已在国际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深得国际故障诊断专家的赞赏。

方向不好说,自动化可以从事的行业很多,看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的发展吧。但自动化的大方向基本是 强电方向、弱电方向、编程类的。下面有些期刊,还不错。1、机电工程技术 (双月刊)本刊是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源刊、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摘录源刊。由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广东省机械研究年、广东省机械技术情报站主办,重点报导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科技动态信息、先进技术和经验,是广东省机电行业唯一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管单位:广东科智机械集团公司(原广东省电子机械工业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等三单位 编辑单位:《机电工程技术》编辑部 主 编:吴智恒 主 任:吴智恒地 址:广州市天河北路663号邮政编码:510630电 话:-323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44-1522/TH国际刊号:1009-9492邮发代号:46-224定 价:82、机械工程师(月刊) 本刊由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局主管,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主办。主要栏目有专题论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究探讨、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经验借鉴、小经验、液压气动与密封等。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 编辑单位:《机械工程师》编辑部 主 编:杨桂霞地 址:哈尔滨市动力区文治头道街30号邮政编码:150040电 话: 82120966 传 真: 电子邮件:国内刊号:23-1196/TH国际刊号:1002-2333邮发代号:14-53定 价:83、机械设计与研究(双月刊)本刊为机械类期刊,集学术性、技术性于一体。本刊宗旨是提高学术水平,密切联系生产,立足实际应用。稿源丰富,录用稿件水平较高。编委会由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组成,有较大的影响和权威性。本刊由邮局公开发行,订户遍及国内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主管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港机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单位:《机械设计与研究》编辑部 主 编:邹慧君 主 任:地 址:上海市华山路1954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邮政编码:200030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31-1382/TH国际刊号:1006-2343邮发代号:4-577定 价:7.54、机械与电子(月刊) 本刊是全国性宣传报道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控制、工业自动化的专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在政策上具有指导性,在技术上具有引导性和实用性,在经验上具有示范性。适合机电行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工业自动化等人员阅读。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 贵州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 贵州省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 编辑单位:《机械与电子》杂志社 主 编:傅建平 主 任:傅建平地 址:贵阳市延安西路242号邮政编码:550003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或 国内刊号:52-1052/TH国际刊号:1001-2257邮发代号:66-32定 价:65、现代制造工程(月刊) 本刊重点报道传统制造技术的创新(技巧创新和决窍)和现代制造技术的最新进展、研究与生产应用成果,注重实用性,推介先进性,力促创新性,以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论创新发展和制造企业制造现代化为己任。读者对象为机械制造技术的研究、教学、生产实践的技术人员、教师等。主管单位: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机械工程学会 编辑单位: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社 主 编:徐大涌 主 任:刘小群地 址: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10号邮政编码:100054电 话:83167135传 真:83167135电子邮件:国内刊号:11-4659/TH国际刊号:1671-3133邮发代号:2-431定 价:86、中国机械工程(半月刊)本杂志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反映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学术进展,报道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的最新学术信息,围绕机械企业科技进步传播重大科技成果,就机械工程界的热点开展讨论,不断跟踪世界机械工程最新动向;注重完善机械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系月刊,880开本,128页,公开发行,并与美、英、德、日、俄等17个国家建立了交换关系。本刊被美国《Ei》,英国《SA》,俄国的《P苶》收录。本刊被国内9家数据库及检索工具书收录,如中国期刊篇名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系统INSPE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编辑单位: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 主 编:周佑启 主 任: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石牌岭118号邮政编码:430070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42-1294/TH国际刊号:1004-132X邮发代号:38-10定 价:157、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月刊)本刊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服务制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江苏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编辑单位:《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编辑部 主 编:杨海成 主 任:吴建红 地 址:南京市长虹路445号邮政编码:210012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11-4974/TH国际刊号:1672-1616邮发代号:28-220定 价:88、机械工程学报(月刊)本刊进登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和国外学者的论文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机械科技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并有较大影响。曾荣获搣中国期刊奖攠,在中国科协、北京市和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得奖励。在国内已成为机械类和力学类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工程索引(EI)等国内外20余种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编辑单位:《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主 编:石治平 主 任:王淑芹地 址:北京百万庄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037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11-2187/TH国际刊号:0577-6686邮发代号:2-362定 价:259、机械科学与技术(双月刊)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反映机械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成果,刊登理论研究、设计计算、机构分析、成果报道及评述,介绍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编辑单位:《机械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主 编:周宗锡 主 任:刘敏捷地 址:西安友谊西路127号(西北工业大学647号信箱)邮政编码:710072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61-1114/TH国际刊号:1003-8728邮发代号:52-193定 价:1010、机械设计与制造(双月刊)本刊为双月刊,1968年创刊,是国家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过十万人,三十余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主管单位:辽宁省机械行业协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 辽宁省机械研究院 编辑单位:机械设计与制造杂志社 主 编:王历 主 任:地 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56号邮政编码:110032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21-1140/TH国际刊号:1001-3997邮发代号:8-131定 价:9.811、机械制造(月刊)本杂志是1950年创刊的机械、仪表行业的核心期刊,是经国家商标局作刊名商标注册的中国唯一合法的《机械制造》杂志,是传播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产品信息和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半个世纪以来,本杂志对我国几代机电专业人士产生的并正在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在机电行业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企业、设计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中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开发、制造设备应用等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企业规划、管理、营销等的专业人士。慧眼聚焦、专题报道、研究与开发、制造材科、机电一体化、工艺设备、检测、管理质量营销、现状趋势战略、新品速递、技术讲座、经验交流、技术招标、动态信息、设计参考、机电超市等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实用性较强的栏目。 主管单位: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 编辑单位:《机械制造》编辑部 主 编:施明 主 任:林益耀 地 址:上海市虎丘路27号邮政编码:200002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31-1378/TH国际刊号:1000-4998邮发代号:4-18定 价:812、制造技术与机床(月刊) 本刊为月刊,是中国机床行业及制造技术领域的专业性期刊,创刊于1951年8月。主要栏目有: 国内外动态、综述、设计与研究、工艺与检测、改装与维修、管理技术、商务桥梁、企业之窗、数控专栏等。本刊是境内外厂商了解中国机械制造业市场、向用户介绍产品的好平台,欢迎广大读者或厂商踊跃订阅、投稿或刊发产品宣传广告等。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北京机床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编辑单位:机床杂志社 主 编:王晓林 主 任:地 址:北京朝阳区东直门外望京路4号邮政编码:100102电 话:64739685传 真:64343722电子邮件:国内刊号:11-3398/TH国际刊号:1005-2402邮发代号:2-636定 价:813、机电工程(月刊) 本刊是一份综合报道机械电子技术的专业刊物,以报道机电仪技术,宣传机电仪产品,传播机电行业信息,促进机电技术发展为办刊宗旨。欢迎广大从事机械电子技术的科技人员、教师踊跃投稿。主管单位: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编辑单位:《机电工程》编辑部 主 编:赵群 主 任: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大学路高官弄9号邮政编码:310009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33-1088/TM国际刊号:1001-4551邮发代号:32-68定 价:814、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季刊)本刊主要刊登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和制造工艺等学术论文,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开发性和边缘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其内容与《机械工程学报》中文版不重复,国内邮局发行,北美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代理发行。本刊在历次科技期刊评比中均获得好名次,已被美国工程索引(EI)等国内外多种文献刊物和数据库收录。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编辑单位:《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主 编:石治平 主 任:王淑芹地 址:北京百万庄大街22号期刊部邮政编码:100037电 话:68994557传 真:68994557电子邮件:国内刊号:11-2737/TH国际刊号:1000-9345邮发代号:2-377定 价:3015、机械设计(月刊)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以机械设计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研究生教育指定中文重要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平均传递信息量100万字,是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性刊物。本刊办刊宗旨认真执行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侧重实际应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知识增新与补缺。杂志多次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天津市优秀期刊,并获期刊整体设计奖。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天津市机电工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编辑单位:《机械设计》杂志社 主 编:钱伟民 主 任:张玉萍地 址:天津市红桥区金钟桥大街15号邮政编码:300091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12-1120/TH国际刊号:1001-2354邮发代号:6-59定 价:816、机械研究与应用(季刊)本杂志是甘肃省机械工业总公司、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甘肃省农业机械学会联合主办的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工业机械、农业机械两大类,设有决策与指导、市场评述、行业动态、应用研究、设计与计算、计算机应用、市场与管理、工艺改进、检测技术、四新成果、科技兴企、使用与维修、农机化、综述、信息动态等20多个栏目。 主管单位: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机械集团公司 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甘肃农业机械学 会 编辑单位:《机械研究与应用》编辑部 主 编:杨春山 主 任:刘树萍 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金昌路140号省机械院邮政编码:730030电 话: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62-1066/TH国际刊号:1007-4414邮发代号:54-93定 价:617、工程设计学报(双月刊)本刊是德国著名的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刊物《Konstruktion》的中文版姐妹刊,是中国政府批准的技术产品设计领域第一家国际合作的刊物。 其特点之一是在刊登反映国内在工程技术产品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工业界的应用情况的研究论文的同时,组织翻译德国作者的闻新论文介绍给中国读者。编辑方针是以应用和开发研究为重点,照顾有重大应用价值或应用前景的基础理论研究;鼓励理论结合实践,学术界和工业界合作,追求高度学术性和高度实用性的统一;以论文为主,并报道学术和培训活动,充分注意工程设计和工业产品信息交流,适量刊登专业广告。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编辑单位:《工程设计学报》编辑部 主 编:冯培恩 主 任:陈文地 址:浙大玉泉校区浙大出版社邮政编码:310027电 话: 传 真:电子邮件:国内刊号:33-1288/TH国际刊号:1006-754X邮发代号:32-60定 价:

1.IEEE Transaction on Automatic Control2.Automatica3.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自动化学报》

《自动化学报》是北大核心期刊、CSCD期刊,同时,它也被SA、JST、EI收录,属于比较优质的期刊。

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出版周期:月刊

ISSN:0254-4156

CN:11-2109/TP

邮发代号:2-180

创刊时间:1963

影响因子:

(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5.936

(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3.594

中州期刊联盟建议这本刊的影响因子很高,蝉联核心,如果你的文章质量很高,可以试着投稿。栏目设置:总署、长论文、论文与报告。

自动化学报编委会

是的。

《自动化学报》(ACTA AUTOMATICA SINICA)是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高级学术期刊。

该刊于1963年创刊,1966年停刊,1979年复刊。

相关信息

《自动化学报》主要刊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科研成果;据2018年3月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第十三届编委会拥有82名编委。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自动化学报》出版文献量5804篇、总下载次数1776345次、总被引次数103508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62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658。

周杰资料:一.民主人士(1889—1964) (1889—1964)民主人士。字菊村。湖北沔阳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日与董必武相识。归国后,任武汉中学教员,汉口第十小学、蘅青中学校长,湖北省教育厅督学,湖北省临时参议会及北京参议院议员。发起出版《湖北论坛》。解放前夕,积极参加湖北和平运动。建国后任武汉市教育局局长,民主同盟武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编辑本段]二.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江苏) 周杰,1927年生,江苏阜宁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曾任中共阜宁县区委书记,华中五分区总工会常委。建国后,任中央团校教员。后历任中央团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育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负责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1988年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1988年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江苏)、法律委员会委员。[编辑本段]三.编剧 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编剧:春风杨柳 1959年、送瘟神 1959年、决裂 1975年、回头一笑 1981年、被抛弃的人 1983年[编辑本段]四.演员 个人简介 昵称:阿杰, 生日:1970年8月5日 星座:狮子座 血型:B型 身高:181公分 体重:65公斤 学历:大学 小学:铁路第五子弟小学 初中:陕棉十一厂附中 高中:西安市第三十五中学 专科/大学:上海戏剧学院 现职:国家话剧院 出生地:陕西省西安市 现居地:北京 通晓语言:国、英、各地方言(湖南、四川、江苏徐州、陕西、河南、山东等) 个人才艺:摄影、朗诵 演戏 喜欢的影片:《林则徐》、《勇敢的心》 最喜欢的中国演员:赵丹、潘虹 最喜欢的外国演员:李察·基尔(Richard Gere)、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演戏上影响你最深的人:赵丹 最希望演什么角色:警察或有名的人物 最希望与谁合作:只要是好的演员都喜欢 拍《还珠格格》,你最喜欢哪一位演员:李明启老师 最欣赏的民族英雄:关羽、包拯、岳飞 音乐 最喜欢的音乐类型:中国古典音乐 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二泉映月》、《梁祝》 最喜欢的音乐家: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莫扎特 最喜欢的中国流行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最喜欢的中国歌手:齐秦、那英、常柳平、刘德华 最感动的一首情歌:《牵手》(苏芮) 书籍 喜欢看哪一种类型的书:任何类型都喜欢看 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中国作品:《西游记》 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外国作品:《哈姆雷特》 最喜欢的作家:贾平凹、托尔斯泰 最喜欢的漫画:蔡志忠的漫画 最喜欢的漫画作家:蔡志忠 最喜欢的漫画人物:孙悟空 最喜欢哪一本琼瑶小说:《梦的衣裳》 《深情尔康——周杰走过》(1999年)写真集 《杰骜不驯》作者 李明宇 (2004年) 《率真周杰》作者 艺奇烨 齐羽菲 (2004年 出演的电视剧1992年 《青春永恒》 1993年: 《陌生的海岸》 1995年: 《女人在家》又名《俗望防线》 1997年: 《还珠格格1》饰:福尔康(合作演员:赵薇、林心如、范冰冰、苏有朋) 1998年: 《老子、妻子和孩子》 《还珠格格2》饰:福尔康(合作演员:赵薇、林心如、范冰冰、苏有朋) 1999年: 《少年包青天1》饰:包拯(合作演员:任泉,释小龙,李冰冰,刘怡君,陈道明,何中华) 2000年: 《准点出击》饰:方杰 《桃花扇传奇》饰:侯朝宗 2001年: 《射雕英雄传》饰:杨康(合作演员:李亚鹏、周迅、蒋勤勤) 2002年: 《还珠格格3》饰:福尔康(合作演员:黄奕、刘涛、秦岚、黄晓明、马伊俐) 《蛋白质女孩》又名《说出你的爱》饰:张宝 2003年: 《透明天空》又名《透明了,哭》饰:栗莫凡《梅花档案》饰:龙飞 《非常道》饰:雷鸣 《正义令天下》饰:卓中岳 2004年: 《同盛金–关东英雄》饰:孟德龙(乔哥) 《侠影仙踪》饰:黄楚明 2005年: 《终极玄机》饰:陈明宇 2006年: 《封神榜之凤鸣岐山》饰:武王姬发 2007年: 《夜幕下的哈尔滨》饰:玉旨一郎(合作演员:陆毅、李小冉、隋俊波) 2008年: 《江南往事》 又名《阳光普照大地》饰:邹狄克 《秘密列车》饰:龙飞 2009年 《大女当嫁》饰:彭坦 参演的电影 1992年:《阮玲玉》 1995年:《中俄列车大劫案》 1996年:《小分队》又名《截杀香阁寺》 1999年:《缘分的世纪》 又名《相约2000年》、《玫瑰楼》 2007年:《第三种温暖/3·温暖》 参演的话剧 1998年《思凡》[编辑本段]五.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男,教授,博士,现任山东农业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一年。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5年10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学校"1512"第二层次,果树生理学博士生导师。 教授《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山东省科技厅基金、校博士基金、校博士后基金各1项。 在《J. Org. Chem》、《Analyst》、《Anal Chim Acta》、《Spectrochim. Acta A》、 《Talant》、《Anal Commun》, 《J.Chinese Chemstry》、《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化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2篇,被SCI摘录16篇,获山东农业大学优秀自然科学成果1等奖,2等奖各1项,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研究方向:配合物溶液状态;新型仿生高分子主体试剂合成及其分子识别;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合成及其结构和生化性质表征的研究,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光谱及生化性质的研究。[编辑本段]六.甘肃省中医院教授 甘肃省中医院教授,硕士导师,心内科主任,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现任甘肃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甘肃中医学院兼职内科教授,硕士导师等。同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学会全国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甘肃分会中医基础理论委员等。 研究领域: 1.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中医术语英语翻译标准化研究。[编辑本段]七.南方医院教授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第一军医大学。 专业特长: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特别在肝脏移植,胰十二指肠切除,肝癌的手术切除,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工作经历:1964年1月出生。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学位。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广东省微创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肝胆外科学组委员,广东抗癌协会理事,解放军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等多项学术职务。擅长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特别在肝脏移植,胰十二指肠切除,肝癌的手术切除,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刀完成大量的肝脏移植手术,全面负责肝脏移植等各项工作。 学术论文:主编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多篇。 专业特长: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特别在肝脏移植,胰十二指肠切除,肝癌的手术切除,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编辑本段]八.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男,1966年生,博士,教授,动物医学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动物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多项国家和省科研项目,在动物生长调控及分子机制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在SCI源和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技术专长:动物生理生化。[编辑本段]九.华南理工大学教师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64年出生,吉林人。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4月在波兰Adam Mickiewicz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10月至2002年7月在南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出站后到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 在获博士学位以前主要从事图论及组合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图的染色理论和代数图论等。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海量信息存储及ad hoc网络方面的理论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高性能网络技术,包括IPV6,QoS等。[编辑本段]十.广东南方医院教授 男,1964年1月出生。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学位。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广东省微创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肝胆外科学组委员,广东抗癌协会理事,解放军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等多项学术职务。擅长肝胆胰疾病的临床诊治,特别在肝脏移植,胰十二指肠切除,肝癌的手术切除,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刀完成大量的肝脏移植手术,全面负责肝脏移植等各项工作。 学术论文 主编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多篇 。[编辑本段]十一.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1958年出生,1978年上大学,1985年元月于安徽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同年在浙江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任副教授,1999年任教授,1997年被确认为部属高校学术骨干。现兼任学院副院长,安徽省铸造学会理事长,安徽省政协常委。 教学方面,先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9门课程,1993年起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曾先后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和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参加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一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多项。 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地方重点)项目、安徽省“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年度重点科研项目、合肥市重点科研项目、机械部教育司基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项目等近二十项科研项目。其中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的非校内拨款项目的实际到校总经费40万元。 作为第一负责人而获得的科技奖主要有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次、四等奖一次;机械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科技进步奖一次;安徽省高校高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并获安徽省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一次。另外,最近又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20篇。 科研特长:偏重于应用研究,注重实用新技术开发,具有较强的科技成果工业化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 1.凸凹棒石粘土精细加工,改性与应用研究 凸凹棒石粘土是一种天然硅铝盐类无机非金属矿物。技术上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非金属矿领域。该研究方向主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凸凹棒石资源的稀缺性。全世界仅美国、西班牙、塞内加尔、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这种矿物资源,其中我国也仅有安徽明光至江苏肝胎一个矿带,但探明储量超亿吨。我校地处安徽开展此类研发工作,条件有利,意义突出。二是凸凹棒石粘土具有吸附性、胶体性、催化性、以及隔热、吸音等多种优异的性能,因此,具有十分广泛的工业用途,享有“千土之王”之 美誉,在其精细加工表面改性,以及实际应用等研究方面前景十分广阔。三是天然凸凹棒石晶体颗粒细小,已进入一维纳米材料范畴,因此,在凸凹棒石纳米材料的研制,改性以及应用技术方面的研发空间十分巨大。 已主持完成过安徽省“九五”科技公馆项目,“明光凸凹棒粘土精细加工与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和 机械部教育司基金项目“凸凹棒粘土有机化改性技术”以及一些横向应用开发项目,其中前者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并在《矿物学报》、《硅酸盐通报》、《中国非金属矿导报》等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该方向合作单位安徽巢车矿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凸凹棒石粘土加工企业,拥有国内领先攻击先进的生产装备,而我校资环学院、化工学院以及材料学院三个学院在该方向上形成的整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些都为该研究方向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因此在我国是一个前景广阔、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2.消失模铸造技术 消失模铸造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刚兴起的新型铸造工艺技术,属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该技术将实型铸造技术真空负压铸造技术、转移涂料科技等三大铸造新技术集于一身,从而字工艺条件上可实现清洁化生产,在铸件大小、复杂程度、合金种类、以及生产批量等适应性上又可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因此,消失模铸造技术被称为20世纪末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铸造新技术,也是21世纪铸造工艺技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曾先后承担合肥市重点科研项目“消失模涂料的研制与应用”和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箱体类铸铁件真空--EPC法铸造关键技术及工业化研究”。前者已通过技术鉴定并获省级科技成果和实际生成应用。另有多篇学术论文在《铸造》、《铸造技术》、《铸造工程.造型材料》《铸造工程与铸造技术的综合应用《等专业期刊上发表。[编辑本段]十二.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 1967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硕士,中共党员,现任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和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策划总监;兼任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医创中医药科研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及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管理工程硕士学位。于1996 年5 月加入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曾任上海上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并曾参与上实控股筹备上市、历次注资等工作;曾任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现申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编辑本段]十三.清华大学教授 教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生;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首届数学试点班,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提前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图像识别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1995年至1997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后至今一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作。2003年提升为教授,2004年提升为博士生导师。历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担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助理。并作为清华大学与IBM中国研究院联合成立的现代服务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现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党委副书记,现代服务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 IEEE高级会员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编委 《自动化学报》编委 《IEEE Transaction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 on Image Processing》、《Pattern Recognition》、《中国科学》等重要刊物审稿人 ICCV 2003、2005 Programming Committee Member “全国自动化系主任(院长)论坛”秘书长 “2006年亚太地区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研讨会”执行主席 清华大学自动控制学科分学位委员会委员 科研领域 模式识别 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 多媒体信息处理 服务科学 科研奖励 2005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5年 获得清华大学颁发的 研究生“良师益友”(公共课教师部分,全校10名) 2004年 获得清华大学颁发的 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 2004年 获得清华大学颁发的 清华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3年 获得清华大学颁发的 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全校12名) 1998年 获得教育部颁发的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应用类)一等奖 1995年 获得华中理工大学颁发的 华中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科研项目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重大横向项目共10多项,总经费超过500万元。 “音乐自动分析与识别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复杂背景下的行人检测方法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基于视频分析的水路航运信息分析系统”,交通部科研项目 “信息服务学科建设和相关技术研究”,国际合作项目 “视觉监控应用研究”,企业合作项目 “单目镜头下行人检测方法研究”,国际合作项目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指纹自动识别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新一代指纹识别方法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老年指纹识别研究”,国际合作项目 “视频交通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企业合作项目 “基于生物统计学的人身鉴定方法”,清华大学重点攻关项目 “基于模拟画像原理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主要论著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在国际期刊(包括IEEE Transaction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Pattern Recognition等本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影响因子超过2的8篇),SCI索引18篇、SCI他引53次。在国际CVPR大会上发表6篇论文。相关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近期代表性论著: [1] Z. Fan, J. Zhou and Y. Wu, “Multibody Grouping by Inference of Multiple Subspaces from High-Dimensional Data Using Oriented-Frames”, 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8(1):.91-105, 2006. [2] D. Wan and J. Zhou,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Using Model-based Density Map”,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15(6): 1690-1696, 2006. [3] J. Gu , J. Zhou, and Chunyu Yang,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by Combining Global Structure and Local Cues”,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15(7): 1952-1964, 2006. [4] J. Zhou, D. Gao, and D. Zhang, “Robust Moving Vehicle Detection for Automatic Traffic Monitoring”, 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56(1), Jan, 2007. [5] C. Yang, and J. Zhou,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bining multiple enrolled samples for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39(11): 2115-2130, 2006. [6] J. Zhou, and J. Gu, “A Model-based Method for the Computation of Fingerprints Orientation Field”,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13(6): 821-835, 2004. [7] J. Zhou and J. Gu, “Modeling Orientation Field of Fingerprints with Rational Complex Functions”, Pattern Recognition, 37(2): 389-391, 2004. [8] J. Gu, J. Zhou, and D. Zhang, “A combination Model for orientation Field of fingerprints”, Pattern Recognition, 37(3): 543-553, 2004. [9] J. Zhou, L. Xin, and D. Zhang, “Scale-orientation histogram for texture image retrieval”, Pattern Recognition, 36(4): 1061-1063, 2003. [10] D. Zhang, H. Peng, J. Zhou, and S. K. Pal, “A Novel Face Recognition System Using Hybrid Neural and Dual Eigenspaces Methods”, IEEE Trans. On SMC, Part A, 32(6), 2002. [11] J. Zhou, X. Lu, D. Zhang and C. Wu, “Orientation analysis for rotated human face detection”,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20(4): 257-264, 2002. [12] Z. Fan, J. Zhou and Y. Wu, “Multibody Motion Segmentation Based on Simulated Annealing”,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USA, 1: 776-781, 2004. [13] Z. Fan, J. Zhou and Y. Wu, “Inference of Multiple Subspaces from High -Dimensional Data and Application to Multibody Grouping”,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USA, 2: 661-666, 2004. [14] Y. Zhang, and J. Zhou, “Audio Segmentation Based On Multi-Scale Audio Class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SSP, Canada, 4: 349-352, 2004. [15] J. Gu and J. Zhou, “A Novel Model for Orientation Field of Fingertip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USA, 2: 493-498, 2003. [16] C. Wu, J. Zhou, Z. Bian and G. Rong, “Detecting Creases in the Fingerprint”,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USA, 2: 505-510, 2003. [17] J. Zhou, and D. Zhang, “Face Recognition by Combining Several Algorithms”, Proceedings of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ICPR2002), Canada, 3: 497-500, 2002. [18] J. Zhou, etal, “Automatic Cartridge Identification for Firearm authent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USA, 1: pp749-754, 2001. [19] X. Lv, J. Zhou, and C. Zhang.“A Novel Algorithm for Rotated Human Face Detection”,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USA, 1: 760-765, 2000. [20] D. Gao, J. Zhou, and L. Xin, “A novel algorithm of Adaptive background estimation”,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2: 395-398, 2001. 发明专利: “用于音乐试听的流行歌曲关键段提取方法”,专利号:200410009537.0 发明人:周杰,张一彬,冯上平等,公告日:2005.03.23 “基于断纹检测的指纹识别方法”,专利号:200410062256.1 发明人:周杰,吴南南,杨春宇,公告日:2005.03.02 “指纹多特征识别方法”,专利号:200410009328.6 发明人:周杰,顾金伟,万定锐,公告日:2005.03.16 “多注册指纹融合方法”,专利号:200410068976.9 发明人:周杰,杨春宇,公告日:2005.03.02 “基于密度图模型的指纹识别方法”,专利号:200410068977.3 发明人:周杰,万定锐,公告日:2005.03.16[编辑本段]十四.辽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1961年生人,198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2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三等奖;2001年被选拔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同时列入国家、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范围。 研究专长和领域:欧美文学研究、美学研究、学报编辑研究。 讲授课程:外国文学、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名著欣赏等

1.IEEE Transaction on Automatic Control2.Automatica3.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自动化领域三大顶级期刊是自动化学报、控制与决策、控制理论与应用。

《自动化学报》主要刊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科研成果,据2018年3月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第十三届编委会拥有82名编委。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自动化学报》出版文献量5804篇、总下载次数1776345 次、总被引次数103508 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62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658。

《自动化学报》,无疑是国内自动化&机器人领域的最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目前有中文版和英文版两种。《自动化学报》英文刊,是从学报录用文章中选出了四期文章,中英文对应发表,中文发表在《自动化学报》,英文发表在ScienceDirect上。

2013年12月,《自动化学报》(英文版)与IEEE正式签署国际合作备忘录,确认期刊名称为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简称为JAS,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IEEE共同组成指导委员会、编委会。

自动化学报主编

崔平远,男,1961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科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与控制、轨道设计与优化。承担“973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出版专著3本。曾任国家月球探测工程重大专项论证组成员,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成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目前,担任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助理、兼月球探测技术组组长,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深空探测研究》主编,《自动化学报》和《宇航学报》编委等社会兼职。1996年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998年入选航天工业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2005年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012年受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先后主持(参加)各类项目100多项,2002-2012共计到校研究经费3800多万元。其中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1项合作),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团队项目各1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15项、粤港关键领域重大招标项目3项、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5项、广州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5项。企业科研项目50项,其中重大科研项目(80万以上)35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7年获广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0年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在自动化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3部。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申请专利15项,取得软件版权11个。指导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生7名,博士后7名, 其中有两位硕士研究生获南粤优秀研究生。主持广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广东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控制技术”;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网络工程概论”1部。承担了广东省“151工程”“自动化网络专业资源库”省级教改项目一项和校级教改项目2项;《依托科研优势,突出创新能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教材),获第五届广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地方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四);“依托科研优势,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第六届广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编委会

先后在海内外出版各类著作10余部,主编10余部;在国家级权威刊物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一)音韵、方言学类研究著作1《杜甫古诗韵读》(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2月)。2《漳州方言研究》(香港纵横出版社1994年10月)。3《汉语音韵学论稿》(四川巴蜀书社1998年4月)。4《中国语言学年鉴·汉语音韵学部分》(语文出版社2002年)。5《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6《清代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7《中国语言学年鉴·汉语音韵学部分》(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8《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9《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二) 其他语言学著作10《中学古汉语修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月)。11《古汉语翻译述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12《尔雅漫谈》(台湾顶渊出版社1997年11月)。13《尔雅开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三)古代文化及古代文学著作14《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趣谈》(香港启明书局1989年6月)。15《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趣谈》(香港导师出版社1992年6月)。16《中国古代风俗文化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17《中国文学史述要》(香港导师出版社1996年7月)。18《孟子漫谈》(台湾顶渊出版社1997年11月)。19《孟子开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1.《语言研究和应用》(第二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2.《十三经漫谈》(第二主编,台湾顶渊出版社1997年11月)。3.《汉语言文字学论丛》(主编,《古汉语研究》1998年)。4.《艺文述林·语言卷》(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5.《福建人学习普通话指南》(主编,语文出版社2001年10月)。6.《世界巨人传记丛书·中国文学家卷》(主编,海天出版社1999年2月)。7.《编辑与语言》(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25万字)。8.《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提要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11月)。9.《福建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提要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11月)。10.《十三经开讲》(第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11.《海峡两岸语言及辞书学研究》(第一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1 《诗经》行露 新台 的语言结构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81年第2期2 从杜甫诗用韵看浊上变去问题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3 白居易诗用韵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4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管见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5 评袁梅《诗经译注》中之“叶音”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南平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6 杜甫古诗用韵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南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7 合叙释例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文1988年第5期8 代称格例释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9 文言层递辞格浅论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文1989年第4期10 合叙浅谈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修辞学习1989年第5期11 颜师古《汉书注》中的“合韵音”浅论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12 韩愈古诗用韵考-兼与白居易古诗用韵比较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13 颜师古《汉书注》反切考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14 清代吴人南曲分部考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5 古音阴入对转疏证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16 《类篇》中的同字重韵初探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17 漳州方言同音字汇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方言1993年第3期18 试论上古音歌部的辅音韵尾问题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3期19 《类篇》方言考-兼评张慎仪《方言别录》所辑唐宋方言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3年第一期20 闽南漳州方言中的反切语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21 《起数诀》与《广韵》《集韵》比较研究-《皇极经世解起数诀》研究之一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汉语音韵学第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2 漳州方言重叠式动词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23 漳州方言的重叠式形容词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中国语文1995年第2期24 《南音三籁》曲韵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25 漳州方言的文白异读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论坛1996年第4期26 《起数诀》与《韵镜》《七音略》比较研究-《皇极经世解起数决》研究之二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6年增刊,《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 《切韵》系韵书韵目分类检字法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书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组编的《现代汉语研究专题》,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8 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中国语文》1996年第6期29 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会议述评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社科界1996年第4期30 《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比较研究(一)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31 《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比较研究(二)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32 福建方言研究概况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论坛》1997年第4期33 《广韵》声母系统与漳州方言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书刊】著名音韵学家唐作藩先生七秩华诞纪念论文集《语苑撷英》,1998年1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34 福建语言文字研究概述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论坛》1998年第2期35 明末上海凇江韵母系统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6 《泉州方言文化》序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林华东著《泉州方言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大学出版社出版37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韵部系统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语言研究》1998年增刊《汉语音韵学第五次国际学崐术研讨会论文集》38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母系统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古汉语研究》1998年增刊39 《汉语语法学论稿》序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刘永耕《汉语语法学论稿》,巴蜀书社1999年4月版40 1994-1997年汉语音韵学研究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论坛》1999年第5期41 闽南方言“la-mi式”和“ma-sa式” 秘密语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学报》1999年第5期42 世界巨人传记丛书·中国文学家卷·总序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出版43 元代小令阴声韵部研究—《元代小令集》用韵研究之二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电大学报 1999-11-1544 元代小令阳声韵部研究—《元代小令集》用韵研究之一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电大学报 1999-08-1545 《闽腔快字》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2046 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47 中国语言学:回顾与展望——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0-2048 《增补汇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8月49 福建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州 【期刊】方言 2001-02-2550 方言与文化的立体观照──序林华东的《泉州方言文化》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期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02-2851 《渡江书十五音》音系性质研究--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宣读的论文《中国语言学报》 第十期,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52 《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5月林继中主编《闽南方言· 漳州话研究》53 闽南漳州方言的la-mi式和ma-sa式音秘密语研究——与福州廋语、嘴前话和切脚词比较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5月林继中主编《闽南方言· 漳州话研究》54 台湾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55 闽台闽南话与普通话韵母系统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8-3056 福建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57 清代漳州韵书方言本字考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7-2858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一)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州 【期刊】方言 2004-05-2459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二)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州 【期刊】方言 2004-08-2460 闽人迁徙入台史略及闽南、客家诸方言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1 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下篇)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2-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上篇)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邮编: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1-3063 《宋代古音学与吴棫<诗补音>研究·专家评审意见》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书刊】张民权著《宋代古音学与吴棫<诗补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版64 移民与方言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 【书刊】《福建移民史》下编第三章“移民与方言”,方志出版社2005年1月版65 闽人南迁与闽方言的传播和发展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7-2866《潮声十五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2-1567 《击木知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语苑撷英》(庆祝唐作藩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P107-118,2007年12月68 姚弗如《潮声十七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2869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二)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0-1570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一)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9-1571 . 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期刊】《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第4期72 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期刊】《中国语言学》2008年创刊号73 粤东潮汕五种闽南方言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7-2874 一部弘扬闽南方言文化的力作——读林华东新著《泉州方言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期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2575 《潮声十五音》与《潮语十五音》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古汉语研究 2008-03-1576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四)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2-1577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三)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1-1578 《击木知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方言 2009-05-2479 《潮语十五音》音系研究 陈伟达;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 【期刊】东南学术 2009-05-0180 明闽北韵书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性质及其声韵调配合表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1-2881 十九世纪初叶福建闽南方言词汇研究(二)——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词汇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2-1582 十九世纪初叶福建闽南方言词汇研究(一)——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词汇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1-1583 十九世纪初叶闽南三种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古汉语研究 2009-12-1584 十九世纪末福建兼漳泉二腔韵书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书刊】台湾核心THCI期刊《政大中文学报》第12期,2009年12月刊85 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书刊】《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10年2月版86 十九世纪初叶闽南三种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第6期2010年6月刊87 新发现闽北方言韵书《六音字典》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中国语文 2010-09-1088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辞典的源与流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1-2889 2004—2008年中国音韵学研究情况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1590 《林海权<古汉语研究论集>》序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语文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91 20世纪初叶粤东澄海方言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书刊】《汉语的历史探讨》“杨耐思八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92 二十年来闽方言研究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东南学术 2011年第1期93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去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古汉语研究》2011年第3期94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入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 福建论坛2011年第11期95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上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96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平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方言2011年第4期97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阳声韵的历史层次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汉语学报2012年第4期98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一)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4期99 五百年来福建闽北政和方言去声调演变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100 清光绪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论坛2012年第11期101《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残卷与《安腔八音》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东南学术2012年第1期,第二作者102 明本“出推阔乃后述古”字母与清本“肥赔簸犁楼驴炉”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3 明本“交合克百化果直”字母与清本“劳罗栗粒花布勒”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4 明本“备结射舌有条嘹”字母与清本“梨篱阅彪表聊”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5 明本“声音坦横班先”字母与清本“坪林蓝蓝铃连”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6 明本“穿本风通顺朗唱”字母与清本“挛论阑黄笼龙郎凉”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7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十五音”的历史层次研究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东南学术2013年第一期108 新发现的明清时期两种福建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音系比较研究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13年第2期108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二)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1期109 闽台漳州腔四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闽台文化研究2013年第1期110 英国传教士戴尔(Rev.Samuel Dyer)《福建漳州方言词汇》研究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期刊】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4期111 明清以来福建闽北政和方言平声调演变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0112 19世纪初叶西方传教士漳州方言文献音系考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13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入声韵历史层次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2014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林学院学报(改名为:森林与环境学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在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 被踢掉了)

化工学报青年编委招募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化工学报》的前身是创刊于 1923 年的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刊《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志》和创刊于 1934 年的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刊《化学工程》。前者于 1929 年随总会由北京迁至上海后更名为《化学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于 1950 年合并,定名为《化学工业与工程》,并开始立卷。该刊自 1952 年第 4 期起更名为《化工学报》,《化工学报》编委会以本届编委为第一届编委会成员。创刊以来,《化工学报》经历了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双月刊直至月刊的发展过程,至2008年已出版了 59 卷。我国许多著名化工专家在《化工学报》上发表过论文,许多著名化工专家曾担任《化工学报》的编委会主任、执行主任、副主任或编委。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时钧 先生在该刊创刊 80 周年发表的纪念文章中说:“《化工学报》在引领中国化学工业与工程的前进上功不可没,可以说,它是我国现当代化工史的一个见证、一面镜子,其中浓缩着我国化工界开拓者和后继者几代人的希望、追求、奋斗与业绩。”

马学虎,男,1965年9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1997年10月在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8年和2001年分别赴英国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访问进修。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中心主任,热泵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理事,大连市化工学会理事,大连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和《化工进展》编委。《Int J Heat Mass Transfer》,《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AIAA J of thermophysics and heat transfer》以及《中国科学》、《化工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1。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