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安装液位计控制,可以安高、低液位开关和电铃—蜂鸣器,水位低0.5米报警,高1.7也报警
变频器在恒压供水方面的应用一、变频调速的特点及分析 用户用水的多少是经常变动的,因此供水不足或供水过剩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用水和供水之间的不平衡集中反映在供水的压力上,即用水多而供水少,则压力低;用水少而供水多,则压力大。保持供水压力的恒定,可使供水和用水之间保持平衡,即用水多时供水也多,用水少时供水也少,从而提高了供水的质量。 恒压供水系统对于某些工业或特殊用户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某些生产过程中,若自来水供水因故压力不足或短时断水,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严重时使产品报废和设备损坏。又如发生火灾时,若供水压力不足或或无水供应,不能迅速灭火,可能引起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某些用水区采用恒压供水系统,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变频调速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变频调速为核心的智能供水控制系统取代了以往高位水箱和压力罐等供水设备,起动平稳,起动电流可限制在额定电流以内,从而避免了起动时对电网的冲击;由于泵的平均转速降低了,从而可延长泵和阀门等东西的使用寿命;可以消除起动和停机时的水锤效应。其稳定安全的运行性能、简单方便的操作方式、以及齐全周到的功能,将使供水实现节水、节电、节省人力,最终达到高效率的运行目的。二、恒压供水的变频应用方式 通常在同一路供水系统中,设置多台常用泵,供水量大时多台泵全开,供水量小时开一台或两台。在采用变频调速进行恒压供水时,就用两种方式,其一是所有水泵配用一台变频器;其二是每台水泵配用一台变频器。后种方法根据压力反馈信号,通过PID运算自动调整变频器输出频率,改变电动机转速,最终达到管网恒压的目的,就一个闭环回路,较简单,但成本高。前种方法成本低,性能不比后种差,但控制程序较复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公司开发NKL-A系列恒压供水控制系统就可实现一变频器控制任意数马达的功能。下面讲到的原理都是一变频器拖动多马达的系统。三、PID控制原理 根据反馈原理:要想维持一个物理量不变或基本不变,就应该引这个物理量与恒值比较,形成闭环系统。我们要想保持水压的恒定,因此就必须引入水压反馈值与给定值比较,从而形成闭环系统。但被控制的系统特点是非线性、大惯性的系统,现在控制和PID相结合的方法,在压力波动较大时使用模糊控制,以加快响应速度;在压力范围较小时采用PID来保持静态精度。这通过PLC加智能仪表可时现该算法,同时对PLC的编程来时现泵的工频与变频之间的切换。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而且造价也不高。 要想维持供水网的压力不变,根据反馈定理在管网系统的管理上安装了压力变送器作为反馈元件,由于供水系统管道长、管径大,管网的充压都较慢,故系统是一个大滞后系统,不易直接采用PID调节器进行控制,而采用PLC参与控制的方式来实现对控制系统调节作用。四、变频控制原理 用变频调速来实现恒压供水,与用调节阀门来实现恒压供水相比,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可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出来)。其优点是: 1、 起动平衡,起动电流可限制在额定电流以内,从而避免了起动时对电网的冲击; 2、 由于泵的平均转速降低了,从而可延长泵和阀门等的使用寿命; 3、 可以消除起动和停机时的水锤效应; 一般地说,当由一台变频器控制一台电动机时,只需使变频器的配用电动机容量与实际电动机容量相符即可。当一台变频器同时控制两台电动机时,原则上变频器的配用电动机容量应等于两台电动机的容量之和。但如在高峰负载时的用水量比两台水泵全速供水量相差很多时,可考虑适当减小变频器的容量,但应注意留有足够的容量。 虽然水泵在低速运行时,电动机的工作电流较小。但是,当用户的用水量变化频繁时,电动机将处于频繁的升、降速状态,而升、降速的电流可略超过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导致电动机过热。因此,电动机的热保护是必需的。对于这种由于频繁地升、降速而积累起来的温升,变频器内的电子热保护功能是难以起到保护作用的,所以应采用热继电器来进行电动机的热保护。 在主要功能预置方面,最高频率应以电动机的额定频率为变频器的最高工作频率。升、降速时间在采用PID调节器的情况下,升、降速时间应尽量设定得短一些,以免影响由PID调节器决定的动态响应过程。如变频器本身具有PID调节功能时,只要在预置时设定PID功能有效,则所设定的升速和降速时间将自动失效。五、恒压供水系统特点 1、 节电:优化的节能控制软件,使水泵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运行; 2、 节水:根据实际用水情况设定管网压力,自动控制水泵出水量,减少了水的跑、漏现象; 3、 运行可靠:由变频器实现泵的软起动,使水泵实现由工频到变频的无冲击切换,防止管网冲击、避免管网压力超限,管道破裂。 4、 联网功能:采用全中文工控组态软件,实时监控各个站点,如电机的电压、电流、工作频率、管网压力及流量等。并且能够累积每个站点的用电量,累积每台泵的出水量,同时提供各种形式的打印报表,以便分析统计。 5、 控制灵活:分段供水,定时供水,手动选择工作方式。 6、 自我保护功能完善:如某台泵出现故障,主动向上位机发出报警信息,同时启动备用泵,以维持供水平衡。万一自控系统出现故障,用户可以直接操作手动系统,以保护供水。六、系统应用范围 1、 自来水厂、加压泵房 2、 居民生活区、宾馆及其它建筑 3、 企业生产用水 4、 锅炉循环水系统 5、 农田灌溉系统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毕业论文 (设计)指导书(适用于2007届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控制专业)目 录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任务二.毕业论文(设计)的程序和步骤三.毕业论文(设计)的结构与要求四.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及对学生的要求五.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的时间安排六.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七.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八.附件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2007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 职 称 需要学生人数及专业 课题名称 课题内容及意义对学生的要求 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备注:学生分为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等专业。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毕业前要进行撰写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统称毕业环节),这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是迈向实际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演练。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软、硬件知识,独立分析解决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问题,掌握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模式和步骤,以达到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论文(设计)要完成的任务是:1.根据所选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到各有关单位进行现场实习和调研,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料、文献。2.根据实习和调研所掌握的资料,对论文(设计)题目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见解,编写应用程序,最终完成论文(设计)。二.毕业实习与论文(设计)的程序和步骤: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大致可分为如下阶段:(一)选题阶段根据给出的论文题,按自身的理解和对题目的熟悉程度,填报论文题目,学生也可自行选择未给出的论文题。学生须明确所选题目的要求及深度。学校根据学生填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志愿,在综合评定后,最终确定学生的论文题目,并指定指导教师。自选题须经指导教师认证。(二)撰写论文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选题目目前的状况及用户的要求进行需求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画出系统流程图,编写程序,进行上机调试,最终完成论文(设计)。(三)毕业答辩阶段学生按期做完毕业论文(设计)后,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教师要写出审阅意见,并在论文上签字。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学生均须进行毕业答辩。答辩按以下程序进行:1.学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本人论文的主要内容;2.答辩委员会和参加老师对论文提出问题;3.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答辩;4.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三.毕业论文(设计)的结构与要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报告字数不少于12000字◆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Abstract)(可选)◆前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状况介绍等。◆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需求、本课题任务及目的等。◆系统开发工具:本课题使用的软件工具介绍等。◆系统设计与开发:本课题程序结构、数据结构、算法、系统开发流程、主要模块及其原程序注释、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代码调试与系统测试:应用程序测试、系统测试等。◆总结:系统的功能、使用说明、存在的问题、收获和体会等。◆附录◆参考文献四、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及对学生的要求(一)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指导学生拟定论文进度,布置给学生应完成的工作并检查其执行情况,每周至少半天时间对所带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帮助学生分析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对方案的可行性、流程的正确性、程序的严谨性等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做好论文的审阅和学生的释疑工作。(二)对学生的要求1、拟定个人工作计划,搜集、阅读、分析、整理有关资料;2、复习有关专业理论及编程需用的程序语言,做好实习、撰写论文准备工作。3、在毕业环节过程中,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对论文内容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应简单抄袭资料。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4、遵守实习、劳动纪律,注意安全。服从教师指导,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工作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五.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的时间安排序号 专业名称 毕业设计时间 备注1 电子信息专业(04级普通、对口) 第10周~第18周(2007.5.7~2007.7.6) 2 计算机控制及应用专业(04级普通) 第10周~第18周(2007.5.7~2007.7.6) 答辩时间另行通知。以上时间如有变化,会及时通知。六.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毕业论文的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毕业论文的成绩将综合考虑毕业环节个人表现、论文水平及毕业答辩的情况。七.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设计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1、 任务设计一个小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电机转速保持在设定转速上。2、要求(1)、电机转速控制范围为0-1200RPM。(2)、要求设置相应的按钮使用户能够设置电机转速、算法参数大小以及电机的启动和停止等。(3)、电机控制算法可以采用PID算法、模糊控制算法、模糊PID控制算法等。(4)、电动机的转速调整通过晶闸管调压模块调整加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压来实现。(5)、要求在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系统的设置值与实际输转速之间的误差(即稳态误差)控制在15%以内。设计题目二 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1、任务设计一个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电烤箱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上。2、要求(1)、温度范围为0-200℃。(2)、温度值、控制参数等可以手动设置并能显示设定温度、实际温度、控制参数等(3)、系统的启动和停止等操作可以通过键盘控制。(4)、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在正负5℃。设计题目三 自动往返小车的设计1、任务设计制作一款具有智能判断自动往返功能的小车,能沿设定轨道自动往返。路长20厘米,并在路的两边贴有黑线轨道,路中间贴有数片铁片,路两头有路障。2、要求(1)、能在路两头自动往返行驶(2)、寻迹功能(按路面的黑色轨道行驶)。(3)、检测路面所放置的铁片的个数的功能。(4)、计算并显示所走的路程和行走的时间,并可发声发光。设计题目五、自动水温控制系统1、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为1升净水,容器为搪瓷器皿。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2、要求(1)温度设定范围为40~90℃,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1℃。(2)环境温度降低时(例如用电风扇降温)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1℃。(3)用十进制数码管显示水的实际温度。设计题目六、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1、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同时对一路工频交流电(频率波动范围为50 ±1Hz、有失真的正弦波)的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进行测量的数字式多用表。参见附图。2、要求(1)测量功能及量程范围a、 交流电压:0~500V;c、 有功功率:0~25kW;d、 无功功率:0~25kvar;e、 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0~1 。为便于本试题的设计与制作,设定待测0~500V的交流电压、0~50A的交流电流均已经相应的变换器转换为0~5V的交流电压。(2)准确度a、 显示为 位(0.000~4.999),有过量程指示;b、 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0.8%读数+5个字),例:当被测电压为300V时,读数误差应小于±(0.8%×300V+0.5V)=±2.9V ;c、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1.5%读数+8个字);d、 功率因数:±0.01 。(3)功能选择:用按键选择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测量与显示设计题目七、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液体点滴速度监测与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右图所示。2、要求 (1)在滴斗处检测点滴速度,并制作一个数显装置,能动态显示点滴速度(滴/分)。 (2)通过改变h2控制点滴速度,如右图所示;也可以通过控制输液软管夹头的松紧等其它方式来控制点滴速度。点滴速度可用键盘设定并显示,设定范围为20~150(滴/分),控制误差范围为设定值 ±10% ±1滴。 (3)调整时间≤3分钟(从改变设定值起到点滴速度基本稳定,能人工读出数据为止)。 (4)当h1降到警戒值(2~3cm)时,能发出报警信号。 3、说明 (1)、控制电机类型不限,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自定。 (2)、储液瓶用医用250毫升注射液玻璃瓶(瓶中为无色透明液体)。 (3)、受液瓶用1.25升的饮料瓶。 (4)、 点滴器采用针柄颜色为深蓝色的医用一次性输液器(滴管滴出20点蒸馏水相当于1ml±0.1ml)。 (5)、赛区测试时,仅提供医用移动式点滴支架,其高度约1.8m,也可自带支架;测试所需其它设备自备。 (6)、滴速夹在测试开始后不允许调节。 (7)、发挥部分第(2)项从站功能中,c中的“异常情况”自行确定。 设计题目八、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1. 任务设计一个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控制升旗和降旗,升旗时,在旗杆的最高端自动停止;降旗时,在最低端自动停止。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的机械模型如图所示。旗帜的升降由电动机驱动,该系统有两个控制按键,一个是上升键,一个是下降键。2. 要求(1)、按下上升按键后,国旗匀速上升;上升到最高端时自动停止上升;按下下降按键后,国旗匀速下降,下降到最低端时自动停止。(2)、能在指定的位置上自动停止。(3)、为避免误动作,国旗在最高端时,按上升键不起作用;国旗在最低端时,按下降键不起作用。(4)、升降旗的时间均为43秒钟,与国歌的演奏时间相等。(5)数字即时显示旗帜所在的高度,以厘米为单位,误差不大于2厘米。附件一: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一、论文印装(一)装订要求论文一律用A4(210mm279mm)标准大小的白纸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论文在打印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和批注。每页的上边距和左边距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下边距和右边距(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 (二)字体要求1. 论文标题: 小2宋体字,黑体; 小标题1: 小3宋体字,黑体; 小标题2: 4号宋体字,黑体;2. 正文标题: 参考(五)正文部分;3. 正 文: 小4宋体字;4. 参考文献: 5号宋体字;5. 英文摘要: 标题:小3, 正文:小4,字体 :Times New Roman二、论文结构及要求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1.封面;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录;6.正文;7.结论;8.致谢;9.参考文献;10.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一)封面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封面是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封面上包括下列内容:1.论文题目,用三号宋体字标注在题目栏;2.论文的作者和指导教师;3.所属系(部、中心)、专业、年级、学号。论文封面(见附件八)。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部、中心)或教研室主任签字后生效。(二)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及关键词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300 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样位置居中。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和自由词: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自由词则是未规范化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中应列出3~5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其中主题词应尽可能多一些,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撰写要求有英文摘要的论文,还应列出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三)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四)绪论1.绪论其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绪论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2.绪论的内容有如下几项:(1)研究的目的、范围和背景。(2)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3)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五)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因此它要占主要篇幅。由于论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差异很大,所以对正文中要写的内容不作统一规定;但总的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或数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这一共同的要求。正文必需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1.对正文主题的要求(1)主题新颖,研究、解决、创立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主题深刻,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事物的主要矛盾,总结出事物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3)主题集中,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要使主题集中,凡于本文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应涉及,不过多阐述,否则会使问题繁杂,脉络不清,主题淡化。(4)主题鲜明,论文的中心思想地位突出,除了在论文的题目、摘要、前言、结论部分明确地点出主题外,在正文部分更要注意突出主题。2.对结构的要求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大致有以下几种格式: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一、 第一章 第一章 1.(一) 一、 第一节 1.11. (一) 一、 1.1.1(1) 1. (一) 1.1.2(1)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撰写毕业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格式,但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单倍行距。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字,黑体。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四号宋体字,黑体。 第三层次(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宋体字,黑体。(六)结论结论即结束语、结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七)致谢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八)主要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2.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例:[1] 刘国均,陈绍业.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2] 傅秉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447[3]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三、其他要求(一)表格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5),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表格的结构应简洁。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二)图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 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 图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三)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如:(45))或逐章编序(如(6.10)),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四)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0.50;2.00不能写作0.5;2。(五)软件软件流程图和原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论文后面。(六)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论文内,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七)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八)附录1.附录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为了体现整篇论文的完整性,写入正文又可能有损于论文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精炼性,这些材料可以写入附录段,但对于每一篇论文并不是必须的。 2.附录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1)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的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2)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材料;(3)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4)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5)附录段置于参考文献表之后,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1”,“图2”;“表1”,“表3”;“式(1)”,“式2”;“文献[1]”,“文献[2]”等。四、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一)毕业设计(论文)封面(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三)中文摘要、关键词(四)英文摘要、关键词(五)目录(六) 正文(七) 附录 (八) 封底
基于FCS的三容水箱液位的PID控制、基于PLC控制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防盗系统、基于89C51单片机的数字电子钟设计、基于PLC和组态技术的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等等,需要的话可以直接在百度文库里下载
一种多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用于实时控制众多高低不同、耗水量不同的水箱水位,它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开机次数保证众多水箱既不缺水也不冒水。其控制器主要由多个相同的部分和手动操作部分、水泵动作控制部分组成,而这多个相同的部分的每一部分又由取样部分、逻辑处理部分、显示部分、检测部分和推动动作部分构成。 一种多水箱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水泵,至少一个水箱和位于每个水箱内的电极及位于水泵至每个水箱管道上的电磁阀组成,电极均有分别位于水箱底部、中部、上部的三个端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由手动操作部分、水泵动作控制部分和另外多个相同的部分组成,而这多个相同部分的每一部分均由取样部分、逻辑处理部分、显示部分、检测部分和推动动作部分组成, (1)手动操作部分由一个负电源和按钮开关AN组成, (2)水泵动作控制部分由或非门Y ↓〔5〕,与非门Y↓〔6〕,二极管D↓〔1〕,电容C↓ 〔5〕,处于计数状态的D触发器LG↓〔5〕,三态低选通门S↓〔5〕、S↓〔6〕,驱动器QD↓〔5〕、QD↓〔6〕,水泵动作继电器J↓〔5〕、J↓〔6〕构成, (3)取样部分由运算放大器YF↓〔i-1〕、YF↓〔i-2〕构成, (4)逻辑处理部分由反相器F↓〔i-1〕,三态低选通门S↓〔i-1〕,D触发器LGi,与非门Y ↓〔i-1〕构成, (5)显示部分由指示灯驱动器DK ↓〔i〕,低、高水位指示灯L↓〔i〕、H↓〔i〕构成,(6)检测部分由反相器F↓〔i-2〕,三态低选通门S↓〔i-2〕,或门H↓〔i-1〕构成, (7)推动动作部分由驱动器QD↓〔i〕和电磁阀动作继电器J↓〔i〕构成, (8)YF↓〔i-2〕输出分别连至DK↓〔i〕、H↓〔i-1〕的一个输入端和通过F↓〔i-1〕连至LG↓〔i〕的H端,YF↓〔i-1〕的输出连至DK↓ 〔i〕和通过S↓〔i-1〕连至LG↓〔i〕的L端及Y↓ 〔i-1〕、Y↓〔i-1〕另一输入端连接LG↓〔i〕的D端,其输出通过QD↓〔i〕一路连至J↓〔i〕,另一路进入Y↓〔5〕;Y↓〔5〕输出一路控制S↓〔5〕、S↓ 〔6〕状态,一路通过D↓〔1〕、C↓〔5〕进入LG↓〔5〕的CP端,再一路连至与H↓〔i-1〕输入端相连的AN的一端,并通过F↓〔i-2〕和S↓〔i-2〕控制S↓ 〔i-1〕和连至LG↓〔i〕的L端,H↓〔i-1〕的输出控制S↓〔i-2〕;LG↓〔5〕的D及*端分别通过S ↓〔5〕、S↓〔6〕连至QD↓〔5〕和QD↓〔6〕,从而又分别连至J↓〔5〕和J↓〔6〕。
基于MCS-51单片机温控系统设计的电阻炉论文字数:17255.页数:42 论文编号:JD471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领域的渗透, 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日新月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 单片机是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性价比高等特点。把单片机应用于温度控制中,采用单片机做主控单元,无触点控制,可完成对温度的采集和控制的要求。所以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家用电器、节能装置、机器人、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使产品小型化、智能化,既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设计。周期作业式的电阻炉,可供实验室、工矿企业、科研单位作元素分析测定和一般小型钢件淬火、退火、回火等热处理时加热用。原电阻炉需与温度控制器配套使用,由检测端的热电偶信号输送给温度指示调节仪,继而控制接触器对电阻炉供电,实现电阻炉温的测量、指示及自动控制。电阻炉温波动较大,控制精度低。本文主要介绍单片机在电阻炉温控中的应用,对温度控制模块的组成及主要所选器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根据具体的要求本文编写了适合本设计的软件程序。关键词:单片机;电阻炉;炉温;控制系统 目 录摘要………………………………………………………………………………… ⅠAbstract…………………………………………………………………………Ⅱ第1章 绪论…………………………………………………………………………11.1 课题背景……………………………………………………………………11.2 MCS-51系列单片机………………………………………………………2第2章 总体设计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52.1 总体方案设计………………………………………………………………52.2 电阻炉的单片机温控原理…………………………………………………7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113.1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13.2 硬件设计电路原理图…………………………………………………… 133.3 各元件说明……………………………………………………………… 19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224.1 编程思路………………………………………………………………… 224.2 编程流程图……………………………………………………………… 23第5章 MCS-51单片机温控电阻炉技术特性…………………………………… 25总结…………………………………………………………………………………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录…………………………………………………………………………………29附录1 硬件设计的电路…………………………………………………… 29附录2 程序………………………………………………………………… 30附录3 外文翻译…………………………………………………………… 38以上回答来自:
已把我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发给你了,应该是你想要的。还需要其它的说一声
用DS18B20测试温度,然后做出相应的控制,也可以报警创新方面可以做多路温度测试和控制吧,加温度显示,用LED数码管或者LCD显示屏
热电致冷器件特别适合于小热量和受空间限制的温控领域。改变加在器件上的直流电的极性即可变致冷为加热,而吸热或放热率则正比于所加直流电流的大小。Pe1tier 温控器的设定温度可以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任意选择,可选择低于或高于环境温度。在本系统中我们选用了天津蓝天高科电源有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致冷器件 TES1-12739,其最大温差电压 14.7V,最大温差电流3.9A最大致冷功率33.7W。1.5 其它部分系统采用Samsung(三星)公司生产的真空荧光数码显示屏 VFD用来实时显示当前温度,以观察控制效果。键盘和串行通信接口用来设定控制温度和调整PID参数。系统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2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开始工作时,首先由单片机控制软件发出温度读取指令,通过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采样被控对象的当前温度值T1并送显示屏实时显示。然后,将该温度测量值与设定值T比较,其差值送 PID控制器。PID 控制器处理后输出一定数值的控制量,经DA 转换为模拟电压量,该电压信号再经大电流驱动电路,提高电流驱动能力后加载到半导体致冷器件上,对温控对象进行加热或制冷。加热或制冷取决于致冷器上所加电压的正负,若温控对象当前温度测量值与设定值差值为正,则输出负电压信号,致冷器上加载负电压温控对象温度降低;反之,致冷器上加载正向电压,温控对象温度升高。上述过程:温度采样-计算温差-PID调节-信号放大输出周而复始,最后将温控对象的温度控制在设定值附近上下波动,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波动幅度会逐渐减小到某一很小的量,直至达到控制要求。为了加快控制,在进入PID控制前加入了一段温差判断程序。当温度差值大于设定阈值Δt时,系统进行全功率加热或制冷,直到温差小于Δt才进入PID控制环节。图4为系统工作主程序的软件流程图.3 结论本文设计的基于单片机数字PID控制的精密温度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温度控制精度达到±0.1℃。经4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系统工作稳定,有效地降低了辐亮度标准探测器的温度系数,使辐亮度标准探测器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其高精度,为实现基于探测器的高精度辐射定标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作者创新点:在原来基于PC的PID温控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单片机、数字式温传感器DS18B20和半导体致冷器组成的精密温度控制系统。该温控系统的应用为高精度光辐射测量仪器-辐亮度标准探测器的小型化、智能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涉及到各种电动机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的基础理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
《 浅析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
【摘 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控制系统,其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推动,这一系统开始趋向于自动化的应用形式。电能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自动化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可以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还介绍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希望对相关电力人员有所帮助,使相关企业生产可以更加安全、稳定的进行。
【关键词】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安全防护
电力拖动系统在工业领域应用极其广泛,伴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人类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很多工业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水平,同时也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自动化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对传统系统的改进与优化,这种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安全稳定,而且满足了企业对自动化机械设备生产运行的要求。为了使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发挥更大的效用,相关人员要研究出更加完善的安全防护 措施 ,这也可以为企业增产以及效益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在工业企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掌握电动机的运行状况,还可以通过信息反馈,了解企业生产运行机制的运转情况,比较常见的反馈信息是电流信息。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中包含着很多的构件,其中电气设备是生产运行机制中比较重要的系统,其也是企业实现机械自动控制的关键因素。在利用计算机设备,可以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直观的从 显示器 中,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通过计算机等设备的信息反馈,可以有效的实现电力拖动的自动化控制。
实现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运行,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信息的反馈,以及企业生产需求的变化,可以有效的制定出不同的控制方案,还可以实现机械运行的自动化生产。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的编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不但具有强大的计算等功能,还具有操作便捷等特点,所以,工作人员一定要多了解计算机相关知识,这样才能编制出独立的驱动程序,实现多种设备的自动控制。工作人员还要利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实现系统的对接测试,这些步骤有利于简化电力拖动自动化控制编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参数可以认为调动,根据不同的要求,技术人员可以更改编程,所以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变动性。但是从系统的设计原理来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在调整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其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而且是通过信号传输完成下达命令以及执行命令这一系列工作。
2.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的内容选择
2.1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对电动机的选择
电动机功率的选择应当与生产机械标准要求直接挂钩,要选择与其相匹配,能够拥有一定负载的电动机,这样,才能保证生产机械的正常运行。电动机采用直流还是交流电需要结合企业经济、技术等方面综合考量,通常情况,企业只需要选择操作简单,稳定性强、价格低廉的交流异步电动机。但如果所在企业生产机械功率大、调速范围广,则可以采用调速性能优质的直流电动机。在选择电动机时也要考虑后期维护问题,任何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可能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故障,为了降低线路损坏对企业生产效益的影响,设计人员一定保证维护工作的便捷性,便于及时抢修。
2.2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对电器控制线路的选择
电器控制线路的选择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不但影响着整个控制系统的安装设计,也影响着电器选择的质量,在选择电器控制线路时,需要参考不同部件的特点以及生产的需求,在控制线路时,要利用总体框架,细化生产线路中局部电器的控制,还要考虑不同设备之间的关联,将局部电器控制融入整体线路控制中,构成完整的控制线路。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保证线路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电器控制线路的选择,需要保证元件选择的正确性,所以,设计人员一定要选择性能良好的设备,这样能延长设备使用年限,还能降低外界因素对电器的影响与干扰,使电器的运行线路更加稳定。相对而言,选择安全可靠的继电器,可以降低电器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可以降低设备维修的成本。另外,在选择具体的电器控制线路时,设计人员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2.2.1触头设计
在选择电器控制线路时,首先要保证线路中的电器触头可以有效的对接在一起。比如,有的线路中,将常闭与常开的电器触头连接在一起,这两种电器处于不同的电源中,很容易因为触头的长期接触而出现短路等问题,而且如果该线路的绝缘防护措施做的不好,则很容易引发线路的安全故障。
2.2.2电器线圈联接
在设计电器的线圈联接时,要注意线路中的电器线圈是否联接正确,如果出现线圈设计失误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也会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在检测电器线圈的联接时,要观察串联的线圈是否存在于交流控制线路中,要保证两个线圈的外加电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另外,非并联的线圈也不能直接联接。
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
3.1短路保护
短路故障一般是因为电流短路而造成局部电气设备绝缘体过热损害,电流过大,容易造成强大的电磁脉冲进而产生电动应力,进而损害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或各种电器设备。
3.2过流保护
如果使用电动机不当,很容易使得电动机超负荷运作,这样会引起电动机局部过电流,一般的过电流能量是正常启动电动机电流的数倍,因此容易损害电动机及系统元器件。
3.3热保护
任何元器件在经过长时间工作时都会出现过热现象,如果电动机绕组或长时间超载运行,那么势必会造成自身温度高于允许值,进而导致电动机出现故障,为避免过热损害,可以采用多个电动机相替换的 方法 进行热保护。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时电动机以及电器线路的选择进行了介绍,这些内容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另外,笔者还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设计人员有所帮助,从而提高该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使其在工业生产应用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王春凤,杨耕.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实验平台安全性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7).
[2]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黄华.浅析电力系统中的电器控制线路设计[J].科技信息,2010(35).
《 试论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更多电器的出现导致电力的需求不断攀升,因而人们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鉴于此,拟通过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应遵循的规章以及安全防护等内容进行分析,为使用者与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电力拖动 自动控制 运行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7-3973(2012)010-028-02
1 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机械自动化程度与生产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前的工业生产领域中,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保障自身 系统安全 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机械生产要求。电力拖动系统可以很好的对电动机、各类继电器等原件进行保护,进而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故障发生概率。因此,研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提升其自动化程度,增强其安全性,完善其功能,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2 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设计
2.1 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原理
操作人员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得到电动机各信息的反馈,例如电流反馈等。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中,电气设备是实现机械自动控制的核心器件。计算机系统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显示信息显示、运行连锁、安全保护等信息,同时其也是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实现的唯一途径。
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实行不同的自动控制方案。电力拖动自动控制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完成逻辑计算、功能模块化、编程等工作,然后为操作人员提供独立于机械设备的仪器驱动程序,方便使用者可以较快的将程序与自己的系统进行对接测试,方便编程。虽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各项参数及要求的设定“因人而异”。但从系统的本质来讲,系统构成的基本原理还是殊途同归的,即以计算机为系统的集中控制中心,信号输入给计算机下达指令,信号输出执行指令。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接收信号与输出信号的系统反应如图1所示。
2.2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
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设计方面,是否确定好方案与控制方式将会决定整个设计能否成功。如果宏观方案是正确切实可行的,那么生产设备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的可能性才能得到保障。在设计时,即便出现某个控制环节设计的错误,也可以通过不断改进与测试达到要求,但如果宏观方案一开始就制定有问题,那么设计工作必须等到方案明确后重新开始。
学术领域认为,所谓电力拖动自动控制方案,其主要是依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例如根据运动要求、加工效率、零部件加工精度等条件来决定电动机运行、类型、数量、传动方式等控制要求。最后将这些调研好的工艺要求与控制要求相结合,作为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电器原件选择的重要参考凭证。譬如说,在设计效率要求较高的加工机床时,拖动方式可以随机变化,如可以使用直流拖动,也可以使用集中拖动等。确定好拖动方案后,拖动电动机的数量以及各项参数也随之明了,控制方式的选择就是控制要求的选择。
2.3 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电动机的选择
在确定好电力拖动系统设计方案后,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电动机的数量、规格及各项参数如额定转速、功率等进行选择与确定。笔者通过 总结 ,归纳出电动机在选择方面应当遵循以下几点:
(1)电动机功率的选择应当与生产机械标准要求直接挂钩,要选择与其相匹配,能够拥有一定负载的电动机,这样,才能保证生产机械的正常运行。此外,在明确电动机功率时,还需对以下三大要素进行综合考虑:1)允许过载能力;2)启动能力;3)电动机发热。确决定电动机功率选择的核心条件是电动机容量,通常,电动机容量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电动机额定功率的确定要进行多次校验确认。
(2)电动机采用直流还是交流电需要结合企业经济、技术等方面综合考量,笔者认为,通常情况,企业只需要选择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维护遍历、价格低廉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即可。但如果所在企业生产机械功率大、调速范围广,则可以采用调速性能优质的直流电动机。
(3)电动机额定转速需要结合以下方面来选择,主要是看所在企业机械匹配的技术经济程度,如企业所需电动机需拥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并较少使用,那么就需要结合企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如果企业使用电动机频繁,那么该电动机额定转速就需要以电动机的动能储存量来选择。
(4)必须在供电电网电压基础上选择电动机额定电压各参数,必须保证两者一致。电动机机构形式要根据企业的作业环境进行选择。
总而言之,电动机数量、规格以及各项参数的选择应当根据企业的经济、技术、作业环境、使用需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要保证所选择的电动机既能满足企业生产机械的实际需求,又能够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与实惠。
2.4 电力拖动设计中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
拖动方案与电动机的选择之后,其次是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电器控制线路是整个电器选择与安装图设计的主要依据,通常,电器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是,根据所有部件不同的需求,根据控制线路的总体框架来细化局部线路,最后根据生产机械的实际需求与相互关联,将局部线路统筹规划到线路总体框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线路。
设计前期调研:控制线路设计之初,设计者需要对企业生产工艺与机械实际需求进行调研。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控制线路仅需要满足下属三种功能即可:即制动、起动与反向。生产机械工艺较大的企业通常还需要平滑调速、安全预警功能等。另外,操作者能否对控制线路做出及时反应,能否进行操作等问题也都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调研明白。
设计过程的掌控:控制线路能否稳定安全运行取决于控制线路工作是否安全与稳定,因此在选择设计元件时,应当采用性能良好、使用期限长、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稳定的继电器,同时在规划具体线路时,笔者认为,设计人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触头的设计,要保证所有电器触头必须全部正确对接。例如同一电器,如果将常闭与常开的辅助头放在一起,那么当将它们接在不同相的电源上时,很可能由于限位开关上的常开/闭触头产生电位差使得电路短路,如果线路没有良好的绝缘性,那么势必会造成电路短路事故。
(2)设计电器线圈联接时,要保证所有电器线圈正确联接。串联的两个电器线圈一般不能出现在交流控制电路中,即便串联的两个线圈的额定电压和等同于外加电压,也不允许非并联线圈连接。要实现接触器与接触器,接触器与线圈的同步,应当将所有线圈并联在电路中,使所有线圈承受相同的额定电压。
(3)设计后的控制机构,其后期维护与操作必须简单明了,在操作人员采用某种控制方式控制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迅速、快捷的切换到其他控制方式,例如,在进行自动控制时,可以根据需求直接切换到手动控制,所有电控设备都需保证其后期运行的稳定性与维护的便利性,同时还需为其配置隔离电器,以便在仪器出现故障时进行抢修。
2.5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通过总结,归纳出当前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在设计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1)经济简单化原则。企业在选择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时,都想要低廉的价格换来可靠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尽最大努力将系统不必要的电器与触头数量进行减少,线路设计应当最优化。
(2)稳定、安全、可靠性原则。在经济简单化原则基础上选择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较强的元件。
3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
任何系统的出现都需要制定想匹配的安全防护措施,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亦是如此,一般情况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分为两种:一种是计算机系统保护;另一种是电器保护。电器保护是最基本,也是必要的保护,其通常有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欠压保护以及热保护。而计算机系统保护则是不可或缺的保护,它属于高级保护,主要是对确保系统运行、维稳等进行保护。笔者在下文将从以下几点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进行分析:
(1)短路保护:短路故障一般是因为电流短路而造成局部电气设备绝缘体过热损害,电流过大,容易造成强大的电磁脉冲进而产生电动应力,进而损害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或各种电器设备。
(2)过流保护:如果使用电动机不当,很容易使得电动机超负荷运作,这样会引起电动机局部过电流,一般的过电流能量是正常启动电动机电流的数倍,因此容易损害电动机及系统元器件。
(3)欠压保护: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电源电压不能满足电动机正常运作的需求,容易造成系统因欠压而减缓电动机速率甚至同志运作,当负载矩不变时,可以适当的增加电源来提压。另外,欠压还会造成电气释放问题,进而影响系统所有器件的正常工作,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系统故障。所以,笔者认为,当电压达到电动机电压临界值时,可以采取切断电源措施来进行保护。
(4)热保护:任何元器件在经过长时间工作时都会出现过热现象,如果电动机绕组或长时间超载运行,那么势必会造成自身温度高于允许值,进而导致电动机出现故障,为避免过热损害,可以采用多个电动机相替换的方法进行热保护。
(5)安全链:安全链的保护主要涉及五个方面。1)欠压保护的控制;2)过流保护的控制;3)水压保护;4)油压保护;5)轴瓦温度保护。安全链是将上述五种保护串联在一起的保护,无论其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计算机都会直接将自动控制系统关闭。
(6)运行连锁和启动连锁的保护:当计算机接收到信号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所配置的程序完成,该过程主要是预防系统运行时信号条件的消失或电动机缺乏条件启动的保护。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各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加强、完善系统设计与安全防护的意见,以期为设计者与使用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春凤,李旭春,杨耕.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实验平台安全性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7).
[2]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黄华.浅析电力系统中的电器控制线路设计[J].科技信息,2010(35).
[4] 罗毅,李莺.浅析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充要条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有关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推荐:
1. 自动化专业自荐信范文
2. 浅谈电力优质服务论文
3. 自动化专业求职方向
4. 浅谈电力安全管理论文
5. 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硕士论文
6. 有关电力锅炉技术论文
目 录 引 言 1 1. 概述 2 1.1 国内外自动门发展现状 2 1.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2. 自动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 2.1 自动门的功能需求分析 4 2.2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4 2.3 自动门技术参数的确定 6 2.4 自动门的机械传动机构设计 6 3. 自动门硬件系统的设计 8 3.1 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8 3.2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选型 8 3.2.1 PLC概述 8 3.2.2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选型 9 3.3 驱动装置的选型 11 3.4 变频器的选型 12 3.4.1 变频器原理 12 3.4.2 变频器的选型 12 3.4.3 变频器的参数设定 13 3.5 感应开关的选型 15 3.6 自动门系统I/O分配表 15 3.7 控制系统的电气接线 16 4. 自动门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 17 4.1 PLC梯形图概述 17 4.2 梯形图编程环境 17 4.3 程序流程图 19 4.4 梯形图的设计 20 5. 系统调试 21 5.1 梯形图程序的下载 21 5.2 程序调试记录及结果分析 22 结束语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Ⅰ 自动门的硬件连接电路 25 附录Ⅱ PLC的I/O地址分布图 26 附录Ⅲ 自动门梯形图程序 27 致 谢 33
目录 1 绪论 3 1.1 选题意义及课题来源 3 1.2 国内外现状简介 3 1.2.1 PLC在高炉中的应用 3 1.2.2 PLC在泵站系统中的应用 4 1.3 课题意义及论文的主要工作 4 1.3.1 选题意义 4 1.3.2 本次设计的主要工作 5 2 系统工作原理 6 2.1 控制系统要求 6 2.1.1 控制系统功能要求 6 2.1.2 设计技术指标 6 2.1.3 设计原则 7 2.1.4 系统的保护设计框架 7 2.2 系统控制方案的确定 8 2.2.1 方案概述 8 2.2.2 方案确定 8 2.3 系统工作原理 10 2.3.1 系统整体结构模型 10 2.3.2 系统组成及框图 11 2.3.3 系统主要工作流程 12 3 系统硬件设计 14 3.1 系统硬件总体组成 14 3.1.1 系统硬件组成 14 3.1.2 系统机械流体部分组成 14 3.1.3 系统电气部分组成 15 3.2 泵的选型和设计 15 3.2.1 系统要求 15 3.2.2 拟选用的元件 15 3.3 PLC控制部分的的设计 16 3.3.1 PLC的I/O需求和分配 16 3.3.2 PLC的选型和主要技术指标 17 3.4 转换部分设计 20 3.4.1 转换部分方案的确定 20 3.4.2 单片机PIC18F2480简介 22 3.4.3 单片机PIC18F2480电路设计 25 3.5 检测部分设计 28 3.5.1 铂热敏电阻PT-1000 28 3.5.2 JLS40压力传感器 29 3.5.3 AD靶式流量开关 29 3.5.3 三达德KH-32型电流互感器 30 3.6 抗干扰处理、保护设计 31 3.6.1系统避雷措施 31 3.6.2系统抗电磁干扰措施 32 3.7 系统组要元件 33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34 4.1 软件设计概述 34 4.2 控制主程序的梯形图设计 38 4.3 单片机部分C语言设计 44 5 通信部分设计 49 5.1 系统联网和通信部分框架 49 5.2 系统与上位机通信部分方案设计 51 6 组态部分设计 53 6.1 组态方案概述 53 6.2 组态设计 53 6.2.1窗口设计 53 6.2.2 变量设计 56 6.2.3 主要脚本程序 58 6.3 组态仿真 64 7 结论 67 7.1 本设计完成的主要工作 67 7.2 优化设计可以进行的工作 67 7.3 设计心得 68 致谢69 参考文献 70 我有你需要的论文,加④③⑤③⑤①⑥②我来帮助你!希望采纳
用DS18B20测试温度,然后做出相应的控制,也可以报警创新方面可以做多路温度测试和控制吧,加温度显示,用LED数码管或者LCD显示屏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毕业论文 (设计)指导书(适用于2007届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控制专业)目 录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任务二.毕业论文(设计)的程序和步骤三.毕业论文(设计)的结构与要求四.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及对学生的要求五.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的时间安排六.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七.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八.附件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2007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 职 称 需要学生人数及专业 课题名称 课题内容及意义对学生的要求 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备注:学生分为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等专业。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毕业前要进行撰写论文或进行毕业设计(统称毕业环节),这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是迈向实际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演练。通过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软、硬件知识,独立分析解决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问题,掌握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模式和步骤,以达到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论文(设计)要完成的任务是:1.根据所选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到各有关单位进行现场实习和调研,搜集并整理有关资料、文献。2.根据实习和调研所掌握的资料,对论文(设计)题目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见解,编写应用程序,最终完成论文(设计)。二.毕业实习与论文(设计)的程序和步骤: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大致可分为如下阶段:(一)选题阶段根据给出的论文题,按自身的理解和对题目的熟悉程度,填报论文题目,学生也可自行选择未给出的论文题。学生须明确所选题目的要求及深度。学校根据学生填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志愿,在综合评定后,最终确定学生的论文题目,并指定指导教师。自选题须经指导教师认证。(二)撰写论文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选题目目前的状况及用户的要求进行需求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画出系统流程图,编写程序,进行上机调试,最终完成论文(设计)。(三)毕业答辩阶段学生按期做完毕业论文(设计)后,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教师要写出审阅意见,并在论文上签字。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学生均须进行毕业答辩。答辩按以下程序进行:1.学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本人论文的主要内容;2.答辩委员会和参加老师对论文提出问题;3.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答辩;4.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三.毕业论文(设计)的结构与要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报告字数不少于12000字◆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Abstract)(可选)◆前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状况介绍等。◆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需求、本课题任务及目的等。◆系统开发工具:本课题使用的软件工具介绍等。◆系统设计与开发:本课题程序结构、数据结构、算法、系统开发流程、主要模块及其原程序注释、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代码调试与系统测试:应用程序测试、系统测试等。◆总结:系统的功能、使用说明、存在的问题、收获和体会等。◆附录◆参考文献四、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及对学生的要求(一)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指导学生拟定论文进度,布置给学生应完成的工作并检查其执行情况,每周至少半天时间对所带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拟定论文提纲,帮助学生分析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对方案的可行性、流程的正确性、程序的严谨性等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做好论文的审阅和学生的释疑工作。(二)对学生的要求1、拟定个人工作计划,搜集、阅读、分析、整理有关资料;2、复习有关专业理论及编程需用的程序语言,做好实习、撰写论文准备工作。3、在毕业环节过程中,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对论文内容要充分理解和把握,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应简单抄袭资料。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4、遵守实习、劳动纪律,注意安全。服从教师指导,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工作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五.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辩的时间安排序号 专业名称 毕业设计时间 备注1 电子信息专业(04级普通、对口) 第10周~第18周(2007.5.7~2007.7.6) 2 计算机控制及应用专业(04级普通) 第10周~第18周(2007.5.7~2007.7.6) 答辩时间另行通知。以上时间如有变化,会及时通知。六.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毕业论文的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毕业论文的成绩将综合考虑毕业环节个人表现、论文水平及毕业答辩的情况。七.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设计题目一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1、 任务设计一个小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电机转速保持在设定转速上。2、要求(1)、电机转速控制范围为0-1200RPM。(2)、要求设置相应的按钮使用户能够设置电机转速、算法参数大小以及电机的启动和停止等。(3)、电机控制算法可以采用PID算法、模糊控制算法、模糊PID控制算法等。(4)、电动机的转速调整通过晶闸管调压模块调整加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压来实现。(5)、要求在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系统的设置值与实际输转速之间的误差(即稳态误差)控制在15%以内。设计题目二 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1、任务设计一个电烤箱温度控制系统,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电烤箱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上。2、要求(1)、温度范围为0-200℃。(2)、温度值、控制参数等可以手动设置并能显示设定温度、实际温度、控制参数等(3)、系统的启动和停止等操作可以通过键盘控制。(4)、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在正负5℃。设计题目三 自动往返小车的设计1、任务设计制作一款具有智能判断自动往返功能的小车,能沿设定轨道自动往返。路长20厘米,并在路的两边贴有黑线轨道,路中间贴有数片铁片,路两头有路障。2、要求(1)、能在路两头自动往返行驶(2)、寻迹功能(按路面的黑色轨道行驶)。(3)、检测路面所放置的铁片的个数的功能。(4)、计算并显示所走的路程和行走的时间,并可发声发光。设计题目五、自动水温控制系统1、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水温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对象为1升净水,容器为搪瓷器皿。水温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人工设定,并能在环境温度降低时实现自动控制,以保持设定的温度基本不变。2、要求(1)温度设定范围为40~90℃,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1℃。(2)环境温度降低时(例如用电风扇降温)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1℃。(3)用十进制数码管显示水的实际温度。设计题目六、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1、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同时对一路工频交流电(频率波动范围为50 ±1Hz、有失真的正弦波)的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进行测量的数字式多用表。参见附图。2、要求(1)测量功能及量程范围a、 交流电压:0~500V;c、 有功功率:0~25kW;d、 无功功率:0~25kvar;e、 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0~1 。为便于本试题的设计与制作,设定待测0~500V的交流电压、0~50A的交流电流均已经相应的变换器转换为0~5V的交流电压。(2)准确度a、 显示为 位(0.000~4.999),有过量程指示;b、 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0.8%读数+5个字),例:当被测电压为300V时,读数误差应小于±(0.8%×300V+0.5V)=±2.9V ;c、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1.5%读数+8个字);d、 功率因数:±0.01 。(3)功能选择:用按键选择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测量与显示设计题目七、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液体点滴速度监测与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右图所示。2、要求 (1)在滴斗处检测点滴速度,并制作一个数显装置,能动态显示点滴速度(滴/分)。 (2)通过改变h2控制点滴速度,如右图所示;也可以通过控制输液软管夹头的松紧等其它方式来控制点滴速度。点滴速度可用键盘设定并显示,设定范围为20~150(滴/分),控制误差范围为设定值 ±10% ±1滴。 (3)调整时间≤3分钟(从改变设定值起到点滴速度基本稳定,能人工读出数据为止)。 (4)当h1降到警戒值(2~3cm)时,能发出报警信号。 3、说明 (1)、控制电机类型不限,其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自定。 (2)、储液瓶用医用250毫升注射液玻璃瓶(瓶中为无色透明液体)。 (3)、受液瓶用1.25升的饮料瓶。 (4)、 点滴器采用针柄颜色为深蓝色的医用一次性输液器(滴管滴出20点蒸馏水相当于1ml±0.1ml)。 (5)、赛区测试时,仅提供医用移动式点滴支架,其高度约1.8m,也可自带支架;测试所需其它设备自备。 (6)、滴速夹在测试开始后不允许调节。 (7)、发挥部分第(2)项从站功能中,c中的“异常情况”自行确定。 设计题目八、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1. 任务设计一个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控制升旗和降旗,升旗时,在旗杆的最高端自动停止;降旗时,在最低端自动停止。自动控制升降旗系统的机械模型如图所示。旗帜的升降由电动机驱动,该系统有两个控制按键,一个是上升键,一个是下降键。2. 要求(1)、按下上升按键后,国旗匀速上升;上升到最高端时自动停止上升;按下下降按键后,国旗匀速下降,下降到最低端时自动停止。(2)、能在指定的位置上自动停止。(3)、为避免误动作,国旗在最高端时,按上升键不起作用;国旗在最低端时,按下降键不起作用。(4)、升降旗的时间均为43秒钟,与国歌的演奏时间相等。(5)数字即时显示旗帜所在的高度,以厘米为单位,误差不大于2厘米。附件一: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一、论文印装(一)装订要求论文一律用A4(210mm279mm)标准大小的白纸打印并装订(左装订)成册。论文在打印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和批注。每页的上边距和左边距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下边距和右边距(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 (二)字体要求1. 论文标题: 小2宋体字,黑体; 小标题1: 小3宋体字,黑体; 小标题2: 4号宋体字,黑体;2. 正文标题: 参考(五)正文部分;3. 正 文: 小4宋体字;4. 参考文献: 5号宋体字;5. 英文摘要: 标题:小3, 正文:小4,字体 :Times New Roman二、论文结构及要求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1.封面;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录;6.正文;7.结论;8.致谢;9.参考文献;10.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一)封面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封面是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封面上包括下列内容:1.论文题目,用三号宋体字标注在题目栏;2.论文的作者和指导教师;3.所属系(部、中心)、专业、年级、学号。论文封面(见附件八)。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部、中心)或教研室主任签字后生效。(二)中英文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及关键词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300 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样位置居中。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和自由词: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自由词则是未规范化的即还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中应列出3~5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其中主题词应尽可能多一些,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撰写要求有英文摘要的论文,还应列出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三)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四)绪论1.绪论其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作用在于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绪论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2.绪论的内容有如下几项:(1)研究的目的、范围和背景。(2)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3)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五)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因此它要占主要篇幅。由于论文作者的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差异很大,所以对正文中要写的内容不作统一规定;但总的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或数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这一共同的要求。正文必需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1.对正文主题的要求(1)主题新颖,研究、解决、创立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主题深刻,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事物的主要矛盾,总结出事物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3)主题集中,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要使主题集中,凡于本文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应涉及,不过多阐述,否则会使问题繁杂,脉络不清,主题淡化。(4)主题鲜明,论文的中心思想地位突出,除了在论文的题目、摘要、前言、结论部分明确地点出主题外,在正文部分更要注意突出主题。2.对结构的要求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大致有以下几种格式: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一、 第一章 第一章 1.(一) 一、 第一节 1.11. (一) 一、 1.1.1(1) 1. (一) 1.1.2(1)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撰写毕业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格式,但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单倍行距。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字,黑体。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四号宋体字,黑体。 第三层次(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宋体字,黑体。(六)结论结论即结束语、结语,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描述。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七)致谢对指导教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捷、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八)主要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2.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例:[1] 刘国均,陈绍业.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2] 傅秉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447[3]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三、其他要求(一)表格论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5),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表格的结构应简洁。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二)图插图要精选。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 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 图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三)公式 论文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如:(45))或逐章编序(如(6.10)),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四)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0.50;2.00不能写作0.5;2。(五)软件软件流程图和原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论文后面。(六)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论文内,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七)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八)附录1.附录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为了体现整篇论文的完整性,写入正文又可能有损于论文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精炼性,这些材料可以写入附录段,但对于每一篇论文并不是必须的。 2.附录大致包括如下一些材料:(1)比正文更为详尽的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和技术要点,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的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2)由于篇幅过长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宜写入正文的材料;(3)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4)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5)附录段置于参考文献表之后,附录中的插图、表格、公式、参考文献等的序号与正文分开,另行编制,如编为“图1”,“图2”;“表1”,“表3”;“式(1)”,“式2”;“文献[1]”,“文献[2]”等。四、毕业设计(论文)装订顺序(一)毕业设计(论文)封面(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三)中文摘要、关键词(四)英文摘要、关键词(五)目录(六) 正文(七) 附录 (八) 封底
价格合理!信工毕业 就会单片机
热电致冷器件特别适合于小热量和受空间限制的温控领域。改变加在器件上的直流电的极性即可变致冷为加热,而吸热或放热率则正比于所加直流电流的大小。Pe1tier 温控器的设定温度可以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任意选择,可选择低于或高于环境温度。在本系统中我们选用了天津蓝天高科电源有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致冷器件 TES1-12739,其最大温差电压 14.7V,最大温差电流3.9A最大致冷功率33.7W。1.5 其它部分系统采用Samsung(三星)公司生产的真空荧光数码显示屏 VFD用来实时显示当前温度,以观察控制效果。键盘和串行通信接口用来设定控制温度和调整PID参数。系统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2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开始工作时,首先由单片机控制软件发出温度读取指令,通过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采样被控对象的当前温度值T1并送显示屏实时显示。然后,将该温度测量值与设定值T比较,其差值送 PID控制器。PID 控制器处理后输出一定数值的控制量,经DA 转换为模拟电压量,该电压信号再经大电流驱动电路,提高电流驱动能力后加载到半导体致冷器件上,对温控对象进行加热或制冷。加热或制冷取决于致冷器上所加电压的正负,若温控对象当前温度测量值与设定值差值为正,则输出负电压信号,致冷器上加载负电压温控对象温度降低;反之,致冷器上加载正向电压,温控对象温度升高。上述过程:温度采样-计算温差-PID调节-信号放大输出周而复始,最后将温控对象的温度控制在设定值附近上下波动,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波动幅度会逐渐减小到某一很小的量,直至达到控制要求。为了加快控制,在进入PID控制前加入了一段温差判断程序。当温度差值大于设定阈值Δt时,系统进行全功率加热或制冷,直到温差小于Δt才进入PID控制环节。图4为系统工作主程序的软件流程图.3 结论本文设计的基于单片机数字PID控制的精密温度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温度控制精度达到±0.1℃。经4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系统工作稳定,有效地降低了辐亮度标准探测器的温度系数,使辐亮度标准探测器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其高精度,为实现基于探测器的高精度辐射定标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作者创新点:在原来基于PC的PID温控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单片机、数字式温传感器DS18B20和半导体致冷器组成的精密温度控制系统。该温控系统的应用为高精度光辐射测量仪器-辐亮度标准探测器的小型化、智能化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