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国德育杂志电子版

发布时间:

中国德育杂志电子版

*SSCI论文9 Andreas. Demetriou, Zhang Xiangkui:The architecture,dynamics,and development of mental processing:Greek, Chinese,or universal? Intelligence,2005,Volume 33.Issue 2:109-1418 Jiao R. K.,Zhang,X.K.. A study about effects of the correlated factors on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in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166-166.7 Yu,X.N.,Zhang,X.K.. Mental health among laid-off worke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ping style and perceived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 221-221.6 Zhang,X.K.. Constructing and verifying of self-esteem model(Ⅰ): A theory of 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way of self-este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 (5-6):319-319.5 Sun,Y.,Zhang,X.K..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gnitive appraisal, psychological control,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 fac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5-6):320-320.4 Cong,X.B.,Zhang,X.K..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mental heal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5-6):444-444.3 Zhang,L.,Zhang,X.K.. Theory constructing and verifying of self-esteem structural model (ii):A confirmatory study of self-esteem structural mode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5-6):319-319.2 Pan,Y.,Zhang,X.K.. Self-esteem is psychological basis for the education with resp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5-6): 319-319.1 Guo,J.,Zhang,X.K.. Coping styles of the retired persons as modulator to mental health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4,39(5-6): 320-320.*国家级8.张向葵(第1位):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教育研究,2006(6):15-20.(2011年由中国德育杂志社,教育研究杂志社组编的《当代中国德育研究新进展》全文收录)7. 张向葵(第1位):培养儿童早期幸福感.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2009年5月6日.6. 张向葵(独撰):“三性并茂”幼儿需要的阳光教育.光明日报(理论综合版),2008年 9月12日5. 张向葵(第1位):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教育研究,2006(6):15-20.(2009年由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中国教育科学2007》全文收录)4. 张向葵(第1位):走向行动定向的儿童研究:国内外儿童福利政策研究及启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31-134.(新华文摘2005年第22期,总第346期全文转载)3. 张向葵(第1位):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心理学报,2005,37(3): 240-245.(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2. 张向葵(第1位):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 教育研究,2003(1):53-57.(2007年由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中国教育科学2005》全文收录)1. 张向葵(第2位):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心理学报,2002,34(4):400-406.*CSSCI(A)级(注:自2008年1月1日起区分CSSCI(A)、(B)级,故2008年以前的CSSCI文章均在CSSCI(B)级中列出)17.张向葵(通讯):自尊与创造力相关的元分析.心理科学进展,2011,19(5):645-651.16.张向葵(通讯):高低自尊者不同记忆偏好的发生机制.心理科学,2010,33(6):1393-1396.15.张向葵(第1位):小学生升学准备不足: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东北师大学报,2010,(2):141-146.14.张向葵(通讯):行为评价对3岁儿童掌控动机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2):128-136.13.张向葵(第1位):自豪感的概念、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心理科学,2009,32(6):1398-1340.12.张向葵(第1位):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87-191.11.张向葵(通讯):幼儿汉语字行和语义与图形加工速度的发展与比较.心理科学,2009,32(3):551-554. (2011年由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中国教育科学2010》全文收录)10.张向葵(独撰):“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35.9. 张向葵(第1位):中国儿童成长信息监测平台:建设与应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5-8.8. 张向葵(通讯):城市贫困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与抑郁状态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4):100-105.7. 张向葵(第3位):社会文化震荡中幽默应对的机制.心理科学,2008,31(5):1198-1201.6. 张向葵(第2位):美国教育中的幽默.比较教育研究,2008(9):87-90.5. 张向葵(独撰):追求自尊:短期效应与长期代价.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62-168.(2010年由中国教育学会编著的《中国教育科学2009》全文收录)4. 张向葵(第2位):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心理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8,31(3):580-587.3. 张向葵(第1位):西方自尊两因素理论研究回顾及其展望.心理科学,2008,31(2):494-499..(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2. 张向葵(第2位):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91-96.1. 张向葵(通讯):二年级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微观发生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1):25-30.*CSSCI(B)级77.张向葵(独撰): 改革评价方式 塑造幼儿阳光生命——“小红花革命”再探.人民教育,2010(12):24-26.76.张向葵(通讯):儿童早期自尊的行为观察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2):81-87.75.张向葵(通讯):归因方式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状态焦虑情绪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111-113.74.张向葵(通讯):不同认知偏好对大学生情感反应的影响:短期利益和长期代价.心理学探新,2009(1):73-77.73.张向葵(通讯):走向整合的智力研究——Demetriou的经验结构式认知发展理论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8,16(6):905-912.72.张向葵(通讯):婴幼儿自尊的前兆与形成.学前教育研究,2008(10):26-30.71.张向葵(独撰):美国基础教育在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奠基作用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8,35(8):39-43.70.张向葵(第3位):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计票式文献分析途径的研究.心理科学,2007,30(6):1392-1396.69.张向葵(通讯):自我意识情绪:人类高级情绪.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878-884.68.张向葵(通讯):自尊与自我服务偏好的关系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7,15(4):631-636.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2007年第12期全文转载)67.张向葵(第2位):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和谐观的理论构念.心理科学,2007,30(3):629-631.66.张向葵(第3位):发散思维训练对62名初一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3):169-172.65.张向葵(第2位):规则形式及其呈现问题情境对高二学生类比迁移影响研究.心理科学,2007,30(1):100-103.64.张向葵(第1位):中国儿童的电视环境与儿童成长.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50-153.63.张向葵(第1位):未来中国儿童研究的战略构想.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6):13-15.62.张向葵(第1位):认知评价与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4):91-96.61.张向葵(通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震荡的特点研究.心理科学,2006,29(5):1045-1048.60.张向葵(通讯):高自尊的异质性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04-709.59.张向葵(第1位):自尊只有高低之分吗?——高自尊的异质性及其启示.心理学探新.2006,26(3):20-22.58.张向葵(第1位):男女两性在文化震荡、心理健康及其关系中的差异比较.心理科学.2006,29(2):336-340.57.张向葵(第1位):透视文化变迁下的个体心理状态——社会文化震荡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访谈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24-127.56.张向葵(第2位):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与使用特点.心理科学,2006,29(1):98-102.55.张向葵(第1位):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73-78.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54.张向葵(第2位):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41-146.53.张向葵(第1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策略教学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5(5):28-31.52.张向葵(第1位):自尊能缓冲死亡焦虑吗?——自尊对死亡提醒条件下大学生死亡焦虑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28(3):602-605.51.张向葵(第2位):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14-622.50.张向葵(第2位):中外学习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外国教育研究,2005,32(4):10-14.49.张向葵(第1位):微观发生法在认知策略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2005,21(3):40-43.48.张向葵(第1位):“内隐自我信息加工方式”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探索.心理学探新,2005,25(1):49-53.47.张向葵(第2位):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心理科学,2005,28(2):429-431.46.张向葵(第2位):超越式学习的现象学研究.教育科学,2005,21(1):25-27.45.张向葵(第3位):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4-148.44.张向葵(第1位):社会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3):229-233.(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43.张向葵(第1位):国外自我决定研究述评.中国特殊教育,2005(9):78-81.42.张向葵(第2位):自我决定学习理论及其干预模型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05(6): 41-45.41.张向葵(第2位):促进残疾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中国特殊教育, 2005(2):81-85.40.张向葵(第1位):自我尊重的心理解读.中国教育学刊,2004(7):36-38、52.39.张向葵(第1位):关于自尊结构模型的理论建构.心理科学,2004,27(4):791-795.38.张向葵(第1位):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特征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2):1-6.37.张向葵(第1位):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9-126(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张向葵(第2位):找回心理学失去的自我——心理学研究主题的历史探寻与当代启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85-89.35.张向葵(第1位):文化震荡及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2):438-442.(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34.张向葵(第2位):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心理学探新, 2003,23(4):55-58.(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33.张向葵(第1位):有关类比推理过程中的图式归纳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3,26(5):866-869.32.张向葵(第2位):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3,26(4):603-607.31.张向葵(第3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及其进展.心理学探新,2003,23(2):55-58.30.张向葵(第2位):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171-176(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3年第10期全文转载).29.张向葵(第1位):认知发展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关于认知发展机制的数学模型. 心理科学,2003,26(1):118-120,143.28.张向葵(第1位):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10-115.(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27.张向葵(独撰):教育生态:课堂教学监控的鲜活生命.教育科学研究,2003(7/8):31-34.(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26.张向葵(第1位):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特点及其关系研究.心理学探新,2002,22(4):50-54.25.张向葵(第1位):处于不支持行为压力下的下岗人员的心理中介研究.应用心理学, 2002,8(3):9-14.24.张向葵(第1位):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社会支持与高考压力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3):74-79.23.张向葵(第1位):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心理科学,2002,25(4):414-431.22.张向葵(第1位):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07-113.21.张向葵(第1位):儿童图式特征的认知发展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1):22-26.20.张向葵(第1位):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测查问卷的编制.心理科学,2002,25(2):152-155.(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2年第7期全文转载)19.张向葵(第1位):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特点的调查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1,21(3):36-46.18.张向葵(第1位):我国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现状的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4):111-116.17.张向葵(第1位):西方侵犯受害儿童早期经验研究及其对幼教的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2001,28(1):50-54.16.张向葵(第1位):图式教学对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2):22-27.15.张向葵(第1位):类比推理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0,23(6):725-728.14.张向葵(第1位):小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策略与图式行为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1999,22(5):423-426.13.张向葵(第1位):3.5—6.5岁儿童对丧失认知的初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4):8-12.12.张向葵(第1位):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及其对语文学习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1999,22(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11.张向葵(第1位):高师教育设置小学教育专业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2):19-22.10.张向葵(第1位):学科素质教育与学习策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5):1-3. (高等教育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9. 张向葵(第1位):3.5--6.5岁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4):7-10.8. 张向葵(第2位):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al Dimensions of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Longitudinal and Cross--cultural evidence.HORIZONS OF PSYCHOLOGY,LJUBLJANA,1998.6.7. 张向葵(第1位):影响信息加工容量的语言因素研究——中国和希腊跨文化比较. 心理科学,1997,20(5):248-251.6. 张向葵(第1位):宣传效果与受众的心理加工机制——孔繁森事迹宣传效果的调查研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93-95.5.张向葵(第1位):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13(4):57-60.4.张向葵(第1位):信息加工观点和信息加工系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93-96.3. 张向葵(第1位):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人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2):6-11.2. 张向葵(第1位):9--15岁儿童信息加工系统发展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11(4):7-11.1. 张向葵(第1位):Processing Capacity: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s in complex problem-solving:A cross-cultural study in Greece and China. IV EUROPEAN ,CONGRESS OF PSYCHOLOGY, JULY, 1995,GREECE.*核心级10.张向葵(独撰): 探索幼儿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小红花的革命.人民教育,2009(11),19-21.9. 张向葵(第2位):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心理学中幽默感研究的方法论超越,理论探讨,2007(2):62-68.8. 张向葵(第2位):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团体评定.学前教育研究,2006,5:11-14.7. 张向葵(第2位):儿童入学准备的访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5,(5):14-16.6. 张向葵(第1位):文化震荡对当代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6):53-56.5. 张向葵(第1位):如何上好学习策略方式教学课——《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例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4):46-49.4. 张向葵(第1位):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英文).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248- 251.3. 张向葵(第1位):实现创新教育理论具体化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探索,2003(2):1-4.2. 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对学生未来生活方式的影响. 人民教育,2003(2):30-32.1. 张向葵(第1位):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探析.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22(10):21-24.*省级33.张向葵(第1位):Perception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regarding school readiness.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2008,3(3):460-471.32.张向葵(第2位):青少年学校适应的调查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4):17-21.31.张向葵(第1位):父母应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尊,中国家庭教育,2007(1):42- 47.30.张向葵(第1位):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2):139-140.29.张向葵(第1位):我国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现状的新调查,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24-30.28.张向葵(第2位):四种训练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的影响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37-41.27.张向葵(第2位):大学生自尊、抑郁和焦虑水平的性别差异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5(3):15-18.26.张向葵(第2位):幼儿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状态观念的访谈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5(2):57-59.25.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教学与生成智慧,教育科学研究,2005(9):47-51.24.张向葵(第2位):幼儿气质类型、母亲态度与自我调节的关系研究.中国家庭教育,2004(2):54-57.23.张向葵(第1位):自尊机制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54-56.22.张向葵(第2位):“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的深层思考.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36-38.21.张向葵(第1位):图式: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奠基石.当代教育论坛,2003(12):54-56.20.张向葵(第1位):幼儿对丧失的认知、成因及调适对策. 中国家庭教育,2003(1):65-69.19.张向葵(第3位):策略性知识: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现代教育科学,2003(7):10-13.18.张向葵(第2位):当代中国诚信危机的文化审视.新长征,2002(6):50-52.17.张向葵(第1位):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2(2):1-5,32.16.张向葵(第2位):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社会心理研究,2002(3).15.张向葵(第1位):当前形势下知识女性心理素质分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3):76-80.14.张向葵(第1位):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6):22-24.13.张向葵(第2位):知识女性工作压力归因特点及相关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1):18-20.12.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的获得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6):44-46.11.张向葵(第1位):学习策略学科化.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9): 35-37.10.张向葵(第1位):备课时怎样备好学生.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8):30-32.9. 张向葵(第2位):文化震荡与“边际人”心理调适.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4):66-69.8. 张向葵(第2位):教师心理素质与课程改革. 吉林教育研究,2000(8).7. 张向葵(第1位):中学生课文图式意识、图式操作与图式水平关系的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4):1-4.6. 张向葵(第1位):中考与高考学生焦虑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9(6):55-56.5. 张向葵(第2位):学习策略与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8(4):16-18.4. 张向葵(第2位):小学部首归类识字教学的新方案.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2):36-38.3. 张向葵(第3位):学习策略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1):42-45.2. 张向葵(第1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现代中小学教育,1997(3):30-32.1. 张向葵(第1位):罗比?凯斯关于儿童智慧发展的“过程—结构”论.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6(4):14-15.【报道评论】5. 不能让孩子病在起跑线上——访张向葵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报(心理学)2010年11月3日,第11版.4. “三性并茂”成就阳光童年——对话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学园园长张向葵.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2010年1月22日,第8版.3. 2009中国幼教高峰论坛报道——张向葵:园长管理的新概念及其实施,2010.1(第12期):10-11.2. 张向葵教授与“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奕阳幼教评论,2009.10(第11期):45-48.1. 阳光教育编就快乐摇篮.吉林日版,2009年6月5日,第11版.【著作】10.张向葵(独著):阳光下的成长对话——一位幼教专家写给幼儿家长的36封信.朝华出版社,2012.2.9. 张向葵(独著):给幼儿家长的35封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8. 张向葵(著第1位):社会文化震荡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7. 张向葵(著第1位):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6. 张向葵(独著):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一版;2004年第二版.5. 张向葵(编著):步入青春河.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4. 张向葵(著第1位):学习策略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长春出版社,2000.3. 张向葵(编著第1位):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2. 张向葵(独著):中国和希腊儿童信息加工系统机制的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1. 张向葵(编著):走进心理世界.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教材】10.张向葵(主编第1位):发展心理学(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基础课教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9. 张向葵(主编):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学历教育系列教材).东北师范大学网络课,2006.8. 张向葵(主编第1位):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专论(4+2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6.7. 张向葵(主编):青少年心理学(共同课教材).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张向葵(主编第1位):课堂教学监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张向葵: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4. 张向葵:青少年心理学.全国继续教育网络课,2004.3. 张向葵(主编).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2. 张向葵(主编).管理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张向葵(主编第1位):发展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书评】4. 张向葵(独撰):积跬步以至千里——读沈德立教授等人《素质教育中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一书有感.中国校外教育,2008(1):14.3. 张向葵(独撰):专家指津:把心理学导入家庭教育.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第15版.2. 张向葵(独撰):博采众长 自成机杼——读李洪玉教授等人《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一书有感.现代教育科学,2004(6):47.1. 张向葵(独撰):阅读过程研究的新视角——读《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一书有感.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4):41-42.【内刊】3. 张向葵. 是师爱,构筑了他的课堂.思想在线.2006,(1):31.2. 张向葵.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进入高等教育体系的探讨. 东北师大教学研究,1999,(1).1. 张向葵(第2位):关于切实提高高校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和做法.东北师大教学研究,1997,(2-3).【成果小结】国内外学术刊物共发表论文154篇,SSCI论文9篇、国家级论文8篇、CSSCI论文94篇(2008年后CSSCI(A)17篇)、核心刊物论文10篇、省级论文33篇,著作9部,教材9部;成果获奖共42项,其中国家级成果4项,省部级成果22项,其它16项;承担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项目9项,省部项目9项,校级5项;近三年支配科研经费68万元,年均22.7万元。

可以问一下负责您文章的编辑

有的报刊需要发电子版,有的需要邮寄书面版。中国德育报的要求,你要自己从网上查查。

把文稿直接发至德育报邮箱

德国红秀杂志电子版

《红秀》隶属于财讯传媒集团( SEEC Media Group Ltd. )财讯传媒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最具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运营商,是香港上市公司(联交所股票代码: HK0205 )集团多年来成功经营平面及互动媒体,旗下拥有《新旅行》、《财经》、《证券市场周刊》、《新地产》、《成功营销》、《美好家园》、《中国汽车画报》、《证券市场红周刊》、《体育画报》、《电脑时空》、《红秀》、《他生活》、《信息方略》、《视觉》、《动感驾驭》、《葡萄酒评论》、《东方壹周》、《timeout消费导刊》北京、上海中英文版等二十余种刊物,以及财经网、支点网等网络媒体。财讯传媒自1992年成立后先后推出过15种中文杂志,包括《体育画报》(Sports Illustrated)、《美好家园》(Better Homes and Gardens)《消费导刊》(Time Out)以及《个人电脑杂志》(PCMAgazine)。拥有40种杂志的蒙达多利(Mondadori)是意大利最大的消费者杂志出版商,它于1938年发行了Grazia。而且还在2006年收购了Emap France,法国的第三大杂志出版商。公司还与Emap,Bauer Media达成协议,于2005年在英国推出Grazia。英国版的Grazia销量稳定在每周22万7156。 除此之外,Grazia还在俄罗斯,荷兰和澳大利亚出版当地版本。

红秀属于周刊,每周都会出一本,还不错的。除了红秀,我也比较喜欢看都市丽人,也还不错的。但是这些杂志在杂志店也许买不到,我一般都是在网上杂志铺买的。你也可以去看看

16开。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红秀杂志是用16开纸,彩色印刷,标准定价15元。红秀杂志作为国内第一本高端女性时尚周刊,是以其独特的编辑理念与视角报道时装,报道美容,报道名流,报道跟女性生活息息相关的杂志。

刘宇在杂志上的表现力十分优秀,他的造型一下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翠竹墨绿,少年人傲气十足,面对杂志的拍摄,刘宇身姿挺拔在墨绿竹林中展现了少年的东方韵味。5月30日,《红秀GRAZIA》发布了刘宇的杂志封面,这一国风造型搭配上刘宇的帅气,形成了无死角的神颜。他的表现力十足,面对镜头丝毫不慌,展现了自己的魅力,让观众看到他除了唱跳之外的镜头表现力。

杂志这一期的主题是刘宇自己的感悟,他说到在成长的这一路上既遇到了很多挫折,也遇到了许多贵人,别人会帮助他也会污蔑他,但是真的感谢的还是自己,要谢谢自己,这刚好呼应了杂志的主题“爱自己”。会舞蹈的刘宇这一路走来受到了很多的鼓励和支持,但是他自己也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刘宇一直坚守自己的初心,在宣扬国风的道路上也一直坚守着。

杂志上是与夏天相呼应的绿色,绿色代表希望与生长,杂志以绿色为照片底色,刘宇身穿黑色西服、白色短袖在其中摆着造型。刘宇的举手投足之间看不见他的爱豆形象,看见的只是他的少年英气与少年傲气。《红秀GRAZIA》杂志是意大利品牌,该杂志也一直是意大利的畅销时尚周刊,在欧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中国该杂志与刘宇合作拍摄国风封面这无疑证明了我国的文化输出十分有效,在国外也能让别人看见我国的文化。

刘宇从一开始的单纯对唱跳的热爱,到参加电视节目变为爱豆,他一直在前行,一直在进步,却从来没有放弃宣扬国风。有一段时间网络上会有喷子黑刘宇是娘娘腔不像个男孩子,到现在刘宇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刘宇在杂志上的镜头表现力也足以反击流言蜚语和恶意攻击。

中国电梯杂志电子版

原文刊登于《中国电梯》杂志2020年第19期作者:吕增及,闻 艳,何 滨/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电梯安全性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与电梯安全性最为密切的部件之一是电梯门系统,关于门系统的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主要有: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003第1号修改单、GB/T 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TSGT7007-2016《电梯型式试验规则》、GB 7588.1-201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报批稿)。以上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对门系统均有相关要求,在本文中,笔者将对电梯门系统的相关规定作进一步整理。相关规定涉及的条款见表1。具体要求内容大家可以根据表1查询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条款。但是有些标准不同厂家对策不同,理解也不同,因此笔者对部分易产生误解的规定内容进行了解读。

答:根新国标观光电梯规范标准,电梯玻璃门不透明高度应为1.6玻。

中国电视杂志电子版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新周刊16年精选(上.下册)》(《新周刊》杂志社)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新周刊16年精选(上.下册)

作者:《新周刊》杂志社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4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败笔、让人民有钱、邓小平为我们留下了什么、香港“香”在哪里、弱智的中国电视、飘一代、网络公民、她世纪、忽然中产、知道分子、生活家、浅阅读、国家营销、让全球化抱抱、创意立国、新媒体、剩女、山寨中国、民国范儿、微博、苹果改变世界、屌丝……自1996年创刊到2012年,《新周刊》杂志每每冒出一批冒着热气的新名词、新概念,让读者大呼过瘾。1996~2012年,是《新周刊》创办16年,也是《新周刊》追问中国16年。这部作品是新周刊杂志创刊至今16年的作品结集,为中国近20年的社会变化提供了一份有温度的观察记录,一份有热度的追问。

作者简介:

新周刊,追问中国16年!《新周刊》杂志,被读者和媒体誉为话题策源地、观点供应商,它的读者已经伴随着这份杂志成长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人群。

是国家期刊,应该三个月的审稿时间吧。主要栏目有:学术天地、评论、创作谈、人物、座谈与对话、电视与管理、电视剧本,根据栏目分类发就行。如果想发表文章的话可以联系下赵编辑,电话为,祝你好运啊

是国际级刊物主办: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4751CN 11-2750/J邮发代号 2-870刊年:1982

这个网站就可以看!还提供发布!国内比较好的电子杂志有以下这些你可以直接百度 《瑞丽�6�1裳》:由瑞丽杂志集团与ZCOM电子杂志制作团队联手打造的电子杂志,引领都市女性掌握美丽技巧,提供即学即用的扮靓搭配,为都市年轻女性提供最具影响力的服饰潮流资讯。《瑞丽�6�1妆》:由瑞丽杂志集团与ZCOM电子杂志制作团队联手打造的电子杂志,是白领女性高品位时尚专刊 引领中国白领女性美丽与生活的指导型实用杂志,展现成就国际派Office Lady的优雅外表与丰富内心。《瑞丽�6�1家》:由瑞丽杂志集团与ZCOM电子杂志制作团队联手打造的电子杂志,为读者提供创造时尚、舒适、品位家居生活的实用途径,推介国际潮流家居设计,全方位提供家具搭配专业指导,以及家居物品导购方案。《开啦》:由徐静蕾亲任主编的电子杂志,定位文化时尚,涉及电影电视、新闻时事、音乐、文学、旅游等多个领域,要做成一份好看好玩有趣味性的杂志,成为自由言论和新鲜话语的阵地。《数码前线》:由CNET集团旗下《个人电脑》杂志社与ZCOM电子杂志制作团队联手打造的电子杂志,这里会为你提供全球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新鲜资讯,丰富你的谈资、开阔您的眼界,给您最新的前线介绍让你跟上数码的浪潮,让数码的生活变成您生活的主旋律。《中国汽车画报》:由《中国汽车画报》与ZCOM电子杂志制作团队联手打造的电子杂志,其公正性与独立性已深得汽车制造商的认可,更受到广大汽车消费领域的专家青睐。同时结合中国汽车市场情况,为读者提供专业服务与实用消费指南。借鉴欧洲大陆最权威汽车杂志auto motor und sport先进办刊理念,ams《中国汽车画报》亦以独立、公正的专业汽车测试报告及驾驶报告为内容核心。电子杂志《行天下》的定位是中国国家地理旅行版,它是一本倡导探索精神、引领全新户外生活方式的杂志,办刊宗旨是“景色前沿,出行先锋”。读者群是久居都市的商界精英、时尚白领,行游天下的资深驴友、户外爱好者,以及所有向往自然、热爱出行的人们。《行天下》以“发现、新锐、品味”为选题理念,以“深入、实用、精致”为编辑方针。《out》电子杂志:个人投资的独立电子杂志,创办于2007年4月,月刊,已坚持制作并发行3年。杂志坚持独立原创内容的采编,注重版权内容,以内容为卖点。这是一本讲述都市新锐如何突破固有生活模式从而踏上追梦旅程的电子杂志。out的宣言是“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做自己真正感受深刻的事情。”《心探索》:心理和心灵成长电刊,国内第一本心灵成长自助手册、收费原创版权多媒体杂志,是自我提升工具,心灵成长地图。创刊于2008年9月。已出版的内容包含《揭开心理咨询师的面纱》《我们的性秘密》《"心"组织生活》《心理游戏,自我的诡计》《自我疗愈》等。《新街口》原创文化独立杂志:关注原创文化,创意文化等元素,关注个人内心世界,并为每个平凡的人提供一个闪亮的舞台,推崇有潜力的原创设计师,原创艺人等时尚潮流杂志。

中国税务杂志电子版

《中国税务》官网。中国税务logo是中国税务的独家符号,其只出现在《中国税务》官网中,用户只能在中国税务官网之内下载。《中国税务》月刊是国家税务总局主管,中国税务学会、中国税务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税务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内设《中国税务》编辑部、《税务研究》编辑部等10个部室。有职工61人,其中正编审3人、副编审14人、编辑44人。①《中国税务》。月刊,国家税务总局的机关刊物。1984年创刊。设法规公报、征收管理、业务技术、经济瞭望、纳税指南等栏目,期发量138万册。1998~1999年,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期刊发行量居世界期刊业前50名之一,在财经类期刊中名列第二。②《税务研究》。月刊,国家税务总局主办的中国税务学会会刊,研究税收科学的学术性刊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