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当归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当归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写法如下:

1、书写,毕业设计(论文)要用学校规定的文稿纸书写或打印(手写时必须用黑或蓝墨水),文稿纸背面不得书写正文和图表,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文稿纸边框以外,文稿纸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

4、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毕业论文的查重方法:

对于论文重复度的检测,我们需要借助工具来实现。在此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下载进入界面在此我们直接点击“开始查询”按钮,进入论文重复度查询系统在“查询方式”界面,我们可以选择“粘贴文本”或“选择文件”两种方式之一。

实现重复度检测耐心等待一会,即可显示相关查询结果报告。在此还可以对重复的内容的出处进行追踪。同时我们还可以直接通过打开论文查看其重复度,选择相应的论文打开接下来只需要耐心等待,即可自动完成整个论文重复度的检测。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5.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5.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5.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浅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摘要: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 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1.2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1.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1.4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1.5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2 毒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2.1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2.2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2.3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2.4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2.5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2.6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2.7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3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4 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毕业论文怎么写?

一、写作的主题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这个问题不再降低分解成子问题的基本水平),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那里的主题是没有问题的,换句话说,避免学习过大主题。由于所涉及的问题太广,很难在硕士论文完全彻底的研究。通常情况下,针应硕士学位论文深入在某些学科领域的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二、标题措词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因为别人要通过你的论文题目的关键词检索您的论文,所以精确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研究的对象的精确描述,这个描述一般体现在一定程度上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

三、总结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四、引进的措辞论文的介绍,基本上包括以下部件: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

1.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背景和意义: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

3.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

4.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5.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

五、结论措辞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当归的中药学研究论文怎么写

想个论文题目。 然后去网上找相关资料. 不要全部模仿. 找你自己觉得可效仿的某部分,然后就自己写一部分出来

中药学毕业论文写法如下:

如果想获取中药学毕业论文参考资料,可以去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询,里面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如果是不知道中药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可以先看学校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然后找篇优秀的中药学毕业论文模仿。本科毕业论文不对外公布、不上知网等数据库,网上流传的很多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佳且不是定稿,参照时注意鉴别。

优秀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你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等内部数据库寻找,或者找论文指导老师求助一篇。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实验类居多,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但实验数据和图谱需要实验获取,如果在校外实习,无法获取实验数据和图谱时,可以去药标网求助。中药学实验类毕业论文专业性强,只有本专业的并且有实验条件的才可很好的完成。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

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千字左右的中药学毕业论文很容易写,期刊论文都达到了这个字数。你选好论文题目后下载几篇类似题目的中药学期刊论文,借鉴这几篇论文中的观点,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撰写(不要只复制一篇期刊论文),先保证论文框架和结构完整,字数足够,然后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说一遍,达到降重的目的,这样毕业就没问题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文结构和查重率,如果是实验类毕业论文的话要求更高,可去药学专业网站药标网求助,字数少费不了多少钱,毕业论文质量还有保证。

郁闷··自己的毕业论文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在学校的 感触···靠别人怎么能写出你的感想

当归论文

2014:1 Ma Q, Li XY, Yuan HJ, Hu J, Wei L, Bao AK, Zhang JL(张金林), Wang SM (2014) ZxSOS1 is essential for long-distance transpor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a and K in the xerophyteZygophyllum xanthoxylum. Plant and Soil 374: 661-676 (SCI IF2012=2.638)2 Bao AK, Wang YW, Xi JJ, Liu C, Zhang JL(张金林), Wang SM (2014) Co-overexpression of xerophyte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ZxNHX andZxVP1-1 enhances salt and drought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Lotus corniculatus by increasing cations accumulation.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41: 203-214(SCI IF2012=2.471)2013:3 Zhang JL(张金林), Wang SM, Flowers TJ (2013) Differentiation of low-affinity Na uptake pathways and kinetics of the effects of K on Na uptake in the halophyte Suaeda maritima. Plant and Soil 368: 629-640 (SCI IF2012=2.638)4 Zhang JL(张金林), Shi HZ (2013)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lant salt tolerance. Photosynthesis Research 115: 1-22 (SCI IF2012= 3.150)5 Gurmani AR, Bano A, Najeeb U, Zhang JL(张金林), Khan SU, Flowers TJ (2013) Exogenously applied silicate and abscisic acid ameliorates the growth of salinity stresse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seedlings through Na exclus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7(8): 1123-1130 (SCI IF2011=1.632)6 李剑, 张金林(通讯作者), 王锁民 (2013) 小花碱茅PutHKT2;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草业学报 22(2): 140-1497 王雪芳, 王春梅, 张金林, 段丽婕, 王锁民 (2013) 小花碱茅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草业学报(已接受)2012:8 Guo Q, Wang P, Ma Q, Zhang JL(张金林), Bao AK, Wang SM (2012) Selective transport capacity for K over Na is linked to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tSOS1 in halophyte Puccinellia tenuiflora.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39: 1047-1057(SCI IF2012=2.471)9 Ma Q, Yue LJ, Zhang JL(张金林), Wu GQ, Bao AK, Wang SM (2012) Sodium chloride improves photosynthesis and water status in the succulent xerophyte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Tree Physiology 32(1): 4-13 (SCI IF2012=2.853)10 Yue LJ, Li SX, Ma Q, Zhou XR, Wu GQ, Bao AK, Zhang JL(张金林), Wang S.M. (2012) NaCl stimulates growth and alleviates water stress in the xerophyte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87: 153-160 (SCI IF2012= 1.772)11 吴永娜, 胡静, 王引权, 李剑, 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2) 当归Actin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草药 43(12): 2485-248912 李剑,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2) 拒盐型牧草小花碱茅PutHKT2;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草业科学 29(9): 1379-138313 于建龙, 张金林, 徐建华, 徐生智, 王锁民 (2012) 钠复合肥提高移栽梭梭抗旱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5): 79-8414 赵常玉, 李剑, 张金林, 王锁民 (2012) HKT与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草业科学 29(10): 1604-161215 王引权, 赵勇, 安培坤, 张金林, 王艳 (2012) 不同含水量当归种子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37(2): 181-18516 王引权, 王艳, 陈红刚, 张金林, 樊秦, 夏琦, 陈健, 安培坤 (2012) 海拔梯度对药用植物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中药 14(5): 41-4417 安培坤, 王引权, 窦丽丽, 张金林, 康生福 (2012) 岷山红三叶茎叶水浸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草业科学 29(6): 960-96318 方永丰, 李永生, 白江平, 慕平, 孟亚雄, 张金林, 王汉宁, 尚勋武 (2012) 玉米持绿相关QTL整合图谱构建及一致性QTL区域内候选基因发掘. 草业学报 21(4): 175-1852011:19 Gurmani AR, Bano A, Khan SU, Din J,Zhang JL(张金林, 通讯作者) (2011) Alleviation of salt stress by seed treatment with abscisic acid (ABA), 6-benzylaminopurine (BA) and chlormequat chloride (CCC) optimizes ion and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increases yield of rice (Oryza sativaL.). Australian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5(10):1278-1285 (SCI IF2011=1.632)20 Zhang JL(张金林), Wetson AM, Wang SM, Gurmani AR, Bao AK, Wang CM (2011)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termination of root Na influx in the salt accumulation halophyte Suaeda maritima.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139(1): 108-117(SCI IF2012=1.307)21 Wu GQ, Xi JJ, Wang Q, Bao AK, Ma Q, Zhang JL(张金林), Wang SM (2011) The ZxNHX gene encoding vacuolar Na/H antiporter in the xerophyte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response to salt and drought.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68: 758–767 (SCI IF2012=2.699)22 Paré PW, Zhang HM, Aziz M, Xie XT, Kim MS, Shen X, Zhang JL(张金林) (2011) Beneficial rhizobacteria induce plant growth: mapping signaling networks in Arabidopsis. Biocommunication in Soil Microorganisms, Soil Biology 23(2): 403-41223 吴永娜, 李剑, 许瑞, 王引权, 张延红, 王惠珍, 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1) 党参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草药 42(12): 2518-252224 李剑, 赵常玉, 吴永娜, 马清, 郭强, 王锁民, 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1) 小花碱茅HKT1;4(HKT7)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草业科学 28(6): 969-97325 徐建华, 于健龙, 伍国强, 王锁民, 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1) 钠复合肥增强荒漠植物梭梭抗旱性的研究. 草业科学 28(6): 1025-102926 赵丽君,王雪芳,张金林,王锁民 (2011)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在草类植物中的研究和应用. 草业科学 28(6): 1140-11482010:27 Zhang JL(张金林), Flowers TJ, Wang SM (2010) Mechanisms of sodium uptake by roots of higher plant. Plant and Soil, 326(1): 45-60(SCI IF2012=2.638)28 李剑, 赵常玉, 张富生, 王锁民, 包爱科, 张金林(通讯作者) (2010) LEA蛋白与植物抗逆性. 植物生理学通讯 46(11): 1101-110829 孟亚雄, 张金文, 张金林, 仲军, 王化俊 (2010) 棉纤维特异启动子LTP12 驱动的基因phaB、phaC双价载体构建及其原核表达研究. 草业学报 19(3): 170-17630 蔡建一, 马清, 周向睿, 张金林, 王锁民 (2010) Na在霸王适应渗透胁迫中的生理作用. 草业学报 20(1): 89-9531 郭强, 周向睿, 王沛, 张金林, 包爱科, 伍国强, 王锁民 (2010) 盐生植物小花碱茅K通道PtAKT1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草地学报 18(5): 683-6882009:32 Zhang JL(张金林), Ma JF, Cao ZY (2009) Screening of cold-resistant seedlings of a Chinese wild grape (Vitis piasezkii Maxim Var. pagnucii) native to loess plateau of eastern Gansu province,China, as rootstocks.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22: 125-128(SCI IF2012=1.396)33 Wang CM, Zhang JL(张金林), Liu XS, Li Z, Wu GQ, Cai JY, Flowers TJ, Wang SM (2009) Puccinellia tenuiflora retains a low Na level under salt stress by limiting unidirectional Na influx resulting in a high selectivity for K over Na.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32, 486-496 (SCI IF2012=5.135)34 Bao AK, Wang SM, Wu GQ, Xi JJ, Zhang JL(张金林), Wang CM (2009) Overexpression of the Arabidopsis H-PPase enhanced the salt and drought tolerance in transgenic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Plant Science, 176: 232-240 (SCI IF2012=2.922)35 王生银, 张永超, 李莉, 张金林(通讯作者), 王春梅, 郭强, 包爱科 (2009) 拒盐型盐生植物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8(4): 673-6772008:36 张金林, 王锁民, 陈托兄, 徐震, 严学兵,陆妮 (2008) 烯效唑(S3307)对大麦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8(4): 655-66037 王春梅, 李湛, 伍国强, 张金林, 王锁民 (2008) 用核素示踪研究小麦根系Na外排速率的两种方法. 核农学报 22(3): 370-3732007:38 Wang SM, Zhang JL(张金林), Flowers TJ (2007) Low-affinity Na uptake in the halophyte Suaeda maritima. Plant Physiology, 145(2): 559-571 (SCI IF2012=6.555)39 张金林, 石明辉, 许瑞, 李唯, 王锁民 (2007) 提高春小麦幼胚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效率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3(4): 49-5340 刘小莉, 张金林(通讯作者), 石明辉, 张永泽, 张洪荣 (2007) Fe对红地球葡萄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4): 7-1041 王旺田, 马静芳, 张金林, 曹孜义 (2007) 一种新的葡萄叶面积测定方法. 果树学报 24( 5) : 709-71342 包爱科, 王强龙, 张金林, 王锁民 (2007) 紫花苜蓿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5(6): 160-16843 谭雪莲, 张绪成, 郭天文, 夏芳琴, 张金林 (2007) 氮素对小麦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和能量转化特性的调控. 核农学报 21(4): 305-31044 郝燕, 王发林, 杨瑞, 张雅丽, 李红旭, 卢江, 张金林 (2007) 几种葡萄砧木生长特性及与“矢富罗莎”绿枝嫁接试验初报.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6): 20-232006:45 Zhang JL(张金林), Xu R, Wang SM, Cao ZY, Ren JZ (2006) Factors affecting in vitro propagation of a Chinese wild grape (Vitis piasezkii Maxim. Var.pagnucii (Planch.) Rehd.): shoot production and rhizogenesis.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 34(3): 217-223 (SCI IF2012=0.481)46 张金林, 王锁民, 陈托兄 (2006) 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对大麦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 草业学报 15 (5): 63-6947 张金林, 陈托兄, 严学兵, 陆妮, 王锁民 (2006) 烯效唑(S3307)对湖南稷子整株水平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影响. 草业学报 15(2): 42-4748 王月梅, 张金林(通讯作者), 司宗信 (2006) 甘肃省发展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效应及应用实例. 草业科学 23(6): 78-8149 王月梅, 张金林(通讯作者), 司宗信 (2006) 甘肃省草地资源退化原因及草地生态系统恢复途径. 中国农学通报 22(8): 495-49850 陈托兄, 张金林, 陆妮, 王锁民 (2006) 不同类型抗盐植物整株水平上游离脯氨酸的分配. 草业学报 15(1): 36-4151 包爱科, 张金林, 郭正刚, 王锁民 (2006) 液泡膜H-PPase与植物耐盐性. 植物生理学通讯 42(4): 777-78352 王强龙,王锁民,张金林,陈托兄,楼洁琼,陆妮 (2006) 紫花苜蓿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草业科学 23(11): 21-2753 王强龙,王锁民, 张金林,包爱科,陈托兄,楼洁琼,陆妮 (2006) 根癌农杆菌介导AtNHX1基因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 草业科学 23(12): 55-5954 李文彬, 曹孜义, 王雅梅, 周万海, 张金林 (2006) 葡萄试管简易嫁接技术.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5): 10-122002-2005:55 张金林, 王锁民, 许瑞, 曹孜义 (2005) 植物微嫁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 41(2): 247-25256 张金林, 陈托兄, 王锁民 (2004) 阿拉善荒漠区几种抗旱植物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脯氨酸分布特征. 中国沙漠 24(4): 493-49957 王锁民, 陈托兄, 张金林 (2004) 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对湖南稷子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 西北植物学报 24(4): 588-59558 张金林 (2003) 砧木技术在中西部地区葡萄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甘肃科技纵横 32(4): 55-5659 张金林, 曹孜义 (2002) 葡萄砧木生根及成苗特性研究.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6): 15-1860 曹孜义, 李 胜, 张金林, 陈子宣 (2002) 一次硕士研究生植物生理大实验结果分析.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22: 63-6461 陈建军, 张金林, 曹孜义 (2001) 葡萄病毒和类病毒的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增刊): 30-34。

当归的研究进展毕业论文

当归为为伞形科 植物 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根。 亦名干归(《本经》)。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有毒。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医家论药之当归

“《主治秘诀》云:当归,其用有三:心经本药一也,和血二也,治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须以酒浸,可以溃坚,凡血受病须用之。眼痛不可忍者,以黄连、当归根酒浸煎服。又云: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 医学 启源》)

“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 属木 ,故以血药主之。”(《汤液本草》)

“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 营养 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 产后 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小儿痘疹惊癎凡属营虚者,必不可少。”(《本草正义》)

“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淤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中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傅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亦不可过信归所当归一语,而有循名失实之咎。”(《本草正义》)

“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本草汇编》)

“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洗在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本草汇言》)

“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道药。”(《韩氏医通》)

“当归气温,味辛甘,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也。多用,大益于血家,诸血证皆用之。但流通而无定,由其味带辛甘而气畅也,随所引导而各至焉。

功能: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 月经不调 、经闭 腹痛 、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内服:煎汤,5~15g;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当归的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当归根含挥发油和非挥发性成分。挥发油中的中性油成分有:亚丁基苯酞(Butylidene phthalide)、β-蒎烯(β-Pinene)、α-蒎烯、莰烯(Camph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月桂烯(Myrcene)、别罗勒烯(Allo-ocimene)、6-正丁基-环庚二烯-1,4(6-n-butyl-cycloheptadiene-1,4)、2-甲基-十二烷-5-酮(2-Methyl-dodecane-5-one)、苯乙酮(Acetopheno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异菖蒲烯(Isoacroraene)、菖蒲二烯(Acoradiene)、花侧柏烯(Chamigrene)、α-雪松烯(α-Cedrene)、藁本内酯(Ligustilide)、正丁基四氢化酜内酯(n-Butyl-tetrahydrophthalide)、正丁基酜内酯(n-Butyl-phthalide)、正丁烯酜内酯(n-Buty- lidene phthalide)、正十二烷醇(Dodecanol)、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等。

酚性油成分有:对-甲基苯甲醇(p-Methyl- benzolcohol)、5-甲氧基-2,3-二甲苯酚(5-Methoxy-2,3-dicresol)、苯酚(Phenol)、邻甲苯酚(o-Cresol)、对甲苯酚(p-Cresol)、愈创木酚(Guaiacol)、2,3-二甲苯酚(2,3-Dicresol)、对乙苯酚(p-Ethyl phenol)、间乙苯酚(m-Ethyl phenol)、4-乙基间苯二酚(4-Ethyl resorcinol)、2,4-二羟基苯乙酮(2,4-Dihydroacetophenone)、香荆芥酚(Carvacrol)、异丁香酚(Isoeugenol)、香草醛(Vanillin)。

酸性油成分有: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壬二酸(Azelaic acid)、癸二酸(Sebacic acid)、茴香酸(Anis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樟脑酸(Camphoric acid)、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壬二酸二甲酯(Dimethyl azelate)、癸二酸二甲酯(Dimethyl sebacate)、茴香酸二甲酯(Dimethyl anisite)、肉豆蔻酸二甲酯(Dimethyl myristate)、樟脑酸二甲酯(Dimethyl camphorate )及邻羧基苯正戊酮(n-Valerophenone-O-carboxylic acid)。

当归中含有机酸类物质,如:阿魏酸(Ferul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烟酸(Nicotin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

亦含有碱性成分,如尿嘧啶(Uracil)、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

尚含其他成分,如: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 sterol-D-glucoside)、十四醇-1(Tetradecanol-1)、钩吻萤光素(Scopletin)等。

此外,还含有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E;17 种氨基酸以及钠、钾、钙、镁等20余种无机元素。

当归的 注意事项 和毒副作用

宜忌: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本草经疏》)

毒副作用:当归流浸膏给小鼠灌胃的最小致死量为0.3~0.9g/10g体重;叶流浸膏为1g/10g体重。

当归水提取液给小鼠灌服及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大于8g/kg和6.58g/kg;当归乙醚提取物给小鼠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大于 10g/kg和5g/kg;当归甲醇提取物给大鼠、小鼠灌服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均大于6g/kg。

当归挥发油静脉注射1ml/kg,可使 动物 血压 下降, 呼吸 抑制,加大剂量则血压骤降,呼吸停止。静脉注射乙醚提取物0.06ml/kg和0.02ml/kg,可分别使犬及猫死亡,中毒死亡时呼吸道有多量水样分泌物,偶有强直性惊厥,呼吸早于心脏先停。当归的甲醇提取物给大鼠和小鼠腹腔注射后5分钟时其自发运动均被抑制,眼、鼻、口的周围附着 血液 样物质,体重下降。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与途径,目前可归纳成如下3个方面:1)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全方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2)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和鉴定。 3)以药效为标准追踪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 2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定性与定量 确定单味药主要有效化学成分作为指标性物质(marker substances),采用各种分离与分析技术,对复方全方、各药配伍及各单味药制剂中指标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并探讨制备条件(药材粒度、煎煮器具、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热温度、包煎与另煎以及先煎与后下等)、制备方式(单煎、分煎和合煎)、配伍和剂型等对指标性物质(成分)质和量的影响。此类研究工作开展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四物汤由当归、地黄、芍药和川芎组成,袁久荣等〔4〕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测定了四物汤各药单煎、分煎和合煎液中的阿魏酸、8种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及水溶性煎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热条件下合煎时,各成分间具有增溶效应。钟立贤等〔5〕测定并比较了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芍药和甘草等组成)各药单煎、分煎及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合煎液中麻黄碱含量最低,此系甘草酸与麻黄碱作用产生沉淀所致,但合煎液与分煎液的药效并无显著差异,说明虽然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沉淀,但口服后在体内仍具药效,因此对中药复方煎煮过程中产生的沉淀应慎重考虑其取舍。四逆汤由附子、甘草和干姜组成,张宇等〔6〕对附子与甘草、附子与干姜及三味药配伍前后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附子与干姜配伍时,具毒性的乌头碱类含量升高;而附子与甘草配伍时,乌头碱类含量降低,说明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理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六味地黄汤为补阴名方,严永清等〔7~9〕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方剂因制备工艺不同,其化学成分的质与量也不尽一致;复方化学成分不等于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种类多于分煎液。朱永新等〔10〕发现生脉散水煎剂中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含量明显高于单味人参水煎 剂,由此推测在加热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人参皂苷的水解转化,结果使原来在单味药中属微量成分的Rg3和Rh1在复方中成为主要成分。严永清等〔7〕则在比较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合煎与分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时发现,合煎液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低于分煎液,而在血流动力学以及对心肌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上,合煎液效果优于 分煎液,据此推测人参皂苷Rg3和Rh1等可能是该方某些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的活性成分。魏慧芬等〔11〕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方中各单味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复方中生物碱含量低于半夏单味药,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各单味药,认为高含量的氨基酸对发挥该方的和胃止呕作用有益。 五仁液系山楂核等多种中药提取制成的一种杀菌剂,涂家生等〔12〕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富含酚类、苯甲酸类和脂肪酸等具抗微生物作用的有效成分,并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类有效成分的相对含量。枳术丸由枳实和白术组成,罗尚凤等〔13〕采用GC/MS法测定了其制备过程中苍术酮、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羟基苍术内酯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炮制时白术中的苍术酮可氧化生成苍术内酯和羟基苍 术内酯,而在与枳实组方时苍术内酯和羟基苍术内酯又可还原成苍术酮,并讨论了这一化学变化的原因。 3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 将中药复方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化方法对全方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可全面分析复方化学成分是什么,与单味药成分比较有何区别以及有无新化合物生成等。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全文地址: 共三页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大药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越鞠丸”名方 》

摘要:本文浅谈“越鞠丸”名方创制,方名来由,方歌,组成,功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六郁之说,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创制越鞠丸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各等分为末成水丸,现临床学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汤剂煎服。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气解郁为主,使气机流畅,则痰、火、湿、血、食诸郁自解,痛闷呕恶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证时气郁常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嘈杂吞酸,口干而口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见上述证候者,用越鞠丸无不见效。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加木香、枳壳、白蔻、厚朴;治疗慢性胃炎加苏梗、枳实、木香、炒莱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疗消化性溃疡加白及、白术、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疗传染性肝炎加重栀子的用量,再加郁金、生大黄、绵茵陈、板蓝根、虎杖;胆石症再加金钱草、鸡内金、生大黄;治疗肋间神经痛加元胡、丹参、川楝子、乳香、没药;治疗精神抑郁症加石菖蒲、郁金、八月札、丹参、龙骨、牡蛎;治疗痛经加当归、元胡、郁金、细辛、益母草、红花、山楂。诸凡杂病有六郁见证者,投本方随症加味治之,常常会收到较好疗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书,此方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费解,笔者查阅文献,心中方为之一亮。

考方中栀子一味,《神农本草经》名木丹,《名医别录》称作越桃,至《药性论》始称山栀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芎藭,别名抚芎,而在《左传》中,川芎名为鞠穷。丹溪翁从“越桃”与“鞠穷”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创制的另一方剂越桃散,即栀子一味,亦是取自《名医别录》。

戴思恭承丹溪之学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郁症多缘于思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用越鞠丸总解诸郁。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主要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丹溪翁认为,凡郁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升提其气以升散之,并随症加入诸药。又认为,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郁热,行气结”。由此可见,川芎、栀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气不郁则痰不生,用越鞠丸以开胃肠三焦之郁,从而使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消失,继而命名气、湿、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发,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全身的病理状态。

近贤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为剂,而能宣发脾气,又佐栀子以调之,在时方中颇有法度。……香能行气,燥可胜湿,湿郁夹秽,颇有可取。”当然,本方所治诸郁均为实证,若是虚证郁滞,宜选他方治之。正如《蒲辅周医疗 经验 ·方药杂谈》所说:“郁之为病,人多忽视,多以郁为虚,唯丹溪首创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创制以来,于今六百余年,众多医家名贤多有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笔者浅谈于此,以起抛砖引玉之用,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

[1]许济群. 方剂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85: 137

[2]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发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1997.6: 274

《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

[摘要]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职称论文: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释药机制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复杂,受较多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亲水凝胶骨架中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张蜀艳等[8]为比较不同浓度各基质对麻疯树酚释药的影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发现麻疯树酚凝胶剂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学政等[10]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经皮吸收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有时凝胶剂中的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征,呈恒速释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扩散机制无法解释。这种非Fick扩散模式可能是由于凝胶溶胀前沿移动后,聚合物松弛产生的。如以卡波姆为基质材料时,可以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付毅华等[11]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青藤碱为指标性成分,研究祛风止痹凝胶剂体外渗透性,结果表明青藤碱经皮吸收过程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3 渗透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问题。除少数剂量小且具有适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因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12]。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陈秋红等[9]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4 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凝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pH值、含量测量、刺激性、稳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目前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而稳定性检查则主要包括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罗毅等[14]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柏竹凝胶,建立了质量标准。不但对柏竹凝胶的性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分别将柏竹凝胶进行了离心,在55℃和-4℃进行耐热耐寒实验,结果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现象,并将柏竹凝胶室温保存6个月,其质量无变化,表明其所制备的柏竹凝胶稳定。王芊等[5]制备了丹参酮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应用HPLC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方法 ,通过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考察了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丹参酮凝胶稳定。孙栋梁等[15]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盆炎净凝胶剂处方中赤芍、丹参、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盆炎净凝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

5 展望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舒适、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种优点,适用于皮肤及黏膜给药,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对口服给药的影响,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念。中药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提取物等,便于推广应用,可作为改进中药传统外用制剂的一种选择。但目前由于中药凝胶剂基础研究薄弱,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中药凝胶可选用的基质材料少,尚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成分复杂、含量低,且相互干扰,不便于分析检测。这些都要求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尽可能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提高制剂的质量,使中药凝胶剂发挥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2.

[2]林吉,高卫东,叶其馨.浅谈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和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5,36(271):60-61.

[3]曹红.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孙燕,等.疤痕止痒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华.丹参酮凝胶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1):80-82.

[6]张小军,陈丽梅.复方芦荟凝胶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学艳,周雪琴,等.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药,2008,39(10):1502-1504.

[8]张蜀艳,梁慧,颜钫,等.麻疯树酚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1896-1897.

[9]陈秋红,侯世祥.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521-523.

[10]梁学政,奉建芳,陈惠红,等.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60-161.

《 单胺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摘要】近年来,关于单胺氧化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研究进展

1MAO理化性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类名为单胺:氧氧化还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结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团催化各种单胺类脱胺生成相应的醛,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转化为醇再进一步代谢。MAO是一种上具多个结合部位的单一分子酶,故对底物的特异性不高,可使多种胺类氧化脱氨。MAO广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胃和小肠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表面,并与膜紧密结合,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为辅酶;另一类存在于结缔组织,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脑组织中的MAO随年龄增加、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强。MAO能分解儿茶酚胺类激素,可间接反映心脏交感神经结功能。现已证实,不同来源的MA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小者约100,000,大者可达1,000,000以上,是由于同一亚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早检测MAO是用荧光测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2.1醛苯腙比色法该方法通过MAO氧化苄胺,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棕红色,于470nm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

2.2MCDP比色法该法是通过MAO氧化苄胺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与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蓝,于660nm处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此法需要加入终止液后测定,不宜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而且MCDP见光易分解。

2.3连速监测法该方法是通过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时NADPH还原成NADP+,引起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通过监测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样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简单、适合自动化分析,可减少人为误差,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适合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应用。

3MAO测定的临床应用

3.1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达对照值的3.5倍(n=30)。酶活性与腹腔镜所见肝表面的结节变化,以及与活组织镜检所见的纤维化程度相平行。纤维变仅限于汇管区或小叶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纤维变侵入肝实质内时,MAO升高率为30%;汇管和汇管区之间有架桥性纤维化时,则有83%升高;如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国内报道阳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医院:17例,88%,高玑山等:32例,85.7%;薛德义等:71例,87.05%;黄泽伦:20例,85%;刘览等:30例,86.7%),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超过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离证实,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趋势;肝硬化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23.9+3.0)%,其阳性率为72.2%(13/18);肝硬化失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34.6+4.0)%,其阳性率为92.3%,故检测MAO同工酶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陈道宏等)。

虽然肝硬化时,结缔组织纤维释放MAO增多,但在纤维化甚为明显的血吸虫肝病,患者SMAO并不一定升高,故纤维化并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现已知大动脉和肺组织内MAO的浓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来自血管内皮细胞。肝硬化时,病人体内的水分增加,末梢扩张和高动力型循环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内MAO释放人血。由于胃肠组织也含有丰富的MAO,因此门-体静脉短路时,肠内MAO可经短路进入体循环。

3.2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数不升高,但在暴发型重症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阳性率可达73.3%,其升高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成正相关;急性肝炎经久不愈,病程超过3个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动型慢性肝炎有半数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与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别显著,而各型肝炎之间的MAO活性无显著差异。

3.3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郁而继发肝纤维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纤维过度合成等原因,从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无纤维增生的结缔组织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畸胎瘤、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慢性胆汁郁积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变。

测定血小板MAO活性发现,正常对照组女性大于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双向情感性障碍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男性低于女性;躁狂型患者显著低于抑郁型患者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显著公共开支对照组。但美国学者最近研究认为,血小板MAO活性与精神病学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关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与女性有明显差异。

此外,测定肿瘤组织匀浆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区别前肠和中肠的类癌瘤肿瘤,前肠类癌肿组织中MAO活性[(1850+342)mol/mg.min,n=16]明显高于中肠类癌肿瘤[(407+43)mol/mg.min]。

参考文献

[1]王坤,等.实用诊断酶学[M].重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259-267.

[2]叶应妩,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关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学毕业论文

3.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6.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

7. 电大护理大专毕业论文

8.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当归阿魏酸毕业论文

当归为为伞形科 植物 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根。 亦名干归(《本经》)。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有毒。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医家论药之当归

“《主治秘诀》云:当归,其用有三:心经本药一也,和血二也,治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须以酒浸,可以溃坚,凡血受病须用之。眼痛不可忍者,以黄连、当归根酒浸煎服。又云: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 医学 启源》)

“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 属木 ,故以血药主之。”(《汤液本草》)

“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 营养 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 产后 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小儿痘疹惊癎凡属营虚者,必不可少。”(《本草正义》)

“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淤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中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傅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亦不可过信归所当归一语,而有循名失实之咎。”(《本草正义》)

“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本草汇编》)

“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洗在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本草汇言》)

“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道药。”(《韩氏医通》)

“当归气温,味辛甘,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也。多用,大益于血家,诸血证皆用之。但流通而无定,由其味带辛甘而气畅也,随所引导而各至焉。

功能: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 月经不调 、经闭 腹痛 、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内服:煎汤,5~15g;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当归的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当归根含挥发油和非挥发性成分。挥发油中的中性油成分有:亚丁基苯酞(Butylidene phthalide)、β-蒎烯(β-Pinene)、α-蒎烯、莰烯(Camph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月桂烯(Myrcene)、别罗勒烯(Allo-ocimene)、6-正丁基-环庚二烯-1,4(6-n-butyl-cycloheptadiene-1,4)、2-甲基-十二烷-5-酮(2-Methyl-dodecane-5-one)、苯乙酮(Acetopheno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异菖蒲烯(Isoacroraene)、菖蒲二烯(Acoradiene)、花侧柏烯(Chamigrene)、α-雪松烯(α-Cedrene)、藁本内酯(Ligustilide)、正丁基四氢化酜内酯(n-Butyl-tetrahydrophthalide)、正丁基酜内酯(n-Butyl-phthalide)、正丁烯酜内酯(n-Buty- lidene phthalide)、正十二烷醇(Dodecanol)、佛手柑内酯(Bergapten)等。

酚性油成分有:对-甲基苯甲醇(p-Methyl- benzolcohol)、5-甲氧基-2,3-二甲苯酚(5-Methoxy-2,3-dicresol)、苯酚(Phenol)、邻甲苯酚(o-Cresol)、对甲苯酚(p-Cresol)、愈创木酚(Guaiacol)、2,3-二甲苯酚(2,3-Dicresol)、对乙苯酚(p-Ethyl phenol)、间乙苯酚(m-Ethyl phenol)、4-乙基间苯二酚(4-Ethyl resorcinol)、2,4-二羟基苯乙酮(2,4-Dihydroacetophenone)、香荆芥酚(Carvacrol)、异丁香酚(Isoeugenol)、香草醛(Vanillin)。

酸性油成分有: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壬二酸(Azelaic acid)、癸二酸(Sebacic acid)、茴香酸(Anis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acid)、樟脑酸(Camphoric acid)、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壬二酸二甲酯(Dimethyl azelate)、癸二酸二甲酯(Dimethyl sebacate)、茴香酸二甲酯(Dimethyl anisite)、肉豆蔻酸二甲酯(Dimethyl myristate)、樟脑酸二甲酯(Dimethyl camphorate )及邻羧基苯正戊酮(n-Valerophenone-O-carboxylic acid)。

当归中含有机酸类物质,如:阿魏酸(Ferul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烟酸(Nicotin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

亦含有碱性成分,如尿嘧啶(Uracil)、腺嘌呤(Adenine)、胆碱(Choline)。

尚含其他成分,如: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D-葡萄糖甙(Stigma- sterol-D-glucoside)、十四醇-1(Tetradecanol-1)、钩吻萤光素(Scopletin)等。

此外,还含有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E;17 种氨基酸以及钠、钾、钙、镁等20余种无机元素。

当归的 注意事项 和毒副作用

宜忌: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本草经疏》)

毒副作用:当归流浸膏给小鼠灌胃的最小致死量为0.3~0.9g/10g体重;叶流浸膏为1g/10g体重。

当归水提取液给小鼠灌服及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大于8g/kg和6.58g/kg;当归乙醚提取物给小鼠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大于 10g/kg和5g/kg;当归甲醇提取物给大鼠、小鼠灌服和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均大于6g/kg。

当归挥发油静脉注射1ml/kg,可使 动物 血压 下降, 呼吸 抑制,加大剂量则血压骤降,呼吸停止。静脉注射乙醚提取物0.06ml/kg和0.02ml/kg,可分别使犬及猫死亡,中毒死亡时呼吸道有多量水样分泌物,偶有强直性惊厥,呼吸早于心脏先停。当归的甲醇提取物给大鼠和小鼠腹腔注射后5分钟时其自发运动均被抑制,眼、鼻、口的周围附着 血液 样物质,体重下降。

当归适合人群: 1. 适宜月经不调者、闭经痛经者、气血不足者、头痛头晕者、便秘者。 2. 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孕妇慎服。 当归食疗作用: 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归肝、心、脾经;香郁行散,可升可降;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 主治血虚、血瘀诸症;眩晕头痛,心悸肢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结聚,虚寒腹痛,痿痹,赤痢后重,肠燥便难,跌打肿痛,痈疽疮疡。 当归做法指导: 1. 主要以辅疗形式添加到粥,汤中。 2. 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宜当归身,破血宜当归尾,止血宜当归炭,酒制可增活力之力;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3. 心肝血虚而见面色萎黄、唇爪无华、头晕目眩、心悸肢麻者,可与熟地、白芍、川芎配伍 ,则补血之力更强。 4. 月经不调,属肝郁气滞,经来先后无定期者,可与柴胡、白芍、白术等同用。 5. 年老体弱、产后以及久病血虚肠燥便秘者,可与火麻仁、枳壳、生地等配伍;祝你好运

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5.1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5.2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5.3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5.4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5.5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5.6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6. 2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29. 3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4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5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6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7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8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93-1794. 9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10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19-22. 11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12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阿魏的结构是:阿(左右结构)魏(左右结构)。阿魏的结构是:阿(左右结构)魏(左右结构)。注音是:ㄚㄨㄟ_。拼音是:āwèi。阿魏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一种有臭气的植物。根茎的浆液干燥后_中医用为帮助消化_杀虫解毒的药物。二、引证解释⒈一种有臭气的植物。根茎的浆液干燥后,中医用为帮助消化、杀虫解毒的药物。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阿魏出伽_那国,即北天竺也。引伽_那呼为形虞。亦出波斯国,波斯国呼为阿虞截。树长八九丈,皮色青黄,三月生叶,叶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_,久而坚凝,名阿魏。”章炳麟《国故论衡·辨性上》:“故阿魏非香也,臭之不可于鼻,用足以辟诸腐臭,故_之香。”三、国语词典植物名。_形科阿魏属,多年生草本。原产于伊朗及北印度。叶似胡萝卜,开_状小黄花,乳液干燥成块后,可入药,极臭,能祛痰驱风。词语翻译英语Ferularesin(usedinTCM)_,ResinaFerulae法语asefétide四、网络解释阿魏阿魏,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sinkiangensisK.M.Shen或阜康阿魏FerulafukanensisK.M.Shen的树脂。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均可采收,但以盛花期采收为佳。分次由茎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渗出的乳状树脂,阴干。关于阿魏的诗句不比药厨阿魏卖来阿魏与唐庄来路风来阿魏香关于阿魏的单词ConferoneConferol关于阿魏的成语心驰魏阙阿姑阿翁魏宫妆奁魏国山河姚黄魏紫心存魏阙阿家阿翁赫赫魏魏阿猫阿狗阿狗阿猫关于阿魏的词语生张熟魏心在魏阙心存魏阙魏宫妆奁姚黄魏紫魏鹊无枝围魏救赵魏国山河魏紫姚黄心驰魏阙关于阿魏的造句1、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阿魏酸浓度的,并用于复方当归粉针剂中阿魏酸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2、目的建立心痛宁滴丸中香附的薄层色谱鉴别和阿魏酸的分析方法。3、目的:考察醇沉浓度对补气生血口服液中阿魏酸含量的影响。4、本课题研究了阿魏酸钠水溶液的光降解动力学行为,考察光降解影响因素,并运用液相色谱。5、药材则有阿魏、胡椒、豆蔻、荜澄茄等。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阿魏的详细信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