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高中地理学生论文题目怎样取

发布时间:

高中地理学生论文题目怎样取

论xxx(特殊气候)的成因与影响分析

天公论(”天公“取自说天气的”天公不作美“。”论“指的是文体)

1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 2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 3 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 4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 5 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6 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 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8 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 9 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 10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 12 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3 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4 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5 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16 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 17 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18 论旅游的经济影响 19 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0 论旅游的环境影响 21 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 22 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 23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24 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 25 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 26 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 27 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 28 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 29 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 30 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31 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 32 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地理教育论 比较顺的好的

高二地理论文题目怎么取

地理学方面的论文选题可以有很多方面,如:从地理教学的现状问题来出发,从对地理教学上的新改革方式来研究等等,可以参考的题目如: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地理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模式与策略;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等等,你可以来,58期刊网,看看。

选熟不选生。你导师带的前沿的你了解 就很好选了

地理小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九品评职论文发表总结。一、确定小论文的论题 一篇小论文能否写得成功,确定论题是很重要的。确定论题时,要充分考虑探索性与量力性结合的原则。所选论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索性,这种科学探索又是在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清华附中高中学生选的“北京市风能利用前景”的论题、“古北口地区长城考察及其开发建议”的论题,均是如此。由于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索性,学生在小论文活动中便会兴致勃勃,劲头十足。 确定论题时,也要考虑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小论文应有严格的科学性,同时,中学生搞小论文活动应有教育意义,要达到一定的地理思想教育目的。 因之,地理小论文的选题是和地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密切联系的,所选论题,实质上就是一项地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项目的主要内容。二、搜集资料,熟悉前人工作经验 论题确定之后,也就是围绕这论题的课外活动项目的内容确定之后,应在教师指导下收集前人的资料,熟悉前人是怎样工作的,已经有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待解决的问题;这都可作为自己进行小论文写作活动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常常能够对自己的小论文写作起到重要作用。三、实地调查,获取真知 没有实际调查研究和测试的详实材料,小论文是写不出来的。小论文的论题一经选定,就应考虑这篇文章的粗略提纲,根据提纲,去做有计划、有目的的地理调查研究和测试工作,以获取第一手材料。这样小论文写作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否则,便只是前人地理资料的综合整理,而不是地理小论文,两者是有严格的区别的。四、理论探讨,提出论点 在实地调查、测试,取得足够的第一手材料之后、中学生应围绕论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通过探讨,形成小论文的基本观点论点。中学生的选题,题目一般是不大的,其地理调查研究活动的地域范围也比较狭小,所用方法也是与中学教育相适应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不可能涉及高深的理论问题。纵然如此,在中学生所进行的理论探讨中,一定要经过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要做到“小中见大”,要能反映出地理科学的理论和规律来,要写出自己的新颖见解,有一定的理论色彩。五、谋篇布局,安排好小论文的结构 小论文与一般的科学论文在文章结构上相似,一般也分:序言、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序言,主要介绍写作目的和意义或介绍一下全文,要简明扼要。 本论,是小论文的主体,是揭示调查研究和测试成果的重要部分,要详细写。介绍材料要充分,阐明观点要透彻,如有创见要勇敢地提出。文章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结论,是小论文最后一个部分,是在本论的基础上,对全文作出概括性结论,明确地提出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显然,地理小论文的写作是中学地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中比较高层次的一种活动形式,具有一定难度。要求辅导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善于进行地理调研和论文写作的老师,才能辅导学生写成较成功的地理小论文。 除了地理小论文之外,也可以在中学生中开展其它地理写作活动,如写地理小品、地理课外阅读报告、地理游记等等。这些地理写作,既然不叫地理小论文,要求当然也不同,但都可以达到扩大地理知识面,给人以某种启迪的作用。

论xxx(特殊气候)的成因与影响分析

高中学生地理论文题目

1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现状研究 2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前景探究 3 学习主体性认识形成及发展的历史背景探究 4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 5 西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6 案例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 中学教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8 关于加强初中旅游地理教育的思考 9 浅析中学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必要性 10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研究 12 城市与城市间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13 中国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14 某地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15 某地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16 旅游商业化对目的地的影响—以某某镇为例 17 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18 论旅游的经济影响 19 论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20 论旅游的环境影响 21 某旅游地旅游资源的评价 22 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的统一和矛盾 23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24 长江上游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三峡库区的危害 25 长江三峡库区固体漂浮物的危害及治理 26 我国南方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分析 27 简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城镇化特征 28 试论小城镇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与问题 29 简论当今中国城市化战略与问题 30 试析中国三大地区城市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31 试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关系 32 简论新时期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地理学方面的论文选题可以有很多方面,如:从地理教学的现状问题来出发,从对地理教学上的新改革方式来研究等等,可以参考的题目如: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地理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模式与策略;地理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等等,你可以来,58期刊网,看看。

论xxx(特殊气候)的成因与影响分析

学生管理系统论文题目怎样取

可以从(数据挖掘)的角度下笔开始写~

1、要简短而精炼:论文标题要要简短而精炼,过于冗长的论文标题不仅会给人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还显得很不利索。

2、要能准确表达论文主题:此外,论文标题还要能准确表达论文主题。现在不少人在起论文标题时,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标题起的过于笼统、标题无法扣文,这些错误总结起来其实就是没有准确表达出论文主题。

3、要足够醒目:另外,论文的标题要足够醒目,一个醒目的标题能让读者更容易注意到,从而进一步产生阅读的兴趣。

4、要包含关键词:为论文起标题时,要注意结合关键词来取,即标题中要包含关键词,包含关键词的标题容易被搜索引擎抓取。

论文标题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的重要信息点,同时又最能吸引读者,还能给读者最简明的信息提示,论文标题的选取方式如下:1.论文标题要用简明,精确的词语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强调的观点;2.论文标题要能引导读者去发现并准确的把握论文的要领;3.论文标题要能作为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主要依据。如此便可选取最好的论文标题

高中师德师风论文题目怎样取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63.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的关系探析 64.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65.陶行知师德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66.基于教师主体意识下的师德机制培育研究 67.关于生态文明社会下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68.略论当前师德建设的几种迷误及其出路 69.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70.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的生态价值、困境与破解路径 71.论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 72.师德师风建设的文化探求 73.结合陶行知精神探讨教师的师德建设 74.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75.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德培训策略 76.浅谈师德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7.试论师德修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78.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79.“传道守正”的师德传统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80.消极性教师伦理的缺失与构建--对我国现有师德体系的反思 81.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82.教师师德修养浅析 83.论师德建设的教化、内化和制度化 84.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转型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5.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86.浅谈教师独立人格塑造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87.加强学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88.对新媒体背景下师德建设实效性的思考 89.从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谈师德建设 90.试析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廉洁自律 91.论新时期教师发展与师德建设关系的探析 92.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93.现代性语境下师德建设的文化管理路向 94.“仁道”师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95.对师德失范事件频发的思考 96.寻求破解教育伦理危机与师德困境之道 97.澄清理念和改善政策是师德治理的根本维度 98.教师专业标准实施背景下的师德教育反思 99.比较视野下的师德规范建设 100.师德建设制度化的动力探析 101.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师德建设的困境及其突破 102.对师德建设中形式主义的思考 103.试述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104.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05.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 106.农村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困惑与思考 107.从中国古代教育的视角谈民办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108.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师德重建之路 109.基于道德学习视角的师德培训有效性探讨 110.结合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谈师德的养成 111.教育伦理、教育政策与师德治理 112.教育伦理学发展对师德建设的影响力研究 113.论师德建设的层级结构 114.师德失范与道德敬畏感缺失 115.浅谈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16.师德建设的道德困境与管理创新 117.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的运用 118.成才视角下师德素养和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探析 119.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重师德 120.浅论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121.文化精神视域下的师德失范探究 122.师德建设制度化本体研究 123.提升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素养 124.论社会转型期师德建设的难点及对策 1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机制研究 ;

关于师德师风的好题目:《教师一生,与花相伴》。

师德: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师德的民族。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

基本简介:

师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主题文章校训是一所学校气质与精神的集中体现。北京师范大学诞生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大幕开启之际,一百多年以来,学校坚持为中华民族崛起和伟大复兴培育英才,深深地溶入到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社会解放和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百年办学之路结晶出为北师大无数学子奉为人生圭臬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中国高 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校训精神正在激励着北师大人不断开拓进取,创造新的辉煌。1902年,中华民族面临危难时局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迎来了第一批大学生。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下,他们承载着振兴教育、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这批学生和此后走出校门的一批又一批北京师范大学学子,坚守爱国、进步的信念,书写了灿烂的人生篇章。北京师范大学培育人才,历来重视学与行两个方面良好品格的养成。1915年,学校提出“诚实、勇敢、勤勉、亲爱”的校训,要求学生勤奋攻读,品行端正,为人表率。此后,学校校训几经改动,有“以身作则”,“成德达材,建国基石”等等,但以爱国、勤奋、为人师表为内核的办学精神始终如一。长期以来,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子不仅以“学”,而且也总是能以自己的“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经历一百多年风雨历程,逐步形成了以对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高度责任感为核心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迅猛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也迎来又一个发展的高潮。学校不仅为中国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质师资,而且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了一大批高水平建设人才。时代在前进,学校在发展,学校精神也在不断升华。1996年,北师大资深教授、我国著名书画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启功先生总结概括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立即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既反映了百年师大办学历程、办学传统,又与学校当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成为师生立身之本。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古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它吸纳了中华民族教育传统之精髓,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古训息息相通。它凝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精魂。这所百年学府曾凝聚了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黎锦熙、陈垣、范文澜、白寿彝、钟敬文等为代表的一代代名师;培养了以李达、周谷城、侯外庐、张岱年等为代表的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又是启功先生在70多年从教生涯中的一个深切感悟。启功先生一生深受著名史学家、北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教诲,师生两代不仅都学业卓著,而且品行常为世人称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表达了启功先生对师恩的感念,更反映出北师大人对师道相承、代代永续,勤勉有为、勇为表率的教育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期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个字,庄重典雅,寓意深刻。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他指出,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实践校训关键在于师生的自觉性。所学能否真正成为师表,并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待旁人选举出来,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启功先生阐发校训的话,辞约而意丰。进一步学习和领会启功先生的阐释,我们认为“学为人师”之学,要求将“学”作为生命存在的基本状态,以“学”去积极分享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迈向丰富高远的人生境界。它要求学习者以开放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养成亲近书籍、崇尚学问、服膺真理的习惯;注重学品修养,追求学术创新,敢于发前人所未发,大胆地破除笼罩在真知上的种种迷雾,讲究学术道德和节操,杜绝投机取巧、欺瞒剽窃之举。“行为世范”之行,蕴涵立身处世两个层面,立身要有爱国之心,存民族大义,树远大理想,养浩然正气。处世要有历史使命感,关注国计民生,以天下为己任;要有社会责任感,心系人民群众,满腔热情服务社会,有纪律,讲文明,顾大局,积极投身于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实践活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从“学”与“行”的关系看,二者不可偏废,相辅相成。崇高德行的养成要靠学问修养,高洁的品行又为“学”提供保障。“学为人师”与“行为世范”二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突出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理想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全体师生将治学与为人、认识与实践、知与行在高标准上统一起来。莘莘学子不管是在校学习时,还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要不断学习进步、求真创新、敬业乐群、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与“行为师范”二者的统一,应当体现在一个人一生不懈地求知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在“学”与“行”的关系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格言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其内涵,但它们偏重于对一种事实的静态指认,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强调一种追求卓越人生的状态,它将“学”与“行”统一在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中,更突出了人生有为的强烈进取心。“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遇到各种困惑,有了困惑就要多方学习、多方探求,这样才能使认识水平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学问无止境,人生探索的道路亦无止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概括了北京师范大学对全体师生的期望和要求,集中地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想。同时,由于它恰当地表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薪火相传的教师教育理念,因此也成为新时期中国教师教育普遍追求的目标。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引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勉励广大人民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展现了丰富高远的人生追求,总是能够给每个接触它的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启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它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人们砥砺人生的座右铭。多年来,社会各界众多人士广泛地引用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称赞这一校训。可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既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在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始终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之一,在校园内开展了校训精神的学习和宣传活动。在当前大学校园内学风、教风、校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全体北师大人都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的载体和履践者。实践校训,就要求教师清醒地认识肩负的使命,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负起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的引导责任,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实践校训,就要求广大学子不懈追求更完美的人生经历、更大的人生价值和更高洁的人生境界,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勇于实践,努力奉献社会。 实践校训,关键在于落实,每一位师生都应在实际行动上,真正以校训精神为鞭策,争做世人的楷模。惟有如此,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才会形成;惟有如此,学校才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惟有如此,一代又一代新人才会在创建和谐美好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其人生才会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不懈追求中走向卓越。 2)①师德反思材料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通过认真学习,观看录像,深刻反思,联系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根源,统一思想,提高了认识。端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端正教风,努力使自己成为乐于奉献,勇于创新,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素质的教师。一、对照检查,我个人重点存在以下问题:1、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够强,工作中没有精益求精的思想,不重视思想业务学习和提高。2、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管理所有的学生缺乏耐心、细心和爱心;3、不尊重家长、不能友善地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对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喜欢指责、训斥学生家长;二、改进措施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现念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2、加强自我改革、提高综合素质我要努力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便自己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只有狠下决心,提高对业务知识更新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学习,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问多想,多向同行请教、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3、剖析自己、虚心接受、更快进步我知道严于剖析自己,需要一些勇气和信心,但它是对自己高度负责的一种表现,剖析自己的过程是正确认识自己,深刻认识问题的过程、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具体行动也是对自己的实际考验。回首二十二年教育生涯,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也体验过失败的滋味,历经无数次的挑战和挫折,但天道酬勤,我相信,我会不断的自我更新,不断的完善自我,为党的教育事业拼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相信,我和我的学生们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辉煌。②师德,人们都愿意将它解释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所有为师者均应遵守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我认为,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符合社会规范,又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它是教师群体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总和。师德的内涵,也是经过长期的积淀而被人提炼而成的。它与时俱进,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特征。不同时代的教师就应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 一、 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必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教师来说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再次,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我觉得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二、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 1、人文关怀,精神建构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 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3、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4、乐于奉献,实现自我 教师需要一种奉献精神。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我会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不断追求成功。建立平等的思想,建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为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德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我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自我,我会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师德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我会努力成为“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好教师。3)师德总结: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是教师事业成功的保障,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做“合格的教师”,仅是最基本的职业境界,而做“人师”才是最高事业境界。在当前形势下,学校教师队伍强调以师德教育为主线,使广大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敬业奉献精神,为人师表形象和勤勉廉洁作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法治观念与民主意识。我正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方法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科学的思想方法、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我正是这么要求自己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忠诚教育事业,把“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才能不辜负“教师”这一称号。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实现“以德立教”、“以德育德”。我热爱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我认为现在“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落后了。因此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开拓知识面。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性要求教师要严谨治学,重规律,我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教育教学技巧,把握教育契机,采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我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工作中我还应作到以下几点:一是从民族振兴、国家兴旺发达的层面上认识,我们培养的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人才,关心今天的学生,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其二,就是设身处地的为每一个学生家庭着想,当前,每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家都期盼着自己孩子能成才、成人,而成功与否与我们的教育息息相关。其三,要接受一个现实: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孩子可能在不同的方面获得成功,孩子调皮,犯错误是正常的,要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其四,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师生的交流勾通,促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