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成都日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

成都日报总编辑

1993年12月1日,第一张《成都商报》(内刊,试刊号)在成都人民北路林业厅的老砖房内问世。1994年1月1日,作为成都市工商联合会下属的内刊《成都商报》创刊。当时由来自四川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的副主任何华章任常务副总编辑、社长、总编辑,来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陈舒平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初步具备了现代都市报的模式。《成都商报》因是内刊,不允许公开发行、从事广告经营,只得谋求正式刊号。1995年2月与《生活科学报》合并而得到全国公开发行刊号,只能忍痛更名为《成都科技商报》,1995年8月18日,复更名回到《成都商报》。当时全国仅有“晚报热”,《成都商报》一开始便出早报,与雄居几十年的《成都晚报》形成强大竞争。此时的《成都商报》由何华章主持报社全面工作、陈舒平主持内容采编工作,再加上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曹万声(笔名曹显声、曹耀元)任总编助理主持广告经营工作,主要由这三人开始了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创造特殊神话的创业之路。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与《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都市报”和“报业传媒”的概念开始兴起并蔓延全国。1997年5月,成都商报在华西都市报对面买下五层亚太大厦,从破烂的林业厅老砖房跃进了无纸化办公。看到别人的成功,许多人均摩拳擦掌急欲效访,从1997年起,成都很快诞生(或改版诞生)了《商务早报》、《蜀报》、《天府早报》、《四川青年报》等大型都市类报纸。成都一下子就滋生出7家大型市场化都市报,加上其它报纸,日报就有20多家,现代都市报大战最猛烈的硝烟在成都上演,成都也就成了“中国报业第一城”。1997年12月,成都商报投资1.23亿元组建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曹万生任总经理。1998年1月,成都商报率先在中国西部报媒实现无纸化办公。1998年底,《成都商报》发行、广告跃居西部报媒第一,成为主流强势媒体。1999年7月,成都商报旗下成都博瑞投资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四川电器而“借壳上市”,成为“中国报业第一股”(后改名“博瑞传播”,代码600880)。2001年,成都市推出《成都日报》,新创刊的《成都日报》被定位为中共成都市委机关报,而原来的成都市委机关报《成都晚报》则被重新定位为市民报,并计划成立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晚报》、《成都商报》划归该集团管辖。至此,受够了竞争之苦也尝尽了竞争之甜的成都商报被“收编转正”,原商报社长何华章先出任新成立的《成都日报》总编,后进入成都政界,《成都商报》的总编由陈舒平出任。2002年9月,《成都商报》成为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中的一员。2005年2月,成都商报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第三届全国地方报纸管理先进单位”。2006年12月,《成都商报》成为成都传媒集团中的一员。2007年9月,成都商报入选全国新闻出版业纳税百强,2006年度单张报纸年纳税额全国第二。2008年1月,成都商报入选 “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传媒”“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报业案例”。2008年2月,成都商报第二次入选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2008年6月,成都商报以26.12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第五次入选“中国最具价值500品牌”。2008年6月,成都商报入选2007年度中国最具品牌传播力强势媒体30强、“四川第一都市报”。如今,成都商报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均受到社会肯定,被誉为“西部第一都市报”,品牌价值达26.12亿元。广告收入连续保持15年增长,2008年广告收入近9亿元人民币。

1981.09-1985.07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1985.07-1991.06 四川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编辑;1991.06-1993.09 四川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副主任;1993.09-1994.06 成都商报社常务副总编辑;1994.06-2000.12 成都商报社总编辑、社长;2000.12-2001.06 成都商报社社长;2001.06-2001.08 成都日报社总编辑;2001.08-2002.09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临时党委副书记、编辑出版委员会总编辑、经营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成都日报社总编辑;2002.09-2002.12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编辑出版委员会总编辑、经营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成都日报社总编辑;2002.12-2003.08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2003.08-2003.08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2003.08-2003.09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2003.09-2003.10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2003.10-2006.02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成都市贸促会会长;2006.02-2007.12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成都市贸促会会长,成都市台商投诉中心主任;2007.12-2008.01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兼),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成都市贸促会会长,成都市台商投诉中心主任;2008.01-2009.04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2009.04-2011.11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兼);2011.11-2012.03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兼);2012.03-2012.04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2012.04-2012.05 中共遂宁市委副书记,遂宁市人民政府代市长、党组书记;2012.05-2014.04 中共遂宁市委副书记,遂宁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四川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十届四川省委委员。

成都日报总编辑高齐强

高齐强结局被抓了。

这说明过山峰强迫高启强跳楼时,安欣肯定及时赶到了。要不然高启强很难活下来。无论是过山峰还是黄瑶,都不会放过高启强。因此,高启强的结局是,被安欣所救,最后主动自首。一旦高启强被捕,那赵立东也就会被拖下水。毕竟,高启强的证词,就足以让指导组调查赵立东。

最终,赵立东和高启强都被被判处死刑,京海重归祥和。而安欣和徐忠,也会因扫黑除恶有功,被国家表扬,最终两人事业双双晋升。至于感情方面,安欣和孟钰的最后一次摊牌,证明了他们从未放过彼此。按理来说,两个人现在没有了任何阻碍,理应走到一起。

不过,该剧的导演徐纪周表示《狂飙》的结局是惨胜,而不是爽剧。因此,安欣和孟钰只能点到为止,以遗憾收场。

高齐强的成功之路

高启强这个人物角色悟性高,通过借力借势,整合了京海市的关键人脉资源、项目资源以及背书资源。但是这些能力要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才行,贪婪让高启强偏离了方向,与正义背道而驰,等待他的终将是法律的惩罚。

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些能力才能有他的价值存在。资源整合的核心就是提升客户的价值,将市场资源、能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有机融合,把价值对等的资源优化配置,最终产生彼此共赢的局面。正确价值是关键,共赢是重点。

被大家喻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在他一生中很多的传奇故事都跟“借”字有关:借天时、借地利、借人和、借荆州、借东风、草船借箭、借火、借雨、借思维等。所以他是借又不是借,事实上他是在做整合。

假如用一个字来替代资源整合,最好的就是“借”。借万物以御天下,借天时地利之和圆成功之梦。

没有。高启强是电视剧《狂飙》中的人物角色,剧情介绍:高启强早就明白了,只要自己这一生能安稳度过就行了,有了孩子不就有了软肋,也就有了被攻击的地方,但是没有孩子,也没有那么多负担了。《狂飙》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立意深度等方面也给当下的刑侦剧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成都商报何总编辑

1993年12月1日,第一张《成都商报》(内刊,试刊号)在成都人民北路林业厅的老砖房内问世。1994年1月1日,作为成都市工商联合会下属的内刊《成都商报》创刊。当时由来自四川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的副主任何华章任常务副总编辑、社长、总编辑,来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编辑陈舒平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初步具备了现代都市报的模式。《成都商报》因是内刊,不允许公开发行、从事广告经营,只得谋求正式刊号。1995年2月与《生活科学报》合并而得到全国公开发行刊号,只能忍痛更名为《成都科技商报》,1995年8月18日,复更名回到《成都商报》。当时全国仅有“晚报热”,《成都商报》一开始便出早报,与雄居几十年的《成都晚报》形成强大竞争。此时的《成都商报》由何华章主持报社全面工作、陈舒平主持内容采编工作,再加上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曹万声(笔名曹显声、曹耀元)任总编助理主持广告经营工作,主要由这三人开始了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创造特殊神话的创业之路。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与《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都市报”和“报业传媒”的概念开始兴起并蔓延全国。1997年5月,成都商报在华西都市报对面买下五层亚太大厦,从破烂的林业厅老砖房跃进了无纸化办公。看到别人的成功,许多人均摩拳擦掌急欲效访,从1997年起,成都很快诞生(或改版诞生)了《商务早报》、《蜀报》、《天府早报》、《四川青年报》等大型都市类报纸。成都一下子就滋生出7家大型市场化都市报,加上其它报纸,日报就有20多家,现代都市报大战最猛烈的硝烟在成都上演,成都也就成了“中国报业第一城”。1997年12月,成都商报投资1.23亿元组建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曹万生任总经理。1998年1月,成都商报率先在中国西部报媒实现无纸化办公。1998年底,《成都商报》发行、广告跃居西部报媒第一,成为主流强势媒体。1999年7月,成都商报旗下成都博瑞投资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四川电器而“借壳上市”,成为“中国报业第一股”(后改名“博瑞传播”,代码600880)。2001年,成都市推出《成都日报》,新创刊的《成都日报》被定位为中共成都市委机关报,而原来的成都市委机关报《成都晚报》则被重新定位为市民报,并计划成立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晚报》、《成都商报》划归该集团管辖。至此,受够了竞争之苦也尝尽了竞争之甜的成都商报被“收编转正”,原商报社长何华章先出任新成立的《成都日报》总编,后进入成都政界,《成都商报》的总编由陈舒平出任。2002年9月,《成都商报》成为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中的一员。2005年2月,成都商报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第三届全国地方报纸管理先进单位”。2006年12月,《成都商报》成为成都传媒集团中的一员。2007年9月,成都商报入选全国新闻出版业纳税百强,2006年度单张报纸年纳税额全国第二。2008年1月,成都商报入选 “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传媒”“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报业案例”。2008年2月,成都商报第二次入选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2008年6月,成都商报以26.12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第五次入选“中国最具价值500品牌”。2008年6月,成都商报入选2007年度中国最具品牌传播力强势媒体30强、“四川第一都市报”。如今,成都商报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均受到社会肯定,被誉为“西部第一都市报”,品牌价值达26.12亿元。广告收入连续保持15年增长,2008年广告收入近9亿元人民币。

2018年11月,陈海泉调任成都电视台副台长,李少军出任成都商报总编辑。

陈舒平,《成都商报》总编辑,中国十大报业创新领军人物;中国最具影响力“媒体广告经营一百人”;享受政府津贴优秀专家。陈舒平,男,汉族,成都商报社总编辑。1985年从四川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四川人民出版社,历任编辑、编辑室副主任。1993年参与创办《成都商报》,历任成都商报总编助理、副总编辑、总编辑。现为成都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成都商报社总编辑。作为创办都市报的先行者之一,14年来,陈舒平和前任一起,坚持“创新、务实、理性、开朗”的办报理念,逐步形成“权威、公信、主流、大报”的办报方向,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优秀团队,将《成都商报》从一张内部小报办成了深受读者尊重和喜爱的主流大报,在内容、形式、创意、发行、广告等方面领跑行业前列。陈舒平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从四川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四川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93年参与创办成都商报,历任成都商报总编助理、副总编辑。2000年12月,任成都商报总编辑。2002年9月起,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成都商报党委书记、总编辑,成都市记协副主席。曾获得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所编图书获得中国图书奖,撰写的系列评论《龙年十评》获2000年度四川新闻奖一等奖和成都新闻奖一等奖。是四川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成都晚报编辑

张新泉 张新泉(1941—),原名张新荃,生于四川富顺。曾任《星星》诗刊常务副主席、编审。出版的诗集有《男中音和少女的吉他》、《人生在世》、《鸟落民间》等。 王尔碑 原名王婉容。四川盐亭人。1949年肄业于重庆南林学院外文系,1951年又毕业于北京新闻学校。历任《川北日报》及《四川日报》文艺部编辑、记者,副编审。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4楼蒋蓝 蒋蓝(1965- ):当代先锋诗人,思想随笔作家。1986年开始诗歌创作,2000年加盟古古图书工作室,同年加入非非主义。已出版有《词锋断片》等20多部个人著作。现为成都晚报编辑。 周世通 周世通,笔名:丁乂 、野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作协全委委员。1968年生于四川营山,摄影写诗写小说。从1986年至今,作品散见于国内外数十种报刊及收入多种选本并被译成11种文字采用。出版《浪漫之旅》《彳亍的野风》诗集两部,诗合集一部,编著《中国西部文学书系》12卷近300万字的文字著作。其作品荣获四川文学奖及国内多项奖。周伦佑(1952-),重庆市荣昌县人,知名诗学理论家,非非主义代表诗人之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地下诗歌写作;1986年为首创立非非主义,主编《非非》、《非非评论》两刊。自1995年起与北京大学青年学者王宁、张颐武合作,策划并主编“当代潮流·后现代主义经典丛书”(已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两辑共10种)。出版有:《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诗集)、《燃烧的荆棘》(诗集)、《反价值时代》(理论文集)、《成名学构想》(学科专著)等多部汉语文学及学术著作。此外,还编选有:《打开肉体之门》、《亵渎中的第三朵语言花》、《破碎的主观铜像》、《迷宫中的死亡图案》、《仙人掌梦幻之女》、《脱衣舞的幻灭》、《后现代主义的突破》等多种当代前沿文学思潮选集。现为自由作家。朱晓剑 0位粉丝 柏桦(1956- ),出版的诗集有《表达》。朱晓剑 0位粉丝 白鹤林(1973-),原名唐瑞兵,1973年生,四川蓬溪人。作品入选《70后诗人诗选》、《中国诗歌年鉴》、《中国诗选》、《汉诗发展资料》、《巴蜀—人物》、《当代诗歌评论300篇》等。著有诗集《四个短途旅行》、《五人诗选》。“终点”发起者之一。现居四川绵阳。朱晓剑 0位粉丝 何小竹(1963- ),非非主义诗人之一,出版的诗集有《梦见苹果和鱼的安》(1989)、《回头的羊》(1991)等。朱晓剑 0位粉丝 胡亮,生于1975年,四川蓬溪人。全国著名诗歌评论家,第三条道路金牌评论。诗文被收入多种文集。近期潜心于构建“元批评”理论体系,编选大型同人诗歌刊物《元写作》。朱晓剑 0位粉丝 吉木狼格(1963-),彝族。1963年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现居四川西昌。1983年开始诗歌写作。“非非”诗派重要成员之一。朱晓剑 0位粉丝 李亚伟(1963- ),莽汉诗人之一,诗作收入《后朦胧诗全集》(1993)。朱晓剑 0位粉丝 流沙河(1931- ),原名余勋坦,出版的诗集有《农村夜曲》(1956)、《流沙河诗选》(1982)、《游踪》(1983)等。朱晓剑 0位粉丝 廖亦武(1958- ),诗作收入《后朦胧诗全集》(1993)。朱晓剑 0位粉丝 林童(1963—),原名刘丹俊,四川邻水人,第三条道路写作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美之殇》。 李拜天(1971-),祖籍河南,现居成都。曾与朋友创办民刊《诗界》。现供职于《星星》诗刊杂志社。诗作散见《诗选刊》、《人民文学》、《诗歌月刊》、《诗潮》、《星星》诗刊、《诗林》等报刊杂志,并入选各种诗歌选本。随笔散见各地晚报日报都市报等报纸副刊专栏等。作品入选《中国网络诗人100家作品选》、《2002中国年度最佳诗歌》、《2005年中国诗歌精选2005中国年度诗歌》等多种选本。著有《深夜与词语交谈》、《前天以前》等书。

2019年1月5号星期六下午,这天虽然是24个节气的小寒,天气却不冷,成都冬天少有的太阳照在身上感到暖暖的。按《行脚成都》编辑朱晓剑老师的通知,在桃蹊书院举行《行脚成都》作者、读者、新春茶话会。我己是第二次到这里参加活动了,不到两点就轻车熟路的来到书院的三楼。唐劳绮、葛加林、王耀川、岳开贵、张浩明、莲子及一些不认识的老师己早早地来到了会议室。与熟悉的老师打了招呼后正准备坐下,听到有老师在说:怎么没有水呢?我才细细的看了下,桌面上茶杯和茶叶到是有的,开水瓶却没有。这些年纪大的老师们都是离不开喝水的。因上次来过,知道书院的情况,我急忙的下到一楼,吧台边,两个年轻的女孩一边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一边忙着烧水。我向她们说明情况后,她两将刚烧开的水给了我两瓶,并说到:我们这里也是等着要开水。我知道这个书院也是真的不容易,整个一楼完全是免费向市民开放,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而老板还得请工作人员等等。因我家有开实体书店的亲戚,我深深的体会开实体书店的不容易。两瓶水拿上楼,很快就没有了。又下去换开水瓶,水还没开,我站在那里打量了一下书店,宽敞明亮的书店里,各种图书分类整齐地排放在书架上,高、低合适的桌、椅坐满了不同年龄的读者。有的安静的在看书,有的一边看书,一边记着笔记,有的指着书上的某一页与同伴低声地交谈着。我望着眼前的景像,心想:住在这一带的居民真的好福气!有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可以看书、查找资料。在这寸土寸金,时间就是金钱的商品社会,怡福路社区与毛边书局的老板所做的这件事真的是功德无量。当我再次把水拿上三楼会议室时,又来了很多不认识的人,他们大概把我当作是工作人员了吧,指着自己的位置说:“给我这里来杯茶吧”。我心里也暗暗地好笑,为了我们这个《行脚成都》“大家庭”,我索性就当一次“工作人员”吧!两点半,会议开始。如上次的活动一样,成都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喻峰担纲活动主持,成华区电视台也来到现场对此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成都晚报》副刊首席编辑李杨、《晚霞报》编辑、四川省散文学会副长何一东老师各自介绍了他们负责编辑的报纸副刊的当下架构及关于成都稿件的撰写等系列话题。成华区文化馆馆长、《沙河风》主编蒋松谷老师介绍了成华区文化刊物《沙河风》的情况,金牛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上风》杂志编辑王大可老师,在会上介绍了金牛区作协的每月十五的文学活动,同时,介绍了《上风》杂志,这是紧扣金牛区发展的一本人文刊物。《成都晚报》副刊年轻编辑杜均老师介绍了《成都晚报》的发展情况。摄影家葛加林老师也在活动现场讲了话,这位从事摄影工作多年的老人,去年以80岁的高龄登上了珠峰,刷新了成都人登珠峰的记录,是一位值得受人尊敬、佩服的老人。何定镛老师是成都的媒体专家,同时也是优秀的作家,在会上,他讲述了做媒体、写作的故事。媒体人、作家郑光福老师在活动中谈到了文史写作,不能仅凭经验、资料写作,更要脚踏实地地走访,这样才能取得一手素材。成都手机摄影达人冯晖老师虽然脚因打球受伤,但他持着拐杖也来到现场教大家如何进行手机摄影。在《行脚成都》上投稿,除了精彩动人的文字外,再加入技术高超的照片,那将是多么完美的一篇文章啊!诗人、书法家李兴辉老师在会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谈到了文史不分家,对如何撰写好《行脚成都》文章进行了阐释。在会议下来后的交谈中我才知道李兴辉老师曾经也是住在少城长顺下街竹叶巷的人,我们彼此一摆起长顺街的人、物、和一些店铺都是那样的熟悉和了解,又钩起了我的长顺街情结。尔后的自由发言、交流更是让活动气氛充满了掌声和笑声。全体人员下楼到书院大门合了影后,回到三楼自由交流。我坐在崔显昌老师旁边,这位80岁的前《龙门阵》杂志的老编辑,用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从住家的天府新区来到这里,虚心的听着各位老师的讲话,不时给以讲话人真诚的鼓掌。并给我指出写本土文化文章的要点,他说:“写本土文化的文章,要注意加一些地方用语,这样文章看起来更有本土风味和活力。并且说到:“等我学会了往平台发文章的操作,争取也给《行脚成都》作点贡献,这么久了,光“坐席”,不“上菜”,实在不好意思。”崔老师真诚的指教让我受益匪浅。这次活动,与热心地爱在《行脚成都》文章后面留言的网名“萧老九”萧老师的认识也颇有意思,我在《行脚成都》的留言上看到萧老师报了名要来,想拜访下这位与我曾经都住在少城、并且热心地给我文章留言的老师,我问王耀川老师知不知道萧老久老师来了没有?他指着我对面的一个老大姐说:就是她,而我还一直拿眼睛在男同胞人群里找,总以为萧老九应该是一个男老师。这时萧老师也知道我就是爱写长顺街文章的那人,走向前来拉住我的手,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她说就是想来认识我一下,也在寻找我。我们坐在一起,就像与李兴辉老师一样,都曾经生活在少城,都有很多共同语言,聊得很开心,用萧老师的话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参加这个活动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感谢朱晓剑老师创建了这个《行脚成都》公众号,是它让我们这些喜欢这座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的老成都人、新成都人都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同时,希望在新的一年,《行脚成都》越办越好,将有更多的老成都人、新成都人都积极地参与到《行脚成都》之中,用不同的方式打捞、发掘和守护这座城市的记忆。

渭南日报总编辑

你要他的画啊 还是什么

精选竞聘演讲稿范文集合5篇

演讲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演讲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你知道演讲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竞聘演讲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们,同事们:

大家好!有一句格言这样说道: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凭着这句话,也凭着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我站在了这个演讲台上,今天,我要竞聘的职位是办公室副主任。首先,感谢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在此次改革中充分展示自己,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次检验。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以便大家对我有一更全面的认识:我叫***,今年31岁,会计学专科,党校档案管理本科。我于1997年分配档案馆工作,20xx年调入报社,到报社后从事档案、文件收发和财务工作。**年至今从事****工作。工作以来我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正是我这样一种敬业精神使我走到今天的岗位上来,我曾****等多个荣誉称号。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今天,我也是带着自信而来的,我的自信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较好的个人综合素质。

我思想进步,立场坚定,具有谦虚、谨慎、诚实的态度,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做事讲原则,严格遵守职业纪律,服从领导,听从单位安排,廉洁奉公、为人正直。以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本份做人,踏实做事,力求做一个高尚、纯粹的人。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服从领导、服从组织,积极参加单位的政治学习,遵守组织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坚定全心全意为一线服务的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我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我从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从事过多项工作。不同的工作经历,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办公室工作的运行规程,公文起草、后勤管理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办公室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对办公室财务管理工作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我认为,这是做好办公室主任工作的重要条件。

第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我为人随和、热情大方,在工作中能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协调各种关系,提升凝聚力,做好各种工作。对上我能与上级领导较好地沟通和协调,及时汇报工作情况,同事之间能够友好和睦地相处,对下我能约束职员,带好队伍,履行好副主任的职责。特别是在****期间,更是使我是管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我还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较强。在工作之余还经常出去采访,这些稿子都是由我来完成的。无形中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曾写了一些有分量的稿子,得到领导的肯定。

如果承蒙领导厚爱,让我走上办公室副主任的领导岗位,我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工作中。下面,我简单谈一下对工作岗位的认识及工作设想。

第一、我将扮好三个角色。

“三种角色”即“助手、领导和朋友”。

一是当好主任的助手。做到组织上服从而不盲从,奉命而不唯命,善上而不唯上;工作上主动而不盲动,当助手而不甩手,融合而不迎合;思想上尊重上级,帮助主任排忧解难。

二是做好员工的领导。与职员多沟通,熟悉分管部门的工作情况,找准工作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有效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工作。

三是当好同事的朋友。在工作中和生活上多关心同事,急同事之所急,想同事之所想。

第二、突出“勤、细、实”三个字,做好后勤管理。

后勤工作的特点要求我们具有“勤、细、实”的工作作风,其具

体是指:

一是做好报社机关行政后勤,要做好一个“勤”字。我们办公室要在“勤”字上认认真真地做文章,做各部门工作强有力的后遁。要做到平时嘴勤、手勤、腿勤,为领导和职工排忧解难,以“及时、高效、热忱、周到”为标准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要突出一个“细”字。我们办公室负责的工作具有“一多”、“二广”的特点。其中既要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办公用房管理制度,还要负责餐厅的日常管理,**、**、**等工作,这些工作虽小但涉及面广,很多工作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因此在安排工作时尽可能地把问题考虑细一些。既兼顾到各项工作,又能处理好轻重缓急,在细节中体现全局,在细节中关照全局。

三是要突出一个“实”字。办公室工作必须务实,“办好实事一桩,胜过空讲道理一筐”,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只求实打实。

第三,创新工作方法,将财务工作做好,做实。

古人云:“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在财务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内部财务控制。我将加强对财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编制收入预算,开展经济分析,保证和监督有效,确保预算的正确执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认真办理各项财务事宜,及时、准确、完整的记账、算帐、结帐。定期向上级领导报送财务报表。妥善保管好各种凭证、帐簿、报表和票据存根,以备查验。定期进行季度和年度财务情况分析,及时向领导全面准确地反映财务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立足本职,做好检查工作。我会努力做好财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合理设置财务核算项目,及时记帐、算帐、结帐,保证财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实行帐钱分管,建立现金日记帐,做到日清日结,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及时向有关监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在做好对所辖工作的同时主动接受上级领导的监督和检查。

三是以效益为中心,积极为报社节约开支。我将做到费用与业务收入同步浮动,即:将成本费用与业务收入情况连锁挂钩,实行成本费用计划动态管理,做到增收增支,减收减支。把员工的个人收益与报社的增收和资金的回笼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提高我报社效益。同时不定期地开展清理核查工作,及时结转资产,避免高额帐外负债,积极为报社节约开支。

第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我深知当今时代是一学习的时代,不学习终将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并从三个方面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一是要加强理论的学习,熟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学习专业知识,特别要学习组织、干部、人事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努力成为精通业务上行家里手。三是丰富自己的基础知识,多学习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辅助知识,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为做好工作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尊敬的领导、评委,俗话说:“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我希望组织能给我一个施展抱负挑战自我的平台。如果有机会为大家服务,我愿将此次竞岗的激励化做永恒的动力,竭尽全力,履行好自己的承诺!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今年XX岁,大专在读。XX年入行以来,我先后作过行政、储蓄,经警等工作,工作中,我勤奋好学,熟练地掌握了各种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工作中表现了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多次参加市行的业务技术比赛,连续三年被评为业务标兵,并被评为20xx年度先进个人。我自认有能力有条件竞聘XX支行副行长一职。

首先感谢支行领导给我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希望我站在这里没有让大家感到意外,这次竞聘对我来说可谓一个崭新的开始,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大家看到的将不再是那人不求上进,安于现状的XX了,今天,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将是一个积极上进,充满自信的XX。

一、参加本次竞聘的原因

首先,源于自己价值的实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从事储蓄工作已有10年了,我自认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渴望能在一个新的岗位上锻炼一下自己,二级支行副行长这一职务既能锻炼一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力,又能锻炼一个人的组织管理能力,所以,我希望给自己一个提高工作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且我自信有能力适应这个岗位的工作。

其次,源于这个工作带来的挑战。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XX支行储蓄存款呈自然负增长,这与存款指标的逐年增长显然不对称,这就加大了工作的难度,我很愿意去迎接这份挑战,用自己的努力开创出一条的工作思路,为领导分忧,解决问题。

再次,源于一份XX情节。XX支行工作的难度大家有目共睹,但我在千山路支行工作已近10年,可以说是与XX同兴衰,共荣辱,所以,我对XX支行有一种责任感,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不断发展,做出成绩。

二、参加本次竞聘所具备的优势

首先,我在XX支行具有良好的客户基础。我在XX支行从事储蓄工作,至今已有10年了,我通过在储蓄窗口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与XX支行较为稳定的储蓄客户都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由于XX支行绝大部分对公客户在我行都有储蓄业务,所以,在工作中与对公客户也有业务合作,也建立了与对公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上门服务,对XX、XX等大客户的情况都比较了解。良好的客户基础将会帮助我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更好地开展工作。

其次,我在XX支行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我在日常工作中,能做到任劳任怨,对同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热心帮助其解决;始终坚持上门服务,另外,我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适应新业务的要求。我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连续三年被评为业务标兵,20xx年被评为先进个人。这些荣誉是大家给我的,它反应了大家对我的信任,相信这份信任将会成为我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

三、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如果我竞聘成功了,我今后的工作任务就是如何作好支行长的助手,协助他把支行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一)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储蓄工作质量。

储蓄客户不同于对公客户,他与银行之间不存在其他关系,就是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那么如何让客户在林林总总的银行中选择我们就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我们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存在,但服务质量的好坏绝对是老百姓最先考虑的因素。所以,提高储蓄存款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最好是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前我们帮助老人写凭条,不厌其烦地与聋哑人进行手势交流就是最为简单的个性化服务,都收到了很

好的效果。当然,我们现在没有条件提供更进一步的个性化服务,但至少,我们应该为客户

提供周到、温馨的服务,真正作到将心比心,用真心的服务换取客户的忠诚。为此,我将协助支行长,一方面加强储蓄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端正的服务态度;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提高业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总之,我们将尽力保持储蓄存款的稳定。

(二)协助支行长作好吸存工作

今年,XX支行的存款任务是XX亿元,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近年来,XX支行存款的增长完全是职工吸存工作的成果,若完全依赖以往的吸存思路恐怕很难保证存款任务的顺利完成。只有广开思路,真正能走出亲戚朋友的圈子,走出银行柜台,才能使存款额有质的飞跃。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协助支行长一方面作好现有大客户跟踪走访工作,达到稳定现有客户,保证现有对公存款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存款信息,不断发掘市场潜力,开发优质客户,把吸存工作真正做大。

另外,我将会加强业务学习,特别是会计业务知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业务全面,能力强的领导的好帮手。

再一次感谢大家给我的这个机会。如果我这次能够竞聘成功,我将为支行的发展不遗余力;如果我未能竞聘成功,我将继续立足岗位,培养和锻炼自己,保证下一次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更加出色的XX。谢谢。

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今日我站在这里参加竞岗演讲,心情十分激动。首先非常感谢局党委给了我们这个展示自我、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平台。虽然本次让我们竞岗的这个既虚又实的职位,对于一个已到而立之年的我来说,诱惑不是很大。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是我们光荣的使命和应尽的义务。

在当前,时代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信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改变农业生产落后局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农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好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信息化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我94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几年来一直在原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担任过团支部书记。去年由于机构改革,被调到了局办公室,主要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和文字工作。在这一年多的工作时间里,我得到了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的亲切关怀和悉心帮助。我丝毫不敢辜负领导们的殷切期望。勤勤恳恳,不记辛苦,不断进取,在思想上和能力上都有了不少的进步。同时在工作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快速完成众多高质量的文字材料,胜利完成区委区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检查任务,以及为我局的农业信息化平台的不断完善,努力为我局争取省农业厅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和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项目资金,为我局荣获20xx年度全省业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等方面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今日面对着局党委推出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兼农业信息中心主任职位的竞选。我仔细思量,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同时也深信自己能够胜任。

其一,四年的农校学习让我学到了较丰富的农业技术和农学知识,这是我能较好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学知基础;

其二,1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在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身上学到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今后较好开展工作的能力基础;

其三,一年多的农业信息化工作过程,使我积累了很多如何更好的运用自身具备的电脑网络知识和农业知识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教训和经验,这也将是我今后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把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红火的开展,具备了他人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其四,我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在我幼小的时候,看着父亲被扁担压弯的脊背,手掌中如化石般坚硬的手茧,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如何为农民改变艰苦的作业环境,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科技含量,有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更是我小时候就树立起来的愿望,这份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情感,将是我干好工作的不竭动力;

其五,我年轻,爱学习、有冲劲、有干劲、有较强的公仆意识和自律能力再加上我诚恳待人的为人态度,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等等。这都将是我很快进入角色的优势条件,我也非常自信能够圆满完成这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同时我也非常希望能得到各位的认可。

当然无论这次竞岗的结果成功与否,对我个人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考验。即使落选我也都将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职位本身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其职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为农业事业的全面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渭南日报》,搭建了这一个平台,感谢报社领导,提供了这一次机会,使我能够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更感谢在场的各位给了我参与这次竞聘的勇气和力量,在此我要向各位真诚的道一声:谢谢!

我叫屈文平,今年30岁,20xx年大学毕业后,在《渭南广播电视报》担任编辑、记者,20xx年12月应聘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经济新报》,在该报财经部和产经新闻部,担任编辑、记者,20xx年6月再次回到《渭南广播电视报》,担任该报〈秦东楼市〉专刊主编,20xx年进入《渭南日报》社。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黄河周末》主编,《黄河周末》是渭南日报创立最早的一份周末专刊,在这份专刊上溶入了很多前辈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所以竞聘这个岗位,我感觉压力很大。但我有信心,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把这份专刊做好。

如果竞聘成功,那么,我将通过两方面来为专刊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一方面,我将不断地提升专刊的品质,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专刊的品质直接决定专刊的生存。为此,我将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1)不断创新专刊栏目设置,围绕市场、围绕读者,随时调整专刊栏目设置,使其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市场;

(2)加大专刊的主题性策划,在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以及边缘文化等方面寻找热点和焦点,为专刊营造新的看点和亮点;

(3)在提高专刊编辑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特邀撰稿人队伍,使其成为专刊采编力量的一个有益补充。

另一方面,我将全力以赴提升专刊的经济创收能力,力争使《黄河周末》20xx年经营收入达到30万元。为实现这一经济目标,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内部培养或外部资源嫁接的形式,努力组建一支既懂新闻又懂经营的专刊记者队伍。

(2)、在其它专刊所没有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努力培养和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目前还有餐饮美食、美容、健身等很多行业,是其它专刊所没有涉及的,这为《黄河周末》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3)加大专刊的活动策划,好的策划和好的创意,就是财富,我将努力带领《黄河周末》专刊团队,以特刊、增刊、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努力为专刊营造更加宽阔的经济增长空间。

(4)加强与兄弟专刊、兄弟媒体间的互动合作,采用借力发力、借鸡下蛋、借船赶路的方式,努力实现经济创收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如果竞聘成功,我一定会严格遵守报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服从报社领导,听从报社领导统一指挥,带领专刊团队,把《黄河周末》打造成渭南日报一份更加成熟,更加完美的专刊!

最后提前预祝大家春节愉快,合家欢乐!

谢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xx,今年xx岁,未婚。来公司已经有7个月的时间了,对咱们公司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参加本次办公室岗位的竞聘。

自上次开会x老师布置办公室岗位竞聘以来,我仔细考虑了很长时间,认为我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因为我大学毕业后曾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律师助理工作,有较多的办公室经验,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协助领导的日常工作。本人性格开朗,待人真诚 ,能够用真诚的微笑去对待领导和同事,有句话说的很好:态度决定成败。我觉得自己的心态比较好,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在工作中做到不骄不躁,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首先我会做到很好的整理收集处理中心文件及各项通知信息,及时提醒制片人。每周一按时交送节目播报表,节目预告,并认真审查送交的内容及播出时间。按时拿收视率与等级单,及时提醒制片人或主编每周二的例会。认真负责栏目新广告的送审及审核、播出。

其次我认为办公室的工作不应局限在以上的日常工作之中。还应该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事事以栏目为中心,为领导和同事更好的服务。主要包括:主动协助制片人和主编安排拍摄行程,搞好同事之间的团结,积极参与中心的各项活动等等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办公室人员要有全心全意为栏目服好务的精神,要努力创造一个完善的办公室氛围和工作环境,使同事们在工作的时候顺手顺心,在单位有一种在家的感觉,达到乡约是我家,人人都爱它的境界。

最后我会做到各项工作以维护栏目形象为出发点,处处以栏目工作为重,学习过程当中随时向主编和制片人汇报,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向领导请示,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随时指出我工作当中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及时改正。继而我会不断与中心各业务关系部门搞好交流和沟通,请他们及时指导我的工作,尤其是业务部门的指导。作到随时向领导汇报,及时将各种信息和资料反馈给领导并接受领导的工作指示。

另外还有一大优势就是我住在单位的宿舍,可以作到随时随地在岗,能够保证在第一时间完成各项事务性工作。能够随时的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让大家觉得办公室永远是干净整齐的。

我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人之前对乡约办公室的业务并不是非常熟悉,尤其是对于办公室的一些特殊的业务范围,包括广告审核,广告报表和广告制作的技术指标,还有节目播出的母带和播出带的登记

2、对于栏目办公室的上级领导和上级主管业务部门的基本认识不够,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和实际业务操作范围

3、对于办公室的各项支出和费用并没有非常详细地了解,对于办公室的日常运转和维护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和概念。

上述问题虽然都是客观的,但是我相信,我所具有的是热情的工作状态和很强的工作能力,依我的学习能力和我所付出的十二分努力,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学会这些所有的业务,在一个月内达到熟悉这些日常工作,并且会凭借我与同事们良好的个人关系和工作关系,努力完成以前并不熟悉甚至并未接触了解的各项工作。俗话说,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愿意做一名有心人,和乡约栏目一同进步,发展,用自己所有的热情和真诚,让大家感觉,来到单位,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大家觉得,“有事,就来找阿潭!相信我,没错的!

张兴斌先生是中国当代颇有影响的大书法家,张先生自幼酷爱书法,工作中亦坚持学习和创作,60余年笔耕不辍。他继承传统,走出传统,另树一帜。他的草书深得王羲之和张旭、狂素草书的精髓,大气磅礴,奔放雄奇,格调豁达流畅,个性特别鲜明,具有民族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的重大展览,并被出版收藏。西安国际机场装挂着他的大作,日本奈良市鹿野园里的牌匾也是他的大手笔。中国当代大书法家家族张兴斌的家族,原系临渭区官底镇陌张村一老户。据说,明朝关中大地震后,关中83万人死难。人口剧减,使关中平原劳动力极其短缺。明政府便从人口稠密的山西组织大批移民充实关中,有一对夫妇向往陕西关中的优厚自然条件,拖家带口,随着大移民的队伍,来到当时的渭南县平原乡陌张村(今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陌张村)。陌张村本是一古老的小村庄,原有居民是张姓人家。这对夫妇来后,为了能得到张姓人家的接纳,受张姓的影响,他们便也以张为姓,这样,他们不仅融入当地文化之中,且很快在当地扎稳脚跟。陌张第一大家族时光荏苒,一晃数百年过去了。关于他们先辈的历史已不可考,现仅知道清代时,他们家族中有一能干的先人,治家有方,开始置办起一些田产。随着家大业大,根据关中的习俗,张家也与关中其他人家一样,他们为自己的家族制定了严格的家族门第辈分制度。他们的子孙须按照特定的辈分取名。自他们“宏”字辈始,其下为:可——武——兴——启——恒——俊。到第三代时,他们已经超过原来的张姓人家,成为陌张村第一大家族。最有出息张武英系张氏子孙中最有出息的一个。张武英少年时家境一般,上过几天蒙学,后来以种田为生。然而,他却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他除了耕田种地,还喜欢结交朋友,帮助他人。40年代,他被选中任命为渭南吝店民团团长。虽然手中有权,可他却为人本分,从来不干为害乡里的事,相反,还利用各种关系,造福一方百姓。陌张村西南有一古刹红花寺,自清朝回民起义后,和尚被杀或逃跑,当地人就利用红花寺原有建筑,办起了新式学堂。红花寺年久失修,为保护古刹,给学校师生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张武英自筹资金,为红花寺学校打了新的土围墙。在村民中产生了极好的口碑。子女张武英生有二子一女。长子张兴邦(1913年阴历9月1日生,卒于1974年阴历3月15日),曾任渭南县平原乡陌张保保长。次子张兴斌,1923年12月20日(阴历十一月十三日)生。其女儿嫁到官底镇保王村。妻子长子张兴邦妻姜玉芹,约生于1921年,卒于1991年阴历9月初四。生有二子,张启秀,字宽心(1938—1988),曾留学苏联,回国后在西安某兵工厂工作。张启超,字宽寿,1947年阴历7月28日生,现在家为农。苦难童年张兴斌的童年时代,正是我国多灾多难的时候。张武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坚持送两个儿子到村外的红花寺初级小学上学读书。两个儿子也很聪明,尤其是二子张兴斌,天性聪颖,非常勤奋好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那时,他是班里最优秀的学生。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第一个完成,而且完成得最好,老师总是表扬他,从没挨过老师的板子。放学后,他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作业完成后,他经常带领着村里的伙伴们到村外的树林里捉迷藏,在城门楼上唱秦腔,用纸刻皮影,变着花样玩耍。他成为村子里的孩子王。孩子们最乐于和他一起玩耍,往往因为贪玩,其他孩子就忘了老师的作业,以致第二天常常受到老师的处罚。据他的同学说,那时的张兴斌,常常被老师和同学称为神童。在教学中,老师发现张兴斌十分喜欢写字和画画,而且非常有天赋。于是,老师便鼓励他学习书法。他从颜体、柳体入手,认真临习字帖,进步很快。参加革命从红花寺初级小学毕业后,他升入下吉高级小学继续读书。当时,我中共地下党渭北地区书记惠春林任该校校长,下吉高级小学已成为渭北地区有名的进步学校。张兴斌在该校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倾向革命。他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党的地下活动,常常外出刷写抗日标语,宣传革命道理。1938--1940年,他升入中学学习。中学毕业后,他投笔从戎,到国军38军某部任指导员。在国民党部队里,他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49年,他与张英焕一起,联合本团其他各连,在三原密谋组织起义。结果起义计划泄露,张兴斌被捕。敌人连夜将他带到刑场枪决,即将行刑前的关键时刻,我地下党人员救出了他。张兴斌获救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与当地地下党组织积极筹建渭南县县委,之后,他又北上迎接解放军部队进驻下吉中学,解放了渭北。青年书法家全国解放后,他担任渭南专区文工团团长,这时的他,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青年书法家了。1951年任渭南日报主编,1952年,他调入陕西日报社,任陕西日报美术图片组组长。1969年,他被下放到石泉县工作,先后担任石泉县文教局局长,县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79年再次调回陕西日报社。1986年1月,已经63岁的张兴斌光荣离休。1976年,中国赴日本书法展览中,他为中日书法交流展写了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作品,时代精神强,在中日两国影响巨大,有“不愧出自碑林故乡”之誉。《人民中国》日文杂志刊登在书法专页的首位;日本选入《现代中国书道》;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收编为《现代中国书法选第一集》。他写的“云隐山晖”大作,还代表陕西参加了“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北京出版的《中国当代书法大观》,日本出版的《西安书法家作品集》和陕西出版的《长安当代著名老书画家作品集》都收编了他的作品,还作了评介。作品特色张先生的书法长于草书,已达炉火纯青境地。其功力极其深厚,注重用笔用墨。晚年的作品多为巨幅长卷,大笔挥洒,毫无拘束,笔势连贯,浑然天成,典型地表现出粗犷、豪放、浑厚的传统艺术特色。著名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在给他六十岁所写的《杜甫秋兴八首》长卷中题到:“怀素千文,彦修书唐诗,皆大草剧迹,其石珍于西安碑林,沾溉千载,兴翁此册,是承法乳,拜观足为振奋,因识其后。”获得荣誉其书法作品,除在众多报刊发表外,还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并被出版、收藏;有的被作为珍贵的馈赠礼品。作品多次获奖和入典入录。1992年3月,他率团赴新加坡讲学、办展。在迎宾开幕典礼上,新加坡艺术部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先生说:“张兴斌先生长于行草书法,注重用笔用墨,草书深得王羲之和张旭、怀素草书之精髓,大气磅礴,奔放流畅,个性特别强烈,具有民族精神内涵和浪漫主义色彩。”1994年3月,张兴斌应邀赴海南办展,《琼台经济时报》用专版予以报道;海口港澳资产公司以10多万元求购他15幅展品。1996年12月,北京“荣宝斋”专门为他举办个人书法展,盛况空前。1997年6月,其大八开本《张兴斌书法》一书,由三秦出版社精印出版。书中精选了他60余幅作品,颇受行家好评。回报家乡张兴斌先生为回报故乡,促进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000年初以来,自费投资近百万元,在下邽中学边角,兴建“张兴斌书法艺术馆”。张先生此一义举,深得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政府和下吉镇政府的大力赞扬和支持。渭南市人民政府,亦为当地能出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而感到光荣和自豪。2002年5月“张兴斌书法艺术馆”建成并免费向群众开放。张兴斌先生早在1993年,就为家乡陌张村修建小学,资助人民币2万元;并决定从是年起至其去世,他个人每年为该校提供1000元的教育补助经费。同时,他决定在下邽中学,资助一名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与自己无亲无故的贫寒学生)到大学毕业;而且在自己去世后,仍由其家属、子女继续实行其诺言。为此事,张先生还特地派专人去下邽中学联系,得到校方衷心欢迎和感谢。张兴斌一生共娶过两位妻子。第一任妻子张桂英,系下吉城南人,与张兴斌生有二子。长子张启瑞,字宽胜;次子张启敏,后名张敏,字宽德。1953年,因与前妻感情不和离婚。长子张宽胜随张兴斌生活,次子张宽德随母亲生活。离婚后,张兴斌与教师刘瑞珂结婚。结婚后,生有二女一子。长女张宪,次女张凡,子张放(比利时华人、诗人)。张先生德高望重,还被列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渭南县志》。198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理事。曾任陕西华联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西安于右任书法协会顾问,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评议员,张兴斌书法艺术馆馆长等职。

不知道你问题的具体意思,能说得具体一点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