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论文绪论

发布时间: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论文绪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事业,对特殊 儿童 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也更加坚定的实施。然而,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特教思想 文化 落后等因素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这四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让特殊儿童在大爱中成长。 【关键词】中国 特殊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 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革国家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特殊教育作为八大教育发展任务之一,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特殊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在《纲要》中指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这些要求也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特殊儿童数量庞大、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因素,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4万人。由此可见,特殊儿童教育在发展时需要注意其本身存在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党的 报告 指出'支持特殊教育'。”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目前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特殊教育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事业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经费在投入总量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特殊教育是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格局,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二)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教育诊断评估是特殊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系统地搜集资料,对评估对象作预测性、估计性地评判,以便协助教育决策者从若干种可行的策略中择一而行的过程。统一、完善的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 方法 是了解特殊儿童、保障他们享受受教育权利的前提。我国对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程序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且诊断评估程序过于单一。查找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可知,我国最早研究关于残疾儿童诊断的文献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于医学刊物上,而最早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 文章 则是发表于1997年。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模式主要是随班就读,而在随班就读教育模式下特殊教育的质量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水平有着莫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在逐步增加,比如教育部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专任教师43697人,在校学生378751人。这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学校1:4的师生比上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外,教师学历中专以下达一半以上,并且其中大多数没有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即使有受过相应的培训,也多数是学校自己组织座谈、研讨等。伴随特殊教育硬件的投入,教师素质问题、敬业精神也同样需要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硬件与软件的相辅相成。 三、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解决特殊儿童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特殊教育上要多 渠道 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这类教育机构往往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声誉等,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民间资金。政府对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应给予肯定,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金支持。同时这也会增强特殊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吸引更多的特殊教育参与者,比如企业、个人、民间团体等。 (二)规范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提高评估人员专业素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应以家庭为中心,将家庭作为整个教育干预系统的核心。全面、系统地从其父母、亲戚、教师、邻居等处收集信息,有利于诊断人员对诊断测验工具进行调整,让测验工具更加适合特殊儿童,以此更准确地评估特殊儿童各方面能力。同时,诊断工具应做到本土化并结合动态评估的模式来进行。在制评估量表时,应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差异来进行编制,使用外国制定的测验量表也需要专业人员对该量表进行评估、修改、试验,以适合我国本地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的特点。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中,需要的是动态的过程。在第一次进行评估后,并不意味着对该儿童诊断评估的结束。美国教育部规定,至少每三年要对儿童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除非家长或学校觉得没必要重新评估。 (三)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特殊教育学校在逐渐增加,特殊儿童入学率也在逐年增加,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许多学校聘请了退休特殊教育教师重返课堂,担任部分甚至是全部教学任务,以减少新教师的需求量。特殊教育本身任务繁重,但是如果使岗位变得更有吸引力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也可以对特殊儿童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还可以吸纳社会人员(比如残疾儿童的家人、邻居等)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进入特殊学校任教。这不仅拓宽了特殊教育师资,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过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特殊教育事业中。但在特殊儿童的投入经费、诊断评估、师资、人们认知程度上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进一步的思考。特殊儿童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很多问题终究会迎刃而解,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感受到幸福的新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4〕29号 [2]谢敬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残疾儿童生涯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12,10(04):1 常建文.困扰当代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141-145. [3]王爱桃.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3,30(07):225-226+230. [4]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0,7(9):3-8.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二:《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的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特殊儿童数量的增加。那么如何让这些特殊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就成为摆在我国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对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 措施 进行简单的了解。 关键词:特殊儿童 特殊教育 现状 措施 特殊儿童在我国人口数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特殊儿童的在心理与生理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对待特殊儿童我们就不能采取普通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特殊教育。要想让特殊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惠及到每个特殊儿童,这就需要以教育部门为主干力量,民政、卫生、残联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并且还要积极的发展社会的力量来形成我国特殊教育的办学渠道。 1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 所谓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情绪、肢体、行为语言等方面与一般的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我国特殊儿童主要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着各种缺陷的儿童。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一些共同点,普通教育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能适用,但特殊教育也有着特殊的一面,它除了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应该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开办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的学校内设置特殊教育班和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进行随班就读。目前第三种的特殊教育方式在我国较为普遍。 2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 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隶属于现行的教育体系,一般情况下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但是目前的教育立法体系中仍然缺乏单独的残疾人教育立法而且法律的执行力还不够,这就导致了现存的立法层次还难以发挥相应的效力,特殊儿童的教育权也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根据《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教育实施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体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要远远的低于普通儿童教育,这就存在着不教育经费不公平的现象。另外, 家庭教育 也在特殊儿童教育的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家庭作为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对掌握孩子的心理与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应当在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承担起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3 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教育范围和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导致在特殊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不能实现公平教育 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方式主要采取的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进行随班就读,这样可以使特殊儿童的入学率得到相当大的提高,但是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缺乏就导致了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专项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用于随班就读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从侧面造成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的因素。 3.2 在特殊教育中政府责任的缺失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着很多的不同点,其中对特殊教育的投资得到的回报远远的低于从普通教育中等到的回报,这就造成了政府在特殊教育中不愿意履行相应的职责。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我国对特殊教育的立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包括:法律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特殊教育立法程序中的法律用语不规范;缺乏实际操作性以及特殊教育司法制度的薄弱。 3.3 特殊教育公共品的供给问题 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主要是指国家、集体或社会渠道供给的用于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公共物品。在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供给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公共品的供给失衡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远远的低于特殊儿童的需求水平;公共品的供给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等。 3.4 特殊教育机构类型不健全 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其特点各不相同,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等很多方面,因此对待不同的特殊儿童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造成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固定,基本上一所学校只能固定一种残疾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对于多种残疾的特殊儿童依然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不仅是在机构类型上还是在全面性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就无法实现特殊儿童的公平教育和发展。 3.5 特殊教育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问题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着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残疾,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仍然缺少相关的特殊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而且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也不是很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对特殊教育培训和专业人员资格方面的政策和标准,对特殊教育的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不能进行相应的保障和约束。 4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改进措施 为了使特殊儿童得到和普通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正视在现行特殊教育体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教育才能得到全面与长远的发展。 4.1 加强政府责任、完善立法 对于特殊教育,政府应当承担起它的责任,不能只因为利益的关系而漠视甚至放弃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政府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一个政府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只有我国的特殊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能证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对于现行的教育法规,立法机构还应进行相应的补充,使其在原则性上和可操作性上得到提高,只有教育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每一个特殊儿童接受教育。 4.2 加大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 为了确保特殊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政府就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由于特殊儿童的特点,其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都不同于普通教育,而且这些设施的投入成本也远远的高于普通教育,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加大特殊教育的经费就势在必行。 4.3 全面发展特殊教育机构 从而发展特殊教育机构能最大限度的让特殊儿童都受到相应的教育,并且能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机构进行培训与教育。要想全面发展特殊教育的机构,首先政府要从政策与经济上给予支持,其次这些机构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与培训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最后还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参与,让它能够和普通的学校一起生存与发展。 4.4 加强教育水平和培训体制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参加特殊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只限于其教学能力,还应包括其道德的好坏。为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我国就应该加强与完善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只有加强培训,才能让特殊儿童享受到与普通儿童一样的教学服务与质量。 结束语:以上我们对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与遇到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虽然我国的特殊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应该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提高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强监管责任,能过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特殊教育的公平化,让每一个特殊的儿童都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何侃 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与展望 残疾人研究 2012(02) [2] 陈云凡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估 学海 2007(04) [3] 刘春玲 江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 华东大学师范出版社 2008 [4] 华国栋 加强教育研究 促进随班就读发展 中国特殊教育 2003(05)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三:《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了解当前教育现状,却发现存在如资金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此外,特殊儿童自控力不强,智力较低,动手能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所以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这些儿童学习如何生存并且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愿意不断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特殊教育存在问题法律政策学习兴趣中国近代意义上特殊教育的真正发展始于1874年,如今中国的特殊教育已有了130多年的历史。纵观这一百多年,从最初的不完善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取得的成果令人兴奋,但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在特殊学生的教育上方式也存在问题。 一、特殊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特殊教育学是一门针对身心上有缺陷,包括智力较低、身体残疾、心理疾病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学科。特殊人群中广大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更是为世人所关注,特殊教育儿童学因为面临的是特殊儿童群体,所以采用的方法必然要和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所区别,它采用“育”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育”,从字面上看有养育的意思,特殊儿童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就要扮演“妈妈”这一角色,教会他们穿衣,说话,学习。“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特殊儿童他们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时候就需要的是用耐心用爱心走进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成长。 二、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 1.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特殊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1951年,周恩来总理签署了名为《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积极创办设立盲人聋哑人特殊学校,关注残疾人的受教育问题,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1979年,北京市为智障儿童创办了特殊教育班级,聘请专业特殊教育老师针对儿童们的需求授课。1982年,我国第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关爱残疾人的生活和关心他们的受教育情况。198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文件指出:特殊教育要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发展,一方面,要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尤其重视其在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开展特殊人群的中高等教育,逐步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政府社会相配合,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积极拓展实施特殊教育的地区,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2.当今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对平等的追求更加显著,从而对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目前,全国学龄残疾儿童近650万,但接受特殊教育的只有40万,而这40万儿童的受教育质量又急需提高。所以为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质量,我们应努力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师资数量短缺,专业程度较低 教师是教育事业不断传承的重要保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还应拥有优秀的品质品德。特殊儿童在身心上的缺陷,容易造成他们心灵感情上敏感脆弱,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在具备耐心爱心的同时,更要求他们要掌握科学专业的教育方法去引导特殊儿童。但是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开设率很低,只有少数师范类高校设有本科专业。除此之外,社会环境造成了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偏见,就业选择有限,发展前景较差,使得从业人数远远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2)学校教育资金匮乏 特殊教育学校一般是由国家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由于教育资金有限,许多学校的教育环境并不适合儿童发展。尽管当今社会中热心人士积极捐款帮助学校的发展,但是投资大,几乎零回报的运作模式使得很多学校入不敷出,资金短缺使得学校的发展受到限制,规模小,硬件设施水平低,这在一方面造成了学校环境条件较差,教师薪资较低,也吸引不到专业的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转变国人的观念与认识,给残疾儿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在受教育机遇,工作机遇中,不应有先后之别,使全社会参与到特殊教育中;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政策的制定实施,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特殊教育体制。 三、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特殊儿童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特殊儿童学习的欲望。在许多特殊儿童中,也许因身体残疾或者精神异常使得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其他方面(如心算,演唱,指挥等)具有很高的天赋。开发特殊儿童的潜能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1.用关爱的方式教育,用竞争的方法激发 特殊儿童的生活是艰难的,他们无法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事物,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有限,因此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在教育特殊儿童时,我们应该秉承着耐心关爱的态度,慢慢地重复地教育他们,鼓励他们。特殊儿童也有孩子般天真可爱的性格,小小的竞争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奖品可以带给他们喜悦。 2.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特点的学生。 特殊儿童在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因人而异,从而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熟悉不同学生的特点后,充分认识到学生间的不同,正确地加以引导教育,使每个特殊儿童的天赋得以展现。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检验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还处在上升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使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在教育方式方面,应更加注重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调动了他们的兴趣,才能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双管齐下共同努力,使特殊教育的发展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林永馨.特殊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2]孟万全,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3]张莉.怎样激发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4]张悦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需要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02). 猜你喜欢: 1. 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 2. 探讨特殊儿童教育的论文 3.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4. 关于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 5. 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论文

特殊 教育 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大表征,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对特殊人群所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的缺失摭谈》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特殊教育存在的严重缺失,就是对残疾孩子思想教育工作的忽视。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提出理性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的理性认识、德育现状及教育途径进行大胆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缺失;缺失原因;教育途径

一、问题提出背景

从现在的社会基本情势不难看出,受社会普遍意识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都十分重视残疾 儿童 的智力发展与教育,关注对他们的生活照管与呵护,而忽视了对残疾儿童的人格品德教育,缺乏对残疾儿童人格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得智力教育与人格品德教育出现了脱节,甚至出现倒挂现象。残疾孩子,由于生理的先天缺陷,加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由于生理的缺陷带来的情感方面的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做错事,容易蛮干,容易受别人的挑唆和鼓动,容易导致不自主的有悖于社会要求的行为,甚至触犯刑律。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培养和加强残疾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当务之急。特殊教育不但要矫正、补偿残疾学生的身心缺陷、功能障碍、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减少犯罪、做一个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实践研究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主要从残疾孩子感恩意识缺失方面来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以点带面,来谈谈特殊教育面临的确实现状、导致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问卷调研情况

带着了解与困惑,本人在学校的孩子当中搞了一个感恩意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调查了51名学生和28名家长。调查的结果显示:1.只有极少的学生经常做家务,大部分学生对家庭生活琐事关心较少,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2.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也不主动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大部分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接受,甚至很叛逆。3.绝大部分同学对他人给予的帮助会心存感激。但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不明显。4.同学遇到困难时会帮助,但只是一时的,大都缺乏持久的支持。5.没有孩子知道 感恩节 是哪一天,更无从谈起如何去感恩了。6.大部分孩子对教师和政府的关怀还是感到幸福的,但没有持久的感恩意识。

(二)缺失原因剖析

一是 家庭教育 的缺失。残障孩子的父母承担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为了抚养儿女成长成才付出了无私的爱,所以他们一味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如何教导孩子去做人,总认为孩子本身残疾,父母内心的自责与痛爱自然表现为娇生惯养。

二是感恩教育的缺失。由于学校和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的百般呵护、不图回报的付出淡化了这些孩子的感恩意识。

三是社会负面的影响。社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狭隘的人道主义同情,会不知不觉的纵容残疾孩子的自私、自卑和懒惰、依赖意识。

四是自找借口的迷茫。残疾孩子往往以自身残疾为借口,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中攀比享乐,活动中消极懒散,自立意识不强,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有些孩子产生自甘堕落和敌视他人的意识。

(三)教育途径探讨

如何培养残疾儿童感恩意识,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要找回它们,就得要从身边点滴感恩 文化 开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努力,才能重新建立起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

一是自我方面:促进残疾孩子自我教育,提高感恩意识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进行换位思考,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学习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不足。

二是学校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感恩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让孩子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接受感恩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媒体素材,让学生自发接受感恩教育;布置体验式作业,让学生直接体验父母、老师的辛苦,内化成他们的感恩意识;抓住教育契机,实施关爱与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提升精神素养;注重情感培养,补偿学生缺陷;注重规范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注重教师形象,做好学生榜样;注重学科渗透,教书育人结合;学校环境育人,文化因势引导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三是家庭方面: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父母做到以身作则。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帮助时,要有感激之心,要铭记于心,知恩图报;要经常教育孩子懂得怜悯,懂得体谅别人,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等,让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就能接受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

四是社会方面: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多 渠道 进行感恩教育。社会要加强媒体宣传的力度,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可以通过电影、电视、互联网播放一些带有“感恩教育”思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多方面的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残疾儿童参加,对表现突出和优秀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张榜公布,大肆宣扬,形成社会弘扬感恩的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和监督惩戒,形成对残疾孩子的呵护与教育同行、引导与督管并举的社会氛围。

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作为特教工作者,扶助这些残缺生命飞翔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每一个残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就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修订本)[M].华夏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

[3]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

[4]王逢贤,鲁洁.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浅谈论文

特殊儿童的体育教学论文

相对普通学校体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发展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普遍照搬普通学校体育,甚至以普通体育教学代替特殊体育教学,使得特殊学校体育理论发展落后。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探究》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体育改革异常活跃。特别是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学校体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快速、崭新的时期。按教育对象性质的不同,学校体育可分为普通学校体育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相对普通学校体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发展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普遍照搬普通学校体育,甚至以普通体育教学代替特殊体育教学,使得特殊学校体育理论发展落后,体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持,违背了特殊教育的规律,严重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 体育 思想品德

体育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聋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自食其力的人,体育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视。在体育教学中,既要教给聋生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正确引导学生探求体态美,提高表现美的能力,从而陶冶情操,提高体育素质。

残疾儿童学生较普通儿童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很大差异,在教学之前一定要进行教学诊断,比如以聋哑学生为例,按听力损失程度可分为聋和重听;聋还分为全聋、极重聋、中重聋;重听分为重度、中度、轻度和正常。而且由于生理缺陷还会引发心理缺陷如易冲动、易受暗示、缺乏同情心等;同时还引发认知上的问题。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特教体育教师必须懂得医学、心理学知识,为学生进行诊断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以以运动处方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

一、提高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残疾学生身有残疾,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但并不意味着他人可以干预甚至替代残疾学生选择兴趣爱好、生存目标和发展方向。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切实做好导向工作,使每一个残疾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领域,更深地了解自我,把握发展方向,体会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让残疾学生懂得,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利用演示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游戏“投降落伞包”,残疾学生看到降落伞包五颜六色,非常好看,就都想亲自动手演示一下,教师应满足他们的愿望。聋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让残疾学生参与演示活动,这样不仅能使他们的兴趣高涨,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表现欲和自信心。

2.加强基本功练习,掌握运动技能。每节课的准备活动环节我都让残疾学生进行基本功练习,把身体的各个关节活动开,避免运动中受损伤,掌握所学动作的技术要领,为残疾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在校期间的系统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对特殊儿童也不例外,由于先天的自身缺陷更加要求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所以体育教学是特殊儿童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体育活动过程是个人和集体之间关系复杂而变化多样的行为,其互动强、思想活跃、情感流露真实,是发现学生思想品德方面优缺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体育运动是在特定规则下进行的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因此可以通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奋勇拼搏、尊重他人并与他人合作等方面的优良作风和品质。

体育学科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有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有爱劳动、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教师应将这些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残疾学生开展讨论,适当地引导,让残疾学生能够分辨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如游戏《乌龟与兔子赛跑》,在掌握相应体育知识的基础上,我组织残疾学生讨论:为什么最后乌龟胜利而兔子失败呢?通过讨论有些残疾学生认为是因为乌龟不怕苦不怕累。经我点拨引导后,残疾学生对乌龟和小兔子的最终评价是乌龟做事有恒心,不怕苦和累,所以取得了胜利;小兔子骄傲自满,所以遭遇到失败。

三、培养残疾学生的健康人格

心理素质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起、情绪、意志、自立等)。而聋生中存在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聋生消除这些不良心理,引导其向良好的方面转化。

1.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锻炼方法。何谓补偿,“是指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人发展过程不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和替代”。体育在教育和训练中避免系统性缺陷和形成系统性补偿具有积极的意义,是缺陷补偿和康复的积极、有效手段。

2.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特殊教育理论研究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为第一性的缺陷,将导致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第二性缺陷。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改善和矫正学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体育活动练习需要在特定器械或环境中进行,需要学生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碍,从而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坚忍不拔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心理品质。而且体育具有竞争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残疾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培养残疾学生正确的成功观念。体育教学中,残疾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表现得比较明显,教师要培养他们正确的成功观念。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能否超越,一目了然,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却因人而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与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却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导残疾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使残疾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最本质、最终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最大限度的补偿自身缺陷,使身心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能够自力更生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家庭和国家减少负担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论文

树立体育观念的教育改革是社会进步对于公民身体素质的必然要求,开展幼儿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的体育教育能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能增加幼儿的抵抗力,对其将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应充分重视幼儿体育的重要性。

一、幼儿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开展次数多,但时间少

幼儿的体育教育一般是课间操及舞蹈等形式展现,但由于课间时间较短,加上幼儿园的场地限制,一般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活动都比较少,虽然符合国家的关于幼儿体育教育的相关规定,但远远无法满足《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其要求幼儿每天最少两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和一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2.管理不全面

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日益增多,如课间操等,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幼儿教育的体育教育形式。但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没有具体的规划,幼儿教师一般都是随意的进行体育教育,幼儿园也没有一定的评价指标,对教师的教育成果和教学目标进行评价。管理方面的缺失直接阻碍了对幼儿体育教育的发挥成效。

3.幼儿体育设施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设施和教育场地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就目前的整体水平来看,不同地区间的幼儿教师设施存在显著性差异,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幼儿教育设施存在很大的欠缺。这种现状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幼儿园体育设施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

4.体育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轨

我国幼儿体育教学由于受到场地、器材及师资条件的制约,一些现代体育活动仍旧难于与幼儿的课堂融合,学生无法从事生活中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学次和锻炼,教师也过多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并没有将体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去相互联系。从而降低幼儿学习的体育课程的积极性。5.教学内容单一如果在幼儿体育教育中忽视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而去过分地强调幼儿的兴趣,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脱离了幼儿体育所应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确实很活泼生动,但是幼儿的身体素质却未得到发展。

二、改善幼儿体育教学的策略

1.注重体育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注重体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设置多个体育科目,让幼儿参与到不同的体育项目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增强体质,更好地感悟生活。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课堂一般设在室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体育资源,利用体育课堂“开放性”的特点,将体育学习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体育、感受体育,引导幼儿利用一切机会开展体育学习。

2.适当地增加幼儿体育教育时间

为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可适当地增加幼儿的体育课堂时间,不断地丰富体育活动,增加幼儿的体育教学内容。可提倡部分幼儿园在安全工作确保的情况下,带幼儿进行户外体育的教育。但在实施幼儿体育活动时必须考虑运动量,由于幼儿的运动负荷较小,故应注意做到低强度、高密度、急缓结合、动静交替。

3.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寓教于乐,教师可以设法将教学内容渗透到一些游戏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增强学习热情。采用寓教于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的游戏中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技能,增强体质。当侧重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能力时,可适当采用集体的竞赛游戏,以促进学习态度与情感的相互补充、相互激励,让幼儿在娱乐中获取新的知识。

4.加强体育课堂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

幼儿喜欢别人的赞美和肯定。正确、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成绩能够对学生形成激励作用,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使体育课堂中充满活力与激情,促进体育教学有效地开展。当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迸发出来的思想、智慧和行为的火花或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上进的欲望。

三、结语

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幼儿体育的性质特点与幼儿天生好动的行为相辅相成。由于其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深深地吸引着儿童。幼儿体育对幼儿的教育功能效果明显,其对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幼儿体育教学质量一定要严把关,毕竟幼儿还是处在身心健康的发展阶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成败。

特殊儿童的行为教育论文

特殊 教育 是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需要的 儿童 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 毕业 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特殊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我国特殊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不断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我国的特殊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部分的残疾儿童不仅仅能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还可以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特殊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任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对建设我国和谐社会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面对日益发展的中国经济和国内特殊人员日益多样化的特殊要求,我们还是会发现我国特殊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及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特殊教育;问题分析;有效策略 一、引言 特殊教育是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和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能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他们学习该有的知识,获得技能,发展潜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截止2012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有1853所,在校特殊学生37.88万,特殊教师4.37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殊家庭和特殊学生对特殊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实践中,不管是在教学理念、管理模式,还是在国家监督机制上,都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特殊教育是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特殊教育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特殊教育教材设计不规范、师资力量比较弱、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发布,我国的特殊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 热点 话题,这些问题不仅不能全面保障残疾儿童的教学,还制约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1)特殊教育教材设计不合理 特殊教育的课程教材是经过特殊设计,才能使用在特殊教学中,这样才能保证特殊学生可以学懂。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的课程仍然是沿用了普通学校的教材内容,虽然稍微进行了改动,加入了一些特殊教育的成分,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残疾儿童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他们本来在某个方面都存在了缺陷,这样不合理的教材设计,会让他们学起来特别吃力。那么特殊教学也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不能保证特殊教学的质量,学生也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 (2)特殊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很多的老师都不愿意到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一方面是工资待遇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工作起来会很累,很吃力,而且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特殊教育培训,这就导致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师资力量一直都比较薄弱。国家在大力提倡“随班就读”,但是“随班就读”对于教师来讲,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缺乏对特殊教育知识背景的了解,对“随班就读”的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也不能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或者智力上的差异,这样不仅教师工作起来很困难,学生学起来也困难。教师只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 教学 方法 ,才能让残疾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 (3)国家以及地方对特殊教育支持力度不够 在我国除比较发达的城市对特殊教育投入比较大外,大多数的省份城市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都比较小。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学校在教学设备、教学管理、基础建设和师资力量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完全不能满足当地特殊教育的需求。另外,地方特殊教育学校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却忽略了对残疾人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导致他们在面对正常人的嘲笑讥讽时,不能正确的处理,会致使他们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 三、解决我国特殊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根据以上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特殊教育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社会、学生和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关的 措施 ,积极的进行改进,保证残疾学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让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学习生活。 (1)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的教材内容 对我国特殊教育教材的内容要进行改革完善,确保我国的残疾学生可以看懂、学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不用那么吃力。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身体、智力等,进行对教材的不同选择,不能为了方便,全部都选择一样的教材。学校在教授学生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会他们相应的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进行培养,让他们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也能正确的看待别人对他们异样的眼光。 (2)强化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 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领导者,学生能否学好知识,老师是关键。学校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建立一师资力量强的队伍,以加强特殊教育队伍建设为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学习国际上特殊教育的优秀 经验 。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能抱着异样的心态,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保证学生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当然,这需要学校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才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为特殊学校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基础建设等,让他们能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国家在各地扩建了大量的特殊教育学校,减免了残疾儿童的学费,让所有家庭的残疾儿童都能读得起书,读好书。对于因身体条件无法到校就读的学生,国家还制定了“送教上门”的方案,让他们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生活。例如,视力有问题的学生戴俊林在山东特殊教育学校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后,回到家乡创办了自己的按摩店,如今已经有四家连锁店,给四十多名盲人提高了就业技术。 四、 总结 人们都说,每一个残疾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而特殊教育,就为他们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为他们学习知识、发展潜能、健全人格提供良好的环境。特殊教育,承载着培养特殊学生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有效策略,不断的完善,才能给残疾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教学环境,使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提高自身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连�.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艺术百家,2012,S1:400-402. [2]何燕春.当前特殊教育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3,25:198+200. [3]娜仁其木格.对特殊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9,09:55-56. [4]庄迪.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公正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特殊教育毕业论文篇二 《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之浅析》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群体也和正常人一样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有了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国的特殊教育取得了飞快发展,使特殊群体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生活生存技能,改变了生活状况。特殊教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特殊教育课程,其直接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内容,然而我国现行特殊教育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课程目标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特殊教育;课程设置;课程目标 中外教育者对课程虽有不同的定义,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课程是教和学的中介环节,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课程作为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课程内容的选择又要以教育目标为基础。教育工作者与其说是制定目标,还不如说是选择目标。而要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抉择,必须要有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一、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目标来源 课程理论家泰勒所选定的课程来源主要是针对普通学生,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课程设置也可依此为参照,但也须结合其特色而有所偏重。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先天条件、智力、心理以及生长环境、学习能力与实践方面有异于普通的学生,因而我们的课程设置应需要照顾到其特异性方面。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照顾到特殊教育学生的差异呢?我们要依据其特点选择特殊教育课程目标。 (一)基于对学生的研究选择制定课程目标 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门设置的课程所承载的知识与能力来实现的,而课程选择又要基于对学生的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我们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可能发展区,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我们课程设置也可从此理论中得到启示,考虑学生可能发展区。课程设置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记忆思维、理解力程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做到使学生学习的课程既不过分超前,又不至于滞后学生发展。因而我们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心智、身体因素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 (二)基于对学生今后社会生活的研究选择制定课程目标 知识获取的目的是解决生存生活问题,使人们获得幸福生活,而课程作为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设置就理应关注我们的实际生活。问题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学好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特殊教育的实际情况,从特殊教育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生存生活问题,根据特殊群体及其家长困难与需求开发课程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旨在帮助他们获取必备的生活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二、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理论基础 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正确理论的作用就在于减少人们行为的盲目性,增加行为的自觉性。课程设置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能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思考模式。每个学生都有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他们的潜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但由于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环境和个人生存历史 文化 背景的差异,每个人能力发展方面和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我们应正视这些差异,接受这些差异。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到特殊群体的特点,如盲人的听力往往灵敏于我们普通人,残疾人身体某一部分器官缺失,但相对应其他器官功能会特别发达。虽然特殊群体学生某一方面可能存在缺陷,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把其与普通学生隔离开来,而应发现其身上闪光点。学生的智力类型有多种,而不是单一的,所以我们课程设置应顾及其特殊能力的发展。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人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人们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或者是凭借已有的类别来处理外来信息,或者是有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他认为人的认识循着从泛化到分化的路径而进化,所以课程编制也可以按照从抽象知识到具体知识的顺序进行。因而知识的结构很重要,我们课程的编制就要遵循知识的逻辑结构,以方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教师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容易。 三、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目标 课程目标是我们课程设置的导航,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备条件,明确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基于特殊课程对象的特性,特殊教育课程应着重以下目标的培养。 (一)基本生存生活技能 我们现在经常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我们的生活问题。特殊群体的学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其独立生活,甚至生存存在一定问题,因而我们的课程设置应立足现实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我们要重视特殊群体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公民基本道德素养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基础。一些特殊群体的学生,其成长基本上是依附于其家庭父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努力使其掌握一技之长,重视问题解决技能的知识,在课程中可阐述展现人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便他们能够掌握在生活中如何处理相似问题,使其能够独立生活。 (二)过一种幸福的生活 幸福是人类恒久追求的主题,而教育的目的也是让人过一种幸福的生活。由于特殊群体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以及社会上和周围人的不正确评价,他们中的部分人可能存在一些偏激的认识,认为生活对他们不公平,生活亏欠了他们,而整天处于一种怨天尤人的生活状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而致使他们对自身以及对生活的认识有所偏差。幸福很大程度上是由 思维方式 决定的,因此,我们的课程要注意向他们传递正确的认识方法,鼓励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教师可在课程的内容上选择一些特殊群体人群成功的事例以对他们鼓励,如曾感动世界,让世人钦佩的舞蹈艺术《千手观音》就是一群聋哑人演绎的,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这个节目其实难度是很高的,但是却被一群聋哑人演绎得天衣无缝、美轮美奂。还有像史铁生,张海迪,霍金等人都是身残志坚的学习榜样。我们的课程就要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有信心、有能力追求快乐生活,他们有能够获得幸福生活的理念,最终过上一种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1 3.陈蓓琴、谈秀、菁丁勇,《特殊教育理念的嬗变与课程的发展——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毕业论文篇三 《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创造条件,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尤其应侧重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尊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问题提出 对于接受特殊教育学生的培养,应该符合特殊教育目标。应该根据特殊学生的能力,编制特殊教育 语文教材 、课程标准等,以满足特殊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的需要。在特殊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应该首先进行语文能力的测试,对学生语文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即包括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测试,也包括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 二、尝试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愉快教学模式 1.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唤起学生兴趣 教师是一项伟大的职业,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尤其是对于身体有却显得孩子来说,更应该受到教师的特殊关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真心投入,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些特殊学校的孩子是住宿生,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还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我们的教师需要在生活上给这些孩子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用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如果学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深深地爱,他们一般不会想家,会特别喜欢在学校生活,有利于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自信,保持愉悦的心情,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除了给学生必要的关爱,还需要多给学生爱护,鼓励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学生表扬鼓励,使学生增强自尊心,激发积极上进的欲望。对于有缺陷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过严格,更不能觉得他们低人一等,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恰当的要求,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对于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对待;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事业没有责任心,对这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过分的要求,会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2.巧妙运用直观教学 弱智儿童自制力较差,如果想使他们一直专注于教师讲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同时需要直观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给弱智儿童多种刺激,有利于为弱智儿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弱智儿童轻松学习。弱智儿童对语文充满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接触实物,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实践,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述出做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弱智学生在 语文学习 中心理重建 1.激发学生多问 学生进行学习实际是在心理上重新组建,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最关键的一步是善于提出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才有利于问题很好地解决,而且对于一个好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很大价值。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努力的营造一种轻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特殊教育规定的教学目标。 2.鼓励学生多说 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学生说话的过程实际是把学生内心的想法、情感用语言的形式与外界的沟通。说的过程是弱智学生在对语言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语言的过程,能够体现出弱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弱智学生先天性大脑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后天受到的教育不足影响,导致弱智儿童在思想上一般都比较迟钝,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的反应都比较慢,口齿不清、发音不清晰,语言表达困难等影响这些孩子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说话能力上的训练,可以为这些孩子组织一些活动,多给他们一些说话的机会。如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说的机会给我们的孩子。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教学重点,侧重讲解一些重点词语,在讲解这些词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去把握意思。这样既有利于发展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这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自主创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 文章 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读”“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语文建立良好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些孩子对不懂得知识提问,教师耐心解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热情,有利于鼓励他们自主为自己确定学习的小目标。读是锻炼学生理解课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说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多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是这些孩子能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真正有所收获。 四、结语 教育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些孩子的语文能力可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得到锻炼,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有所收获,促进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事业,对特殊 儿童 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也更加坚定的实施。然而,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特教思想 文化 落后等因素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这四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让特殊儿童在大爱中成长。 【关键词】中国 特殊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 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革国家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特殊教育作为八大教育发展任务之一,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特殊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在《纲要》中指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这些要求也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特殊儿童数量庞大、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因素,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4万人。由此可见,特殊儿童教育在发展时需要注意其本身存在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党的 报告 指出'支持特殊教育'。”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目前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特殊教育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事业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经费在投入总量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特殊教育是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格局,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二)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教育诊断评估是特殊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系统地搜集资料,对评估对象作预测性、估计性地评判,以便协助教育决策者从若干种可行的策略中择一而行的过程。统一、完善的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 方法 是了解特殊儿童、保障他们享受受教育权利的前提。我国对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程序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且诊断评估程序过于单一。查找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可知,我国最早研究关于残疾儿童诊断的文献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于医学刊物上,而最早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 文章 则是发表于1997年。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模式主要是随班就读,而在随班就读教育模式下特殊教育的质量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水平有着莫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在逐步增加,比如教育部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专任教师43697人,在校学生378751人。这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学校1:4的师生比上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外,教师学历中专以下达一半以上,并且其中大多数没有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即使有受过相应的培训,也多数是学校自己组织座谈、研讨等。伴随特殊教育硬件的投入,教师素质问题、敬业精神也同样需要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硬件与软件的相辅相成。 三、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解决特殊儿童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特殊教育上要多 渠道 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这类教育机构往往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声誉等,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民间资金。政府对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应给予肯定,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金支持。同时这也会增强特殊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吸引更多的特殊教育参与者,比如企业、个人、民间团体等。 (二)规范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提高评估人员专业素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应以家庭为中心,将家庭作为整个教育干预系统的核心。全面、系统地从其父母、亲戚、教师、邻居等处收集信息,有利于诊断人员对诊断测验工具进行调整,让测验工具更加适合特殊儿童,以此更准确地评估特殊儿童各方面能力。同时,诊断工具应做到本土化并结合动态评估的模式来进行。在制评估量表时,应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差异来进行编制,使用外国制定的测验量表也需要专业人员对该量表进行评估、修改、试验,以适合我国本地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的特点。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中,需要的是动态的过程。在第一次进行评估后,并不意味着对该儿童诊断评估的结束。美国教育部规定,至少每三年要对儿童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除非家长或学校觉得没必要重新评估。 (三)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特殊教育学校在逐渐增加,特殊儿童入学率也在逐年增加,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许多学校聘请了退休特殊教育教师重返课堂,担任部分甚至是全部教学任务,以减少新教师的需求量。特殊教育本身任务繁重,但是如果使岗位变得更有吸引力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也可以对特殊儿童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还可以吸纳社会人员(比如残疾儿童的家人、邻居等)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进入特殊学校任教。这不仅拓宽了特殊教育师资,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过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特殊教育事业中。但在特殊儿童的投入经费、诊断评估、师资、人们认知程度上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进一步的思考。特殊儿童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很多问题终究会迎刃而解,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感受到幸福的新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4〕29号 [2]谢敬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残疾儿童生涯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12,10(04):1 常建文.困扰当代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141-145. [3]王爱桃.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3,30(07):225-226+230. [4]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0,7(9):3-8.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二:《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的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特殊儿童数量的增加。那么如何让这些特殊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就成为摆在我国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对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 措施 进行简单的了解。 关键词:特殊儿童 特殊教育 现状 措施 特殊儿童在我国人口数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特殊儿童的在心理与生理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对待特殊儿童我们就不能采取普通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特殊教育。要想让特殊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惠及到每个特殊儿童,这就需要以教育部门为主干力量,民政、卫生、残联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并且还要积极的发展社会的力量来形成我国特殊教育的办学渠道。 1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 所谓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情绪、肢体、行为语言等方面与一般的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我国特殊儿童主要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着各种缺陷的儿童。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一些共同点,普通教育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能适用,但特殊教育也有着特殊的一面,它除了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应该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开办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的学校内设置特殊教育班和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进行随班就读。目前第三种的特殊教育方式在我国较为普遍。 2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 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隶属于现行的教育体系,一般情况下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但是目前的教育立法体系中仍然缺乏单独的残疾人教育立法而且法律的执行力还不够,这就导致了现存的立法层次还难以发挥相应的效力,特殊儿童的教育权也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根据《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教育实施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体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要远远的低于普通儿童教育,这就存在着不教育经费不公平的现象。另外, 家庭教育 也在特殊儿童教育的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家庭作为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对掌握孩子的心理与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应当在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承担起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3 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教育范围和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导致在特殊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不能实现公平教育 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方式主要采取的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进行随班就读,这样可以使特殊儿童的入学率得到相当大的提高,但是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缺乏就导致了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专项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用于随班就读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从侧面造成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的因素。 3.2 在特殊教育中政府责任的缺失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着很多的不同点,其中对特殊教育的投资得到的回报远远的低于从普通教育中等到的回报,这就造成了政府在特殊教育中不愿意履行相应的职责。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我国对特殊教育的立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包括:法律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特殊教育立法程序中的法律用语不规范;缺乏实际操作性以及特殊教育司法制度的薄弱。 3.3 特殊教育公共品的供给问题 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主要是指国家、集体或社会渠道供给的用于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公共物品。在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供给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公共品的供给失衡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远远的低于特殊儿童的需求水平;公共品的供给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等。 3.4 特殊教育机构类型不健全 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其特点各不相同,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等很多方面,因此对待不同的特殊儿童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造成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固定,基本上一所学校只能固定一种残疾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对于多种残疾的特殊儿童依然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不仅是在机构类型上还是在全面性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就无法实现特殊儿童的公平教育和发展。 3.5 特殊教育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问题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着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残疾,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仍然缺少相关的特殊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而且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也不是很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对特殊教育培训和专业人员资格方面的政策和标准,对特殊教育的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不能进行相应的保障和约束。 4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改进措施 为了使特殊儿童得到和普通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正视在现行特殊教育体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教育才能得到全面与长远的发展。 4.1 加强政府责任、完善立法 对于特殊教育,政府应当承担起它的责任,不能只因为利益的关系而漠视甚至放弃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政府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一个政府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只有我国的特殊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能证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对于现行的教育法规,立法机构还应进行相应的补充,使其在原则性上和可操作性上得到提高,只有教育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每一个特殊儿童接受教育。 4.2 加大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 为了确保特殊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政府就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由于特殊儿童的特点,其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都不同于普通教育,而且这些设施的投入成本也远远的高于普通教育,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加大特殊教育的经费就势在必行。 4.3 全面发展特殊教育机构 从而发展特殊教育机构能最大限度的让特殊儿童都受到相应的教育,并且能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机构进行培训与教育。要想全面发展特殊教育的机构,首先政府要从政策与经济上给予支持,其次这些机构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与培训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最后还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参与,让它能够和普通的学校一起生存与发展。 4.4 加强教育水平和培训体制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参加特殊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只限于其教学能力,还应包括其道德的好坏。为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我国就应该加强与完善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只有加强培训,才能让特殊儿童享受到与普通儿童一样的教学服务与质量。 结束语:以上我们对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与遇到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虽然我国的特殊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应该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提高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强监管责任,能过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特殊教育的公平化,让每一个特殊的儿童都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何侃 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与展望 残疾人研究 2012(02) [2] 陈云凡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估 学海 2007(04) [3] 刘春玲 江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 华东大学师范出版社 2008 [4] 华国栋 加强教育研究 促进随班就读发展 中国特殊教育 2003(05)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三:《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了解当前教育现状,却发现存在如资金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此外,特殊儿童自控力不强,智力较低,动手能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所以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这些儿童学习如何生存并且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愿意不断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特殊教育存在问题法律政策学习兴趣中国近代意义上特殊教育的真正发展始于1874年,如今中国的特殊教育已有了130多年的历史。纵观这一百多年,从最初的不完善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取得的成果令人兴奋,但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在特殊学生的教育上方式也存在问题。 一、特殊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特殊教育学是一门针对身心上有缺陷,包括智力较低、身体残疾、心理疾病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学科。特殊人群中广大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更是为世人所关注,特殊教育儿童学因为面临的是特殊儿童群体,所以采用的方法必然要和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所区别,它采用“育”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育”,从字面上看有养育的意思,特殊儿童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就要扮演“妈妈”这一角色,教会他们穿衣,说话,学习。“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特殊儿童他们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时候就需要的是用耐心用爱心走进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成长。 二、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 1.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特殊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1951年,周恩来总理签署了名为《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积极创办设立盲人聋哑人特殊学校,关注残疾人的受教育问题,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1979年,北京市为智障儿童创办了特殊教育班级,聘请专业特殊教育老师针对儿童们的需求授课。1982年,我国第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关爱残疾人的生活和关心他们的受教育情况。198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文件指出:特殊教育要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发展,一方面,要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尤其重视其在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开展特殊人群的中高等教育,逐步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政府社会相配合,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积极拓展实施特殊教育的地区,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2.当今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对平等的追求更加显著,从而对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目前,全国学龄残疾儿童近650万,但接受特殊教育的只有40万,而这40万儿童的受教育质量又急需提高。所以为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质量,我们应努力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师资数量短缺,专业程度较低 教师是教育事业不断传承的重要保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还应拥有优秀的品质品德。特殊儿童在身心上的缺陷,容易造成他们心灵感情上敏感脆弱,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在具备耐心爱心的同时,更要求他们要掌握科学专业的教育方法去引导特殊儿童。但是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开设率很低,只有少数师范类高校设有本科专业。除此之外,社会环境造成了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偏见,就业选择有限,发展前景较差,使得从业人数远远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2)学校教育资金匮乏 特殊教育学校一般是由国家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由于教育资金有限,许多学校的教育环境并不适合儿童发展。尽管当今社会中热心人士积极捐款帮助学校的发展,但是投资大,几乎零回报的运作模式使得很多学校入不敷出,资金短缺使得学校的发展受到限制,规模小,硬件设施水平低,这在一方面造成了学校环境条件较差,教师薪资较低,也吸引不到专业的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转变国人的观念与认识,给残疾儿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在受教育机遇,工作机遇中,不应有先后之别,使全社会参与到特殊教育中;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政策的制定实施,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特殊教育体制。 三、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特殊儿童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特殊儿童学习的欲望。在许多特殊儿童中,也许因身体残疾或者精神异常使得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其他方面(如心算,演唱,指挥等)具有很高的天赋。开发特殊儿童的潜能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1.用关爱的方式教育,用竞争的方法激发 特殊儿童的生活是艰难的,他们无法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事物,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有限,因此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在教育特殊儿童时,我们应该秉承着耐心关爱的态度,慢慢地重复地教育他们,鼓励他们。特殊儿童也有孩子般天真可爱的性格,小小的竞争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奖品可以带给他们喜悦。 2.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特点的学生。 特殊儿童在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因人而异,从而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熟悉不同学生的特点后,充分认识到学生间的不同,正确地加以引导教育,使每个特殊儿童的天赋得以展现。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检验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还处在上升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使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在教育方式方面,应更加注重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调动了他们的兴趣,才能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双管齐下共同努力,使特殊教育的发展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林永馨.特殊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2]孟万全,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3]张莉.怎样激发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4]张悦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需要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02). 猜你喜欢: 1. 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 2. 探讨特殊儿童教育的论文 3.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4. 关于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 5. 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论文

论文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策略研究

讲的很有原则性,现在的特殊儿童就应该从小培养,重点是心理培养。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策略是开展家长培训课堂的主要方向,家校互动的亲子教育,家校微时代的运用,家校联系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形成了强有力的特殊教育家校教育合力,为特殊孩子实现梦想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

笔者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供同行参考。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集学前教育、自闭症教育、聋教育及盲聋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在多年来的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的经验,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行业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最为难、杂、累,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承担着的不只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额外的工作——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在众多的特殊儿童家长中,大部分文化知识水平低。在我校进行的以300多名家长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8%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可想而知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家校互动十分重要,我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工作,做好特殊儿童的家长服务。长期以来家校互动合力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工作增添了许多特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互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1.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教育的可行性

在特殊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知识与孩子的教育存在着矛盾,怎样才能让特殊孩子也能享有家庭教育的快乐,这是摆在特殊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棘手的工作。为此,我校开展了家校互动的形成性机制,让特殊学生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以帮助特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健康发展。特殊孩子需要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学习必然成为了突破口,家长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2.家校互动——家长手语的培训

听障儿童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学习文化知识必须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来实现。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我校开展家长手语的培训工作,在我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分期进行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手语知识的普及工作,给家长们带来了福音。

3.家校互动——家长盲文的培训

盲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与汉字完全没有联系,对于初学的盲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掌握这种学习工具。家长通过盲文培训,在家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辅助孩子学习,使孩子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我校举行家长盲文培训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推崇。

4.家校互动——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在特殊学校也十分显著。许多来自偏远山区的特殊孩子,由于家庭经济较差、路途遥远等原因,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特教学校后,一学期只在开学和期末放假来到学校接送孩子,而这期间几乎没有和孩子接触。

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来特殊孩子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家长的忽视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展亲子教育工作。通过开放日听课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等,有效地填补特殊孩子心理的缺失。

三、家校有效沟通协调,调动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簿、电话交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假期在家的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交往时,以礼相待,互相尊重,掌握教育分寸。

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摆正心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从而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平时教师要抓住各种契机,多给孩子讲一些家长辛苦工作的例子,教育孩子尊重家长,并把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2.与生活老师和各科任教师经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在校表现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孩子全天候(包括周末)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为全方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老师经常引导家长主动向生活老师和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动态,注意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邀请他们“会诊”, 召开家长会议,邀请他们参加,共商教育良方。

当孩子和他们发生矛盾时,我会想方设法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平时教育孩子多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懂礼貌,尊重老师的成果,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从而做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

3.向心理老师“求医问药”,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针对青春期阶段的特殊孩子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问题,老师会主动联系心理老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对策,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在这一转型期客观看待自身及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帮助孩子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心态,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四、利用“微平台”,为家校互动开辟新途径

微博、微信、翼校通等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微平台”网络传输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俨然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一种新途径。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视度远不如普校,常遇到老师想联系家长却联系不到,或是想让家长到校讨论孩子问题遭各种推脱的情况,家校联系受阻。

这时,老师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将学校通知、孩子情况及时地传达给家长,而家长也可就平时教育子女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微平台”向老师请教或求助,老师可根据孩子家长反馈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误会。

家长也可以通过“微平台”来发表自己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孩子在校教育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家长配合的,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相辅相成。

五、家校合力互动教育必须做好家长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我校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特殊学校家长培训心得,同时组织了相关的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开发了《家校教育读本——手语》《家校教育读本——盲文》《残疾学生法治教育读本》等家校教育培训教材,为特殊学校中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使之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家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成了让家长满意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

总之,特殊教育的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训练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如同车有两轮,缺一不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内,都应该不断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积极努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一个特殊儿童的个案追踪研究及教育策略作者:魏荣娟 文章来源:天津市河西区第十七幼儿园 点击数: 1024 更新时间:2007-10-10研究幼儿与促进幼儿发展一个特殊儿童的个案追踪研究及教育策略天津市河西区第十七幼儿园 魏荣娟一、问题提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特殊儿童如越早发现和接受教育,其发展将会接近正常。七十年代后,一些国家在残疾儿童“回归主流”的发展中,已出现把残疾幼儿收入普通幼儿园的趋势。我国曾将“回归主流”( mainstreaming )译为“一体化”,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同样是达到使特殊儿童从小就能在普通社会中学习、生活,让特殊教育支流回到普通教育主流中来的目的。我园正是本着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目的,接收了发育障碍儿童——童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尝试,开拓新的教育领域,这一举措为今后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二、研究对象、背景及方法:二零零二年九月十二日,发育障碍儿童:童昕由家长领着来到小小班,年龄2.5岁.身高、体重均超出同龄儿童。表现强烈的抵触情绪,哭闹着不愿进屋,无语言交往,只发单一音:“依——依——”。我们采用了观察记录法:(即实录)记录昕昕一年来的成长历程;实践操作法:采用行为分析法进行操作实践。 三、过程分析:(一)“观察记录法”的运用将所要观察的内容设计成表格(略),通过表格记录并对照指标,我们及时发现哪个领域发育快,哪个领域发育慢,同时还可以避免研究者单一观察。它不但录下孩子的成长历程,更为重要的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帮助、纠正,随时提醒我们该做什么、朝什么方向去做。(二)“行为分析法”的运用。美国行为研究家罗瓦斯写的《发育障碍儿童教育》一书,采用行为分析法对发育障碍儿童进行教育,很有启发,我们把此方法引到对童昕的教育中,但罗瓦斯利用操作评定法很大程度上带有强制性、机械性。我在实践中将马斯洛的需求论与罗瓦斯的操作评定法结合起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孩子的需求欲望,将教育放在情景中反复的进行从而达到目的,从开始他什么也不会只是着急哭,到有意识的点头应答。在马斯洛的需求学说里,人们对于温饱的要求是最底层次的需求,那么,对于童昕来讲他有没有高层次需求呢?回答是肯定的。比如:抱抱、搂搂、亲亲,他都会表现出高兴、安全、依偎。因此,我将这些行为同样作为一种奖励,肯定他的学习。在童昕学习某种技能时,就应受到相应的肯定,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要求,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规则(如玩具的取放,水杯、毛巾的自用),他也同样愿意与小朋友交往,用他自己的方式融入这个集体。比如:他能从众多的小朋友中认出他喜欢的小朋友,然后走到他面前伸出手摸摸他们的脸,正如马克思理论所讲人之所以为人,并且有高级需要,必须用社会制约性来解释,所以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规则。我们还将童昕入园前、后发展状况做一比较。(表四略) (一)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经过一年的练习昕昕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会脱鞋、穿鞋。有小便意识。便后在成人提示下提裤。游戏中会听口令“稍息立正”。认识取放自己水杯、毛巾。喜欢和熟悉的人,拥抱、亲吻。喜欢听音乐,做音乐游戏,指认图书上简单物体。(二)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还发现,他的平衡能力和跳跃能力很差(目前还处于一岁半左右水平)。此外,语言表达能力差, 有时只是用动作来表示自己的要求,能听懂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总之,在对童昕的教育中,我们融入了更多的爱,用爱唤起他的意识,用爱唤起他的思维。四、结论(一)给发育障碍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极为重要。在一个好的群体中,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如:童昕刚刚入园时,无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经常出现用力拍手,闭眼睛发出一连串的“依——依”声。每天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当他融入我们这个集体后,教他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用一些恰当的教育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正像他每次听到开火车音乐时,都会站起来模仿开火车动作,这样他的不良行为明显减少。(二)通过入园前后比较,我们发现一年来,童昕在各方面发展虽然还未达到他相应年龄水平,但是在很多方面已进步一级。比如:走路、进餐、语言的理解、分类和概括。我们不排除他有自身成熟因素存在,但我们更能说明教育和环境对他的影响更大。对于智力残疾的他来说则是在实施特殊教育下的成果。 (三)昕昕的进步也是家园共育的结果。正是因为家长没有放弃对昕昕的启蒙教育,将拯救孩子的希望寄托给了幼儿园,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同样也是因为我园领导及教师有着一颗胜似母爱的责任心,给予昕昕特殊的关爱和教育,才有昕昕这令人欣慰的变化。因此,关注弱势群体儿童,家长、教师、社会义不容辞。(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意外收获:小小班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下,选择恰当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同样会使他们形成利他行为,这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将幼儿的无意识的道德行为内化为利他行为)提供了实践依据。童昕的到来使他们懂得谦让,照顾弱势儿童。比如:他们会让出自己的椅子、玩具给昕昕。总之,像童昕这样的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他们虽然是弱势群体,但他们同样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同样是人,是儿童,儿童的行为可塑性很强,因此,当我们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后,他们会有所改变,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五、今后努力方向:帮助童昕泛化学到的知识、技能极为重要。比如:教他不仅认识照片上的小朋友,还要教他认识生活中的同伴;不仅认识图片中的水果、蔬菜,还应认识生活中的水果、蔬菜,同时教会他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园一致使他尽快融入正常儿童的群体。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亦称个案历史法。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在现场收集数据的叫做“实地调查”。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尽管个案研究以某个或某几个个体作为研究的对象,但这并不排除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况,但这并不排除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况,也不排除在个案之间作比较后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对个案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属于判断范畴,而非分析范畴,个案研究的任务就是为这种判断提供经过整理的经验报告,并为判断提供依据。在这一点上,个案研究有点像历史研究,它在判断时常需描述或引证个案的情况。因此个案研究法亦称“个案历史法”。

幼儿园特殊儿童教育案例研究论文

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较普通教育又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语言、情感、交际、性格、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之外,还担负着弥补特殊儿童缺陷和障碍的重要任务。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学龄前儿童的启蒙阶段,作为个体认知、情感、社会化、性格等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儿童的终身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较普通教育又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促进特殊儿童思维、语言、情感、交际、性格、态度、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之外,还担负着弥补特殊儿童缺陷和障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特殊儿童自身、特殊儿童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论述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68-02

学前教育作为个体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对普通学前教育有了很大的重视,普通学前教育逐渐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学前教育中占重要地位的特殊学前教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其普及程度远远跟不上普通学前教育。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一边努力发展学前教育,一边还要抓特殊教育。于2010年11月24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对“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给予明确指示。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从而促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

一、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自身的重要性

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学前期是孩子的性格、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社会性和认知等的发展的最重要和关键时期,如果孩子能够在该时期得到合理、科学的引导、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越早进行教育就越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个体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从特殊儿童的残损和障碍程度来看。对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我们都知道,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残疾儿童,其治疗效果就越好,通过早期干预能够降低一些残疾儿童的残损程度,甚至使他们康复,发展成正常儿童一样的水平。同样的,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是越早越好。进行学前教育,可以通过训练、教育等方法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补偿和康复,从而使残疾幼儿的损害不至于造成更大的残疾和障碍。比如,英国有项研究表明,通过早期语言训练,幼儿园中母语为英语的有阅读困难的孩子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到小学一年级时降低为二十分之一;母语不是英语的儿童有阅读困难的占总数的五分之二,到小学一年级降到百分之九。而我国的一些语言训练机构的教育经验也表明,越早对聋童进行语言训练,其语言发展效果就越好。所以,有效的早期干预和教育能够帮助减少残疾儿童残疾损害程度,使他们的缺陷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和补偿。

2.从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来看。有研究表明,0~6岁是个体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对特殊儿童实施科学、有效的学前引导和教育,再加上他们自身的缺陷和障碍,会对他们将来对主流社会的认知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而通过一些教育手段,比如交际情境创设,能够极大地促进特殊儿童思维、想象、语言、记忆、感知能力等认知能力的良性发展。

3.从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方面来看。学前阶段是后天因素初始对儿童产生影响的阶段,也就是儿童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有效的后天教育和环境刺激,在与周围人产生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获得初始的对人、事、物感知的态度、情感,也会初步形成个体性格情绪、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所以,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个体从自我认知向社会化过度的重要时期。进行科学的学期教育,能够使特殊儿童获得应有的初步社会感知、交往交际等能力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为残疾儿童将来很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重要性

随着一个特殊儿童接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这个特殊儿童家庭的生活模式也会为了适应其发展特点二发生转变,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家庭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学前教育能够帮助减轻特殊儿童家庭负担。残疾儿童缺陷的补偿和矫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特殊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就能由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这样就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照顾孩子的工作量,减少家长的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从而挣取到更多的经济收入;其次进行学前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家庭稳定,促进家庭情感的和谐,进而使得特殊儿童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科学的早期干预、引导和教育的知识,能够使得家长从心理和能力上给特殊儿童更科学的照顾和教育,使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三、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对对社会的重要性

1.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表现了教育的公平性。目前我国的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情况远不如正常儿童乐观,为残疾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严重匾乏,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如果特殊儿童没有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使得家庭和社会面临更沉重的负担。“每个幼儿都有权利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这一理念显示了每个幼儿在人格和人权上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特殊儿童,他们也应该享受和正常儿童同样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所以,大力发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2.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的特殊儿童,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其中有的学生缺乏语言基础和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尝试。特殊学校就只能从最基础的学前教育做起,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来矫正和弥补他们的缺陷。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本来就受到残疾的影响,而因为学前教育的缺乏,他们还要额外学习更多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发展水平要比正常儿童的低。如果能够在特殊儿童学龄前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给他们打下日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他们也就不会在义务教育阶段那么吃力,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就能得到提高。所以说,进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3.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社会减轻负担。由上述可知,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家庭减轻负担,同样的,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家庭,开展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也能够帮助减轻社会负担。这是因为学前教育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父母安心、积极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特殊儿童进行了特殊教育,那么就会大大减少社会在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投入,间接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结束语

总之,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本省、儿童家庭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重要性,对整个教育事业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国家、社会及民众应该提高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从各个方面团结力量,促进特殊儿童学前入学率的提升、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而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佳颖.加快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2]李鑫宇.有关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意义及问题的探讨[J].才智,2011,(22).

[3]冯晓华.浅谈发展农村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1,(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论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事业,对特殊 儿童 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进一步发展,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也更加坚定的实施。然而,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特教思想 文化 落后等因素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这四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让特殊儿童在大爱中成长。 【关键词】中国 特殊教育 影响因素 对策 一、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革国家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事业也随之发展起来。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特殊教育作为八大教育发展任务之一,体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特殊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在《纲要》中指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这些要求也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特殊儿童数量庞大、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因素,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4万人。由此可见,特殊儿童教育在发展时需要注意其本身存在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特殊教育机构少,资金缺乏。“党的 报告 指出'支持特殊教育'。”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目前处于社会初级阶段,特殊教育相对于其他各类教育事业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经费在投入总量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特殊教育是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格局,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二)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不完善。教育诊断评估是特殊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系统地搜集资料,对评估对象作预测性、估计性地评判,以便协助教育决策者从若干种可行的策略中择一而行的过程。统一、完善的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 方法 是了解特殊儿童、保障他们享受受教育权利的前提。我国对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程序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且诊断评估程序过于单一。查找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已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可知,我国最早研究关于残疾儿童诊断的文献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于医学刊物上,而最早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 文章 则是发表于1997年。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模式主要是随班就读,而在随班就读教育模式下特殊教育的质量与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水平有着莫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在逐步增加,比如教育部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853所,专任教师43697人,在校学生378751人。这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学校1:4的师生比上来看,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外,教师学历中专以下达一半以上,并且其中大多数没有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即使有受过相应的培训,也多数是学校自己组织座谈、研讨等。伴随特殊教育硬件的投入,教师素质问题、敬业精神也同样需要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硬件与软件的相辅相成。 三、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多方筹集资金,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投入。解决特殊儿童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特殊教育上要多 渠道 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这类教育机构往往有良好的社会声望、声誉等,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民间资金。政府对社会团体或个人办特殊教育应给予肯定,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金支持。同时这也会增强特殊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吸引更多的特殊教育参与者,比如企业、个人、民间团体等。 (二)规范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系统,提高评估人员专业素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应以家庭为中心,将家庭作为整个教育干预系统的核心。全面、系统地从其父母、亲戚、教师、邻居等处收集信息,有利于诊断人员对诊断测验工具进行调整,让测验工具更加适合特殊儿童,以此更准确地评估特殊儿童各方面能力。同时,诊断工具应做到本土化并结合动态评估的模式来进行。在制评估量表时,应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域差异来进行编制,使用外国制定的测验量表也需要专业人员对该量表进行评估、修改、试验,以适合我国本地特殊儿童诊断评估的特点。在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中,需要的是动态的过程。在第一次进行评估后,并不意味着对该儿童诊断评估的结束。美国教育部规定,至少每三年要对儿童进行一次重新评估,除非家长或学校觉得没必要重新评估。 (三)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特殊教育学校在逐渐增加,特殊儿童入学率也在逐年增加,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许多学校聘请了退休特殊教育教师重返课堂,担任部分甚至是全部教学任务,以减少新教师的需求量。特殊教育本身任务繁重,但是如果使岗位变得更有吸引力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也可以对特殊儿童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还可以吸纳社会人员(比如残疾儿童的家人、邻居等)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进入特殊学校任教。这不仅拓宽了特殊教育师资,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过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特殊教育事业中。但在特殊儿童的投入经费、诊断评估、师资、人们认知程度上还存在不足,这些问题的提出,是我们对特殊儿童教育问题进一步的思考。特殊儿童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很多问题终究会迎刃而解,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感受到幸福的新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残联发〔2014〕29号 [2]谢敬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残疾儿童生涯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12,10(04):1 常建文.困扰当代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141-145. [3]王爱桃. 关于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的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3,30(07):225-226+230. [4]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0,7(9):3-8.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二:《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的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特殊儿童数量的增加。那么如何让这些特殊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就成为摆在我国教育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就对当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 措施 进行简单的了解。 关键词:特殊儿童 特殊教育 现状 措施 特殊儿童在我国人口数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特殊儿童的在心理与生理方面与普通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对待特殊儿童我们就不能采取普通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特殊教育。要想让特殊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并惠及到每个特殊儿童,这就需要以教育部门为主干力量,民政、卫生、残联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并且还要积极的发展社会的力量来形成我国特殊教育的办学渠道。 1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 所谓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情绪、肢体、行为语言等方面与一般的儿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我国特殊儿童主要是指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着各种缺陷的儿童。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一些共同点,普通教育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能适用,但特殊教育也有着特殊的一面,它除了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应该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开办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的学校内设置特殊教育班和在普通学校的班级中进行随班就读。目前第三种的特殊教育方式在我国较为普遍。 2 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状 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隶属于现行的教育体系,一般情况下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级中等以上教育,但是目前的教育立法体系中仍然缺乏单独的残疾人教育立法而且法律的执行力还不够,这就导致了现存的立法层次还难以发挥相应的效力,特殊儿童的教育权也得不到充分的保证。根据《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的教育实施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体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要远远的低于普通儿童教育,这就存在着不教育经费不公平的现象。另外, 家庭教育 也在特殊儿童教育的体系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家庭作为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最初的生活环境,对掌握孩子的心理与情绪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应当在教育系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承担起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和发展的重要责任。 3 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特殊儿童教育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教育范围和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导致在特殊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不能实现公平教育 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方式主要采取的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进行随班就读,这样可以使特殊儿童的入学率得到相当大的提高,但是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缺乏就导致了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专项资金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而用于随班就读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从侧面造成了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公平的因素。 3.2 在特殊教育中政府责任的缺失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着很多的不同点,其中对特殊教育的投资得到的回报远远的低于从普通教育中等到的回报,这就造成了政府在特殊教育中不愿意履行相应的职责。对于我国特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我国对特殊教育的立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包括:法律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特殊教育立法程序中的法律用语不规范;缺乏实际操作性以及特殊教育司法制度的薄弱。 3.3 特殊教育公共品的供给问题 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主要是指国家、集体或社会渠道供给的用于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育经费等公共物品。在特殊教育的公共品供给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公共品的供给失衡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远远的低于特殊儿童的需求水平;公共品的供给不符合相关法律规范等。 3.4 特殊教育机构类型不健全 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其特点各不相同,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等很多方面,因此对待不同的特殊儿童就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造成了特殊教育的发展与需求之间存在的差异。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比较固定,基本上一所学校只能固定一种残疾的学生,这就导致了对于多种残疾的特殊儿童依然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育,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不仅是在机构类型上还是在全面性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就无法实现特殊儿童的公平教育和发展。 3.5 特殊教育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问题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着身体上或心理上的残疾,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仍然缺少相关的特殊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而且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也不是很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对特殊教育培训和专业人员资格方面的政策和标准,对特殊教育的教师水平和培训体制不能进行相应的保障和约束。 4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改进措施 为了使特殊儿童得到和普通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正视在现行特殊教育体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教育才能得到全面与长远的发展。 4.1 加强政府责任、完善立法 对于特殊教育,政府应当承担起它的责任,不能只因为利益的关系而漠视甚至放弃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政府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一个政府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文明发展水平,只有我国的特殊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能证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对于现行的教育法规,立法机构还应进行相应的补充,使其在原则性上和可操作性上得到提高,只有教育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每一个特殊儿童接受教育。 4.2 加大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 为了确保特殊儿童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政府就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由于特殊儿童的特点,其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都不同于普通教育,而且这些设施的投入成本也远远的高于普通教育,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加大特殊教育的经费就势在必行。 4.3 全面发展特殊教育机构 从而发展特殊教育机构能最大限度的让特殊儿童都受到相应的教育,并且能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机构进行培训与教育。要想全面发展特殊教育的机构,首先政府要从政策与经济上给予支持,其次这些机构还应提高自己的教学与培训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最后还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参与,让它能够和普通的学校一起生存与发展。 4.4 加强教育水平和培训体制的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参加特殊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只限于其教学能力,还应包括其道德的好坏。为了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我国就应该加强与完善特殊教育的培训体制,只有加强培训,才能让特殊儿童享受到与普通儿童一样的教学服务与质量。 结束语:以上我们对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与遇到的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虽然我国的特殊教育有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应该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提高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强监管责任,能过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特殊教育的公平化,让每一个特殊的儿童都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何侃 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与展望 残疾人研究 2012(02) [2] 陈云凡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评估 学海 2007(04) [3] 刘春玲 江琴娣 特殊教育概论 华东大学师范出版社 2008 [4] 华国栋 加强教育研究 促进随班就读发展 中国特殊教育 2003(05) 特殊儿童的教育论文篇三:《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了解当前教育现状,却发现存在如资金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此外,特殊儿童自控力不强,智力较低,动手能力较差,接受能力较弱,所以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这些儿童学习如何生存并且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愿意不断地学习,快乐地学习。 特殊教育存在问题法律政策学习兴趣中国近代意义上特殊教育的真正发展始于1874年,如今中国的特殊教育已有了130多年的历史。纵观这一百多年,从最初的不完善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取得的成果令人兴奋,但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在特殊学生的教育上方式也存在问题。 一、特殊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特殊教育学是一门针对身心上有缺陷,包括智力较低、身体残疾、心理疾病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学科。特殊人群中广大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更是为世人所关注,特殊教育儿童学因为面临的是特殊儿童群体,所以采用的方法必然要和传统的教育方法有所区别,它采用“育”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育”,从字面上看有养育的意思,特殊儿童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在很多时候就要扮演“妈妈”这一角色,教会他们穿衣,说话,学习。“爱”,则蕴藏着人性之本,爱心。特殊儿童他们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时候就需要的是用耐心用爱心走进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成长。 二、我国特殊教育的现状 1.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特殊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1951年,周恩来总理签署了名为《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文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积极创办设立盲人聋哑人特殊学校,关注残疾人的受教育问题,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1979年,北京市为智障儿童创办了特殊教育班级,聘请专业特殊教育老师针对儿童们的需求授课。1982年,我国第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关爱残疾人的生活和关心他们的受教育情况。1989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文件指出:特殊教育要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发展,一方面,要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尤其重视其在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开展特殊人群的中高等教育,逐步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特殊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政府社会相配合,设立特殊教育专项经费,积极拓展实施特殊教育的地区,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2.当今特殊教育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开放程度大大提高,人们对平等的追求更加显著,从而对残疾人生活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目前,全国学龄残疾儿童近650万,但接受特殊教育的只有40万,而这40万儿童的受教育质量又急需提高。所以为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质量,我们应努力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师资数量短缺,专业程度较低 教师是教育事业不断传承的重要保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还应拥有优秀的品质品德。特殊儿童在身心上的缺陷,容易造成他们心灵感情上敏感脆弱,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在具备耐心爱心的同时,更要求他们要掌握科学专业的教育方法去引导特殊儿童。但是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开设率很低,只有少数师范类高校设有本科专业。除此之外,社会环境造成了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偏见,就业选择有限,发展前景较差,使得从业人数远远无法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2)学校教育资金匮乏 特殊教育学校一般是由国家政府一次性投资建设,由于教育资金有限,许多学校的教育环境并不适合儿童发展。尽管当今社会中热心人士积极捐款帮助学校的发展,但是投资大,几乎零回报的运作模式使得很多学校入不敷出,资金短缺使得学校的发展受到限制,规模小,硬件设施水平低,这在一方面造成了学校环境条件较差,教师薪资较低,也吸引不到专业的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转变国人的观念与认识,给残疾儿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在受教育机遇,工作机遇中,不应有先后之别,使全社会参与到特殊教育中;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政策的制定实施,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特殊教育体制。 三、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育特殊儿童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特殊儿童学习的欲望。在许多特殊儿童中,也许因身体残疾或者精神异常使得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们却可以在其他方面(如心算,演唱,指挥等)具有很高的天赋。开发特殊儿童的潜能首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1.用关爱的方式教育,用竞争的方法激发 特殊儿童的生活是艰难的,他们无法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事物,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有限,因此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在教育特殊儿童时,我们应该秉承着耐心关爱的态度,慢慢地重复地教育他们,鼓励他们。特殊儿童也有孩子般天真可爱的性格,小小的竞争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奖品可以带给他们喜悦。 2.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不同特点的学生。 特殊儿童在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因人而异,从而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熟悉不同学生的特点后,充分认识到学生间的不同,正确地加以引导教育,使每个特殊儿童的天赋得以展现。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检验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条件,它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还处在上升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使特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而在教育方式方面,应更加注重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调动了他们的兴趣,才能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双管齐下共同努力,使特殊教育的发展日渐成熟。 参考文献: [1]林永馨.特殊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2]孟万全,刘玉娟.再论如何激发特殊儿童学习动机,特殊儿童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3]张莉.怎样激发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4]张悦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需要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02). 猜你喜欢: 1. 浅谈特殊儿童的心理学论文 2. 探讨特殊儿童教育的论文 3.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4. 关于特殊教育智障生的论文 5. 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