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青年猝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青年猝死研究论文

年轻人猝死事件频发,全球每分钟近1.5人“过劳死”

年轻人猝死事件频发,全球每分钟近1.5人“过劳死”,仅一年中,全球有74.5万人死于长时间工作。平均每分钟,就有近1.5个人,年轻人猝死事件频发,全球每分钟近1.5人“过劳死”。

又一家互联网大厂传出有员工猝死的消息。而这一次,是曾经被网友调侃,“字节和心脏,只能有一个跳动”的字节跳动。

28岁员工猝死

“字节又猝死一位,妻子怀孕两个月,惨……”2月22日深夜,网友在脉脉上爆料,字节跳动有员工猝死,随即引发热议。

随着事件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细节披露出来。

有网友表示事情发生在公司的健身房,并看到在做心脏复苏按压。

之后,网传该员工的妻子在社交平台上发声,出事的员工是字节跳动视频架构部门的图像算法工程师,入职字节跳动快四年了,今年只有28岁。

最关键的是,平常加班很多。

而现在,这位已经怀孕两个月的妻子,除了要面临失去丈夫的悲痛,还要面对每月21000元的房贷。

传猝死员工的妻子发声

2月23日早上8点,字节跳动在内网对此事进行辟谣,称因为事发突然,外界信息存在很多误解,目前该员工仍在抢救中。不过,说是正在抢救中,但据网传的妻子发声来看,目前已处于脑死亡的状态,抢救过来的可能性很低。下午,字节跳动在内网发文称,2月23日13时43分,从医院获知,在抢救41个小时后,吴同学不幸离世。

在截图上,字节跳动表示已承担全部医治费用,全力提供后勤支持。公司还将向吴同学家属提供抚恤和关怀,协助处理好相关事宜,尽力帮助其家人渡渡过关。

互联网大厂加班是常态

在传出字节跳动有员工猝死的消息之后,另一位字节跳动的工程师站出来,讲述了自己对抗加班文化的故事。

在这段发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至少在死者这个部门,加班是常态。

领导会要求每天晚上9点半以后在下班,不服从就会有小鞋等着给你穿。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六月,网传字节跳动有个一夜成名的实习生。只是因为在十二点前睡觉,没能及时回复消息、处理工作,第二天整个部门的人都知道了。

由此可以看出,在字节跳动,加班的现象早已经成为了常态。其实不止止是节跳动,可以说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存在同样的现象。

B站审核员春节加班猝死的新闻,仅仅只过去了半个月,而B站的这位,年仅25岁。

半个月后,字节跳动又猝死一位,年仅28岁。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前段时间,腾讯应届生因加班在大群内怒怼管理层,最后愤而离职。

“没有恶意,就是想单纯问问领导们,内测延期一天,企业微信是不是马上就会倒闭?官网延迟一天上线,客户是不是马上跑到钉钉飞书那去?是不是非得让开发人员加这20多小时的班,才能让这个版本满你们的意?你们做任务排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手下人的死活?”

这是对公司管理层的灵魂质问,互联网行业的野蛮扩张,是否就是用无数打工人的加班和健康换来的?在互联网行业高速扩张,“996福报”就开始盛行;但如今整个行业进入收缩期,加班文化却愈演愈烈。

互联网行业进入收缩期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字节跳动进行了多次裁员。

从教育业务开始,之后是游戏,然后是本地生活,最近的则是字节整个战投部门被裁员优化。当初为了保持增长,字节通过内部研发、投资的方式将其版图一步步扩张到了医疗、教育、企业服务、社交、消费、房地产等各个领域。但这种抽奖式的打法,并没有收获到想象中的效果。教育、游戏业务纷纷折戟,房地产生意也频频受挫。除此之外,就在今天下午,字节跳动彻底剥离了证券业务。

副业没干好,核心业务也开始停止增长。去年11月18日,字节跳动商业化产品部召开全员大会,会上正式确认,其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而广告收入作为字节跳动的主要收入,其伤害是非常大的。除此之外,据证券时报报道,来自抖音的收入已经停止增长,而另一核心产品今日头条甚至处于亏损边缘。十年间,一路高歌猛进的字的字节,如今跳不动了。

哦不对,步履艰难的,其实是整个互联网行业。

之前同样传出员工猝死事件的哔哩哔哩,截至2月23日收盘,其股价为248港元,总市值963.54亿元。在去年6月底,哔哩哔哩的股价还高达1052港元。短短7个多月时间,暴跌76%,市值蒸发超3000亿港元。

从财报上来看,B站单第三季度就亏损26.86亿元,成为2021年最亏钱的钱频流媒体。从去年Q3财报来看,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都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风光的互联网企业都一改之前的高调作风,更多在“塑造”不赚钱或者亏损的形象。2021年4月,阿里被罚182.28亿,然而这只是开始,后续花呗、借呗展开品牌隔离工作,相互宝被关停。

2021年12月23日,腾讯控股突然宣布以派息的方式减持京东集团,牵手十年终于分手。

换句话说,互联网企业也高调不起来了。而此时,当大厂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以前野蛮扩张抢来的利益时,内部员工的体会也会更明显。为了大厂的下一个增长点,留不下来的人直接被裁,能留下的人疯狂加班。但对于只想多赚一点碎银而过度加班的打工人来说,谁也不知道,哪一次加班,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字节跳动猝死员工”确认离世!

据界面新闻报道,2月23日,针对网传字节跳动吴姓员工猝死一事,字节跳动内网发布公告称,经过41小时的抢救后,该员工于13时43分不幸离世。

字节跳动表示,“ 公司已承担全部医治费用,全力提供后勤支持。公司还将向吴同学家属提供抚恤和关怀,协助处理好相关事宜,尽力帮助其家人渡过难关。”

字节跳动此前表示仍在全力抢救

2月22日晚间9点,该员工(吴伟)太太在其业主微信群发声求助,称“我的老公于字节跳动猝死身亡,年仅28岁,我自己也是28岁,目前怀有2个月的身孕。目前我们房贷每月21000有余,按揭30年,爱人的突然离世致使我无力承担房贷,请问各位友人我该如何办,是否可以退房退款。”

2月23日,字节跳动内网针对网传“字节28岁员工猝死”一事发文回应,称该同学21日在健身房运动时举止异常,由教练拨打120叫来急救人员到场救治后送上救护车,截至2月23日0时30分,该同学情况危重,仍在医院抢救中。

在字节跳动的说明中,2月21日18时,吴同学前往中卫通健身房运动。18时56分,吴同学在运动约1小时后出现头晕现象,进入茶水间休息。健身房教练发现举止异常,上前询问。吴同学自述可能是低血糖,教练随即为他倒了一杯糖水,并通知行政前台启动 SOS值班号。

19时09分,保安经理取得血压计到场支持,为吴同学测量血压后,建议联系同事陪同就医。在此期间,吴同学出现呕吐现象。19时18分,教练拨打了120电话。同期,保安经理与在场另一位安保对吴同学实施CPR急救(两人均持有急救证书)。

19时30分许,120急救人员到场救治,后将吴同学送上救护车。

95后建筑设计师或因加班过度猝死

据红星新闻报道,今年2月16日,上海尤安巨作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尤安设计(78.590, 0.19, 0.24%))1996年出生的设计师赵磊被曝或因加班过度在出租屋内猝死,引发关注。

2月16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尤安设计员工曝同事疑似被累死》一文,引起热议。文章显示,1996年出生的年轻设计师赵磊被爆或因加班过度在出租屋内猝死。文章还称,逝者过年前一直干投标到1月27日,还被扣了年终奖,过完年回来还继续加班。

随后,尤安设计向媒体三连否认: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地点、非工作原因。对于死因,尤安设计董秘表示正在等待法医鉴定。关于是否会对死者家属进行赔偿,尤安设计表示赔偿应该还谈不上,一切还要等法医鉴定结果再做决定。2月21日,逝者亲友告诉红星新闻,逝者亲属已经赶往上海,目前公司还在和亲属商谈。

天眼查显示,上海尤安巨作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子公司。后者是一家工程咨询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磊,员工人数1286人,于2021年4月20日在深交所创业板市场上市。拥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专业)甲级资质,主要从事建筑设计业务的研发、咨询与技术服务。

2月21日,逝者亲友告诉红星新闻,经警方调查取证,法医给出的逝世时间为2月14日晚。2月14日(工作日周一),未与公司请假,没有去上班,公司于2月15日(工作日周二)早上10点左右前往逝者家中寻找,发现逝者。逝者亲友还表示,“事发于出租屋内,同屋为其他租客,平日里几乎没有生活交际,经调查不存在矛盾冲突。”

逝者亲友认为赵磊猝死或因近年来在尤安设计公司的高强度工作。“从赵磊毕业到事发近三年的时间,多次听他提到高负荷工作,更甚的是事发前一段时间(2022年1月13日-2022年1月27号),组里接了一个投标,导致其一直高强度工作,下班时间经常为凌晨2点至4点。”

据赵磊生前聊天记录自述,其三年前毕业后进尤安设计,担任公司项目的骨干。工作三年间,“加班”、“熬夜”、“通宵”、“死亡”等词渐渐出现在赵磊的聊天记录中。

今年1月8日的聊天记录显示,赵磊和朋友说,“最近感觉要挂了,扛不住,人都懵了”、“最近感觉离死亡很近”。在今年1月下旬公司接了新投标项目后,赵磊和朋友说,“真要死了,周周通宵。”早在之前,赵磊就曾和朋友表示,“天天熬夜”、“命都快加没了”。

为记录上下班时间,赵磊专门买了个本子做记录。一份去年4月份的工时记录显示,他当月共上班276.5小时,其中只休息了4天,有7天日均工作时间超14小时。今年的聊天记录也显示,“元旦之后,1月16日-1月27日期间应该没有休息,多数时间上班在12小时以上,最少有两天超过15小时。”

B站因“员工猝死”事件陷入风波

2月7日,微博认证为职场博主的用户“王落北”称,据多名网友爆料,B站武汉AI审核组组长过年期间值班,在晚上9点到早上9点(12小时)的工作强度下,2月5日凌晨脑出血猝死。

事件引发舆论关注,随后,B站在内部信中否认了该员工因加班猝死一事,并表示逝者事发前一周内未存在加班等情况,“经内部考勤核查,员工按当日工作计划正常上下班,工作时间为9:30-18:30,做五休二。”

2月8日晚间B站再次发布通报表示,“暮色木心”去世后,家属、同事都陷入巨大的悲痛和震惊当中,相关沟通、善后工作一度面临混乱。对此,公司要向“暮色木心”的家属表示深深的歉意!

B站表示,今年将增加招聘1000名审核人员,同时从本月开始,组织内容安全中心的全员进行加强体检。

另外,B站官方微博在评论中回复网友表示,“我们从来没有删除或改动过考勤及加班记录,请大家不要轻易信谣言!”

全球每分钟近1.5人“过劳死”

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死亡风险增加。

去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了全球首份关于长时间工作对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仅一年中,全球有74.5万人死于长时间工作。平均每分钟,就有近1.5个人,因为加班而死亡。而这份报告中的“长时间”指的是每周工作55小时,比“996”还少17个小时。

报告称,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与每周工作35~40小时的人相比,长时间工作(≥55小时/周)的人,中风的风险增加 35%,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17%。

而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教授陈海旭此前在科普中国刊文称,据统计,约80%以上的猝死为心源性猝死。另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

医学上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停止跳动,呼吸停止,最终引起死亡。研究发现仅1/3的年轻人在猝死前有相关病史 (肥厚型心肌病、冠脉病变、癫痫等),而2/3猝死的年轻人,没有相关的疾病病史,即2/3的猝死发生于看似健康的人。而长期压力过大、熬夜、久坐不动等,都是可能引发猝死的危险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陈桢玥教授表示,长时间的久坐会对心脏、大脑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增加血栓风险的形成。

研究表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将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斑块破裂或血栓脱落,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危及生命。

“血管里的斑块好比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并形成血栓就可能堵塞血管,导致心梗的发生。如果救治不及时,有可能会导致死亡。”陈桢玥教授介绍。

虽然目前各大互联网厂商陆续公开表示取消996、减少加班、强制休假,但互联网员工猝死消息却持续传出。

2月23日,字节跳动内网针对网传“字节28岁员工猝死”一事发文回应,称该同学21日在健身房运动时举止异常,由教练拨打120叫来急救人员到场救治后送上救护车,截至2月23日0时30分,该同学情况危重,仍在医院抢救中。截至目前,字节跳动方面尚未更新最新进展。

在抢救了41个小时之后,字节跳动一名28岁员工“吴同学”,已于2月23日13时43分不幸离世。

大厂内卷、过劳加班、高额房贷、小孩抚养,每一个压垮的当代年轻人沉重不堪的关键词,都叠加在了这位“吴同学”身上。因而,该事件瞬间引起了公众极大共情,触发大家敏感的神经。为此,字节跳动方面也两次就该事件在内网发布回应解释。

可以看到的是,即便是字节跳动已经于去年8月取消了“大小周”,并且严格规定了加班时间和加班机制,但这也未能缓解当前字节跳动,以及整个互联网行业高压工作的现实。

就在本月初,B站内容安全中心图文审核部员工“暮色木心”,因大面积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已经引起过公众对于互联网行业过劳现象的谴责、同情和反思。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过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5万,而医院外发生猝死的救治成功率仅有1%左右。虽然65岁以上为猝死高发人群,但近些年也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情绪激动和劳累,则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因素。

年轻人需做好心脑血管保护

目前医学报告正在佐证着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而猝死人数的持续上升。《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其中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近十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2018年心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丁香医生在一篇研究年轻人高猝死率的文章中称:30年来,我国整体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从1990年的205/10万,增长到2019年的322/10万,每10万人死亡率是30年前的1.6倍。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近二十年来,年轻人的死亡占比出现了较明显的增长,重要与主动或被动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包括吸烟、饮酒、肥胖、不健康饮食、久坐不动等。其中长期的睡眠不足,不仅会增加因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的猝死,还会提升因认知功能降低而发生事故的风险。

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慢性疲劳应激,既是中青年人早发冠心病的病因,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诱因,在心脏性猝死的案例中占 65%~80%。

在心血管患病率持续攀升背景下,注重健康与自我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今年1月,一位腾讯应届生员工公开质疑公司高管只为赶项目进度,忽视员工健康而进行不合理的高强度加班。该应届生针对微信产品部针对“突破自我奖”中“连续20多个小时设计与开发”的评语批评称:“内测延期一天,企业微信是不是马上就会倒闭?官网延迟一天上线,客户是不是就马上跑到钉钉飞书那去?是不是非得让开发人员加这 20 多个小时的班,才能让这个版本满你们的意?你们做任务排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手下人的死活?”

随后企业微信负责人黄铁鸣在腾讯内部论坛上回应称:认可这位同学敢于直言问题的态度。持续、高强度的急行军是不持久的,也势必会影响到大家的工作与生活平衡以及健康。“从部门的管理者的角度,我的态度是,绝不会仅仅是根据大家的工作时长就来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好坏或者绩效排名,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可持续的。”黄铁鸣称。

青少年熬夜猝死的原因

青少年熬夜猝死的原因,熬夜是现在很多人都会有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会熬夜,熬夜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很多危害的,要注意避免熬夜,大家来看看青少年熬夜猝死的原因吧。

青少年猝死原因之一:熬夜导致睡眠不足

众所周知青少年时候是身体成长发育最关键阶段,因此教育部规定:小学生每天要睡足10个小时,初中生每天要睡足9个小时。但因为繁重的课业压力,很少有学生可以睡满足这么长时间。

睡眠不足会影响未成年人体格和神经发育,造成孩子精神不振,尤其是深睡眠时间的不足。还会造成青春期情绪波动,使孩子更有攻击性、脾气暴躁、情绪低落,而且这些孩子患抑郁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倍。

青少年猝死原因之二:学习压力大

据相关部门调查,我国城市人口中有15.3%的居民经常精神压力大,43%偶尔精神压力大。经常精神压力大的居民中有41.4%处于疾病状态。

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压力就是来自于升学、高考。青少年在长期压力刺激下,超过了这个年龄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便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青少年猝死原因之三:少年吸烟

根据中国青年报在2017的报道:在我国3亿烟民中,青少年吸烟者超过4000万人且吸烟率在逐年上升!吸烟对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的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长期吸烟的人群比不吸烟的人群患肺癌的几率要高10-20倍,喉癌要高6-10倍,食道癌要高4-10倍,膀胱癌要高3倍,胰腺癌要高2-3倍,血癌要高1.78倍左右。

青少年的骨骼和心血管系统都处在成长发育过程中,而吸烟带来的有害成分还会进入到人体的循环系统,损伤血管,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难以修复。

1、 青少年熬夜的第一大危害是抵抗力下降。熬夜会破坏人的正常生理周期,人体的正常应答系统遭到破坏,抵抗力自然会随之下降。抵抗力一下降,人就会经常感到疲劳,精神不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等消化道疾病等各种疾病也就有可能找上门来。

2、 青少年熬夜的第二大危害是记忆力下降。从生物上来说,人的交感神经白天兴奋,晚上休息。而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却是在夜晚兴奋,熬夜后的第二天白天,交感神经自然就难以充分兴奋了,从而导致青少年白天没有精神,头晕脑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

3、 青少年熬夜的第三大危害是视力下降。青少年学习压力大,白天因为上课等各种原因,眼睛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夜晚因为熬夜,眼睛又难以得到及时的休息。这样长时间超负荷用眼会使眼睛出现疼痛、干涩等问题,同时会导致视力下降。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青少年因为学习压力大而不得不熬夜的时候,可以通过在饮食上下功夫来减轻熬夜的不良影响。比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B对预防视力下降有一定效果,所以可多吃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及鱼、瘦肉等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此外,熬夜的青少年还应加强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1、皮肤危害

干燥、皱纹、暗疮、色斑。晚10点到凌晨2点是皮肤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间,如果身体在安睡,皮肤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代谢废物。如果正在熬夜,皮肤也在张大毛孔,外界的有害物质就都吸收到皮肤上了。而且熬夜也会让人激素水平失调,诱发粉刺和暗疮等状况。

2、眼睛危害

视力下降、视力模糊。熬夜时最劳累的器官是眼睛,因为眼肌长时间疲劳会导致暂时性的视力下降。如果长期熬夜、劳累,可能在某次熬通宵之后,出现视力模糊、视野有阴影或视物颜色改变。

3、肠胃危害

胃疼、胃酸,甚至引发胃溃疡。胃是身体中对时刻表比较敏感的器官,熬夜易使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胃溃疡。同时,他在熬夜时常用的烟、浓茶、咖啡对胃黏膜也是不良的刺激。

4、大脑危害

记忆力的下降、反应迟钝、头痛、失眠。大脑在睡眠中修复负责记忆的细胞,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这部分细胞就会损失得越来越多,导致记忆力下降。熬夜时,意味着人体负责工作的神经在加班,神经系统疲劳的后果就是消极怠工,让身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头痛、失眠。

5、免疫力

身体抵抗力低,经常生病。夜间是人体生产新细胞的高峰时间,熬夜让身体持续处于消耗状态,免疫系统抵抗外界影响、修补体内组织的工作就要加倍。据调查,成年人只要3个晚上不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免疫系统就可能降低60%的功效。

6、肥胖危害

那些每天睡眠低于6.5小时的人更容易得肥胖症。睡眠不足可能使人体分泌更多的“饥饿荷尔蒙”,让人过食导致肥胖。

7、抑郁危害

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精神疾病以及滥用酒精。

不得不熬夜时怎么办

早睡早起身体好,如果不得不熬夜时,事先、事后做好准备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可以把熬夜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

三大导火索分别是熬夜、酗酒、情绪波动大。这三个方面即使不会导致猝死,对身体也是不好的,尤其是熬夜,熬夜素有慢性自杀之称

临床医学上将猝死分为非心源性猝死和心源性猝死两大类。其中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一般公认导致猝死的三大导火索是酗酒、熬夜和情绪激动。大量喝酒导致心肌严重损伤,引起心率过快,血压升高。最严重的就是增加猝死的风险,因为酒精中除了热量不会含有其他的营养成分,长期喝酒也会导致食欲下降。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良好的心态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而对于身体来说,情绪激动会在短短时间内对身体器官造成冲击。当情绪激动时,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梗或者是更加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科学研究表明,90%的猝死与熬夜有关,熬夜之后身体会出现疲劳,心慌,心悸等一系列症状。而睡眠时间在6~7个小时的人群死亡率是最低的,而睡眠低于4个小时或者高于9个小时,死亡率是成倍增长。除此之外,猝死还有其他的诱发原因。例如,过度服用某些影响心脏的药物、久坐久站等,其中遗传因素对青少年猝死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熬夜后猝死的研究论文

我不敢熬了。因为我觉得熬夜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我不敢拿自己的身体去开玩笑。

该研究生再跟着导师做项目时猝死。所以他的父母认为是导师不考虑其身体承受度造成的

根据新闻上谢鹏猝死之后,医院给出的死亡诊断证明书上显示,谢鹏的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

谢鹏的家属知道这个噩耗之后,便从山东赶往辽宁为谢鹏处理后事,谢鹏的家属通过查看谢鹏遗留的手机信息,发现在他读研期间,他的导师多次指派他做与学业无关的日常杂事,除了最基本的帮导师打扫办公室、烧水等日常琐事,还要代表老师购买礼品,为学生发放中秋月饼,还要去洗衣店给导师拿衣服,各种琐事都由谢鹏一人去做。

他的导师曾经多次告知谢鹏,在夏天无法顺利毕业,因为谢鹏的论文写的不好,为什么还没有到毕业的期限,就提前告知他的毕业论文不合格呢,因为他一直在给谢鹏安排额外的琐事工作,让他没有时间写论文,而且有一次谢鹏生病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为心律失常,谢鹏想休息几天,但是导师并未批假,根据谢鹏的同学透露,在他猝死的前一天晚上,他还熬夜工作到两点半。

睡了一晚之后,血液循环变慢,再加上身体劳累,经常熬夜,心脑血管病肯定更容易找上门,还有心理对导师的惧怕,多次消耗身体导致才会猝死。

但自从谢鹏猝死之后,家属与学校进行了很多次对话,他们校方和老师一直有责任,现在家属已经请了律师,准备告学校,必须要一个交代。

谢鹏的亲属认为,他早就符合顺利毕业的资格,老师迟迟不让毕业的原因就是为了有一个免费的长期的劳动力,为什么不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难道学校就没有其他人了,非要逮着一只羊薅羊毛?

无论是校方还是导师的原因,谢鹏的生命最终定格在了34岁,最后说一句逝者安息,家属也要节哀。

熬夜的危害?

熬夜我想现在已经变成当今这个社会的一种通病,因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当中,是赤果果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如果你不比别人付出多点,不比别人更加优秀,那就就有可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职场人士的熬夜变成了家常便饭,往往是晚上一两点甚至是两三点才能睡觉,第二天还得起早上班。

熬夜的危害之一,伤身体。大家都知道,人的身体机能是有规律的,晚上是身体该休息的时候,就算是机器都有一个维修保养期限,更何况是一个肉体凡胎的人呢,所以当你违背身体的规律强行打乱这样一种平衡的时候,你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这样对于你的各个身体器官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长期以往你的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差。

危害之二,熬夜会影响你第二天的工作质量。首先你要明白一点,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天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当你晚上熬夜没有休息好,第二天顶着一个大黑眼圈去上班的时候,你是根本没有心思去好好上班的,状态差自然会影响工作的效率,所以熬夜加班赶工作是一个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得不偿失,有的时候是在不行可以加加班,但是长期以往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危害之三,熬夜会让你变胖。这个相信好多人都有体会,因为熬夜太晚你下班之后肯定会去吃点东西,让后洗漱睡觉,这样你吃下去的东西没有时间去得到一个很好的消化,就是堆积在你的肚子里,长期这样下去,你的脂肪越来越多,便会变胖。

所以,珍爱生命,远离熬夜!

青少年的研究论文

青少年健康理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青少年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

摘 要:青少年健康理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根据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现状,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意义,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迅速得到解决,但找到应对策略,有的放矢的改进,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将有效的服务青少年及其家长,确保青少年顺利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 青春期性健康 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30-0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理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将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意义,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行为养成、心理发展将展现出不同特点,这些“个性”将潜移默化的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伴随其一生。

1.1 家庭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模式呈现“四二一”(四个老人、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趋势。唯一的孩子成为家庭的焦点,家长难免出现娇纵溺爱的现象,孩子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会出现自私、蛮横、脆弱、不善于沟通等问题。因此,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子女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学校教育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方面学校教育片面追求文化课成绩,升学率成为判断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严重。德育教育的滞后意味着忽视青少年在德、体、美、劳方面的发展,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教师单纯用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无法做到一视同仁,更有甚者对成绩差的学生冷嘲热讽,体罚学生,这种师生的紧张关系不仅会增加学生的逆反,还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1.3 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青少年对信息有极强的接受能力,他们在众多生活方式中吸取社会文化营养。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已渗入到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中,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丰富的信息,但有毒信息如色情、暴力,对青少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迷恋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与日俱增,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可能导致青少年的性格缺失和道德失范。

1.4 青春期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展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将给青少年带来自我接纳、人际交往、情绪控制、压力承受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背负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沉重使命。这种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儿童模式被打破,但成人模式尚未建立让他们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拒绝与父母沟通,形成所谓的“心理断乳期”,自身又无法解决因成长带来的烦恼,从而产生迷茫的心理。另外,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经不起诱惑,容易误入歧途意气用事。

2 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意义

2.1 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人格障碍等。此外,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对自身生理发育存在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了解健康成长知识,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使其适应社会发展节奏,促进其全面发展,对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十分关键。

2.2 提高家庭发展能力

青少年健康发展与家庭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孩子的健康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期望,青少年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家庭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方面的照顾养育能力,对促进家庭和谐、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3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将影响青少年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是使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要以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为本,用科学的方法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工作。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3 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1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缺失

我国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缺失不容忽视,其原因在于家长和学校普遍认为性健康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尺度把握不好容易形成“教唆”青少年过早发生性行为。一方面,家长对于这部分知识通常避而不谈、即使想讲也不知道该如何讲;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是让学生自学课本,老师的泛泛带过无法满足青少年对此类知识的需求。目前,市面上针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书较少,而且大都可读性不强,不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3.2 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层出不穷,大学生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青少年既要承担中考、高考的学习压力,又要承担成长中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发展不一致的矛盾,很容易出现封闭、抑郁、焦虑、强迫症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仍流于形式。首先,多数心理健康的老师不是科班出身,老师的数量也无法满足全校学生的需求。其次,在一些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仅是在一个办公室外面挂了块牌子,形同虚设。最后,青少年即使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却迫于压力不敢去找心理老师咨询。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那些本可以早发现、早疏导,可以避免的惨剧才会一再发生。

3.3 缺少权威的教育阵地

目前社会上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多是以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才能和配合学校教育为目的,课程多为钢琴、书法、英语等。近期较为流行的体验式活动基地如比如世界、欢乐之都等是以扮演社会角色让青少年体验成人的职业行为,进而理解社会的组织机构,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但也无法承担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功能。在社区也有青少年教育场所,但多为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放学后的活动场所不定期的组织专题讲座。这些机构普遍缺乏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权威性,没有系统的教材教案,只有确立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和公益性,才能树立品牌,全国推广。

3.4 家庭教育方面力不从心

家庭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但很多家庭在青少年健康教育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一是家长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容易忽视青少年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家长自身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缺乏教育经验,面对出现的问题无从下手;三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容易出现逆反情绪,对于家长善意的帮助会出现敌对情绪。因此,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3.5 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忽视

根据全国妇联近期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大幅度增长。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习惯养成、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价值观和人格完善的关键期。另外,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残疾青少年等特殊群体也面临着成长中的种种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缺少得到正确信息的来源和不健全的成长环境,他们的健康教育需求被忽视,尤其是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不普及,容易导致他们心理的不平衡甚至扭曲,并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埋下隐患。

4 应对问题的措施

根据上述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应多方合作,相互融合与补充,共同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应对措施。

4.1 建立联动机制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学校、社区相互融合、补充的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与教育部门、团委和相关社团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

4.2 社会正面引导

扩大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门户网站、手机信息终端等媒体,加强对青少年健康教育的宣传,加强正面引导,开设专题或栏目普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知识,推出适合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文图宣传品和科普影视作品。

4.3 进行阵地建设

在政府的指导下,利用社会资源建设青少年健康教育咨询服务机构,搭建面向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服务平台。建立多渠道、多形式、互动式的服务平台。向青少年提供便利、快捷、准确的青春期健康知识的咨询服务和困难援助。

4.4 针对家长开展培训

开办家长学校,动员家长参与,提高家长素质。家长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能够满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操,配合学校、社会,科学引导,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4.5 开展师资培训

以青少年健康发展教育内容为基础,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向学校、社区等青少年活动场所输送人才,为青少年提供系统、专业、优质的服务,提高青少年自我认知,增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保护青少年远离伤害。

4.6 关注特殊人群

特殊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比正常家庭孩子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应加强对特殊家庭青少年的帮助与关爱。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为特殊家庭的青少年提供健康服务,加大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残疾青少年等弱势人群的服务与帮扶力度。

青少年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性工作,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培养,除了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外,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性健康的教育不容忽视,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迅速得到解决,但找到应对策略,有的放矢的改进,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将有效的服务青少年及其家长,确保青少年顺利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梅,台世强.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 黄梅.浅析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3] 王晓艳.浅析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J].辽宁师专学报,2012(1).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原因,进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教育机构的重要职责与义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前,威胁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心理障碍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心理行为异常,甚至导致犯罪的主要诱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21世纪体质健康研究工作更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依据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1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

有关文献报道近4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大的因素来自家庭,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以及家庭教育失当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家庭因素。这种家庭的青少年心理相对敏感、多疑,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责、自我否定是他们的主要心理特点。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其次是学习,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部分,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体表现就为恐惧、厌学。虽然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减负”、不搞排名,但学生课业繁重,月月排名,如此激烈的竞争,使得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升学,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包括情绪、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往往处于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状态。最后是社会环境与人际交往,随着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情绪感染,甚至是影视作品所追求的享乐、暴力等不良风气,都会对他们人生观、价值取向产生影响。青少年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求,以及情感丰富的特点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重视感情的交流,当被人误会、议论甚至发生纠纷时,往往就会自我封闭,自我否定。

2青少年的心理现状

2.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竞争性的增强,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越来越高,导致在校青少年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过重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着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2.2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差

被父母疏远、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在外懦弱的儿童,腼腆抑郁的青少年等都经常因孤独而烦恼。这类儿童和青少年,和大家一起做某件事时,由于技术差、经验不足,经常感到失败的威胁。因此,感到和大家一起玩还不如一个人玩。从中学升入大学,需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能力,而一些学生从一切都由父母操办进入一种一切靠自己动手的生活环境,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同学甚至把脏衣服打包邮寄回家清洗。不能很快适应生活环境导致一些同学情绪不稳,甚至有人萌发了退学的念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是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3不能正确对待激烈竞争的学习环境,感觉人际关系协调困难

由于学习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未来就业选择等方面,学习压力增大,导致一些学生学习信心上的失落。由于青少年都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个人素养、生活习惯都各不相同,感到沟通困难,找不到一个可放心的,无利害冲突的倾诉对象,长此以往,就易形成青少年中人际敏感、偏执、冷漠的心理倾向,危害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2.4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打击

青少年对成功期望值过高,当遇到挫折、生活不幸时都会将他从豪情万丈的理想世界里拖入到痛苦的现实深渊中,所谓自责就是责备自己。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称为自责倾向。这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过低评价自己,自责、自我卑视、自我轻蔑。这种状态是受悲哀和忧郁情绪支配的,调节不好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自信心及积极人生观的建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势必会引起他情绪上的强烈反弹,特别是情感上的纠葛,更容易引起消极情绪的蔓延。如果不能尽快摆脱情绪上阴影,就会对意志力不坚强,自控能力差的人产生不利的影响,以至于酿成悲剧。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这种想干危险的事或愚蠢的事的观念,是因为内部具有焦虑倾向而产生的。

3对策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即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至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至大脑。有关研究也早已证明:心理疾病长期得不到改善便会通过一定途径导致生理疾病。无论是心理疾病还是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就会有可能相互转化,导致病上加病。所以,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对预防和治疗生理、心理疾病,确保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极为重要。体育运动与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无论是强度、内容还是运动形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足球比赛需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不怕困难、团队协作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豁达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因而重视体育教育,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生理与心理的抗压能力,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也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竞争的下移使广大中学生饱受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容乐观。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学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第三次全教会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德育的主要内容,予以重点关注,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君.影响浙江省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3(4):19-22.

[2]高发民.体育心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袁存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44-46.

[4]伍国典,张程立.青少年视力低下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8(1):29-31.

[5]梁兵.关于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由于确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不同,国内外学者提供的判断标准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差异。例如:马斯洛认为充分自我实现的青少年就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而美国学者阿特金森认为,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认识、能够承担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具有稳定与协调的人格结构的青少年才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总体来看,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具有以下几种标志:一是能够全面地认识自我,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长处感到自豪,又不因自己的缺点而感到沮丧,保持自尊,自信;二是有理想,生活有目标,既有敢于拼搏的勇气,又能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三是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接纳他人的短处,以包容、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在相处的过程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怀疑,欣赏多于憎恶;四是当遇到外界刺激时,有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保持行为协调,心理平衡;五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待事物乐观开朗,满怀希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所以,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多持有一种积极的、开放的、现实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威克曼根据青少年不适应行为的指向将其分为外攻性问题和内攻性问题,外攻性问题与对待他人有关,如旷课、挑衅、反抗、不合作、撒谎、盗窃、打架、破坏公物等叛逆行为;内攻性问题与对待自我有关,如退缩、消极、悲观、自卑、自残、自杀等自我贬低行为。威克曼的研究还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加注重外攻性问题,高估其严重性,并想尽方法对青少年的叛逆行为进行约束。而时常被忽略的是具有自贬性的内攻性问题,其往往是青少年出现叛逆行为的根源。所以,心理健康研究人员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内攻性问题。只有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国青少年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外攻性问题

1.自私

都说“自私自利,是立人达人之障”,但是处于转型期的青少年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自私心理。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风气盛行。所以,有很多人说,自私是人之本性。正如一句民谚所说,自私自利从来弄不明白,究竟它是全人类的一部分,还是全人类是它的一部分。其实,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的自我概念如同一张白纸。在经过无我有物、有我无物和物我整合三个阶段的顺序发展之后,儿童健康的自我概念才逐渐发展出来。在这个三个阶段的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长对孩子过分宠溺,并灌输类似“只扫自己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不良思想,以及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导致有些青少年仍然停留在有我无物的阶段,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凡事只看到自己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就会间接地导致青少年出现人际交往危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自私不仅仅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引发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2.叛逆

引起青少年叛逆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原因是由于身心发展不同步。青少年时期身体迅速发育,使其产生长大成人的感觉,觉得自己可以不依赖家长、老师独立做很多事情。但是事实上,青少年时期只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其能力还是不足的,思考问题还是幼稚的。所以,在家长和老师眼中,青少年仍然是需要指导和照顾的小孩儿。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自然会引起青少年内心的反感,他们的成人感驱使他们去反抗。由于担心自己的存在被忽视,青少年往往也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以渴求标新立异,引人注目。叛逆心理虽然没有发展到不健康心理那么严重的程度,但是当它遭受刺激,反应强烈时却也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等同于变态心理,但是已有变态心理的特征。从成都发生的“沈鹏弑母”案,到温州发生的砍死奶奶案,再到广东发生的少女杀死奶奶案,这些接二连三发生的杀害至亲的案例说明,对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一定要加以重视,平时要能注意到孩子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地与其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平等地交流。

(二)内攻性问题

1.抑郁

常言道:“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是这句话渐渐被日益严重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所打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而饱尝愁滋味。因为青少年不需要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何青少年会抑郁,会有解不开的心事。但是,单就学业压力、家庭问题、交友障碍这些成年人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就足以摧垮部分孩子的心理防线。青少年的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内在因素,即与青少年本身的性格特征有关。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性格也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外向、乐观,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对生活抱有正面积极的态度。而有些孩子,则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与人交流,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的消极面,不善于表达自我内心情感。当生活中遭受意外挫折时,他们更倾向于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第二种类型的青少年往往是抑郁症发病的高危人群。

(2)外在因素,即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及社会影响有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校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思想负担。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优良的物质保障但却忽略了与其心理上的沟通。同时,社会上评断标准的失误也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过分地重视学业成绩,而忽略孩子内在品格的培养,认为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做什么都不对。长此以往,青少年生活在迷茫,不自信,忐忑之中,变得越来越不爱讲话,继而引发抑郁症,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酿成一桩桩的悲剧。

2.自残

据调查证实,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把自残行为当作宣泄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自残与自杀有着本质的区别,自残者也许没有自杀的念头,仅仅是希望通过残害自身身体的方式获得快感。常言:“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青少年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的因素。不和睦的家庭,过多的童年不幸,父母管教太过严苛,或者经常性地遭到辱骂殴打等,都会引发青少年的自罚、自残行为。二是自我施压。有很多青少年太过追求完美,如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成果的话,便会用自残的方式进行自我惩罚。三是从众效仿心理。据有关报道,两名台北中学生为表义气,竟约定同时用刀具割手腕,然后用相同的手帕包扎以作为标记。此等自残行为竟被同学们认为颇有勇气,十分英雄,纷纷效仿。青少年思考问题的方式还不成熟,很多时候都是在盲目地追逐他们所认为的“潮流”。近些年来,青少年的自残现象已经越演越烈,各种关于青少年极端自残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

3.自杀

这是人们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孩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何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自杀可以分为:自杀威胁和自杀行为两类。前者是想用自杀对抗家长和老师的管教,动辄以自杀相威胁。这种行为可能源自于对于自我自尊心保护的逆反心理,其内心还是希望更好地生活。而后者则是由于悲观厌世所致,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往往这种青少年都深深地遭受常年抑郁的折磨,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觉得生不如死,以至于产生轻生的念头。无论是作为一种手段的自杀,还是作为一种目的的自杀,都反映出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不管何时,家庭教育的地位永远是最重要的,父母在孩子的人格塑造培养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就是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溺爱型。现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自我感觉是爱孩子的表现。但事实却是害了孩子,过分地溺爱,养成了一个个任性、自私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不懂得分享,难以合群。放任型。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优点不给予表扬鼓励,缺点不给予纠正。自认为这样做是效仿西方的自由教育方式,还有助于养成孩子不骄不躁的好品行。殊不知,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指路灯,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人生轨道上有着正确的行驶方向。此外,家长不注意自身的道德、思想修养,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行为和蛮横不讲理的不良品性。专制型。家长对于孩子的生活干涉过多,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应该听从自己的所有安排。孩子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私人的时间与空间。如果孩子稍加反抗,或达不到家长的预期要求,就粗暴地对待孩子,甚至出现体罚的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内心的反感越积越多,这不仅会影响与父母的感情,还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过度教育型。家长对孩子总有一种过高的期望,自己曾经没有做到而后悔的事情,总希望子女能够替自己做到。这样就会不顾及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学特长,阅读书籍,参加各种比赛,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留下了不良的心理隐患。这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弊端,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因素

中国自古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很多人为了考取功名,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社会发展至今,我国的学校教育仍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似乎成为评断一个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尺。在此单一的评价标准下,每一次考试都等同于一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战争,导致孩子心理超负荷运行。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孩子在题海中冥思苦想、死记硬背,整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题,双休日也要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的学习,根本就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孩子因此身心疲惫,精神紧张,一遇不顺心的事如考试失利、人际关系紧张等,便恶劣情绪郁结心头,久而久之,遂成病态。曾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孩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说:“我真怕考不上大学,老师说考不上大学的话,一辈子就完了,将来肯定没有多大的出息。”高考的竞争、升学的压力使她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青少年的身心还处于发育,待完善的状态,心理承受能力还十分稚嫩脆弱。学校不恰当欠科学的教育方式,会导致青少年过重的心理负担,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一旦没有考上理想学校就产生一定前途无望、理想成空的想法,最终抑郁成疾。

(三)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经济上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人们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的同时,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近年来,我国的本土文化一直与外来文化处于一种持续冲突又相互妥协交融的状态。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目前很难实现多元文化的有效整合。文化的迥异很容易导致人们对于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原有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减弱甚至丧失其功能,新的价值观又比较零散杂乱而不成系统。这增加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的难度,造成青少年在认知上的失调和行为上的失范,引起心中的迷茫、焦虑不适,行为出现偏差、越轨。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一是社会刺激因素增多,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噪音增多等,严重地干扰着中小学学生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健康。二是社会不健康因素增多,如充满暴力和色情的音像制品和书刊、大量的计算机游戏软件等,十分容易让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沉溺其中。青少年网瘾问题,寒暑假宅童问题都严重妨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三是住宅越来越多地成为独门独户,生活越来越封闭,甚至出现了居住十几年还不认识周边邻居的情况,这严重限制了孩子与伙伴的交往,致使孤独感增加。青少年缺少与同龄人的交往,使许多心理品格得不到发展和完善。

四、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及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本源入手,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一)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友好沟通

父母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莫过于沟通,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消除父母与孩子的隔阂,还可以让孩子深切感受到父母之爱,健康阳光地成长。首先,作为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愿意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当彼此想法发生冲突时,不搞强权管理,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慢慢地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观念,同时也接受孩子的认知想法,从而对事物达成共识。

(二)学校科学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应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非过分重视学习结果,按成绩把孩子等级化。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真正地放弃比较,理解接纳每个孩子的不同之处。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讲座等活动,让青少年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或者不定期地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心理有问题的孩子进行心理疏通。

(三)社会媒体环境积极引导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

已经入选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是普遍意义上的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不分级别,但是有四种评价体系如下:C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PKU-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是共青团中央所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是国家级专门从事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研究的科研和信息服务机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是正厅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是正处级别。

要是不知道的话,是可以到国家新闻总署看一下的。

可以。中国青年研究投稿是没有限制的,因此是可以进行重复的。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媒体、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

青少年性的研究论文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论文报告 问题描述: 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我们要写一篇论文。我想推陈出新,所以我想写一篇关于性的论文。这篇论文主要是想写中西方青少年对性的不同认识,以及有关于一些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 我的目的并不是要获什么奖,我只是想借词想青少年讲述一点我的想法,当然也是大家的。 所以我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什么好的素材和资料,万望指点一下我这个萌懂的小学生。 在此我向你们致意我最崇高的敬意。但不要是带有色情的。解析: 参考一下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吧 在当代日本,国民的性意识日益开放化,价值观更加多样化,青少年周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性报道十分泛滥,青少年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趋向早熟化,这使得日本青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出现了一些问题。从以下三项调查的结果可略见其一斑。 在一项关于日本青少年对电影、电视、杂志中出现的性或男女的事情是否关心的调查中,得出的结论表明:“非常关心”和“稍微关心”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回答“非常关心”的比例,1977年为10.4%(男生13.6%,女生6.8%),1984年为18.3%(男生20.7%,女生15.9%),1991年为20.0%(男生22.7%,女生17.3%);回答“稍微关心”的比例,1977年为61.7%(男生58.7%,女生65.0%),1984年为62.l%(男生61.7%,女生62.4%),1991年65.0%(男生63.4%,女生66.5%)。也就是,从1977年到1991年,“非常关心”和“稍微关心”性的青少年由72.1%上升到85.0%(pp.47-48)这说明更多的日本青少年的性觉醒越来越早,性意识越来越强。 1987年日本性教育协会实施的“第三次青少年性行动调查”表明,初中生重视的性知识获取渠道或者说影响其性意识、性行为的方面有朋友、大众传播媒介、学校等,重视前两者的比例远大于后者。具体比例为:回答重视朋友的,男生占68.2%,女生占58.8%;回答重视大众传播媒介的,男生占65.8%,女生占55.5%;回答重视学校的,男生占34.4%,女生占29.2%。 根据日本又一项调查(JASE全国调查)可知:在初中生中,有11.1%的男生、15.0%的女生有约会体验,有5.6%的男生、6.6%的女生有接吻体验,有2.2%的男生、1.8%的女生有 *** 体验,有30.0%的男生、6.9%的女生有 *** 体验;在高中生中,有39.7%的男生、49.2%的女生有约会体验,有23.1%的男生、25.5%的女生有接吻体验,有11.5%的男生、8.7%的女生有 *** 体验,有81.2%的男生、l1.7%的女生有 *** 体验(此次调查的对象不含小学生)。这说明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在一些性行为上存在着偏差或罪错。 面对青少年的性觉醒越来越早,性意识越来越强,性行为偏差或罪错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而他们获取性知识等的渠道多为朋友、大众传播媒介而不是学校的情况,加强中小学的性教育、以使学生对性有科学的认识、培养他们性行为的自我决定能力等被认为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 一、日本中小学性教育的目标 关于日本中小学性教育的目标,不同学者在论述上有所不同。日本文部省体育局学校健康教育课学科调查官石川哲也认为,中小学性教育的目标是“以尊重人性的精神为基础,适应儿童学生的发展阶段,在使他们了解关于性的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让儿童学生有健全的异性观和能够采取基于此的理想行动,帮助他们形成人格和丰富的人性”。 日本学者黑川义和、桑田敏一等人认为中小学性教育的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情绪性和感受性。即:①培养学生自然地、丰富地接受“性”的心情;②让学生领略生命的神秘性、伟大性和纯真性;③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连续性、亲子缘分等伟大自然的裁量的敬畏之念。 (2)社会性。即:①让学生知道自己生命的珍贵性,使他们认识现自己是与其他生命共同生存的;②培养学生尊重男女各自的特质和平等性的精神,③使学生理解性的作用和男女关系的应有状态,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的态度;④使学生对社会上的性问题有坚定的认识,培养他们审视性文化和性道德的眼力,养成他们符合于社会人的素质。 (3)科学性。即:使学主对自己身体上和心理上产生的性的发展何变化有科学的理解,传授正确的知识,培养能恰当对待他们的能力和态度。 (4)自我控制能力。即:为了培养正确地控制 *** 望的能力,使学生理解行为的手段和对待性冲动的方式。 另外,日本文部省编辑的《关于学生指导中的性指导》指明了中小学性教育的四项目标:①使学生确实认识自己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②使学生能基于尊重人性和男女平等的精神,构筑男女人际关系;③使学生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取得基础、基本事项;④适应身心的发展,解决面对的各种课题;⑤使学生学习作为青年期的人的理想生活方式。 二、日本中小学性教育的内容 概括地讲,日本中小学性教育的内容包括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男女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协调等方面。根据日本性教育协会编著的《性教育指导要项解说书》的解说,从小学至高中阶段的性教育的内容大体如下。 (一)小学性教育的内容 1.第一学年性教育的内容包括:①保重身体枣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形成概略和主要部分的作用,知道经常保持性器官和排泄器官清洁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方法,谋求经常保持性器官和排泄器官清洁的习惯化;②男女友好相处枣让学生发现男女互相都有长处,思考男女相互认同、互想帮助的重要性;③不受引诱枣为了防止被诱拐和性骚扰,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谋求这种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化。 2、第二学年性教育的内容包括:①长大的身体枣在让学生注意身体成长的同时,还让他们知道在身体的形成中虽然有性别差异和个别差异,但作为人,大家是同样的;②自己和爸爸、妈妈枣在让学生知道生命诞生的原理的同时,从亲子的联系出发,让他们了解人的生命的连续;③人所讨厌的事情枣让学生知道人必须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必须互相协作地生活,培养他们慎于伤害他人身心的语言作为的态度;④电视和我们枣让学生思考怎样接受以电视为中心的影视文化中的性信息为好,培养他们理想的态度。 3、第三学年性教育的内容包括:①使性器官清洁枣在让学生了解性器官与生命诞生有很深关系,使他们注意保持其清洁的同时,特别对于女生,使她们知道她们即将成为成人的身体准备业已开始;②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枣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的心理的机能;③男女互助枣让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呈现出的男女、父母生活方式,使其加深对男女协作的应有状态的理解;④当别人向自己打听道路的时候枣在让学生思考待人接物的方式的同时,使他们掌握避免遇到性伤害的具体生活态度。 4、第四学年性教育的内容包括:①男女身体的变化枣在让学生知道身体发育、发展中有个别差异和性别差异,使其加深对男女特性的理解的同时,使他们注意发现第二次性特征,使其知道女子将会经历“月经”,男子将会经历“ *** ”;②男女的心理特征枣让学生着眼于男女的日常生活中指向性的心理差异,同时使其知道心理的发展,谋求相互理解;③婴儿诞生——在让学生知道生殖的原理的同时,使其理解在生命诞生中有巨大的喜悦和感动,使其认识自他生命的珍贵性;④男女平等和协作一一通过使学生加深对男女各自心理和身体差异的理解,使其理解扎根于信赖和尊敬这一相互关系中的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基于男女平等精神的态度和行为;⑤我们与漫画、杂志一一使学生知道以漫画、杂志为中心的信息的接受方式,培养他们的信息选择能力。 5.第五学年性教育的内容包括:①第二性特征与身体的变化枣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性特征的出现将会更加显著,男女都保持身体周围的清洁尤为必要;②月经的体验一一使学生知道月经的原理及其个别差异;③欲望与行为一一向学生传授关于大脑机能的初步知识,使其知道欲望和行为的关系,使他们注意到在调节欲望的基础上,珍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方式;⑤性伤害的防止枣在了解男女性心理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性伤害和性罪错产生的原因,使他们注意慎重地行动、措辞和着装,培养他们这种实践的态度和能力;⑤我与家庭一一使学生加深对家庭生活的认识,知道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同时理解营建快乐家庭的重要性。 6.第六学年性教育的内容包括:① *** 的体验一一在使学生了解 *** 的同时,培养他们相对于性成熟,度过有节制的生活的态度和习惯;②增大的不安与烦恼一一使学生知道关于性的不安和烦恼,使他们了解对待这些不安和烦恼的方法;③从受精到娃娠、出生-一在使学生知道从受精到出生的过程的同时,使他们领略生命诞生的神秘,注意到生命无限尊贵的道理;④异性朋友一一使学生知道男女开始互相关心异性,开始互相寻求异性朋友,使他们理解互相承认人格、构筑基于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关系的重要性;⑤性与社会一一使学生基于尊重生命尊严和人性的精神,把握社会的性问题,培养他们正确对待性问题的能力和态度。 (二)初中性教育的内容 1.第一学年性教育的内容包括:①人与性的相互关系一一让学生知道人的一生与性有很深的关系,在让他们理解初中生时期所具有的意义的同时,培养他们与此相对应的思想准备和态度;②初中生时期性的发展特征一一让学生知道作为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的初中生时期是性的发展的显著时期,使他们理解自己的成长阶段;③性的生理发展-一使学生理解第二次性特征的出现及其个人差别和所具有的意义,使他们注意到在对人关系上需要用心;④异性朋友一一使学生理解异性意识和异性接近欲高是初中生时期自然的事情,还要让他们理解对待异性上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尊重异性的态度和行为能力;⑤家庭里男女的作用一-让学生思考大多数人都组织家庭,家庭成员是共同生活的,男女有各自的作用,同时培养他们与家庭成员协作的态度。 2.第二学年性教育的内容包括:①生命的诞生一一通过让学生知道生命诞生的原理,让他们思考生命诞生的社会意义,培养他们尊重生命和人人平等的精神;②性不安与烦恼的消除一一初中生时期,因为在急剧的身体发育和性成熟的亢进中,伴随着自我的发展,所以对性的不安和烦恼也增加起来。因此,要使学生掌握能对应它们的能力;③ *** 望与性行为一-让学生知道伴随性的成熟, *** 望将会提高,会出现采取性行动的欲念,还要让他们了解人的恰当行为的方式;④性信息及其应对一一让学生知道在现代社会有多种多样的性信息,初中生也在受着它们的影响,还要让他们理解掌握性信息处理能力的必要性,使他们掌握恰当应对这些性信息的能力;⑤性与社会-一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中男女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角色,使他们理解营造社会生活的人是基本平等的。 3.第三学年性教育的内容包括:①人的性特征一一让学生知道人的性特征,使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的 *** 和性行为的能力;②人类的历史与人的性-一让学生知道人类自出现到现在,是以各种形式保持与异性的人际关系并生存的,培养他们加深关于性的思考方式的视点;③现代社会男女的应有状态一一让学生知道关于现代社会中男女地位、作用及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多样的,培养他们从尊重个人和男女平等的概念出发,创造今后社会的男女地位、作用及人际关系的能力;④关于性的疾病一一让学生知道主要由性行为感染的疾病,使他们理解为了谋求个人的幸福和人类的繁荣,性病预防是重要的;⑤家庭计划与人口问题--让学生知道家庭计划,使他们理解人类的繁荣是与人口问题有关的。 (三)高中性教育的内容 高中性教育的内容包括16点:(l)成长和成熟一一让学生理解内分泌机能的发展与性成熟和老化的关系;(2)性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一一在让学生了解男女性器官的分化和发展及其构造、机能的同时,让他们知道性的成熟是与男女的心理和行为有关系的;(3) *** 和行为-一让学生知道大脑的发展与 *** 的关系,使他们理解人类的性行为的特性和人格的关系;(4)男女的性别差异一一让学生知道男女的性别差异不仅是生理功能上的,它与社会和文化等历史要素也有关系,使他们在加深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协作态度;(5) *** -一在让学生把握男女的性成熟与精神成熟的关系的基础上,知道人类的 *** 不只是为了生殖,它是包含文化的、社会的多种要素的行为;(6)受精和娃振一一让学生知道受精和娃娠的原理,使他们通过母性机能,理解生殖的意义和男女的作用;(7)分娩和育儿一一让学生知道有关于分娩的正确知识,消除女性的不安,培养在育儿上的男女责任感;(8)避孕和人工流产一一让学生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把握避孕的必要性,了解避孕的方法,同时让他们知道伴随人工流产的障碍;(9)性病一一让学生了解性病的种类、症状、预防和治疗,使他们掌握预防性病的能力;(10)性的不安和烦恼一一让学生理解人的性的多面性和个人差别,使他们掌握对待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性烦恼的方式;(11)爱情一一使学生注意到在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的爱情是以个人尊重为基础的,让他们通过对爱情的多角度考察来,思考爱;(12)男女的人际关系一一让学生思考历史上呈现出的人际关系和男女关系,理解作为民主主义社会的形成者的连带感和责任感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待确立个人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态度;(l3)结婚和家庭一-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中结婚的意义、结婚和家庭集团的关系、结婚所起到的作用,使他们确立青年期婚姻观的基础;(14)性与人权一一使学生从基本人权的立场出发,理解围绕性行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15)性与社会一一人类的性具有多面性,其内容有不少是由社会结构规定方向的,因此,要让学生理解围绕关于性的社会现象和男女关系的各种问题的背景,培养他们能够恰当地对待性问题的态度和能力;(16)性与文化一一让学生理解性是个人问题,同时它本身又是社会风俗和文化的反映。 三、日本中小学性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日本中小学性教育的途径目前,在日本的中小学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也没有专供学生用的性教育教科书,其性教育是通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来进行的。 日本中小学性教育包括“性的学习”和“性的指导”两部分。 所谓“性的学习”是指为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性知识,使他们理解生命的宝贵性,具有正确的异性观和性行为的自我决定能力等,而按照《学习指导要领》的要求,在一定的学科、科目中,有计划地进行的性教育。这些学科、科目主要有小学休育科中的“保健”领域、初中保健体育科中的“保健领域”、高中保健体育科中的“保健”科目、理科、家政科或技术·家政科(初中)、社会科或公民科、生活科、国语科等。另外,在特设的“道德”时间中,也部分进行性知识、性道德方面的教学。应当指出的是,这些学科、科目是按照各自的教学目的、目标和计划进行的,他们不是专门的性教育课程,所以在性教育上,通过制定全体计划和学年计划,明确各学科、科目的作用,加强其教学的协调,使其内容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很有必要。 “性的指导”主要是通过特别活动、“领域外活动”(即包含学科课程、道德、特别活动三部分的教育课程体系以外的活动)进行的性教育。这种性教育不是以性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处理、解决自身存在或面临的有关性的问题上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形成应有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特别活动中,与性教育有关的活动主要有班级活动(高中为课外学习室活动)、儿童会(初中、高中为学生会)活动和学校例行活动等。在领域外活动中进行的性教育主要是教师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对在性发育上有不适应症状的学生和在性行为上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的个别教育。另外,在“道德”时间中也进行这种性的指导。 (二)日本中小学性教育的方法 日本中小学性教育的方法有两种,即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1、集体指导 性教育中的集体指导,是指以整个年级或一个班级、一个小组为单位,在特定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性知识学习进行的指导。像在体育(或保健体育)、理科、家政〈或技术·家政)、社会等学科和“道德”以及特别活动中进行的有关性知识学习的指导主要属于集团指导。这种指导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进行的。 2、个别指导 性教育中的个别指导,是指以某个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当中存在的各种有关性的问题适当地给予特别的指导。这种指导是对上述集团指导的补充和完善,在实施中随意性较强。其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既有课上的提问或提示,也有课下的面谈、通信等。心理咨询、健康咨询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综上所述,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在确定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时,注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在教育方法上,注重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另外,为了加强性教育,日本已经认识到了加强相关课程密切联系的必要性。这些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但是,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在效果上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在部分学生中存在不良性行为和娃娠、堕胎、“ *** ”等现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如何进一步加强性教育仍是日本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社会的发展去说这很正常再举例论证 同性恋的正常实例与普遍之处

摘要:本研究以中学生情景式“同性恋”为研究对象,通过个案面谈心理辅导及回访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对情景式“同性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中学生情景式“同性恋”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三,总结情景式“同性恋”中学生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第四,中学生同性恋的性心理教育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心理状况 辅导策略镜头一:校园里,一对女中学生手挽手、肩并肩有说有笑,亲密无间。镜头二:食堂里,一对男生在一起吃饭,给对方夹菜,偶尔还互相喂食。镜头三:寝室里,某男中学生泪流满面,痛不欲生,只因自己无法取悦“好朋友”,情绪暴躁,用刀片划伤自己……这不是影视作品中的一幕幕,而是在当今一些中学校园里真实事件,这些事件客观地存在于某些中学生人群中。我们面对镜头一,一定会坦然视之,认为很正常;但是面对镜头二、镜头三,一定会十分惊诧:现在的中学生怎么了?之前 “早恋”问题、过早性行为、网瘾等问题人们还在心力交瘁,为何有些会演变成异常的“同性恋”倾向或行为?这一现象称为:中学生情境式“同性恋”,是指针对于中学校园这一特定情境,中学生选择同性作为彼此爱恋依托对象的倾向和行为[1]。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这些事件仅仅只是浮出水面,以前、现在、今后都是必然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这一代孩子独有的。只是现在的孩子更懂得如果表达,如何求得援助,如何更健康的成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是需要面对很多困境,而目前对于中学生早恋,性行为等教育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中学生情境式“同性恋”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就是针对这种现状,对中学生情境式“同性恋”进行了个案研究。1. 研究目的与方法在我国同性恋虽然早已不再被划分为病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同性恋非病态的观念,也不再把它看作是道德问题,但我国同性恋者大多还处于秘密或半秘密状态。更不要说中学生了(虽然目前,还不能简单的用“同性恋”定义他们,也就是说,在性取向方面,他们还没有定型,大多数还处在同性恋与双性恋的过渡地带),除了他们的个别好友知道这种情况外,知者甚少。本文的个案,由于自身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而且有强烈的治疗愿望,由班主任以及好友陪伴来我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本研究目的在于:(1)借心理辅导对中学生情景式“同性恋”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2)中学生情景式“同性恋”的成因进行分析。(3)分析中学生情景式“同性恋”心理辅导以及性教育策略。本研究对象:前来心理辅导求助的中学生,二例个案,其中男生1名,女生1名。求助者年龄男17岁、女18岁,重点高中学生。本研究程序:通过面谈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方法进行个案的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言语交流、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方法。2.中学生情景式“同性恋”心理健康状况(1) 自责、愧疚心理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在面对自己的情况,多是自责和愧疚,本文所涉及的个案男生(以下称小B)从品德、学习、才艺等各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学生,一想到自己是同性恋,无法面对自己的家人、老师、同学,而且由于同学给他取的绰号“娘娘腔”讽刺他,导致无法建立自我认同感。女生(以下称小Z)与同学相处比较好,身边的同学对她都体贴入微,自己很喜欢***,她知道这样不好,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因此心里产生很大的罪恶感,面对同学的帮助、理解发而使她更无法原谅自己。(2) 不合理认知中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还不全面,往往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一旦自己的某一种行为和书上或者电视上看到的“同性恋”对上了,就很容易把自己贴上某个标签。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熏陶下的孩子,很容易把“同性恋”与肮脏、丑恶、艾滋病等负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认为“我是一个异常的人”、 “我是一个心理有问题的人”、“像我这样的人,以后还有什么前途”等。他们无法认同自己,更不知道如何得辨证的看待“同性恋”这个问题。老师和亲人对小B寄予很大的希望,他总是觉得如果别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恋”,那么一切都完了。小Z常常会对好友的一些帮助特别伤心、难过,她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人,不值得他们这样付出。有的时候又会认为别人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是要让自己知道“我是同性恋”、“我是个有病的人”。(3) 自虐行为、自杀倾向情景式“同性恋”中学生对某些敏感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困扰摆脱不掉的时候,总会产生要了结自己生命的念头,比如小B从初中开始,就有自残的习惯,一遇到这种心理困扰就用刀片在自己上臂上划,在今年的6月有一次在自己手臂上连续划了45道,如果有人在他面前提及“你为什么对***这么好”,“你是不是?”等一些敏感问题,他会想通过杀人以及自杀来结束种种的困扰。小Z主要通过不吃饭、不睡觉、封闭自我等方式来惩罚自己。3.中学生情景式“同性恋”成因的分析分析中学生情境式“同性恋”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从中学生所处的身心发育阶段、所置身的社会环境、所达到的思想认识水平去分析、去探究。(1)生理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阶段,“性早熟”现象普遍存在,朦朦胧胧的性意识促使他们想通过各种途径来尝试和体验,然而过多的信息特别是头脑中所接触的不良信息的刺激,往往会使他们通过不健康手段去寻求性满足。如中学生会积极模仿恋爱,一旦失败,很可能导致他们性取向变化,转移到同性间关系亲密的伙伴,自然很容易成为彼此体验性感觉的对象。(2)家庭因素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忙于工作,与子女相处时间有限,对于性教育,一般家长都不会和子女正面的交流,更多家长认为孩子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把学习学好,其他的以后再说。本个案小Z的父母就是把学习看成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从小到大坚决反对孩子与男生交友、学习、玩耍,因此她的圈子里也从来没有男生的影子,终日和女生在一起。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小B的父母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关系不和,主要原因是父亲有婚外情,他很恨父亲,更讨厌那个阿姨,后来也开始讨厌自己的母亲,认为父亲之所以有外遇,和母亲没有能力和魄力有关,久而久之导致小B对女人就怀有“敌意”,渐渐就泛化到所有的女性身上。(3)社会因素随着中学生与校园外的联系日益广泛,他们所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也与日俱增。社会上出现同性恋、暴力倾向,特别是相关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中学生。这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好奇心强,但是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长期接受阳光式正面教育的他们,更容易对社会上一些负面的东西产生浓厚兴趣。4.中学生情景式“同性恋”有效心理辅导策略(1) 顺其自然,避免善意的建议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大多是非常隐蔽的,他们的生活看似非常平静,和大家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他们的内心非常压抑。他们是典型的“两面人”:一方面,要掩饰,通过这种掩饰让自己能“安全”、“正常”地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偷偷的进行冒险,在可能的条件下向自己喜欢的同伴“表白”或做出一些“示爱”的行动。这让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焦虑。本案例中小Z的好友知道了她的情况,用自己的言语以及方式去努力改变她的性取向,如“不要经常和女生在一起”、“多和男生交流交流”等,小Z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这些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你需要时间去慢慢改变,努力去尝试吧”好友的善意或者经验式的帮助,反而让小Z感觉到自己是被拒绝的,因此自责、愧疚的心理就不断困扰着她。顺其自然就是:如果有同性恋性取向困扰的时候,努力让其做到顺其自然,不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证明到底“自己是不是同性恋”;如果有已经对同性发生了爱恋和依赖也要努力做到顺其自然的面对这个事实,不要去憎恨自己或憎恨对方;面对周围人际关系的时候要努力做到顺其自然,不要太在意别人的一言一行,不管他们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这类学生心理状况的好坏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同学、老师、家长能否认同他们。作为家长、同学、老师不要侮辱、讽刺他们,做到包容与平等、无条件接他们。如果作为同伴或朋友能够无条件接纳,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本个案学生反复提及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同学们知道了,我怎么面对他们”、“老师还会要看我么?”他们的内心特别渴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总害怕同学会嘲笑自己、老师看不起自己。其实这个时候的学生很有可能回归到常态性取向,如果得不到认同,他们就是孤独的,得不到归属感,痛苦、茫然、困惑,无法接我解脱,进一步开始尝试同性恋行为。青少年时期是确定性取向的关键时期,是形成同性恋的活跃期,此时,学生正处于第二心理断乳期,很叛逆,因此,我们所要做就是尽量减少善意的建议和经验式的说教,帮助对方顺气自然的面对性取向。(2) 认知调节,防止问题反复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比较浅薄,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尚未完整,认知模式也比较单一,他们不能辨证地看待问题,特别对中学生同性恋求助者来说,他们的很多心理困扰多半是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而导致的情绪困扰,所以通过心理辅导改变他们的认知非常重要。第一步:协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非理性信念,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以及行为模式。指出他们的糟糕情绪以及行为模式应由自己负责,并指出他们糟糕情绪产生的最终根源是由他们本人的非理性信念所致。第二步:自我调节,在让学生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基础上去识别自己的情绪以及行为,辨认理性与非理性的想法,反驳非理性想法,用正确的观念来反驳不正确的观念,进行逻辑推理,最终产生积极的调节效果。比如,班主任老师如果知道这件事情,就会看不起我了?不,班主任平时就不是一个武断的人,不会因为学生犯错而胡乱的批评,“同性恋”社会上都已经得到了认同,而且我现在也没有做出特别出格的事情,平时的表现班主任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相信他不会因为这件事而看不起我,不重视我……(3) 情绪宣泄,注意方式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与普通人相比,同性恋者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无助。因为尽管外界对同性恋现象给予越来越多的包容,但来自传统社会的种种压力对他们的生存、生活方式还是施加着不可抗拒的影响。小B在体育课上,突然在篮球场上大声说:我要杀了***,使得整个班级的同学后到惊吓,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针对小B的情况,调节情绪非常重要他需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或者至少是无害的应对措施,可以进行如下积极应对方法:第一种,合理宣泄。以前,他遇到烦恼总是憋着,或者等到一定的时候爆发出来,不是当着别人面骂,就是恐吓别人,对同学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合理发泄,就是说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适当的发泄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自己的痛苦表达出来。心理学上研究,压抑情绪是非常有害健康的。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对像去述说一下,和自己的信赖的人说一说,除倾诉之外,必要时也可以痛哭一场。痛哭作为一种感情爆发,是一种防御方法,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呐喊。我实在太压抑,太憋闷了(当然你别在公共场所喊叫,别人会以为你是疯子),在没人的地方对着大山,自己在家里面,喊一喊也能够使自己痛快痛快,舒服一下。第二种:转移。当不开心的时候,把注意力指向其他方面,去做其他的事情,去注意其他的事物,注意或做一些有益至少无害的事情。只要一做别的事情,你注意力一定就会转移到别处。第三种:音乐疗法。利用音乐促进健康,特别是作为消除心身障碍的辅助手段。小B对音乐比较感兴趣,通过听音乐来帮助他走出困境效果会比较好。根据他的情况,可以选择:舒心减压理气的乐曲:<<春风得意>>、<<江南好>>还有抒情戏曲等;镇静安神的乐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塞上曲>>、<<苏武牧羊>>、<<小桃红>>,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的圆舞曲,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5.中学生同性恋的性心理教育(1) 重视性心理教育目前,老师对初中生的性心理教育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较为保守,家长与子女在性心理方面的沟通意识更为薄弱。同性恋的成因说普遍提到了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是同性恋形成的活跃期 , 而本文两个案也是在初中的时候有这个倾向,所以 , 必须高度重视对儿童、青少年的性教育[2]。(2) 贯彻关爱、尊重的教育原则作为同性恋学生最渴望的是尊重的需要,他们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学校的认可和肯定,而且中学生同性恋者大部分还没有定性,都有较强烈的求治欲望,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关心、爱护有同性恋倾向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及时做好辅导工作。(3) 开设生理心理学类讲座或课程在继续倡导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中小学校需要加强生理心理学类教育,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者讲座。如针对中学生可以包括: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与角色期待; 及时了解男女性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掌握与同性和异性正常交往的方法; 性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教育。努力贴近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提高中学生性心理健康素质。还可以对家长进行相应的讲座,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及孩子的成长,学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善于观察,要认识到某些看似正常的同性交往背后所潜伏的种种危机,一旦发现孩子有过分依恋同性的倾向,要循循善诱,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并有意识创造机会,引导他(她)多交志趣相投的男女朋友,大家在一切共同学习、娱乐,以逐渐减少特定的同性之间的依恋感。帮助孩子一起走过这个阶段。同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多接触同性恋中学生个案,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心理辅导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参考文献[1] 陈尽染,袁誉宁 关注中学生情境式“同性恋”现象[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17.[2] 杨凤池. 难解之结 , 同性恋 [J ]. 中国青年科技 , 1994 , 1 (1) : 42 - 4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