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温州商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

温州商报总编辑

晏晓斐,原名晏小飞,字玄达。1979年3月出生于湖南岳阳。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现供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06年9月入京游学,先后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先后沈鹏先生、王镛先生、胡抗美先生、曾翔先生、陈文明先生。曾工作于中国书法院办公室,担任专职书法家、学术秘书六年,期间全程参与“中国书法”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并担任申遗片书写者。现为文化部青联委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秘书,永和书社社员,国书会成员,三联书社社员。书法作品应邀参加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毛里求斯等国际大展,并多次参加国内书法展览,个人专题、文章和书法作品散见于新浪收藏、百度百科、《光明日报》、《艺术时空》、《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东方艺术·书法》、《艺术时空》、《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北京晨报》、《北京商报》、《王羲之书画报》、中国书法网、书艺公社、当代书法网等杂志报刊及全国各大专业网站;作品被多家学术机构收藏,并镌刻碑林、牌匾,出版有《晏晓斐书法作品集》、《中国书画博览精英卷——晏晓斐》。1988年起跟随父亲学习书法,研习《多宝塔碑》;1994年,师从田正前先生,研习行楷;1998年,师从陈文明先生,接受中国美术学院专业训练,研习诸体;2000年,加入永和书社,书法作品五件入展“永和七子“书法篆刻展(长沙、岳阳),同年被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岳阳分校聘为书法教师,书法作品一件被湖南省图书馆收藏;2001年,在中国首届“南方长城杯”书画大奖赛中获铜奖;2003年,入展“第二届流行书风征评展”(北京),入展“法非法——永和书社第二回书法篆刻展”(岳阳),荣获湖南省2003年度“书法之星”称号;2004年荣获岳阳市文联文学艺术创作奖; 2005年,入展“永和书社第三回书法篆刻展览(长沙);在岳阳市政协第二届“团结杯”书法大奖赛中获一等奖;书法作品一件被岳阳市档案馆收藏。2006年9月,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期间多次担任文艺晚会主持、学术研讨主持;10月,参加“京湘墨潮” 永和书社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部分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暨永和书社第四回书法篆刻艺术展(湖南省图书馆);入展中国书法群落精英联盟展(北京皇城艺术馆)。11月,书法作品荣获湖南省第五届“三湘群星奖”;书法作品一件被岳阳楼景区收藏并镌刻碑石。2007年4月,《书法产业报》专题介绍《来自洞庭湖畔的青年书家晏晓斐》;5月,入展“渊源与流变——二王及帖系书法研究展”(中国书法院主办);6月,参加07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暨高研班结业作品展;7月,荣获“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书法艺术展”优秀奖(中国书协主办);8月,《中国书法法院学习小结——飞雁数行啄蔓藻,京郊十月发青兰》文章(约2万字)发表在《东方艺术﹒书法》总140期。9月,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担任办公室学术秘书。10月起,相关新闻报道及学术文章陆续发表在《东方艺术﹒书法》、《艺术通讯》、《中国书法院学报》、《书法导报》、《书法报》、《美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艺术时空》等报刊杂志。2008年1月,特邀入展“翰墨春光”——书法网年度书坛精英展”(北京);2月,《永和九年小记》一文发表在《书法报》;4月,入展“2008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家(苏州)提名展”,在苏州当代书法院举办书法个展,并出版个人作品集,《歇罢狂心——八面风侧记》一文发表在《东方艺术·书法》总第157期,同时发表书法作品两件;5月,参加文化部青年抗震救灾捐赠活动,参加书艺公社抗震救灾捐赠拍卖活动,参加中国首届百名中青年书画名家助残作品展(湛江),入展全国第二届百名著名书法家邀请展(青岛)。6月,入展“激情奥运,扬帆青岛——中国书法院精品展”(青岛),参加中国长城书画院抗震救灾书画义捐活动;7月,入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8月,“思齐之旅——晏晓斐书法作品展”在山东淄博荣宝斋大厦展出,《顺节夫人李氏墓志》临摹感言及作品发表在《东方艺术·书法》总第164期,入展“中国千名书法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志愿活动”(中国书协主办),书法作品被国家体育馆永久收藏;9月,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正式参与“中国书法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负责相关文案起草,同时担任申遗片书写者;11月,书法作品两件入展“不屈的脊梁”四川省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主题美术作品展(成都),入展全国著名中青年书画家承德展”(承德),入展“中国普陀山佛教文化名家艺术书法大展”(舟山)。2009年1月,赴苏州参加“西园雅集”活动(苏州);2月,《黄庭坚书法赏析》一文刊登于湖南美术出版社历代法书系列《黄庭坚卷》;4月,与王镛先生、曾翔先生等访问韩国,参加“第二届国际书法年展”开幕式(首尔),入展“渊源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展”(长沙),接受书艺公社采访,《问答书坛对话晏晓斐》同期推出;5月,入展“全国中青年书法走进798展览”(北京);6月,入展“2009济南·第四届青年书法双年展”(济南);7月,由王镛先生题签的《晏晓斐书法作品集》由中国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散文《收到第五封家书》发表在《涉事》第二期,同时选登书法、山水作品两件;8月,入展“全国百人写经展”(洛阳),《在书法里找自己》一文发表在《中国文化报》总第5096期第六版;9月,参加“第二届泰山书法论坛”暨“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课题班泰山诗主题书法展”(泰安),入展“平川杯全国青年书画名家邀请展”(郑州),入展“织金书画邀请展”(织金),入展“中国书法家网——当代名家网络邀请展”(北京),书法作品两件被福建武夷山景区收藏,并镌刻碑林(武夷山);10月,入展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青年书画名家邀请展”(郑州),入展“南潮北风书坛精英联展”(临沂),入展“书艺公社七周年纪念活动”,评论文章《芳渚临流冷香凝——记美女书家史向琼》一文发表在《艺术中国》2009第十期;11月,书法长卷作品一件参加上海高尔夫爱心联盟(SGCU)举办的慈善拍卖,以现场最高价五万成交,所得善款全部捐赠四川地震灾区;12月,入展参加“林润生诗词名家书法作品展”(揭阳),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市场投资指南》(湖南美术出版社),参加“浓情泼墨新农村——西园雅集走进永联”活动(张家港),入展“湖南·山东中青年书法年展”(济南、长沙)。2010年1月,入展第一届林州国际水墨双年展(林州、上海、北京);2月,在文化部的组织发动下,与曾翔先生等一行赴陕西地震灾区送春联下基层(宁强、汉中),《书家读书》一文发表在2010年2月23日《中国文化报》第十版;3月,参加“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名家百人艺术书法大展”(庆阳);4月,入展全国首届篆书展(中国书协主办),入展“2010韩国风情国际扇面美术作品邀请展”(首尔),作为“中国书法院书法田野考察专家团”成员协助组织专家在湖南进行了为期一周左右的书法考察活动(长沙、永州),并作为荣宝斋出版社的特约编辑,编辑《中国书法院书法田野考察成果集——永州石刻卷》,个人考察手记《石孕精忠魂,文开天字山》发表在《中国艺术报》(2011年12月9日第五版),参加“中国书法院成立五周年成果汇报作品展(邯郸),参加“笔墨写七彩、真情感苍天——中国国家画院向云南灾区捐赠活动”(北京),评论文章《走在大路上——汪均书艺印象》刊登在《汪均书法作品集》;5月,评论文章《任逍遥》刊登在《郭强花鸟画集》,入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中国书协主办),入展全国第三届百名著名书法家邀请展(青岛);6月入展北京交通大学名家作品邀请展(北京),入展“二十一世纪写意书法大展”(武汉),入展“生命与形式”全国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惠安);7月,“楚卒过河——晏晓斐书法网络展”在全国十余家书法网站同时固顶展出;8月,参加“同舟共济”全国书画家为江西洪灾捐赠义拍活动(临川);《中国书画博览——书坛精英·晏晓斐卷》出版;9月,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胡抗美先生,入展“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走进昆明展”(昆明),入展“走进太阳谷”首届全国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德州);入展“情系西南——走进普洱中国茶城书画邀请展”(普洱);,入展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创刊30周年书画展(北京),参加并策划“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十二人学术展”(北京),入展“山海情怀——当代书法名家百人精品邀请展”(烟台),入展“全国书法小品邀请展”(北京);10月,入展“汉字之美——中国书法展” (66人赴法国、德国展);11月,入展“藏风聚气汇京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11年1月,《文化青年》2011年第一期专题介绍,入展《中国文化报》创刊25周年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北京),入展“第三届四川·北京书法双年展”(成都),参加文化部组织在京书法家赴大兴区西红门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北京),入展“中国当代文化名人书写春联邀请展”(北京);2月,入展“当代书法百家横卷专题作品展”(北京);3月,入展《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展览,书法作品一件发表在中共财政部主办的《纪检论坛》上,入展百名书家书钱安华诗词作品展(北京);4月,《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总第57期专题介绍,“晏晓斐作品专卖”在中国琉璃厂开通,晏晓斐工作室落户中国书画大世界,晏晓斐艺术馆落户世界艺术馆,晏晓斐书法网落户中国书法网,晏晓斐网络展在中国书画论坛总固顶报道;5月,入展“经藏——全国书法名家写经展”(北京),入展“翰墨焦点-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北京),参与“翰墨千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展”筹备工作,入展“翰墨千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社团作品展”,同时编辑《翰墨千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发展纪要(2004——2010)》,参加中直书协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著名书法家笔会”(北京);6月,入展“全国书法现代刻字名家邀请展”(合肥),入展西藏自治区党委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拉萨);7月,作品5件参加国书会首届书法展(北京太庙);入展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炎陵县建县800周年“印象炎陵”书法作品展(株洲),《渊源流变,翰墨千秋》一文发表在《中国艺术时空》第一期;8月,入展“纸上清风——百家扇面书法作品展”(潍坊),评论文章《率真精神,抟庐气象——读老魏篆刻》刊登在《魏广君书画印作品集》,评论文章《我师容一乃大宽》刊登在《陈文明书法篆刻作品集》;9月,入展 “第五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暨第二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中国书协主办),入展湖南省政协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法美术展”(长沙),《涉事》第五期推荐介绍;10月,入展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传统与实验水墨双年展”(台北),《青少年书法报》专版介绍《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第一阵营——晏晓斐》;11月,入展第四届中日韩国国际书法年展(襄阳),入展“飞云诗歌名家书法展“(北京正阳门);12月,接受《北京商报》中国书画周刊主编采访,《晏晓斐——晓风成曲,斐然成章》专题专版报道发表在第2443期,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国家机关分会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型笔会”(北京);入展“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研究展”(北京),入展“当代湖南中青年书法50人晋京展”(北京),入展《东方艺术、书法》提名全国中青年书法二十家作品展(北京)。2012年2月,入展中国当代书画百家展(菏泽);4月19日,《北京晨报》翰墨名家专版刊登《澄怀观道——晏晓斐其人其书》,书法作品6件入展“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田野考察——永州石刻”成果汇报展(北京);5月,赴日本参加“中国首届百名著名书画家亚洲行——日本友好行”活动(日本),入展“文字文明——中韩艺术家交流展”(北京),入展“东边以东”——书画联展(北京),“晏晓斐书法百件新作展”在当代书法网总固顶展出;6月,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山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秘书,书法作品两件参加“太平洋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以4000元/一平尺的价格正式成交,入展“守望——中国书法名家政法益阳行作品展”(益阳),入展“赣州书法院成立暨特邀名家作品展”(赣州),入展“全国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温州);7月,入展“建安文学杯——全国实力派书法家邀请展”(临漳),入展国书会第二回展览(廊坊),入展“潍坊书法院成立暨特邀名家作品展”(潍坊);8月,《东方艺术·书法》总第260期书坛中坚栏目刊登晏晓斐书法专题,入展“风清气正迎党的十八大——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苏州),入展全国文化系统青年职工书法美术展(中国美术馆);9月,参与策划并入展“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枣庄),入展“陇上文馨——庆祝西北师范大学一百一十周年华诞暨西北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成立”大展(兰州),《中华楹联报》总第84期第四版刊登《晏晓斐联墨作品选登》,入展“气象洞庭——中国书法院岳阳十三人书法作品展”(岳阳);11月,《羲之书画报》通版报道晏晓斐书法作品选;12月,被河北美院聘为特聘教授,设立晏晓斐书法工作室,负责本科一年级及大专毕业班书法教学工作(石家庄),加入中国三联书社,入展《东方艺术·书法》提名的“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作品展”(北京),入展“歌翰”——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北京),《艺术画廊》专题专版报道,被文化部青联选为第三届委员。2013年4月,受邀参加永新万人书廉启动仪式(井冈山);5月,入展“相约南书房——当代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东莞);6月,入展“笔墨东方——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并受邀参加开幕式活动(成都),入展国书会第三届书法展(兰州);7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同月分配至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8月,受邀参加由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主办的文化进部队慰问活动,《佛光诗书画》第40期第二版名家专栏刊登晏晓斐书法专题,入展纪念梅兰芳诞辰一百一十九周年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9月,受邀参加由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三联书社主办的文化进学校慰问活动,作品两件入展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赴毛里求斯书法作品展”(毛里求斯),作品两件入展“我舞月徘徊——荣宝斋长沙中秋全国书法名家赏月书法小品邀请展”(长沙),“晏晓斐书法作品展”在郑州当代美术馆展出(郑州);10月,《文化艺术报》总3503期书画专版专题介绍《晏晓斐·印象》,特邀入展“首届芙蓉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长沙),11月,《云社学刊》第三期专题介绍,“有凤来仪——曾来德、裴书鸿、晏晓斐、沈小皴书画联展”在山东淄博开元文化城主办(淄博)……

从报纸编辑学的角度分析头条如下:1.从稿件分析方面,头条是新闻价值最大,来源最权威的新闻事实.最能体现编辑、编排思想2.由于头条是当次出版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新闻事实。它在新闻版面和版块中占据最有利位置或时段,用最显目的字体图片和颜色,在视觉处于突出位置。3.头条往往是重,快,精,简的事实报道,为弥补其篇幅不足,在其它位置仍有相关系列或后续报道.

UC头条右下角就有分享按钮,UC头条可以直接分享到常见社交软件

时间 人生历程 1981年九月廿九 出生于南安洪濑 1982年5月28日被抱养,父亲家在洪濑,爷爷家在康美。1997年 于南安市“宝莲中学“初中部毕业 1997.12.12-2000.12.12 服役于三明消防支队梅列一中队、特勤中队,期间任副班长及战斗班长职务,期间获“优秀士兵”称号及多次各级嘉奖 1998年 荣获三明市消防支队十五大知识竞赛第一名 1998年6月 参加南平抗洪救灾,获支队嘉奖 1998年11月 参加福建消防总队阅兵,获大队嘉奖 2000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1年 获得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辅导三等奖 2001年3月-5月 于晋江池店浯谭联防队工作 2001年5月-2004年4月、2005年2月-2007年10月 于泉州晚报社做保安员 2001年 开始发表文章 2006年 发表散文、杂文、现代诗等共计60篇 2009年 获得泉州网温陵社区元霄节征文一等奖 2009年 发表文章130篇以上 2009年9月3日-2009年10月14日 于南环路旭辉电子有限公司做保安员 2007-2011年 在泉州各市、县、区进行间断性摩托车载客 2010年3月—2011年4月于“世纪之村”集团责编泉州人民广播电台每周90分钟节目,独自负责所有新闻素材提供、草稿撰写并发布网上新闻2010年 发表文章270篇以上 2011年1月30日 被当选为南安市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南安市青年文学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秘书长 2011年5月 加入福建省作家协会 2011年 发表文章250篇以上 2012年2月9日——2012年4月9日 于新疆鄯善豪盛石材,杂工、卸板 2012年5月19日 获得泉州市文学奖 2013年2月25日——2013年6月1日于泉风文化传媒,从事文字编辑,单独编辑完成《泉州一本玩透》、《第二届关帝文化节》、《关帝文化论文集》等及多份地图的文字及专访2013年8月27日——……于南安市锦堂园艺工程有限公司,副总2014年2月被评选为最具影响力南安市党员微故事人物2014年3月27日被增补为南安市政协文史委员2010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个人文集《靠近大地》,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2010)第262325号。当代中国流行刊物著名作家丁立梅作序,南安市副市长李清安主编,270页。该书由知名作家丁立梅作序,流行杂志《现代妇女·爱尚》今年第一期作为重点推荐,已在南安市新华书店等上架推出。有关《靠近大地》的书评见刊于《吉林日报》、《厦门文艺》、《黔南日报》等近十家报刊。《靠近大地》的电子书也已在北京书生网与中文书刊网上架!一:洪少霖个人资料足迹到过的地方:晋中介休、运城、北京、西安、三门峡、南昌、广州、梅州、温州、三明、南平、建瓯、龙岩、漳州、莆田、厦门、东山岛、云水谣、福州、吐鲁番、鄯善、库尔勒、柳园、敦煌、武汉、福鼎、霞浦、太姥山、嵛山岛、南澳岛、锦州、汕头、汕尾……个人已完成3000篇散文、随笔、小说、诗歌等,约200万字。2001年开始在海内外正规纸质报刊,如:1,杂志类:《人生》、《人民教育》、《意林》、《南安党史》、《健康与素食》、《炎黄纵横》、《青年记者》、《杂文选刊》、《经典杂文》、《决策探索.上半月》、《写作》、《做人与处世》、《知识窗》、《思维与智慧》、《散文诗》、《疯狂阅读》、《感悟.睿版》、《中国铁路文艺》、《中国林业》、《安全与健康》、《成功.感动人生》、《养生大世界》、《黄河黄土黄种人》、《现代妇女·爱尚》、《闽南》、《闽南风》、《泉州党史》、《中国职工教育》、《江门文艺》、《人事天地》、《方圆》、《福建宗教》、《福建道教》、《少年作家》、《大科技》、《澳洲彩虹鹦》(澳大利亚)、《文萃》(香港)、《小品文选刊.下半月》、《大众文艺》等;2,报纸类:《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日报》、《大公报》、《新民晚报》、《文萃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甘肃日报》、《宁夏日报》、《侨报》(美国)、《人间福报》(台湾)、《世界日报》(菲律宾)、《团结报》、《人民代表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太原日报》、《成都日报》、《福建日报》、《河北法制报》、《北方法制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邮政报》、《中国石油报》、《中国航天报》、《中国矿业报》、《中国电视报》、《中国科大报》、《中国建材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京郊日报》、《新快报》、《半岛晨报》、《华东旅游报》、《江西晨报》、《汕头日报》、《汕尾日报》、《青岛日报》、《兰州晚报》、《福州日报》、《厦门日报》、《三明日报》、《泉州晚报.海外版》、《珠江晚报》、《上海中医药报》、《上海老年报》、《华夏酒报》、《城市金融报》、《新闻晚报》、《福建侨报》、《福建科技报》、《精神文明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海峡都市报》、《贵州都市报》、《浙江工人日报》、《深圳特区报》、《大众卫生报》、《农村信息报》、《家庭主妇报》、《石油管道报》、等200多家报刊发表1000多篇个人原创作品;个人作品被收入《特别行动》、《爱的脚步》、《穿越历史烟云》(熊志强主编)、《品读泉州》(宋长青主编)、《幸福禅》(释永信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七篇)、《台湾文学年鉴-2010年》五篇、《武荣拮英》(南安市文联主编)、《福建省职工诗文集——放飞梦想》(福建省总工会编)等图文集;个人作品被收入中国国家图书馆、各省市图书馆、泉州市档案馆馆藏。个人事迹曾被人民网、新民网、新浪官方网、网易新闻中心、中国军创网、中国保安、中国职工教育、泉州晚报、海峡都市报、东南早报、现代青年报、泉州青年报、南安商报、南风、泉南等数十家媒体报道。洪少霖获得过的奖项(四十多次)部分目录:1999年荣获三明市武警消防支队十五大知识竞赛,一等奖2001年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你的样子》辅导,三等奖2007年泉州晚报“玉润轩杯”婚事记忆征文,三等奖2009年泉州网温陵社区元霄征文,一等奖2010年《泉南会刊》先进通讯员、优秀撰稿人2011年泉州晚报“请为报社提建议”活动,最高奖。2011年海峡都市报“五一随手拍,寻找最美劳动者”活动,一等奖,2011年泉州市“城市建设管理年”金点子征集活动,三等奖2011年惠泉啤酒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二等奖2011年“我的幸福观”征文,主办单位:广东省委宣传部,三等奖2011年“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征文(山西法制报、山西消防总队主办),三等奖2011年度,泉州市文学奖2014年,南安市党员微故事最具影响力人物2014年,仙公山征文三等奖

华商报总编辑

夏衍 夏衍,原名乃熙,字端先,汉族,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战争。先在家乡长沙创办抗日刊物《火线下》(三月刊)。1937年12月起,参加创办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并任总编辑。1940年~1941年间先后在桂林、香港任国新通讯社经理。1943年~1945年9月任成都《华西晚报》主笔。1946年任上海《文萃》周刊主编。1947年~1948年间先后任香港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和《华商报》编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新闻总署研究室主任。1950年~1955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先后任秘书室主任、报纸处处长、出版处处长、党史资料室主任等职。1955年~1960年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历史组组长。1961年以后任《历史研究》杂志主编和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发生后,受到错误的批判,此后八年没有安排工作。1975年仍任《历史研究》杂志主编,兼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晚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曾任第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

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小时家境贫困,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1920年,他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他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 1929年,他参加筹备左翼作家联盟,次年当选“左联”执行委员,并与郑伯奇、阿英、沈西苓等人创办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戏剧团体——上海艺术剧社,推动了革命戏剧运动的发展。1933年以后,他担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成为我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夏衍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任中共南方局文化组副组长,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特别是戏剧运动,同时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 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上海、南京和香港等地领导党的文化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领导文化事业,创办电影文学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为培养电影事业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贡献。“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7年后,他先后担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2年,他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夏衍1900年10月30日出生在杭州府任和县严家弄内一座五开间七进深的房子里.作家、剧作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 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参考资料:亲近夏衍 他,曾当过染坊店学徒;他,曾入日本明治学校电机科学习;他,曾加入国 民党;他,又加入共产党;他,还曾翻译了高尔基的名著《母亲》。 他是谁?他不就是夏衍,生于浙江杭州的夏衍吗? 啊,夏衍举世闻名。他出生于1900年10月30日,本名为沈月熙,字端轩,祖籍河南开封,他是一位我国著名的革命文艺家,受到过不少人的称颂。我曾经去过夏衍故居,并仔仔细细地参观一遍。这里,没有什么精美的雕刻,只有普普通通的墙壁、桌椅。这里没有什么豪华的物品,只不过是一个院子、一个厅和几个卧室罢了。看得出,这里十分的安静,只有一些鸟在叫,倒是个读书写作的好地方。夏衍故居一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夏衍一生发表的巨著数不胜数,其中有小说、有话剧,这些受到了国家与人民的喜爱。夏衍的每本作品中都富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例如《包身工》,是他1936年6月创作了的报告文学,反映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惨痛生活。1945年,他创作的剧本《芳草天涯》,描写出抗战中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引起文艺界争论。此外,还有《泡》、《自由魂》、《在烈火中永生》等等。 夏衍正因为有着丰富的知识与爱国主义思想,所以他是多么伟大。夏衍也是受过挫折的,他在1965年被免职,到山西介休参加“四清”活动;他在“文革”中度过了八年零七个月的“监护”生活,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残疾。尽管残疾了,但他身疾心却不残,他凭着一股力量,继续奋斗,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为国家奋斗,不断工作,不断出版自己的作品。这真是让人惊叹不巳。这就是夏衍那非凡的毅力吗? 夏衍人格之美,也是令人由衷赞叹的。作家萧红在香港病逝了,4年后,夏衍在这战乱时期,冒着生命危险去为萧红扫墓,甚至为萧红发表了《访萧红墓》。这行动不仅表达了夏衍对萧红的钦慕之感,更是表现出他那宽广平易、念旧故人的人格美。夏衍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但在别人眼里却不是,他如同平常人一般,没有老革命的架子,浑身更是没半点党的威风,他是一位老人,一位和蔼而又可亲的老人。这样的共产党员,谁不爱戴?谁不尊敬? 夏衍啊,你虽巳长埋于黄土,但你却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不愧为杰出的作家,更不愧为一个可亲可敬的老革命,我们永远怀念你。身负国家重任的朝廷命官一个个成了阶下囚,纷纷来走赛金花的门路,以求苟全性命,连赫赫有名的中堂大人李鸿章也不例外,为了讨好主子早日缔结和约,也拜倒在赛金花的门下,可是当帝国主义者走后,一帮官僚政客们再次统治了北京城的时候,却认为天下罪过之大,莫过于赛金花"跟红毛子睡觉",而急急忙忙地把她赶出了北京城。剧中的左侍郎徐大人说:咱们中国在国破家亡的时候,靠女人来解决问题的事情,本来是不稀奇的。一句话就说破了这个反动政权腐败、昏庸的本质。虽然该剧有一定的现实讽喻意义,但是由于对以一个女人凭借色相挽救民族危亡的屈辱情节缺乏鲜明的臧否态度,对赛金花有一定的同情,再加上评论界的一些有时分寸的赞扬,所以影响了作品的思想高度。 1983年夏衍拍摄的电影《秋瑾》 历史剧《自由魂》:不久,夏衍又创作了历史剧《自由魂》(后改名《秋瑾》),选取了为革命而献身的烈士徐秋瑾短暂一生中的片断,展现了她以身殉志的悲壮历程。和《赛金花》不同的是,该剧是以积极的正面主人公为榜样,高扬的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和舍生取义的革命气概。 戏剧创作的转变:夏衍在回顾他的创作道路时曾经说过,他早期创作的独幕剧《都会的一角》,多幕剧《赛金花》《秋谨传》,都是"很简单的把艺术看作是宣传的手段",为了"在那种政治环境下表达出一点自己对政策的看法",如写《赛金花》是为了骂国民党的媚外求荣,写《秋谨传》是为了所谓的"忧时愤世",因此,这些剧作虽然已经显示出夏衍的创作才能以及他戏剧风格的某些特点,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剧中人物作为时代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直到学习了曹禺的《雷雨》和《原野》,才懂得了"必须写入物、性格和环境",因此,从1937年创作的《上海屋檐下》开始,他实现了创作的根本转变:即从席勒化向莎士比亚化的根本转变。他开始把剧本创作的焦点集中在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内心活动的描绘",把当时时代特征反映到了剧中人物的身上。但在具体怎么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夏衍又根据自己的艺术个性,形成了区别于曹禺的独立创造。 3、《上海屋檐下》 夏衍《上海屋檐下·自序》手稿 《上海屋檐下》是夏衍杰出的现实主义力作,也是他自觉实践现实主义手法取得的重要收获,因此,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写过三个剧本,但却仍然坚持《上海屋檐下》是他创作的第一个剧本。 主题:剧本描写的是生活在大上海城市底层的一群小市民和贫苦知识分子平凡的、令人诅咒的生活,通过五个家庭的不同遭遇以及相同的不幸命运,揭示社会内在的矛盾,展示了抗战前夕的郁闷时代气氛。 作品以匡复、杨彩玉、林志成三人的生活遭遇为中心线索,以其左邻右舍的生活为辅,组成了一部30年代上海中下层人们生活的交响曲。三幕戏都发生在同一场所,在上海东区常见的弄堂房子中间展开,剧情前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匡复是革命者,杨彩玉是同情革命背叛家庭与匡复结合的勇敢女性,生有女儿葆珍。八年前匡复被国民党逮捕入狱,音讯全无,被捕前交代他的朋友林志成照顾他的妻子杨彩玉和女儿葆珍。因误传匡复牺牲,在得不到一点消息的情况下,为了生活,杨彩玉和林志成日久产生感情而同居。但是八年后,抗战前夕国民党被迫释放政治犯,出狱后的匡复突然出现在妻子、好友面前,三个人同时陷入了一种令人难堪的尴尬境地、和无法解决的情感矛盾之中。 匡复面对既成事实,心里非常矛盾,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可是却感到在她们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自己并没有尽到做丈夫和做父亲的责任,而对林志成所给予的帮助也应该表示感谢。最重要一点是,他看到彩玉和志成之间并非一点感情都没有,所以最后做出了理智而坚决的选择--留下字条悄悄出走,去继续奋斗了。林志成虽然缺少匡复那样的襟怀和抱负,但是对朋友却忠心耿耿,当初他和彩玉同居,虽然原因之一是深爱彩玉,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她生活得幸福。匡复回来后,由于内疚和惊讶,林志成曾打算悄悄退出,但是对和彩玉多年的生活还有些依恋,更不知道应该走到什么地方去,其性格的根本弱点就是软弱,缺少决心和勇气。比较起来,杨彩玉更爱匡复,当年她和林志成同居,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因素,因此,当匡复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满心希望地想重新建立美满家庭,但却放心不下林志成,心里不安,感情上通不过。 以冷静、客观、不动声色却蕴含着巨大情感波澜的"严谨现实主义"为特征的夏衍的剧作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剧中人的行为都似乎是无可指责的,每个人都按生活给定的逻辑在行事,但是把这些人和事集中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时,结果却几乎令人无法忍受。这是国民党统治造成的家庭悲剧。 与匡、林、杨三人的家庭悲剧穿插在一起的,还有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其余四户人家的人生悲喜剧。银行小职员黄家楣一家,他靠父亲变卖土地和借高利贷而大学毕业,而现在却失业在家,以变卖度日,为老父亲从乡下来看望他们而愁苦;小学教员赵振宇一家四口挤在灶披间里,妻子成天愁苦哭穷;报贩"李陵碑"独子在淞沪战争中死去,他因此神智恍惚,成天酗酒解愁;施小宝丈夫当水手一去不返,为生活被黑社会操纵沦落风尘。二房东林志成做纱厂职员因担心丢饭碗而烦闷苦恼看上司脸色过日子。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幸的,他们在地狱般的社会中挣扎、煎熬,而本身的弱点又决定了他们自身无力回天,只能在阴暗的日子里默默度日。正象李健吾所分析的:他们属于一群弱者。作品写了这一群小人物的不幸生活,对国民党黑暗统治发出了强烈控诉,并把剧情安排在郁闷的黄梅时节,象征着抗战前夕郁闷的政治气候。因为国民党会不会起来抗日,当时还不是豁然开朗。作品反映了小人物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下的苦闷、烦恼和悲伤,并"从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这个大时代,让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脚步声音"。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些弱者们的内心深处却并未失去对光明的向往,他们企盼着天"总有一天会晴",文章最后葆珍的歌声是剧本唯一的阳光--象征着未来属于孩子,带有人道主义的色彩,由匡复的重上革命征途,都预示了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这是剧本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该剧艺术特点: (1)构思巧妙、布局严密,多条线索共同发展。 (2)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恬淡、自然,而又洗炼、隽永。 (3)表现了人物的命运和心灵的颤动。 4、夏衍剧作的艺术特点 (1)善于写普通知识分子和小市民平凡的人生,从"几乎无事"的日常生活中去发掘内在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如《上海屋檐下》所展开的就是上海弄堂里普通的两层楼房里每天都在静悄悄地发生着的人生世界:琐碎的争吵、痛苦、悔恨、牢骚、窘困、隐忧等等。可剧作家却从这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感情摩擦和人事纠纷中有了痛苦的发现。作品中的梅雨天气是有深刻寓意的:象征着不仅生活在发霉,连人们的灵魂深处也在发霉,同时产生了冲破这沉重的阴霾,走向光明的热望。取材的平凡性、构思的朴素性,以及内在的深刻性,就构成了夏衍剧作的鲜明特点。 (2)"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活动"。 如杨彩玉见到匡复后既要跟他走又难舍林志成的内心矛盾,匡复见到妻子得知情况后的感伤,林志成既愧对好友又难舍杨彩玉的苦恼,都刻画得很细很深;黄家楣把自己失业家境艰难的情况瞒住老父亲,既怕伤父亲心又有知识分子爱面子思想,那种强颜欢笑 的痛苦也写得很逼真。 《上海屋檐下》演出剧照(1939年上海剧艺社演出) (3)简约、谨严、含蓄的艺术风格。 如《上海屋檐下》在同一舞台空间内,同时展开了五家人家的悲喜剧,同时写出了命运、性格各不相同的十几个人物。以林志成、匡复、杨彩玉三人之间的家庭悲剧为主线,将其余四家人家的悲喜剧穿插其间,不平均使用力量。全剧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每一家命运的揭示和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抓住了其主要特征,用笔极端简洁、鲜明、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给观众去加以想象和补充。如"黄梅天气"就有多重的象征意义: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政治的、心理的。给读者以多重想象的余地。 (4)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夏衍习惯于带着浓厚的人道主义的观点去看待人生。如《上海屋檐下》,文章末尾葆珍的歌声。但是人道主义并没有使他泯灭是非善恶的界限,夏衍的人道主义,是和他的民主主义立场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人道主义的立场是夏衍更关注于大时代中人的命运,特别是人的心灵,微妙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其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具有类似契诃夫的"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这也是夏衍剧作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和优点。 二、李健吾(1906-1982)与戏剧艺术的探索 这一时期在剧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而创作倾向、风格不同于曹禺、夏衍的剧作家是李健吾。 1、生平及创作 李健吾,山西省安邑县(今运城县人),其父是辛亥革命晋南领导人,1919年被北洋军阀杀害。这对李健吾倾向于民主主义有着深刻的影响。李健吾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30年代留学法国。 其戏剧创作观基于人性,认为:作品应该建立在一个深广的人性上面,富有地方色彩,然后传达人类普遍情绪,刻画戏剧人物重在人性中"善恶并存",重在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早期创作有《母亲的梦》等剧作,1933年回国后,又相继发表了《这不过是春天》(1934)、《梁允达》(1934)、《村长之家》《以身作则》、(1936)《新学究》《十三年》(又名《一个没有登记的同志》)(1937)等,是30年代有一定影响的剧作家。 2、《这不过是春天》(三幕剧) 《这不过是春天》写于1934年,是李健吾的代表作,剧本以北伐战争前夕为背景展开了戏剧情节。北伐军的革命者冯允平化名后突然来到了旧日情人、北洋军阀某警察厅长夫人的客厅之中,而警察厅长正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在到处追捕他。剧作一开场就把人物退推到了紧张矛盾冲突的漩涡中来。厅长太太曾经是一个热血青年,由于不甘贫穷嫁给了厅长,但是对婚后庸俗的生活深感不满,冯允平的到来,使她没能抑制住自己的真实情感。当冯允平面临即将被捕的命运时,虽然她恼恨冯允平隐瞒了他的革命者身份,但又不愿失去他的爱情,终于巧妙地使冯允平化险为夷,逃出了虎口。 从剧本表面情节来看,这是一出追捕革命者的革命题材的戏剧,但实际上戏剧中的主人公却不是革命者,而是厅长夫人。作者关注的并不是情节中包含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冲突,而是厅长夫人及剧中其他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剧作在爱情和革命的纠葛中,通过几个反复,着重刻画了在厅长夫人身上存在着的一系列的矛盾,如: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纯情挚爱和世俗利益的矛盾、物质享受和精神空虚的矛盾、青春不再和似水流年的矛盾、强烈的虚荣心和隐蔽的自卑感的矛盾……,在其他人的身上也同样如此。 李健吾的剧作不象曹禺剧作那样引起群众心灵的震撼,而是让观众在得到愉悦的同时,感受到剧本的魅力,并进行认真的思考。剧本不足之处是主要人物冯允平缺少了一些个性,在剧情安排上也略嫌造作,明显有编造的痕迹。 3、《梁允达》(三幕剧) 《梁允达》是刻画人性沦丧的心理悲剧。年轻时荒唐而意志薄弱的梁允达,为了钱财,在刘狗的怂恿下打死了自己的父亲,后来一直受到良心的谴责,无法驱除的罪恶感象幽灵一样搅得他心神不宁。刘狗的再次出现,也就是当戏剧帷幕拉开的时候,多年前的悲剧几乎重演。梁允达之子四喜受刘狗挑唆,以杀父之事威胁梁允达,此时的梁允达却把多年郁积的悔恨和恐惧凝聚到了一起,杀死了刘狗,以流血的手抚慰了流血的心灵。作者的兴趣仍然集中在对主要人物梁允达内心矛盾的探讨之上,并渲染了"处处是陷井和罪恶"的时代感受。全剧给人一种沉闷甚至神秘的感觉。 剧中贪财杀父的梁允达是作者谴责的对象,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却不在梁允达和恶痞刘狗的正面交锋上,而在于梁允达杀父后的悔疚不安,他刺杀刘狗前从恶不甘、行善不能的激烈的思想斗争。 其艺术特点是:结构严谨、精炼紧凑、运用"佳构剧的技巧善于处理情节的突转",抓住了梁允达内心世界的善恶并存末展开他的内心冲突,将他的杀父、杀刘狗的外部行为置于幕后,作为戏剧的外在情节,为激化内心冲突服务,并最终激发戏剧高潮。此外,在人物的心理刻画、场面氛围的渲染和语言的运用上,李健吾也显示出了较高的艺术造诣。 4、《新学究》和《以身作则》 这两部剧作是具有独特艺术品格的喜剧。《新学究》中的教授康如水,《以身作则》中的举人徐守清都是喜剧人物。但是在这些愚笨可笑,被嘲弄讽刺的喜剧性格中也蕴含着他们是旧时代牺牲品的悲剧性因素。虽然他们被金钱和旧礼教扭曲了人性,造成了心灵变态,但是在其复杂内心中也不乏正常人性的情怀。这就是李健吾从戏剧描摹人性、刻画"善恶并存者"的观念出发而创造的悲喜交融的戏剧美学品格,从而具有了独特的美学价值。(这一部分可略) 5、李健吾剧作的艺术特点: (1)从现实生活取材,时代性不强,醉心于对人性的剖析,从人物内心的矛盾出发来分析人物行动的原因,如(《梁允达》。 (2)创造了许多"善恶共存者"形象。剧本中有人性沦丧者形象,如刘狗,但突出的是善恶矛盾纠结共存于一身的那些形象,如《这不过是春天》中的厅长太太,《梁允达》中的梁允达。厅长太太是"善恶共存"、"美丑交织"。她美貌机智但又任性虚荣,贪图物质享受,为此做了警察厅长金丝笼里的富贵鸟。但她"人心未尽",当南方来的革命者(剧本背景为北伐革命期间)、她昔日的情人冯允平进入北平突然出现于她面前时,她旧情重燃。但当她知晓冯允平是负有秘密革命使命而并非因珍惜旧情来看她时,她恨他,但还是以机智手腕帮他脱离险景。这是一个矛盾而复杂的灵魂。 (3)着重于对戏剧艺术的探索,其剧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话俏皮利落、结构严密紧凑、构思奇巧而追求趣味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扬州日报总编辑

报业集团是事业单位编制 报业集团的性质是事业单位。 报业集团,是指报业联合企业。又称报系。由两种以上日报或多种报刊的报业公司合并组成,一般跨地区。大的报系还拥有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竞争和垄断的加剧,大型和超大型甚至国际性的报团出现。报团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大型的国际传媒集团。中国的报业集团一般以党委机关报为核心组建,拥有其他相关实业。

事业编制。报业集团就是:以报业和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比如:从报纸的采访,编辑,印刷,发行,广告,网站等方面,以及衍生到印刷厂,广告公司等其他非报业方面的实体,例如:单位的物业公司、发行公司、餐饮、娱乐等个个方面而形成的集团公司。报业集团是企业集团的一种形式,是以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和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一个报业经济实体,是否能成为报业集团,应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素:1,报业集团必须坚持以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为主体2,报业集团应包括多家新闻出版媒体和依托报业固有功能向外延伸发展起来的其他经营范畴。3,报业集团应该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报业集团工作人员的职责是什么?1.及时捕捉新闻线索,及时采写重要新闻和独家新闻。2.保质保量完成记者部下达的选题。对经常采访地区和部门的重要新闻不漏报。3.坚持职业道德,不搞有偿新闻,不搞假新闻。传媒集团要坚持“四个不动摇”( 坚持高举旗帜、把握导向不动摇;坚持围绕大局、服务发展不动摇; 坚持改革创新、壮大实力不动摇;坚持党管媒体、党管人才不动摇。),要坚持“一手抓新闻宣传,一手抓产业发展”,为“三个扬州”建设营造更好更优的舆论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传媒集团的积极贡献。揭牌仪式上,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汇报了集团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发展打算。集团的全体中层干部、采编人员和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出席揭牌仪式。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和广电传媒集团是同时揭牌成立的。

扬州报业集团视频编导是事业编制,扬州报业集团旗下拥有《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网、扬州发布、“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一本政经NEWS、扬州晚报微信公众号、石榴微视频等全媒体矩阵。近年来,集团正全力打造“主流扬报”、“融媒扬报”、“跨界扬报”、“活力扬报”、“实力扬报”。

8月17日上午,在中山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门口聚集了70多名小记者,这里正举行“农信杯建国60周年中山千名小记者访百企大型活动”的东区名企采访仪式。

大家怀着期待的心情,不一会儿小记者们就到了采访的首站: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我们参观了10086客户服务中心和网络中心,员工统一的着装和公司整齐的布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动的动画片讲解让我们了解到移动通信的知识。接着我们来到了漫龙动漫学院,小记者们都很好奇,平时我们看到的那些生动、可爱的动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小记者们都很认真听讲,看到游戏人物的表情有可爱的、酷的、恐怖的,许多小记者都有兴趣想来这里亲手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画。最后,我们来到盛景尚峰金融国际中心。讲解员讲述,这是一个甲级生态写字楼,是专门提供给各类公司做办公室,而且是以金融业为主,真有点像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啊!

通过本次采访,我了解到许多东区名企的发展和企业文化,增长了我的见闻,也感受到了这些企业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上周二上午,阴雨绵绵,我们部分小记者去焦作监狱进行采访。我们坐着焦作日报社的车去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

来到焦作监狱,我们看到周围的电网密密麻麻,这是为了防 止 服刑人员逃跑。

我们参观了厨房,通过采访狱警,我们知道为了改造服刑人员,让他们自食其力,狱警挑选出一些服刑人员做饭给大家吃。通过这种劳动改造,也让服刑人员将来走出监狱后更快地适应社会,通过自己的劳动生存。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服刑人员的宿舍,好干净呀!被子比我叠得还整齐,像豆腐块似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教室,也就是让服刑人员洗心革面的地方。几位同行的老年记者团的叔叔、阿姨分别唱了几首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阿姨唱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歌体现了子女离开家后母亲的担忧,也体现了母亲希望儿子早日回家的思念之情。服刑人员听了这首歌都深有感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不但让自己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失去了自由,也给家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所以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更加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由的可贵,也让更多的人懂得这个道理。今后我要好好做人,为社会多作贡献。

4月15日,我和其他班的同学作为焦作日报小记者要去监狱作采访,在去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可是预感归预感,到了那里,简直不可思议,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里根本不是想象中的破破烂烂,而是一座座“办公楼”,干净、漂亮、整齐。前面的花花草草修得像“世外桃源”一样,还有那鱼池,里面的金鱼被人喂得肥肥的,活蹦乱跳,似乎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接着,我们去参观了厨房,我以为会有专门的厨师为服刑人员做饭,可是事实却不像我想的那样,是服刑人员自己做饭吃。看到这种场面,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然后,我们又去参观了宿舍,那里也非常干净。最后,我们去参观了揭牌仪式,本来还要在外面表演节目的,可是由于天气原因,节目要在屋里表演。我觉得最有趣的是一位老爷爷唱的豫剧,他的头一直不停地摆动,摆动得非常有规律,一同观看节目的服刑人员都乐得合不拢嘴……

一次难忘的活动结束了,监狱参观完了,我们要回去了,我心想:真为那些服刑人员感到惋惜,他们正是为国家效力、为家庭付出的时候,而他们却因为一念之差被关进了大牢,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幸福……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10月18日,阳光明媚。第14届厦门日报读者节在白鹭洲音乐广场隆重举行。上午我早早地开到白鹭洲参加日报校园小记者活动。

音乐广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彩旗飘飘,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我和小记者们站在舞台前的方阵里观看隆重的开幕式典礼。开幕式典礼后,小记者兵分五路寻找采访对象,我快快地走到读者见面会的棚子前,看到有一个老师正在签售《编辑部的故事》这本书,我想他一定很会写文章。我就上前采访他。他也很乐意地接受我的采访。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蔡老师您好!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写文章的?蔡老师告诉我是在小学的时候,他就喜欢看很多课外书,坚持写日记,越写越好,经常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所以他就喜欢上写作了。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蔡老师您好!小记者要怎样才能做好采访?蔡老师说:“首先要先了解被采访对象的一些相关背景,就要搜集采访对象的材料,比如他的职业、职务、个人爱好……然后把想采访的`问题列一个提纲,在采访时要有礼貌,尊重采访对象……采访完了,我有礼貌地向蔡老师鞠了一躬感谢他接受我的采访。这次采访我收获很多,我还得到了蔡老师的亲笔签名书《编辑部的故事》,他还在书上写下了一句美好的祝福语:祝金山小学曾雨馨同学当晚报小记者开心,学习进步!

这次的小记者采访让我真难忘啊!

冬日的午后,金灿灿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既温暖,又舒适。我看现在正是好时机,拉着烨晴一路小跑来到二楼办公室门口,忐忑不安地敲开门。飞快地走到陈老师办公桌前,拉了拉红领巾,整了整衣服,并迅速站稳。

“陈老师,您好!我们有一个采访老师的任务,请问可以采访您几个问题吗?”我满脸通红地说道。“你们要采访我?”陈老师脸上写满了问号。我和烨晴重重地点了点头,便开始问道“请问您觉得5班和6班哪个班的学生更优秀呢?”我好奇地问。陈老师扬了扬眉毛,嘴角翘了翘笑道:“两个班都有优秀的学生,譬如杨晶、茗译、若馨、诺怡、烨晴……”

我心想:看来陈老师对我们很关注的嘛!我以后还要再努力一点,争取每次都考100分,让我们班成为最优秀的那个班!我大胆地问老师:“陈老师,您小时候成绩好吗?您是怎样提高自己的成绩呢?”“我小时候成绩挺不错的,我每天晚上会复习学过的知识,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陈老师滔滔不绝地说着,“还有做题一定要细心,不能偷懒,要认真检查。”她对我们微微一笑,端起桌上的咖啡一饮而尽。“你们俩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你们一定会感谢现在的努力。”这一刻,我们深深记住老师的话,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采访结束后,我和烨晴手拉手往教室走,阳光透过银杉叶洒落在走廊上,洒落在我们身上,身上暖暖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我像“敢死队员”一样威风凛凛地直奔校长室门口。可一只脚刚踏进门口,士气就被灭得七七八八。因为校长室里十分安静,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心想:“我可不能半途而废呀。”

这时,我听到了“砰砰”的声音,原来是自己紧张的心在疯狂乱跳。好不容易,我鼓起了勇气走进去采访校长。校长看到我,便问我有什么事。我脱口而出:“老师好,我是学校的小记者,想采访一下校长您,就打扰几分钟。”校长放下手中的笔,和蔼地说:“没问题。”听到校长爽快的答应,我反倒有点不知所措,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我紧握拳头,鼓起了勇气:“校长,请问学校为什么会开设艺选课程?”校长微笑着耐心地回答了我的问题,看着她平易近人的笑容,听着她如泉水般温柔的声音,我心中的紧张不知不觉变淡了,手中的笔也在本子上越来越流畅地记录着。问题问完了,我赶紧致谢:“谢谢,我的采访完了,谢谢校长对我采访的合作。”行完队礼,我昂首走出了办公室。

当走出门口,我偷偷地比了一个“V”字,恨不得一蹦三尺高。

4月15日上午,阴雨绵绵,我们小记者走进焦作监狱,参加了小记者警示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在狱警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焦作监狱,高大的围墙、森严的戒备、醒目的警示语,让小记者的心不由得紧张起来。走进食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巨大的菜谱,狱警介绍,服刑人员都是自己做饭,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服刑人员的自主管理能力,鼓励他们自力更生,由他们自己来当厨师。在这里他们不受歧视,团结合作、和睦相处。狱警告诉我们这叫人性化管理,虽然他们曾经犯下了错误,但我想在今天这么温暖的环境里,他们一定会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服刑人员宽敞的教室、干净的宿舍、安静的会见室等,这些都给我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这里给人的感觉倒不像监狱,更像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最后,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揭牌仪式,金灿灿的牌子在警示我们每一个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此次参观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却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一个充满人性化、充满关怀、干净整洁的监狱。狱警用生动的例子告诫我们要知法守法,远离犯罪、珍惜自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教育课。

阳春三月,繁花似锦,我们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扬州游玩。瘦西湖的景色真是如诗如画,美不可言,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但更让我难忘的还是采访南京市委宣传部王部长和《扬州日报》社的徐总编的那次经历。

在采访的那一刻,我万分激动,要知道,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呀!我走到徐总编面前,心里紧张极了!等心情略微稳定一点时,我问了徐总编一个问题:“徐总编,请问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成为称职的小记者?”徐总编慈祥地一笑,说:“你们要学会领悟人生,感悟生活,要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要想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现在就要把每门功课都学好……”听了徐总编的话,我明白了,并飞快地记在了本子上。过了一会儿,王部长也来了。我又问他:“王部长,扬州有哪些报纸?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小记者吗?”他流利地说:“有《扬州时报》、《扬州晚报》、《扬州日报》等。小记者有很多,都像你们这样可爱,这样好学,这样能干……”

短短的二十分钟采访活动结束了,我心里暗暗使劲,我一定要做称职的小记者,不辜负王部长和徐总编的期望,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有一次,吕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些作业,其中一项是采访卖书的阿姨,我心里既高兴又害怕,高兴是因为我又有机会练我的口才了,害怕是因为我怕在关键时候说错话。我和姥姥在经过考虑之后,打算去中东的书店。

到了中东,我的心里像放了一只小兔子,跳来跳去。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们到了卖文具的那行(卖书的地方在卖文具的地方)我和姥姥逛了两圈,最后去“鑫源书店”因为那的姨不忙,而且很和蔼。我的心跳得更猛了,一下从原来的地方跳到了嗓子眼儿里,像是要跳出来。我把笔和纸拿出来,记下书店的名字,然后跟阿姨介绍,“我是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学校的学生,我们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是……”看着阿姨一直保持着的微笑,我不由得放松了下来。接着说我的第一条问题,阿姨还是面带微笑。第二个问题,第三个,第四个。“谢谢阿姨,再见。”终于说完了,我叹了一口气。

这次采访真的带给了我好多感受。我想,我的口才方面还欠缺了好多,不过我会努力让我的心不再紧张,让我的口才更加好。

8月2日早上,李老师带我和博阳去望江菜市场采访,过一把记者的瘾。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采访肯定是件既快乐又新鲜的事。

一路上,我俩唧唧喳喳的,像只快乐的小鸟。一进望江菜市场,放眼望去,哇,菜市场规模好大!蔬菜摊、海鲜摊、熟食摊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要开始采访了,我顿时紧张起来,心想:我以为采访很容易很神气的,原来更需要勇气和胆量。

我们来到海鲜摊前,余博阳问:“阿婆您好,我们是瑞安市实验小学的小记者,请问我们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阿婆笑眯眯的。

“您摆摊有几年了?”我鼓起勇气开了口。

“四年了。”阿婆很和气地告诉我们。

“那您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回家呢?”

“早上大概三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回家。”阿婆叹了口气。

“辛不辛苦呢?”博阳忍不住插了一句。

“当然很辛苦咯!”

博阳迫不及待地问:“那您日收入有多少呢?”

“几十块是有的。”

接下来,博阳一口气提了好几个问题:“您生意好吗?如果这些海鲜卖不掉您怎样处理呢?”

“生意还可以。卖不完扔掉呗,放在第二天就不新鲜了。”阿婆一脸的无可奈何。

我疑惑不解地问:“阿婆,您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做点别的生意呢?”

“哎,有什么办法嘛,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能有其他生意好做吗?小朋友,你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就可以找一个好工作喽。”

谢谢阿婆,祝您生意兴隆。”

没想到第一次采访就这么成功,我们俩得意洋洋,随后又访问了十二个人,他们的情况大都相似:一般很早起床,很晚回家;摊位贵买不起,只能租;做生意很辛苦,钱难赚。

这次的采访不仅让我了解到大人赚钱养家糊口是多么的辛苦,而且锻炼了我的胆量,真是受益匪浅!

20xx年9月9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因为经过了那么久的培训,我终于可以戴上记者证独立去采访了!接到通知后,我就开始了紧张的访前准备工作:看地图、查资料、罗列采访提纲,甚至还请来爸爸妈妈模拟我的采访对象……要知道,这是我第一次采访呢!

我要采访的对象是济南市皮肤病医院的刘岩松医生。刘医生会在周六上午到三里庄社区为居民义诊。那天我很早就赶到了社区,找到了刘医生义诊的地方,可还没有人来呢!糟了,忘记事先联系刘医生了!我只好站在窗子旁边开始一遍一遍地背诵采访提纲,模拟和医生的对话。不知过了多久,我抬起头发现刘医生已经坐在那儿了!正在我犹豫的时候,一大群人把刘医生严严实实地“包围”了。我暗自叹了口气,然后随着人群走到刘医生的身后,观察他给病人诊治的一举一动。等他身边的人渐渐散去后,我鼓起勇气走到刘医生的面前。我用手举起胸前的记者证,却不知怎么开口。倒是刘医生仔细地看了我的记者证,微笑着对我说:“哟,11岁的小记者呀!真棒!小姑娘,别紧张,你可以的。”看着和蔼的刘医生,我也笑了!准备好的问题就像潮水一样涌了出来,我认真地开始采访了。

采访很成功,一周后我的稿子见报了!那以后,每当我慌乱、不知所措的时候,耳边就会响起刘医生的那句话:“别紧张,你可以的。”是的,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我能沉着、勇敢地面对,我相信,没有什么不可以!

今天是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体验。今天,我采访咱校的新校长—李校长。虽然作为一名牛通社小记者,说实话这还是我第一次采访他人。

也许是上天给我的恩惠,我有幸参加了百年一遇的采访。我又激动又紧张,我终于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采访我校的校长。一到中午,我便早早地来到了教工之家,提早做好了功课。校长也早早地在门口等待我们这些小记者,一见到我们,开心地露出了笑脸,热情地迎接我们。

走进教工之家,映入我眼帘的便是几张扶手椅和茶几,令人仿佛觉得不像开会那般的严肃,一本正经,到处充满了温馨,使我们怦怦的心也落实下来,被这房间里的亲切所融化。我坐在校长边上,其他小记者也纷纷坐了下来。我迫不及待地向校长提问,这是我一直感兴趣的话题:最近省教育厅下发了一份文件,关于对小学生的减负,您对此有何看法?校长的一番话让我深受感触,尤其是李校长提出了五清:堂堂清、生生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十五个字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对啊,只要我们平时上课认真听,把当天学的知识当天消化掉,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复习也就很轻松的。

李校长的一番话使我恍然大悟,我心中的疑团顿时雨后天晴,一切都十分清晰。因为我将要面临小升初,在这小学的最后一年里,我要用校长的那十五字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实现我的目标。

今天我们要采访何校长,了解“漫画教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会客厅。

采访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一样忐忑不安。一位记者老师走了进来,跟我们强调了注意事项后,发给我们一人一张问题卡,我们将问题写在上面,准备采访校长。

校长来了!可是我的心里却打起鼓来,到底要不要举手,要不要提问?我犹豫不决,脑海中像有两个小人儿在吵架。最后,我决定了:问吧!

我举起了手,汗毛都竖起来了。忽然,我听到校长点到我的名字,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我站起来,脸上火辣辣的,狠狠地吸了一口凉气,开始提问:“校长您好,我们学校把漫画作为校本课程已经20年了,请问有什么成就吗?”

提问完毕,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焦急地等待着校长的回答。校长笑眯眯地说:“提到这件事,我十分自豪。我们学校有100多人参加各类比赛,400多幅作品获奖呢!”

有了我的带动,许多人都站起来提问,校长都耐心地一一回答。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采访结束,我们收拾好东西,与校长合照,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被定格在相机里。

我想,这次采访校长,不只是让我们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漫画教学的特色,还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10月31日,我第一天当上小记者,并参加“农信杯”建国60周年千名小记者访百企大型活动在东升镇的采访,心情激动又兴奋。

首先我们来到隆成公司。隆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专门生产童车的公司,拥有上千项专利、近5000名员工。隆成公司不但地位高,童车品种也很丰富, 比如说 HA299 型、HA3040型等几百种车型,还有专门的实验室,每种童车都要通过各项检测合格才能出口。还有,隆成公司不但是童车的制造基地,而且还是增加工人知识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图书室和管理人。我也上前去问“金融危机对你们公司有什么影响”、“你们的童车主要出口哪些国家”等问题。公司的陈总经理为我们作了详细的解答。

很快,我们来到了第二站——朝阳花地。这里到处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宛如人间天堂,真是人们居住的好地方。进了会所,还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房子模型。

终于到了第三站——东港家具有限公司,我们大家飞快地下了车,来到了公司的会议厅。这里的家具大部分是木制家具,早在20xx年就全面导入“CIS管理系统”。我问:“你们怎样吸引客户来订购家具?”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回答道:“我们的家具是五年保修、终身保养的高品质,因此顾客才被吸引过来订购家具的。”

这次采访让我增长见识、锻炼胆量,受益匪浅。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学校五名小记者去武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分部参加鞠萍姐姐见面会。鞠萍姐姐是我国第一位少儿节目主持人,主持过《七巧板》、《大风车》、《大手拉小手》节目,还是我妈妈童年时期的偶像呢!今天我们有幸去采访,个个兴高采烈。

活动中心人山人海,全是激动的小记者。突然我身边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亲切而慈祥的鞠萍姐姐健步走了进来。我们和鞠萍姐姐合影留念,大家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接下来是提问时间,有人问:“鞠萍姐姐你为什么选择主持少儿节目?”鞠萍姐姐用温柔的声音回答:“因为我喜欢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希望给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又有小记者抢着问:“那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当然喜欢了。我从1984年开始做少儿节目以来,一直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做主持人、制片、编导,主人公全都是小朋友。和小朋友在一起,我永远是姐姐,永远不会老呢!”现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我们去一楼的大厅里观看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才艺表演。一个小男孩和鞠萍姐姐同台主持,我们都非常羡慕他有这个机会。表演开始了,小朋友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吹笛。个个全身心投入表演,显得才艺非凡,舞台灯光炫目、震撼人心,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次采访活动,让我明白了人要取得成功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也明白了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弱的道理。

梅州日报总编辑

为你祈祷 原唱:魏新雨词:崔伟立曲:崔伟立编曲:李凯稠制作人:李凯稠吉他:李凯稠伴唱:樊桐舟古筝:丁雪儿笛子:丁晓逵录音:邱凯辉缩混:周晓明发行:北京恒青文化传媒出品:北京恒青文化传媒还没有任何的预兆和你相遇在街角你用那迷人微笑成为我生命的主角爱来的不迟也不早一切都刚刚正好想为你建个城堡愿你不被世俗打扰我用一生一世为你祈祷祈祷你能过得比我更好牵着你的手 暮暮又朝朝你就是我手心里的宝我用一生一世为你祈祷祈祷你的身边没有烦恼幸福和快乐 在你身边绕我就是你永远的依靠还没有任何的预兆和你相遇在街角你用那迷人微笑成为我生命的主角爱来的不迟也不早一切都刚刚正好想为你建个城堡愿你不被世俗打扰我用一生一世为你祈祷祈祷你能过得比我更好牵着你的手 暮暮又朝朝你就是我手心里的宝我用一生一世为你祈祷祈祷你的身边没有烦恼幸福和快乐 在你身边绕我就是你永远的依靠我用一生一世为你祈祷祈祷你能过得比我更好牵着你的手 暮暮又朝朝你就是我手心里的宝我用一生一世为你祈祷祈祷你的身边没有烦恼幸福和快乐 在你身边绕我就是你永远的依靠幸福和快乐 在你身边绕我就是你永远的依靠

歌曲《我为你祈祷》原唱:林俊杰歌词:流星坠落了 天空依然在等着你许下一个心愿就算下着雨 你不要害怕风雨中有人为你撑伞当回头看看那些回忆有苦有甜别让忧伤偷走你的一切总会好的总会好的Oh 别轻易妥协梦想依然鲜艳等你将故事改写I care for youI pray for you浴火之后重生紧紧拥抱的手尽情感受彼此爱的温度流星坠落了 天空依然在等着你许下一个心愿就算下着雨 你不要害怕风雨中有人为你撑伞当回头看看那些回忆有苦有甜别让忧伤偷走你的一切总会好的总会好的Oh 别轻易妥协梦想依然鲜艳等你将故事改写I care for youI pray for you浴火之后重生紧紧拥抱的手尽情感受彼此爱的温度紧紧拥抱的手尽情感受彼此爱的温度。

冥冥中注定的事说起刘胄人对艺术的喜爱,他说是“冥冥中注定的”。刘胄人在汕头出生,1961年5岁时随全家从广州到粤东北的平远县。他的父亲刘寒时任平远县委宣传部部长,母亲陈岱容在平远县人民医院当医生。“文革”时,他的父亲在县里第一个被打倒,作为“黑帮、反革命分子”的家属,母亲也被排斥到长田公社卫生院反省,自身都难保了。“但他们都很宠爱我,我爸爸总觉得自己的儿子‘好叻’(聪明),自学也学得不赖呀。那时一盒高级水彩颜料,7块钱,好贵的,我想要,我妈妈二话不说,就买了。”刘胄人深情地回忆着。对刘胄人酷爱艺术的最初启蒙正是那些有趣的连环画。“我先后收藏有500多本连环画,每一本我都认认真真去感受——不是文字,而主要是画面吸引了我,经常会临摹其中的精彩画面,渐渐地,在学校内外就小有名气了。”在刘胄人看来,艺术在那时就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因为能写会画,“文革”的时候,逢学校学工、学农干重活,刘胄人都会被分配去布置宣传栏。1972年,他高中毕业,在县木材厂当林业工人,面对周边环境,他拿起画笔画机台,画工人,画森林……半年多后,他被调到县电影公司跑大机队放映搞宣传。电影放映员在当时是个很体面的工作,可以走遍全县每个公社,接触到更多不同的人。这样一来,他的生活积累更丰富了。刘胄人第一次见报的美术作品创作于1972年,当时是《毛泽东选集》刚发行至平远县,不大的山城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他赶到现场急急画了张速写后,回去再加工。作品选送梅州地区美展后,登在了当时的《梅州日报》美术增版上。“这是我第一次见报的美术作品,我当时捧着它,看了一个多星期呢!”刘胄人讲叙时仿佛回到了过去。 “我是个天马行空者”常被人问起师从哪一位老师?刘胄人总是笑着回答:“我的老师是印刷品和各种展览。”在他看来,艺术是讲灵性的,自学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刘胄人回忆说,上世纪60年代,父亲所任职的平远县委宣传部订了不少报刊,因有父亲帮他开眼界,这就使他有机会见识到不少精彩的美术、摄影作品和中外文学书籍。在当时,美术是反映政治和工农兵的样板画。可对刘胄人来说,这是重要的艺术历练过程。在平远县的图书馆里,有一大段时间,他都追看上海《文汇报》美术专版。这些反映社会和工农兵的作品,虽然政治性大于艺术性,但是画面表现出来的关注身边人的内容还是感动了他。“每次阅读和欣赏这些报纸,全身毛孔都会尽情张开,只因心里想去迎接和拥抱它。”上世纪70年代初,刘胄人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和美术爱好者,因为与一群志趣相合的朋友交流,使得他领略到了这个世界的精彩。从当时的混沌状态进入了豁然开朗的境界。当时,梅州地区第二汽车配件厂设址平远县郊两口塘,来了不少青年工人。因同样爱好文学艺术之故,刘胄人与厂里的工人廖红球(现为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作家)、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作者)交上了朋友。这些“文学青年”自然一有时间就粘在一块了。每次交流都让他们感到彼此精神愉悦、受益匪浅。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前后绘画艺术的了解,刘胄人说是在处于偷偷摸摸的状态下“开启”的:当地有一位美术爱好者谢继菘,有天他们在一起闲坐“聊艺术”,已是深夜却无倦意。谢继菘一时兴起,悄悄将藏在床底下的珍藏品拿出,在刘胄人面前亮了相:米勒的《晚钟》、莫奈的《日出·印象》、蒙克的《呐喊》……这些突如其来的视觉享受直让刘胄人兴奋了一晚,他满脑子都是那些抹不去的美妙画面。这些对艺术感染后的强烈冲击,也对他日后的艺术之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后,虽然人生的际遇发生着改变,但是刘胄人对于艺术的痴迷和追求却从未停止过。1979年,他随着父母调回广州,在广东省美术印刷厂做美术制版员。那时候,他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幸福。那是因为工厂的正对面就是广州文化公园——当时广州举办各种展览最经典的地方!太多的书画艺术品都在文化公园展出。他的工资基本上都用来买画笔、美术书,奖金基本上都花在看展览上了。几乎在广州举办的所有展览,刘胄人都没有落下。刘胄人的艺术自学是“天马行空”的,他不习惯定格在某派某师的马鞍上前行。任何高手都能成为他的老师,而他的作品却不局限于某个人的师承。他练书法,学古人王羲之、王铎的韵律,倪元璐、傅山的章法与笔势。以后又练了多家法帖,把各家作了适合自己的糅合。 将艺术继续“杂”下去有评论家语:“刘胄人是位驰骋于新闻与艺术界的通才与‘剑客’。此‘剑客’擅舞‘六脉神剑’。一是书法;二为绘画;三是摄影;四为文学评论;五是新闻写作;六为散文诗。”20多年前,在《广东电视周报》头版,刘胄人曾用笔名“鲁也”以专栏画家的面目出现,经营了长达5年多的《中外视波》栏目。每期都以中外电视界拍摄动态为题材刊出速写专栏画,这种形式在当时的全国广播电视报界堪称“一绝”。他这位学中文的人,其速写后来还上了美术高校的教材。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幅对开大小的刚获奖的钢笔画作品,描绘的是广州市天河区珠村从事乞巧艺术的农妇们的生活场景。他的钢笔画表现力度到位,技巧娴熟,获得了业界艺术家们的褒赞。如今,他时常碰到一些以前的老读者,还会提起以往那个让人留下记忆的专栏来。大家才恍然大悟:看这名字和画法,当时以为“鲁也”是老头子,现 在才知是位并不老的才俊。刘胄人反对“艺术符号学”,他不喜欢被贴上标签,希望能全方位立体地去表达自我的艺术。在他看来,终极的艺术境界应是被人们认可的自由宣泄。刘胄人认为,传统绝对是有高度的,广义的传统应该是可以超越某种界限来获取依据的。如果一些传统的东西因有其局限性而对创新有所束缚,那就应在吸取传统的养分上,大胆突破时空的界限去发展它,而不是畏缩不前。一旦这种观念确立,他就觉得为书为画,既可大胆又显轻松了。《新周刊》曾做过一期“痛打创新狗”的话题。在艺术创新的问题上,刘胄人是反对“伪创新”的,他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今的创作与古人的环境不同,传统的中国画到了现代似乎有种尴尬状态。无法做出古人的韵味来。画家应感知当代,不牵强不做作,发自于内心去创作才是。如果以今人的心态去感知古韵,牵强为古韵而“古韵”是难于重复古人的笔法和意境的。当代人于创作,艺术元素已经很多了。要怀感知古韵之心,但不必刻意过分追求,因为你根本做不到。那所谓做到了的,只是伪古韵。有些艺术挚友劝他,艺术之事不可太杂,否则出名没个代表性的说法。对此,刘胄人总是这样回答:“其实我终究是个媒体人。媒体人杂一些,懂多一些,表现多一些,多方面出击,这不正是活得精彩的一面吗?实际上就是要‘杂’,我还得继续‘杂’下去。” 爱,成为画笔下的感动艺术是一种混合变出来的东西。她能让人对世界充满热情,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生活。作为《新周刊》杂志的总编辑,刘胄人深谙其中道理。因此他也总是能用新锐的视角去感知和表现艺术。或许,这新锐的视角,不纯粹是看到了某种风景,而应该说是从风景之下去了解其间的人文内核及人性中最朴实的东西。一幅名为《阿克苏的阳光》的作品,是刘胄人采风新疆后创作的的画作。作品描画了一对卖哈密瓜的维吾尔族夫妻。他们都是简单而淳朴的人,但却享受着简单与快乐,小小的满足也会让他们觉得生活充满着阳光。故而刘胄人有此一说:“有爱,生活才会成为画笔下的感动。”今 年52岁的刘胄人,画了40多年的画。“我没有停止过画笔,因为唯有它,才有精神力量的寄托。当人生遭遇不顺时,只要把自己置身于艺术创作中,就能一身轻松了,艺术是可以安抚心灵的。跟定她,会得到你想要的梦。”刘胄人说得很肯定。当得知记者也是客家人时,刘胄人笑着讲起了亲切的乡语。他那浓重的客家情结,同时也是他艺术创作的激情所在。“我老爸是个很典型的客家人,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客家人都是一家人。’这样的情结也直接影响着我。”父亲去世后,刘胄人承父之秉性热心助人,不少代表客家人的艺术活动也都少不了他。去 年,他曾作为中国广东客家民系著名书画家赴台湾参展,他还为家乡大埔策划出版了大型名片《美丽大埔——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摄影画册。而在记者采访他的第二天,刘胄人又出发了。作为领队,他带着10位粤港著名书画家“清风拂梅州”,到梅州创作、采风,为梅州建市二十周年献礼。客家情结在其灵魂深处的支撑,是刘胄人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表现客家民俗风情的。对乡间花草、土地天空的感受,是他与生俱来的热爱。一幅名为《八月的乡村》的作品,则是他早期的油画作品。某日黄昏彩霞满天,静谧的旷原村妇走在乡间。他观此景从有感觉而至激动,回到住所,一个小时工夫就将作品画了出来。作品完成后,直让他获得一种艺术感知过后的满足!从事媒体工作近30年,刘胄人有机会去了世界上很多地方。即使走过千山万水,但家乡山水之美一直是沁入其心灵深处的东西。刘胄人记得,去 年初,南美洲阿根廷火地岛之行,当看到遍地的野花开得烂漫时,他顷刻觉得找到了儿时家乡的感觉,那些封存在内心里的美妙,就在瞬间自然地迸发出来。刘胄人在山地野花间流连了三个多小时,用心将镜头定格了这些美好的记忆。采访结束前,记者问刘胄人对于将来艺术创作的设想时,他笑言自己有个奢想:干到退休,有自己一堆子的书画集、文论集,那就是他人生觉得最爽的事情了。言谈中,记者感觉到刘胄人就是这样一位颇有艺术才华的性情中人。友人谈胄人胄人那进取、多彩的文笔总能着意刻画人间真善美的形态,其艺术格调是昂扬与曼妙的结合体。于是,艺术“多面手”的布局在人们面前摆开了阵势:感性、激昂、节奏、色彩与律动等,都无不体现了他作为性情中人的个性存在。看胄人君“扫字”,始觉诧异,继而亢奋,规规整整的方块字,原来竟可以如积木般分崩离析,摇摇欲坠,而最后九九归一,构造出叠岩垒石般的别样风景来。

随州日报总编辑

随州白俊年龄今年三十五岁,这个人是当地知名的基层工作者,业务能力出众。

随州白俊是一位中国当代新闻记者、作家、编辑,于1954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现已年过六十,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精神领袖”。他曾在湖北日报、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等机构工作,曾任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湖北省编辑出版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出版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报刊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报业协会副会长,湖北省新闻出版集团党组书记,湖北省新闻出版集团总编辑。他精心编辑的《湖北新闻》、《湖北日报》、《湖北商报》、《湖北晚报》等报刊,为新闻界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人才,为湖北新闻出版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牟其中,南德集团前董事长。1941年生,汉族,四川万县人。一个把口号喊遍中国的富豪,一个曾同时肩负中国“首富”和“首”两个名号的备受争议的人物。300元钱起家,办了三件大事: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后因南德集团信用证案入狱,被判有期徒刑18年。人物简介性别:男 身高:182cm 体重:75kg 祖籍:山东烟台 豪言:历史要将我推向高峰,所以要先将我打入深渊. 提出改造国有企业;甚至还想炸开喜马拉雅山,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进我国西部地区……无人不知他是中国首富,并先后被挂上许多桂冠。 牟其中的商业意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显得超前而又孤独,他的每一次行为,总是走在当时的环境和制度的前面,这就是先行者的悲哀和需要付出的代价。牟其中超前的思维与实践的断裂,不仅仅是南德的悲哀,也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深刻警示。 ·历史要将我推向高峰,所以要先将我打入深渊。 ·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 ·在中国金融改革以前,绝不与中国金融界及资本市场来往。——牟其中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1959 年以前,在四川万县(现重庆市万州区)读书; 图书封面- 1960年— 1961年,在武汉中南建筑设计院大专班就读; - 1961 年,因政治原因,万州公安局不同意将其户口转至学校而辍学; - 1961 年-1962 年,去新疆求学; - 1963 年—1980年,在四川万县玻璃厂工作; — 1974 年,因与他人合著《中国向何处去?》,批判文化大革命,揭批“四人帮”,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体系”,而被捕入狱并被判死刑; — 1979 年 12 月31 日, 平反出狱; - 1980 年1月 1 日,中央办公厅工作组接见牟其中等人,牟表示辞去公职,立志充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 1980 年2月13日,牟其中辞去公职,借款三百元人民币创办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中德商店; — 1983 年9月17日,因“与社会主义较量”,从事“商品经济”活动而被捕受查,狱中向中央递交入党申请书。 - 1984 年9月,经中央干预后,一年半后获释。 — 1980 年— 1992 年 ,其间经营过万县籐椅、上海“三五”牌座钟、天津海蛰皮、南韩冰箱,在辗转万县、重庆、烟台、海南,最后于 1987 年将公司落户于北京后, 牟其中率领南德集团在深入研究中、美、俄经济大三角的关系后,成功地完成了中俄民间贸易史上最大的一笔单项易货贸易——用中国300 多家工厂的 800 多个车皮的日用品、轻工产品及机械设备,从俄罗斯(前苏联)换回了四架图— 154M 民航客机和相当于一架飞机价值的航空器材。继而与俄罗斯国际卫星组织合作发射航向号电视直播系列卫星,开展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航天通讯业务。 — 1993 年开始,南德集团开始对满洲里区域性经济开发的研究并进行规划、投资、建设; — 1993 年 12 月 28 日,南德集团投资的航向 1 号卫星在俄罗斯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成功 ,是全球第一颗直播电视卫星,技术优良。 — 1994 年 4 月,牟其中在北京南德集团总部与俄罗斯航天信息公司签下航向 3 号卫星(又称航向— P 卫星)的共同经营协议草案,该项目由南德投资启动该卫星的制造程序,俄罗斯负责提供卫星设计制造、发射、测控和轨道位置,后因南德集团国内发生变故而被迫退出。 — 1994 年 6 月和台湾助东国际实业公司签下卫星租赁合同,通过该卫星传播的电视节目于 1994 年 10 月 1 日正式在台湾播出。该合同后因助东公司内部的经营变故,南德集团只好关闭了向其出租的转发器。 — 1994 年,牟其中先生获评“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荣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的称号。 — 1995 年 2 月,《福布斯》杂志将牟其中列入 1994 年全球富豪龙虎榜,位居中国内地富豪第 4 位。 — 1995 年 11 月 18 日,南德集团投资的航向 2 号卫星 在俄罗斯的拜科努尔发射场 发射成功,经调试, 1996 年 1 月正式投入使用。航向 2 号和航向 1 号为同一型号的卫星。 — 1996 年 2 月,在北京南德集团总部,由南德集团和国际卫星组织、俄罗斯航天信息公司三方共同签定了共同经营航向 1 号、航向 2 号卫星的协议。 — 1996 年—— 1997 年,南德卫星公司和英国萨瑞卫星公司、信息咨询公司及俄空间飞行器制造公司签定了利用要销毁的俄制 SS19 导弹,改制为小卫星发射场项目,南德集团出资作前期市场调研、开发,并作出了可行性分析报告。就在项目即将实施时,南德集团因国内变故,中止了合作,现该项目已由其它公司接手并成功实施。 — 1996 年 3 月 18 日,因揭发了贩卖假护照团伙的不法行为而遭到报复和有关人员的恶意举报,牟其中在拟赴美商谈卫星抵押融资业务时,在北京机场被限制出境(“边控”)。 所谓的“十三条罪状的举报信”,匿名投送各机关、部委,由此开始了对南德集团的长年审查。事后经多家机关的审查,证明“十三条罪状”均属子虚乌有。 — 1996 年 8 月,因国内谣传南德集团的卫星项目虚假,南德集团被迫决定将其持有的航向卫星股权转让给了国际卫星组织,由国际卫星组织收购了南德的股权,退还南德已投入的股本金和已开始营运了的半年的租金。其时,航向卫星已经成功出租并已在逐年产生收益了。 — 1993 年,根据南德集团与满洲里市政府的合作协议,为激励南德集团对满洲里国际公路口岸建设的投入,满洲里市人民政府以优惠地价向南德集团出让 10 平方公里土地,供南德集团进行投资开发。南德集团由此开始了对满洲里区域经济的全面整体开发、投资、建设。 — 1997 年 8 月 18 — 19 日,由中行湖北分行作为原告,被告依次为湖北轻工、贵阳交行、南德集团的有关信用证垫款及担保纠纷民事案公开开庭审理。 — 1998 年 6 月,南德集团收到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 1998 年 3 月 23 日作出的民事裁定,裁定称:因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该案有关人员涉嫌犯罪,且有关部门已立案侦查,于是裁定:“中止诉讼”。 — 1998 年 3 月,因上级干预,强令满洲里市政府收回已划拨给南德集团的土地。 — 1998 年 11 月,南德集团投资建设的满洲里国际公路口岸建成通车。 但由于有关部门对南德的审查,致使口岸建设的重要投资人——南德集团未能出席口岸通车的剪彩仪式。 — 1999 年 1 月 7 日,牟其中被武汉警方刑事拘留;同年 2 月 5 日,因涉嫌信用证罪,牟其中经武汉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由武汉市公安局于同年 2 月 8 日执行; — 1999 年 11 月 1 日,南德集团及牟其中等信用证案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审判庭公开开庭; — 2000 年 5 月 30 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南德集团及牟其中等犯有信用证罪,判处牟其中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力终身; — 2000 年 5 月 31 日,中行湖北分行在《长江日报》上公开表示: 作为在南德集团信用证案中损失人民币近 3 亿元的“受害者”,中行湖北省分行不愿对审判结果发表评论。该行有关人士说,刑事审判与中行无关,湖北中行表示,等此案审结后,民事诉讼将依法进行下去。 — 2000 年 6 月 5 日,南德集团及牟其中、夏宗伟不服判决,均提出上诉;同时,牟其中正式致函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为了对社会负责,对法院的罚款负责,对南德的职工负责,决定授权 成立南德集团理事会, 主持南德集团全面的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和开展有关诉讼工作。南德集团理事会由南德集团过去的领导层中仍自愿继续进行工作的同志组成,名单为:夏宗伟、汪明泉、刘建和、郑平川、牟枫。理事会推选夏宗伟担任常务理事。 — 2000 年 8 月 22 日,由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2000 年 9 月 1 日,牟其中由武汉市第二看守所转到湖北省洪山监狱开始入监服刑。 — 2001 年 11 月 27 —— 30 日,由中行湖北分行作为原告,被告依次为湖北轻工、贵阳交行、南德集团的有关信用证垫款及担保纠纷的民事案件由湖北省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 2002 年 1 月 23 日,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中行湖北分行垫付的信用证所有款项及加收的利息均由湖北轻工偿还,贵阳交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南德集团与中行湖北分行无直接的信用证法律关系、南德集团不是信用证项下债权的从债务人。并认定:南德集团与湖北轻工之间的信用证的分代理进口协议,在湖北轻工申请开立信用证时并不存在,而是因 1996 年 8 月武汉市公安局已对湖北轻工开信用证套汇的有关情况开展调查时,为逃避处罚,南德集团应湖北轻工要求而于同年 9 月底补签的。 — 2002 年 2 月 5 日,贵阳交行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 2002 年 5 月 27 、 28 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次公开开庭审理这一民事案件。 — 2002 年 7 月 12 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贵阳交行不服判决,再次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 2003 年 2 月 18 日,南德集团收到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2 年 11 月 29 日作出的民事裁定,裁定:一、指令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再审;二、再审期间,中止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的执行。 — 2003 年 3 月 19 日,南德集团及牟其中、夏宗伟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正式递交了刑事申诉书及随附的共达 125 页的证据,以谋求对信用证案的依法重新审理,还原事件的真相。 — 2004 年 2 月 10 日,南德集团理事会接到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二庭的电话通知,正式启动有关南德的民事案件的再审程序。 — 2004 年 3 月 19 日,南德集团正式收到民事再审的开庭传票,传票通知:关于涉及南德集团的信用证垫款及担保纠纷一案,定于 2004 年 3 月 30 日— 4 月 2 日在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审判大楼公开开庭审理。 — 2004年3月25日夏宗伟代理牟其中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中止民事审理并转入刑事审理紧急申请书》。 — 2004年3月29日湖北省高院发出《延期开庭审理通知书》。 — 2004年4月2日夏宗伟代理牟其中向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递交《刑事申诉及指定管辖申请书》。最终开庭日,被无限期延后。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