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近年来,面对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如何从细分客户入手,不断创新营销服务机制,加快实施客户发展战略和精细营销,已日益成为各基层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商业银行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不易被替代、不可或缺的服务经营能力。在当前国内银行面临多重挑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基层商业银行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非常关键,也异常急迫。(—)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熟悉的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为现代经济体系核心部分的金融业,其发展必然随社会经济变化而变化,在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下,个人财富高速增长、金融消费结构日趋活跃对银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银行以特色产品和服务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而金融脱媒趋势的日益显现,也促使银行必须主动提供包括信贷、结算、代理、咨询及投资理财等在内的综合化服务。

(二)打造核心竞争力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个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取胜,最根本的就是规范性与创新性凝成的核心竞争力。而精细化管理和营销则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具有规范性与创新性高度结合的内涵。所以,精细管理和精细营销具有把企业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全面提速以及国内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来临,金融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更高更深更远的层次,实施精细管理和营销将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三)当前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要求必须加快打造核心竞争力。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来看,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产品品种逐步在创新中丰富,但总体上仍然存在功能单一、种类有限、产品创新针对性不强、差异化服务程度较低、核心产品不突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市场需求缺乏充分调查,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没有按照不同业务或不同客户的需求设计差异化的服务,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措施和途径选择从发展趋势看,银行未来的竞争一定集中在优质客户群体上,换言之,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客户细分后的关系维护、价值创造和整个客户生命周期的管理,而决非体现在某项产品、某项技术或某种政策上。所以,作为现代商业银行,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差异化、特色化做起。

(一)加快创新,提升综合发展能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银行业要寻求突破,首要的是必须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及早进行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虽然银行业经营总规模在扩大,但仍有大量的社会金融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给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应积极实施业务战略转型,把综合化经营作为未来业务发展的战略方向,积极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金融形势及市场变化给基层商业银行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基层商业银行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同业竞争的主动应对。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法则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谁领先于竞争对手开拓新的市场,谁就能获得更大的空间和利润。业务、产品与服务创新是银行创新的关键和载体。银行的创新说到底是要满足市场的需要,依托客户需求进行不断自主创新。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将创新落实到具体的业务、产品上,体现到具体的服务中。因此,基层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战略应该着眼于找准价值创造点,在秉承传统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客户的不同需求,加大体制、机制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及时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在营销方式上要因户施策,因户而异,巧打组合拳。讲究营销技巧,大力发展高、中端客户业务,建立综合营销、分类营销、联动营销、捆绑式营销相结合的市场营销机制。充分利用全行的业务资源、科技资源、网络资源、人力资源为客户设计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提高业务营销的技术含量和对金融产品的综合营销能力,增强客户的认同度、满意度和归属感。

(二)细分市场,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市场需求和竞争的不断变化,需要银行有足够能力对市场作出迅速反应。目前市场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存款或贷款等单一品种狭窄领域的争夺,需要在更为广阔的市场范围内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市场细分、定位及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只有当全行的业务和管理被真正视为一项工程,真正贴近市场,银行未来的发展才可能具有更多的内涵。

(三)整体联动,强化整体营销功能。科学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树立质量、服务和营销融为一体的关系营销理念,按照关系营销的要求,根据市场竞争和客户的实际情况确定标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正确地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寻找向客户传递卓越价值的机会。同时,确定目标市场,设计特别的营销组合,为客户量身定做现金管理、理财、外汇买卖及投资方案,使营销策略更加具有针对性。进一步增强营销、服务的整体效能。从源头上抓住客户市场,对行业、系统大户,要完善“一对一”的承包责任制和部门挂钩工作机制,开展深度合作和跟进营销,建立和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维护为一体的系统化营销服务体系,形成对客户资源的全覆盖。

(四)强化“个性”,提高优质客户的忠诚度。要通过精细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营销服务措施,深入挖掘客户潜力,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个性特征及风险偏好的基础上,正确选择适合客户自身特点的产品和服务。要全面推进和实施关系营销管理战略,全方位提升银行客户关系。第一步是通过将为客户创造价值增加到客户关系中去,以此来创造客户价值和客户满意;第二步是为客户增加收益的同时,更注重为客户增加社会利益,即在了解特定客户的需要和愿望基础上,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个性化与人格化,来增进银行与客户的社会联系;第三步是为客户增加收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再与客户增加结构联系,建立新型的银行与客户的伙伴合作关系,营造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共建和谐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实现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五)进退并行,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正确处理新客户营销和老客户维护的关系,整合现有存量客户资源。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现有客户的稳定是保持市场份额的基础,是扩大业务范围的最好来源,也是潜在的新客户。因此,我们在积极营销新客户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老客户的维护。加大对高端客户市场竞争的力度,做优高端客户、扩大中端客户、培育潜力客户,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覆盖所有目标市场的业务品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六)精细管理,保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约束机制,加快建立一种能够使所有员工自主发挥和自我约束的价值评价和分配体系,让物质分配、精神分配、职级晋升作为利益导向贯穿于银行管理始终,使员工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促进基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商业银行与其他企业也有核心竞争力问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拥有的别的银行所没有并能为银行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这项资源(或能力)可以是人力资源、产品、技术、流程、银行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等等;随着经济、金融愈益全球化、各商业银行之间围绕着新机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主要体现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如果一个商业银行没有核心竞争力,机会就有可能变成陷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像一艘船没有了持续的动力,搁浅和沉没是迟早的事。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商业银行与其他银行机构同处相同的金融环境变革之中,资金供给者的侃价能力随着国家利率管制的放开而逐步增强;资金需求者的以压低产品价格和要求高质量服务为主导的侃价能力在产品同质化的情况下体现并不十分明显,而今后会集中体现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同行业的竞争则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主要竞争压力。商业银行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国有银行改制后经营活力的提高、股份制银行规模发展效应和管理机制优势、外资银行渗透后对市场的蚕食和引发的市场行为方面的变化。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优于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体现了商业银行特殊的市场价值取向、抵抗市场风险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集中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通过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被客户认可反映出来,能否留住和吸引优质客户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一)树立以追求真实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利润是商业银行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衡量一家银行好坏的最根本标准。银行的风险发生有其滞后性,账面利润有可能隐藏着风险因素,一旦风险暴露,就会严重侵蚀原有的利润,纸上富贵也就荡然无存。因此,在追求利润过程中金融论文,必须考虑资金成本和充分覆盖了风险后的资金回报,以追去真实利润为中心的理念指导银行所有经营管理活动,这也是构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二)推进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是效益的源泉。从战略高度重视创新,要通过金融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体制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为保障,实现产品、制度、技术和营销的持续创新,全面培育和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创新也是赶超同业竞争对手的基本方式。高度重视经营思路的创新。要深入研究全面开放下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规律,全面总结中外先进银行实践经验,提炼和确立具有国际视野的经营管理理念,为银行的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实施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对经营发展的支持力度,研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最大限度的提升创新的技术含量cssci期刊目录。强化创新支持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创新考核激励机制,要通过科学的测算,对创新产品合理分摊成本和分配利益,并对开发人员进行奖励;完善创新产品的后评估及监测体系,跟踪创新效果。三)强化核心竞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还要依靠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应从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经营结构、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等几方面加大对核心竞争力的支持力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股东价值最大化、有效激励和约束并重、信息透明的原则,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运作制度,提高经营管理层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健全各职能委员会,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决策和监督系统,真正发挥公司治理对风险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制衡作用,实现银行市值稳定增长。优化经营组织结构。经营组织结构决定了经营组织的效率,银行个性化的产品创新、多样化的营销、优质化的服务都有赖于科学的经营组织架构的支撑。要通过稳步推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的改善,并加强技术支撑,加强重点业务部门的建设,为提高组织体系运转效率和事业部制的实施创造条件。提高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继续加大信息建设的投入力度,弥补中外银行信息技术水平的差距。要从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渠道、综合化经营等方面加快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步伐。优化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实现管理决策的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进行产品开发标准化参数管理,进而通过参数化调整开发新产品或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做到风险管理全过程控制,有效进行风险识别、项目筛选和实时监控工作。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敬业奉献。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人才招聘、开发、管理和使用水平。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建立股东、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均能合理分享经营成果的长期激励制度,以提高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完善薪酬体系金融论文,在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基础上,让薪酬真正体现经营者以及员工的贡献水平。四)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客户是银行的利润来源,拥有客户才能保证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持续增长。为此,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重视与客户的关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客户关系管理(CRM)是银行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银行的大量客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在市场竞争中最有价值的黄金客户群,确定目标市场,将客户通过多种指标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策略,为目标客户群提供一对一式的、符合客户需求的服务。要求基层客户经理必须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措施寻找真正的赢利客户,留住高端老客户,挖掘新客户的潜在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创造银行价值和客户价值。参考文献:1、陈洪转.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 2004 .2、汪兴隆.对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城市金融论坛,2000,(03) .

一、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人员固化、知识结构和经营理念亟需更新、队伍整体活力减弱的问题。适应内、外部发展形势要求,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人员素质,保持组织活力和高效运行,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规划 现代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也不断升级,银行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面对竞争,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先人一步、胜人一筹,这就对银行员工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人才致胜观念,提高竞争意识,根据全行发展战略和经营转型要求,着力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管理。通过加强规划和培训,为当前和未来发展提供满足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规划和培训要坚持全面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对全行各个岗位(或岗位序列)进行资质评估规划,明确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履岗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全行员工进行适时、持续的适岗和履岗能力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要突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如市场营销、风险管理、服务管理、产品研发等,通过对关键人才的培训,打造在重点竞争领域的竞争优势,促进银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二)建立科学的考评和动态管理机制 一是要在内部构建适合不同考核主体的差别化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成果可计量的工作业绩(如营销业绩、业务量等),要建立以“买单制”为特征的量化考核模型。对于结果不便量化的管理工作,应建立以“工作计划”为载体的考评模型,即制定年、季、月、周工作计划,然后严格按周、月、季、年进行考评。二是推行富有活力的动态管理机制,将考评结果落到实处。第一层面,要有效发挥绩效激励作用,使个人工作业绩与员工薪酬收入挂钩,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第二层面,要实施“职级能上能下、岗位末位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拓展多种方式的员工晋升通道。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持续保持组织活力和运行效率。 二、创建更有效率的运营体制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 商业银行必须自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探索和建立更具发展效率的运营体制,不断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满足客户需求。 (一)创新理念,大力推进渠道建设 一是对传统营业模式进行转型改造。适应客户不断提升的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和同业竞争要求,银行必须对传统营业网点服务模式进行彻底转型改造,实现由传统的结算服务型网点向销售型网点的根本转变。二是顺应趋势变化,大力推进电子银行和自助服务渠道战略。电子银行业务以其高效、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今后银行业发展的趋势。自助银行在提升银行客户服务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银行业要加大自助设备在居民区、城市中心、大型商务中心等地带的布放投入,延长服务时间、拓展服务空间,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便利。 (二)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手段、优化流程,提高柜面服务效率。当前,银行柜面服务质量、效率较以前得到大幅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银行必须通过创新手段、升级系统、提高人员素质、减少流转环节等措施,不断提高柜面服务效率。同时,通过不断改善服务环境、优化劳动组合、完善服务内容等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具人性化、个性化和价值含量的高品质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是积极实施前、后台职责分离,提高前台营销能力。在会计运营体制优化中,要不断创造条件,把原来由前台员工担负的统计报表、物品配送、单证领缴、票据交换、钱款调运、事后稽核等非营销性工作向后台转移,实行后台集中、批量处理,为经营前台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进行客户营销和市场拓展。在授信业务中,要大力推行“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管理模式,风险经理要直接参与授信客户前期调查、项目评估、客户授信、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贷款业务全过程,达到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客户服务效率的双重目的。 三是加强上级行对下级行市场营销的统筹规划和参与支持。管理行工作重心下移、二线工作重心前移。对于重要的全局性营销活动,上级行要制定完整的营销方案,细化对下级行的指导,明确市场机会、目标市场、营销重点、营销策略等关键要素,确保营销活动的成功开展。上级行还要尽可能地直接参与、现场指导下级行营销活动,帮助分支行分析形势、出谋划策,改变分支行“单兵作战”状况,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营销成效。 (三)创新手段,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有效管理各种风险,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风险管理,要建立在“流程银行”认识的基础上,风险管理人人有责,要清晰界定“业务操作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专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避免管理漏洞,在全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合规风险”管理。首先,要大力开展合规教育,在员工中树立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使员工增强主动合规意识,使合规经营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其次,高度重视业务流程、制度体系的事后评价和持续完善,针对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业务政策、制度设计和操作流程。再次,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权威性,对全行合规管理起到警示作用。 二是有效防控信贷风险。首先,要从源头入手,加强信贷准入控制,严格客户资信调查,落实有效担保措施,坚决避免不理性营销和以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即期利益,从源头控制风险。其次,要严格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上级行的信贷政策,主动做好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再次,要加强贷后管理,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严格落实客户回访制度,及时了解客户经营和资金运行情况,对贷款余额较高的支行要配足高素质信贷人员,切实落实贷后管理要求。 三是加强执行力建设,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由于基层机构具有较大的发展压力,存在重发展轻管理、重指标轻质量的现象,员工对制度和规定疲于应付,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越是在环境复杂、发展压力较大的时期,越应加强基础管理,认真履行管理责任,为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银行机制有不同的分类,如自我发展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又如以人为作用主体的机制和以系统、流程为作用主体的机制等等。对银行最具决定意义的机制有两个:一个是激励考核机制,另一个是内控机制。激励考核机制解决人的积极性的问题,确保组织充满活力,内控机制着力于对各类风险的管理,解决了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激励考核机制完善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包括:一是考核存在局限性,对经营前台员工实现了较为完善的量化考核,但对中后台管理部门员工仍缺乏成熟、有效的考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锅饭”现象。二是考核科学性有待提高,由于各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业务结构、当地资源禀赋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过于统一的考核模型形成了绩效分配行际间的过度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现象。三是信息系统支持不足,存在考核数据滞后,部分考核数据需要手工采集和无法统计到支行或员工的现象。通过对近年来银监会通报情况的分析,各行内控机制建设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要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信贷风险防控和操作风险综合治理,不断完善体制、流程和规章制度,保障全行业务稳健持续发展。 四、实施战略规划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任何一家银行必须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努力方向,全行在战略指引下,为既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战略管理不只是总行的事情,各级分支行都必须增强战略意识,按照上级行的发展战略,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和当地环境变化趋势,制定本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开展经营活动。 (一)强化战略思维,强力推行战略管理 目前,分支行的战略意识有待强化,而且越到基层机构其战略意识就越缺乏,往往局限于按照上级行的即期政策导向和发展部署开展经营活动,缺乏系统的思维能力,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上级行的战略意图,而是机械执行、被动落实,在遇到困难时易产生畏难和动摇情绪。同时,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能很好地将上级行的战略部署与本地、本行实际结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行的决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狠抓战略落实 在战略落实上,存在“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战略规划为中长期发展计划,在日常经营中容易被忽视。要保证战略落到实处,必须建立战略目标与年度经营计划的有效衔接,即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年度,然后将年度计划逐级分解到各条线、各层级和每位员工,配套制定激励和约束考核政策,确保将战略目标逐级落到实处。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论文引言

金融学方面的论文在轻风论文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轻风论文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中外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一切以战略优势取胜的组织,商业银行亦不例外。以往研究商业银行竞争的诸多文献只是停留在竞争的表象,未能深入探究商业银行竞争的本质——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把商业银行的竞争上升到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是本文的理论创新,基于银行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成为本文的理论纵深。文章仔细剖析了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双方的核心竞争力。文章认为,国外商业很行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价值链整合层面的能力势差,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则来源于价值链资源层面的能力势差,即所谓的本土优势。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这种核心优势还具有某些局限性,因此,作者通过改进后的银行价值链重新构建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式,以迎接外资商业银行的挑战,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不懂的你上轻风论文网自己看吧

银行的营销策略研究论内容可以分析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研究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规避银行风险不到位

健全的银行内控机制能够有效的对银行风险进行规避,在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金融事件中,都体现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存在问题,造成重大损失。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是银行发展的关键。大部分银行有针对自身发展特点的内控规章制度,但是这种机制在不合理的激励约束下,在支行行长的权利过大,造成相应的监督机制不能够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在电子化控制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造成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效果,阻碍了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②。

(二)经营管理的方法落后,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国际影响下也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是没有很好的进行落实,很多银行都是吸收更多的存款,却忽视了成本,这与外国银行追求效益的目标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经营管理的落后,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并不健全,使得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分业模式对商业银行造成限制

为了降低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了分页的经营模式,但是这种方式却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这种分页的经营模式,使我国商业银行难以满足企业所需的国际水平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使一些企业选用外国的银行作为自己的支持后盾。

(四)员工的专业水平不高,易造成风险

银行的许多工作人员只是单纯的完成数字任务,认为只要完成了任务就能够保证银行发展。忽略了员工素质对整体的发展提高作用。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适合银行发展的内控体制

在经营管理的改革中,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支行行长的权利要进行适当的控制,行长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能盲目行使权利。要强化支行的内控体制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使支行的内控逐渐的科学化。

(二)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根本目的是盈利,因此要在这一目标的趋势下,不断地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加强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进行精细的分工,对银行上下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改变经营管理模式还要积极吸收国外的有利经验为自己所用,并且不断地进行创新③。

(三)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于员工的岗位特点,进行系统、针对的培训,对于员工的工作银行要进行明确划分,使银行的岗位得到具体的落实,并且岗位责任有人可寻,对员工要进行奖励与约束并存的管理机制,使员工意识到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做到用员工之所长,谋银行之发展。

三、结语

商业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能力较弱,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对于一些金融风险起到规避的作用,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银行业领域的应用日趋深入。论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对大数据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论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结合大数据应用,从精准营销、客户关系管理、风险控制和用户信用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大数据;商业银行;经营策略

1.商业银行业大数据应用的特点

2017年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分别在《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商业银行要引入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银行业务创新,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大数据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银行业运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数据容量大。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业务开展,使得银行业“天然”拥有海量数据,商业银行的主要数据是围绕柜面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等产生结构化数据。商业银行推出的电子金融服务系统,使得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开始产生,包括指纹和人脸识别等。数据结构复杂,移动互联的发展促使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资产化,利用价值大。商业银行在稳健经营中对数据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利用好银行已有的海量数据,应用在客户识别、风险识别和产品营销等不同场景下,更好地实现数据资产的增值。

2.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SWOT分析

2.1 拥有的优势(Strength)

成本控制优势。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商业银行能够实现现有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物理网点的工作人员数量,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随着云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技术的成熟,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均保存在“云”端,减少关于IT基础设施的建设、单位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成本。

营销效率优势。商业银行通过本身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对客户进行静态特征、行为特征、倾向预测三个层次的刻画,构建客户体系,进行营销活动的精确推送。通过分析客户上下游相互关系,了解客户间业务等往来情况,发掘新的潜在客户,确定交叉销售目标,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及营销精准度。

风险管理优势。银行在传统风险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为大数据挖掘、传输、存储与安全应用提供了相对成熟的基础环境。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风控工具应用到风险控制工作,提升风险控制效率和精准度。

2.2 存在的劣势(Weakness)

业务同质化。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业务是贷款业务,少有针对客户需求设计开发的特色产品。因此,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可以深入其他能够盈利的业务,如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利用大数据优势,找准银行的自身业务定位,打造差异化的竞争模式。

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各家商业银行均拥有自己的系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几乎不存在分享机制,导致大数据基础建设效率低、数据利用率低、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各银行只能描绘客户在本行的交易画像,不能展示出客户的金融全貌。

2.3 拥有的机会(Opportunity)

强化优势。商业银行传统所具备的安全、稳定、诚信等优势可以通过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巩固强化。在风险管理中进一步利用大数据,提高银行自身的安全性。在营销方面,不断完善客户画像,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实现精准营销。成本控制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将不断降低[2]。

金融产品的创新。在大数据时代,银行业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客户的核心需求,利用大数据建立数据模型,为其定制专属于消费者自己的金融产品,提升用户的体验满意度。

2.4 面临的威胁(Threat)

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加剧。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资金配置效率高、交易成本低、支付便捷、普惠性等特点。互联网企业加快布局金融业,对整个银行业的核心业务产生冲击,挤占了原本属于传统银行业的利润空间。

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了数据的严重失真,大量无序低效的无用信息混进数据库形成垃圾数据,增加信息误读的风险。其次,商业银行运用云平台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一是网络系统与存储中心可能存在漏洞引起技术安全风险;二是海量客户信息与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

3.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优化策略

3.1 精准营销

大数据应用更强调相关关系释放出的潜在价值。商业银行拥有海量数据,可利用聚类分析,挖掘出更多数据中含有的潜在特性,帮助商业银行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大数据挖掘中的关联分析相关关系,发掘新的潜在客户,确定交叉销售目标。大数据不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挖掘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和定制化价格。根据对海量数据的分析预测,建立相应策略模型,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特征,实现创新式的营销、无缝多渠道的销售、个性化的服务[3]。

3.2 客户关系管理

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客户管理十分重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脱媒现象加速,碎片化金融产品抓住了市场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的同时也剥夺了银行的客户资源。因此,运用大数据挖掘方法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精确的客户关系管理。商业银行可以与其他行业或大数据公司形成合作关系,以获取客户出行、交易习惯等数据,进行客户信用评分,当客户提出需求时,商业银行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判断。商业银行还可利用大数据更精准地预测客户流失概率,并对相应超过客户流失概率阈值的客户实行定制化客户挽留措施[4]。

3.3 风险控制

银行业作为高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控制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扩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数据源并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各类数据,构建大数据风险管控平台,全面收集客户的数据。注重内外部数据的融合,整合银行内部积累的金融信息,同时,获取外部数据或公共信息等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建立风险管控模型,可以借鉴国内外同业的做法,设计符合实际要求的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训练,输入实际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合理地改进模型的配置参数,提高模型的准确度[5]。

3.4 信用管理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商业银行要构建人工和数据相结合的模式,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集合内外信息资源,形成覆盖所有机构、所有客户、所有产品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控制网络,提高信用风险预警水平。利用大数据,实现贷款业务的贷前、贷中和贷后全过程管理。强化贷前风险识别,在客户审批阶段,依托行内信用数据库、评级系统及反欺诈平台,提前对客户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进行精准判断;强化贷中审批自主化,大数据信贷审批系统以风控评分卡模型的自动审核为主,加以人工审核进行辅助的模式;强化贷后风险监测,商业银行要建立信贷投放、资产质量等多维度的信用风险日常监测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韩雪峰,朱青,马文捷.商业银行应用大数据的安全风险防范研究[J].江苏商论,2017(11):88-92.

【2】齐贵柱,齐苑博.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大数据分析研究[J].财经界,2019,500(01):128-129.

【3】屈波,王玉晨,杨运森.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方法[J].西部金融,2015(1):41-45.

【4】严文枢.关于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的思考和探析[J].福建电脑,2014(7):68-69.

【5】信怀义.商业银行大数据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金融电脑,2016(8):26-28.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机遇中,我国各行各业得以迅猛发展,其中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举世瞩目,取得了许多长足的进步。但是,机遇与挑战通常是并存的,在银行业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之间的角逐也逐渐激烈起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风险与不足,与此相关的经营管理体制也未能及时的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若是想在如此激烈的角逐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其管理中存在或者潜在的风险加以预测并且进行防范。本论文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一些成功经验,提出对风险的预测以及防范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风险 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银行出现的不良贷款率较高

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种类十分多,但是主要对银行经营造成影响的是银行资产的质量风险。而对于资产的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贷款的质量,许多银行存在的风险大多是由不良贷款引发的。依据近过去几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于国外的主要商业银行还是偏高的,因此得出不良贷款率仍旧是造成我国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不同种类企业的还贷能力进行准确评估存在一定难度,这给银行贷款的发放与回收带来困难。对于部分经营能力较强、企业规模大并且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这部分企业绝大多数已经具备上市的资格,在相关行业中具有稳定地位。因此,在商业银行放贷中十分抢手,银行也十分愿意向其发放贷款。但是,相对的一些企业经济效益并不是十分理想,对于银行的贷款不能及时返还,造成银行信贷资金的危机,使其流动性受到限制。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速的下降,大量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

(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银行经营管理风险中,员工是主要的操作人员。但是,由于不少员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水平不足,也成为影响银行经营管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员工的总体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是我国银行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更有甚者,有部分员工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利用个人的职位谋取或者侵犯银行利益,在进行工作的同时,出现了挪用公款、贪污等违法行为,对银行业务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就是银行员工的个人工作水平以及经验不足,对经营管理岗位的需求无法满足,缺少长远发展的眼光,不能应对随时出现的风险,成为阻碍银行发展的因素。

(三)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

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之一是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信贷,为了能够让个人信贷能够及时的返还,银行一般是要对贷款人的个人信用进行审查,对于一些没有良好的个人信誉的客户,将不会同意其贷款要求。但是,从银行业务对于个人信用的审查流程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个人信用审查的不严格以及相关的贷款信用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如今信用系统中涉及贷款人的各种信息以及身份证明并不能对贷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以至于出现对贷款人的可支配资金、可抵押的资产或是其收入情况不能全面掌握,或是贷款人出现一些伪造信息的情况。个人信用系统的不完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银行的贷款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的收回,从而对整体运转系统造成影响。

二、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防范策略

(一)资产配置进行优化,降低不良贷款率

对资产配置进行优化,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这不仅能降低银行风险爆发的概率,还会银行业务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首先,要提高资产的质量,就要对资本的运作水平进行提高。要对银行业务中长期贷款进行科学的设置,使银行的流动性得以保障。其次,对金融科技的创新能力进行强化,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到贷款过程中,收集、分析各类数据,使银行能够精确的了解贷款过程中各种信息,使不良贷款率降低。最后,对于出现的不良贷款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其进行约束,并且对审款、放款、贷款等流程进行严格把控,增强信用贷款的管理,推进银行经营的进步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的综合素质与银行能否顺利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根据这一实际状况,银行应当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引起重视,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建成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第一,在招聘中进行严格要求,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的考察与测评,既要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考评,还要对其职业道德素质以及道德水平进行测评,使其能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其能动性,积极的承担自己的责任。第二,对银行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供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使其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的积累先进经验。第三,在金融市场风云变幻中,银行也必将随之变动。因此,要求员工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行情,通过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第四,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必须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考评,严格对其行为进行把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进步。

(三)建立健全信用系统

建立健全信用系统对推进银行经营管理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信贷业务能否良好展开的必要保障。在贷款业务的进程中,信用系统能否建立健全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部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银行在信贷业务中要完善信用审查环节,对其工作流程严格把关,对贷款人信息进行精确严格的问询,保证其信息的准确性。第二,在建立健全信用系统的过程中,要求银行员工在工作时,要对贷款人的信息填写进行具体的指导,并且明确的对其进行提示,要求其填写关于信用贷款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其可抵押资产、收入来源、总体资金以及贷款资金的用途等详细信息。第三,对于贷款人填写的信息,银行后期应该进行仔细核查,并定期对其进行追踪,使信用系统的健全得以保障,从而降低潜在的信用风险。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带动我国银行发展的同时,我国银行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下,银行的经营管理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银行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对已出现的或是潜在的风险采取解决措施或是提前预测,有效的规避风险。只有提高对风险认识的敏感度,才能对出现的风险坦然面对,继而能够使银行能够顺利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您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毕业论文

金融学方面的论文在轻风论文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轻风论文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中外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一切以战略优势取胜的组织,商业银行亦不例外。以往研究商业银行竞争的诸多文献只是停留在竞争的表象,未能深入探究商业银行竞争的本质——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把商业银行的竞争上升到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是本文的理论创新,基于银行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成为本文的理论纵深。文章仔细剖析了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双方的核心竞争力。文章认为,国外商业很行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价值链整合层面的能力势差,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则来源于价值链资源层面的能力势差,即所谓的本土优势。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这种核心优势还具有某些局限性,因此,作者通过改进后的银行价值链重新构建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式,以迎接外资商业银行的挑战,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不懂的你上轻风论文网自己看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是概括论文的主旨,是引导读者阅读论文的关键。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二、论文摘要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报道性摘要: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通常,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指示性摘要: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三、论文摘要的写法

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四、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知识扩展: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

选题经过:

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起步较晚,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不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居民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

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业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未来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加上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缺乏相应的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和法律保护意识,面对大量闲置的钱,普通居民却不知该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财产,能够使之得到有效的配置,因此,普通居民希望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导确定投资理财方向、渠道和品种,有策划的调整投资结构,避免个人投资理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而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让普通市民了解什么是个人理财业务。

而相对于银行,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的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是高利润的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对实现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压力和降低存贷款结构性风险有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收益来源,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再者,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许多外资银行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仅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已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开展新的业务。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并根据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的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方国家对个人理财的研究非常深入和广泛,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国外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研究对象主要是理财工具,侧重于理财业务的应用,充分利用理财工具为个人服务,达到其理财增值的目的。

(二)国内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比较晚,初步发展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而在21世纪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国内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方面的研究文章和专著也越来越多。国内研究的文章和著作主要侧重对个人理财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进行研究,但是对现状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除此之外,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没有提出关键的问题,研究重心存在偏差,再者没有提出实际可以的解决方法,应用性不强,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外的研究。

初步设想:

本课题将从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入手,选取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大纲如下:首先,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概念、内容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然后介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根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效对策。

创新点:

(1)本文试图从金融创新理论的角度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分析。

(2)本文试图对我国近几年,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业务方面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存在问题作一个系统的总结。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全面的对策。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包括文献综述)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本课题拟在研究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实际,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这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占领高端市场,提高金融资金的利用率,完成向现代金融服务业的转变,同时,有助于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外增强核心竞争力。

可行性:

本人将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资源和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书籍和报告等渠道,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和资料,并结合中国实际,利用本专业所学到的一些基本理论,加上采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进行一次系统阐述。

文献综述:

本人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阅读了二十篇左右的文献,大部分都是期刊文章。

[1]张琳娜,赵剑锋,张静琳,吴丹,黄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J].商业文化报,20xx(08).(主要内容: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金玉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报,20xx(06).(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针对我国商业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提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3]谷华.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J].时代金融报,20xx(03).(主要内容:通过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分析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策略。)

[4]刘扬,张宓.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究[J].经济导刊报,20xx(01).(主要内容:主要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那些问题,并提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策略。)

[5]张龙清,孟倩,潘江姗.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西南金融报,20xx(08).(主要内容:针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性调整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加强市场研究、建立理财师约束机制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相关建议。)

[6]郝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20xx(02).(主要内容:主要提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仔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7]苏Z.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策略研究[J].金融天地,20xx(01).(主要内容:首先论证了商业银行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对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弊端进行总结与分析。最后在这基础上研究了新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策略,探讨了其发展的战略措施。)

[8]何树红,杨世稳,陈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模式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xx(05).(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模式,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理财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

[9]周爱民.推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考[J].金融会计,20xx(3).(主要内容:通过对国内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结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国外商业银行同类业务的差距,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提出有针对性、规范性、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及建议。)

[10]文琼.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J].海南金融报,20xx(05).(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袁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11]郭继辉,黄自竹.小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报,20xx(05).(主要内容: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概括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目前存在的同题,并简单阐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因素,归纳出我国商业银行改善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的建议。)

[12]陈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研究[J].商场现代化报,20xx(05).(主要内容: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和实施营销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发展策略。)

[13]李慧.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J].中国外资报,20xx(07).(主要内容: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中的转点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令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14]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研究报,20xx(02).(主要内容: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5]孙凤霞.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供求分析[J].金融视线,20xx(14).(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供求的因素,找出供求失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6]王鹏.商业银行贵宾客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行为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启示――以南京市城区商业银行贵宾客户为例[J].市场周刊,20xx(07).(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对南京市城区商业银行贵宾客户的抽样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贵宾客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一些具体对策建议。)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文献分析法:主要运用于作者对于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总结以及国内外关于个人理财业务的文献综述上。对国内外的综合文献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2)对比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与外资商业银行的差别。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的努力方向。

(3)PEST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政策、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四个方面的内容。

论文撰写提纲

1.引言.

1.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1.2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的背景

1.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1.4我国商业银行常见的个人理财产品介绍

2.境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比较

2.1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2.2境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比较.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正确市场定位,产品同质化严重

3.2理财服务“品牌”意识淡薄,无法取得品牌竞争优势.

3.3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

3.4缺乏理财专业人才,服务水平低下

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建议

4.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财服务核心观念

4.2创新经营机制,顺应理财业务发展需要

4.3调整营销手段,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4.4加强产品创新力,走多元化、个性化道路

4.5加大技术投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系统

4.6加强理财人员的培养,形成有效的客户经理制度

5.结论

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

中小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一、概述1什么是核心竞争力2核心竞争力不同于其他竞争力的区别二、企业中存在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分析1、品牌模糊2、缺乏产品核心技术3、知识创新少4、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三、提高竞争力的对策1、加大品牌宣传2、提高研发质量,增加和新技术3、做好调研,市场趋势分析四、案例分析(可有可无)五、结论总结一下

金融学方面的论文在轻风论文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轻风论文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中外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一切以战略优势取胜的组织,商业银行亦不例外。以往研究商业银行竞争的诸多文献只是停留在竞争的表象,未能深入探究商业银行竞争的本质——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把商业银行的竞争上升到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是本文的理论创新,基于银行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成为本文的理论纵深。文章仔细剖析了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双方的核心竞争力。文章认为,国外商业很行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价值链整合层面的能力势差,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则来源于价值链资源层面的能力势差,即所谓的本土优势。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这种核心优势还具有某些局限性,因此,作者通过改进后的银行价值链重新构建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模式,以迎接外资商业银行的挑战,并就我国商业银行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不懂的你上轻风论文网自己看吧

一、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人员固化、知识结构和经营理念亟需更新、队伍整体活力减弱的问题。适应内、外部发展形势要求,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人员素质,保持组织活力和高效运行,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规划 现代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也不断升级,银行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面对竞争,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先人一步、胜人一筹,这就对银行员工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人才致胜观念,提高竞争意识,根据全行发展战略和经营转型要求,着力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管理。通过加强规划和培训,为当前和未来发展提供满足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规划和培训要坚持全面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对全行各个岗位(或岗位序列)进行资质评估规划,明确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履岗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全行员工进行适时、持续的适岗和履岗能力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要突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如市场营销、风险管理、服务管理、产品研发等,通过对关键人才的培训,打造在重点竞争领域的竞争优势,促进银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二)建立科学的考评和动态管理机制 一是要在内部构建适合不同考核主体的差别化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成果可计量的工作业绩(如营销业绩、业务量等),要建立以“买单制”为特征的量化考核模型。对于结果不便量化的管理工作,应建立以“工作计划”为载体的考评模型,即制定年、季、月、周工作计划,然后严格按周、月、季、年进行考评。二是推行富有活力的动态管理机制,将考评结果落到实处。第一层面,要有效发挥绩效激励作用,使个人工作业绩与员工薪酬收入挂钩,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第二层面,要实施“职级能上能下、岗位末位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拓展多种方式的员工晋升通道。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持续保持组织活力和运行效率。 二、创建更有效率的运营体制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 商业银行必须自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探索和建立更具发展效率的运营体制,不断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满足客户需求。 (一)创新理念,大力推进渠道建设 一是对传统营业模式进行转型改造。适应客户不断提升的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和同业竞争要求,银行必须对传统营业网点服务模式进行彻底转型改造,实现由传统的结算服务型网点向销售型网点的根本转变。二是顺应趋势变化,大力推进电子银行和自助服务渠道战略。电子银行业务以其高效、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今后银行业发展的趋势。自助银行在提升银行客户服务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银行业要加大自助设备在居民区、城市中心、大型商务中心等地带的布放投入,延长服务时间、拓展服务空间,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便利。 (二)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手段、优化流程,提高柜面服务效率。当前,银行柜面服务质量、效率较以前得到大幅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银行必须通过创新手段、升级系统、提高人员素质、减少流转环节等措施,不断提高柜面服务效率。同时,通过不断改善服务环境、优化劳动组合、完善服务内容等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具人性化、个性化和价值含量的高品质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是积极实施前、后台职责分离,提高前台营销能力。在会计运营体制优化中,要不断创造条件,把原来由前台员工担负的统计报表、物品配送、单证领缴、票据交换、钱款调运、事后稽核等非营销性工作向后台转移,实行后台集中、批量处理,为经营前台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进行客户营销和市场拓展。在授信业务中,要大力推行“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管理模式,风险经理要直接参与授信客户前期调查、项目评估、客户授信、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贷款业务全过程,达到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客户服务效率的双重目的。 三是加强上级行对下级行市场营销的统筹规划和参与支持。管理行工作重心下移、二线工作重心前移。对于重要的全局性营销活动,上级行要制定完整的营销方案,细化对下级行的指导,明确市场机会、目标市场、营销重点、营销策略等关键要素,确保营销活动的成功开展。上级行还要尽可能地直接参与、现场指导下级行营销活动,帮助分支行分析形势、出谋划策,改变分支行“单兵作战”状况,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营销成效。 (三)创新手段,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有效管理各种风险,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风险管理,要建立在“流程银行”认识的基础上,风险管理人人有责,要清晰界定“业务操作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专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避免管理漏洞,在全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合规风险”管理。首先,要大力开展合规教育,在员工中树立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使员工增强主动合规意识,使合规经营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其次,高度重视业务流程、制度体系的事后评价和持续完善,针对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业务政策、制度设计和操作流程。再次,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权威性,对全行合规管理起到警示作用。 二是有效防控信贷风险。首先,要从源头入手,加强信贷准入控制,严格客户资信调查,落实有效担保措施,坚决避免不理性营销和以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即期利益,从源头控制风险。其次,要严格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上级行的信贷政策,主动做好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再次,要加强贷后管理,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严格落实客户回访制度,及时了解客户经营和资金运行情况,对贷款余额较高的支行要配足高素质信贷人员,切实落实贷后管理要求。 三是加强执行力建设,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由于基层机构具有较大的发展压力,存在重发展轻管理、重指标轻质量的现象,员工对制度和规定疲于应付,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越是在环境复杂、发展压力较大的时期,越应加强基础管理,认真履行管理责任,为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银行机制有不同的分类,如自我发展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又如以人为作用主体的机制和以系统、流程为作用主体的机制等等。对银行最具决定意义的机制有两个:一个是激励考核机制,另一个是内控机制。激励考核机制解决人的积极性的问题,确保组织充满活力,内控机制着力于对各类风险的管理,解决了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激励考核机制完善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包括:一是考核存在局限性,对经营前台员工实现了较为完善的量化考核,但对中后台管理部门员工仍缺乏成熟、有效的考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锅饭”现象。二是考核科学性有待提高,由于各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业务结构、当地资源禀赋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过于统一的考核模型形成了绩效分配行际间的过度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现象。三是信息系统支持不足,存在考核数据滞后,部分考核数据需要手工采集和无法统计到支行或员工的现象。通过对近年来银监会通报情况的分析,各行内控机制建设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要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信贷风险防控和操作风险综合治理,不断完善体制、流程和规章制度,保障全行业务稳健持续发展。 四、实施战略规划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任何一家银行必须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努力方向,全行在战略指引下,为既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战略管理不只是总行的事情,各级分支行都必须增强战略意识,按照上级行的发展战略,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和当地环境变化趋势,制定本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开展经营活动。 (一)强化战略思维,强力推行战略管理 目前,分支行的战略意识有待强化,而且越到基层机构其战略意识就越缺乏,往往局限于按照上级行的即期政策导向和发展部署开展经营活动,缺乏系统的思维能力,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上级行的战略意图,而是机械执行、被动落实,在遇到困难时易产生畏难和动摇情绪。同时,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能很好地将上级行的战略部署与本地、本行实际结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行的决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狠抓战略落实 在战略落实上,存在“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战略规划为中长期发展计划,在日常经营中容易被忽视。要保证战略落到实处,必须建立战略目标与年度经营计划的有效衔接,即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年度,然后将年度计划逐级分解到各条线、各层级和每位员工,配套制定激励和约束考核政策,确保将战略目标逐级落到实处。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摘要是概括论文的主旨,是引导读者阅读论文的关键。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二、论文摘要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报道性摘要: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通常,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指示性摘要: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三、论文摘要的写法

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四、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知识扩展: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

选题经过:

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起步较晚,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不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居民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

近年来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了各大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理财业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是未来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加上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加上缺乏相应的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和法律保护意识,面对大量闲置的钱,普通居民却不知该如何来安排自己的财产,能够使之得到有效的配置,因此,普通居民希望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导确定投资理财方向、渠道和品种,有策划的调整投资结构,避免个人投资理财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而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让普通市民了解什么是个人理财业务。

而相对于银行,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的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是高利润的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对实现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压力和降低存贷款结构性风险有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收益来源,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再者,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许多外资银行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仅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已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开展新的业务。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并根据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的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西方国家对个人理财的研究非常深入和广泛,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国外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研究对象主要是理财工具,侧重于理财业务的应用,充分利用理财工具为个人服务,达到其理财增值的目的。

(二)国内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比较晚,初步发展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而在21世纪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国内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方面的研究文章和专著也越来越多。国内研究的文章和著作主要侧重对个人理财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进行研究,但是对现状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除此之外,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没有提出关键的问题,研究重心存在偏差,再者没有提出实际可以的解决方法,应用性不强,还需进一步借鉴国外的研究。

初步设想:

本课题将从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入手,选取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大纲如下:首先,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概念、内容及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然后介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根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效对策。

创新点:

(1)本文试图从金融创新理论的角度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分析。

(2)本文试图对我国近几年,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业务方面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存在问题作一个系统的总结。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全面的对策。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包括文献综述)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本课题拟在研究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实际,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这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占领高端市场,提高金融资金的利用率,完成向现代金融服务业的转变,同时,有助于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外增强核心竞争力。

可行性:

本人将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资源和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书籍和报告等渠道,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和资料,并结合中国实际,利用本专业所学到的一些基本理论,加上采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进行一次系统阐述。

文献综述:

本人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阅读了二十篇左右的文献,大部分都是期刊文章。

[1]张琳娜,赵剑锋,张静琳,吴丹,黄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J].商业文化报,20xx(08).(主要内容: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金玉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报,20xx(06).(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针对我国商业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提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3]谷华.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J].时代金融报,20xx(03).(主要内容:通过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分析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策略。)

[4]刘扬,张宓.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究[J].经济导刊报,20xx(01).(主要内容:主要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那些问题,并提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策略。)

[5]张龙清,孟倩,潘江姗.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西南金融报,20xx(08).(主要内容:针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性调整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加强市场研究、建立理财师约束机制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相关建议。)

[6]郝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20xx(02).(主要内容:主要提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仔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7]苏Z.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策略研究[J].金融天地,20xx(01).(主要内容:首先论证了商业银行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然后对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弊端进行总结与分析。最后在这基础上研究了新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策略,探讨了其发展的战略措施。)

[8]何树红,杨世稳,陈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模式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xx(05).(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模式,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理财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

[9]周爱民.推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思考[J].金融会计,20xx(3).(主要内容:通过对国内外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历程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结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国外商业银行同类业务的差距,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提出有针对性、规范性、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及建议。)

[10]文琼.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讨[J].海南金融报,20xx(05).(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袁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11]郭继辉,黄自竹.小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报,20xx(05).(主要内容: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概括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目前存在的同题,并简单阐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因素,归纳出我国商业银行改善个人理财产品的产品设计的建议。)

[12]陈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研究[J].商场现代化报,20xx(05).(主要内容: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和实施营销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发展策略。)

[13]李慧.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J].中国外资报,20xx(07).(主要内容: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中的转点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令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14]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研究报,20xx(02).(主要内容: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5]孙凤霞.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供求分析[J].金融视线,20xx(14).(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供求的因素,找出供求失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6]王鹏.商业银行贵宾客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行为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启示――以南京市城区商业银行贵宾客户为例[J].市场周刊,20xx(07).(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对南京市城区商业银行贵宾客户的抽样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贵宾客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一些具体对策建议。)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文献分析法:主要运用于作者对于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总结以及国内外关于个人理财业务的文献综述上。对国内外的综合文献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2)对比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与外资商业银行的差别。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的努力方向。

(3)PEST分析法:主要运用于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政策、经济、社会以及技术四个方面的内容。

论文撰写提纲

1.引言.

1.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1.2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的背景

1.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

1.4我国商业银行常见的个人理财产品介绍

2.境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比较

2.1境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2.2境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比较.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正确市场定位,产品同质化严重

3.2理财服务“品牌”意识淡薄,无法取得品牌竞争优势.

3.3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

3.4缺乏理财专业人才,服务水平低下

4.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建议

4.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财服务核心观念

4.2创新经营机制,顺应理财业务发展需要

4.3调整营销手段,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策略

4.4加强产品创新力,走多元化、个性化道路

4.5加大技术投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系统

4.6加强理财人员的培养,形成有效的客户经理制度

5.结论

少说别的银行好话 多说自己银行好话 这样比较就行 多来点数字比较 比如 发卡量 贷款数 静利伦 最后来个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与本行共同发展 就OK了

一、加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人员固化、知识结构和经营理念亟需更新、队伍整体活力减弱的问题。适应内、外部发展形势要求,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人员素质,保持组织活力和高效运行,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规划 现代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也不断升级,银行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面对竞争,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先人一步、胜人一筹,这就对银行员工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人才致胜观念,提高竞争意识,根据全行发展战略和经营转型要求,着力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管理。通过加强规划和培训,为当前和未来发展提供满足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规划和培训要坚持全面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对全行各个岗位(或岗位序列)进行资质评估规划,明确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履岗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全行员工进行适时、持续的适岗和履岗能力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要突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如市场营销、风险管理、服务管理、产品研发等,通过对关键人才的培训,打造在重点竞争领域的竞争优势,促进银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二)建立科学的考评和动态管理机制 一是要在内部构建适合不同考核主体的差别化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成果可计量的工作业绩(如营销业绩、业务量等),要建立以“买单制”为特征的量化考核模型。对于结果不便量化的管理工作,应建立以“工作计划”为载体的考评模型,即制定年、季、月、周工作计划,然后严格按周、月、季、年进行考评。二是推行富有活力的动态管理机制,将考评结果落到实处。第一层面,要有效发挥绩效激励作用,使个人工作业绩与员工薪酬收入挂钩,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第二层面,要实施“职级能上能下、岗位末位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拓展多种方式的员工晋升通道。通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持续保持组织活力和运行效率。 二、创建更有效率的运营体制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 商业银行必须自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探索和建立更具发展效率的运营体制,不断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满足客户需求。 (一)创新理念,大力推进渠道建设 一是对传统营业模式进行转型改造。适应客户不断提升的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和同业竞争要求,银行必须对传统营业网点服务模式进行彻底转型改造,实现由传统的结算服务型网点向销售型网点的根本转变。二是顺应趋势变化,大力推进电子银行和自助服务渠道战略。电子银行业务以其高效、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今后银行业发展的趋势。自助银行在提升银行客户服务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银行业要加大自助设备在居民区、城市中心、大型商务中心等地带的布放投入,延长服务时间、拓展服务空间,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便利。 (二)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手段、优化流程,提高柜面服务效率。当前,银行柜面服务质量、效率较以前得到大幅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银行必须通过创新手段、升级系统、提高人员素质、减少流转环节等措施,不断提高柜面服务效率。同时,通过不断改善服务环境、优化劳动组合、完善服务内容等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具人性化、个性化和价值含量的高品质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是积极实施前、后台职责分离,提高前台营销能力。在会计运营体制优化中,要不断创造条件,把原来由前台员工担负的统计报表、物品配送、单证领缴、票据交换、钱款调运、事后稽核等非营销性工作向后台转移,实行后台集中、批量处理,为经营前台腾出更多精力和时间进行客户营销和市场拓展。在授信业务中,要大力推行“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管理模式,风险经理要直接参与授信客户前期调查、项目评估、客户授信、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贷款业务全过程,达到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客户服务效率的双重目的。 三是加强上级行对下级行市场营销的统筹规划和参与支持。管理行工作重心下移、二线工作重心前移。对于重要的全局性营销活动,上级行要制定完整的营销方案,细化对下级行的指导,明确市场机会、目标市场、营销重点、营销策略等关键要素,确保营销活动的成功开展。上级行还要尽可能地直接参与、现场指导下级行营销活动,帮助分支行分析形势、出谋划策,改变分支行“单兵作战”状况,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营销成效。 (三)创新手段,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有效管理各种风险,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风险管理,要建立在“流程银行”认识的基础上,风险管理人人有责,要清晰界定“业务操作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专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避免管理漏洞,在全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合规风险”管理。首先,要大力开展合规教育,在员工中树立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使员工增强主动合规意识,使合规经营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其次,高度重视业务流程、制度体系的事后评价和持续完善,针对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业务政策、制度设计和操作流程。再次,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权威性,对全行合规管理起到警示作用。 二是有效防控信贷风险。首先,要从源头入手,加强信贷准入控制,严格客户资信调查,落实有效担保措施,坚决避免不理性营销和以长期风险为代价换取即期利益,从源头控制风险。其次,要严格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上级行的信贷政策,主动做好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再次,要加强贷后管理,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严格落实客户回访制度,及时了解客户经营和资金运行情况,对贷款余额较高的支行要配足高素质信贷人员,切实落实贷后管理要求。 三是加强执行力建设,强化操作风险管理。由于基层机构具有较大的发展压力,存在重发展轻管理、重指标轻质量的现象,员工对制度和规定疲于应付,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越是在环境复杂、发展压力较大的时期,越应加强基础管理,认真履行管理责任,为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银行机制有不同的分类,如自我发展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又如以人为作用主体的机制和以系统、流程为作用主体的机制等等。对银行最具决定意义的机制有两个:一个是激励考核机制,另一个是内控机制。激励考核机制解决人的积极性的问题,确保组织充满活力,内控机制着力于对各类风险的管理,解决了企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激励考核机制完善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包括:一是考核存在局限性,对经营前台员工实现了较为完善的量化考核,但对中后台管理部门员工仍缺乏成熟、有效的考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锅饭”现象。二是考核科学性有待提高,由于各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业务结构、当地资源禀赋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过于统一的考核模型形成了绩效分配行际间的过度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现象。三是信息系统支持不足,存在考核数据滞后,部分考核数据需要手工采集和无法统计到支行或员工的现象。通过对近年来银监会通报情况的分析,各行内控机制建设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要加强合规风险管理、信贷风险防控和操作风险综合治理,不断完善体制、流程和规章制度,保障全行业务稳健持续发展。 四、实施战略规划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任何一家银行必须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努力方向,全行在战略指引下,为既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战略管理不只是总行的事情,各级分支行都必须增强战略意识,按照上级行的发展战略,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和当地环境变化趋势,制定本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开展经营活动。 (一)强化战略思维,强力推行战略管理 目前,分支行的战略意识有待强化,而且越到基层机构其战略意识就越缺乏,往往局限于按照上级行的即期政策导向和发展部署开展经营活动,缺乏系统的思维能力,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上级行的战略意图,而是机械执行、被动落实,在遇到困难时易产生畏难和动摇情绪。同时,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能很好地将上级行的战略部署与本地、本行实际结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行的决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狠抓战略落实 在战略落实上,存在“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战略规划为中长期发展计划,在日常经营中容易被忽视。要保证战略落到实处,必须建立战略目标与年度经营计划的有效衔接,即将战略目标分解到各年度,然后将年度计划逐级分解到各条线、各层级和每位员工,配套制定激励和约束考核政策,确保将战略目标逐级落到实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