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 电话:0551-2901524学校所在地: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传真:0551-2904517邮政编码:230009 电子邮件:zhxy1523@一、地质类专业设置(1)地矿学科(工学)本科专业设置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2)地学类相关学科本科专业设置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3)地学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工程。(4)地学类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环境科学、环境工程。(5)地学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设置矿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及其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6)工程硕士领域专业设置地质工程、环境工程。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本院共有教师4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中级及以下人员1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在读博士8人,占教师总数的49%。具硕士学位的12人,占教师总数的29%。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0人。朱光教授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在职的岳书仓、朱光、宋传中教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本院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合理,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颇深、研究成果突出的专家教授。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除按学校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外,还注意选拔、培养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参与各项科研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和成果交流。三、人才培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历史悠久,是合肥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1950年成立的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的地质科、采矿科是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1954年成立的合肥矿业学院内就设有地质系,是当时学校的主干学科。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专门技术人才,享誉海内外。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55人,在校全日制硕士生145人,博士生23人,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四、办学优势和特色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形成了本院学科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重点国策之一,后备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本院目前的本科专业包括地质、地理和环境三个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专业密切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手段,成为本院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交叉的纽带,已经把资源、环境及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并将孵化出新的边缘学科和国家建设急需的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结构合理,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宽基础,重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院重视课程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开展教学研究,建设教学基地,把严格教学制度、完善教学文件、规范教学管理贯穿学院教学活动的始终。学院尤其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实行试讲和听课制度,开展年轻教师的讲课比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讲课艺术;积极开展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了数字化、开放型的巢湖地学实习基地,该基地为全国30余所高校的地质类、地理类、土建类、旅游类、环境类等专业的教学实习提供了教学条件,实行资源共享。巢湖地学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五、学科建设安徽省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六、实验室建设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一直按照以科研为主,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办学模式发展。学校实验中心管理的大型实验仪器和设备,实行全校各学科资源共享;学院中心实验室拥有多种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固定资产达1500万元,并以每年200万元的速度连续增长。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优越的实验环境,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九五”以来,本院共承担科研项目近2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课题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另有博士点基金,大量省、部级科技攻关和教学研究项目。目前纵向科研总经费达260万元,横向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将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目前在研的主要国家级课题有:1)郯庐断裂带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的构造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安徽和县香泉独立铊矿床低温成矿流体系统的成矿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基岩裂隙介质地下水运动与溶质运移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秦岭北缘的变形分解与斜向汇聚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河流水质虚拟调控——以淮河安徽段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黄土高原风尘来源、沉积和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巢湖输入型非点源污染的源解析及控制机制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项目)。8)新疆吉木乃地区二叠纪火山侵入岩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大别造山带北缘中新生代沉积学研究(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10)淮南八公山地区新元古代叠层石礁体的形成(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八、国际交流与合作本院十分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长期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多次选派教师前往学习、考察。在国外做出卓越成就的本院毕业生也一直关注着学院的发展,他们长期的关注,对教学和科研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九、出版机构及出版物本校拥有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与国内外其他出版社和重要期刊一样,为本院部分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交流,提供了展示平台。2000年来,本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9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仅2003年学院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就有75篇,人均8篇,被SCI、EI、ISTP收录15篇,人均37篇。部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撰稿:孙世群、朱光)
一、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领域简介交通运输工程是指载运工具以及围绕载运工具相关的基础设施、通信控制和组织管理等,是独立的国家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的二级学科主要有4个:①道路与铁道工程;②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④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合肥工业大学2000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在2007~2009年教育部全国学科评估工作中,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前20名,取得较好成绩。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主要研究现代交通管理与控制、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公路设计与养护技术、智能运输系统及相关技术、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与防护技术、汽车运行状态监测与控制等相关内容。近年来,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及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委托项目等,年均科研经费800多万元,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年均发表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50余篇。从事本领域研究的现有教授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副教授10名;此外本学科还聘请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教授及安徽省内交通运输管理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交通工程建设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通过专业学习,可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报考条件报考者需较好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1、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 3、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四、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方向:施工与监控技术、沥青与改性沥青及其添加剂、桥梁监测、检测及加固技术、公路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路面结构设计与新材料、路面结构水害分析与排水系统设计、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边坡处理与防护技术、桥梁结构耐久性、桥梁结构计算理论与分析方法、铁路修建技术、铁路路基处理及沉降控制技术、铁路运输安全技术轮轨关系、车-线耦合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方向:现代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轨道交通及其管理技术、交通安全技术、区域交通系统状态特征提取与集成技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向:交通系统规划理论、区域与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交通系统特性理论、交通系统安全理论、智能交通系统及控制、运输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价、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方向:载运工具运行与检测诊断、载运工具减摩及控制技术、物流信息及其编码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五、工程硕士培养方式 1、工程硕士以在职不脱产方式进行学习,学习期间不迁户口、不转人事关系等。 2、工程硕士学习期满、修够培养方案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申请工程硕士论文答辩。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其他学位有关条件,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合肥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六、报考要求及程序具体报考要求请致电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领域所属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领域代码:430123 授权时间:2007年2.领域简介合肥工业大学始于1999年招收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是当年全国招收交通工程本科生的20所高校之一。2002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的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到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综合运输系统规划、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开发、载运设备运用等,目的是为交通运输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该专业学术队伍由4名教授和近10名副教授组成,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它横向科研项目及生产性课题,科研项目饱满,项目经费充足。该学科队伍在交通规划、交通设计、市政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等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并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五年发表论文150余篇。 培养目标(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担负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内的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国语。 主要研究方向(1)现代道路工程设计及道路交通系统仿真(2)区域及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理论与方法(4)现代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与建模仿真技术(5)载运工具运用与交通安全 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5年。 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利用一年半时间完成。7.课程设置方案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7学分,课程设置方案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实践教学结合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熟练掌握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以及交通控制相关的实验与仿真软件,深入相关企业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从实际工程中了解交通运输工程的热点问题和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解决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9.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2)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3)论文应具系统性和完整性,要能表明作者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4)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具有实用性,且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量。(5)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取得的成果要有一定的先进性。要能表现出作者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论文工作一般应包括:选题,开题,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运行,论文撰写与答辩。(7)必须经导师批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8)论文评阅、答辩审批、答辩、学位授予等,均按国家教育部和《合肥工业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10.其他说明专业选修课也可从校内其他相关学科的培养方案中选择。
SCI是科学引文索引。EI是工程索引。SCI,即《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其检索对象主要是自然科学。EI即《工程索引》, 其不收录基础理论研究文章。系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的一个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检索工具。SCI和EI都是刊物中等级较高的刊物,对于论文的收取来说自然是比较严格的,并且这些对于论文的投稿发表对于职称的晋升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扩展资料:SCI评价的引入影响:1、不可否认,SCI评价的引入对鼓励科研人员瞄准国际一流,促进我国科研水平有过正面的引导提升作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也凸显。2、多而不精,引用率不高现象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一些学校领导习惯于比“SCI”,仿佛有了几篇顶级SCI,学校整体水平就提升了。对推动学术界整体浮躁起到催化剂作用。3、高校行政化管理将评判学者水平的权力交给一些行政人员。行政人员对学术不很了解,常常会把评判简单化、数字化,不会仔细考量某项具体成果在同行当中的切实影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SCI 百度百科:EI
发表是说正是已经刊出的论文录用是指已经决定发表,但是还没有刊出的一般第一作者都承认有的还有并列的第一作者第二就不行了
单位。国外投稿很少有需要填写职称的,affiliation指的是你所在或者所属于的单位、研究机构或者实验室。
我是工大的,但是我确实不知道这个东西······
自己投稿的结果都是这样的,他们一般都有合作的采编,找他们会很快又结果的
认可。CPCI属于国际比较权威的期刊,而且含金量比较高。我们国内核心论文属于高级别的,CPCI论文与国内核心论文相比在职称评定方面更占据优势。
这个学报的自然科学版才是核心的,你说的双核心指什么核心呀。有发表需求的话可以直接找原上草论文。
不要着急,各学院都有
别听他们胡说,不是核心期刊也能毕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从学校机构---出版社---如下得到
绝对是226期刊,就是合肥工大自己评出来的226家可以研究生毕业的期刊之一,但不是小核心,小核心是指知名高水平大学如C9的学报以及各个学科的当家期刊,如半导体学报,电子学报,仪器仪表学报,中国科学,大气等学报
是的,合工大学校要求每名硕士发表一篇校定核心期刊(大核心或小核心)论文即可,但某些所或老师会有特殊的要求,如两篇核心论文或者一篇小核心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