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国内期刊有影响因子吗

发布时间:

国内期刊有影响因子吗

其实影响因子就是对一本期刊公平客观的评价,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这样说不知道你明白不,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的期刊影响因子越高,那说明这本期刊是非常不错,我当时发表论文的时候,国信论文网的张老师给我推荐的期刊也是影响因子非常高的,期刊特别的好,你可以具体去了解下

在中国知网可以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点击主页“出版物检索”,转下页输入期刊名称检索,例如,可看到“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影响因子的查询: 1、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of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 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2、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

去图书馆查

国内期刊影响因子

从定义上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代表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一般来说,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说明了一本学术期刊的质量优劣,在期刊挑选上上,选择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对于您的学术能力有更好的肯定作用,在职称评审中自然也会起到大作用了。还是那句话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众行期刊才是最了解你的

其实影响因子就是对一本期刊公平客观的评价,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这样说不知道你明白不,也就是说如果你选择的期刊影响因子越高,那说明这本期刊是非常不错,我当时发表论文的时候,国信论文网的张老师给我推荐的期刊也是影响因子非常高的,期刊特别的好,你可以具体去了解下

一般 外文期刊 比较强调影响因子!

国内期刊影响因子和国际期刊影响因子有何不同

影响因子指示该刊物发表论文的质量,高IF一般代表着高质量,如Nature science等刊物的IF就比较高,达到30多。不过对于一般学术论文来说,达到10就很不错了。

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意义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比如,生物,和化学类的期刊,这类期刊一般情况下就比较容易有较高的影响力。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缩写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创始人尤金·加菲得(Eugene Garfield)在1960年代创立,其后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革新。自1975年以来,每年定期发布于“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扩展资料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属于平价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的一个指标,影响因子越高,论文的质量就越高

国内期刊影响因子0.5

期刊名字发一下我帮你查一下

这个网页可以查

影响因子一定程度上反应杂志的质量高低。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905算不错的。在2000多个核心期刊中排100名左右。你可以参考这个:_XTg_bvgN7QUVjJhKBFNCbYakf-BFFrkZyfvWArDp6an8Uz1WtNzgq

这个要具体分析,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影响因子差别挺大的。国内的期刊一般在0以上的就不错了,到0或更高的就不多了。第二作者算不算作者要看你评什么职称,一般中级可以算,但2~3篇第二作者相当于一篇第一作者,评高级的话第二作者基本不能算。

2020国内期刊影响因子

如下:1、亮点是今年Forum Math Pi和Cambridge J Math都有影响因子了。从影响因子看,Forum Math Pi比Cambridge J Math要领先不少。2、槽点自然是很多好杂志IF太低,某些普通杂志(比如JDE)IF太高。每年都是如此,不过今年有不少杂志的IF都低的恐怖。最典型的是Acta Math,影响因子不到JAMS的一半,比CPAM低。介绍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cell discovery2020年影响因子是942。Cell Discovery中文期刊名是《细胞发现》。是Nature Springer 集团与国内杂志社出版的SCI期刊,也是Nature旗下的热门国产SCI期刊之一。该杂志创刊至今,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影响力非凡。2020年新公布影响因子IF是942。影响因子的作用:影响因子及JCR给出的以上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对以下各类人员具有多种实用价值。1、图书馆员: 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2、编辑: 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3、出版商: 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作出新的出版决策。4、作者(科研人员):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确定论文投稿期刊,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跟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研究学术论文生产的学问。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