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诺贝尔文学奖是非常珍贵的,而且获奖的时候还要求对方的姓名年龄,所以这一次是一次失误,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认为大家不应该介意。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与医学奖,自从1901年设立以来,已届百年,各国共有380多位在以上学科有重要发现和发明,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荣获此项举世瞩目的权威性国际大奖。中文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包 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奖设立时间1901获奖人数380多位目录1 历届获奖者名录▪ 物理奖▪ 化学奖▪ 生理学医学奖2 获奖人群3 获奖观点参考资料历届获奖者名录编辑物理奖1901年 WC伦琴 (德国人) 发现X 射线1902年 HA洛伦兹、P 塞曼(荷兰人)研究磁场对辐射的影响1903年 AH贝克勒尔(法国人)发现物质的放射性P居里、M居里(法国人)从事放射性研究1904年 JW瑞利(英国人)从事气体密度的研究并发现氩元素1905年 PEA雷纳尔德(德国人)从事阴极线的研究1906年 JJ汤姆森(英国人)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1907年 AA迈克尔逊(美国人)发明了光学干涉仪并且借助这些仪器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1908年 G李普曼(法国人)发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1909年 G马克尼(意大利人)、 K F 布劳恩(德国人)开发了无线电通信OW理查森(英国人)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1910年 JO范德瓦尔斯(荷兰人)从事气态和液态议程式方面的研究1911年 W维恩(德国人)发现热辐射定律1912年 NG达伦(瑞典人)发明了可以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节装置1913年 H卡麦林·昂尼斯(荷兰人)从事液体氦的超导研究1914年 MV劳厄(德国人)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1915年 WH 布拉格、WL布拉格(英国人)借助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1916年 未颁奖1917年 CG巴克拉(英国人)发现元素的次级X 辐射的特征1918年 M普朗克(德国人)对确立量子理论作出巨大贡献1919年 J斯塔克(德国人)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1920年 CE纪尧姆(瑞士人)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1921年 A爱因斯坦(德国人)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等1922年 N玻尔(丹麦人)从事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1923年 RA米利肯从事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的研究1924年 KMG西格巴恩(瑞典人)发现了X 射线中的光谱线1925年 J弗兰克、G赫兹(德国人)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1926年 JB佩兰(法国人)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1927年 AH康普顿(美国人)发现康普顿效应(也称康普顿散射)CTR威尔逊(英国人)发明了去雾室 ,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1928年 OW 理查森(英国人)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1929年 LV德布罗意(法国人)发现物质波1930年 CV拉曼(印度人)从事光散方面的研究,发现拉曼效应1931年 未颁奖1932年 WK海森堡(德国人)创建了量子力学1933年 E薛定谔(奥地利人)、PAM狄拉克(英国人)发现原子理论新的有效形式1934年 未颁奖1935年 J查德威克(英国人)发现中子1936年 VF赫斯(奥地利人)发现宇宙射线;CD安德森(美国人)发现正电子1937年 CJ戴维森(美国人)、GP汤姆森(英国人)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1938年 E费米(意大利人)发现中子轰击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发现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1939年 EO劳伦斯(美国人)发明和发展了回旋加速器并以此取得了有关人工放射性等成果1940年 1942年 未颁奖1943年 O斯特恩(美国人)开发了分子束方法以及质子磁矩的测量1944年 II拉比(美国人)发明了著名气核磁共振法1945年 W泡利(奥地利人)发现不相容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与医学奖,自从1901年设立以来,已届百年,各国共有380多位在以上学科有重要发现和发明,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荣获此项举世瞩目的权威性国际大奖。中文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包 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奖设立时间1901获奖人数380多位目录1 历届获奖者名录▪ 物理奖▪ 化学奖▪ 生理学医学奖2 获奖人群3 获奖观点参考资料历届获奖者名录编辑物理奖1901年 WC伦琴 (德国人) 发现X 射线1902年 HA洛伦兹、P 塞曼(荷兰人)研究磁场对辐射的影响1903年 AH贝克勒尔(法国人)发现物质的放射性P居里、M居里(法国人)从事放射性研究1904年 JW瑞利(英国人)从事气体密度的研究并发现氩元素1905年 PEA雷纳尔德(德国人)从事阴极线的研究1906年 JJ汤姆森(英国人)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1907年 AA迈克尔逊(美国人)发明了光学干涉仪并且借助这些仪器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1908年 G李普曼(法国人)发明了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1909年 G马克尼(意大利人)、 K F 布劳恩(德国人)开发了无线电通信OW理查森(英国人)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1910年 JO范德瓦尔斯(荷兰人)从事气态和液态议程式方面的研究1911年 W维恩(德国人)发现热辐射定律1912年 NG达伦(瑞典人)发明了可以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节装置1913年 H卡麦林·昂尼斯(荷兰人)从事液体氦的超导研究1914年 MV劳厄(德国人)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1915年 WH 布拉格、WL布拉格(英国人)借助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1916年 未颁奖1917年 CG巴克拉(英国人)发现元素的次级X 辐射的特征1918年 M普朗克(德国人)对确立量子理论作出巨大贡献1919年 J斯塔克(德国人)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1920年 CE纪尧姆(瑞士人)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1921年 A爱因斯坦(德国人)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等1922年 N玻尔(丹麦人)从事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的研究1923年 RA米利肯从事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的研究1924年 KMG西格巴恩(瑞典人)发现了X 射线中的光谱线1925年 J弗兰克、G赫兹(德国人)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1926年 JB佩兰(法国人)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1927年 AH康普顿(美国人)发现康普顿效应(也称康普顿散射)CTR威尔逊(英国人)发明了去雾室 ,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1928年 OW 理查森(英国人)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1929年 LV德布罗意(法国人)发现物质波1930年 CV拉曼(印度人)从事光散方面的研究,发现拉曼效应1931年 未颁奖1932年 WK海森堡(德国人)创建了量子力学1933年 E薛定谔(奥地利人)、PAM狄拉克(英国人)发现原子理论新的有效形式1934年 未颁奖1935年 J查德威克(英国人)发现中子1936年 VF赫斯(奥地利人)发现宇宙射线;CD安德森(美国人)发现正电子1937年 CJ戴维森(美国人)、GP汤姆森(英国人)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1938年 E费米(意大利人)发现中子轰击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发现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1939年 EO劳伦斯(美国人)发明和发展了回旋加速器并以此取得了有关人工放射性等成果1940年 1942年 未颁奖1943年 O斯特恩(美国人)开发了分子束方法以及质子磁矩的测量1944年 II拉比(美国人)发明了著名气核磁共振法1945年 W泡利(奥地利人)发现不相容原理1946年 PW布里奇曼(美国人)发明了超高压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方面取得成就1947年 EV阿普尔顿(英国人)从事大气层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发现高空无线电短波电离层)阿 普尔顿层)1948年 PMS布莱克特(英国人)改进了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并由此导致了在核物理领域和宇宙射线方面的一系列发现1949年 汤川秀树(日本人)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1950年 CF鲍威尔(英国人)开发了用以研究核破坏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发现各种介子1951年 JD科克罗夫特(英国人)、ETS沃尔顿(爱尔兰人)通过人工加速的粒子轰击原子,促使其产生核反应(嬗变)1952年 F布洛赫、EM珀塞尔(美国人)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1953年 F泽尔尼克(荷兰人)发明了相衬显微镜1954年 M玻恩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W 博特(德国人)发明了符合计数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γ射线理1946年 PW布里奇曼(美国人)发明了超高压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方面取得成就1947年 EV阿普尔顿(英国人)从事大气层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发现高空无线电短波电离层)阿 普尔顿层)1948年 PMS布莱克特(英国人)改进了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并由此导致了在核物理领域和宇宙射线方面的一系列发现1949年 汤川秀树(日本人)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1950年 CF鲍威尔(英国人)开发了用以研究核破坏过程的照相乳胶记录法并发现各种介子1951年 JD科克罗夫特(英国人)、ETS沃尔顿(爱尔兰人)通过人工加速的粒子轰击原子,促使其产生核反应(嬗变)1952年 F布洛赫、EM珀塞尔(美国人)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1953年 F泽尔尼克(荷兰人)发明了相衬显微镜1954年 M玻恩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W 博特(德国人)发明了符合计数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γ射线
得诺奖需要长时间的研究,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更容易受生活的干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为贝尔是一名女性,当时有着性别上的歧视,所以才没有给贝尔颁奖。
不能报名的
在世界文坛颇为引人注目的奖项你知道多少诺贝尔文学奖(瑞典)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该奖。龚古尔文学奖(法国)普利策奖 (美国)美国国家图书奖 (美国)布克奖(英国)芥川奖(日本)星云奖 (美国)科幻小说奖行星小说奖(西班牙)凯迪克大奖-绘本(美国)艾略特奖(英国)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西班牙)
诺贝尔奖需要已获得诺奖的人进行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并非基于任何公认或众所周知的原则或标准,而是基于诺贝尔个人生前的愿望和设想。一百多年来,这项文学奖项一直按照自己的评选规则运作着。 诺贝尔文学奖不接受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对于提名者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以下几种人才可能受到提名:瑞典文学院的院士或者具有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评选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在每年9月瑞典文学院会将邀请寄给各国相关团体和被认为有资格的提名的个人。提名人要在次年2月1号前递交提名信及相关资料。 之后,评奖委员会正式开始评选工作:首先,清理不够资格的提名信,将提名归为200人左右的“长名单”。接下来进行初选,剔除没有足够文学价值的作品,4月份正式提交一份15到20人“复选名单”。复选后,评委会会在5月底提出一份5人的“决选名单”,第三次报文学院审批。 进入暑期,决选开始,全体院士的暑期作业就是阅读5名候选人的作品,并分别写出自己的推荐报告。9月中旬复会,进行讨论、评议和表决。 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公布一般在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最迟不超过10月15号。授奖大典将于12月10号的“诺贝尔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瑞典国王亲自颁奖。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步骤 提名——在每年9月瑞典文学院会将邀请寄给各国相关团体和被认为有资格的提名的个人 提名人在次年2月1号前递交提名信及相关资料 资格确认——清理不够资格的提名信 将提名归为200人左右的“长名单” 初选——剔除没有足够文学价值的作品 4月份正式提交一份15到20人“复选名单” 复选——5月底提出一份5人的“决选名单” 第三次报文学院审批 决选——从6月份开始 全体院士阅读5名候选人的作品 并分别写出自己的推荐报告 9月中旬复会 进行讨论 评议和表决 颁奖公布——一般在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公布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09年4月3日0 来源:生物通------------------------------------------------------------------------------------------------------------------------------------ 摘要: 4月2日Nature封面故事:天然气田封存CO2的机制 减小人为产生CO2对气候影响的多种选择方案之一是,将来自发电厂和其他工业源头的排放物埋掉。但埋藏方法有多安全、效率有多高?一个埋藏地点的设计及长期可行性关键取决于CO2是怎样存放的和在哪里存放的。天然气田能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对人为产生的CO2进行安全的地质存放,而现在,利用惰性气体和碳同位素示踪剂所做的一项研究,对在北美、中国和欧洲九个天然气田的CO2清除中所涉及的过程完成了定性。该研究发现,居主导地位的CO2汇是地层水中的溶解,而碳酸盐矿中的固定作用只扮演一个小角色。这表明,CO2废弃物在类似地质系统中的长期存放模型需要将水中所溶CO2的潜在流动性考虑进去。针对HIV的多种记忆抗体血清记忆(Serologic memory)是长期免疫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对由被HIV等重要人类病原体感染的人体中记忆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却几乎不了解。为了对HIV的记忆抗体反应进行研究,Scheid等人从来自具有高血清值的广谱中和抗体的6个HIV感染者的HIV-特异性记忆B细胞中克隆出了超过500个抗体。这些患者体内B细胞对HIV的记忆反应由多达50个独立的、扩展的B-克隆组成,这些B-克隆表达一组针对不同病毒表位(抗原决定部位)的不同抗体,其中几个对于广谱HIV中和及有效免疫可能有重要作用。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Lamda-like dsDNA噬菌体”HK97,是研究病毒衣壳成熟过程的一个有利体系,因为它在大肠杆菌中从仅仅两个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中就可以组装成,并且其成熟过程可以很容易在体外触发和分析。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不同的成熟病毒衣壳的结构,但此前尚未获得噬菌体的双链DNA病毒的原壳体。现在,Gertsman等人报告了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从而为导致感染性病毒颗粒(virion)的衣壳组装过程提供了线索。从这一结构中获得的知识对于如人疱疹病毒等相关病毒的研究也有参照性。3D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方式大脑在编码深度(或3D)信息时为什么不会将其与环境中的其他视觉提示混淆?采用双目看东西的动物对深度的感觉,是通过对比每只眼睛所接收到的图像之间的差别来实现的。视觉皮层中的一些神经元会对这种偏差做出反应,而其他神经元则对来自一只眼睛或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信号有偏好(这种现象称之为“眼优势”)。采用双光子钙成像,Prakash Kara 和Jamie Boyd得以能够对猫视觉皮层一个小区域中几乎每个神经元的反应进行比对,他们发现,对“眼优势”和双目偏差的反应存在于大脑内确定的轴上:编码3D信息的功能图与给出到达每只眼睛的视觉输入的相对强度信号的另一个功能图成直角排列。 这两个功能图的相对排列方式,为了解大脑中的局部回路何以能够同时地、无缝地处理环境中的多种感官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大脑为什么能同时记住多个目标的不同细节虽然我们能够在工作视觉记忆中记住几个不同目标,但我们是怎样记住每个目标的特定细节及视觉特征的仍是一个谜。对工作记忆负责的高级区域中的神经元似乎对视觉细节并没有选择性,大脑皮层的早期视觉区域具有能够处理来自眼睛的输入视觉信号的独特能力,但过去人们认为它不能执行如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Stephanie Harrison 和 Frank Tong等人,利用对来自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数据进行解码的一种新方法,发现早期视觉区域能够保持关于存放在工作记忆中的相关特征的特定信息。研究人员向志愿者出示了两个不同取向的条纹图案,要他们在被fMRI扫描时记住其中一个取向。从对扫描结果所做的分析,研究人员有可能预测,在两个取向的图案中的哪一个中,一个目标在超过80%的测试中都会被保留。4月3日Science人类会长出新的心肌细胞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我们在一生中是否能够产生新的心脏细胞或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固定数量的心肌细胞现在终于得到了解答。 Olaf Bergmann及其同僚利用大气中的放射性污染发现,在人的生长过程中,人类实际上确实会再生一些心脏细胞(或称心肌细胞)。 由于大气中的碳-14水平在1950年代因为进行地面上核弹爆炸而增加,这导致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细胞中的该种同位素的水平都可能增加。 当地上核试验被禁止之后,我们的DNA中的碳-14水平开始慢慢地下降。因此,研究人员能够用该同位素作为一种细胞出生时的日期标记。 研究人员用碳来标记在核试验前后的不同时期出生的人的心脏细胞以建立在这些细胞中DNA合成时的年代。 他们的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确实会在我们一生的过程中缓慢地更新,而其更新率在缓慢地下降,即在25岁时,心肌的年度更新率为1%,而到75岁的时候,该更新率下降至45%。 研究人员测定,在这些心肌细胞中,那些在人的正常的一生中被更新的细胞不到50%。 这一发现提示,人们有必要研究刺激心肌更新过程的治疗策略以治疗损害的人类心脏细胞。 在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中,Charles Murry 和 Richard Lee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应用生物学原理来安全制备电池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本周的《科学》期刊中有一则经过同行审议的有关新电池技术的描述。这一话题最近在2009年3月23日在白宫被重点介绍过。这一重要的研究对结合应用化学和生物系统来创制对环境友善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描述。Yun Jung Lee及其同僚研发了一种技术:将M13病毒进行基因编程,使其能够作为一种脚手架。人们可以在其上搭建可用于高功率电池的高度导电的电极。这种用遗传工程所设计的病毒可以沿着其表面长出无定形磷酸铁。这种材料一般来说并非良好的导体,但它在纳米尺度的情况下则成为一种有用的电池材料。这些病毒的末端被设计成与碳纳米管联结,从而形成一种可在电池内增进导电性能的网络结构。研究人员观察到,那些克隆出的对碳纳米管具有最强亲和力的病毒可以使磷酸铁的充放电率与最尖端的(但也更为昂贵并具有毒性)结晶状磷酸锂铁电极相媲美Lee及其同僚通过应用基本的生物原理发现了一种对生态友善、在低温下能够将低导电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效电极的脚手架。将来,这些电极也许可以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混合动力电气汽车的高功率电池中。机器人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思考吗?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机器人也许至少可以在实验室中在某种程度上取代研究人员。 这是本期《科学》杂志的2篇报告所得出的结论。这2篇报告都预想着机器人能与科学家共同工作,而非同时取代他们。 Ross King及其同僚创建了一个取名叫ADAM的机器人,它不但能够做酵母菌代谢的试验(无需或很少需要人对该实验进行干预),而且它还能对那些实验的结果进行思考并计划下一步要做的实验。 设计该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填补那些未知酵素的空白,人们需要用这些酶来进行代谢和基因组学的生物化学及生物资讯学的有关描述。 文章的作者证实,ADAM确实发现了那些在酵母菌代谢中具有功能的各种酶。在第2项研究中,Michael Schmidt和Hod Lipson运用一种运算法则(它本身并非建立在物理学、运动学或几何学的知识基础之上)来搜寻可解释诸如钟摆运动等物理系统行为的数学公式。 但是,科学家们仍然需要介入并识别那些以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物理定律并对其含义进行解释。 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对这两项研究进行了讨论。 覆盖我们的恐惧感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最近在大鼠中所取得的覆盖其恐惧记忆的成功可能在某一天能够将这种方法与当前的治疗手段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克服他们的恐惧,而且无需使用药物或创伤性的手术。 Marie Monfils及其同僚发现,在大鼠回忆恐惧的记忆之后不久运用一种标准的“削弱”疗法(这种疗法有时也用在病人身上)可以有覆盖原先的恐惧性记忆的效果。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他们通过发出某种声调并在此后对大鼠施予电击来诱导大鼠的恐惧。 此后,该音调的出现就会使大鼠回忆起对电击的恐惧的联想。 研究人员注意到,尽管音调和电击的恐惧联想在大鼠的脑子中仍然记忆犹新,但当人们发出很长系列的音调但又不给予电击时可以有效地动摇大鼠的恐惧记忆,并将其代之于一种良性的记忆。 用这种技术治疗过的大鼠显示了较低的对声音本身所诱导的恐惧程度,而且它们原先的恐惧记忆自动重现的机率也较小。 这种技术似乎能够永久性地覆盖恐惧记忆,而且无需使用药物。 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可以将这种技术用在人的身上来治疗精神性的疾病并克服我们的恐惧性联想。
外星人在何处怎样投稿?
区别是:nature是英国,science是美国;nature的影响因子稍高于science一点;nature的创刊时间比science早一些。《Nature》创建于1869年的《自然》杂志(Nature)是国际领先的科学周刊,也是自然科研这一品牌的核心期刊。自然科研还出版一系列冠名“自然”的研究和综述类订阅型期刊、国际领先的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包括大型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在内的其它开放获取期刊,以及现统称为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s)的合作类刊物。自然科研网站每月访客人数超过800万,网站提供自然科研的出版物与服务,如《自然》杂志的新闻和评论以及国际领先的科研人员招聘平台Naturejobs。自然科研的一系列研究者服务则包括了在线和面对面的培训、专业的语言和编辑服务等。自然科研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品牌,集团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教育和专业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出版了全球最多的学术书籍,以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同时也是推动开放研究的先行者。集团在全球约有3万名员工,遍及50多个国家。施普林格·自然在2015年由自然出版集团、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麦克米伦教育、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合并而成。《Science》是美国的期刊《科学》成立于1880年。它是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期刊之一,它的引用率可以反映这个情况。在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提供的2007年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科学》在影响评级方面位于所有科学期刊的第十四位。自1900年以来,美国科促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这个非营利组织每周出版一期《科学》期刊,而科促会成立于1848年。如今,《科学》有131286名订阅者,加上传阅的读者的话,其流通率估计有70万。和它的商业同行《自然》一样,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期刊,《科学》充当了促进学科之间观念转移的一个中介。它向全世界的科学发声,并且消除不同学科和学科之外的代沟。除了发表原创的科学研究论文之外,《科学》还发布旨在总体上更可读且有趣的新闻和各种形式的分析。我们一般说是否为顶级期刊,可能更多的是说它们的影响因子,根据有关资料显示,《science》在2016-2017最新影响因子是205,而《nature》则为137。就这个数字来看,二者确实算是影响力很大的期刊了。而且很多科研院所都把重要的科研成果投向这两个刊物所在的机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看法,比如《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等等。另外,一些科研机构也会列出自己领域的重要期刊,甚至会要求其科研人员必须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才能结题或毕业等等,这种做法其实不值得提倡。
如果是在校大学生,用内网登陆学校的图书馆,在数据库中就能查到。以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查找Nature为例。1、打开中山大学图书馆,下拉到最下面选择数据库。2、在数据库中按字母N检索,就能看到Nature,单击就能看到。另外推荐有两种办法:1、通过海外代购,或者你海外的亲朋好友给你邮过来,但这样的花费很大。2、在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杂志中国官网上进行订阅,同时你还可以在中国官网上进行投稿。(官网:《science》 《Nature》)《Nature》简介《Nature》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即科学论文具较高的新闻性和广泛的读者群。论文不仅要求具有“突出的科学贡献”,还必须“令交叉学科的读者感兴趣”。它包括三类:综述性期刊,对重要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评论;研究类期刊,以发表原创性研究报告为主;临床医学类期刊,对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做出权威性解释,并促进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变为临床实践;《science》属于综合性科学杂志,英文名:Science Magazine 。它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该杂志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都是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和发行的。《自然》则是英国的。两者都是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没有中文版,英文版可以网上看
科学 和自然是两个专业权威杂志 只是各个的戴白领域不同 国内应该可以订购 不过看的懂不懂是个问题 因为都很专业化 可以去邮局查找订阅编号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09年4月3日0 来源:生物通------------------------------------------------------------------------------------------------------------------------------------ 摘要: 4月2日Nature封面故事:天然气田封存CO2的机制 减小人为产生CO2对气候影响的多种选择方案之一是,将来自发电厂和其他工业源头的排放物埋掉。但埋藏方法有多安全、效率有多高?一个埋藏地点的设计及长期可行性关键取决于CO2是怎样存放的和在哪里存放的。天然气田能在千年时间尺度上对人为产生的CO2进行安全的地质存放,而现在,利用惰性气体和碳同位素示踪剂所做的一项研究,对在北美、中国和欧洲九个天然气田的CO2清除中所涉及的过程完成了定性。该研究发现,居主导地位的CO2汇是地层水中的溶解,而碳酸盐矿中的固定作用只扮演一个小角色。这表明,CO2废弃物在类似地质系统中的长期存放模型需要将水中所溶CO2的潜在流动性考虑进去。针对HIV的多种记忆抗体血清记忆(Serologic memory)是长期免疫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对由被HIV等重要人类病原体感染的人体中记忆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却几乎不了解。为了对HIV的记忆抗体反应进行研究,Scheid等人从来自具有高血清值的广谱中和抗体的6个HIV感染者的HIV-特异性记忆B细胞中克隆出了超过500个抗体。这些患者体内B细胞对HIV的记忆反应由多达50个独立的、扩展的B-克隆组成,这些B-克隆表达一组针对不同病毒表位(抗原决定部位)的不同抗体,其中几个对于广谱HIV中和及有效免疫可能有重要作用。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Lamda-like dsDNA噬菌体”HK97,是研究病毒衣壳成熟过程的一个有利体系,因为它在大肠杆菌中从仅仅两个病毒基因产物的表达中就可以组装成,并且其成熟过程可以很容易在体外触发和分析。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不同的成熟病毒衣壳的结构,但此前尚未获得噬菌体的双链DNA病毒的原壳体。现在,Gertsman等人报告了HK97原壳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从而为导致感染性病毒颗粒(virion)的衣壳组装过程提供了线索。从这一结构中获得的知识对于如人疱疹病毒等相关病毒的研究也有参照性。3D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方式大脑在编码深度(或3D)信息时为什么不会将其与环境中的其他视觉提示混淆?采用双目看东西的动物对深度的感觉,是通过对比每只眼睛所接收到的图像之间的差别来实现的。视觉皮层中的一些神经元会对这种偏差做出反应,而其他神经元则对来自一只眼睛或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信号有偏好(这种现象称之为“眼优势”)。采用双光子钙成像,Prakash Kara 和Jamie Boyd得以能够对猫视觉皮层一个小区域中几乎每个神经元的反应进行比对,他们发现,对“眼优势”和双目偏差的反应存在于大脑内确定的轴上:编码3D信息的功能图与给出到达每只眼睛的视觉输入的相对强度信号的另一个功能图成直角排列。 这两个功能图的相对排列方式,为了解大脑中的局部回路何以能够同时地、无缝地处理环境中的多种感官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大脑为什么能同时记住多个目标的不同细节虽然我们能够在工作视觉记忆中记住几个不同目标,但我们是怎样记住每个目标的特定细节及视觉特征的仍是一个谜。对工作记忆负责的高级区域中的神经元似乎对视觉细节并没有选择性,大脑皮层的早期视觉区域具有能够处理来自眼睛的输入视觉信号的独特能力,但过去人们认为它不能执行如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Stephanie Harrison 和 Frank Tong等人,利用对来自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数据进行解码的一种新方法,发现早期视觉区域能够保持关于存放在工作记忆中的相关特征的特定信息。研究人员向志愿者出示了两个不同取向的条纹图案,要他们在被fMRI扫描时记住其中一个取向。从对扫描结果所做的分析,研究人员有可能预测,在两个取向的图案中的哪一个中,一个目标在超过80%的测试中都会被保留。4月3日Science人类会长出新的心肌细胞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我们在一生中是否能够产生新的心脏细胞或我们在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固定数量的心肌细胞现在终于得到了解答。 Olaf Bergmann及其同僚利用大气中的放射性污染发现,在人的生长过程中,人类实际上确实会再生一些心脏细胞(或称心肌细胞)。 由于大气中的碳-14水平在1950年代因为进行地面上核弹爆炸而增加,这导致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细胞中的该种同位素的水平都可能增加。 当地上核试验被禁止之后,我们的DNA中的碳-14水平开始慢慢地下降。因此,研究人员能够用该同位素作为一种细胞出生时的日期标记。 研究人员用碳来标记在核试验前后的不同时期出生的人的心脏细胞以建立在这些细胞中DNA合成时的年代。 他们的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确实会在我们一生的过程中缓慢地更新,而其更新率在缓慢地下降,即在25岁时,心肌的年度更新率为1%,而到75岁的时候,该更新率下降至45%。 研究人员测定,在这些心肌细胞中,那些在人的正常的一生中被更新的细胞不到50%。 这一发现提示,人们有必要研究刺激心肌更新过程的治疗策略以治疗损害的人类心脏细胞。 在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中,Charles Murry 和 Richard Lee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应用生物学原理来安全制备电池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本周的《科学》期刊中有一则经过同行审议的有关新电池技术的描述。这一话题最近在2009年3月23日在白宫被重点介绍过。这一重要的研究对结合应用化学和生物系统来创制对环境友善的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进行了描述。Yun Jung Lee及其同僚研发了一种技术:将M13病毒进行基因编程,使其能够作为一种脚手架。人们可以在其上搭建可用于高功率电池的高度导电的电极。这种用遗传工程所设计的病毒可以沿着其表面长出无定形磷酸铁。这种材料一般来说并非良好的导体,但它在纳米尺度的情况下则成为一种有用的电池材料。这些病毒的末端被设计成与碳纳米管联结,从而形成一种可在电池内增进导电性能的网络结构。研究人员观察到,那些克隆出的对碳纳米管具有最强亲和力的病毒可以使磷酸铁的充放电率与最尖端的(但也更为昂贵并具有毒性)结晶状磷酸锂铁电极相媲美Lee及其同僚通过应用基本的生物原理发现了一种对生态友善、在低温下能够将低导电性的物质转变为有效电极的脚手架。将来,这些电极也许可以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混合动力电气汽车的高功率电池中。机器人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思考吗?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机器人也许至少可以在实验室中在某种程度上取代研究人员。 这是本期《科学》杂志的2篇报告所得出的结论。这2篇报告都预想着机器人能与科学家共同工作,而非同时取代他们。 Ross King及其同僚创建了一个取名叫ADAM的机器人,它不但能够做酵母菌代谢的试验(无需或很少需要人对该实验进行干预),而且它还能对那些实验的结果进行思考并计划下一步要做的实验。 设计该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填补那些未知酵素的空白,人们需要用这些酶来进行代谢和基因组学的生物化学及生物资讯学的有关描述。 文章的作者证实,ADAM确实发现了那些在酵母菌代谢中具有功能的各种酶。在第2项研究中,Michael Schmidt和Hod Lipson运用一种运算法则(它本身并非建立在物理学、运动学或几何学的知识基础之上)来搜寻可解释诸如钟摆运动等物理系统行为的数学公式。 但是,科学家们仍然需要介入并识别那些以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物理定律并对其含义进行解释。 一则相关的Perspective对这两项研究进行了讨论。 覆盖我们的恐惧感据4月3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最近在大鼠中所取得的覆盖其恐惧记忆的成功可能在某一天能够将这种方法与当前的治疗手段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克服他们的恐惧,而且无需使用药物或创伤性的手术。 Marie Monfils及其同僚发现,在大鼠回忆恐惧的记忆之后不久运用一种标准的“削弱”疗法(这种疗法有时也用在病人身上)可以有覆盖原先的恐惧性记忆的效果。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在这些试验中,他们通过发出某种声调并在此后对大鼠施予电击来诱导大鼠的恐惧。 此后,该音调的出现就会使大鼠回忆起对电击的恐惧的联想。 研究人员注意到,尽管音调和电击的恐惧联想在大鼠的脑子中仍然记忆犹新,但当人们发出很长系列的音调但又不给予电击时可以有效地动摇大鼠的恐惧记忆,并将其代之于一种良性的记忆。 用这种技术治疗过的大鼠显示了较低的对声音本身所诱导的恐惧程度,而且它们原先的恐惧记忆自动重现的机率也较小。 这种技术似乎能够永久性地覆盖恐惧记忆,而且无需使用药物。 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可以将这种技术用在人的身上来治疗精神性的疾病并克服我们的恐惧性联想。
都是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和发行的。《自然》则是英国的。两者都是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没有中文版,英文版可以网上看
外星人在何处怎样投稿?
科学 和自然是两个专业权威杂志 只是各个的戴白领域不同 国内应该可以订购 不过看的懂不懂是个问题 因为都很专业化 可以去邮局查找订阅编号
区别是:nature是英国,science是美国;nature的影响因子稍高于science一点;nature的创刊时间比science早一些。《Nature》创建于1869年的《自然》杂志(Nature)是国际领先的科学周刊,也是自然科研这一品牌的核心期刊。自然科研还出版一系列冠名“自然”的研究和综述类订阅型期刊、国际领先的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包括大型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在内的其它开放获取期刊,以及现统称为自然合作期刊(Nature Partner Journals)的合作类刊物。自然科研网站每月访客人数超过800万,网站提供自然科研的出版物与服务,如《自然》杂志的新闻和评论以及国际领先的科研人员招聘平台Naturejobs。自然科研的一系列研究者服务则包括了在线和面对面的培训、专业的语言和编辑服务等。自然科研是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品牌,集团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教育和专业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出版了全球最多的学术书籍,以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同时也是推动开放研究的先行者。集团在全球约有3万名员工,遍及50多个国家。施普林格·自然在2015年由自然出版集团、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麦克米伦教育、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合并而成。《Science》是美国的期刊《科学》成立于1880年。它是全球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期刊之一,它的引用率可以反映这个情况。在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提供的2007年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科学》在影响评级方面位于所有科学期刊的第十四位。自1900年以来,美国科促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这个非营利组织每周出版一期《科学》期刊,而科促会成立于1848年。如今,《科学》有131286名订阅者,加上传阅的读者的话,其流通率估计有70万。和它的商业同行《自然》一样,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期刊,《科学》充当了促进学科之间观念转移的一个中介。它向全世界的科学发声,并且消除不同学科和学科之外的代沟。除了发表原创的科学研究论文之外,《科学》还发布旨在总体上更可读且有趣的新闻和各种形式的分析。我们一般说是否为顶级期刊,可能更多的是说它们的影响因子,根据有关资料显示,《science》在2016-2017最新影响因子是205,而《nature》则为137。就这个数字来看,二者确实算是影响力很大的期刊了。而且很多科研院所都把重要的科研成果投向这两个刊物所在的机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看法,比如《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等等。另外,一些科研机构也会列出自己领域的重要期刊,甚至会要求其科研人员必须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才能结题或毕业等等,这种做法其实不值得提倡。